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民主政治的内涵特点及其反思研究

合集下载

正确认识西方政治制度

正确认识西方政治制度

正确认识西方政治制度选修“西方政治制度”时,对它并没有什么系统的、详细的了解,完全是凭我个人的感觉,只觉得西方的政治是完全民主、自由的。

学习了“西方政治制度”后,我明白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是与该国人民的政治取向、政治情感、政治观念、政治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政治制度需要比较地看待,从各国的具体情况出发去对待。

近现代各国的政治制度是古代和中世纪西方政治制度的延伸,是在继承和改革古代和中世纪西方政治制度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西方的民主制,经历了从氏族民主制、奴隶制民主制、到封建贵族民主制、再到资产阶级民主制的发展过程,阶级内容不断地被改变着,但民主的许多形式依然被保留了下来。

例如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所改变的并不是英国中世纪政治制度的框架,而只是改变了中世纪政治制度的阶级内容,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逐步取代了议会中封建阶级的贵族代表,光荣革命后,王权亦被逐渐削弱,实权国王逐步地变成形式上的、礼节性的、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封建贵族阶级被排挤到历史舞台的后面,中世纪的政治体制的框架,立法、行政、司法的基本体制,仍然被保留下来。

自然,随着时代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部分内容也被不断地变革着,使之更加适合于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谈论西方政治制度的时候,可能会有人误认为西方当代的政治制度是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起来的,或者误认为西方的政治制度都是一个模式,其实西方的政治制度虽然都源于古代希腊、罗马的传统,但各国在他们的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本国的特点。

例如,西方各国虽然都有议会,但各国议会的产生方法、议会的职权、议会的议事程序、议会内容的组织都是各有其特点的,而且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美国的国会两院与英国的国会两院就很不相同,美国的参议院不能等同于英国的上院,美国的总统与英国的首相也很不相同。

至于各国的政党制度,也与本国的政治历史发展的特殊性有着密切的联系。

美国的两党制就是在美国制定宪法的过程中,由两党经过多次分裂组合和重新改组后形成的,其政治主张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着。

西方民主

西方民主

西方民主091221101 张越民主一词源于希腊字“demos”,意为人民。

在民主体制下,人民拥有超越立法者和政府的最高主权。

民主政治包括人的信仰、集会游行、结社出版、迁徙居住等自由,它作为国家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反映着一个国家在特定历史阶段经济基础的发展诉求。

从社会生产形态的角度来考察问题时可以这样说:社会生产力越是发展,民主制度的建设就越完善,生产力落后的国家在仿效别人先进的民主制度时,如果没有与自己的基础发展诉求相融合,则会因为城市相互制衡动作的加剧而加重基础的负担,社会生产力就难以较快发展。

生产力落后的民主现象不能算是成熟的民主政治,如同儿童偶尔有着成年人的话语和行动不能说他已经长大成人一样。

稳定并日趋完善的民主政治还有赖于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以这个原理去诠释几千年以前曾经放过异彩的古希腊城邦民主现象,就不会因为今天希腊的民主没有走在世界的前头而感到费解了。

欧美国家的民主制度是发源于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的。

1215年英国颁布的大宪章虽然只限于贵族阶层内部的民主,但它在这个国家结束了由一个人说了算的历史,这意味着封建的经济基础已开始瓦解,有些民间经济实体在宫廷找到了代言人。

1787年的美国第一部宪法就适用于全民了。

初看起来,那时在国内从事落后的农业生产的人占大多数似乎生产力不高,但那是西方封建疆土大解冻和人口大迁徙的时代,外来人口占绝大多数的美国政治举措就必须放在整个工业大革命的大环境中来分析问题了。

作为人口迁入大国,那些来自居先发展国家的人们总会给这片新开发区传来了欧洲文明的火把,使它无论在科学技术上或民主政治上都成为后来居上的国家,那个时期的民主建设,世界上还没有更加成熟的国家可以提供样本,所以说它的民主制度是国内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显然无可置喙.尽管民主自由已被认同是普世价值,但最终还是要与各个国家的社会生产形态进行磨合之后以另外一种模式进入政治领域。

一般地说,一个国家的社会生产越是落后,其吸纳的民主内容就越少,道理很简单,小农生产要向现代化挺进依然需要权力(异化的权力是另外一回事)的引领,没有相对集中的政权,一盘散沙的小农社会势必催生出一个无政府状态的市民社会,作为后发展国家被无政府主义所分化,结果只能沦为新型殖民地。

浅谈西方国家宪政民主

浅谈西方国家宪政民主

内蒙古党校研究生2015级政治学专业作业(鄂尔多斯)题目:浅谈西方国家宪政民主任课老师:李玉贵班级:政治学1班姓名:王东玮学号:3107201504011浅谈西方国家宪政民主西方国家宪政民主在西方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已经实行了几百年,现有文献在宪政与民主之间的关系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并未取得共识,即使在民主与宪政是否为同一概念、同一理论等问题上都没有达成一致。

现有的专门研究文献多因限于篇幅而未能深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下面,就我对西方国家宪政民主浅谈几点认识。

一、宪政与民主的关系相对传统民主而言,现代民主的含义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发展。

首先,传统民主的核心内涵为强调公民的政治参与,包括选举投票、公共决策、表达自由和人民陪审等领域。

尽管也强调了公民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但是不注重公民参与的力度和效度,公民只是被动的接收器,有参与的行为,没有参与的意志。

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协商民主理论,强调公民参与的协商性,即公民在参与的过程中,通过对话、辩论和沟通等方式,表达意见,增进理解,融合意志,协调利益,促进和谐。

