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八年级上册第一课
岭南社版八年级美术上册《艺术博览会与艺术品拍卖》教案及教学反思
岭南社版八年级美术上册《艺术博览会与艺术品拍卖》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1.了解艺术博览会的概念和特点。
2.了解艺术品拍卖的历史和现状。
3.了解艺术博览会和艺术品拍卖对艺术市场的影响。
4.掌握艺术品鉴定、评估和购买的基本知识。
1.2 教学重点1.艺术博览会和艺术品拍卖的特点和影响。
2.艺术品鉴定、评估和购买的基本知识。
1.3 教学内容第一课艺术博览会1.艺术博览会的概念和历史。
2.艺术博览会的分类和特点。
3.艺术博览会对艺术市场的影响。
第二课艺术品拍卖1.艺术品拍卖的历史和现状。
2.艺术品拍卖的分类和特点。
3.艺术品拍卖对艺术市场的影响。
第三课艺术品鉴定、评估和购买1.艺术品鉴定的基本知识。
2.艺术品评估的基本知识。
3.艺术品购买的基本知识。
1.4 教学方法及过程第一课艺术博览会1.教师引入:介绍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听唐晓辉老师的课程讲解艺术博览会的概念和历史,并给学生看几部分分类型的介绍视频。
3.让学生讨论艺术博览会的特点。
4.教师讲解艺术博览会对艺术市场的影响,并通过图片加深印象。
第二课艺术品拍卖1.教师引入:介绍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听唐晓辉老师的课程讲解艺术品拍卖的历史和现状,并给学生看几部分分类型的介绍视频。
3.让学生讨论艺术品拍卖的特点。
4.教师讲解艺术品拍卖对艺术市场的影响,并通过图片加深印象。
第三课艺术品鉴定、评估和购买1.教师引入:介绍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教师讲解艺术品鉴定的基本知识。
3.教师讲解艺术品评估的基本知识。
4.教师讲解艺术品购买的基本知识。
5.让学生在模拟拍卖环节中体验艺术品拍卖的过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阐述。
1.5 教学资源准备1.多媒体教学工具(PPT、视频)。
2.讲解艺术博览会和艺术品拍卖的知名艺术家或艺术品拍卖行的专业讲解视频。
3.艺术品鉴定、评估和购买案例的相关图书或网络资源。
二、教学反思本教学设计以“艺术博览会与艺术品拍卖”为主题,分为艺术博览会、艺术品拍卖和艺术品鉴定、评估和购买三个部分。
初中美术第一课歌曲教案
初中美术第一课歌曲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美术鉴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基本知识,包括歌曲的起源、分类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歌曲艺术的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培养情感共鸣。
4. 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增强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1. 歌曲的基本知识介绍。
2. 歌曲艺术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1. 歌曲情感的体验和表达。
2. 培养学生对歌曲艺术的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歌曲《梁祝》,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妙。
2. 学生分享对歌曲的初步印象,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介绍歌曲的起源、分类和特点,让学生对歌曲艺术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歌曲的基本鉴赏方法,包括旋律、节奏、和声、歌词等方面。
三、歌曲鉴赏实践(15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歌曲《茉莉花》,引导学生运用所学鉴赏方法进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歌曲的鉴赏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情感体验(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歌曲《茉莉花》所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表现歌曲情感。
2. 学生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情感表达。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认识到歌曲艺术的美妙。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歌曲艺术的鉴赏,让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基本知识和鉴赏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情感体验环节,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了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增强了对美术的热爱。
整体教学效果较好,但部分学生在歌曲鉴赏方面还需加强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质量。
人美版美术八上第一课《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word教案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 中学□小学 2,课时:1 3,课前准备: (1)教材,白纸,笔; (2)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3)上课环境为计算机网络教室。
2,学科:美术
二、 教学课题 人美版义务教育课程《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八年级 15 册第一课 三、 教材分析 本课为人美版义务教育课程《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第 15 册第一课,属于欣赏· 评述 课程。学生在美术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如:造型 · 表现、设计· 应用、欣赏· 评述、综 合· 探索,也掌握了部分历史知识和文化材料,对于新的美术知识的学习学生充满好奇,喜欢快 乐的学习方式,喜欢通过美术作品欣赏去自己感受作品内涵,这个年龄层次的学生欣赏评述有 了很大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在不断提升,但是要深刻理解“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这一基本认识,还需要老师进行必要的引导。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对作品的赏析,认识美术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而加强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2.通过美术作品欣赏,激发对人类丰富文化遗产的珍惜意识。 过程与方法 1.从观察入手,在欣赏的过程中,逐步将历史、地理、美学等学科知识与美术知识结合,加深对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这一基本认识的理解。 2.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进行观察、比较、分类,体会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激发对术作品以它独特的方式承载,展示人类文化”这一观点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 2.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的欣赏和比较,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化的关 系。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这一基本认识。 2.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 四、教学方法
