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古诗两首1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21.古诗两首》第1课时课件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易读错字
zhōng duàn
chǔ jiāng
中 断
gū dú
楚 江
fān chuán
孤 独
帆 船
我会写
duàn
断
结构:左右 音序:D 部首:斤 源源不断 书写指导:左宽右窄。 “斤”竖长而直。 组词:中断 造句:咦,手机信号怎么突 然中断了?
chǔ
楚
结构:上下 音序:C 部首:木 楚楚可怜 书写指导:“林”要写紧 凑,下部撇短捺长。 组词:楚国 造句:楚国是周朝的一个诸 侯国。
ɡū
孤
结构:左右
音序:G 组词:孤单
部首:子 孤独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 部第二笔撇和最后一笔捺 要写得舒展些。
造句:我看见一只孤单的 大雁在天空慢慢地飞过。
fān
帆
结构:左右 音序:F 部首:巾 风帆 书写指导:左右大小相 当,“凡”的竖弯钩要 写舒展些 。 组词:帆船 造句:一只帆船正缓缓地 离开码头。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楚江:即长江。古代 至此回:至:到。此:这里,天 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 门山附近。回:回旋。因东西梁 所以叫楚江。 山夹江对峙,江水流经这里激起 回旋。 译文:似乎是浩荡东流的长江把天门山冲断,形成东西 梁山,碧绿的江水流经这里,激起回旋,波涛汹涌。
21 古诗两首
望天门山
助读 资料
初读 感知
学习 字词
品读 释疑结构 主旨课堂 拓展当堂 检测
1.会写4个生字。
2.背诵并默写《望天门山》。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重点) 4.体验诗人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赞美之情,培养热爱祖 国山河的感情。(难点)
20_古诗两首—石灰吟PPT课件(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1)(2)
石灰的生产
烈 千 火 锤 焚 万 烧 击
粉 骨 碎 身
石 灰 吟
于 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要留清白在人间。
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了解,你认识怎样的石灰? 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了解,你认识怎样的石灰?
四诵――后世评价 后世评价
于谦的一生如石灰一样,后人想起于谦, 于谦的一生如石灰一样,后人想起于谦,就 一定会想起他的这一首诗,也一定会吟起这首诗。 一定会想起他的这一首诗,也一定会吟起这首诗。 人已远去,精神长存,无限的感动, 人已远去,精神长存,无限的感动,化作深 情的诵读。让我们带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一齐来 情的诵读。让我们带着无比崇敬的心情, 石灰吟》 读《石灰吟》!
一诵: ――少年抒怀 一诵: 少年抒怀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 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 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 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 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 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后,便吟出了《石灰吟》 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 口的诗篇。那年,于谦刚好十二岁。 口的诗篇。那年,于谦刚好十二岁。 十二岁的于谦就写下了《石灰吟》这样慷慨激昂的诗。 十二岁的于谦就写下了《石灰吟》这样慷慨激昂的诗。 想想当时的少年于谦写下这首诗时有怎样的志向? 想想当时的少年于谦写下这首诗时有怎样的志向?
于谦被杀之后,按例应该抄家, 于谦被杀之后,按例应该抄家, 可抄家的官员到他家时,才发现他家 可抄家的官员到他家时, 里什么也没有, 里什么也没有,除了生活必需品外根 本就没有多余的钱财。于谦死的那天, 本就没有多余的钱财。于谦死的那天, 阴云密布,天下百姓痛心疾首, 阴云密布,天下百姓痛心疾首,齐声 为他喊冤。 为他喊冤。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0.古诗两首【第1课时】《别董大》高适|北师大版 (共21张PPT)
写景
别
北风吹雁雪纷纷 凄凉
董
深情厚谊
大
莫愁前路无知己 鼓励
抒情
天下谁人不识君 安慰
课文主旨
《别董大》描写了诗人送别朋友时对朋友的劝慰 和鼓励,表达了他们之间真挚、深厚的友谊。
这是一首送别诗,但诗人却没有写分别的愁伤感, 而是将分别时的气愤写得慷慨激昂,激动人心。
u 核心问题: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u 串珠问题: 1.一读:读课文,思考这首诗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诗句
是哪两句? 2.二画:用“——”画出《别董大》中景物描写的诗句?
