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一年级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我和我的身体身体的各个部分观察和描述自己的身体特征2. 美丽的自然界认识植物和动物观察和描述身边的植物和动物3. 天气与季节认识天气和季节变化描述天气和季节的特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和功能,学会观察和描述身体特征。
2. 使学生认识自然界中的植物和动物,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3. 帮助学生了解天气和季节变化,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观察和描述身体特征、植物和动物的特点、天气和季节变化。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图片、卡片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我和我的身体:展示不同身体部位的图片,让学生说出自己身体部位的名称。
美丽的自然界:讲述一个小故事,让学生了解植物和动物的重要性。
天气与季节:播放天气预报视频,让学生关注天气变化。
2. 新课内容: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
我和我的身体:让学生观察自己的身体,描述身体特征,进行身体部位拼图游戏。
美丽的自然界:带领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和动物,让学生描述它们的特点,进行植物和动物分类游戏。
天气与季节:讲解天气和季节变化,让学生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分析天气和季节的关系。
3. 巩固与拓展:设置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进行拓展活动。
我和我的身体:绘制自己的身体部位,展示并相互交流。
美丽的自然界:制作植物和动物卡片,进行卡片交换游戏。
天气与季节:设计天气符号,制作天气预报表。
六、板书设计1. 我和我的身体:画出人体结构图,标注身体部位名称。
2. 美丽的自然界:列出常见植物和动物,展示它们的特点。
3. 天气与季节:画出天气符号,列出不同季节的天气特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和我的身体:画出自己的身体部位,并标注名称。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 种子的旅行过程:详细讲解不同植物种子传播的方式,如风力、动物传播、人类活动等,并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这些传播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不仅仅局限于讲解植物的生长周期和繁殖方式,还可以拓展至植物的适应性、生态作用等方面,以提高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在观察与思考环节,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植物标本,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假设和见解。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细节补充和说明1. 种子的旅行过程:可以通过互动游戏或模拟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种子传播的机制。
2. 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动画或微视频,展示植物从种子到成熟植物的生长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设计一些小型的科学探究活动,如让学生自己尝试种植植物,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过程细节补充和说明1. 实践情景引入:可以让学生提前收集不同种类的种子,带到课堂上进行观察和讨论,增加学生的参与感。
2. 知识讲解:在讲解时,穿插一些科学小故事或科学家的小趣事,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3. 观察与思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些假设。
4.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例题和练习题的设计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实用性。
5. 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鼓励学生互相交流想法,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作业设计细节补充和说明1. 描述一下你最喜欢的植物,并说明它的生长和繁殖过程: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2. 观察周围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种子是如何传播的,并结合实际情况,解释种子传播的原因: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采集种子,带回教室进行观察和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灵活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并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全册精品教案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全册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第一章《我们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为《认识物体与材料》、《简单机械》、《力的作用》、《光的传播》。
第二章《植物的世界》:详细内容为《认识植物》、《植物的生长》、《花的秘密》、《果实与种子》。
第三章《动物王国》:详细内容为《认识动物》、《动物的生活》、《鸟的世界》、《昆虫家族》。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
2. 培养观察、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命观念,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概念的理解与运用、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重点:观察、思考、探究、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教学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习卡片、观察记录表、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物或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2. 例题讲解:详细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体书写教学内容名称,突出重点。
2. 内容:用不同颜色粉笔书写,区分教学难点与重点。
3. 结构:采用提纲式、图表式、流程式等,清晰展示教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我们身边的科学:观察并描述身边的物体和材料。
(2)植物的世界:了解并描述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
(3)动物王国:介绍一种动物的特点和生活方式。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科学读物、实践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完整科学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完整科学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了解科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科学探索的基本方法;- 掌握一年级科学上册的主要内容;- 发展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物质第一课:什么是物质- 探究物质的定义和特征;- 进行简单的实物观察和归类。
第二课:物质的性质- 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颜色、形状、硬度等性质;- 观察并记录物质的性质。
第二单元:动物第一课:认识动物- 了解不同动物的名称和基本特点;- 探究动物的食物和栖息地。
第二课:动物的外形特征- 观察和描绘动物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 理解动物的外形特征在生存中的作用。