人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一课__初中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案教案
第一课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一课时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民美术出版社第十五册第一课——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课业类型:欣赏.评述教材分析:引导学生从文化的角度来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作品中所折射出的时代文化特征,教材主要选择了包括雕塑绘画服装建筑工艺等中外美术作品, 引导学生从文化的角度来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作品在人类历史发展中进行中是如何体现社会文化以及社会文化是如何反应美术创作的。
学生分析:初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形象理解能力并且学过了相关的历史知识和社会知识等等,对于本课的理解和掌握不会又太大的困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比较,让学生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化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提问,欣赏等方法来学习美术与历史文化的传承。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是人类社会的文化渊源;从而让学生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的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理解“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这一基本认识。
教学难点: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
教学方法:提问法,观察比较法,欣赏评述法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在上课之前,我们需要弄懂人类文化的内涵:人在社会学习中得到的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风俗等。
所以文化涉及范围十分广泛,我们通常了解一个国家,一个阶段的文化特征大多是通过文字书籍,而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下美术是怎样承载人类文化的?出示《清明上河图》,提出问题:“仔细观察作品,你能理解它所反映的历史文化以及经济、政治和生活背景吗?”待学生回答后总结。
(我们从图中可以看出北宋都城开封的城市文明,经济的繁荣,政治的稳定,文化的厚重...那我们从这一例子中发现:美术比文字更具直观性。
一件美术作品不仅仅是有美术的意义,而且能代表一定的文化特征,所以,我们说“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二讲授新课:1.演示课件图片:唐代人物画《簪花仕女图》。
初中美术教案八上
教案:八年级上册美术课程课程名称:绘画创作与欣赏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2. 通过欣赏优秀绘画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1. 绘画基本技巧的讲解与实践。
2. 欣赏和分析优秀绘画作品。
3. 创作自己的绘画作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绘画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绘画的认知和感受。
二、绘画基本技巧的讲解与实践(15分钟)1. 教师讲解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实践,尝试运用所学技巧进行绘画。
三、欣赏和分析优秀绘画作品(2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作品的欣赏和理解。
四、创作自己的绘画作品(15分钟)1. 教师提出创作要求,如主题、风格、构图等。
2.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意进行绘画创作。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绘画作品(5分钟)1. 教师回顾上节课的绘画基本技巧,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
2. 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对方的作品。
二、深入讲解绘画创作的方法与技巧(15分钟)1. 教师针对学生的作品,深入讲解绘画创作的方法与技巧。
2. 学生跟随教师的学习,进一步掌握绘画创作的方法。
三、欣赏和分析更多的优秀绘画作品(20分钟)1. 教师展示更多的优秀绘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作品的欣赏和理解。
四、继续创作自己的绘画作品(15分钟)1. 教师提出创作要求,如主题、风格、构图等。
2.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意进行绘画创作。
教学评价:1. 学生绘画作品的质量。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学生对绘画知识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八美术上册第一课《中国雕塑作品欣赏》教案
中国雕塑作品欣赏授课目的:1 、知识目标:①让学生知道中国古代雕塑一般的表现形式。
②让学生认识中国古代雕塑睁开历程。
③让学生能对其代表作品欣赏,认识其艺术特色。
2、能力目标:增添学生的经历,积淀专业修养,提高审美能力。
3、感情目标:培养学生的民族骄傲感。
授课重点:认识中国古代雕塑的的睁开历程及表现现形式。
授课难点: ?欣赏中国古代雕塑的代表作品。
授课准备:课件授课过程:一、导入:提问二.新知表现:1、中国古代雕塑的种类:分别引导学生说出这些雕塑作品来自哪里,以及它们不同样的风格。
中国雕塑艺术, 是中国文化长河里的闪亮明珠。
中国雕塑在题材内容、形式风格、雕塑技法上都有鲜亮的民族特色。
2、宗教雕塑。
除了陵墓雕塑,中国古代还有很多宗教雕塑,最着名的是什么?分析这些雕塑的特色及其年代。
3、民俗雕塑。
民间有很多雕塑,像西汉的彩绘陶乐舞杂技俑,说唱俑等,它们的做工精巧,表现方法多样。
4、陵墓雕塑:1,中国最着名的陵墓是〔〕?2,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些兵马俑的雕塑,请同学们告诉我看到这些雕塑,你的感受是什么?3,从将军俑和射俑的神情中,你看出了什么?三、坚固新知。
1、对照三个年代的雕塑特色。
2、认识雕塑使用的资料。
雕塑,它们都是用什么资料做成的?3、鉴赏雕塑作品。
〔小小判断家〕同学们对雕塑有了这么多认识,现在我这有六个雕塑作品,想请同学们帮我做个判断,告诉我它们分别是哪个年代的雕塑。
小组合作谈论,告诉我你的判断结果及解析。