其次,现代民主更强调公民参与的经常性、过程性和动态性;再次,现代民主理论更强调民主的受益功能。

自利动机是人的本质属性,任何人不管是“性善”还是“性恶”,在政治参与的过程中无不受自我利益的驱动,如果无利可图,他们要么放弃参与,要么玩世不恭,这无疑是对政治参与的亵渎。

公共选择论者认为,选民是理性的经纪人,是不无道理的。

所以,萨托利更直白地说:在自由民主的两个组成要素(对民众的保护和民众的权力)中,“民众的保护便是必要的和决定性要素。

”二、民主与宪政的关系在政治制度史上,古希腊和中世纪意大利城市共和国是人类民主体制的试验场,是纯粹民主体制的典型代表。

在当时,公民大会和城市管理理事会(由公民直接选举产生)是最高权力机关,执掌立法、行政和司法等权力,虽有500人左右的评议会或行政官员负责行政兼司法,但是除了绝对服从最高权力机关之外,没有独立决断的权力,更谈不上权力制约。

正确认识西方政治制度

正确认识西方政治制度

正确认识西方政治制度第一篇:正确认识西方政治制度正确认识西方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应该说源于古希腊的政治学说和政治实践,其中亚里士多德亲自考察并撰写的《政治学》和《雅典政制》为西方比较政治学的理论建立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到了中世纪,欧洲国家实行封建君主制,即主权在君。

到了中世纪后期,英法两国相继召开“等级代表会议”,国王的权力开始一定的制约。

随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爆发,革命的结果是国王或让权,或被处死,总之专制君主制结束,议会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

发展至今,形成以“主权在民”原则为基础,以代议制为表现形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体。

西方政治制度最根本的特征是民主。

民主的实现在西方国家用了很长的时间,特别是关于普选制的发展,很多国家都是用了两三百年才实现一人一票、人人平等的选举方式。

应该说,时至今日,西方国家的民主体制已经相当成熟。

西方现代民主制度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1、议会。

议会最早在英国出现,1215年英国贵族叛乱后,国王签署《大宪章》,贵族会议由此成立,主要审查国王关于征税的决定。

后来,贵族会议,演变成为等级代表会议,这是议会的初期形式。

光荣革命后,等级会议也演变成为资产阶级所控制的机构,即现在所说的“议会”。

议会是依据代议制理论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议会议员也是通过选举产生,在资本主义国家,通常是由各政党推荐人选来竞选议会议席,通过对议会席位的占有来掌握议会的议事权,参于法律的制定及国家重大事务的决定权。

作为最高权力机构,议会拥有很大的权力,是西方国家民主体制的基本保障,也是民众表达个人意愿的渠道。

2、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资产阶级把分权与保障自由联系起来,与法治联系起来,是分权成为一种法律制度安排。

三个机构具有相互独立的平等地位,分别具有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

三权分立制度是人类政治制度学上一大创举,用权力制约权力,是防止权力滥用的最有效方法。

西方政党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启示

西方政党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启示

当然,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不等于没有立场。

我们研究西方政党制度基本特征,目的是通过揭示其历史性进步和某些合理性,为完善和发展当代中国政党制度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这是我们的落脚点。

离开这一点,研究这一问题就失去了意义。

一、在党民关系方面,西方政党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是致力于发展民主民主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民主制度通常以政党制度为特征”。

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之一,就是把国家完全世俗化,揭掉了笼罩在国家头上的神圣光环,将国家事务由少数等级特权者的垄断变为广大民众的参与,实现了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

与此相联系,西方政党制度作为民主政治发展的合乎逻辑的产物,成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核心要素。

同时,它的确立又对扩大民主范围、保证民主政治的有序运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举其要者:第一,西方政党制度的首要功能就在于组织选举,它具有强化公共权力合法性的作用。

通过选举,人们把决策的权力授予了被选出的人,委托他们来代行权力,这样他们之间就形成了授权与被授权的关系。

这种完善的授权方式,使选举在西方的政治生活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被看作是民主最主要的体现。

正因为如此,西方政党往往都把选举作为控制政权的基本点,在选举中投入极大的精力。

而且,制度化的选举也为政党动员、组织和指导民众参与政治活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第二,政党制度为政党在表达和凝聚民意,并使之成为“公意”和立法,以及监督其实施等方面发挥作用,提供了制度上的规范和保证。

政党制度的这一功能同代议制的议会制度相互关联而起作用。

西方政党并不只是选举党,无论是总统选举还是议会选举,一旦选举完毕,政党就开始在议会中发挥作用,主要内容是参与立法。

政党会根据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民众的要求,确定准备作为议案提交议会的课题。

这就需要对千差万别、甚至相互矛盾的民众的利益、要求和愿望进行筛选、协调,形成共同的利益和要求,聚集成一种“公意”,以传达到立法机构,使之按照一定的程序加以采纳和立法。

西方民主政治制度浅析

西方民主政治制度浅析

西方民主政治会计102 王骁翔16810203 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

当时的希腊城邦林立,小国寡民,其民众多出海贸易,与各地有经济文化上的往来。

正是在这种环境下,最早的民主制度产生了。

希腊城邦实行的公民政治,使得每一个成年男子都有权利参加国策的决定。

而在这众多城邦中,又以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成就最高。

后世人曾如此评价雅典的民主制度:雅典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在专制横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雅典民主政治为近代资本主义阶级民主政治提供了蓝本。

由此可见,雅典的民主政治实乃西方民主政治的鼻祖。

在之后的十多个世纪中,西方世界由于宗教与封建阶级的统治,民主政治再无建树。

直到历史的车轮来到了十四世纪。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漫长的斗争与等待。

在十四世纪,随着人们对教会精神压迫的不满日益增生,西方世界迎来了文艺复兴运动;两个世纪后,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开启了宗教改革的序幕;再往后,轰轰烈烈的思想启蒙运动使得人们彻底打破教会的枷锁,西方的资产阶级也开始通过战争、政变等一系列手段击败了曾经的封建主义统治者,走上了民主政治的道路。