第三单元:植物第一课:什么是植物- 通过观察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 探究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第二课:植物的形状特征- 观察和记录不同植物的形状特征;- 理解植物形状与生长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 实物观察:通过观察实物,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 实验探究:利用简单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问题解决: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探索和思考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图片和图表:在教学中使用图片和图表,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
教学评价- 运用日常观察记录学生的表现和进步;- 布置小组活动并评价小组合作;- 设计简单的测验,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以上为《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完整科学教案教学设计》的大致内容和教学方法,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可以进一步提供详细的教案和教学资源。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科学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影子、静电等。
学习简单物理知识,如光的传播、物体摩擦产生的静电。
2. 探索大自然认识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不同类型的植物。
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认识常见的动物。
3. 我国的科学家了解我国科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培养勇于探究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分享、交流科学知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活、自然现象的科学解释。
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影子游戏器材、静电实验器材。
植物种子、动物模型。
我国科学家事迹展板。
2. 学具:观察记录本、画笔。
动手操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影子游戏、静电实验等,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生活中、大自然中的科学现象,让学生了解科学原理。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进行简单实验,记录观察结果。
5. 课后延伸:学生回家后,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与家长分享。
六、板书设计1. 生活中的科学:影子、静电等。
2. 探索大自然:植物生长、动物习性等。
3. 我国的科学家:事迹、精神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一个科学现象,写一篇短文。
2. 答案:短文内容应包括:观察到的现象、科学原理、自己的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
开展科学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1. 认识自然植物的特征与生长动物的特征与生活天气的观察与描述2. 探索物体物体的特征与分类简单的力学现象简单的光学现象3. 了解我自己身体的认识感官的作用健康的生活习惯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和天气现象,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探索物体现象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天气现象的观察与描述光学现象的理解身体认识与感官作用的联系2. 教学重点:植物和动物的特征物体的分类与性质健康的生活习惯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和动物的图片、模型天气演示文稿、气象仪器物理实验器材(光学、力学)身体结构图、健康生活宣传资料2. 学具:彩色笔、画纸观察记录本健康生活实践用品(如牙刷、毛巾等)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校园里的植物、动物,引入植物和动物的特征与生长、生活内容。
通过实际观察天气,引入天气的观察与描述。
通过展示简单的物体现象,引入物体特征与分类。
2.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实例,讲解植物、动物的特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描述。
以天气现象为例,讲解天气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记录天气变化。
结合实际物体,讲解物体分类和性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植物和动物,完成观察记录表。
学生分组,进行天气观察,绘制天气图。
学生进行物体分类实验,描述物体性质。
4. 课堂小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板书设计1. 植物和动物的特征2. 天气的观察与描述3. 物体的分类与性质4. 身体的认识与感官作用5. 健康的生活习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和动物,描述它们的特点。
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绘制天气统计图。
对家中物品进行分类,说明分类依据。
2. 答案:学生根据观察,描述植物和动物的特点。
学生根据实际记录,绘制天气统计图。
学生根据物体性质,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依据。
2024年小学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2024年小学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科学第一课认识物体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了解物体的基本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2.教学难点: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三、教学准备1.教具:各种形状、颜色、大小的物体。
2.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个自己喜欢的小物件。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各种形状、颜色、大小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2.新课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个物体,要求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回指导,给予评价和鼓励。
各小组汇报观察结果,全班交流。
3.实践活动教师出示一个神秘盒子,要求学生猜测里面有什么物体。
学生轮流上台触摸盒子里的物体,并描述其特征。
其他学生根据描述猜测物体,猜中的学生可以获得该物体。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描述经验,互相学习。
教师布置作业:回家后,观察家中的物体,用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
第二课认识植物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常见的植物,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多样性。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植物,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对植物进行分类。
三、教学准备1.教具:各种植物的图片和实物。
2.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张自己喜欢的植物图片。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各种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识这些植物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新课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套植物图片,要求学生观察并分类。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回指导,给予评价和鼓励。
各小组汇报分类结果,全班交流。
3.实践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或公园观察植物,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环境。