四、欣赏雕塑作品。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美术的主要表现手段第一课造型的表现力教材分析:本课是一节欣赏评述课。
教材从线条、明暗、体量和空间四方面介绍了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涵盖建筑、雕塑、绘画和工艺等艺术形式。
旨在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引导学生勒脚造型的基本要素及它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感受其丰富的表现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造型的基本要素及它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感受其丰富的表现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欣赏感受、比较分析、交流评述等学习形式,鉴赏古今中外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理解造型的表现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不同类型美术作品的造型表现力,发现身边的美,感受身边的美。
教学重点:造型基本要素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造型要素分析艺术作品。
教学准备:多媒体及课件教学过程:播放一组图片(学生欣赏,激发兴趣)艺术家在创作美术作品时,除了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还要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来表现。
造型作为创造形象的重要手段,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一)造型表现的基本要素:线条、明暗、体量、空间1、线条:展示一组图片:(学生欣赏,明确概念)我们回顾人类艺术的发展,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线条作为重要的造型要素,贯穿了世界艺术的发展史。
无论是原诗绘画,还是现代绘画;无论是原始绘画,还是西方艺术,都将线条作为重要表现语言。
线条究竟有何魅力吸引着我们?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出示一组作品,提出问题:比较下列作品中的线条,分别带给你了什么样的感受?(讨论、分析)《韩元仙仗图卷》中国画局部宋代武宗元(长垂流畅、遒劲有力。
)《菩萨立像》石雕唐代(柔美)《宴罢》装饰画古希腊(疏密有致,装饰性强)总结:线条是美术创作基本的造型手段之一,它在绘画、设计、建筑、雕塑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2、明暗:出示作品《圣母玛利亚》素描达芬奇意大利《女人像》线描马蒂斯法国提问:两幅作品的表现方法各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析)师总结,明暗是自然界的物理现象,光线照射必然会造成物体受光的不规则性,从而产生明暗变化。
初中人教版美术教案八上
初中人教版美术教案八上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绘画创作》的第一课。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创作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提高审美素养。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绘画创作的基本方法,掌握绘画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一幅绘画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绘画艺术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增强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绘画创作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教学难点:如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的绘画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几幅优秀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谈谈对绘画创作的看法,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绘画创作的基本方法,包括构图、线条、色彩、光影等。
2. 讲解绘画技巧,如透视、比例、质感等。
3. 分析如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的绘画作品。
三、课堂实践(10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实践。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提出改进意见。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绘画创作的重要性和技巧。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绘画创作,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展示和评价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绘画创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同时,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资源,提高自身素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第一课美术《风景写生》教案
第一课美术《风景写生》教案
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风景写生技巧,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观察和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1.介绍风景写生的概念和重要性
2.分享一些著名艺术家的风景写生作品
3.讲解风景写生的基本构图和透视原理
4.练用铅笔或炭笔进行简单的风景写生练
教学步骤:
1.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风景图片,激发学生对风景写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讲解:介绍风景写生的定义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风景写生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达方式。
3.展示:分享一些著名艺术家的风景写生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借鉴他们的技巧和风格。
4.教学:讲解风景写生的基本构图和透视原理,教给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角度和画面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5.练:让学生用铅笔或炭笔进行简单的风景写生练,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反馈。
6.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鼓励学生继续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创作风景写生作品。