那么,近代西方的民主制度又分哪几种呢?我们可以举一些典型的例子来分别分析:英国,德国,美国。

英国的民主政治制度诞生于光荣革命之后,其核心是君主立宪制:即君主只是国家名义上的首脑,实际上毫无实权,仅仅作为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以首相为核心组建的内阁是英国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成立议会,从国民中选举出议员进入议会,掌握国家立法权。

近代德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则一直被人们诟病为是“伪民主,实专制”,因为德国的君主立宪制并未限制君主的权利。

相反,近代德国君主为实,立宪为虚,君主掌握着国家所有的权利,而议会名存实亡,根本没有办法限制君主的权力。

美国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被人们看成是最理想的民主政治制度: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行政权,联邦法院掌握司法权,三权分立,彼此牵制,彼此监督,以达到权力的均衡。

——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西方国家宪政民主的理解?

——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西方国家宪政民主的理解?

——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西方国家宪政民主的理解?西方国家宪政民主在西方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已经实行了几百年,现有的文献在宪政与民主的关系的一些基本问题上并未取得共识,即使在民主与宪政是否是同一个概念、同一种理论这样的问题上都没有达成一致。

现有的专门研究文献多因限于篇幅而未能深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我对宪政与民主二者之间关系的粗浅认识。

一、宪政与民主的关系相对传统民主而言,现代民主的含义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发展。

首先,传统民主的核心内涵,强调公民的政治参与,包括选举投票、公共决策、表达自由和人民陪审等领域和方式。

尽管也强调公民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但是不注重公民参与的力度和效度。

如果公民参与了选举投票和公共事务决策,可是公民在参与的全过程中没有表达意见的机会或者自说自话,公民参与徒具形式,公民只是被动的接收器,有参与的行为,没有参与的意志。

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协商民主理论,强调公民参与的协商性,即公民在参与的过程中,通过对话、辩论和沟通等方式,表达意见,增进理解,融合意志,协调利益,促进和谐。

其次,现代民主更强调公民参与的经常性、过程性和动态性。

英国学者赫尔德称“自由民主制的‘动态和谐平衡’。

”美国学者科恩则认为:民主是一种过程,“民主过程就是某一种行为。

”“我们不能只是占有它,树立它,而是要继续不断地在行动中实现它,体验它。

”再次,现代民主理论更强调民主的受益功能。

自利动机是人的本质属性,任何人不管是“性善”还是“性恶”,在政治参与的过程中无不受自我利益的驱动,如果无利可图,他们要么放弃参与,要么玩世不恭,这无疑是对政治参与的亵渎。

公共选择论者认为,选民是理性的经纪人,是不无道理的。

所以,萨托利更直白地说:在自由民主的两个组成要素(对民众的保护和民众的权力)中,“民众的保护便是必要的和决定性要素。

”二、民主与宪政的关系在政治制度史上,古希腊和中世纪意大利城市共和国是人类民主体制的试验场,是纯粹民主体制的典型代表。

西方民主政治的特点及其发展历程

西方民主政治的特点及其发展历程

西方民主政治的特点及其发展历程民主政治是人类社会历史上一种伟大的思想、制度及实践,它对于保障人权、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而西方民主政治,则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政治观念和体制,在西方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将从西方民主政治的特点及其发展历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西方民主政治的特点1.政治平等原则在西方民主政治中,政治平等原则被视为一项核心价值。

这一原则要求在政治决策中,每一个人都应该享有同等的权利和机会,无论其社会地位、性别、种族等背景。

西方民主制度的兴起,早期就是在反对旧的贵族制度的斗争中得以发展和壮大的。

2.选举制度西方民主政治制度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机制就是选举制度。

选举是民主政治的基本手段,它体现了民主政治的核心理念:民主决策。

西方民主政治制度中规定的选举制度,旨在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的选举程序,选出最能代表大多数人民利益的政治代表来。

3.言论自由作为一种民主政治,言论自由是多数西方民主政治制度中落实的一个基本原则。

言论自由要求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无论是政治上还是其他方面。

这一原则的背后,是尊重个人自由、鼓励社会创新的理念。

言论自由也是民主政治制度中对于监督政治权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4.独立司法西方民主政治制度中还规定了独立的司法制度。

这一制度旨在确保司法能够独立于其他政治权力之外进行判断和裁决。

独立司法可以起到维护法律权威、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作用,同时也能够反腐防贪,防止滥用政治权力。

二、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1.古希腊的民主制度西方民主政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

在希腊城邦时期,人们通过集会进行公开的民主决策。

在希腊城邦的大多数领域中,公民都可以参与选举和公开讨论,以协商达成共识。

2.英国的议会制度在欧洲,英国议会制度的出现代表了西方民主政治在中世纪后期的发展。

在英国议会制度中,议员代表各地区选民出席议会,讨论公共事务,并通过议会法案对君主进行监督。

西方文明与西方民主之反思

西方文明与西方民主之反思

●开头的话第一,近忧远虑。

笔者承认,今天下,“东风压倒西风”,“东方‘不亮’西方‘亮’”,民主当然比不民主要好;除了独夫权贵、贪官污吏和其他既得利益者之外,还有谁愿意生活在专制之下、铁幕之内呢?但是,自从近世以来,基于人性恶的、重利随欲的政治——民主与不民主,业已造成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冲突的最大化;只不过是民主国家在牺牲其余世界与地球生态的方面占了上风,不民主的民族身陷逆境、丧失“理性”而已。

