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的审美意义

合集下载

悲剧的名词解释 美学

悲剧的名词解释 美学

悲剧的名词解释美学悲剧,作为一种文学题材和艺术形式,源自古希腊。

虽然最初只是指古代希腊剧院上演的戏剧作品,但如今悲剧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并在文学、戏剧、电影等多个艺术领域中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悲剧的名词解释,以及悲剧对美学的影响。

悲剧这一词汇最早的含义是指特定类型的戏剧作品,其中展现的是主人公因自身悲惨命运和道德困境而导致的不幸结局。

悲剧的情节常常围绕着主人公的错误决策、悖论选择或者遭遇到的命运不公进行展开。

从这一角度而言,悲剧被视为一种可以触动人心的艺术形式,它通过让观众领略英雄般人物的悲剧命运,引发了深度共鸣和情感上的共鸣。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观念的变化,悲剧逐渐扩展了其意义,成为一种更为广泛的文化现象。

现代的悲剧不仅仅局限于舞台上的表演,而是通过以小说、诗歌、电影等多种形式表达出来。

悲剧的主题在当代艺术作品中得以追溯,我们可以在很多文学作品、电影或音乐中找到悲剧的影子。

除了艺术形式上的变化,悲剧在美学领域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美学研究艺术和审美体验的原理和规律。

悲剧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对于美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悲剧通过其所独有的对人性、伦理和道德的探索,提供了一种审美体验。

观众或读者在欣赏悲剧时,往往能够从文本和情节中领会到作者对于人类生活的思考和反思。

悲剧中所展现的人物的矛盾性格和复杂心理使得观众能够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产生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其次,悲剧通过人物命运的不幸和悲痛,引发观众情感上的共鸣。

观众能够感同身受地体会到主人公所面临的悲剧困境,并且在其中找到一丝共鸣。

这种情感上的共鸣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人们对于人类困境和人性的思考,从而对美的价值有所启发。

同时,悲剧也扮演了在审美教育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角色。

通过对悲剧的研究和欣赏,人们可以获得对于人类命运和道德选择的全面认识。

这种认识不仅仅局限于个体,还可以向社会和文化层面拓展。

因此,悲剧被看作是一种教育和启迪的力量,对于美学的推进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论美学悲剧的价值与意义_林平

论美学悲剧的价值与意义_林平

见到久别的亲人,那驼铃摇出了她的思念和快乐,然而等待她的却是噩耗,当她在刑场上将要被敌人杀害的父亲,那是多么巨大的悲痛啊!真实强烈的情感在特定环境下,通过情感与理智的内在矛盾,得到了生动的展示。

英雄不是天生的,也并非完人,云照光重视刻画人物的缺陷,以及把人物的性格视为复杂的运动现象,写出了英雄不断克服自身缺点的成长过程。

《鄂尔多斯风暴》中乌力吉这一形象,从起点看并不高大,他的父亲被王爷当替身杀掉以后,他虽然悲痛,但还是当了王爷的文书官,为王爷效力,甚至一度那音太、巴达玛认为他变了心。

后来,他目睹了王爷的横征暴敛和鄂尔多斯人民的灾难,才认清了王爷的嘴脸,但他仍没有打破对封建王法的幻想,寄希望于清官。

可以说,他从一种蒙昧的状态中走出,成为革命英雄,其中经历了艰难的思想性格的蜕变。

在塑造阿拉丙这一形象,起点是较高的,他是个坚强的老人,“自从带领牧民起义,杀死国民党五十多个特务、官僚,革命的心是下狠了。

”但是作家仍然很有力地刻画了他思想性格较狭隘的一面,写他在战术上需要撤退时想不通,不愿离开家乡,离开群众,这不只是写出了他的缺陷,更写出了他淳朴的乡土之情、阶级之情。

惟其如此,像乌力吉、阿拉丙这样的英雄才是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的活人。

3、雄浑阔大的环境描写作为电影文学剧本,自然环境的描写是很重要的,云照光电影剧本中鄂尔多斯高原的那种广袤、浑厚、粗犷、宏阔,展露着贫瘠和荒凉,同时也显示着热烈和崇高,在他所有剧本中的富有时代和地域特色的鄂尔多斯高原,鲜明地印记着北方草原的特色。

更为重要的是,在云照光的剧本中,自然环境的描写不单纯是自然环境的描写,而是成为了塑造人物性格的必要手段,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与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内容相互映照、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完整而统一的审美氛围。

云照光的电影文学创作开创了内蒙古的电影文学创作的历史,把民族解放和国家命运紧密地联结在了一起,也把电影特性和民族特色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为以后的民族题材电影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论莎士比亚悲剧的现代审美意义

论莎士比亚悲剧的现代审美意义
肃、 整、 完 有一 定 长 度 的 行 动 的 模 仿 ; 的 媒 介 是 语 言 , 有 各种 悦 耳 他 具
之音 , 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 ; 模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 表达 , 而不是
采 用叙 述 法 , 引起 怜 悯 与 恐惧 来 使 这 种 情感 得 到 净 化 。 ” 借 黑格 尔 把 辨 证 的矛 盾 冲 突 学 说 引 进悲 剧 理 论 , m 悲 剧 的 本 质 使 提
剧 在 审 美 中 ,虽 然 展 示 了 人 生 存
们指 称一个人 为神经症患 者应用
的一 个 标 准 是 ,这 个 人 的 生 活 方
式 是 否 与 我 们 时 代 普 遍 认 可 的 行 为 模 式 合 拍 。 “ 同 一 文化 环境 中 与 的大多 数人 行 为模式 的 偏差 , 是 判 断 神 经 症 人格 的重 要 标 准 。 ” 更
在 实 践 存 在 论 美 学 看 来 , 存 在 于世 界 , 人 面对 自然 、 会 , 对 无 社 面
止境 的未知世界 , 冲突 、 对立 在所难免 。 因此 , 基于人的有 限性的“ 命运
观” 自然 就 产 生 了, 把 与 自 己对 立 、 突 的不 可 知 因 素 , 部 归 于 命 人 冲 全
运, 而对命运抗争 的失败 , 也就形 成了悲剧 的体验 。这种悲剧体验 , 凝
聚为 审 美 认 识 , 升 为审 美 经 验 , 终 形 成 审 美 形 态 。所 以 , 剧 产 生 上 最 悲 于社 会 的矛 盾 和 冲 突 , 突双 方 分 别 代 表 着 人 生 牛存 实 践 的对 立 的两 冲

种 审 美形 态 的最 根本 的原 因。没 有 抗 争就 没 有 悲 剧 , 冲突 、 争 和 毁 抗 古 希 腊 学 者 亚 里 士 多 德 对 古 希 腊 的 悲 剧 艺 术 实 践 进 行 了 全 面 总

悲剧的审美意义

悲剧的审美意义

悲剧的审美意义悲剧,作为戏剧主要体裁之一,主要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矛盾所造成极其悲惨的结局,构成戏剧主要内容的作品。

它的主人公大都是代表着一些人的愿望及理想,而这种愿望却具有着极其困难的实现方式。

悲剧往往以悲惨的结局,来揭示生活中的罪恶,用鲁迅的话说,“悲剧即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

”悲剧是西方发展得最早也是发展最为完善的艺术类别之一,因此西方美学史上关于悲剧的理论也发展得比较早和比较完善,我们现在所发展和研究的美学上的悲剧都是在西方悲剧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

