《伶官传序》导学案学生版

合集下载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五代史》的作者欧阳修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2. 理解《五代史伶官传序》的内容和意义;3. 掌握欧阳修的文学风格和写作特点;4. 能够分析《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

导学内容:1. 欧阳修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2. 《五代史伶官传序》的内容和意义;3. 欧阳修的文学风格和写作特点;4. 《五代史伶官传序》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

导学步骤:一、导入请同砚们回答以下问题:1. 你知道《五代史》吗?它是什么内容?2. 你听说过欧阳修吗?他在文学史上有何地位和贡献?3. 你知道《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什么?它为何重要?二、进修1. 欧阳修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被誉为“欧阳文忠公”,是宋代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

他的文学作品包括诗、词、赋、散文等,尤以词作为最为闻名。

欧阳修的文学成就不仅在于其卓越的文学才华,更在于他在文学史上的创新和开创。

2. 《五代史伶官传序》的内容和意义:《五代史》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记载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

其中,《五代史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五代史》所作的序文,是对伶官传文学的评判和赞美。

这篇序文不仅展现了欧阳修的文学才华和审美情趣,更体现了他对文学的奇特见解和创新思维。

3. 欧阳修的文学风格和写作特点:欧阳修的文学风格清新明丽,古典与摩登相结合,兼收并蓄,开创了新的文学风貌。

他的作品语言漂亮,表达深刻,富有情感和思想,被誉为“欧阳体”。

欧阳修的写作特点包括情感真挚、思想深刻、形象鲜明、语言漂亮等。

4. 《五代史伶官传序》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五代史伶官传序》作为欧阳修的代表作之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

它不仅展现了欧阳修对伶官传文学的奇特见解和理解,更体现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这篇序文通过对伶官传文学的赞美和评判,展现了欧阳修的文学才华和审美情趣,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伶官传序导学案

伶官传序导学案

肝胆忠心昭日月义正词婉劝君王《伶官传序》导学案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教学重点:检查预习,注意积累实词、虚词、语法知识和名句。

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散而不乱、抑扬顿挫的文气,理解文章的写作目的。

教学难点:理清全文思路,分析论证结构。

理解名言警句的含义及对人生的启示。

(二)过程和方法诵读、感悟、点拨、讨论(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名言警语的深刻含义,把握作者总结的历史教训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1、作者介绍参考课文注释①2、解题及时代背景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朝廷,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仍,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

《伶官传》是一篇合传,写了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四个伶人,记叙了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

伶官,指古代宫廷乐官。

本文是指供奉内廷,授及官职的伶人。

后唐庄宗李存勖喜好音乐戏曲,宠幸伶人,让许多伶人做了官,这些伶人出入朝廷,作威作福,仗其势,擅权乱政,使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终成叛逆。

(二)精讲点拨学生初读课文,正音释义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对句读,体会情感;借助课文注释,查阅工具书,积累文言词汇、句式;对不理解的词句进行交流,质疑。

教师范读并进行点拨强调指出课文中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1、“事”“原”“及”“组”“函”“本”“举”“乃(你)”等重要文言实词的意义2、“之”“所以”“而”“其”“以”等重要文言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3、判断句、介词结构后置句,被动句。

(三)当堂训练:1、盛 <一词多义>请其矢,盛以锦囊()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2、告 <一词多义>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3、其 <一词多义>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4、对下面加黑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 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绳索C.抑本其成败之迹抑:抑制 D.及凯旋而纳之纳:收藏5、选出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 、负而前.驱B 、一夫夜.呼C 、仓皇东.出D 、函.梁君臣之首6、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而皆背晋以归.梁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④与其.所以失之者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7、判断句子的句式特点①此三者,吾遗恨也②盛以锦囊③系燕王父子以组④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⑤智勇多困于所溺⑥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⑦燕王,吾所立(四)再读课文,分析品味1、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伶官传序导学案

伶官传序导学案

高二语文《伶官传序》导学案1学习目标:1.掌握本文的字、词、句的意义及其用法;2.学习本文严谨的议论结构;3.明白“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

一、基本知识了解1.关于“序”:序作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其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本节课要阅读的《伶官传序》是为《伶官传》所作的序。

