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味回归数学课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数学味回归数学课堂

所谓“数学味”,应该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的基本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注重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当下,我们应该让数学课堂透出浓浓的“数学味”。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论述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时,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即被概括为“数学生活化”。为了符合这一流行理念,我们的数学课堂便纷纷趋向“生活化”:“超市购物”把教室装扮成一个超市;“计算旅游费用”搞得像真的旅游一样……情境创设得生活味十足,形式夺人眼球,活动丰富多彩,确实让学生感受到亲切,课堂教学热热闹闹。然而静下心来仔细想想,总感觉这样的数学课堂缺了些“数学味”。

怎样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回到本真,让“数学味”重新回归到数学课堂中来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合理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情境中的数学味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然而在强调情境创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入数学知识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防止另一种倾向,即教师对数学本质的关注正在逐渐减少,数学课的“数学味”正变得越来越淡。

我们教师应当更多地思考:到底该用怎样的方式去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去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是生动活泼的童话故事?是我们身边的数学现象?还是数学自身的内在魅力?笔者认为,在选择是否创设情境,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时,应以该情境能否很好地承载数学知识作为标准,否则将是舍本求末。

比如,在教学《图形与位置》时,涉及到了“上下、前后、左右”“座位排列”、“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等内容。由于教学对象是低年级学生,我们需要创设现实的情境,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然而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对这些内容的理解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生活数学”的范畴,而应站在更高的角度,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这些现实情境,让学生体验到情境中的数学味。

二、精确设计提问,让学生领会语言中的数学味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适当增加问题的挑战性,让学生领会到语言中的数学味。

说得具体点就是要专注于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让学生经历“由困惑到顿悟再到思维的突破”的过程,从中体会思考的乐趣,发展思维的能力,获得数学的思想与方法。巧妙设计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善于变换思考角度,善于在变化中求真、求新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流畅性和敏捷性。

增加数学课的“数学味”,就是要剔除不必要的热闹,凸现数学的本义。比如我们一直倡导的“学和玩相结合”的教学理念,而数学课,仅有好玩是完全不够的。还要合理地以问题来引导。如果不

能把好问题的质量关,就难以达到数学学习的高度。

比如进行可能性的教学,教师经常设计“欢乐大转盘幸运抽奖”的游戏。可以想见,学生的参与情绪高涨,但是学生在游戏中能体会到什么,那就和教师的提问分不开子。有的老师是在游戏结束后问:通过刚才这个游戏你发现了什么?而此时,学生的兴奋劲还没过去,玩游戏时注意力也根本没在数学思考上,所以学生表达的往往是和老师的意愿相背离的非数学层面上的东西。其实,我们教师可以在游戏之前先问学生:“请你认真想一想、大胆猜一猜,他可能转到什么?为什么?一定吗?”由于带着一定的问题,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到数学思考上,游戏的过程就成了学生思维验证的过程。这样通过精心设计的提问,学生逐步领会到数学语言中的那个味。

三、深入开展阅读,让学生感受书卷中的数学味

数学独具的简洁美(抽象美、符号美、统一美)、和谐美(对称美、形式美等)、奇异美(有限美、神秘美等)能深深地震撼学生的心灵。许多课程内容,我们都可以尽情展现数学的美,并把这种美用文字图片的形式带进课堂,与学生一起分享、一起阅读,使其感悟数学的真味。

比如《圆的周长》一课,我先让学生通过猜想、操作、验证等一系列活动求得圆周率,继而让学生认真阅读了“化圆为方”的相关资料,追溯数学的历史渊源,引导学生重温诸如古代数学家探索、发现的经历,将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清晰地呈现“数学化”的

思考。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书卷之中浓浓的数学味。

综上所述,我们在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时刻注意课堂的数学味,通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协调生活味与数学味的关系,精确设置问题,准确使用数学化语言,拓展课后的数学史料阅读,让学生体会真正的数学滋味,让数学味回归数学课堂。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越来越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越来越喜欢我们的数学课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