一、悲剧的起源悲剧作为传统美学范畴,在西方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它渊源于古希腊酒神颂和山羊之歌。

尼采写过一本《悲剧的诞生》,这是他的第一步著作,被学者们看作他的哲学的诞生地。

尼采提出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这两个概念来说明悲剧的本质。

尼采认为,悲剧是日神和酒神的结合,但本质上是酒神精神,“酒神因素比之于日神因素,显示为永恒的本原的艺术力量,归根到底,是它呼唤整个现象世界进入人生。

”对于同一个概念,亚里斯多德是这样认为的: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

它有特定的对象,特定的人物。

作用是引起的恐惧与怜悯之情,使人的感情得到“陶冶”,具有“净化”灵魂作用。

但是,自从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之中对悲剧作了经典性规定以后,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悲剧理论就逗留在亚里士多德的定义之内,也就是在一种“神力”的命运观点之内逗留、徘徊,直到西方美学史上出现了悲剧的“冲突论”才改变了这种悲剧命运观的传统。

那么,是谁最早提出了“冲突论”?在中西方美学研究界比较普遍的观点就是,西方美学史上悲剧“冲突论”的最早提出者就是黑格尔。

而黑格尔则认为: 悲剧不是个人的偶然的原因造成的,悲剧的根源和基础是两种实体性伦理力量的冲突。

冲突双方所代表的伦理力量都是合理的,但同时都有道德上的片面性。

每一方又都坚持自己的片面性而损害对方的合理性。

悲剧的价值和意义

悲剧的价值和意义

悲剧的价值和意义悲剧,这一概念存在于世界文学史上已有数千年。

它在欧洲文学发展长河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甚至,对整个世界文学的发展也功勋显赫。

悲剧作品存在于世界各国,它的价值远远高于喜剧,高于文学作品本身所渗透出来的气息。

从悲剧的崇高品格、悲剧的现代意义、悲剧与喜剧关系三个方面对悲剧的审美价值做简要的分析与论述。

关键词:悲剧喜剧审美价值叔本华把意志看作是悲剧的本体,叔本华从意志本体导出了悲剧因果论,悲剧关注的是人生的痛苦,艺术拯救了现代审美本体观,这些使叔本华的悲剧有了现代意味。

悲剧精神有如悲剧的灵魂,悲剧的本质特征就是对主体悲剧精神的张扬,而悲剧精神的精髓是美学悲剧性。

悲剧体现了实践主体在必然性的苦难与毁灭面前所具有的独立意志与人格,表现出自我决定、自我塑造、自我承担的悲剧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悲剧精神就是公民精神,一个缺乏悲剧精神的社会是不能建立起真正公民社会的;崇高是悲剧精神的主要体现,是悲剧美学的核心范畴。

因此,悲剧促使人意识觉醒和人格解放,同时,呼唤社会文明与进步,要求司法公正与民主政治的建立。

故此,悲剧无论对于个体还是社会、对于现实还是未来都具有无法替代的价值与意义。

鲁迅在《再论雷锋塔的倒掉》中说:“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为的模仿。

”法国美学家狄德罗、俄罗斯文学家别林斯基和德国剧评家莱辛都把骇人听闻的事件、不幸和苦难归入到悲剧的范畴。

这些对悲剧的定义各有千秋,都有其合理性。

不管悲剧的定义是怎样,它之所以在文学史上具有如此高的评价,关键在于它具有的独特审美价值。

下面就初步对悲剧的审美价值作三方面的分析:一、悲剧的崇高品格在人类生命的审美活动里,可以找到一个精神的载体,那就是“悲剧”,是悲剧中所体现出来的“崇高”。

而“人格”的崇高,则是这一极致“美”的内化表现形式。

民国时期的作家张爱玲的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是中性化人物作为悲剧的主人公,这就是因为张爱玲对传统价值观的消解与颠覆。

中国古典爱情悲剧的美学意蕴

中国古典爱情悲剧的美学意蕴

中国古典爱情悲剧的美学意蕴中国古典爱情悲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它反映了人类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以及爱情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从中国古典爱情悲剧的审美情感、美学意蕴和现代意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深入理解这一文学题材的艺术魅力和价值。

中国古典爱情悲剧通常以抒情为主导,表达了主人公对于爱情的复杂情感。

这些情感类型包括爱慕、思念、忠贞、怨恨、痛苦等,它们以各种形式出现在不同的作品里。

例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表现出了真挚、深沉的情感,也充满了悲剧的色彩。

《西厢记》中的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则表达了有情人难成眷属的痛苦和遗憾。

这些情感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有的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来展现,有的则通过生动的情节和细节来表现。

这些情感既有温柔、细腻的一面,也有激情、执着的一面,充分展示了人类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同时,这些情感也具有一定的审美特征,如真诚、美好、感人心魄等,使读者在感受故事的同时,也能够领略到人性的美好和生命的力量。

中国古典爱情悲剧具有深刻的美学意蕴,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种对生命、人性和命运的探索和思考。

这些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如《红楼梦》、《西厢记》、《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经典之作。

在文学方面,这些作品展现了爱情的美丽和悲伤,表现了人类对爱情的复杂情感和追求。

同时,它们也揭示了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不合理现象,如封建礼教、门第观念等,为后人提供了对过去的反思和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在哲学方面,这些作品所表现的的爱情悲剧中蕴含着对生命、人性和命运的探索。

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在极尽荣华富贵中却深感人生的虚无和幻灭,体现出作者对人生无常和世事难料的感慨。

而《西厢记》中的张生和崔莺莺,在面临爱情与道德的抉择时,勇敢地选择了爱情,体现了作者对爱情的重视和对命运的无奈。

这些作品不仅给人们带来了艺术的享受,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人生、道德、命运的深入思考。

悲剧的美学意义

悲剧的美学意义

• 通过主人公的命运和选择展现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悲剧的人物塑造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
• 主人公既有人性的光辉,也有黑暗的一面
• 其他角色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自私的一面
⌛️
悲剧的人物塑造与情节设计密切相关
• 通过情节冲突展现人物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 通过情节转折展现人物的成长和变化
悲剧的情节设计及其紧张感

现代悲剧的美学意义及其价值
现代悲剧的价值体现在对审美体验和价值取向的引导
• 通过悲剧情感表达、悲剧人物塑造和悲剧情节设计展现悲剧的美学特征
• 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 对观众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念产生积极影响
现代悲剧的美学意义在于其对人性和生存困境的深刻揭示
• 通过悲剧冲突和悲剧结局展现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CREATE TOGETHER
DOCS SMART CREATE
悲剧的美学意义
DOCS
01
悲剧的定义及其历史发展
悲剧的定义及其起源
悲剧是一种表现人类苦难和道德冲突
的戏剧体裁 -起源于古希腊,是戏
剧的四大类型之一
悲剧的起源与古希腊的
宗教仪式和图腾崇拜有

悲剧的美学价值在于其
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深刻
揭示
• 文艺复兴时期悲剧对后世悲剧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 为后世悲剧提供了艺术表现和思想内涵的启示
• 影响了后世悲剧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观念
02
悲剧的美学特征
悲剧的情感表达及其深度
悲剧的情感表达以痛苦和悲伤为主
• 通过悲剧冲突和悲剧结局展现主人公的苦难和无奈
• 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悲剧的情感深度体现在对人性和道德的探讨