2.关于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北宋文坛领袖。

作为史学家,著有《新唐书》和《新五代史》,其中《新五代史》属二十四史之一。

3.背景介绍:由于本文是借古讽今之作,应从“五代”和“北宋”两个角度把握。

五代,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朝廷,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代。

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仍,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

庄宗称帝后,迷恋优伶,被伶官所惑,伶官得以重权在握。

当叛乱四起时,拥有兵权的伶官史彦琼拒不发兵,庄宗亲征败北,众叛亲离,伶官郭从谦又乘危作乱,乱箭射死庄宗。

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感慨,告诫北宋统治阶级要以史为鉴。

这是由于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

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

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

二自主学习1给以下字词注音:伶()官有的放矢()盛()以锦囊仇雠()已灭2、积累重点文言字词:(1)原.庄宗之所以..也:()..晋王之将终..得天下:(世言抑本..其成败之迹:()尔其.无忘乃父之志:()(2)岂.非人事哉:()则遣从事..告庙:()..以一少牢至于..誓天断发:()(3)仓皇东.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函.梁君臣之首:()..,而智勇多困于所溺(4)盛: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请其矢,盛.以锦囊()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5)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智勇多困.于所溺()(6)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3、翻译句子:(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2)盛以锦囊,负而前驱:;(3)而告以成功:;(4)身死国灭,为天下笑:;(5)庄宗受而藏之于庙:;(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三合作探究1.思考: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伶官传序》导学案.doc

《伶官传序》导学案.doc

《伶官传序》导学案《伶官传序》第1课时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质疑解难,归纳梳理《伶官传序》一文中的文言基础知识。

2.通过反复诵读,提要钩玄,把握《伶官传序》的论证结构和论证特点。

3.通过反复诵读、因声求气,体会本文语言特点,了解欧阳修散文语言的多样性。

4.通过探究讨论, 理解本文观点,明确写作目的。

【学习重难点】1、通过反复诵读,提要钩玄,把握《伶官传序》的论证结构和论证特点2、理解本文观点,明确写作目的。

【学法指导】诵读法;探究讨论法【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一、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欧阳修(10 07 —1 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 人。

天圣进士。

官馆阁校勘,因直言论事贬知夷陵。

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

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

谥文忠。

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

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

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

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

有《欧阳文忠集》。

2、背景介绍:五代(90 7〜9 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

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

庄宗同光四年(926)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乱军大败。

庄宗亲……《伶官传序》第2课时导学案一、合作探究1、《古文观止》的编者认为本文“起手一提,包括全篇之意”,对这句话你怎样理解呢?明确:本文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句话,具有提挈全文的作用,全文都围绕它进行论证。

《伶官传序》导学案

《伶官传序》导学案

《五代史伶官传序》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欧阳修和后唐兴亡史,把握本文的写作目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疏通一二段文意并掌握主要内容。

【课前预习】1.知人论世: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北宋吉水人,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以散文成就最高,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作《欧阳文忠集》。

还编写了两部史书《新唐书》(与宋祁等合写)和《新五代史》,二书均收入官修的“二十四史”。

欧阳修的诗文革新理论与韩愈一脉相承。

著名的政治散文有《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状物怀人叙事散文有《醉翁亭记》《秋声赋》。

《洛阳风土记》《洛阳牡丹谱》《洛阳牡丹图》,是我国最早的三本有关牡丹的专著。

晚年著述《六一诗话》,多评述北宋诗人的作品,也涉及唐诗。

2.写作背景:这篇文章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中的《伶官传》作的序。

《伶官传》是一篇合传,除了写敬新磨善于讽谏外,着重记述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三人祸国乱政的史实。

这三人都出入宫掖,货赂交行,偶不得意,即陷人于罪,破家灭族,因而后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终使朝政日坏。

公元926年,李嗣源叛变,自立为帝,宠任从马直(皇帝的近卫军)指挥使郭从谦乘机率所部士兵作乱,结果庄宗被射死。

北宋王朝建立后,一直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官僚大地主的政治经济利益,“不立田制”“不抑兼并”,还让他们享有特权(免役、免税等)。

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对劳动人民的榨取便更加残酷。

在尖锐的民族矛盾中,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为收复燕云十六州和统一全国而斗争,反而忍受耻辱,长期向辽王朝输款纳币,以求维持苟安的局面。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活生生的李存勖兴亡史,来呼吁“忧劳兴国”,警告“逸豫亡身”,便不能不说是对症下药的。