总结: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风景写生技巧,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观察和艺术表达能力。
这将为他们未来的艺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第第一课书林漫步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书林漫步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以欣赏为主,着重培养学生们的欣赏能力,以欣赏不同类型的书籍封面,来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和掌握书籍封面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技能目标:学习并掌握书籍封面设计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书籍封面设计,培养学生们的审美情趣和提高他们的艺术欣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书籍封面设计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能够独立设计一个书籍封面的方案。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技巧来进行实际创作,创造出具有独特个性和吸引力的书籍封面。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范画及展示资料。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收集各种书籍封面作品进行比较分析。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课题,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如:“你们平时喜欢读书吗?喜欢读什么类型的书?你们对书的封面设计有什么看法?”等等,引导学生们积极发言,并自然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30分钟)(1)教师展示一些不同类型的书籍封面作品,引导学生们观察并分析这些封面的特点,包括色彩、图案、文字等元素的处理方式,让学生们对书籍封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教师介绍书籍封面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包括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并详细解释各种设计技巧的应用方式。
(3)教师展示一些优秀书籍封面设计的作品,引导学生们深入分析这些作品的创意和表现手法,并让学生们试着从自己的角度去评价这些作品。
(4)教师介绍书籍封面设计的实际应用,包括设计步骤、材料选择、印刷工艺等方面,引导学生们了解书籍封面设计的应用价值。
(三)学生实践(1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尝试设计一个书籍封面的方案。
学生们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意,也可以参考教师提供的范画或其他作品进行模仿和创新。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引导他们从色彩、图案、文字等元素的处理以及创意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来评价自己和其他同学的作品。
第1课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教案人美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课题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义务教科书美术课程的八年级上册第一课,属于“欣赏课”。八年级的学生学习美术已经有了一定基础,有基本的美术鉴赏和探究能力,同时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文化储备,对于美术知识的理解更加到位。本课作为开篇,从宏观上展示了美术对人类生活、对社会文明的影响,在教师指导下欣赏、感受作品的内涵,引起学生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介绍:《簪花仕女图》传为唐代周昉绘制的一幅粗绢本设色画,作品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此图描绘的是六个宫廷贵妇在庭院中游乐的场面。全图六个人物的主次、远近安排巧妙,景物衬托少而精。用笔和线条细劲有神,流动多姿。全卷分为采花、看花、漫步和戏犬共四段。
②捣练图(唐代, 张萱)
介绍:《捣练图》唐代作品,原属圆明园收藏。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捣练图》卷是一幅工笔重设色画,表现贵族妇女捣练缝衣的工作场面。这幅长卷式的画画上共刻画了十二个人物形象,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更有唐朝熨斗的受热过程,使整个画面人物与场景都真实生动,充满了生活的情趣。
阅读名家论述
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将看到的用语言描述,并进一步体会其传达的含义,学会从图片资料提取有效信息
从绘画入手,引申出画面表现出的多种文化内涵,引导学生联系学习过的历史知识,就能够非常直观和准确地从画面上看出整个的唐代社会。从而达到了解“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这一主题。
培养学生民族团结意识,感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提问:这个景点的名称?它是哪个时代建造的?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用陶土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新版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上〕教案第一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对名家名作的观赏,了解山水画的历史演变、风格流派,初步了解山水画常见的表现技法。
情感目标:通过山水画作品赏析,领会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之美,体会与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独特审美价值,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技能目标:通过赏析,感受历代画家如何将自然造化与个人心性相结合,在绘画中表现自然之美,借山水之景抒自己之情。
理解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学习多角度观赏山水画作品,并能在审美感知的根底上运用语言、文字等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通过赏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山水画不是模仿、再现或是复制自然,它有着博大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画家在山水画中对意境的营造。
教学打算教师:教材,制作教学课件,以直观、生动的画面展示教学内容。
学生:教材,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搜集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与方法一、导入与揭题我们到山里去旅游,常常会觉察大自然的伟大。
山中的巨石,高耸的树木,峡谷里奔流的小溪,这些景物给我们一种莫名的感激,使我们很想画下来。
山水画的根源便来自我们内心对山水的喜欢。
