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说课稿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说课稿1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说课稿1](https://img.taocdn.com/s3/m/f79d529451e79b89680226fc.png)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说课稿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框题是《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1.本框的地位和作用《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是高一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模块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的内容。
在《经济生活》全书中承接第一单元的“消费”,并引出为何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及如何发展的问题,与后面几单元内容一脉相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
2、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并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了解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及如何发展生产力。
②能力目标:本框重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材料分析能力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发展生产的重要意义,进而深刻理解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基本路线。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性及要求确立理由:让学生了解这一知识,有利于他们了解国情,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增强爱国情感及民族责任感。
难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确立理由:生产与消费的概念比较抽象,对其关系不易理解。
二、教学方法针对本框的特点,我采用如下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情绪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
2、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学法指导及依据1.探究性学习:理由: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关键是课堂能否真正交给学生。
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2.案例分析法:理由:用案例更加通俗易懂,利于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设计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的说课稿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的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8999039a8956bec0975e3d9.png)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是高一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模块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的内容。
整个说课分为六个部分:教材、教法、学生、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1、本框的地位和作用本框所学习的物质资料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决定性环节,在《经济生活》全书中承接第一单元的“消费”,并引出为何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及如何发展的问题,与后面几单元内容一脉相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
学习本框还有助于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工作中心,增强学生投身现代化建设的工作热情。
2、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及如何发展生产力;能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解释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经济现象。
②能力目标:通过对生产与消费之间辩证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3、教学重点、难点①重点1: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确立理由:学生只有正确把握这对关系,才能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为什么是发展生产力、我们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基本问题。
重点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和怎样发展生产力确立理由:让学生了解这一知识,有利于他们了解国情,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增强爱国情感及民族责任感。
②难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确立理由:生产与消费的概念比较抽象,对其关系不易理解。
关于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将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具体说明。
4、教材的处理①充分利用书上的漫画,坚持“一图多用”的原则。
理由是:这样既直观,又体现例子典型性、精练性。
②有选择性的利用书中的4个探究活动。
由学生自己阅读材料,进行讨论,并能联系初中已学知识,提炼观点。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说课(原创)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说课(原创)](https://img.taocdn.com/s3/m/1a081b6da45177232f60a222.png)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说课稿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框题是《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完成我的说课一.教材分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框所学习的物质资料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决定性环节,在《经济生活》全书中承接第一单元的“消费”,并引出为何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及如何发展的问题,与后面几单元内容一脉相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
学习本框还有助于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工作中心,增强学生投身现代化建设的工作热情。
(二)、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及如何发展生产力;能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解释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经济现象。
2能力目标本框重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与确定依据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确立理由:学生只有正确把握这对关系,才能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为什么是发展生产力、我们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基本问题。
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性及要求确立理由:让学生了解这一知识,有利于他们了解国情,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增强爱国情感及民族责任感。
②难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确立理由:生产与消费的概念比较抽象,对其关系不易理解。
关于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将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具体说明。
(四)教学内容重组及拓展安排充分利用书上的漫画,坚持“一图多用”的原则。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说课稿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33e9846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03.png)
达成目的:通过事例使学生充分理解生产决定消费这一知识重点。
环节三:易混易错,举例论证
环节四:归纳总结,现场练兵
(2010年上海单科)“制造成本价”、“批发价”、“零售价”,这些“价”所对应的经济活动的环节分别是( ) A.分配、交换、消费 B.分配、交换、分配 C.生产、消费、消费 D.生产、交换、交换
达成目的:总结知识,并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并能够做到活学活用。
环节五:板书设计,布置作业
作业思考:结合本节课知识分析马拉松热的驱动因素?