后来的事实证明,北宋王朝亡于女真族,南宋王朝亡于蒙古族,原因之一都在于宋王朝的统治者只求苟安享乐,毫无进取之心。

《伶官传序》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

《伶官传序》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

《伶官传序》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目标:1、了解欧阳修在宋代散文史上的地位和作者写作本文给伶人立传的目的。

2、掌握重点字词的意义、用法以及特殊句式。

3、理解文章的含义,把握作者总结的历史教训。

4、背诵文中重点段落,准确记忆文中的名言名句。

教学重难点:如何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

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走近作者作者:(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今江西省吉安永丰)人。

四岁丧父,家境贫寒,刻苦自学,出身寒微,由母亲亲自教学,因家贫,不具纸笔,用荻画地作书。

学家。

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及第。

晚年历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卒谥文忠。

历史上,他既是著名,又是、金石家。

二、解题:伶:。

伶官:序作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或者编者的“”,它的内容或是提纲契领地,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三、时代背景:1、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

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矛盾也日益。

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

2、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即,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繁,后唐就是被杀的一个。

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迷恋,“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所惑。

后叛乱四起,拥有重兵的伶官拒不发兵,而庄宗亲征又告败北,众叛亲离之期,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了庄宗。

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了自己的感慨,写成了《新五代史伶官传》。

《伶官传》中,作者对为庄宗所宠幸并为非作歹、败国乱政的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三人予以鞭挞,揭露他们把持朝政,以致后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的罪恶行径。

伶官传序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伶官传序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课题:《伶官传》序主备人:审核人:授课人:___时间___【学习目标】1、理解“盛衰之理在于人事”的中心论点,以及此观点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2、学习文章的对比式列举史实和对比式分析的说理方法。

【重点难点】鉴赏和学习文章气势旺盛、波澜起伏而又平易自然、简约凝练的语言。

【学习流程】文史知识1.《新五代史》《新五代史》是我国的“二十五史”之一,原名《五代史记》,记载五代(907-960),即唐宋之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个朝代的历史。

后人为了把这部书与北宋初年宰相薛居正奉诏监修的《五代史》区别开来,就称为《新五代史》。

2.伶人伶人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

史载,黄帝时伶伦造音乐后称乐官为伶官,后来也将以演戏为生的艺人包括进来,将他们统称为伶人。

伶人的社会地位卑下,我国自古就有“乐户”制度,也就是说伶人都必须列入专门的户籍,且他们的后代世世代代不得为良。

清朝的时候,还有专门的规定禁止伶人参加科举。

3.伶人节农历三月十八日,是老郎庙会日,又称伶人节。

老郎,就是唐明皇李隆基,相传是他在宫内的梨园首创戏曲演员科班。

所以戏曲演员称自己为梨园子弟,称唐明皇是梨园祖师。

别看他皇帝当得稀松平常,但却文雅风流,能作曲,会乐器,善表演,做梨园祖师还真是当之无愧。

4.伶人干政庄宗喜欢打猎。

一次去中牟县打猎时,庄宗的马践踏了百姓种的田地。

中牟的县令非常急切地挡住了庄宗的坐骑,向庄宗进谏,为百姓请求不要践踏庄稼,庄宗很生气,呵斥县令让他走开,想要马上杀了他。

乐工敬新磨知道这样做不合适,就率领乐工们跑着去追赶县令,把他捉拿到庄宗的马前,责备他说:“你当县令,难道不知道我们皇上喜欢打猎吗?为什么还要让老百姓种庄稼来交纳赋税呢?为什么不使你的百姓饿着肚子交出这块土地,来供我们的皇帝纵情打猎呢?你犯的罪该判死刑!”于是上前请庄宗赶快行刑,众乐工也随之共同附和。

庄宗大笑,县令因此得以免罪而离去。

题目解说本文是为《新五代史·伶官传》所作的序言。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五单元 《伶官传序》 导学案1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五单元 《伶官传序》 导学案1

《伶官传序》导学案导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学习中掌握和巩固常用文言词语知识;(2)学会筛选主要观点、论据、论证的信息能力,学习运用例证法和正反对比论证说理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理解本文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事例,步步深入地进行论证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异学生树立“兴亡之理在于人事”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2)懂得“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