可是,要把高山大河画在一张小小的纸上,是很困难的。
中国的画家们是如何表现这些景色的呢?思考:山水画以描绘山水自然风景为主体,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在山水画中我们还会探寻到什么?中国山水画又为什么不称为风景画?1. 大自然风景图片观赏。
2. 揭示课题。
二、观赏与比拟有没有同学观赏过中国山水画?我们一起来赏析山水画,探寻山水画的独特之美。
今天的知识点比拟多,我们分小组进行归纳:A组隋唐〔青绿山水〕、B组北宋〔水墨山水〕、C组南宋〔水墨山水〕、D组元〔文人画〕。
三、观赏解析魏晋是中国山水画的萌芽期,山川树石画法稚嫩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表达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隋:《游春图》是我国存世最早的一幅独立的山水画卷,以春游为主题,画幅虽不大,场面却开阔。
八年级上美术第一课老师您好教案设计
八年级上美术第一课老师您好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美术学科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2. 掌握绘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段。
3. 增强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黑板、彩色笔、绘画工具、纸张等。
2. 学生准备:纸张、铅笔、彩色笔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幅画作,让学生观察并谈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引发对美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15分钟)2.1 美术的定义和作用通过简洁明了的言语解释美术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明白美术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2.2 绘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段介绍绘画的基本技法,如线条、形状、色彩等,并展示不同绘画手法的效果。
3. 练习与实践(40分钟)3.1 线条练习学生使用铅笔或彩色笔,在纸上进行线条练习,感受线条的表现力和多样性。
3.2 形状练习学生选择一个简单的日常物体,如水杯、苹果等,用铅笔或彩色笔勾勒出其形状,了解形状对于绘画表现的重要性。
3.3 色彩运用练习学生用彩色笔或绘画工具,选择一个自然风景或心目中的场景,通过色彩的运用,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4. 作品展示与分享(25分钟)学生将自己的练习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进行简短的分享,分享自己选择的主题和表达的意思。
5. 总结与反思(10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对自己的绘画成果进行评价,并思考自己在绘画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四、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多参观画展、美术馆,拓展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提供更多的绘画材料和题材选择,鼓励学生进行绘画创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作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引发兴趣,讲解基本概念,进行实践练习,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绘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段。
在练习环节中,学生积极参与,展示出了良好的创作和表达能力。
通过作品展示与分享,学生之间进行了互动交流,增加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集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集2篇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集(一)第一课:线条的表现教学目标:学习线条的基本概念和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线条的基本概念;2. 线条的分类:实线、虚线、曲线等;3. 线条的表现方法。
教学步骤:1. 引入活动:展示不同种类的线条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2. 知识讲解:介绍线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3. 案例分析:展示一幅有线条的图画,让学生分析线条的表现方法;4. 讨论交流:让学生自由发挥,用不同线条表现物体;5. 小结归纳:总结线条的表现方法;6. 练习巩固:让学生在练习纸上画出不同线条的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线条的分类和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线条表现物体。
教学延伸:让学生观察身边物体,分析其线条特点,并用线条表达出来。
第二课:形状的认识教学目标:学习形状的基本知识和分类,提高学生的形状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形状的基本概念;2. 形状的分类: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3. 形状的表现方法。
教学步骤:1. 引入活动:展示不同形状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描述;2. 知识讲解:介绍形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3. 案例分析:展示一幅有形状的图画,让学生分析形状的表现方法;4. 讨论交流:让学生自由发挥,用不同形状表现物体;5. 小结归纳:总结形状的表现方法;6. 练习巩固:让学生在练习纸上画出不同形状的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形状的分类和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形状表现物体。
教学延伸:让学生观察身边物体,分析其形状特点,并用形状表达出来。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集(二)第三课:色彩的运用教学目标:学习色彩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运用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教学内容:1. 色彩的基本概念;2. 色彩的分类:原色、次级色、暖色、冷色等;3. 色彩的运用技巧。
教学步骤:1. 引入活动:展示不同色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2. 知识讲解:介绍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3. 案例分析:展示一幅有色彩的图画,让学生分析色彩的运用技巧;4. 讨论交流:让学生自由发挥,运用不同色彩表现物体;5. 小结归纳:总结色彩的运用技巧;6. 练习巩固:让学生在练习纸上运用不同色彩表现物体。
初二美术第一课教案