梳理文意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琴师。在其兄弟中排行第一, 故称“董大”。】 【黄云:形容风,沙遮天蔽日之景。】 【白日曛:太阳黯淡无光。曛,昏暗。】
满天黄云,太阳被笼罩得昏昏沉沉,北风吹来, 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
梳理文意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莫愁:不要忧愁。】 【谁人:哪个人。】
【知己:知心的朋友。】 【君:你,指董大。】
不必担忧以后的路上没有知心的朋友,(凭借 你的琴声、你的人不音乐修养)天下哪一个人不敬 重你呢!
整体感知
u 核心问题: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深厚的友谊。
u 串珠问题:
1.一读:读课文,思考这首诗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诗句 是哪两句? 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二画:用“——”画出《别董大》中景物描写的诗句?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课文结构
千里黄云白日曛 雄浑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新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一学期上册第二十课 古诗两首(课件)公开课课件
课堂练习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者 是(唐 )代诗人( 李白 )。这首诗写的
是他送别好友(孟浩然 )的情景。诗的
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着意描写诗人目送 友人乘船离去时的( 惆怅和留恋 )。
课堂练习
2.《送元二使安西》的唐代诗人( 王维 )。 这首诗先点明了送别的( 地点、时间、环境 ),
史之乱前。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 作的诗。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之命 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 在渭城送别。
精读感悟 送元二使安西
解诗题
元二是作者朋友;使:出使;安西:安西都护 府,唐朝在西域的政府管理机构。题目意思就是: 送元二到安西。
精读感悟
明诗意
朝雨:早晨下的雨。
浥:湿润。 客舍:这里指为客人设宴送别 的地方。 更:再。
精读感悟
明诗意 故人:这里指老朋友。
辞:告别。
孤:孤单 尽:尽头,消失了。 唯见:只看见。
精读感悟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明诗意
朋友就要告别黄鹤楼东 去了,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 往扬州。
精读感悟
孤帆远影碧空尽, 明诗意
唯见长江天际流。
孤帆远去,渐渐在碧空消逝,
只看见浩浩荡荡的江水向天边奔 流。
精读感悟
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完本课,不仅让我们体会了 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同时也让 我们了解了融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精读感悟
回忆学习古诗 词方法: 读诗句--知作者--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初读感知
宿舍 shè jūn 君子
初读感知
读诗句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1.古诗二首——咏柳
我会写
bīn
滨
音序:B 部首:氵 结构:左右
组词:海滨 湖滨 造句:我家住在海滨。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 “宾”下横长于宝盖。
zǐ
紫
音序:Z 部首:糸 结构:上下
组词:紫红 紫色
造句:她穿了一件紫色的 衣服。
书写指导:“糸”撇折上小 下大,竖钩居中,两点呼应。
泗 水 滨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1.念、唱。 2.用诗歌赞美。
咏 咏,意思是用诗词的形
式叙述,在本课是歌颂、 赞美的意思。
咏柳:赞美柳树
垂 柳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检查自读情况
我会认
yǒng zhuāng sī tāo cái jiǎn
咏妆丝绦裁剪
写作手法。
绦:一种丝织的带子。
万条垂下绿丝绦,
无数柳条垂下来像是绿色 的丝带。
用了比喻的 写作手法。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不知道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 巧手裁出来的?
原来是二月的春风这把剪刀 裁出来的啊!