导学策略教学重难点重点: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事例,步步深入论证的方法。

难点:弄清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及对作者结论的评价。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准备课件PPT课时安排两课时主要教学进程第一课时导学目标:了解作者相关资料,扫清字音障碍,能初步朗读。

学生活动个性补充导入新课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划船靠岸)船待。

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他在自刎前曾用这样一句话总结自己的惨败——“天之亡我”,那么项羽由盛而衰,由兴而亡,真的是天亡他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探讨“盛衰兴亡之理”是在人还是在天的文章——《伶官传序》。

一、作者介绍及时代背景:1、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省吉安)人。

四岁丧父,家境贫寒,刻苦自学,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及第。

晚年历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卒谥文忠。

早年热心政治改革,但晚年对王安石变法有所不满。

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内容,反浮靡。

积极培养后进,因而成为北宋中叶文坛领袖。

他的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

诗、词也有很高成就。

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

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2、五代(907-960年),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高中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伶官传序》导学案

高中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伶官传序》导学案

高中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伶官传序》导学案学案博苑2013-04-16 09485d56b7b40102e5i1高中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伶官传序》导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学习掌握下列字词1.理解“原、恨、其、乃、纳、贼、泣、何其、本、逸豫、忽微”等11个常用文言词;2.归纳“与、归、遗”三个多义词的义项;3.辨析活用词名词活用作动词。

二、能力目标背诵第三、四段,共192字。

三、德育目标了解欧阳修在宋代散文史上的地位和写作本文给伶人立传的目的。

【学习重难点】一、归纳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

(重)二、感悟文章主题,探索哲理深意。

(难)【学习方法】1、从诵读切人,摘出名句,把握的观点,理解针对北宋现实所总结的历史教训,结合课后练习第一、三、四题,以自学为主,解决基础字词。

2、结合课文后花边内附录的《新五代史·伶官传》书选内容,了解五代兴亡过程和庄宗李存勖其人其事。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疏通课文大意(一)背景资料1.欧阳修(1009-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宇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继续和发展了唐朝韩愈、柳宗元所倡导的古文运动。

他团结并培养了大批古文作家。

如“三苏”父子、王安石、曾巩等皆出其门下。

欧阳修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和理论,奠定了一代文风。

2.五代。

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后唐是李存勖(庄宗)建立的,其父李克用因出兵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有功,被封为晋王。

所以,依史家惯例,李存勖继位死后应被谥为“庄宗”。

3.庄宗大事年表908年,24岁,袭晋王之位于太原。

912年,攻燕。

913年,破幽州,“系燕父子(刘仁恭、刘守光)以组”。

923年,灭梁、“函梁君臣之首”,于洛阳即帝位。

926年,皇甫晖、李嗣源叛乱,传人亦作乱,庄宗中流矢而亡,年42岁。

4.《新五代史》,“二十五史”之一,原名《五代史记》,为与北宋初年宰相薛居正奉诏监修的《五代史》区别,称《新五代史》5.《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文,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幸而乱政的史实,总结历史教训,讽谏北宋统治者。

伶官传序学生学案

伶官传序学生学案

《伶官传序》学生学案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这篇文章,体会“因声求气”。

2、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和文化常识。

3、分析文章布局谋篇的逻辑性,提高对历史政论文的鉴赏水平。

学习重点:通过历史政论文的议论方法学习议论文的写作。

学习难点:众多历史事件、人物的出现以及行文的简洁带来的阅读困难。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预习要求:①结合课下注释,梳理文意。

②理清文章中出现的人物及关系。

2、作者简介: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藏书一万卷、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一老翁),我们可以从中看书他的人生志趣和追求。

卒谥文忠。

北宋中叶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继续和发展了唐朝韩愈、柳宗元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团结并且培养了大批古文作家。

“唐宋八大家”宋代的五位,“三苏”、王安石、曾巩都是他的学生。

欧阳修所在的北宋王朝,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地主大官僚的政治经济利益,“不立田制,不抑兼并”,还让他们享有免役、免税等特权,土地和财富高度集中导致北宋统治集团日益腐化。