所以英国哲学家罗素说“现代政府的行为十分之九都是有害的”。

进言之,由欧洲启蒙运动和法国《人权宣言》所开辟的“人民的时代”,是通向人类的自我毁灭的(意大利哲学家维科断言)。

因此,我们身临万丈深渊,面对万劫不复,仍在宣扬“主义”、标榜“价值”,实在是糊涂透顶!还不赶紧寻求拯救之道!第二,就事论事。

曾有一位同学问我,中国何时才能实现民主,我似乎很轻率地回答:“随着‘中国崛起’,现代中国的政治已从‘猛政’变为‘宽政’(孔子语);至于何时能够实现民主,那要等到她取得世界霸权的时候。

”其理由是:在“文明冲突”的范围内(印度等暂为幸运者),作为东方大国的中国受到致命重压,故其国家内部的竞争较为强烈,因而很少具有妥协性与有序性;在此情况下,若是采取西方式的自由民主,则必致大混乱而不可收拾!而那些较小的非西方的国家或地区则不然,它们易于被霸主所利用而分享“西方优越性”(这就要看它们当中的哪一个,“地缘政治”较好)。

不过,由于独特的文化禀赋,中国人具有非凡的应对危机、摆脱逆境的智能;因此,从长远的观点看(如果地球生物圈尚有余地的话),中国取得霸权和实现民主,均是不成问题的。

第三,乐观其成。

对于中华文明而言,霸权和民主这两件东西,即便是需要,但也不是最主要的;它们仅为权宜手段或中间环节,并非其文化理想与终极目标。

孔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国学大师钱穆改写为:“美一变,至于中;中一变,至于道。

”其公式为:A.美国(霸权+民主=世界冲突)→B.中国(霸权+民主+王道=世界和平)→C.“道”(德治+和而不同=世界大同)。

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及其反思

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及其反思

迄今为止,对西方民主政治历史的考察很多是从单一层面进行的,或是制度或是思想,以及其他的角度。

但是,我们知道,在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中,制度和思想是不可分的。

政治制度直接影响政治实践,而政治思想往往指向政治制度的构建,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思想是关于政治制度、政治生活、国家、阶级或社会集团及其相互关系的观点的总和”,[①]政治思想通过政治制度的构建和实施这一中介影响政治实践,政治思想产生巨大的影响力最终是通过政治制度的设计实现的。

西方民主的发展首先体现在民主制度的发展,正如郑永年教授所说:“先有制度基础,后有民主政治”。

[②]特别是近代以来,尤其如此。

而民主政治制度建立的后面又矗立着一个民主政治思想的王国。

“研究制度,必须明白在此制度之背后实有一套思想与理论之存在。

”[③]民主政治的实践就是在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的融通互动中得到不断推进。

本文试从影响民主政治实践的制度和思想两层面进行宏观的纵向考察和反思,希望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一点有益的启示。

一、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一种制度史的宏观考察(一) 直接民主制:民主的原教旨西方近现代民主制起源于古代希腊,而雅典城邦民主政治则是古希腊的典范。

雅典民主政治被恩格斯称为“最纯粹、最典型的国家形态”。

雅典民主制的突出特点是直接民主,即公民直接参与城邦的治理。

伯里克利对于雅典的民主政体的性质和特征作过经典的阐述:“我们的制度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里。

”[④]雅典政体中,民主集中体现于公民大会和民众法庭等两个方面。

全体公民大会是雅典唯一的立法机关,同时具有人事、行政、执法、军事、财政以及宗教等多方面的决定权。

这种公民大会具有至高无上、不受监督地位的直接民主形式,是雅典民主与其他民主形态的根本区别,并在后世鲜有实施。

民众法庭是雅典民主的另一突出特征。

民众法庭由来自各阶层的6000公民组成,与公民大会日常出席人数相近,而且常年举行,构成全民审判的奇观,竟成了雅典城的象征。

西方民主政治制度优缺点及对中国的启示

西方民主政治制度优缺点及对中国的启示

西方民主政治制度优缺点及对中国的启示一、西方国家民主制度的几种形式及从实践情况和民主政治的运作来分析,不同的优点(一)多党制的优点1、多党制有利于政府清正廉洁。

多党制下权力比较分散,一党难以独掌政权,政治权力受到的监督和制约比较大,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腐败的发生。

2、多党制国家的选举采用的是比例代表制。

比例代表制是按照各党派所得选票的比例分配议会席位,因此保证了相当小的政党在议会中也有自己的代表。

为各社会阶层更广泛的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提供了较多的机会。

(二)议会民主制度优点1、政府首长(首相/总理)由立法机构最大政党的党魁出任,以确保政府的政策在立法机构得到支持。

2、政府全体内阁成员也是从议会议员中产生,议员执政可避免议员逐渐与实际社会脱节。

3、行政和立法机构有联系,可提高政府效率和避免政变发生。

4、称职的政府首长可以不限任期。

(三)三权分立民主制度优点三个机构具有相互独立的平等地位,分别具有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

三权分立制度是人类政治制度学上一大创举,用权力制约权力,是防止权力滥用的最有效方法。

二、从上述西方当代民主制度分析,西方民主制度存在如下弊端1、民主虚伪从选举制度来看,西方国家的选举都是金钱操纵的选举,西方发达国家的总统、总理、州长等都只有大的利益集团的代言人才能参加选举,其实际上都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西方国家的新闻媒体大多被政府和财团所控制,要为他们服务,必要的时候也要为他们说谎话;西方国家虽然都标榜自己讲人权,但事实上他们所做的远没有他们所说的那么好。