学生用相机或手机拍摄喜欢的植物,并与同学分享。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类经验,互相学习。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1. 我和我的身体认识自己的身体身体的变化2. 奇妙的动物世界多样的动物动物的特征3. 植物是我们的朋友认识植物植物的生长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认识到身体的变化。
2. 使学生认识并了解不同种类的动物及其特征。
3.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认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 认识身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 理解不同动物的特征及分类。
3.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重点:1. 身体的结构与功能。
2. 动物的特征及分类。
3. 植物的生长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你了解自己的身体吗?身体有哪些变化?生活中有哪些动物和植物?2. 例题讲解身体的结构与功能动物的特征及分类植物的生长过程3. 随堂练习画一画自己的身体结构。
列举生活中见过的动物及其特征。
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身体的结构与功能是如何相互配合的?动物的分类方法有哪些?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其生长?六、板书设计1. 身体的结构与功能2. 动物的特征及分类3. 植物的生长过程七、作业设计1. 画一幅自己的身体结构图,标明各部位名称。
2. 列举5种动物,分别描述它们的特征。
3. 观察家中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
作业答案:1. 身体结构图(略)2. 示例:猫:四肢短,奔跑速度快;狗:忠诚,嗅觉灵敏。
3. 示例:绿萝,生长过程中需要光照、水分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的反馈。
2. 教师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3.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深入了解身体的结构与功能、动物的分类、植物的生长过程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精准把握2. 教学目标的明确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5. 板书设计的合理布局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准确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有效性一、教学内容的精准把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需紧扣教材章节,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2024年新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新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科学,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认识自然第一节:认识植物第二节:认识动物第三节:天气与季节2.第二单元:探索科学第一节:观察与实验第二节:生活中的科学第三节:科学小实验3.第三单元:关爱环境第一节:保护植物第二节:保护动物第三节:节约用水用电三、教学过程(一)第一单元:认识自然1.第一节:认识植物(1)导入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植物,引导学生说出植物的特征。
(2)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植物图片,让学生认识各种植物。
学生分组讨论,说出每种植物的特点。
2.第二节:认识动物(1)导入教师播放动物声音,让学生猜测是哪种动物。
(2)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动物图片,让学生认识各种动物。
学生分组讨论,说出每种动物的特点。
3.第三节:天气与季节(1)导入教师询问学生今天的天气,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
(2)教师讲解天气与季节的关系,展示四季变化的图片。
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四季的特点。
(二)第二单元:探索科学1.第一节:观察与实验(1)导入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观察与实验。
(2)教师展示观察与实验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实验的方法。
学生分组进行观察与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2.第二节:生活中的科学(1)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教师讲解生活中的科学原理,如摩擦力、惯性等。
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3.第三节:科学小实验(1)导入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小实验。
(2)教师展示科学小实验,如水的张力、气球爆炸等。
学生分组进行科学小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三)第三单元:关爱环境1.第一节:保护植物(1)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植物。
(2)教师讲解保护植物的方法,如浇水、施肥等。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基于2024年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内容涵盖全书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1. 认识自然界的生物;2. 探索物体的性质;3. 感知天气与季节变化;4. 了解自己的身体;5. 感受科技与生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界的生物,培养他们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2. 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分析物体性质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3. 使学生能够感知天气与季节变化,增强环保意识;5. 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观察、探索、分析物体性质的能力;2. 感知天气与季节变化,增强环保意识;教学重点:1. 认识自然界的生物,培养生命观念;2. 探索物体性质,提高科学素养;3. 感受科技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2. 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例题讲解;3. 互动:开展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强化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各章节关键词、重要知识点、思维导图等;2. 板书形式: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层次分明。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生物,记录它们的特点;(2)探索物体的浮沉现象,分析原因;(4)了解自己的身体,绘制身体结构图;(5)举例说明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略;(2)浮力与物体密度有关;(3)略;(4)略;(5)如:电视、手机、电脑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手段的优劣,调整教学策略;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进行拓展学习,开展科学小实验、观察活动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完整科学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完整科学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对生活的重要性并培养科学兴趣;2. 研究认识和分类周围的自然现象和物体;3. 培养观察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4.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认识身边的物体- 1.1 了解物体的颜色和形状;- 1.2 认识物体的大小和重量;- 1.3 研究分类物体。