同时,北宋有是历史上民族矛盾极其尖锐的时期,但北宋统治者不但不力求振作,为收燕云十六州和统一全国而斗争,反而忍受耻辱,长期向辽王朝输钱纳币,维持苟且偷安的局面。

3、课文内容背景介绍:五代十国: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战乱频仍的动荡时期。

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

在这时期,出现了一个特别的帝王:后唐——李存勖(庄宗)建立,他的父亲李克用因出兵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劳,被封为晋王。

所以,依照史家惯例,李存勖继位死后应该被谥为“庄宗”。

庄宗不仅能征善战,还喜欢演滑稽戏,又通晓音乐,能自度曲。

直到现在,汾州、晋州一代,往往还能听到当地百姓唱他谱写的歌曲。

他为了方便演戏,还常用戏子的名字自称,叫自己为李天下。

4、关于《伶官传》一书欧阳修为伶官所写的一篇合传。

11.2《五代史伶官传序》导学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11.2《五代史伶官传序》导学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五代史伶官传序》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欧阳修和本文创作背景;梳理掌握文言字词、句式和文化常识。

2、理解本文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事例,步步深入进行论证的写法。

体会文章叙议结合、说理平正的论证特点。

3、学习文章以散体写史论的方法和鉴古知今、借古讽今的艺术技巧。

4、感悟“满遭损,谦得益”和“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学习作者积极关注社会现实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难点】感悟“满遭损,谦得益”和“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学习作者积极关注社会现实的人生态度【知识链接】1、关于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唐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学家三苏父子、曾巩和王安石等都出于他门下。

2、相关背景:五代(907-960)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战乱频繁,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

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所惑。

后叛乱四起,拥有重兵的伶官拒不发兵,而庄宗亲征又告败北,众叛亲离之期,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了庄宗。

欧阳修所处的时代,正是北宋王朝开始由盛到衰的时期,政治弊端越来越严重,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仁宗庆历初年,以王伦、张海等为首的人民暴动接踵而起,西夏又袭扰西北边境,屡败宋军。

欧阳修、范仲淹等人力图实行政治改革以挽救北宋王朝的危机,却接二连三地遭到当权派的打击。

在这种情况下,欧阳修忧心忡忡,很担心五代的惨痛历史即将重演。

宋太祖时薛居正奉命主修的《旧五代史》,“繁猥失实”,无助于劝善惩恶。

于是欧阳修自己动手,撰成了七十四卷的《新五代史》。

伶官传序导学案(学生)

伶官传序导学案(学生)

伶官传序【学习目标】1.积累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文言虚词的意义及用法,掌握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2.学习本文严谨的论证结构和论证特点;3.明白“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在反复诵读中理欧阳修对国家强烈的责任意识及文中警句对人生的启示。

【重点难点】1.掌握文中词类活用,以及“其”“盛”“而”等多义词的意义;2.理解文本中的史实及其关系,以及本文的例证和对比论证方。

【学习方法】1.从诵读切人,摘出名句,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作者针对北宋现实所总结的历史教训,结合课后练习第一、三、四题,以自学为主,解决基础字词。

2.结合课文后花边内附录的《新五代史·伶官传》书选内容,了解五代兴亡过程和庄宗李存勖其人其事。

预习案教材助读—台前幕后,先睹为快导入: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有一首诗《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赞叹项羽是个英雄,宁死也不愿苟且偷生。

项羽这个人,由西楚霸王到乌江自刎,他这一生,是引起后人的许多感慨的。

他在自刎前曾用这样一句话总结自己的惨败----“天亡我也”。

那么项羽由盛而衰,由兴而亡,是天亡他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探讨“盛衰兴亡之理”是在人还是在天的文章----《伶官传序》。

【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唐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著名的古文学家三苏父子、曾巩和王安石等都出于他门下。

2.解题《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

《伶官传》是一篇合传,写了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四个伶人,记叙了五代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

伶官,指古代宫廷乐官。

本文是指供奉内廷,授及官职的伶人。

后唐庄宗李存勖喜好音乐戏曲,宠幸伶人,让许多伶人做了官,这些伶人出入朝廷,作威作福,仗其势,擅权乱政,使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终成叛逆。