美国号称是“自由者的乐土”,但被剥夺自由人数的比例名列世界前茅。

根据联邦调查局2004年11月公布的数字,2003年美国执法人员共拘留或逮捕了1360万人次,全国每10万人中有4695.1人被逮捕。

西方国家经常标榜自己的民主,指责其他国家缺少民主,实际上是把“民主”作为干涉别国内政甚至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以实现自己的经济和政治目的。

对西方民主制度的评价

对西方民主制度的评价

对西方民主制度的评价
西方民主制度是指一种政治制度,其中政府的权力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来行使,而这些代表受到广泛和平等的选民支持。

它的特点是包容性、公正性、透明度。

至今被大多数国家认为是一种保障人民权利和自由的当代政治模式。

民主制度的优势在于,它牢固地确立了人民的意志和表达,让所有选民都有一种平等地参与政治决策的机会。

民主制度也促进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通过民主选举和平易近人的组织来平衡引人关注的议题和需求。

此外,民主制度保护自由和权利、法律公正、独立的法治和新闻自由等保障成为免受不当政治干预和压力的重要垫脚石。

当然,民主也有一些不足的缺陷,例如可能导致不断的政治权力争夺、政治能力和公众意志的分裂,类似于对多数少数利益的平衡管理上的矛盾、选民和民众意见的复杂性,和对政治的消极态度等。

此外,一些政客通过恶意拆解种族、地理和社会等因素来获取支持也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但这些问题在民主制度中也有一定程度的治理,例如加强民主教育、维护政治参与的独立、公正和透明、加强法治和民主新闻报道等。

西方学者对社会治理过程中民主的反思

西方学者对社会治理过程中民主的反思

西方学者对社会治理过程中民主的反思二、民主走向了反面我们知道,在古希腊确实出现过“民主”这个概念,但是,它与今天的涵义是不同的。

比如,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民主是指人民的统治,它的参照物是僭主政治。

到了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那里,民主是作为限制政府的原则而提出来的,即要求政府以人民为主人,政府应服务于人民的利益实现和财产的保有。

然而,到了20世纪后期,民主的含义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它是一种游戏规则,是政治家利用这一规则去煽动、利用公众的手段。

因而,民主完全成了政治运作的工具。

对于一些强国来说,也是用来颠覆弱小国家的工具。

哈耶克对民主的认识是非常深刻的,他说:“民主本身并不是一种终极的价值或绝对的价值……民主很可能是实现某些目的的最佳方法,但其本身却不是目的。

”[7] 进而言之,民主无非是社会治理手段中的一种,它不应被绝对化,每一个社会都需要根据自身社会治理的需要对民主的手段做出选择,人们没有理由说一个社会必须使用民主的手段去进行治理。

解读工业文明所能得出的基本要义就是个人利益至上,工业文明本身就是以工具理性为特征的文明,工业社会的治理体系所体现出的是工具理性,一切设置都具有工具性的特征。

民主也是这样,它无非是一个工具,是服务于个人利益实现的工具。

也就是说,近代社会的现实是:“我们的民主机构、经济回报体系、立法体系、伦理体系以及学术传统都不自觉地把自足个体自我设定为自己的基础。

个体可以自由选择并要对此负责;个体有独立见解。

”[8] 总之,个体是整个社会的中心,在观念形态中,个体中心主义也有着不可动摇的霸权地位。

如果说民主既是一种机构又是一种普遍的原则和意识形态的话,那么它无非是个体赖以实现自我的工具。

民主选举是民主制度以及活动的基本内容,从现实来看,尽管社会的构成变得更为复杂,利益分化愈趋严重,但是,自诩为民主制度的选举却越来越背道而行了。

“参加职位竞选的候选人很少在提出一系列替代性政策的基础上进行竞争。

西方政体民主情特点原因比较明

西方政体民主情特点原因比较明

西方早期民主起源考纲核心海洋文明小环境女神后裔民主情三人开创新历程四大特征男人中罗马创制法理念奠基西方扬美名英伦光荣革命现君主立宪新局面美国宪法三原则法德体制又相反四国革命各特色兩两近似有异点西方大国兴衰顺序16世纪西葡(集权封建国家)——17世纪荷兰(商业资本主义)—-18世纪-20世纪前期英国(工业资本主义)-—20世纪30年代—90年代初苏联(制度创新)-—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美国(百年机遇)整体框架(一)希腊民主要点1条件:①地理因素:谷地和海岛地形,形成海洋文明.②经济因素:海外贸易为主经济形态(海洋经济)。

③社会因素:形成一定数量的平(市)民阶层。

④政治因素:奴隶制城邦确立,平民与贵族斗争。

⑤思想因素:海洋文明形成的集体、平等意识(早期智者学派)。

⑥个人因素:希腊思想家、政治家的鼓动和改革。

梭伦改革:1)、经济上:①废除把欠债平民变为奴隶,无力还债国家赎回, “解负令”。

②实行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的措施.③承认私有财产继承自由,消除了氏族残余.2)、政治上:①废除世袭贵族的垄断权利,把公民分为4个等级。

第一、二等级的公民可以担任国家高级官职;第三等级可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的公民不能担任官职,但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

②设立四百人会议常设机构作为最高行政机关。

③设立陪审法庭(民众法庭,即最高法院),作为最高司法机关。

克里斯提尼改革:(1).设立10个地区部落,取代原来的4个氏族部落,地域代替了血缘原则,削弱了氏族贵族的影响。

(2)。

建立“五百人会议”.经抽签50人组成常设,享有很大权力,负责城邦政务.(3).加强公民大会和民众法庭的活动。

制定了贝壳(或陶片)放逐法,以防僭主再起。

伯利克利改革:(1)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完全成为雅典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执行和监督机构。