用了设问、 比喻的写作 手法。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寻芳—— 泗水滨
春 虚写:光景—— 一时新
日 识得—— 东风面
实写:万紫千红—— 总是春
万紫千红 全靠 东 风
一、巧写同音字。
yǒng ( 永 )远
( 咏 )柳
zǐ ( 紫 )色
( 仔 )细
zhuāng 化( 妆 )
假( 装 )
bì ( 碧 )绿
古诗两首一年级下册
古诗两首一年级下册1. 原文。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 解析。
- 第一句“春眠不觉晓”,就像在说春天的时候啊,人特别容易犯困,睡觉睡得可香了,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这“不觉晓”三个字特别有趣,感觉春天就像一个大被窝,把人裹在里面,都不想起来呢。
- “处处闻啼鸟”,春天到啦,小鸟们可高兴了,到处都是鸟儿叽叽喳喳的叫声。
就好像小鸟们在开音乐会,你在这儿能听到,在那儿也能听到,整个世界都充满了它们的歌声。
- “花落知多少”,经过一夜的风雨,那些花朵呀,不知道被吹落了多少呢。
这一句特别有画面感,能让人想象到地上满是花瓣的样子,有点小可惜,又很有春天的感觉。
1. 原文。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 解析。
- “草长莺飞二月天”,二月的时候,小草开始疯长,黄莺也欢快地飞来飞去。
就像一幅画一样,大地变得绿油油的,天空中有小鸟在穿梭,可热闹了。
- “拂堤杨柳醉春烟”,堤岸上的杨柳呀,长长的枝条就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醉春烟”可好玩了,就好像杨柳被春天的烟雾弄得晕乎乎的,像是喝醉了酒一样,摇摇晃晃的,特别有诗意。
- “儿童散学归来早”,小朋友们放学回来得特别早呢。
感觉他们在学校里就盼着放学,好去外面玩。
- “忙趁东风放纸鸢”,一回来就赶忙趁着东风放起风筝来。
东风就像一个好朋友,把风筝吹得高高的。
小朋友们在草地上跑着、笑着,风筝在空中飘着,这就是春天里最快乐的场景啦。
这两首诗都写了春天,一首从睡觉、听鸟、风雨落花的角度写,另一首从春天的景色和小朋友的活动写,都特别适合一年级的小朋友来感受春天的美好呢。
语文二上第21课《古诗二首》(夜雪、梅花)ppt课件(1)
王安石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 / 数枝梅, 凌寒 / 独自开。 遥知 / 不是雪, 为有 / 暗香来。
翻译古诗的方法:
把诗中的字、词语变成现 在说的词语,并把这些词语改写 成一句通顺的话。为使句子通顺, 可根据意思加上一些字,或者调 整一些词的顺序。
例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墙角 几枝 梅花 冒着严寒 独自 开放 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了)。
跑到奶奶心里的阳光,指的是 什么?
指的是佳子对奶奶的爱,这爱像 阳光一样温暖着奶奶的心。
阳光
花朵 太阳
( )光芒 ( )舞蹈 ( )想法
( )草坪 ( )花朵 ( )小鸟
( )大自然 ( )头发 ( )阳光
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在课堂练习本上写一写 你在生活中是如何爱你的爸爸妈妈和 爷爷奶奶的!
射
1、被子枕头的寒冷已经让我 很惊讶了,
2、又看见窗户特别的明亮, 是被雪泛出的光照亮了。
3、夜深的时候才知道雪下得 很大,
4、不时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 的声音。
思考:
1.诗人为什么,晚了还不睡? 2.诗人知道雪下得大吗? 3.诗人此时想到了什么呢?
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外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朗读课文1——11小节
为什么佳子要送阳光给奶奶? 佳子怎么给奶奶送阳光?
为什么佳子要送阳光给奶奶?
佳子的奶奶腿不方便, 不能出门。她总念叨:“要 是能晒晒太阳,该多好哇!”
佳子怎么给奶奶送阳光?
佳子小心地把阳光包在裙子 里,带回家去。
“奶奶,奶奶,我给您带 来了最好的礼物!您瞧,多 好的阳光!”