《伶官传序》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伶官传序》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伶官传序》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伶官传序》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1《伶官传序》导学案(学生版)(人教版高二选修)一、学习目标1.了解《伶官传序》的作者及其背景2.学习《伶官传序》的文学特点和创作背景3.理解《伶官传序》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二、课前预习1.预习教材,了解《伶官传序》的内容2.阅读相关文献,了解作者冯梦龙的生平和作品三、课堂授课【导入】引导学生回忆《牡丹亭》这一舞台艺术的代表作,并向学生展示从《牡丹亭》到《长生殿》梦境演艺的脉络,进而介绍《伶官传序》这一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历史地位。

【讲解】1. 冯梦龙及其作品背景介绍(冯梦龙生于明末清初,著有《喻世明言》《醒世恒言》《二刻拍案惊奇》《三言》等,被誉为是明清小说的巨匠之一。

)2. 《伶官传序》的文学特点(其笔触细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李弘、沈明霞等人物形象,运用了大量的插叙和描绘手法,以及虚实结合的写法。

)3. 《伶官传序》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该作品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的人性弱点和暴力现象,成为后来文学家的借鉴和启示。

)【讨论】1.对冯梦龙和冯梦龙的作品进行讨论,探讨其文学价值和创作手法。

2.对《伶官传序》的描写手法、人物形象等方面进行讨论,理解其文学功底。

【拓展】通过阅读《伶官传序》,学生可以更好地接触到明清小说的文学特点和时代背景,增强其对中国文学的认识。

此外,学生还可以拓宽自己的读书视野,通过多元的阅读增强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作业布置1.阅读《伶官传序》全文2.寻找其他明清小说,进行阅读和比较分析。

五、课后反思通过本次阅读和探讨,学生应对中国古典文学有更深刻的了解,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起到积极的作用。

同时,教师应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巩固,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冯梦龙作为明清小说的巨匠之一,其作品《伶官传序》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伶官传序》导学案

《伶官传序》导学案

三)翻译下列句子:
① 岂得之难而守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 难道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考 察他成功与失败的迹象,都是由于人事呢? ②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岂独伶人也哉? 人生的祸患常常在极细微的事情上累积而成, 智勇的人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所困扰,难道 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
谦得益
满招损
盛----“忧劳可以兴国” 衰----“逸豫可以亡身”
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 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掌握重要句式和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原、 函、 夜、 四、 东、 兴、 亡、 忽微
1、特殊句式
A、此三 者,吾遗恨也
B、盛以锦囊


大连开发区第一中学 张锁应 《伶官传序》 欧阳修 [目标展示]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名 言名句。 2、理清全文思路,分析论证结构。 3、理解文章的含义,把握作者总结的历 史教训。

[导学过程]
解题
(一)作者简介 (二)写作的时代背景: (三)人物介绍: 二、整体感知

(四)、通读课文,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
哉! 论据: 主要是叙述庄宗接受父命、报仇雪耻, 后来由胜转败、由盛转衰的事实。 正反对比论证: 盛----“忧劳可以兴国” 衰----“逸豫可以亡身”
15.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加粗词词类活用





观象 ①陛下未能一天下以休民 译文:①陛下还未能统一天下,使百姓休养 生息。 解释:一:统一。 休:使……休养生息。 ②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 译文: ②为什么不使你县的百姓受饿而空出 这块土地呢? 饥:使……受饿

导学案伶官传序.doc

导学案伶官传序.doc

三、重点词语解释:呜呼!盛衰之理(()得天下,与世言晋王之将终(), (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也,以(庄宗之所以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三矢()),契丹与吾约()也。

与尔三矢,尔甚(赐庄宗而告)为())《伶官传序》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实虚词的意义以及特殊句式的用法。

2、反复朗读,学习文章对比列举史实和对比式分析的说理方法。

3、明确写作意旨,体悟作者总结的历史教训。

二、知识准备1、知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坛公认的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

“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都是他的学生。

他在诗、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

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并编著两部史书:了《新唐书》(与宋祁等合写),《新五代史》。

他的散文简约旦富有波澜,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

清人沈德潜称赞《伶官传序》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是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

2、知背景(1)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口益腐化。

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

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耍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

(2)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朝廷,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仍,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

庄宗称帝后,迷恋优伶,“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所惑,使其得以重权在握。

庄宗同光四年(926年),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后又单人独骑逃走。

庄宗亲征败北,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乱箭射死庄宗。

3>解题目“伶”是指封建时代演戏的人,即“艺人,乐工“,“伶官”是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