(2)各级官职向广大公民开放。

全体男性公民基本上都获得了通过抽签、选举和轮换而出任各级官职的权利和机会。

西方民主政治的内涵、特点及其反思研究

西方民主政治的内涵、特点及其反思研究

西方民主政治的内涵、特点及其反思研究西方民主政治的內涵、特點及其反思研究劉性仁*(北京大學法學院憲法與行政法學專業博士生, 北京100871)內容摘要:本文首先就民主政治的涵義進行梳理,其次對於民主政治的特點、條件、類型等依序討論並進行論證,最後進行西方民主政治的省思及盲點,希望能夠透過本文研究,更能精確地體會到西方民主政治的內涵與特點。

關鍵字:民主政治、大眾式的民主、精英式的民主一、前言民主政治(Democracy)是一種由人民來進行統治的政府形式,關於民主政治的內涵研究,數世紀來一直是激烈爭辯的話題,關於民主政治的討論,最早溯及到希臘時期的雅典,雅典是民主政治的最佳代表,在雅典的民主政治的政體下,公民有著不同的角色、地位與作用,公民在政治權利上與法律之前是平等的,公民都審議公共問題的公民會議中的成員,並且遵循著多數決原則,公民對政府運用控制權,公民可以實現選舉的權利,公民也享有政治自由與公民自由,可以批評也可以反對,公民更可以透過法律,來建立公平審判的秩序與承認對於政府的合法限制,而免於政府專制。

西元前431年,伯裏克裏斯(Pericles)為了對抗斯巴達而犧牲陣亡的雅典戰士,所發表的國殤演說,這篇演說是非常重要的一篇民主演說,該篇演說中所強調的民主體制是1.統治權屬於大多數人而非少數人2.尊重法律與權威3.關心公共事務4.容忍與自由5.以公開討論決定政策6.開放社會7.多才多藝。

此篇演說中對於民主的描述,只是一種理想,並非是現實性的,事實上,在西元第五及第四世紀的雅典,他的民主政治受到幾種限制,並非是完美的,首先希臘人的公民概念是偏狹的,它排除了婦女、兒童、外僑與奴隸,公民的資格是由出生而來的,很少是由後天所獲取的,因此公民在社會階層中有著相當固定的社會階層,其次,城邦被視為是一種有機體,他高於個人及其它團體,政體就是國家、民族與社會融合成一體,而沒有獨立的權力中心,公民自由是指城邦社群中的自由及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的責任,公民並盡心地替民主政體犧牲奉獻,再者,只有少數的公民在任何時候出席公民大會,因此政治領導主要是貴族式,並且有政治迫害;當時有許多古希臘的思想家,並不支持雅典的民主政治,也都對民主政治提出了強烈的批評。

思想汇报——西方问题

思想汇报——西方问题

思想汇报——西方问题一、引言西方问题是指涉及西方国家或者文化的一系列问题。

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因此了解和研究西方问题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国际形势和推动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西方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模式、科技创新和文化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西方政治制度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以民主、法治为基础,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

代表性的西方政治制度是西方国家的议会制度和总统制度。

议会制度强调代议制和多党竞争,通过选举产生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总统制度则将行政权力与立法权力分开,总统作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负责国家的行政事务。

这种政治制度为西方国家的政治稳定和民主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西方经济发展模式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市场经济为基础,注重私有产权和自由竞争。

市场经济体制使得资源配置更加灵便高效,激发了创新和创业的活力。

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强调自由贸易和开放市场,鼓励国际合作和跨国投资。

此外,西方国家还注重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通过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

四、西方科技创新西方国家在科技创新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西方国家的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水平相对较高,吸引了大量的科研人材。

西方国家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创新成果。

科技创新不仅推动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也为全球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五、西方文化影响西方文化对全球文化产业和文化交流具有深远影响。

西方文化以其多元性、开放性和创新性受到了全球的关注和追捧。

西方国家的电影、音乐、时尚等文化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此外,西方文化还倡导个人主义和自由思想,对其他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启示。

六、结论通过对西方问题的思量和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特点。

这些了解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国际形势,也能够为我们自身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浅谈西方民主

浅谈西方民主

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在民主体制下,人民拥有超越立法者和政府的最高主权.尽管世界各民主政体间存在细微差异,但民主政府有着区别于其他政府形式的特定原则和运作方式。

民主是由全体公民——直接或通过他们自由选出的代表——行使权力和公民责任的政府。

民主是保护人类自由的一系列原则和行为方式;它是自由的体制化表现。

民主是以多数决定、同时尊重个人与少数人的权利为原则。

所有民主国家都在尊重多数人意愿的同时,极力保护个人与少数群体的基本权利。

民主国家注意不使中央政府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政府权力分散到地区和地方,并且理解,地方政府必须最大程度地对人民敞开和对他们的要求做出反应。

民主政府知道其首要职能是保护言论和宗教自由等基本人权,保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权利,保护人们组织和充份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机会。