如何理解美学中的悲剧或悲剧性

如何理解美学中的悲剧或悲剧性

如何理解美学中的悲剧或悲剧性?悲剧则是通过美好事物的毁灭去揭露丑恶。

这是我们对悲剧最直接的一个了解。

但悲剧在美学中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本质?悲剧是美学基本范畴之一,是与喜剧美相对的特殊表现形态。

它是指现实生活或艺术反映中那些作为实践主体的肯定性社会力量,在具有必然性的社会矛盾冲突中,遭到不应有、但又不可避免的苦难或毁灭,从而引发悲痛、同情和奋发感受的一种审美形态及其特性。

悲剧从两个方面揭示矛盾冲突:一方面正面的事物在毁灭中显示其价值,在暂时失败中预示着未来的胜利;另一方面反面事物在其暂时胜利中暴露了它的虚弱和必然灭亡。

如果说真正的喜剧接近悲剧,那么真正的悲剧则同时预言着旧事物最后喜剧的到来。

悲剧是崇高的集中形态,是一种崇高美。

悲剧是崇高特征,是通过社会上新旧力量的矛盾冲突,显示力量与旧势力的抗争。

他经常表现为在一定的时期内,还具有强大的实际力量的旧势力对新生力量暂时的压倒,表现为带有一定历史发展必然性的失败和挫折,表现为正义的毁灭,英雄的牺牲,严重的灾难、困苦……等等,在严重的实践斗争中显示出先进人物的巨大精神力量和伟大人格。

悲剧中所体现的崇高,经常以其庄严的内容和粗犷的形式震撼人心,引起人们的崇敬和自豪。

它是对社会力量的实践斗争的积极肯定。

它与悲观、悲惨、消沉等完全是不同的。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悲剧理论中提出:第一,“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

第二,悲剧有特定的对象,特定的人物。

他说:“悲剧是对于比一般人好得人的模仿”,“喜剧总是模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坏的人,悲剧总是模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好的人”。

第三,悲剧所引起的对人的恐惧与怜悯之情,在积极方面能起“陶冶”作用。

他说:“模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采用叙述法,借以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感情得到陶冶”。

在道德上震撼人心的同时给人以审美享受,提高人的思想境界。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奠定了悲剧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以后,在悲剧理论方面最值得注意的是黑格尔。

悲剧的审美意义

悲剧的审美意义

悲剧的审美意义悲剧,作为戏剧主要体裁之一,主要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矛盾所造成极其悲惨的结局,构成戏剧主要内容的作品。

它的主人公大都是代表着一些人的愿望及理想,而这种愿望却具有着极其困难的实现方式。

悲剧往往以悲惨的结局,来揭示生活中的罪恶,用鲁迅的话说,“悲剧即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

”悲剧是西方发展得最早也是发展最为完善的艺术类别之一,因此西方美学史上关于悲剧的理论也发展得比较早和比较完善,我们现在所发展和研究的美学上的悲剧都是在西方悲剧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

一、悲剧的起源悲剧作为传统美学范畴,在西方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它渊源于古希腊酒神颂和山羊之歌。

尼采写过一本《悲剧的诞生》,这是他的第一步著作,被学者们看作他的哲学的诞生地。

尼采提出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这两个概念来说明悲剧的本质。

尼采认为,悲剧是日神和酒神的结合,但本质上是酒神精神,“酒神因素比之于日神因素,显示为永恒的本原的艺术力量,归根到底,是它呼唤整个现象世界进入人生。

”对于同一个概念,亚里斯多德是这样认为的: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

它有特定的对象,特定的人物。

作用是引起的恐惧与怜悯之情,使人的感情得到“陶冶”,具有“净化”灵魂作用。

但是,自从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之中对悲剧作了经典性规定以后,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悲剧理论就逗留在亚里士多德的定义之内,也就是在一种“神力”的命运观点之内逗留、徘徊,直到西方美学史上出现了悲剧的“冲突论”才改变了这种悲剧命运观的传统。

那么,是谁最早提出了“冲突论”?在中西方美学研究界比较普遍的观点就是,西方美学史上悲剧“冲突论”的最早提出者就是黑格尔。

而黑格尔则认为: 悲剧不是个人的偶然的原因造成的,悲剧的根源和基础是两种实体性伦理力量的冲突。

冲突双方所代表的伦理力量都是合理的,但同时都有道德上的片面性。

每一方又都坚持自己的片面性而损害对方的合理性。

浅谈悲剧审美的心理教育意义

浅谈悲剧审美的心理教育意义
估 之 外 , 需 要 欣 赏者 有 一 种 “ 同 感 受 ” 也 共 的能 力 , 当他 人 遭 危 即
题 。 确实 , ” 悲剧 的审美本质就 是在接受 者心灵 的内省 中得 以凸 现, 悲剧的审美价值也就在接受者精神的思索中得 以实现 。很多 人喜欢看悲剧 , 但却很少有人认真思考悲剧 到底要呈现给他们的 是什么 , 不知道真正带 给他们审美愉悦的是什么。其实如果仅仅
而在悲剧审美的过程中由于个体与真实悲剧是有一段距离的个体是体验性参与式的他们是安全不受直接威胁的因此可以不借助理性概念而只凭直接经验去感受领悟其中超功利的价值意义不需要采取心理防御机制来对抗存在一段距离的艺术悲剧这样便可以使他们摆脱因建立心理防御机制对抗现实苦难悲剧而产生的困扰更有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参考文献
其次, 悲剧审美 产生需要特定 的主客 观条 件 : 氏认为悲剧 亚
美感 中混合 的情感体验 , 是产生于主体对客体 的认识 。
主观方面 :
得不直面种种压迫和 困境 , 就必然要应对 和抗争 , 以求得 解脱 和
超越。因此 , 对人类生命的意义 而言 , 悲剧是人类生存 的矛盾 性
的痛苦而深刻 的领悟 , 是人类生存勇气最动人的艺术表现形式。
要表现 痛苦 的话并不能称之为艺术 , 单纯的悲感不是悲剧艺术所 要追求的审美效果 , 也不是接受者获得 的最终 审美感受 ; 悲剧 悲 的是人 的本质力量得不到 自由实现 的痛苦 , 对人 生痛苦 的真切感 受才是 悲剧情感体验的最终着 落点 , 悲感会 因悲剧反映的悲剧性 冲突不同 , 最终在接受者 内心产 生不 同的转化和体验 : 可以呈 它 现为对正义崇高者 的赞美 的悲壮感 , 对恶势力的悲愤感 , 也可以 是同情对象的苦难 的悲悯感 , 或是 自叹 自怜 的悲怨感 , 些延 留 这