经济生活
2.4.1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单击添加副标题
说教法 学法
一 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我们重点了解消费的相关知识,而我们消费的商品和服务是生产出来的,围绕着怎样生产这个主题,强调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我国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二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学习了第一单元中关于消费的知识,对消费的作用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于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问题他们在初中也接触过,但对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如何发展生产力等问题并未深入了解,因此在课堂设计中要有的放矢。
三 教学目标
四 教学重难点
五 教法学法
01
02
03
04
Hale Waihona Puke 05六 教学过程环节一:图片展示,导入新课
壹
贰
环节二:自主学习,连线测试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9页,找出生产决定消费四个方面的内容,并连线。
古代皇帝无法享受看电视的乐趣
计算机等高科技电子产品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出现支付宝、微信支付等
远程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足不出户、方便快捷的网络教育、网络医疗、网络购物逐步发展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4.1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说课稿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4.1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0a1b20d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a8.png)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可能具备以下前置知识或技能:
1.前置知识: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经济学概念,如生产、消费、市场等,以及一些简单的经济学原理。
2.前置技能: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就特定问题进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市场交易过程,体验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吸引注意力的关键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生活实例导入: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现象为例,如购物经历、消费习惯等,引发学生对生产与消费关系的思考。
2.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开展小组讨论,促进思维的碰撞和知识的共享。
3.角色扮演: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市场中的不同角色,体验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4.激励评价:对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表现给予及时的正面反馈和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5.创设情境:通过创设情境,如模拟市场交易,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提高学习的真实感和参与度。
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是: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交流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学习,鼓励学生自我探索和自我实现。
3.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学生通过与他人合作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效果。
(二)媒体资源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布置如下:
1.阅读教材相关章节,深入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d62a856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fa.png)
一、教材内容本课内容为《发展生产满足消费》,主要讲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生产与满足消费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析我国经济发展历程,让学生理解发展生产是满足消费的基础,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发展生产与满足消费之间的关系,了解我国经济发展历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培养节约、环保、健康的消费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发展生产与满足消费之间的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历程。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发展生产与满足消费之间的关系。
2.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3. 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正确的消费观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引出发展生产与满足消费之间的关系。
2. 案例分析:分享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发展生产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发展生产与满足消费之间的关系,总结经验教训。
4.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发展生产与满足消费之间的关系,阐述我国经济发展历程。
5. 情景模拟: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正确的消费观念。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评价学生对发展生产与满足消费之间关系的理解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情景模拟表现:评价学生在情景模拟环节的参与态度和表现,考察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的能力。
七、教学准备1. 案例材料:收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典型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说课稿】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说课稿】发展生产满足消费](https://img.taocdn.com/s3/m/112f32e3102de2bd9605882c.png)
说课第四课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四课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我将从教材分析、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五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框所学习的物质资料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决定性环节。
与此同时,全书以“生产”为主线,上承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讲述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下启我国生产、投资、创业的基本制度,承上启下,地位非常重要。
通过学习本框,学生能认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工作中心,增强投身现代化建设的工作热情。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教材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将教学目标分解为三部分:●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2)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3)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及如何发展生产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重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深刻领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观念;3)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大力推进自主创新。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着高一新课标,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学生只有正确把握这对关系,才能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为什么是发展生产力、我们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基本问题。
同时,生产与消费的概念比较抽象,对其关系不易理解。
因此,关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既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性及要求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学生了解国情,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增强爱国情感及民族责任感。
因此,这是教学的一大重点。
三、学情分析(一)学情分析总体上,高一年学生面临“初高中知识及学法的转折”。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说课稿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855cedd910ef12d2af9e7fe.png)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学情、方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首先,我对本框内容进行分析:一、说教材的内容和地位:物质资料的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是社会再生产全过程中的决定环节,要满足消费,必须发展生产。