第二单元:认识身边的现象- 2.1 了解日光和月光的来源和作用;- 2.2 认识气温的变化和影响;- 2.3 研究认识天气现象。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认识物体的颜色和形状-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 研究活动: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自主观察、分类、比较和描述物体的颜色和形状;- 拓展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并与全班讨论不同物体的颜色和形状;- 小结: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引导学生形成对物体颜色和形状的初步认识。
第二课:认识物体的大小和重量-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大小和重量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 研究活动: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自主测量物体的大小和重量,并记录结果;- 拓展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并与全班讨论不同物体的大小和重量;- 小结: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引导学生形成对物体大小和重量的初步认识。
第三课:研究分类物体- 导入:教师出示一些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分类;- 研究活动: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自主分类不同物体,并给出分类的原则;- 拓展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分类结果,并与全班讨论不同分类方法;- 小结: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第四课:了解日光和月光的来源和作用-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日光和月光;- 研究活动:学生观察日光和月光的特点,并进行讨论;- 拓展讨论:学生分享自己对日光和月光的认识,以及它们的作用;- 小结: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引导学生对日光和月光有初步理解。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树立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认识自然第1课:春天的秘密第2课:春天的植物第3课:春天的动物2.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科学第4课:水和冰第5课:磁铁的神奇第6课:太阳和影子3.第三单元:探索宇宙第7课:夜晚的星空第8课:太阳和月亮第9课:地球和宇宙4.第四单元:我们的家园第10课:天气和季节第11课:动物的家第12课:保护我们的环境三、教学过程第一单元:认识自然第1课:春天的秘密1.导入:带领学生观察春天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春天的好奇心。
2.新课:讲解春天的特点,如气候、植物、动物等。
3.实践:组织学生到户外观察春天的植物和动物,记录观察结果。
第2课:春天的植物1.导入:展示春天的植物图片,引发学生对春天植物的喜爱。
2.新课:讲解春天植物的生长特点,如种子发芽、植物开花等。
3.实践:组织学生种植植物,观察植物生长过程。
第3课:春天的动物1.导入:展示春天动物图片,引发学生对春天动物的喜爱。
2.新课:讲解春天动物的生活习性,如迁徙、繁殖等。
3.实践:组织学生观察春天动物,记录观察结果。
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科学第4课:水和冰1.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水和冰的关系。
2.新课:讲解水和冰的性质,如状态、溶解等。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水和冰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第5课:磁铁的神奇1.导入:展示磁铁的神奇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新课:讲解磁铁的性质,如吸铁、同性相斥等。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磁铁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第6课:太阳和影子1.导入:带领学生观察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新课:讲解太阳和影子的原理,如光的传播、影子的形成等。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太阳和影子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第三单元:探索宇宙第7课:夜晚的星空1.导入:带领学生观察夜晚的星空,引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
2023年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3年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第一课:认识生活中的物品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物品及其功能。
2.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并区分不同物品之间的不同之处。
教学重点:1. 掌握不同物品的基本特征及其分类。
2. 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物品的基本特征。
教学内容:1. 讲解生活中的物品及其功能。
2.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日常用品及其分类。
3. 让学生描述不同物品之间的特征差异。
第二课:认识天空中的物体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空中的物体及其特征。
2. 能够辨认出几种常见的天空物体,并对其特征做出简单描述。
教学重点:1. 了解天空中的物体及其基本特征。
2. 辨认几种常见的天空物体。
教学内容:1. 讲解天空中的物体,如:太阳、月亮、星星等。
2.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区分出不同的天空物体。
3. 让学生根据感官描述天空物体的特征。
第三课:认识身体的部位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部位以及其功能。
2. 能够简单描述人体的基本部位及其功能。
教学重点:1. 了解人体的基本部位及其功能。
2. 简单描述不同身体部位的名称、特征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1. 讲解人体的基本部位,如:头、手、脚等。
2. 带领学生通过观察,理解人体的各部位及其功能。
3. 让学生描述不同身体部位名称、特征及其功能。
第四课:认识四季变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四季变化的特点。
2. 能够简单描述不同季节的特征及其变化。
教学重点:1. 了解春夏秋冬四季的特征及其变化。
2. 简单描述不同季节的特征及其变化。
教学内容:1. 讲解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及其变化。
2. 带领学生观察不同季节的花草树木、气温、天空颜色变化等。
3. 让学生简单描述不同季节的特征及其变化。
第五课:认识小动物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小动物及其特征。
2. 能够简单描述不同小动物的外貌及其生活性。
教学重点:1. 了解常见的小动物及其基本特征。
2. 简单描述不同小动物的外貌及生活性。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一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一册教案一. 教材分析《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让学生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册教材内容丰富,涉及自然现象、动植物、人体等方面的知识。
一年级上册共12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3个小节,每个小节都有各自的主题和知识点。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限。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此外,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兴趣和背景知识存在差异,教师应关注这些差异,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对生活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每个单元的小节内容。
2.难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科学方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具:准备教材和相关的教具,如实物、图片、模型等。