悲剧的美学意义

悲剧的美学意义

悲剧的美学意义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悲剧是崇高的最高,最深刻的一种;悲剧的产生,是一切社会矛盾恶化导致的必然和最终结果,具有阶级性和强烈的因果关系;在不断积聚的进程中,这种结果,这种斗争和对抗犹为突出;悲剧和美学在其对立的角度中极其和谐且高度的统一,古典悲剧多见于阶级性,由阶级压迫为主,其间穿插着各群种之间冲突所产生的事件;而现代悲剧则突出人性,突出现代社会各种客观的残酷和不稳定性;这两者有本质和起因的不同,然而,两者若从美学的角度比较,他们实际存在的状态及悲剧发生后带给我们的震撼和冲击都是相同的,具有难以言喻以及无法拯救的深刻感和其他事物难以超越的精神冲击;悲剧作为一个探察生命,探视社会的组成部分,从侧面折射出他固有的发人深省的存在意义以及产生悲剧的根源所在,精辟的揭示出两个矛盾对立面各自的崇高和下作,直观的反映出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邪恶的水火不融的本质,社会角色的不平衡感,在美学上带给我们以震撼,压抑以及无法遏止的低沉和感慨;悲剧的力量宏大,他们给我们带来对世界对事件的批判,从各个角度揭示出人性和社会的阴暗;他唤起的冲击具有连续性,在某一个时期和阶段会持久的左右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部落和民族的情绪;悲剧和喜剧是对立的,互相违背的,一个是让善良有益的事物遭受不幸、磨难,让他们在苦难中挣扎;而喜剧则是让丑恶不良的事物遭受不幸、磨难,让他们挣扎;一些人喜爱喜剧,这是无可厚非的,从心理上讲,这是一种对自己蒙蔽悲惨现实的自我安慰;正因为这种安慰,人们会产生一种快感;但是,一旦用来蒙蔽现实所用的手段失去作用,那么这种悲惨的现实便将展现在眼前;曾经习惯于躲避这种不幸现实的人可能因为无法躲避而放弃生活;而悲剧的意义,是让人们直视悲惨的现实,以使人减少对不幸的悲哀感;这正与喜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喜剧隐瞒不幸,逃避悲哀时,悲剧却让大家直视不幸,面对悲哀;因而,最后,悲剧让人面对不幸时,所感受到的悲哀感将减少,他们将会更有信心面对困难,认识困难,改善困难,最终征服困难;这也正符合“多难兴邦”的意义;悲剧是戏剧的主要体裁之一;它渊源于古希腊,由酒神节祭祷仪式中的酒神颂歌演变而来;在悲剧中,主人公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受尽磨难,甚至失败丧命,但他们合理的意愿、动机、理想、激情预示着胜利、成功的到来;在戏剧史上,根据悲剧所涉及生活范围的不同,一般分为四种类型;其一为英雄悲剧;它往往表现政治斗争、阶级斗争、民族斗争中的重大题材;直接表现各派政治力量、不同阶级之间的正面冲突;其二为家庭悲剧;表现家庭之间、家庭内部各种复杂的伦理关系及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念、道德法则酿成的激烈的矛盾冲突及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其三为表现“小人物”平凡命运的悲剧;与“小人物”相对立的是来自社会各个角落的有形与无形的巨网;最后一种其表现的矛盾冲突贯串整个人类社会生活,展现着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艰难历程;着名的悲剧有许多,如俄狄浦斯王、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罗密欧与朱丽叶、安娜克里斯蒂、浮士德、哈姆雷特、雷雨、椅子等等;着名的悲剧作家无计其数,如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莎士比亚、斯特林堡等等;在这个世界里,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交织在一起;人们从这个世界里看到了美的人,美的思想,美的感情,美的追求,美的存在与毁灭……这是一个悲剧的世界——历史的悲剧,时代的悲剧,人生的悲剧;这个伟大的悲剧,产生一种牵动千百万读者心弦的美感,具有一种无比的魅力;它不仅使中国的读者为之叹服,为之倾倒,而且使世界各国的读者进入到另一个世界,扩大自己的眼光,提高自己的理解力,丰富自己的心灵,体验到东方美的神奇韵味;”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和婚姻悲剧为主线,揭示了封建家族走向衰亡的过程,反映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的命运;贾宝玉完成了家族中兴的愿望后,选择的是一条出家的道路;这是一种人生欲望覆灭后的一种顿悟;带着浓重的悲剧性的“悲剧史”,具有强烈的悲剧性美感;悲剧的美学意义究竟是什么呢“悲剧就像死亡的阴影一样,把人的生存最苦痛,最残酷的一面凸现出来;悲剧就是让人们正视死亡,正视人生痛苦,但是悲剧又不是让人沉沦,它‘把不能复活的个人的死亡看成整个世界不可挽回的毁灭,同时,又坚信宇宙是坚固的、永恒的、无止境的’,在人的有限的生命存在中感受到生命的永恒;”在古希腊中,“悲剧”原意为山羊之歌;“在古希腊的悲剧中间,它着意的是严肃,而不是悲惨,而不是悲切;所以,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间把悲剧定义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所以古希腊悲剧重在严肃;古希腊悲剧很动人,它的动人在于对人的一种震撼力;”到后来,悲剧逐渐成为一种戏剧矛盾冲突的最高形态,纳入到美学审美对象的范畴;表面上看来,古希腊悲剧是命运悲剧,强调了命运的不可抗拒性,侧面带有宿命论的观点;文艺复兴时期,产生了以莎士比亚悲剧为代表的性格悲剧;加上19世纪出现的、以反映社会问题为特征的社会悲剧,成为悲剧的三种主要表现形态;悲剧之所以产生,其根源还在于,“人的生存本质,在于人类社会和人的生存本质的必然与自由、有限与无限的矛盾;”我们仅以悲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为代表谈谈悲剧艺术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极具代表性的悲剧之一;莎士比亚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犹豫、懦弱、多疑、没有决心的性格人物;通过哈姆雷特的性格缺陷,上演了一出文艺复兴时期人的性格悲剧;哈姆雷特有几次很好的复仇机会都因为他的犹豫而错失;最后在比剑中,随同克劳狄斯、皇后、雷欧提斯的死,自己也因中剑负毒死去;悲惨的气氛笼罩着丹麦的王宫,阴森的风吹出血腥的气息,四具王公贵胄尸体躺在横流的血泊中;悲剧的产生不仅仅在于人的道德伦理,人的性格或者某种外在的必然性,所以,哈姆雷特的悲剧结局不能简单的归结为悲剧主人公性格上的弱点;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哈姆雷特对人类的命运有着强烈的关怀,之所以迟迟没有复仇,在于他看到了“丹麦像一座监狱”的人类命运的普遍性,但是即使这样,主人公仍怀有希望,这就是我们从悲剧中所感受到的悲剧精神和力量,即为崇高;悲剧冲突的结局走向了敌对双方的失败和毁灭;由此,我们也不难发现,正是这种正义力量与敌对势力的抗争,抗争演化的具体形态——行动和对抗主体的最终毁灭构成了悲剧哲学的主要内容;鲁迅曾经说过一句话:“喜剧是把没有价值的东西拿给人们看,而悲剧则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碎给人们看;”总而言之,作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悲剧所展示的人与世界,人与宇宙的冲突构成了悲剧的美学艺术;悲情、悲态、悲剧以及悲剧性是悲剧在文学艺术领域的外化;悲剧所构筑的艺术范畴使得悲剧在崇高中走向死亡,也在崇高中选择新生;悲剧最能表现矛盾斗争的内在生命运动,从有限的个人窥见那无限的光辉的宇宙苍穹,以个人渺小之力体现出人类的无坚不摧的伟大;。

悲剧美学笔记摘抄及感悟(3篇)

悲剧美学笔记摘抄及感悟(3篇)

第1篇一、摘抄1. “悲剧是艺术中的一种特殊形态,它以悲剧性为基本特征,通过揭示人生中的苦难、矛盾和冲突,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亚里士多德《诗学》2. “悲剧美学追求的是一种审美的超越,它通过对悲剧性的审美体验,使人们在苦难中寻找希望,在矛盾中寻求和谐。