民主国家定期举行全体公民参与的自由和公正的选举。

民主国家的选举不会成为独裁者或单一政党的门面装饰,而是争取人民支持的真正角逐。

民主使政府遵循法治,确保全体公民获得平等的法律保护,其权利受到司法体制的保护。

民主体制多种多样,反映着每个国家各自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特点。

决定民主体制的是其基本原则,而不是某种特定形式。

在民主国家,公民不仅享有权利,而且负有参与政治体制的责任,而他们的权利和自由也正是通过这一体制得到保护。

民主社会奉行容忍、合作和妥协的价值观念。

民主国家认识到,达成共识需要妥协,而且时常无法达成共识。

用圣雄甘地(Mahatma Gandhi)的话说:"不宽容本身就是一种暴力,是妨碍真正民主精神发展的障碍。

"谈到西方民主制度,许多人容易想到“三权分立”、“议会制”、“多党制”等,并且以为西方政治制度只有一种模式,这是一种误解。

应该说,“三权分立”、“议会制”、“多党制”是西方民主制度的主要特色,但它们在各个国家的具体表现形式都不一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民主政治的內涵、特點及其反思研究
劉性仁(
(北京大學法學院憲法與行政法學專業博士生,北京100871)
內容摘要:本文首先就民主政治的涵義進行梳理,其次對於民主政治的特點、條件、類型等依序討論並進行論證,最後進行西方民主政治的省思及盲點,希望能夠透過本文研究,更能精確地體會到西方民主政治的內涵與特點。
從字源上來看民主政治,民主政治是指民治政府的一種形式,民主政治意涵著一個國家的人民,具有某種形式的平等,並且民主的歷史相當複雜,並且充滿著衝突的概念,也有著不同的見解。依熊彼得教授在《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民主》一書中對於狹隘的民主政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民主只是一種政治方法,一種選擇政治領導人的機制,公民在相敵對的政治領導人間,進行他們的選擇,而在選舉與選舉之間,決策便由政治人物做成,直到下次選舉,公民又可以替換他們的民選官員,選舉時在領導人之間選擇的能力便是民主”因此,民主政治是達成政治決定的制度安排,在此種安排下,某些人相互競爭人民選票以獲得決策的權力。
關於民主政治所引出的問題包括誰是被統治的人民?人民所要參與的型態是什麼?這些問題不僅涉及到理論部分,還涉及到實務部分,也論述到一些應然面的哲學問題,如何建構最佳的政府?民主政治又該如何的運作?關於西方民主政治的理論建構,有不同的分類方式,筆者只羅列幾種分類方式:
就時間來劃分:
依熊彼得在《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民主》一書中將民主政治之理論建構分成古典民主理論與現代民主理論,作者認為古典民主理論,著重于公民的決策角色,而現代民主理論,則著重公民主要只是在競爭取得領導權的政治精英間作選擇,因此此又稱為“修正民主理論”。另外古典民主理論的意識型態部份較強,在十七、十八世紀時,古典民主理論可以說是反抗君權的工具。而現代民主理論,較具有經驗意涵,對於意識型態部分較為弱化,自十九世紀後就進入現代民主理論。此外還有研究者認為古典民主理論強調直接民主,而現代民主理論則強調間接民主。
本文首先就民主政治的涵義進行梳理,其次對於民主政治的特點、條件、類型等依序討論並進行論證,最後進行西方民主政治的省思及盲點,希望能夠透過本文研究,更能精確地體會到西方民主政治的內涵與特點。
民主政治的涵義
西方學者海伍德(A. Heywood)在《政治學》一書中認為民主政治(Democracy)
一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和其他英文字尾“cracy”一樣,民主政治一字的字源,源自于希臘文“kratos”,它的字義是權力“power”或統治“rule”,因此,民主政治意指為人民所統治“rule of the demos”,“demos”是指人民,雖然該字在希臘文的原始意義指窮人或是大眾,但是為人民所統治便是簡單民主政治的涵義。而道爾〈D.Dahl〉對於民主政治的涵義,定義更為精確,他認為民主政治必須具備八個必須條件,此八個條件為:1結社自由2.言論自由3.投票權4.有資格加入公共機構5.政治領袖的選舉權及被選舉權6.各種獲得資訊的管道7.公平自由的選舉8.以投票及其它途徑表達意願決定政府政策的機制。
個人主義是民主政治的基本價值,而民主政治的程式開始於個人,其基本單位也是個人,因此民主政治的社會就是個人主義的社會,個人的自我實現就是國家的最高目標,事實上,民主政治是建立在一套有關人性的假設之結構上建立起來的,在歷史上,信奉民主政治者一般都相信人是生而具有理性、道德、自由、權利與平等的,然而民主的平等是有差異的平等,而非完全的平等。
從古希臘的雅典城邦實行民主政治以來,對於西方民主政治一直存在著不同
程度的思辨,到了近代之後,關於民主理論的研究著作也越來越多,民主政治一詞的使用也越來越浮濫,法國思想家托克維爾認為“吾人所使用民主及民主政府字詞的形式,易造成極大的混淆,除非這些字詞有了明白的界定,而其界說獲得同意,否則人民會處於不可避免的觀念混淆,大有利於煽動家與獨裁者”因此關於民主的概念內涵必須加以清楚的界定,又依西方著名學者薩拖裏(Salvadori)在《自由主義式的民主》(Liberal Democracy)一書中的說法,民主的定義就有兩百個之多,那麼本文便產生問題意識,民主的定義竟然是那麼多,是否在諸多的定義中,有其共同的地方,因而興起本文研究之動機。
