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谋略学与西方博弈论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谋略学与西方博弈论的区别(非完整版)

摘要:西方的对策论类似于中国的谋略论,却迟迟没有形成像中国这样体系完备的谋略知识,其中的缘由不仅仅在于这两者产生的时间的迟早区别,还在于中西方之间的价值体系和哲学思维的不同。

关键词:谋略学;博弈论;差异

中国的古书《孙子兵法》在西点军校被奉为必读课本已经历经上百年,而西方的博弈论在中国的兴起却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才开始。囿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别使得中国的谋略学说跟西方的博弈理论对事物有着不同的解读方式和关注点,然而本质上来说却都体现的是对利益的追求。中国很早就有了博弈论思想,而同样西方很早也有了谋略学书籍。

一、具体内容的不同

“谋”来自《尚书》中的“谟”就是谋划的意思,最早把“谋”与“略”连用,首见于《六韬卷一上贤第九》太公曰:“七害者,一曰无智略权谋,而已重赏尊爵之故,强勇轻战,侥幸于外,王者慎勿使为将。”许慎《说文解字》中说“虑难曰谋,从言某声。”、“经略土地曰略,从田声。”合起来将谋略就是计谋策略的意思。中国的谋略学说在经历社会的跌宕后,形成了形形色色的谋略理论。总的来说主要要三类:在政治斗争中产生了权谋理论,比如春秋战国时期韩非子的《说难》、尹文的《尹文子》、孔子的《论语》、墨翟的《墨子》等等。在军事斗争中又产生了军事谋略理论,比如孙武的《孙子兵法》、等;同时由于市场竞争又产生了经营谋略之术,比如范蠡著的《计然篇》、《陶朱公生意经》等书籍。

大体说来中国古代的谋略经典分为三大派系:法家谋略侧重于政治领域,以《韩非子》为代表;兵家谋略侧重于军事领域以《孙子兵法》为代表,《孙子·谋攻篇》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纵横家谋略侧重于外加领域,以《鬼谷子》为代表。由于中国社会传统的封建农耕性质,因此,谋略主要集中于政治和军事两个方面。而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史则为政治谋略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概括来说政治谋略主要可以从为君、为臣、权谋之学等。中国权术学说的发展最早可以从奴隶时代开始说起。据《左传》记载,夏代国君太康荒淫放荡,被后羿夺了政权。奴隶主寒浞玩弄阴谋权术,取得后羿信任被任命为相。后来采用“行媚于内尔施赂于外”的权术手段杀了后羿,夺得了国家政权。而其他的诸如伊尹游说之术、商汤的瞒天过海之术、周文王的韬光养晦、贿赂之术等、郑庄公的欲擒故纵之术等等都是政治权术的表现。以《韩非子》为代表主要讨论的是君主驭臣之术,另一种以《战国纵横家书》为代表,主要记录汇集有关权变和游说故事及其手段。

政治权术自从出现开始就一直进行着变化,汉代过后政治权术的变化更加明显。首先体现在政治权术在思想领域显得更加虚伪。汉代以后公然论述权谋的理论被儒家“仁义道德”说遮掩,儒家理论表面看起来与权术想矛盾,然而这种矛盾背后却是两者相辅相成的关系。其次,政治全身的运用场合发生了转移并逐步扩展。春秋时代列国之间的割据斗争给权术理论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场所,汉唐之后中国古代的政治权术突破了君臣关系的范围,开始向着官际关系、官民关系、

社会人际关系等新的领域扩展。在官际关系中,君主玩弄阴谋诡计各级官吏也会相互效仿。谄媚、贿赂、结党、韬晦、谗毁、诬陷、诡辩等成了官吏不可须臾离身的法宝。在官民关系方面,权术也被当成了当权者统治和奴役人民的一种手段。

西方的博弈论(Game theory)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也就是说当一个主体,或者说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选择受到其他人或其他企业选择的应吸纳个,而且反过来影响到其他人或者其他企业的选择的影响,而且反过来影响到其他人或其他企业选择是的决策问题和均衡问题,从这个意思上说,博弈论又称为“对策论”。

就是说他所分析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比赛者或者参与者选择能够共同影响每一参加者行动或策略的方式。现代博弈论主要是由一位出生于匈牙利的名叫约翰·纽曼的数学天才所开创和发展起来的。之后的博弈论代表人物纳什(Nash)、夏普里(Shapley)、泽尔滕(Selten)、海萨尼(Harasanyi)等将博弈论进一步发展,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的核心理论和概念,比如纳什提出的纳什均衡概念成了区分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的核心概念。泽尔滕(Selten)又将静态的纳什均衡引入到动态当中,形成了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同时还剔除了纳什均衡中不可置信的威胁,使得博弈参与人要“随机应变”“向前看”,使得博弈成为动态的选择过程,这一点也同中国的谋略理论有了一些类似。

它主要是以一系列的函数关系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主要构成因素有:博弈的参与者、博弈的信息、博弈方各自可选择的全部策略的集合、博弈的次序以及博弈方的得益或支付。著名的博弈论专家泽尔滕(Selten)说:博弈是一种数学模型,其中具有不同目的的多个参与人之间存在策略上的相互作用。具体来说就是在博弈过程中,博弈参与人在其策略空间(欧氏空间)中选择策略达到自己目的的过程。在具体现实博弈中,所以参与人可能在一个领域或一个方面进行博弈,也可能同时在多个领域或多个方面进行博弈,从这个方面将又可以将博弈分为多维博弈。

从行为的时间序列性,博弈论进一步分为两类:静态博弈是指在博弈中,参与人同时选择或虽非同时选择但后行动者并不知道先行动者采取了什么具体行动;动态博弈是指在博弈中,参与人的行动有先后顺序,且后行动者能够观察到先行动者所选择的行动。

按照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了解程度分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完全博弈是指在博弈过程中,每一位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特征、策略空间及收益函数有准确的信息。如果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特征、策略空间及收益函数信息了解的不够准确、或者不是对所有参与人的特征、策略空间及收益函数都有准确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博弈就是不完全信息博弈。

博弈论还又很多分类,比如:以博弈进行的次数或者持续长短可以分为有限博弈和无限博弈;以表现形式也可以分为一般型(战略型)或者展开型,等等。

二 中西方的哲学观的不同

中国的谋略理论的建立的哲学基础主要体现的是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形成这一思想的基础主要是有无、奇正、阴阳、五行学说,他们共同提出了事物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并且相互转化的这一哲学理论,因此在中国的谋略理论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见少胜多、弱胜强的方法和事例,也同样可以看到比如驱虎吞狼、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这样的战术性谋略理论。这些都是体现了在涉及三者或多者利益冲突时的谋略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