”——王国维《人间词话》3. “悲剧美学的核心是悲剧精神,它表现为对生命的尊重、对苦难的承受、对命运的挑战。

”——黑格尔《美学》4. “悲剧是生命的一种呈现方式,它通过对生命的描绘,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价值。

”——罗曼·罗兰《贝多芬传》5. “悲剧美学的意义在于,它让我们在悲剧中看到生命的伟大,从而激发我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鲁迅《呐喊》二、感悟1. 悲剧美学的启示悲剧美学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让我们认识到生命的脆弱和短暂,使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苦难和挫折时,更加珍惜生命、关爱他人。

其次,悲剧美学教会我们勇敢面对人生的矛盾和冲突,通过反思和成长,寻求内心的和谐与平衡。

最后,悲剧美学让我们在悲剧中感受到生命的伟大,激发我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 悲剧精神的力量悲剧精神是悲剧美学的核心,它具有强大的力量。

在面对人生的苦难时,悲剧精神使我们能够勇敢地承受、顽强地生活。

正如鲁迅所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悲剧精神让我们在毁灭中看到生命的价值,从而更加坚定地追求美好。

3. 悲剧与人生的关联悲剧与人生息息相关。

生活中充满了各种矛盾和冲突,悲剧美学正是通过对这些矛盾和冲突的描绘,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生的真谛。

悲剧让我们在痛苦中成长,在挫折中奋发,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的每一个瞬间。

4. 悲剧美学的审美价值悲剧美学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它通过对悲剧性的审美体验,使人们在苦难中寻找希望,在矛盾中寻求和谐。

这种审美体验让我们在欣赏悲剧的同时,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美好。

5. 悲剧美学的现实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悲剧美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浅析《人生》的悲剧性及其审美意义

浅析《人生》的悲剧性及其审美意义

浅析《人生》的悲剧性及其审美意义浅析《人生》的悲剧性及其审美意义华师文学院俞明海摘要:路遥的小说里,在强烈的时代气息和历史变革的激流中,在那些背负着沉重的生活并创造新生活的普通人身上蕴含着沉郁的悲剧色调。

小说《人生》以高加林以弱小个体与无法抗拒的“命运”抗争而失败的人生为构架,交织着高加林与巧珍的爱情悲剧,充溢着一种对于变革现实的热烈的期待和深情呼唤,启示我们在变革社会时候要关注人的发展,“要在文明与愚昧的冲突中正视民族文化心理的衍变”。

关键词:路遥《人生》悲剧性审美意义路遥,原名王卫国,1970年开始使用笔名路遥。

他是当代文坛一位重量级的作家,虽然英年早逝,但是他用自己的生命,铸就了振奋人心的作品。

路遥的作品,充满人生的苦痛与磨难,但是又充溢着昂扬奋发的抗争精神。

这二者的结合使路遥的小说具有了悲剧意蕴。

“路遥的小说里,在强烈的时代气息和历史变革的激流中,在那些背负着沉重的生活并创造新生活的普通人身上蕴含着沉郁的悲剧色调。

”1路遥代表作《人生》,笼罩着浓重的悲剧色调。

而读者置身于这样一种氛围,不但经受了灵魂的洗礼,进而走向审美反思的高度,再次咀嚼人生和生命。

悲剧是美学审美范畴之一。

所谓悲剧性,就是社会冲突及其结局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指在特定社会环境和条件下,相对弱小的美善事物、力量在和强大丑恶势力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中遭到摧残或死亡。

《人生》发表于1982年,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构成了它的时空背景。

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的悲剧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其故事构架。

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

路遥的《人生》,并不像西方悲剧理论所强调的那样,写崇高和伟大的磨难、毁灭,而是侧重展示普通人的悲剧,致力于描绘现实生活中普通人与命运抗战的悲剧性,“在那些背负着沉重的生活并创造新生活的普通人身上蕴含着沉郁的悲剧色调”。

《人生》中的命运,不同于《俄狄浦斯王》中的带未知宿命色彩的“命运”,而是一种个体无法抗拒的现实决定的人生方向。

论莎士比亚悲剧的现代审美意义

论莎士比亚悲剧的现代审美意义

论莎士比亚悲剧的现代审美意义内容摘要:悲剧作为一种审美形态的最根本原因:它不仅表现了冲突与毁灭存在之境,而且表现抗争、拼搏。

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

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内涵的三个核心因素。

悲剧的本质是通过语言的表达、动作的模仿,使怜悯与恐惧这种情感得到净化,即不是肤浅的悲悯和痛苦,而是对整个人类命运的思考和超越。

莎士比亚通过他的悲剧作品来表达他对生命的深思。

审美体验离不开情感与想象。

没有想象,莎士比亚就写不出那脍炙人口的著名独白。

在悲剧欣赏过程中,我们不仅沉浸在主人公的悲情中,表达对悲剧人物的崇敬、惋惜和同情,而且从中受到鼓舞,增强斗志。

莎士比亚悲剧主人公的神经症心理表现了基于人的主体性与以利益为核心的社会理性冲突上的审美现代化本质,即两种现代性相互冲突的危机所造成的人的主体心理结构和功能的病态和畸变。

关键词:莎士比亚悲剧本质悲剧欣赏审美形态悲剧作为审美形态在人类古代社会就已经存在,悲剧的出现是以作为戏剧的悲剧形式的兴盛为基础的。

古代希腊社会就产生了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三大著名悲剧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几乎都渗透着“命运”观念的主题,因此古希腊的悲剧也称之为命运悲剧,也正是命运主题为作为审美形态的悲剧确立了基本的内涵。

在实践存在论美学看来,人存在于世界,面对自然、社会,面对无止境的未知世界,冲突、对立在所难免。

因此,基于人的有限性的“命运观”自然就产生了,人把与自己对立、冲突的不可知因素,全部归于命运,而对命运抗争的失败,也就形成了悲剧的体验。

这种悲剧体验,凝聚为审美认识,上升为审美经验,最终形成审美形态。

所以,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和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人生生存实践的对立的两级。

但是,在这种命运冲突中,在这种存在的抗争中,人自认为正义或真善美的一方,总是不可避免的走向失败、死亡、毁灭的结局。

这里,人的“有限性”就构成了悲剧的全部意识。

然而,悲剧的意义在于它不仅表现出了冲突与毁灭的存在之境,而且表现抗争、拼搏,这是悲剧成为一种审美形态的最根本的原因。

悲剧的美学意义

悲剧的美学意义

悲剧的美学意义悲剧是一种在文学、戏剧和艺术中常见的艺术形式,其具有深刻的美学意义。

悲剧作品不仅引人深思,还使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心灵。

通过对悲剧的分析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人性、生命和世界,体会到其中蕴含的美学价值。

1. 悲剧的内涵悲剧作品通常以主人公的失败、苦难或死亡作为故事结局,揭示出人生的脆弱与苦难。

这种悲剧性的结局常常深深触动人们的情感,引发共鸣,并引发观众对生命、命运和价值观念的思考。

在悲剧中,人物的命运常常受到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干扰和挑战,他们在争扎中挣扎、迷茫、痛苦,最终通常以悲剧性的结局收场。

这种对矛盾、挣扎、失败和死亡的描写,旨在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纷扰和不幸,引发人们对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2. 悲剧的审美意义悲剧代表着一种高尚的审美情感和文化境界。