本课《发展生产满足消费》选自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第一框。
它承接第一单元的“消费”并引出为何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及如何发展的问题,与后面几个单元一脉相承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
学习本框还有助于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工作中心,增强学生投入现代化建设的工作热情。
根据教材内容和地位的分析,再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并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及如何发展生产力。
2、能力目标:通过对生产与消费之间辩证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准确认识生产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决定性作用,从而培养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当前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洞察力;提高学生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深刻领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使学生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观念。
二、说学情:都说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思维普遍活跃,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但他们又缺乏必要的生活体验,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和误区。
从教材和学生这两个角度出发,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确立理由:学生只有正确把握这对关系,才能深刻的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为什么是发展生产力,我们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问题。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f3f41abe87101f69f319522.png)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及如何发展生产力;能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解释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经济现象。
②能力目标:通过对“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实例中分析认识生产的决定作用,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观察、分析问题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教学重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教学难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方法与学法建议]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生活与消费,那么,我们消费的商品是从何而来的?(学生答:生产出来的。
)因此,第二单元我们要来学习《生产、劳动与经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一)生产与消费生产决定消费展示一系列的图片如衣服、汽车、光碟、书籍等产品,问学生这些物品是从哪里来的?人们所消费的一切商品,都是通过生产来提供的。
让学生初步懂得消费不是由主观决定,而是由客观物质状况决定的,从而使学生初步理解生产决定消费。
然后通过课件用图片的方式展示这十几年来交通工具的变化情况并设计探究题。
通过问与答的对话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两者的关系。
(1)从你记事起到现在你家交通工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你最想要的交通工具是哪类?(3)你为什么还没有得到你最想要的交通工具呢?(4)如果让你贷款买车或者支付首期的话,你会不会这样做?让学生充分探究、讨论(时间10分钟),在此基础上发表自己的看法。
归纳讨论结果:(1)三十年前我们为什么坐不能坐地铁呢?(地铁还没建造出来)这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出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2)从过去买一辆单车到现在买一辆汽车,从钱货两清消费到贷款消费,为什么过去不贷款买汽车呢?为什么过去是钱货两清消费而不进行贷款消费呢?这是因为生产力发展了,收入增加了、稳定了,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更乐观了。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aa2c943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87.png)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发展生产以满足消费需求。
1.2 教学内容导入生产与消费的概念。
探讨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引导学生思考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利用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实际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情况。
收集学生的课堂作业和案例分析报告。
第二章:生产的决定因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影响生产的决定因素。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优化生产以满足消费需求。
2.2 教学内容探讨生产的决定因素,如技术、资本、劳动力和资源等。
分析这些因素如何影响生产的发展和满足消费的能力。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让学生了解生产的决定因素。
利用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优化生产。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情况。
收集学生的讨论报告和案例分析。
第三章:消费的需求与行为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消费的需求与行为。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满足消费需求。
3.2 教学内容探讨消费者的需求与行为,如需求的变化、消费者的偏好等。
分析生产者如何根据消费需求进行生产和满足消费。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让学生了解消费的需求与行为。
利用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满足消费需求。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情况。
收集学生的讨论报告和案例分析。
第四章:生产与消费的平衡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如何实现生产与消费的平衡。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优化资源配置以满足消费需求。
4.2 教学内容探讨生产与消费的平衡的重要性。
分析如何通过资源配置和市场调节来实现生产与消费的平衡。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让学生了解生产与消费的平衡的重要性。
利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平衡。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情况。
收集学生的讨论报告和角色扮演表演。
第五章:案例分析与实践5.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说课稿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ae60535bcd126fff7050b85.png)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说课稿丰南一中一、教材分析(一)本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框所学习的物质资料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决定性环节。
在全书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上承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将两个单元紧密相连,阐述我国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下启生产、投资、创业的基本制度背景,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就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要发展生产力就必须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有助于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工作中心,增强学生投身现代化建设的工作热情。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理解并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②了解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③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④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掌握如何发展生产力。
2.能力目标:①通过对生产与消费辩证关系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②准确认识生产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决定性作用,从而培养正确认识我国当前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洞察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深刻领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观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③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