柏拉圖(Plato)對雅典民主的批評,他認為在雅典,民主政治意謂著貧窮大眾的統治,如果人民喜歡的話,就可以為所欲為,在學校、家庭或其他地方都不會尊敬權威,柏拉圖認為這樣的結果會使法律不受尊重,會導致無政府狀態,而成為專制統治的溫床,因此柏拉圖認為解決之道,就是建議由有智慧、受過訓練及教育的哲學家來統治。而亞里斯多德對於民主政治的看法,他將民主看成一種只為窮人謀福利的政府形式,亞里斯多德認為參與法律制訂,必須要是君主制與民主制的結合,權力分立以確保社會上主要團體間勢力均衡之混合國家(mixed State);隨著雅典城邦的沒落,關於民主理論的討論沉寂了一段時間,在中世紀封建體系下,權力並非歸屬於選舉產生的團體,權力只根據透過繼承或武力的方式來取得。到了十九世紀,才產生現代社會所思考之民主政治相關問題,從文藝復興運動到十九世紀這段期間,有關民主理念形成於現代工業資本主義社會的脈絡中,各種民主理論激辯著,但始終也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人民主權
所謂的人民主權,就是指基本的政府決策制訂權,賦予社會中的每一分子,而不是特定的某些人、某些團體或某些階級。
政治平等
所謂的政治平等,就是指在要求社會中的每一個公民,都有同等的機會,參與政府各種政策制訂的過程,每個公民和其他的公民所投的票在價值上是相等的,也就是“一人一票,票票等值”。
大眾諮商
所謂的大眾諮商,大眾諮商有兩個基本的條件,第一個是民主的政府必須有某種制度或機構,使政府人員知悉什麼政策是人民所希望實行的,第二個確定人民所想要的政策後,政府人員不論其認為這些政策是否明智,都將付諸實行,因此,執政者政策的制訂,要以人民的意願而定。
關鍵字:民主政治、大眾式的民主、精英式的民主
前言
民主政治(Democracy)是一種由人民來進行統治的政府形式,關於民主政治
的內涵研究,數世紀來一直是激烈爭辯的話題,關於民主政治的討論,最早溯及到希臘時期的雅典,雅典是民主政治的最佳代表,在雅典的民主政治的政體下,公民有著不同的角色、地位與作用,公民在政治權利上與法律之前是平等的,公民都審議公共問題的公民會議中的成員,並且遵循著多數決原則,公民對政府運用控制權,公民可以實現選舉的權利,公民也享有政治自由與公民自由,可以批評也可以反對,公民更可以透過法律,來建立公平審判的秩序與承認對於政府的合法限制,而免於政府專制。
在簡明大英百科全書中對於民主政治的內涵概念解釋為:〈一〉由全體公民按照多數決程式直接行使政治決定權的政府形式,通常稱為直接民主〈二〉公民不是親自而是通過由他們選舉並向其負責的代議士行使政治決定權的政府形式,通常稱為間接民主,或代議民主〈三〉在以保障全體公民享有某些個人或集體權利為目的之憲法約束範圍內,行使多數人權力的政府形式,通常稱為立憲民主〈四〉任何一種目的在縮小社會經濟差距,而產生的政治或社會體制之民主。從上述之四種解釋民主政治的內涵,可看出民主政治都必須是以確保大多數人的利益和政治權利為根本內容,都必須要把多數人的意志當成是國家的意志,因此從這個方面來說,西方民主政治就是民意政治。
目前西方國家在使用民主政治一詞中,有幾種不同的用法:
由全體公民經多數決制訂政策,這就是直接民主
選舉代議士代表制訂政策,這就是代議民主
憲法保障所有公民享有某些個人或集體的權利,這是指自由民主之憲政主義
縮小社會與經濟差距的政治或社會體制,這就是指社會民主或經濟民主
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以普遍選舉之自由民主方式產生的國會,成為民主政府的主要制度,在西方,民主也表示競相爭取權位、言論與出版自由以及統治,故現代民主也就是受人民控制的代議政府。另外,美國的政治學者麥基維〈R,M. Maclver〉認為“民主不是多數或其他團體的統治方式,而主要是決定誰將統治的方式,以及廣義的決定目的‧‧‧我們一再強調的是,人民並未統治,也不能統治,他們是控制政府”,西方各國的民主政治形式雖然不同,但大多強調自由民主,而且重視人民對政府的控制,正是北大羅豪才教授所謂的控權論,因此,西方民主國家對於民主政府的設計,主要都在保護個人不受政府的壓迫,同時也保障個人在法律上都具有平等的選舉機會。
多數統治
沒有任何政府的決策是違反多數人民意願而制訂的,當人民對某一個問題有不同的意見時,政府就會依大多數人的意願而非少數人的意願來制訂政策。
而臺灣政治學界的老前輩薩孟武教授在《政治學》一書中也點名民主政治的三個特點:
民意政治
民意政治是指政治需要依照人民的意思來做,民意政治不但是謀求人民的利益,而且什麼是由人民決定?人民的意思又該如何來表現?都是民意政治的重點,民意政治後來產生代議政治,由人民選舉國會議員,以代表人民的意思,但是任何的政策都無法得到全部人民的贊同,因此如果因為有少數人反對,就立刻停止執行,那麼國家的政務又很難加以推動,故產生了多數決的方法,換言之,西方民主政治就是民意政治,為了實現民意政治,因此產生了代議政治及多數決的方法,故民意政治就是代議政治,也是一種多數決政治。
就研究途徑來劃分:
西方民主政治依研究途徑可以劃分為規範式民主理論與經驗式的民主理論。薩拖裏則認為“規範理論應用與構思民主的理想與價值,無論是否審慎規約,規範理論當然終究會提出規約性的界說,反之,經驗理論應用與推演事實,亦即民主國家實際上如何實行,以及在真實世界中,民主國家的實際情況,因此,經驗理論終究會提出描述性的民主界說,‧‧‧但是,這是避開困難的簡易分析,顯示民主傾向的那些事實,其實是理想塑造的行為模式,真實世界民主國家的敏銳觀察者,事實上是在觀察價值塑造的事實,因此,關鍵問題變成理想如何能實現?”
就價值目標來劃分:
依民主政治理論的價值目標可以分成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英美的民主政治理論多是偏向個人主義與自由主義;而社會主義的民主理論則是偏重集體主義與平等主義,由於價值目標不同,故兩種類型的民主理論形成緊張的關係。
就仲介者來劃分:
孔毫瑟(William Kornhauser)在《群眾社會的政治》一書中認為“在大眾社會中,精英與群眾可以直接互相溝通,此為大眾式的民主(Mass Democracy);而群眾可以直接與精英溝通,精英則必須透過仲介者方能接觸群眾,此為精英式的民主(Elite Democrac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