在观赏悲剧作品时,人们常常深陷于对人物遭遇的悲惨命运的共情之中,从而深刻体会到人生的无常和坚韧。

这种审美体验超越了日常生活的琐碎和表面,引领人们进入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悲剧性的结局不仅触动了人们的内心深处,还让人们对生命和命运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悲剧中的悲伤、痛苦和抗争,通常能够触发人们内心最深处的共鸣,唤起对美、真、善的向往和追求。

3. 悲剧的美学表现悲剧作品通常以高雅的语言、精妙的情节和深刻的内涵展现出对人性、道德和生命命运的探索。

在悲剧的创作和表现中,艺术家们通常通过复杂的人物形象、荡气回肠的情节和意义深远的背景描写,展现出悲剧的伟大魅力。

悲剧性的结局往往能够更好地展现出人类的悲悯和勇气,启示人们对于世界和生命的理解和对人性的崇高追求。

悲剧中的“悲”与“剧”完美结合,展示出人类文化和情感的最高境界,具有深远的美学意义和审美价值。

悲剧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戏剧艺术形式,通过对生命的苦难与悲剧性结局的揭示,引发人们对生命、命运和美的思考,体现出了独特的美学意义。

悲剧作品中所展现的人类情感和道德注解,使得悲剧成为文学和艺术中的永恒主题,激励着人们不断探索和思考人生的真谛和价值。

虎妞的审美悲剧意义

虎妞的审美悲剧意义

我看虎妞——《骆驼祥子》虎妞形象重读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中文101 张美芬虎妞,那一直鲜活的存在于中国现代文学史长廊中的,让世人可恨可悲可叹的女人——《骆驼祥子》的女主人公。

她完全颠覆了中国传统女性的形象,老、丑、黑、粗野……红袄虎牙,吸人精血,没有一丝中国窈窕淑女式的美,长期以来被视为“妖妇”的典型。

但本文试从另外角度即社会因素来关照这一人物形象,去领略其中的悲剧审美意义。

社会悲剧看过《骆驼祥子》的人们都知道虎妞的出身——剥削阶级的女儿。

虽说有其父必有其子,但虎妞不仅承袭了父亲的虎相,而且更拥有这其父那天不怕地不怕的脾性,甚比男子般爽快,本事,父女俩把人和车厂治的铁桶一般。

从这,读者们或许会简单的把虎妞归为剥削阶级一列。

“剥削阶级的手段已经在头脑中生根发芽”[1]。

但虎妞其作为个体女性的秉性,心理特征,价值观,爱情观却是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缩影——罪恶的、人性缺失的社会和人和车厂的男权文化的产物。

各种隐藏的剥削,以无形的存在环绕在虎妞身上。

虎妞,一个三十多岁的老姑娘了,她的所有美好的青春都被人和车厂偷光了,“她是这么有用,他实在不愿她出嫁”“刘四爷打外,虎妞打内,父女把人和车厂治理的铁桶一般”,而这一切青春所换来的只是五百来块钱和刘四的私心。

在虎妞的生活中,在刘四的眼里,虎妞既是一个廉价的劳动力,又是刘四并非完全是无法无天的人的一个可笑的证明。

刘四所扮演的就好似大封建家庭中的大长,控制着一切人命运,专制,榨取劳动力。

人和车厂就是这个大家庭,刘四支配着一切。

亦是希望城市文化的商业意义比较浓厚,追逐金钱、计较利益成为众多市民的人生目标。

[2]即使是自己的女儿,为了一己之私,为了面子,亦只是他生意上的好帮手,不允许这顺从的思想中生出一丝的叛逆和反抗,亦包括女大当嫁的理所因当。

其次,虎妞被置身于物质化、商品化和欲望化的生存境遇里,出于女性精神领域的失忆状态中:他的母亲是谁?她的母亲是刘四明媒正娶还是……她又去哪了,被刘四抛弃还是卖了还是……虎妞又为何失去贞操,她对女性生理知识了解吗?有人告诉过吗?这不曾拥有过母爱关怀的女子,这一切都只被当做廉价劳动力的她,何其悲哀,幽闭的女性心理得不到任何慰藉。

谈谈你对审美范畴内悲剧的理解

谈谈你对审美范畴内悲剧的理解

谈谈你对审美范畴内悲剧的理解审美范畴,是主体在审美活动中所产生的感受形式,具有一定的范式性。

人类的审美范畴在漫长的演变经历中,形成了优美、崇高、悲剧、喜剧、丑、荒诞这六种基本的审美价值形态。

在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中,“通过六种审美范畴的欣赏、把握,有利于丰富情感体验,开阔审美趣味,增强审美能力。

”一般说法,悲剧这个词有三种含义:一是作为戏剧的主要类别或题材之一,以表现主人公和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悲惨性结局为基本特点;二是日常生活用语中的悲剧,用来比喻不幸的遭遇;三是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它是作为美的一种存在形态,即具有悲剧因素的客体对象[1]。

审美范畴问题是美学原理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作为审美的悲剧的相关问题加以澄清和整理。

悲剧这一审美范畴与现实中的“悲剧”,和作为一种艺术类型的戏剧中的悲剧的概念不同,为了区分不同的悲剧概念,审美范畴中的悲剧又常常被写成“悲剧性”或者“悲剧美”。

但三者之间又存在着复杂的而又密切的现实与逻辑关系。

日常生活中的悲剧,指的是比如车祸、地震、洪灾等令人感到不幸、同情乃至伤感的悲惨的遭遇与苦难。

显然车祸等日常生活中所遭遇的悲剧不能等同于审美范畴中的“悲剧”,也不等于戏剧中悲剧题材,但是为这二者提供了创作的素材和现实背景。

审美意义的悲剧范畴所注重的不在于艺术作品是不是有特定的艺术形式,而在于它作为一种艺术,或者一种艺术作品,其中所反映的实质性的内容,是不是具有悲剧性的矛盾冲突。

有了这种悲剧性的冲突,无论戏剧、小说、诗歌、电影、绘画、雕塑等,同样可以反映出悲剧性的内蕴。

审美范畴的悲剧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对艺术类型的悲剧以及现实生活中的悲剧的哲学概括和艺术提升。

分析各种悲剧人物,悲剧主角可以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悲剧主角以超前出现的强烈个性姿态与客观环境的对抗,因为其目的脱离了规律条件所以表现为不能实现的理想愿望;悲剧主角目的无法实现的绝望境况与其执着追求目的的理想的强烈个性构成了悲剧与崇高的交叉状态,是一种“崇高悲剧”。

悲剧美学

悲剧美学

悲剧美学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王国维也言:”美学的特征是壮美与崇高,它的审美价值是教化与解脱”。

悲剧的本质也如其所说,任何悲剧冲突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现实的社会矛盾的反映,冲突的双方可能代表着新与旧两种阶级力量,也可能代表着善与恶两种伦理力量,当然也可以代表着美与丑两种性格和精神力量。