(三)教学重点重点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重点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性及途径(四)教学难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二、学生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面临“初高中知识及学法的转折”,整体素质上是“两头尖、中间大”的多层次特点,要求因材施教。
学习了第一单元有关消费的知识,对消费有初步了解,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他们在初三也接触过,但对生产和消费的辨证关系的几个层面、如何发展生产力等问题他们并未深入了解,所以,在教学中应该重点分析生产和消费的辨证关系。
三、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2、合作探究法:3、分组和集体讨论法:4、启发式教学法:四、学法指导1.探究性学习2.群体化搜集材料学习方式3.“情感化学习4.案例分析法五、教学过程1.复习旧课,导入新课:(3分钟)展示一些反映生活越来越好的图片,让学生也带着美好的心情进入课堂。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db0155b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ed.png)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知道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2. 让学生掌握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的措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的措施。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运用正确的消费观。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掌握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的措施。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消费现象,引发学生对生产与消费关系的思考。
2. 讲授新课:讲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分析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的措施。
3.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具体案例,掌握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的措施。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并进行分享。
五、课后作业:1.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分析自己在生活中的消费行为,提出改进措施。
2. 搜集一些关于正确消费观的资料,进行阅读和思考。
3. 下一节课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包括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提出的解决方案的合理性。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提出的观点,以及小组合作的效果。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是否有重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教学方法:反思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教学评估:反思教学评估的方式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4. 教学改进:根据反思的结果,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和措施。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说课稿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f49f81c14791711cc791760.png)
思政一班
陈秦
一、说教材
• 1、本框的地位和作用
•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是高一必修一 《经济生活》模块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 框的内容。本框所学习的物质资料生产 方式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 发点,是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决定性环 节,承接第一单元的消费,并引出为何 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及如何发展,与后面 几个单元一脉相承,起着承上启下的作 用。
• 3、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 社会再生产过程及其关系 • 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性及要 求。 • 难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二、说教法
• 1、探究讨论法 • 理由:体现新课改精神,符合素质教育 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2、多媒体演示方法 • 理由:运用多媒体设施,能活跃课堂气 氛,增加试听效果,提高学习效率。
四、说学法
• 教与学是相通的,教师的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 的学。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学法: • 1、案例分析法 • 理由:有助于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 2、有效阅读法 • 理由:让学生巧妙记忆、巧妙阅读,克服死记 硬背的旧方法。 • 3、举一反三法 • 理由:可以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解决相似中知识及 学法的转折”,尤其要注重高中知识及 学法的共性和个性。 • 具体的说学生在第一单元学习了消费, 对消费的作用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什么 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在初三也接触过,但 对对生产和消费辩证关系的几个层面、 如何发展的问题并没有深入了解,所以 在教学中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
• • • • • • • • • • 第四课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一、生产与消费 (一)生产对消费 1、关系 2、表现 (二)消费对生产 1、关系 2、表现 二、社会再生产 1、含义 2、过程及关系 三、大力发展生产力 1、原因 2、意义 3、措施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a0b5458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d3.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2)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3)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生产与消费中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生产与消费的关系;(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生产与消费中的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经济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2. 教学难点:(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消费的商品和服务是从哪里来的吗?(2)引导学生思考:生产与消费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2)分享讨论成果,总结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4. 案例分析:(1)让学生分析教材中的案例,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分析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5. 知识拓展:(1)让学生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发展历程;(2)让学生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发展趋势。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强调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以及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2.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生产与消费的关系;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生活实例、新闻报道等方式,创设生产与消费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76deb73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3d.png)
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产的含义,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2. 让学生掌握发展生产的方法,提高消费水平。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生产的含义及其重要性2.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3. 发展生产的方法与途径4. 满足消费的策略与措施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产的含义、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发展生产的方法与途径。
2. 教学难点:如何平衡生产与消费,提高消费水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产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 讲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让学生理解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3. 分析发展生产的方法与途径,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4. 探讨满足消费的策略与措施,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平衡生产与消费。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产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3. 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共同探讨发展生产的方法与途径。