墙角数枝梅
数枝:几枝 句意:墙角有几枝梅花。
三年级-第三单元-古诗两首 精选1篇
三年级-第三单元-古诗两首
本单元主要学习了两首古诗,分别是《静夜思》和《登鹳雀楼》。
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诗人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
学习这两首诗,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
感表达,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
下这两首诗的内容和背景。
一、《静夜思》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古诗。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寂静的夜晚,因为思念家乡而难以入睡的情景。
全文共有四句,每句五个字,共二十个字。
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
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等,使得整首诗意境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全文如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二、《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鹳雀楼后,俯瞰远方美景的壮丽景象。
全文共有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个字。
这首诗意境开阔,给
人以豪放的气概。
全文如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通过对这两首诗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
同时,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古诗词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诗歌的背景、意境、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
行相关的课堂活动,如诗歌朗诵、创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古诗词的美。
教科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4课《古诗两首》(所见)课件1
mù
zhèn yuè lì
牧童 振林樾 立正
chán bǔ zhuō bì
suǒ
蝉鸣 捕 捉 闭口 所以
chán
蝉
闭蝉立 捕 所牧
suǒ
所见 yuán mé林樾。
yù bǔ chán
意欲捕鸣蝉,
bì lì
忽然闭口立。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所见 yuán méi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chí
小池
杨万里
quán
xī
泉眼无声惜细流,
yīn
qíng róu
树阴照水爱晴柔。
lù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xī quán
róu
可惜 泉眼 温柔
qíng
lù
yīn
chí
晴天 露出 阴天 小池
露池 阴 柔晴惜
露池 阴 柔晴惜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捕闭 蝉
牧立
池 阴
惜
晴 柔
请 露
情
所
捕闭 蝉
牧立
池 阴
惜
晴 柔
请 露
情
所
22古诗两首1(观书有感)
时 风 是
新 面 春
。 , 。
你能根据这幅图,猜出三个成语吗?
七 邻 乐 舍 八 七上八下
左邻右舍 乐在其中
• • • • • • 方塘 方形的池塘。 一鉴开 镜子 徘徊 来回移动。 如许 如此。 问渠 它,指水塘 为有源头 因为
看图画,读古诗,
想象诗人描绘的是 怎样的景象。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 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
朱熹看到这样的 景象,联想到了
什么?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第二课时
1、《观书有感》是 宋 代
诗人 朱熹
写的。
2、你能流利地背诵这首诗吗?
1、学会本诗中的生字词语,能借助工 具书和生活体验逐句理解诗句的意 思。
2、在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句 子体会诗句阐明的道理。 3、能借助图画,想象《观书有感》所 描绘的景象。
(一)浏览: 请同学们集中精力快速浏览课文 (可以大声朗读)。 (二)诊断出: 每个词、每句诗的大致意思是什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1130--1200)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字元晦,婺源人。博 极群书,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 乐律等有较大贡献。在哲学上,集理学之大 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 体系,世称程朱学派。朱熹死后,宋嘉定二 年诏谥“文公” ,有《朱文公文集》。
解释加横线的字
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 因为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
诗 旨:
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
回闪动的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
清澈?因为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
1、读诗题,说说题目的意思。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锄禾》《悯农》教案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锄禾》《悯农》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明白得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使学生明白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和农民劳动的辛劳,要尊重农民,爱惜粮食。