2.实验材料: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如植物、动物、仪器设备等。
3.教学多媒体: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实物或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或操作,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主题一:我们的身体第1课:认识自己的身体第2课:身体的信号第3课:保护身体2. 主题二:身边的物体第4课:认识物体第5课:物体的分类第6课:物体的变化3. 主题三:植物的世界第7课:认识植物第8课:植物的叶子第9课:植物的生长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认识身体各部位的功能,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
2. 培养学生对物体的观察、分类和描述能力,了解物体的一些基本性质。
3. 让学生认识常见的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身体各部位的功能及保护方法物体的分类和性质植物的生长过程2. 教学重点:认识身体各部位,学会保护身体学会观察、分类和描述物体认识常见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身体部位挂图物体模型或实物植物标本或实物2. 学具:身体部位贴纸物体分类卡片植物观察记录表五、教学过程1. 主题一:我们的身体(1)第1课:认识自己的身体a.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进行“找朋友”游戏,通过游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部位。
b. 例题讲解:展示身体部位挂图,引导学生认识身体各部位。
c.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纸上画出自己的身体,并标出各部位名称。
(2)第2课:身体的信号a.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身体不适的经历,引出身体信号的概念。
b. 例题讲解:讲解身体各部位发出的信号,如头痛、肚子痛等。
c.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身体各部位的信号,并学会判断是否需要寻求帮助。
(3)第3课:保护身体a.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小朋友因不注意身体保护而受伤的故事,引出保护身体的重要性。
b.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保护身体,如注意卫生、避免受伤等。
c. 随堂练习:让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如何保护身体。
2. 主题二:身边的物体(1)第4课:认识物体a.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各种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认识我自己了解自己的身体特征感知自己的成长变化2. 神奇的五官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皮肤的功能学会保护五官3. 美丽的自然界认识大自然中的植物和动物感受季节变化4. 空气和水的奥秘空气的存在和作用水的形态和特性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特征和成长变化,培养自我认知能力。
2. 使学生认识五官的功能,学会保护五官,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 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季节变化,培养环保意识。
4. 让学生了解空气和水的奥秘,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五官的功能及其保护方法感受季节变化和认识大自然中的动植物2. 教学重点:自我认知和身体特征的了解空气与水的特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挂图、模型等教学资源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显微镜等)2. 学具:彩笔、画纸、手工材料等五、教学过程1. 引入实践情景:通过讲故事、看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教学内容。
2. 例题讲解:(1)认识我自己:通过镜子观察自己的外貌特征,讨论身体的变化。
(2)神奇的五官:介绍五官的功能,讲解如何保护五官。
(3)美丽的自然界:认识大自然中的植物和动物,感受季节变化。
(4)空气和水的奥秘:通过实验,了解空气和水的特性。
3. 随堂练习:(1)画出自己的外貌,与同学相互分享。
(2)动手制作五官模型,加深对五官功能的理解。
(3)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和动物,记录季节变化。
(4)进行简单的空气和水的实验,观察现象。
六、板书设计1. 认识我自己:外貌特征身体变化2. 神奇的五官:功能保护方法3. 美丽的自然界:植物和动物季节变化4. 空气和水的奥秘:特性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一画自己的外貌,描述自己的身体特征。
(2)调查家里的植物和动物,记录它们的生长变化。
(3)思考空气和水的用途,举例说明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答案:(1)略。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认识自然自然界的多样性与美丽观察植物与动物2. 我的身体人体的结构与功能健康的生活习惯3. 玩转科学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简单的力学与光学现象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与美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观察、思考、动手实践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认识自然界中的生物、人体结构与功能、科学现象的观察与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自然风光、人体结构图等,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
2.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实例为基础,详细讲解每个知识点,引导学生思考。
(1)认识自然例题:观察树叶的形状、颜色,了解不同种类的植物。
例题:观察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2)我的身体例题:通过触摸、观察,认识人体的各个部位。
例题:讨论健康的生活习惯,如洗手、刷牙等。
(3)玩转科学例题:水的三态变化实验,了解物质的性质。
例题:制作小风车,学习力的作用。
3. 随堂练习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教学知识点、重要概念、实验步骤等。
2. 板书形式:图文并茂,简洁明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它们的名称、特征。
(2)绘制人体的某个部位,标注名称与功能。
(3)实验报告:水的三态变化。
2. 答案(1)略。
(2)略。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科学实践活动,提高科学素养。
如:参观植物园、动物园,参加科普讲座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深度2. 教学目标的具体性与可达成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与处理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与应用5.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与随堂练习设计6. 板书设计的清晰性与有效性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拓展性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深度教学内容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认识自然界的生物生物的特征与分类常见的动植物及其特点2. 探索身边的物体物体的属性与分类简单的物理现象3. 地球与宇宙认识地球了解太阳、月亮和星星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物体、地球与宇宙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提问、探究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与特点物理现象的理解地球与宇宙的认识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与提问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生物标本或图片物理实验器材地球仪、星空图2. 学具:彩色笔、画纸剪刀、胶水观察记录本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物标本或图片,引导学生认识生物,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针对生物、物体、地球与宇宙的知识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根据例题,设计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动手操作(15分钟)分组进行生物观察、物体实验、地球仪与星空图观察等实践活动。
