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民主政治的内涵特点及其反思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關於民主政治所引出的問題包括誰是被統治的人民?人民所要參與的型態是什麼?這些問題不僅涉及到理論部分,還涉及到實務部分,也論述到一些應然面的哲學問題,如何建構最佳的政府?民主政治又該如何的運作?關於西方民主政治的理論建構,有不同的分類方式,筆者只羅列幾種分類方式:
就時間來劃分:
依熊彼得在《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民主》一書中將民主政治之理論建構分成古典民主理論與現代民主理論,作者認為古典民主理論,著重于公民的決策角色,而現代民主理論,則著重公民主要只是在競爭取得領導權的政治精英間作選擇,因此此又稱為“修正民主理論”。另外古典民主理論的意識型態部份較強,在十七、十八世紀時,古典民主理論可以說是反抗君權的工具。而現代民主理論,較具有經驗意涵,對於意識型態部分較為弱化,自十九世紀後就進入現代民主理論。此外還有研究者認為古典民主理論強調直接民主,而現代民主理論則強調間接民主。
在簡明大英百科全書中對於民主政治的內涵概念解釋為:〈一〉由全體公民按照多數決程式直接行使政治決定權的政府形式,通常稱為直接民主〈二〉公民不是親自而是通過由他們選舉並向其負責的代議士行使政治決定權的政府形式,通常稱為間接民主,或代議民主〈三〉在以保障全體公民享有某些個人或集體權利為目的之憲法約束範圍內,行使多數人權力的政府形式,通常稱為立憲民主〈四〉任何一種目的在縮小社會經濟差距,而產生的政治或社會體制之民主。從上述之四種解釋民主政治的內涵,可看出民主政治都必須是以確保大多數人的利益和政治權利為根本內容,都必須要把多數人的意志當成是國家的意志,因此從這個方面來說,西方民主政治就是民意政治。
人民主權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所謂的人民主權,就是指基本的政府決策制訂權,賦予社會中的每一分子,而不是特定的某些人、某些團體或某些階級。
政治平等
所謂的政治平等,就是指在要求社會中的每一個公民,都有同等的機會,參與政府各種政策制訂的過程,每個公民和其他的公民所投的票在價值上是相等的,也就是“一人一票,票票等值”。
大眾諮商
所謂的大眾諮商,大眾諮商有兩個基本的條件,第一個是民主的政府必須有某種制度或機構,使政府人員知悉什麼政策才是人民所希望實行的,第二個確定人民所想要的政策後,政府人員不論其認為這些政策是否明智,都將付諸實行,因此,執政者政策的制訂,要以人民的意願而定。
從字源上來看民主政治,民主政治是指民治政府的一種形式,民主政治意涵著一個國家的人民,具有某種形式的平等,並且民主的歷史相當複雜,並且充滿著衝突的概念,也有著不同的見解。依熊彼得教授在《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民主》一書中對於狹隘的民主政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民主只是一種政治方法,一種選擇政治領導人的機制,公民在相敵對的政治領導人間,進行他們的選擇,而在選舉與選舉之間,決策便由政治人物做成,直到下次選舉,公民又可以替換他們的民選官員,選舉時在領導人之間選擇的能力便是民主”因此,民主政治是達成政治決定的制度安排,在此種安排下,某些人相互競爭人民選票以獲得決策的權力。
就研究途徑來劃分:
西方民主政治依研究途徑可以劃分為規範式民主理論與經驗式的民主理論。薩拖裏則認為“規範理論應用與構思民主的理想與價值,無論是否審慎規約,規範理論當然終究會提出規約性的界說,反之,經驗理論應用與推演事實,亦即民主國家實際上如何實行,以及在真實世界中,民主國家的實際情況,因此,經驗理論終究會提出描述性的民主界說,‧‧‧但是,這是避開困難的簡易分析,顯示民主傾向的那些事實,其實是理想塑造的行為模式,真實世界民主國家的敏銳觀察者,事實上是在觀察價值塑造的事實,因此,關鍵問題變成理想如何能實現?”