初步了解诗人所反映的当时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教学具预备及辅助活动:生字卡片、插图、小黑板要紧板书打算20古诗两首锄禾悯农日当午汗滴春一粒盘中餐辛劳秋万颗饿死作业设计安排:课内:描红、仿影、临写、朗读课外:背诵课文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古诗吗?能背诵吗?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
板书:古诗两首。
说明“古诗”的意思。
诗歌以“首”为单位。
3、先学《锄禾》二、初读指导1、板书:锄禾,领读。
说明字意。
2、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教师用小黑板揭示:锄禾当午粒粒辛劳盘皆(1)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提醒学生前鼻音的字。
(3)如何记住这些字?学生自主学习,然后交流。
4、指导朗读,注意重音和停顿。
5、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1、指导看书上的图。
这幅图上,天空中、地面上各画的什么?自由说说图意。
2、当众交流。
3、教师讲“当”、“正是”等字词意思。
板书:日当午汗滴盘中餐辛劳4、讲解。
5、对比板书练习背诵。
四、作业1、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后再组词。
2、读拼音,写汉字。
3、用“辛劳”说、写一句话。
4、用自己的话讲〈锄禾〉的意思。
5、背诵〈背诵〉。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朗读《锄禾》。
2、用自己的话把《锄禾》这首古诗的意思讲一讲。
二、初读指导1、板书课题,领读。
农民什么地点值得人们同情呢?2、教师范读,领读。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收闲田农夫粟犹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熟记、练写生字。
(2)指导朗读,注意多音字,重音和停顿。
(3)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1、教师介绍粟。
二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两首 1课外拓展素材 苏教
扩词
w 乃:乃至 w 随:随时 w 随意 w 润:润色 w 细:粗细 w 仔细 w 晓:通晓 w 眠:安眠
乃是 随便 随后 随笔 随波逐流 随行 随从 随遇而安 湿润 润笔 润滑油 细心 又细又长 细水长流 知晓 家喻户晓 晓之以理 睡眠 冬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重点词
w 时节:时令、季节 w 乃:就 w 发生:诗中指下雨 w 潜:悄悄地 w 不觉晓:不知不觉就天亮了 w 闻:听见 w 来:传来
按课文内容填空
w 《春雨》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杜甫。诗中赞美“好雨”下得 及时的诗句是好雨知时节,当 春乃发生。写春雨特点的诗句 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表达了作者喜爱春雨的感情。
w 《春晓》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
然。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早上的景 色。写春眠特点的句子是春眠不觉 晓,写诗人看到的诗句是花落知多 少,听到的诗句是处处闻啼鸟,想 到的诗句是夜来风雨声。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两首
1 古诗两首
w诗文 w想到的字 w扩词 w练习 w知识窗
春雨
w好雨知时节, w当春乃发生。 w随风潜入夜, w润物细无声。
春晓
w春眠不觉晓, w处处闻啼鸟。 w夜来风雨声, w花落知多少。
想到的字
w 乃:奶 秀 及 w 随:阴 阳 陈 除 阵 w 潜:前 替 w 润:闰 w 细:粗 雷 苗 w 晓:小 w 眠:睡 瞄 眼 睛 民
古诗大意 春雨
w 春天的雨啊,好像知 道时节到了似的。随着那 微风在深夜里静静地下着, 无声无息,滋润着大地上 的万物。
古诗大意 春晓
w 春天,不知不觉就睡到 天明了,醒来后只听见到处 是动听的鸟叫声。昨日夜里 又是刮风又是下雨,不知打 落了多少花朵呢!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20.古诗两首【第1课时】《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新版】
三、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字母。
1.故.人.西辞黄鹤楼( B )
A.死去的人。
B.老朋友。
C.古称前妻或前夫。
2.之.广陵( A ) A.去,到。
B.代词,这,那。 C.助词,表示修饰关系。
3.烟.花.三月下扬州( C )
A.指焰火。
B.指有风情的女子。
C.形容花开得繁茂,像浮动的烟雾。
四、写出诗句的意思。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wéi
唯
结构:左右 音序:W 部首:口 组词:唯一 唯独 造句:是爷爷唯一的孙子。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 “口”窄小偏上,“亻” 的竖要挺直。
易读错字
·孟浩然(m√ènɡ mèn) 广陵·(l√ínɡ lín)
唯·一(wé√i wēi )
告辞 (cí ·
chÒ )
梳理文意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3.结合注释、工具书、画面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 情感。(重、难点)
走近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又被称为“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 誉为“诗仙”。
主要作品:《望庐山瀑布》《行 路难》《蜀道难》《将进酒》等。
相关资料
古人送别的方式: 第一是设宴饮酒;第二是唱歌、赋诗;第三是折 柳送别。由于“柳”“留”谐音,折柳相送,表达依 依惜别之情。
整体感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前两句叙述友人顺江东下 扬州的情形,“烟花”两字点染出柳如烟、花似锦的一派 春光,诗人送别朋友时的惆怅情绪淡淡寺流露了出来。后 两句着意描写友人“西辞”,一片孤帆,伴着诗人的朋友 漂向水天相连的远方,直至帆影消失在碧空尽头,诗人却 仍伫立楼头,凝眸远望,不愿离去。诗中没一个说到离愁 别思,但字里行间却分明流露出朋友远去的惆怅与留恋。 在诗人笔下,深厚的感情寓于动人的景物描绘之中,情与 景达到了高度完美的融合。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语文下册:阅读(二)第4课古诗两首课件
作者是怎样描写所看到的景物的呢?