5.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与实验成果。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特征、分类、常见动植物2. 物体:属性、分类、简单物理现象3. 地球与宇宙:地球、太阳、月亮、星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动植物,描述它们的特点,并分类。
收集生活中的物体,观察它们的属性,并分类。
观察夜晚的星空,记录看到的星星和月亮。
2. 答案:动植物特点及分类:根据观察结果进行描述和分类。
物体属性及分类:根据物体属性进行分类。
星星和月亮:记录观察到的星星和月亮的名称、位置等信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组织科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科学知识。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第一章:身边的科学第一节:我的身体第二节:身边的工具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2. 使学生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工具,了解它们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身体结构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重点:认识自己的身体,了解各种工具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人体结构模型、各种日常工具(如剪刀、尺子、锤子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安全剪刀、尺子、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人体结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自己的身体结构。
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身体的特点和功能。
2. 例题讲解以“我的身体”为例,讲解眼睛、耳朵、鼻子和嘴巴的作用。
以“身边的工具”为例,讲解剪刀、尺子、锤子等工具的使用方法。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自己的身体结构图,并标注各部位名称。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工具,讨论其作用并展示使用方法。
提问环节:检查学生对身体结构和工具作用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身体结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手、脚、胳膊、腿2. 日常工具:剪刀、尺子、锤子、胶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自己的身体结构图,并标注各部位名称。
选择一种日常工具,描述其作用并画出使用方法。
2. 答案:身体结构图:见附件。
工具描述: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观医院,了解身体结构和功能。
开展“我是小发明家”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工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实践情景引入的环节设计4.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5. 随堂练习的互动性和参与度6. 板书设计的清晰度和逻辑性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准确性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设定身体结构和工具的使用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和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一年级科学教学进度表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1.《我们知道的植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2.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1.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2.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知道植物可以美化环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
教学重点: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 塑料花、植物、种子、花盆、泥土、小铲子、小葱、大蒜、胡萝卜、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植物、课件。
板书设计:1.我们知道的植物绿色、有叶子、能生长、开会、结果有生命、需要水、阳光……水培土培2.《观察一棵植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2.在教师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3.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科学态度目标1.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2.能认真观察、认真记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要爱护植物。
教学重点: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教学难点: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植物、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植物、课件。
板书设计:2.观察一棵植物根、茎、叶3.《观察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2.知道植物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2.通过观察、比较各种各样的叶,认识到植物的叶具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目标1.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植物的叶表现出探究兴趣;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重点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各种各样的叶,认识到植物的叶具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校园中各种形状的叶,一根长有叶芽、嫩叶、老叶的植物枝条,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课件。
板书设计:3.观察叶掌形叶扇形叶卵形叶针形叶圆形叶 ......4.《我们知道的植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
2.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叶具有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和描述一片叶的特征。
2.能用简单的图画描述叶的外部特征。
3.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
科学态度目标1.对常见植物的特征表现出探究的兴趣。
2.产生到植物生长环境中观察植物的兴趣。
3.提高到室外开展活动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完成任务并表达。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叶的哪些特征找到对应的植物。
教学难点如何组织一年级学生有序并有效的到室外开展科学活动。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冬青叶、牵牛花、法国梧桐(悬铃木)叶、松树叶、月季叶等,或者校园中其他具有明显特征的植物的叶,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板书设计:1.4 这是谁的叶区分角度:叶子形状、颜色、大小、薄厚、气味5.《植物是“活”的吗》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能说出植物需要水分。