《五代史伶官传序》复习导学案(学生版)

《五代史伶官传序》复习导学案(学生版)

《五代史伶官传序》复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文言基础知识挖空练习,动手做笔记,自学自纠;2、文本重点句子翻译;3、课堂检测、链接高考:实词助记。

一. 【课文重点实词挖空训练】(自学5分钟)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 )哉!原.( )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 )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 )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 )尔三矢,尔其.( )无忘乃.( )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及凯旋而纳.( )之。

方.( )其系.( )燕父子以组.( ),函.( )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 )夜呼,..( )已灭,天下已定,一夫乱者四应.( ),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 )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 )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二、【重点实词积累】(互学10分钟)得亡三、重点句子翻译(评学5分钟)(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2)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四、【课堂巩固:理解性默写】(检学8分钟)1. 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少牢(shǎo) 仇雠(chóu) 伶官(línɡ) B.俳优(pái) 欤(yú) 契丹(qì) C.盛以锦囊(shènɡ) 溺(nì) 汾州(fén) D.度曲(dù) 沾襟(jīn) 李存勖(xū) 解析:A 项“少”应读“shào”;C 项“盛”应读“chénɡ”;D 项“勖”应读“xù”。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A.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B.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C.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D.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解析:D 。

A 项,“从事”,古义为一般官员,今义为做某项工作;B 项,“人事”,古义指人的作为,今义为人事工作;C 项,“所以”,古义表原因,今义表结果;D 项,“凯旋”,古今义都是胜利归来。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抑本其成败之迹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 D.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 解析:B 。

例句中的“其”为代词,代庄宗。

B 项中的“其”为语气副词,表期望。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与”字跟其他三句意义不同的一句是( ) A.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B.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D.六国与.秦皆诸侯 解析:B 项“与”是动词,意为“给”;A 、C 、D 三项“与”均为介词,意为“和”。

6、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跟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殚其地之出.,竭其地之入.
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C.函.
梁君臣之首 D.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解析:A 项是动词作名词,意为“出产的东西”;B 、C 、D 三项是名词作动词。

7、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的成分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
B.以三矢赐(于)庄宗而告之曰
C.请其矢,盛(之)以锦囊
D.未及见(于)贼而士卒离散
解析:D项无省略介词。

8、下列各句,不属于被动句的一句是()
A.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智勇多困于所溺
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D.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解析:D项“于”是介词,引出处所,不表被动。

9.下列各句的诵读,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B.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C.抑本/其成败/之迹
D.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
解析:C项应为:抑/本其成败/之迹。

阅读课文第三段、第四段,完成10~12题。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中的“夜”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函.梁君臣之首
B.我得兄.事之
C.忧劳可以兴.国
D.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11、下列句子与“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B.燕王,吾所立
C.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D.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12、根据文意,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以庄宗极盛之时“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的情景,与极衰之时“士卒离散”“泣下沾襟”的惨相进行对比,鲜明地推导出成败由人的道理。

B.“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前句以反问的形式肯定得天下难失天下易,后句则强调成败在于“人事”。

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对称的语句与文章开头的论断相呼应,揭示了“人事”的具体含义,强化了文章的观点。

D.文章通过一个“夫”字,引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

这一结论既着眼于总结历史教训,又含蓄地提醒北宋王朝统治者,应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以免重蹈庄宗的覆辙。

10.解析:A项“函”名词作动词;B项“兄”与例句“夜”都是名词作状语;C项“兴”是使动用法;D项“困”无活用现象。

答案:B
11.解析:D 。

A项是状语后置句;B项是判断句;C项是省略句;D项与例句都是被动句。

12.解析:B项两个反问句,第一句否定“得失难易”之说。

答案:B
13、将课文中10个“而”子的作用分类
①庄宗受而藏之于庙②负而前驱③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④得之难而失之易
⑤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⑥及凯旋而纳之⑦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⑧而皆背晋以归梁⑨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⑩抑本其成败之迹
A.把两种行动连在一起,表顺承关系的
B.把两种观念连在一起,表并列关系的
C.把行动的时间连接到行动上,表修饰关系的
D.前后两句有相反意味,表转折关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