4. 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提出满足消费的策略与措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产的含义、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发展生产的方法与途径。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满足消费的策略与措施。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满足消费的策略与措施。
八、教学资源:1. 教材:《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相关章节。
2. 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教学内容。
3. 案例材料:收集相关案例,用于分析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4. 练习题:设计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九、教学步骤:1. 第一步:导入新课,提问生产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说课稿课件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说课稿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e75dfa9c8d376eeaeaa3191.png)
三、说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2、探究讨论法: 3、案例分析法: 4、情境教学法: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一) 设置情境 导入新课
设计说明
播放小品《昨天、今天、明天》
让学生能够巩 固已学的消费
综合探究一
类型的知识;
初步懂得消费
“黑土”家电器只有手电 不是由主观决
筒,那现在我们的家用电 定,而是由客
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二单元 第四课第一框题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说课人 傅海彦
说教材
说 说学生 课 流 说教法 程 图 说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课堂评价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在《经济生活》全书中承接第一 单元的“消费”,并引出 生产与消费的关 系,及为何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及如何发展 的问题,与后面几单元内容一脉相承,起 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
2.在出行方面,皇帝只能坐马车,现在普通人却能 坐上飞机,说明什么问题?(为得出“生产决定 消费的方式”) 3.汽车比马车快得多,高档的多,说明了什么? 这种变化得益于什么?(为得出“生产决定消费 的质量和水平”)
4.假如没有电脑的出现,会不会有上网的冲动? 这说明了什么?(为得出“生产为消费创造力”)
二、说学生(情)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高一学生 (1)学生学习本课的有利条件是:学生已经 学习了第一单元有关消费的知识,对消费的作 用有初步了解,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问题也已 经在初三接触过。 (2)不利条件是:由于年龄还相对较小,参 与经济的能力还不强,又面临初高中知识的衔 接和学法的转折,所以可能对生产和消费辨证 关系的深入理解以及怎样发展生产力等问题理 解不好。所以,要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有所 为,有所不为”。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教案(通用3篇)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教案(通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36c193c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b9.png)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教案(通用3篇)《进展生产,满意消费》教案篇1进展生产满意消费教案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依据对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一班级同学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在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冲突;理解我国大力进展生产力的缘由、意义及措施2.力量目标:培育辩证思维力量和正确熟悉我国当前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洞察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坚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进展生产力的观念,坚决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具有无比优越性教学重点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2:大力进展生产力教学难点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教学方法:针对本框的学问内容和高一同学特点,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在中采纳如下方法:争论探究法,讲授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案例分析法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活动:多媒体播放《阿凡达》过渡语:上课之前,让我们先来观赏一个电影片段。
播放《阿凡达》片段。
信任大家都知道这部电影的名字,看过吗?在哪里看的?对,那么它的制作技术是什么呢?同学回答:3d技术老师活动:可以让同学说一说对3d技术的了解。
或者看过阿凡达的说一说看了之后的感受。
阿凡达是至今为止,制作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3d电影。
3d电影的立体效果和真实感,使观众感觉到景物扑面而来,就像进入银幕深凹处,产生剧烈的“身临其境”感。
清楚的画面,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也是为什么它能成为全球第一部票房突破19亿、20亿、21亿、22亿、23亿、24亿美元的影片。
与一般的银幕电影相比,3d电影管在视觉听觉还是感觉上都上升了一个层次。
有了3d电影,我们也能享受到更加清楚、真实的电影画面。
连续提问:阿凡达之前也也有3d电影,没有任何一部电影有阿凡达这般的规模和技术。
那么是什么让我们能观发现如此高质量的电影呢?同学回答:主要是3d技术的进展和进步老师:技术的进展和进步归根究竟是生产力的大力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X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本框是高一经济生活必修1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生活与消费”的相关内容,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了铺垫作用。
它承接第一单元的“消费”,与后面几单元内容一脉相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
因此,本框题在《经济生活》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学习本框还有助于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工作中心,增强学生投身现代化建设的工作热情。
二、说学情
关注学生,以学生为本是新理念所倡导的,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需要先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高一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一单元有关消费的知识,对消费的作用有初步了解,对于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问题他们在初三也初步接触过,但对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如何发展生产力等问题他们并未深入了解,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的规定,结合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能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能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解释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经济现象。
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及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培养自身的辩证思维能力;通过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提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能力目标】
理解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树立唯物主义历史观,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
【重点】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及如何发展生产力。
【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思想政治课程的特点,本节课我将采取以下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自主学习法。
这有利于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六、说教学过程
研究教法和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
为使学生学有所获,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已经高一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将从四个环节展开我的教学。
环节一: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课堂导入能够在开课之初就牢牢抓住学生的吸引力。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为同学们播放一段赵本山和宋丹丹的经典小品《昨天今天明天》。
在学生看完之后我会请同学们思考,赵本山说当时自己家里唯一的家用电器是手电筒,为什么那个时候,连一些普通的家用电器都没有?
