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生字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中的生字教学
“老师,我要出个字谜!”“老师,我发现了三个形声字!”“老师,我要提醒大家……”望着台下如林的小手臂,我欣慰地笑了,教这一届孩子已四年,他们的识字兴趣日渐浓厚,识字能力逐步提高,识字效果越来越好。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新课改。四年前,我教六年级,当时的生字教学现状是:老师讲解生字的音、形、义,学生听并记。可以想象,这样的生字教学,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多么枯燥乏味的事情啊。正在这时,新的课程标准慢慢向我们走来,她如一股清新的春风,吹亮了我的眼睛;她如茫茫黑夜中的灯塔,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根据新课改的精神:“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与学生一起,开始了惊喜连连且欢乐多多的生字教学改革之路。
一年级:夯实基础,激发兴趣。
古人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如果没有一个坚实的基础,高楼大厦设计得再精巧也有可能倾倒于瞬间。因此,在学生刚接触生字时,一定要多想办法,想巧办法让他们把常用部首、笔画名称、笔顺规则、间架结构牢牢记于心间。一年级期末时,我就组织学生进行给生字找“家”的游戏,有时“家”是部首,有时“家”是结构。因为寓教于乐,所以学生不仅不反感,反而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取得很好的教学效
果。同时,利用一年级象声字、会意字较多的特点,让学生感受中国汉字的神奇与魅力,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比如,教学“看”字时,我把手搭在目(眼睛)的上边,向远处望,请学生猜字;教学“采”字是,我把手放在花木上,做采花状,请学生猜字。然后给学生讲仓颉造字的故事,鼓励学生发现仓颉的秘密。学生兴趣大增,小小的他们陆续发现:“不”“正”组成“歪”字,“小”“土”组成“尘”字,“两”“人”组成“俩”字,等等。
二年级:小组合作,自学生字。
此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生字的方法,比如,一些基本笔画名称,一些偏旁部首名称,一些笔顺规则,还有一些记字的技巧和方法。从理论上讲,适当放手让学生自学生字是可行的。但说着容易做着难,这个“适当放手”的“度”该如何把握呢?经过不断地摸索,一条崭新的生字教学之路逐渐在我的眼前明晰起来:第一环节,把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学习小组,给大约十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学生字。要求掌握生字的字形、字音、字义、笔画顺序及偏旁部首。利用这十分钟,老师把本课需掌握的知识写于黑板上,比如新的偏旁部首、一些较难掌握的笔顺、多音字等。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可以看黑板,也可以问老师,还可以等到汇报自学成果时,向同学和老师请教。第二环节:汇报自学成果。由老师每组内抽查一名同学,由该同学代表自己组回答老师的问题。如果回答对了,就为该组加一颗彩星。此举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给自己组争星,他们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就连一些差生也认真地学了起来。
“给学生心灵放飞的自由,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学习潜力就会充分发挥!”这两个教学环节的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面对生字,学生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有了一定的自由空间,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想怎样学就怎样学。学习一旦和学生个体的经验结合起来,就会内化为他们自己的一种体验,这种体验会升华为一种学习新知识的动力。从识字这个角度来说,就转化为新课标提出的“主动识字的愿望”——“浓厚的兴趣”,进面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其间,学生身上闪现的智慧的火花,常常令我激动不已。例如,在学习“轻”字时,有同学问我:“老师,这个字是不是车字旁?”“你怎么知道它是车字旁?”我很奇怪,这是个新部首,我还没有讲给学生。“您曾经说过,牛字旁就是牛字的最后一笔变成提,再写瘦一些就行了。我认识车字,所以,我想这个字一定是车字旁。”说得多好呀!“主动识字的习惯”一经养成,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我班有个同学姓娄,在学习《登鹳鹊楼》一诗时,有同学说:“老师,我不看拼音就知道他念‘lou’。因为它右边就是娄**的‘娄’字。”旁边马上有人提出疑问:“那它左边为什么是木字旁?楼房又不是用木头建成的。”“以前的楼房就是用木头建成的,你看鹳鹊楼就是用木头建成的。”他指着图画上的鹳鹊楼说。“那现在的楼房还是用木头建成的吗?”“造字的人是古时候的人。”……作为一名教师,还有比看到自己的学生爱学习、会学习更让人高兴的事了吗?
三、四年级:自主发现,主动探究。
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的识字量越来越大(平均每课一类字都达到十个),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越来越多。与此同时,新的部首、笔
画几乎没有了,二年级时的“小组合作”法显然已不适应此年级段学生的学习,必须为学生创设一种新的生字学习模式。
在精读课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习惯在第一课时组织学生学习生字,目的是为后来的分析课文扫清障碍。但这样也给学生学习生字带来了困难。试问,在你第一次与十几个陌生人见面后就让你记住他们的长相,你能做到吗?相反,如果在熟读并分析讲解课文之后,学生对这些生字已有“似曾相识”之感的情况下,再让学生识记生字,相对来说是否容易些呢?因此,我把生字教学安排成精读课文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
不过,仅此一步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学习方法的改革。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的观念,21世纪的语文教学不仅注重知识的学习,更应注重语文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使学习成为一种思考活动,才能有利于获取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也比较注重创造一定条件,让学生自选学习目标,自主参与,体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下面,我以人教版第九册《峨眉道上》的生字教学为例,谈一谈“自主发现,主动探究”生字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方法。
本课生字共十二个:坦、谓、梯、竖、茏、凿、览、械、愧、疚、嫌、辛。首先,我请学生不看课文给生字加拼音(学生在会认的基础上达到会写就容易多了)。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用时约三分钟。此环节我们取名为“我会认”。接着,我请学生仔细观察生字,发现有哪些易错的地方就提醒大家注意。不一会,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我提醒大家注意,‘凿’’字下边不是‘羊’。”“愧疚的人心里很难受,请大家不要把‘愧’的竖心旁写成‘白’。”学生从自身出发,往往能发现许多老师发现不了的问题。此环节我们取名为“我提醒”。用时约三分钟。
然后,我请学生联系学过的字,找出本课生字的形近字写在黑板上,学生美其名曰“找兄弟”。不一会,讲台上已经站了十几个人在奋笔疾书,讲台下的人也不甘落后,他们聚精会神地观察,绞尽脑汁地回忆,都想上台去“大显身手”。十分钟过去了,他们还瞪大眼睛搜索着。尽管中国的形近字很多,但由于我们经常进行这样的练习,学生在作业中很少有写错别字的。
下一步,就是学生最喜欢的“出字谜,猜字谜”了。请看:“日久成疾”(疾),“我看见了两根竹子”(览),“事业第一,金钱第二”“作业下面有一盆钱”(凿)“立白洗衣粉,涨到十块钱一袋了”(辛)……每个人都想出个高质量的字谜为难他人,同时,自己还想第一个猜出别人出的字谜。这可把他们忙坏了:没想出时,眉头紧皱,神情紧张;猜出来时,小脸笑成了一朵花。谁如果没抓住字的特征,出个“臭谜”,就会在大家的指责声中灰溜溜地坐下,赶紧再想一个“好谜”将功补过。而我,则悠闲地站在旁边,只等他们“尽兴”后,组织全班同学组词就行了。
我们班的组词可不同一般,有时是“开高级火车”:别人组过的你不能再组(培养学生用心听的习惯);有时是“组高级词”:必须组成语或四字词语(培养学生积累词语的习惯);有时是“自由组词”: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字至少组三个词(以优生带动差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