cūn jū 村 居 高鼎 cǎo zhǎng yīng fēi èr yuè tiān 草 长 莺 飞 二 月 天, fú dī yáng liǔ zuìchūn yān 拂 堤 杨 柳 醉 春 烟。 ér tóng sàn xué guī lái zǎo 儿 童 散 学 归 来 早, máng chèn dōng fēng fàng zhǐ yuān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 文家。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 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 人。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 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 家”。著有《小仓山房文集》; 《随园诗话》
mù
zhèn lín yuè
牧童 振林樾
lì
立正
chán
蝉鸣
huáng
黄牛
bǔ zhuō
课文学习 课堂练习 补充阅读
诗意解析 词语解释
诗意解 析
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
嫩绿的新芽,黄莺在天上飞 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柳 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 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 醉得直摇晃。孩子们放学回 来得早,赶忙趁着暖人的东 风放起了风筝。
词语解释
村居:在农村居住。本文是指诗所 写的情景是在农村居住看见的。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 歌声在树林中回荡。 心想捕捉鸣叫的知了, 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
所见
袁枚[清]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所( 见)
袁枚[清]
牧(童)骑( 黄)( 牛), 歌(声)振( 林)樾。 ( 意)欲捕( 鸣)蝉, 忽然( 闭)( 口)( 立)。
村居
草 长 /莺 飞/ 二 月 天, 拂 堤 /杨 柳/ 醉/ 春 烟。 儿 童 /散 学/ 归 来 早, 忙 趁 /东 风 /放 /纸 鸢。
最新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20.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1 新人教版优选教学课件
你也很高兴有过那样的一份感情,纯净而又绵长,在这纷繁复杂的人世中,有这样的一个朋友,值得你去祝福,去思念……我都会想起以前的快乐。或许再美丽的语言,再美丽的往事,都及不上一次伤害来得深刻。伤口会慢慢结痂,变成一个坚硬的外壳,但是藏在这个坚硬外壳下的,还是一颗柔软的心。 夜深人静的时候听着清新流畅的音乐,像春天初融的雪花,纯净,沁凉,在茫茫的白消逝的时候,可以听到花开的声音。我沉静在这一尘不染的音乐中,可以忘却伤痛,抛开烦恼,回到最初的平静。还希望在这样的夜里,可以看到美丽的星空,一切让爱做主。我环顾周围的钓鱼者,一对父子引起我的注意。他们在自己的水域一声不响的钓鱼。父亲钓到、接着又放走了两条足以让我们欢呼雀跃的大鱼。儿子大概是12岁左右,穿着高筒橡胶防水靴站在寒冷的河水里。两次有鱼咬钩,但又都挣扎着跑脱了。突然,男孩的钓竿猛地一沉,差一点把他整个人拖倒,卷线轴飞快地转动,一瞬间鱼线被拉出很远。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701~762) 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在中国诗歌史上,是继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 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著作有《李太白集》。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 人。(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 襄阳。
“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的目光望着远去的帆影,一直看到 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
“唯见长江天际流”:帆影已经消失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 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意图:拓展练习,加强积累。
背诵并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石灰吟
坚强不屈、洁身自好
课后记:
二诵:为官感悟
十几年后,于谦考取了功名,踏进了官场,同时他也感受到了官场的黑暗和腐败。这时,他会想起这首诗,他会以坚定执著、英勇无畏的语气再次吟诵这首诗,来,全体女同学齐读——
三诵:临刑陈词
遭到恶势力的陷害,于谦被昏庸的皇帝判为死刑。当于谦戴着脚镣走上刑场,在这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不后悔自己的一生,哪怕生命就要画上一个句号。他昂着头,视死如归、大义凛然,吟诵起这首《石灰吟》——全体男同学齐读。
1.诗人是在赞颂石灰,但又不仅仅在赞颂石灰,他是在借赞美石灰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在立下自己人生的誓言,那就是成为一个拥有石灰精神的人。(借物咏志也叫托物言志)
2.在这首诗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诗人于谦立志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3.12岁的于谦是这样想的,他又是怎样做的呢?同学们课前去了收集于谦的相关资料,谁来说一说你对于谦的了解。