学生可能会说:家里穷买不起;当时国家发展水平比较低,这些家用电器都比较稀缺。
学生回答之后我会进行总结和过渡,是啊,人们所消费的一切商品和服务都是通过生产提供,要想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就必须要发展生产。
那生产和消费还有什么密切的联系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接下来就是新课讲授环节:
环节二:新课讲授
新课讲授主要讲解两个大的知识点,分别是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以及大力发展生产力。
1.生产与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
在这一活动中,我会通过课件展示改革开放30年交通工具变迁的图片并在同学们观察图片的时候提问如下问题:古代的皇帝能够坐上飞机吗?为什么?随着交通工具的不断革新,现在人们出行的选择也越来越多样,我们可以乘坐高铁、也可以选择乘坐汽车或飞机,这说明了什么呢?汽车比马车快的多,高档的多,人们使用这种出行工具更舒适、更快捷,这说明什么?没有汽车生产的大发展,就没有人们对家庭轿车的普遍需求,
这又体现了生产和消费的什么关系呢?通过一问一答的对话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两者的关系。
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以上问题说明了生产决定消费,分别体现为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以及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人类消费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和服务都靠生产创造出来,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在总结出以上知识点后,我会及时把知识点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直观简单的概括,这样更加方便学生记忆。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这一个知识点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将会以一个设问进行过渡:同学们是不是只有生产对消费起作用,消费对生产起不起作用呢?在引起学生的思考之后,我会出示以下四则材料:经济危机时牛奶商的牛奶卖不出去只能倒掉,对苹果手机的热衷导致国产智能手机行业的调整升级,爱美丽的女性消费,带动了美容整容的发展,现代人参加英语计算机等技能培训提升自身素质。
通过这四则材料引导同学归纳总结出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体现为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以及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在明确这一问题之后我会请同学们分组进行讨论生活中还有那些例子体现了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讨论结束之后请小组代表发言,比一比哪个小组列举的事例最多。
这样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理解,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难点知识。
(3)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
明确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后,就进行到社会再生产的四环节的内容,这个内容既不是重点也不是难点,可以简单通过。
我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从整个社会来看,是否生产出的产品一次性提供给人们消费,这个过程就简单地停止呢?在学生思考之后我会和学生一起总结:任何社会都需要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这就是再生产,它包含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为了更清楚的理解这四个环节的关系,我会通过图示的方式来进行展示。
2.大力发展生产力
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也是高考的一个考点。
在这一环节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的巨大成就的视频介绍,接着我会出示2013年世界各国GDP排名及人均GDP排名两则材料,请同学结合视频及两则材料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在学生代表回答之后我会及时进行补充并最终归纳得出知识点,即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体现为: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②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决定③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在同学们充分理解了大力发展生产力之后,我会继续提问:请同学们转换一下角色,假设你是我们国家的领导人,为了大力发展生产力,你会怎么做?对于这一个问题,我会出示课本30页两个图片以及十八大报告的相关内容摘要,请同学们进行归纳,之后将各小组的答案进行归类概括为以下三点: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落后的生产关系;科技为先,以人为本。
环节三:巩固提高
接下来是巩固提高环节,在这一环节我会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说一说对于当前党和政府发展生产力所采取的一些如扩大内需,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等措施的看法。
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当前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的情况下,我们仍然应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作为青少年我们也应当积极拥护党中央制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路线,增强投身经济建设的信心和热情,这样的做法不仅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大力发展生产力这一知识点的理解,而且也达成了本堂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目的。
环节四:小结作业
最后是小结作业环节,我会请同学们选取生活中自己熟悉的事例说明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这样的作业布置不仅进一步巩固了知识点,而且能够激励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锻炼了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