西元前431年,伯裏克裏斯(Pericles)為了對抗斯巴達而犧牲陣亡的雅典戰士,所發表的國殤演說,這篇演說是非常重要的一篇民主演說,該篇演說中所強調的民主體制是1.統治權屬於大多數人而非少數人2.尊重法律與權威3.關心公共事務4.容忍與自由5.以公開討論決定政策6.開放社會7.多才多藝。此篇演說中對於民主的描述,只是一種理想,並非是現實性的,事實上,在西元第五及第四世紀的雅典,他的民主政治受到幾種限制,並非是完美的,首先希臘人的公民概念是偏狹的,它排除了婦女、兒童、外僑與奴隸,公民的資格是由出生而來的,很少是由後天所獲取的,因此公民在社會階層中有著相當固定的社會階層,其次,城邦被視為是一種有機體,他高於個人及其它團體,政體就是國家、民族與社會融合成一體,而沒有獨立的權力中心,公民自由是指城邦社群中的自由及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的責任,公民並盡心地替民主政體犧牲奉獻,再者,只有少數的公民在任何時候出席公民大會,因此政治領導主要是貴族式,並且有政治迫害;當時有許多古希臘的思想家,並不支持雅典的民主政治,也都對民主政治提出了強烈的批評。
而臺灣地區學者淩渝郎在《政治學》一書中認為民主政治的內涵有五:1,民主政治重視個人主義2.民主政治重視平等3.民主政治接受多數治理4.民主政治應該尊重少數人的意見5.民主政治是參與政治和責任政治。
民主政治的特點
西方學者蘭尼(A. Ranney)認為民主政治是一種依人民主權、政治平等、大眾
諮商及多數統治等原則所組成的一種類型,他認為民主政治的特點為:
就價值目標來劃分:
依民主政治理論的價值目標可以分成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英美的民主政治理論多是偏向個人主義與自由主義;而社會主義的民主理論則是偏重集體主義與平等主義,由於價值目標不同,故兩種類型的民主理論形成緊張的關係。
就仲介者來劃分:
孔毫瑟(William Kornhauser)在《群眾社會的政治》一書中認為“在大眾社會中,精英與群眾可以直接互相溝通,此為大眾式的民主(Mass Democracy);而群眾可以直接與精英溝通,精英則必須透過仲介者方能接觸群眾,此為精英式的民主(Elite Democracy)。
西方學者琳賽〈A,D. Lindsay〉則認為“當致力於共同目的之一些人,會合在一起,各獻所長,克服相互間的困難,並排除彼此的不滿時,這便形成了集思廣益的真正過程,我們可以進一步注意到,在眾人認真討論時,我們可以體會出,大家關切的,基本上不在於顯示一致的見解,或顯示共同意見,而是在於想出某種解決方案”,因此,而理想的民主政治可以界定為“人民統治的政府,在此種政府中,人民能夠獲得最大可能的自由、平等與博愛,並且透過共同問題或利益之自由與充分討論方式,人類能力可以發展到極致。
本文首先就民主政治的涵義進行梳理,其次對於民主政治的特點、條件、類型等依序討論並進行論證,最後進行西方民主政治的省思及盲點,希望能夠透過本文研究,更能精確地體會到西方民主政治的內涵與特點。
民主政治的涵義
西方學者海伍德(A. Heywood)在《政治學》一書中認為民主政治(Democracy)
一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和其他英文字尾“cracy”一樣,民主政治一字的字源,源自于希臘文“kratos”,它的字義是權力“power”或統治“rule”,因此,民主政治意指為人民所統治“rule of the demos”,“demos”是指人民,雖然該字在希臘文的原始意義指窮人或是大眾,但是為人民所統治便是簡單民主政治的涵義。而道爾〈D.Dahl〉對於民主政治的涵義,定義更為精確,他認為民主政治必須具備八個必須條件,此八個條件為:1結社自由2.言論自由3.投票權4.有資格加入公共機構5.政治領袖的選舉權及被選舉權6.各種獲得資訊的管道7.公平自由的選舉8.以投票及其它途徑表達意願決定政府政策的機制。
西方民主政治的內涵、特點及其反思研究
劉性仁(
(北京大學法學院憲法與行政法學專業博士生,北京100871)
內容摘要:本文首先就民主政治的涵義進行梳理,其次對於民主政治的特點、條件、類型等依序討論並進行論證,最後進行西方民主政治的省思及盲點,希望能夠透過本文研究,更能精確地體會到西方民主政治的內涵與特點。