4.由同学们收集的资料来看,于谦一生都在遵照自己的人生志向,严格要求自己。下面请同学们看到这道连线题,人们都说《石灰吟》这首诗是于谦整个人生的真实写照,下面请同学们认真思考,想想每句诗对应了于谦哪个人生阶段,完成连线题。
千锤万凿出深山宁死不屈,玉洁冰清的高大形象永存后人心中
烈火焚烧若等闲立志报国,发奋苦读,成为国家栋梁
2.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看看于谦为什么要赞美平凡的石灰,让我们从文章中找答案。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1.点名读古诗,大家评价是否做到正确、流利,节奏处理是否合适。
2.自主学习:
于谦为什么要赞美石灰?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到书中去寻找答案。
3.汇报学习所得:
(1)同桌合作汇报:一人读诗句,一人说意思;
粉骨碎身浑不怕身在官场,从容不迫面对一切考验
要留清白在人间不畏强暴,视死如归,不向恶势力低头
6.确实,《石灰吟》一诗伴随了于谦的一生,也见证了于谦的一生。下面,让我们借着朗读来再次感受于谦的高尚情操。
一诵:少年抒怀
12岁的少年于谦,第一次写下这《石灰吟》,他会意气风发、豪情万丈地高声诵读这首诗——全班齐读。
(2)点名说全诗的意思,齐读全文;
(3)点名回答“学习要求”中提出的问题。
4.体会石灰精神:
(1)千锤万凿
看着“千锤万凿”这四个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副怎样的情景?在这个词中,“千”和“万”并不是指具体的一千一万,而是形容很多。类似的词语还有很多,谁来说几个?千()万()
(2)烈火焚烧
石灰石经过千万次的敲击锤打,历经千辛万苦运出了深山,被放入土窑中去经受烈火的焚烧。如果石灰石有表情会是怎样的表情?如果石灰石会说话,它会说些什么?
(3)粉骨碎身:经过烈火的焚烧,石灰石已经变成浑身雪白的石灰,人们把它浸到水里,为了把洁白无瑕的颜色奉献给人类,石灰承受住一次又一次的痛苦折磨,你觉得这是怎样的石灰?(顽强不屈、大公无私、英勇无畏、无私奉献)
(4)石灰顽强不屈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在古诗中的哪两个词体现出来了?
a理解“若等闲”:“若”是什么意思?“等闲”这个词我们以前在《长征》这课中学过,它是什么意思?石灰把什么看成平平常常的事?
四诵:后世评价
于谦的一生如石灰一样清白,他活着的时候心里装的是国家是百姓,他死了以后,百姓把他装在了心里,永远地记住了他。如今,人已远去,但精神永存,让我们将无限的感动与崇敬之情,化作深情的朗读——全班齐读。
9.同学们,古往今来像于谦这样的人物,有千千万万,你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
设计意图: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引领学生升入感悟,有感情地诵读。
课题名称
20、古诗两首——《石灰吟》
教学时间
授课老师
教学目
标设计
1.理解古诗,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了解诗人于谦。
2.了解古诗在表达上的特点,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设计
理解古诗,体会感情。
教学目标制定依据
学生分析
本首诗学生以前接触过,结合当时的诗人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学生很容易理解掌握。
教材分析
《石灰吟》为明代诗人于谦所作。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即使“粉身碎骨”,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教学
时间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预设
(教师谈话和追问,学生活动预设及各环节的设计意图)
课堂
小记
3分
20分
12分
5分
一、导入新课
二、理解古诗
三、体会感情
四、拓展练习
作业
布置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明代诗人于谦在12岁时写下的一首诗。朗读课题。顺势解题:“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吟诵、赞美的意思,“石灰吟”的意思就是“吟诵、赞美石灰”如《游子吟》《暮江吟》。这首诗还有个题目叫《咏石灰》,“咏”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如《咏柳》《咏鹅》。古代诗歌的体裁还有很多,如“行”“引”“歌行”等,感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去了解一下。
b理解“浑不怕”:“浑”有几种意思(出示“浑”字的解释)你能根据字义组词吗?“浑”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诗中写石灰对于什么全不怕?
5.教师小结:同学们,这就是石灰,为了理想为了奉献,它勇于自我牺牲。此时,你对石灰产生了怎样的情感?(钦佩、敬佩、喜爱)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石灰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感情。
1.古诗在表达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古诗也是才用了这样的写法?
2.借物言志或借物喻人是古诗中经常采用的写作手法,请同学们想想下面的诗句赞颂的是什么精神?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落红【注释: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