总之,是肯定性的或具有某种合理性的力量与否定性的或已经丧失合理性力量的之间的一种必然性的冲突,而冲突的结果,则是肯定性的、合理性的力量的毁灭。

这种毁灭是必然的、不可抗拒的。

但从这种毁灭中,我们所看到的却是肯定性力量的合理和必胜的趋势。

因此悲剧的结局虽然是悲,却让人在悲痛之余产生一种崇高感。

由此激发起人们追求真理的力量,起到鼓舞和教育人们继续前进,为美好生活而斗争的积极作用。

古希腊悲剧巨匠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俄狄浦斯王》可以视作人类文艺史上悲剧美学的诞生标志,《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中最知名的,也可以视作命运悲剧的代表作,《俄》一方面描述了俄狄浦斯王勇于对抗杀父娶母的残酷诅咒,却最终倒在命运之神的无情诅咒下的痛苦,无奈,一方面又歌颂了人性中不畏艰难险阻的可贵品质,以及无怨无悔甘于接受命运安排的勇气与从容,这是人类史上悲剧美学的开端。

接着,马克思也以他的风格向我们诠释着他的悲剧理论,以《奥赛罗》为例,说明在现实历史或艺术中的悲剧冲突的分析。

不能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不能离开社会阶级斗争的客观形势。

这种分析的一个最重要任务,就是揭示悲剧的客观必然性及其社会阶级根源。

《奥赛罗》悲剧的原因:这出戏深刻揭露了现实的矛盾和丑恶,着力表现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体现了人文主义对封建势力斗争的胜利,表达了人文主义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深切同情。

剧中伊阿古则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极端典型。

他贪婪、狠毒,有着无止境的野心。

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不择手段。

同时他又善于伪装,惯于欺骗,是一个把一切为了自己的利益当作生活信条和道德准则的野心家。

悲剧性性的美学分析

悲剧性性的美学分析

悲剧性性的美学分析引言悲剧是能使人奋发兴起,提高精神境界,产生审美愉快的一种特殊的审美方式。

悲剧通过丑对美的暂时的压抑,却强烈地展示了美的最终和必然的胜利。

所以实际上悲剧美所显示的审美特性必然体现出一种崇高之美,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一、悲剧的美学含义悲剧作为哲学范畴之一,与一般文学理论、写作理论、艺术理论中所见讲的悲剧的含义不同,它是美存在的一种具体的形态,是美学的一个专门的研究方向。

为了便于将美学范畴的悲剧与文艺学、历史学、哲学以及日常生活中讲的悲剧加以区分也称其为悲剧性。

悲剧性是悲剧主要的审美特征。

悲剧性不仅指戏剧艺术所表现的悲剧,也指小说、诗歌,甚至其他艺术所表现出来的悲剧。

悲剧性常常与哭联系在一起,但令人哭的,并非都是悲剧,例如有喜极而泣等。

悲剧性作为一种审美范畴,根本特点是悲,不悲不成悲剧。

悲的愈深,哀的愈甚,愈能产生悲剧性的审美效果。

正如亚里士多德所曾说过:悲剧是人生中严肃的事情,它不是悲哀、悲惨、悲观或死亡、不幸的同义词。

它与日常语言中所用的“悲剧”一次含义并不完全相同。

“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悲剧经常迫使我们采取严肃的论理态度和实践行动”①。

它虽然在客观意义上具有“悲”的审美意义,但是对于和人们自身利益直接相关的现实生活中的悲剧,人们很难一般也不会采取审美的眼光去看待它。

只有当它上升到艺术形态领域后真正的成为一种悲剧艺术,才能经常作为审美对象引起人们的审美思考。

悲剧是美得一种独立存在的形态,在美与丑的冲突中,它是以美暂被压制为基本出发点的。

但是悲剧具有为美好生活和正义事业而奋斗的乐观主义精神,尤其是那些革命悲剧,具有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因此悲剧所引起的悲哀、痛苦和哭泣的精神并不是消极的,而是在给作为审美主体的人带来一种极度的敬意和强烈的震撼,在对悲剧人物涌动起一种那一言说的敬仰,赞叹之情。

人们作为审美主题荡气回肠,心潮澎湃,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撞击,伟大的洗礼。

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悲剧在征服我们和使我们生畏之后,又会使我们振奋鼓舞,在悲剧关上之中,随着但受到人的渺小之后,会突然有一种自我扩张感。

悲剧的审美意义修订稿

悲剧的审美意义修订稿

悲剧的审美意义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悲剧的审美意义[摘要]古希腊神话作为体现早期人类思想的一种艺术形式在艺术表现上虽然仍处在萌芽状态,但在其故事内容中却蕴涵着十分可贵的美学思想。

悲剧美和崇高美是古希腊神话的主要美学特色,其艺术效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悲剧崇高美学意义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古希腊神话是极负盛名的。

一直以来,古希腊神话都被认为是人类艺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它向人们显示出的是“永久的魅力”。

马克思更是赞叹古希腊神话“是希腊艺术的武库与土壤”。

作为古希腊文学的重要部分,它也成为欧洲文学、艺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创作源泉,不但影响着西方文学、艺术的美学风格,后世许多的美学思想也都是从它的土壤里生根、发芽的。

黑格尔在《美学》中将古希腊神话视为人类精神发展史的一部分,它代表了人类精神文化最原始的系统形态,在世界文化中也代表了充满独特魅力的一种文化形态。

冯友兰先生曾引用中国古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来说明古希腊人热爱海洋,具有大海般汹涌澎湃性格,说他们拥有一股不同于其他的乐观向上的民族精神,但在丰富多彩的古希腊神话与传说里,故事中的英雄人物却经常是悲剧性的形象,如为人类盗取火种的普罗米修斯,为民造福的大力士赫拉克勒斯,杀死吃人怪物的俄底浦斯等等,他们或者在与自然(或象征自然的神力)的抗争中为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所吞没;或者虽然在与自然的博斗和为民造福的斗争中取得胜利,却命运多舛,最终遭受强大的象征自然神力的残害而死亡,这些故事虽然反映的是古希腊人与自然的抗争、博斗和相互的矛盾冲突,但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认为的那样:“悲剧是人的伟大痛苦或者伟大人物的灭亡”[1],这些神话人物的悲剧结局使得希腊神话和传说呈现出一种震颤灵魂的悲剧美。

一、悲剧的构成悲剧的构成要素至少包括以下几条:1、叙事性情节要素。

亚理斯多德认为悲剧的六个要素(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歌曲)中“最重要的是情节,即事件的安排”,“悲剧的目的不在于摹仿人的品质,而在于摹仿某个行动”,“悲剧中没有行动,则不成为悲剧,但没有‘性格’,仍然不失为悲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悲剧的审美意义
悲剧,作为戏剧主要体裁之一,主要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矛盾所造成极其悲惨的结局,构成戏剧主要内容的作品。

它的主人公大都是代表着一些人的愿望及理想,而这种愿望却具有着极其困难的实现方式。

悲剧往往以悲惨的结局,来揭示生活中的罪恶,用鲁迅的话说,“悲剧即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

”悲剧是西方发展得最早也是发展最为完善的艺术类别之一,因此西方美学史上关于悲剧的理论也发展得比较早和比较完善,我们现在所发展和研究的美学上的悲剧都是在西方悲剧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

一、悲剧的起源
悲剧作为传统美学范畴,在西方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它渊源于古希腊酒神颂和山羊之歌。