柏拉圖(Plato)對雅典民主的批評,他認為在雅典,民主政治意謂著貧窮大眾的統治,如果人民喜歡的話,就可以為所欲為,在學校、家庭或其他地方都不會尊敬權威,柏拉圖認為這樣的結果會使法律不受尊重,會導致無政府狀態,而成為專制統治的溫床,因此柏拉圖認為解決之道,就是建議由有智慧、受過訓練及教育的哲學家來統治。而亞里斯多德對於民主政治的看法,他將民主看成一種只為窮人謀福利的政府形式,亞里斯多德認為參與法律制訂,必須要是君主制與民主制的結合,權力分立以確保社會上主要團體間勢力均衡之混合國家(mixed State);隨著雅典城邦的沒落,關於民主理論的討論沉寂了一段時間,在中世紀封建體系下,權力並非歸屬於選舉產生的團體,權力只根據透過繼承或武力的方式來取得。到了十九世紀,才產生現代社會所思考之民主政治相關問題,從文藝復興運動到十九世紀這段期間,有關民主理念形成於現代工業資本主義社會的脈絡中,各種民主理論激辯著,但始終也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個人主義是民主政治的基本價值,而民主政治的程式開始於個人,其基本單位也是個人,因此民主政治的社會就是個人主義的社會,個人的自我實現就是國家的最高目標,事實上,民主政治是建立在一套有關人性的假設之結構上建立起來的,在歷史上,信奉民主政治者一般都相信人是生而具有理性、道德、自由、權利與平等的,然而民主的平等是有差異的平等,而非完全的平等。
從古希臘的雅典城邦實行民主政治以來,對於西方民主政治一直存在著不同
程度的思辨,到了近代之後,關於民主理論的研究著作也越來越多,民主政治一詞的使用也越來越浮濫,法國思想家托克維爾認為“吾人所使用民主及民主政府字詞的形式,易造成極大的混淆,除非這些字詞有了明白的界定,而其界說獲得同意,否則人民會處於不可避免的觀念混淆,大有利於煽動家與獨裁者”因此關於民主的概念內涵必須加以清楚的界定,又依西方著名學者薩拖裏(Salvadori)在《自由主義式的民主》(Liberal Democracy)一書中的說法,民主的定義就有兩百個之多,那麼本文便產生問題意識,民主的定義竟然是那麼多,是否在諸多的定義中,有其共同的地方,因而興起本文研究之動機。
關鍵字:民主政治、大眾式的民主、精英式的民主
前言
民主政治(Democracy)是一種由人民來進行統治的政府形式,關於民主政治
的內涵研究,數世紀來一直是激烈爭辯的話題,關於民主政治的討論,最早溯及到希臘時期的雅典,雅典是民主政治的最佳代表,在雅典的民主政治的政體下,公民有著不同的角色、地位與作用,公民在政治權利上與法律之前是平等的,公民都審議公共問題的公民會議中的成員,並且遵循著多數決原則,公民對政府運用控制權,公民可以實現選舉的權利,公民也享有政治自由與公民自由,可以批評也可以反對,公民更可以透過法律,來建立公平審判的秩序與承認對於政府的合法限制,而免於政府專制。
多數統治
沒有任何政府的決策是違反多數人民意願而制訂的,當人民對某一個問題有不同的意見時,政府就會依大多數人的意願而非少數人的意願來制訂政策。
而臺灣政治學界的老前輩薩孟武教授在《政治學》一書中也點名民主政治的三個特點:
民意政治
民意政治是指政治需要依照人民的意思來做,民意政治不但是謀求人民的利益,而且什麼是由人民決定?人民的意思又該如何來表現?都是民意政治的重點,民意政治後來產生代議政治,由人民選舉國會議員,以代表人民的意思,但是任何的政策都無法得到全部人民的贊同,因此如果因為有少數人反對,就立刻停止執行,那麼國家的政務又很難加以推動,故產生了多數決的方法,換言之,西方民主政治就是民意政治,為了實現民意政治,因此產生了代議政治及多數決的方法,故民意政治就是代議政治,也是一種多數決政治。
目前西方國家在使用民主政治一詞中,有幾種不同的用法:
由全體公民經多數決制訂政策,這就是直接民主
選舉代議士代表制訂政策,這就是代議民主
憲法保障所有公民享有某些個人或集體的權利,這是指自由民主之憲政主義
縮小社會與經濟差距的政治或社會體制,這就是指社會民主或經濟民主
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以普遍選舉之自由民主方式產生的國會,成為民主政府的主要制度,在西方,民主也表示競相爭取權位、言論與出版自由以及統治,故現代民主也就是受人民控制的代議政府。另外,美國的政治學者麥基維〈R,M. Maclver〉認為“民主不是多數或其他團體的統治方式,而主要是決定誰將統治的方式,以及廣義的決定目的‧‧‧我們一再強調的是,人民並未統治,也不能統治,他們是控制政府”,西方各國的民主政治形式雖然不同,但大多強調自由民主,而且重視人民對政府的控制,正是北大羅豪才教授所謂的控權論,因此,西方民主國家對於民主政府的設計,主要都在保護個人不受政府的壓迫,同時也保障個人在法律上都具有平等的選舉機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