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
2.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比较植物的特征及其变化。
2.通过搜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活”的。
科学态度目标1.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2.培养学生认识和研究植物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珍爱生命,爱护身边的植物。
教学重点知道植物是“活”的,是有生命的,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记录自己种植的植物生长过程,归纳植物作为生命体“活”的证据。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学生自己种养的植物、学生活动手册,以及有关植物是“活”的的生活照片、图画等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塑料花、植物、课件等。
教学时数1课时。
板书设计:1.5 植物是“活”的吗?会长大、会生病等需要阳光、需要水、要施肥等5.《校园里的植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通过实地观察认识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
2.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对植物的观察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科学态度目标1.学会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
2.产生认识植物的兴趣,养成珍爱生命,爱护植物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人类与植物共同生存在地球上,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植物可以美化人类的生活环境。
教学重点带领学生去校园实地观察和认识植物,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和主动交流、汇报观察到的现象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探究植物的兴趣,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植物是有生命的,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保护。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笔。
教师准备:一些植物的图片、资料或者实物和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板书设计:校园里的植物观察方法:用眼睛看,用手摸、用鼻子闻.....记录方法:文字描述,画图.....新的发现:第1课在观察中比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观察物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是在进行比较。
●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科学探究目标●能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具有对探究过程与方法进行反思的意识。
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乐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观察和比较是人们经常用到的认识活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每组四只恐龙模型(要求:长短不同、高矮不同、胖瘦不同;最好是缩放比例相同的恐龙模型)、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时数1课时板书设计:第2课起点和终点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
●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跳点和落地点来标识。
科学探究目标●学习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
●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
●认同客观地记录纸蛙跳远距离比获得比赛胜利更重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认识到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学习用纸带测量。
教学难点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每人一只纸蛙、一条纸带、一支彩笔,胶水、剪刀、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时数1课时板书设计:第3课用手来测量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科学探究目标●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
●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
●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目标●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意识到细致的一拃一拃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教学难点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向每位学生提供一条纸带、一把剪刀、一支油性彩笔、一个胶棒。
教学时数1课时板书设计:第4课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不同的物体可以作为标准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不同的工具可用来测量物体,长的工具便于测量长的物体。
●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便于信息的交流。
●测量需要让标准单位的物体首尾相连,需要统一起点、终点。
科学探究目标●能使用多种标准物完成测量任务。
●能运用数字描述测量结果。
●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以图表的形式组织信息和整理测量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逐步形成记录数据的意识与习惯。
●愿意关注和客观看待他人的测量结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测量单位的标准化给交流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物体进行长度的测量,掌握基本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教学准备纸带、橡皮、回形针、小棒、小立方体、学生活动手册、班级记录表。
教学时数1课时板书设计:第5课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便于信息的交流。
●小立方体可以组合成较长的工具,测量长的物体时便于测量和计数,也更准确。
科学探究目标●学习预测事物的长度。
●使用标准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
●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主动关注他人的测量结果,并有分析结果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验统一计量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拓展和增强了人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尝试使用小立方体进行长度的测量,掌握基本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教学准备每小组一块橡皮(长条形)、一个回形针、一根小棒、40个小立方体、一把剪刀、一卷透明胶带、和讲台长度相当的纸带或棉线、学生活动手册、教师用的班级记录表。
教学时数1课时板书设计:第6课做一个测量纸带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测量纸带具有更方便携带、测量和计数等特点,可以替代小立方体进行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指导下,依照制作测量纸带的步骤进行制作。
●利用测量纸带测量一些物体的周长。
●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在教师指导下,能针对测量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工具的改进给人们测量带来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