尼采写过一本《悲剧的诞生》,这是他的第一步著作,被学者们看作他的哲学的诞生地。

尼采提出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这两个概念来说明悲剧的本质。

尼采认为,悲剧是日神和酒神的结合,但本质上是酒神精神,“酒神因素比之于日神因素,显示为永恒的本原的艺术力量,归根到底,是它呼唤整个现象世界进入人生。


对于同一个概念,亚里斯多德是这样认为的: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

它有特定的
对象,特定的人物。

作用是引起的恐惧与怜悯之情,使人的感情得到“陶冶”,具有“净化”灵魂作用。

但是,自从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之中对悲剧作了经典性规定以后,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悲剧理论就逗留在亚里士多德的定义之内,也就是在一种“神力”的命运观点之内逗留、徘徊,直到西方美学史上出现了悲剧的“冲突论”才改变了这种悲剧命运观的传统。

那么,是谁最早提出了“冲突论”?在中西方美学研究界比较普遍的观点就是,西方美学史上悲剧“冲突论”的最早提出者就是黑格尔。

而黑格尔则认为: 悲剧不是个人的偶然的原因造成的,悲剧的根源和基础是两种实体性伦理力量的冲突。

冲突双方所代表的伦理力量都是合理的,但同时都有道德上的片面性。

每一方又都坚持自己的片面性而损害对方的合理性。

这样两种善的斗争就必然引起悲剧的冲突。

悲剧它作为一种审美形态和一种戏剧形式最早起源与古希腊。

一直以来,古希腊在丰富多彩的古希腊神话与传说里都具有着悲剧性的英雄形象,如为人类盗取火种的普罗米修斯,为民造福的大力士赫拉克勒斯,杀死斯芬克斯为民解难的俄底浦斯等等,他们都在与自然的斗争中为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所吞没;或虽然在与自然的抗争中取得胜利,却命运多舛,最终遭受强大的自然的残害而死亡。

这些故事虽然反映的是古希腊人与自然的抗争、博斗和相互的矛盾冲突,但这些神话
人物的悲剧结局使得希腊神话和传说呈现出一种特别的悲剧美,而这种悲剧被认作是古希腊所特有的产物,同时也是必然的产物。

“他们一方面渴求人的自由和神的正义,另一方面又看见人的苦难,命运的盲目,神的专横和残忍,于是感到困惑不解。

既有一套不太明确的理论,又有深刻的怀疑态度,既对超自然怀有迷信的畏惧,又对人的价值有坚强的意识,既有一点诡辩学者的天性,又有诗人的气质—这种种矛盾构成希腊悲剧的本质。

”朱光潜也曾经说过“希腊悲剧是一种特殊文化背景和特殊民族性格的产品,它不是可有可无的奢侈品,而是那个民族的必然产物。


二、悲剧的性质
从亚里士多德对于悲剧所做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悲剧作为一种审美形态的性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悲剧人物的主体性质即悲剧是人的行为造成的,同时也展示着一种命运的不可抗拒性。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主角并不是坏人,他之所以陷入厄运,并不是他做了坏事,而是犯了过失,他的行为产生了他自己意想不到的结果。

例如亚里士多德所引用的《俄狄浦斯王》这一悲剧故事。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的精典悲剧之一,它取材于古老传说俄狄浦斯杀父娶母。

在这出悲剧中俄狄浦斯不断的与他的生命诅咒抗争,但最终逃不脱神旨走向毁灭的命运。

向我们昭示了命运的不可抗拒性。

人作为一个生命的个体来到世上,他注定要完成一个命运的轮回。

在这个轮回中出生与死亡便成为两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出生意味着生命的诞生,而死亡则意味着生命的结束,任何人都无法逃避这两个部分。

从人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生命就逐渐一步步向死亡逼近,而我们能做的仅仅是努力的抗拒死亡的逼近,但却无法摆脱。

可以说人的生命就是一个不断抗拒死亡的过程,虽然这种命运往往是不可抗拒的。

《俄狄浦斯王》体现的是一种命运的不可抗拒性,这种不可抗拒正如人类对死亡的不可拒。

俄狄浦斯和他的父亲为了逃脱命运的安排而做出一系列选择,正是这一系列的选择使得他们掉进了命运的“陷阱”,他们因为自己的过失而遭到灭顶之灾。

2、悲剧引起人的“怜悯”和“恐惧”的情绪而使得这些情绪得到“净化”及至完成“升华”。

我们从亚里士多德对于悲剧的解释中可以看到,为了引起观众的“怜悯”和“恐惧”,亚里士多德特别提出,悲剧的情节应该是“亲属间的仇杀”。

如果是仇敌杀害仇敌,这个行动和企图,都不能引起我们的怜悯之情,只是被杀害的痛苦有些使人难受罢了;如果双方是非亲属,非仇敌的人,也不行;只有当亲属之间发生苦难事件时才行,例如弟兄对弟兄、儿子对父亲、母亲对儿子或儿子对母亲实行杀害或企图杀害,或作这类的事——这些事件才是诗人们所追求的。

悲剧一般都取材于历史上的仇杀故事。

就像《俄狄浦斯王》中的俄狄浦斯杀父娶母,任何人观看到这样的情节,都会惊心动魄,不仅引起“怜悯”,而且一定会“恐惧”。

三、悲剧感与崇高感
我们从亚里士多德对于悲剧的定义中可以看出“恐惧”与“怜悯”是悲剧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悲剧所产生的美感,那就是悲剧美。

对悲剧所产生的艺术效果这个问题亚里士多德做过了细致的研究。

他指出,悲剧通过消极而导向积极,它唤起悲悯与畏惧之情并使这种情感得以净化。

悲剧通过善恶、新旧、美丑的剧烈冲突和斗争,表现人类历史实践的崇高和恐惧,在悲剧感之中还蕴含着一种对善的惊赞和对恶的义愤,因此,悲剧性给人以强烈的道德震撼。

通过悲悯、畏惧达到惊赞和义愤,产生悲剧美。

“悲剧美”,就是悲剧给人一种特殊的审美情感,使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也就是悲剧的崇高感。

人们在欣赏悲剧时伤心流泪,是因为在悲剧中,美受到摧残,更显示其光辉品质。

悲剧会使人悲痛,但革命的悲剧是人从悲苦中产生一中力量,使人们从先进人物的苦难和毁灭中认识到真理,鼓舞人们战斗,使我们受到深刻的教育。

从而激发人们从事伟大实践斗争的决心和信念,使人获得崇高体验,心灵的得到净化和陶冶。

亚里士多德所的理论告诉我们,悲剧的美感主要包含着
三种因素,一是怜悯,二是恐惧,三是振奋。

也就是说悲剧的崇高的力量体现在从悲、恐惧和怜悯振奋升华到“永恒的正义”。

悲剧之所以给人意崇高的美感,是因为在悲剧的冲突中有正义的一派和邪恶的一派,两派之间的剧烈冲突总有伤亡,有时甚至是两败俱伤,矛盾冲突才得以解决,如《哈姆雷特》。

不管矛盾冲突中体现出哪一种情况,作为悲剧本身的旨意,永恒的正义总是得到宣扬,这样一来,悲剧的结局虽然是毁灭、不幸和灾难,但闪现的却是完美理想的光辉,这就使观者从情感上得到极大的愉快、振奋和升华。

总之,悲剧始终渗透着深刻的命运感,然而从不畏缩和颓废;它赞扬艰苦的努力和英勇的反抗。

它恰恰在描绘人的渺小无力的同时,表现人的伟大和崇高。

悲剧毫无疑问带有悲观和忧郁的色彩,然而它又以深刻的真理、壮丽的诗情和英雄的格调使我们深受鼓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