初二美术第一课教案初二美术第一课教案参观与考察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本单元属于“欣赏与评述”活动内容,根据教材中的结构,我们在这个教学设计中主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欣赏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美术馆及博物馆的基本知识、概念、种类,了解画展布展的基本程序,学会利用展览展示自己的作品,宣传自己,宣传学校。
教学目标1.了解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区别、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历史、性质、作用。
2.了解作品展示的最佳方式,总结所参观展览的意义和目的。
3.走近美术馆、走近博物馆,达到拓宽美术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目的。
4.能为学校或班级策划一次展览。
教学重点1.美术展览的最佳展示方式。
2.美术馆、博物馆与画廊之间的区别。
教学难点美术展览的最佳展示方式。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
二、导入新课提出问题:看老师演示的图片,请问你们认识这些建筑吗?你能说出它们的建筑特色吗?他们分别是中国美术馆、广州美术馆、香港艺术馆、台北美术馆。
中国美术馆是其中具有强烈民族风格的建筑。
三、美术馆和博物馆收集、保存、展览和研究美术作品的事业机构,属于博物馆的一种。
19世纪以前,已有专门或主要收藏和陈列美术作品的博物馆。
于是,20世纪初产生了新的概念──美术博物馆,即美术馆。
西方对美术作品的收藏始于古希腊。
文艺复兴时代,皇公贵族收藏和展示大量的古代美术遗物。
18世纪中,博物馆中也收藏了美术作品。
现在全世界的各种美术馆约有7000个。
中国自西周以来,宫廷中就一直收藏美术品。
1925年组建的故宫博物院是以美术为主的博物院。
1959年落成的中国美术馆,是20世纪以来的中国美术作品的展览中心,同时举办世界各国美术展览。
美术馆的作用日益广泛多样,不仅可提高一般群众的文化水平和美术修养,而且可协助学校的美术教育,还可为美术家的创作提供参考和借鉴,向理论工作者提供资料和信息。
今天的美术馆是艺术、教育、学术和科学的多机能综合体。
第1课 古城镇古村落考察-鲁教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1课古城镇古村落考察一、课程背景本课程是鲁教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的第一课,主要是通过实地考察和研究,了解古城镇古村落的文化遗产和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意识,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二、教学目标1.了解古城镇古村落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艺术特色;2.掌握实地考察的方法和技巧;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意识;4.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意表现能力。
三、教学内容1.古城镇和古村落简介;2.实地考察方法和技巧;3.实地考察表格填写;4.艺术创作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老师介绍本课程的主题和目标,引导学生关注古城镇和古村落的文化遗产和传统艺术,激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根据课程内容,介绍古城镇和古村落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艺术特色,让学生了解到古城镇和古村落的重要性和价值。
3. 实地考察(6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实地考察古城镇和古村落,讲解实地考察的方法和技巧,并让学生填写实地考察表格,记录下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感受到的信息。
学生在实地考察中要注意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不乱扔垃圾,不随意触摸文物,不影响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
4. 分析总结(20分钟)学生交换实地考察表格,分组进行信息交流和讨论,每组选出一个代表汇报自己整理出的信息和感受,讲解各自发现的文化遗产和传统艺术,让其他组员了解到更多的信息。
5. 艺术创作练习(6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实地考察的体验,进行艺术创作练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和材料,表现对古城镇和古村落的理解和感受,尽情展现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
6. 总结(10分钟)老师对学生的艺术创作进行评价和点评,总结本次实地考察的收获和体验,让学生对古城镇和古村落保持敬畏和关注,并提醒学生要注意实践中的安全和礼仪。
五、教学评价本课程以实地考察为主,能够让学生直接接触到文化遗产和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意识,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意表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课时
1
章节
1
主备人
王平
教学内容分析
概述
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而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
知识点
理解“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这一基本认识。
重点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这一基本认识。
难点
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
2.巩固反馈(师友分享本节课学习收获和感受)
学生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化的关系并对“美术作品以它独特的方式承载、展示人类文化”这一观点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而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
3,分层分组布置作业(巩固旧知、预习新知)
板
书
设
计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1.从作品仕女的姿势造型中,你能看出表现了什么样的生活内容?
与同学讨论,共同探讨几件作品的文化意义。
1.〈〈舞马衔杯纹银壶〉〉是传统的中原样式吗?
2.从〈〈三彩骆驼载舞俑〉〉中的人物的面目特征来看,他们是哪里的人?
3.你知道教堂和道观用途分别是什么吗?它们的外观有什么区别?你能从这两种不同的建筑风格中看到两个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吗?
分组讨论书中作品,教师提出要讨论的问题。
环节
主要内容
学情分析
课
前
三
问
1.为何教?——认识美术的价值
2.教给谁?——让学生理解美术与人类文化的关系
3.怎样教?——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的欣赏评析.让学生了解美术与文化的关系
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而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将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与美术知识结合起来,提高对问题的整体认识和综合思维能力。
3.从作品描绘的仕女面庞、体态、你能说出当时对女性的审美观吗?
4.〈〈舞马衔杯纹银壶〉〉是传统的中原样式吗?
5.从〈〈三彩骆驼载舞俑〉〉中的人物的面目特征来看,他们是哪里的人?
6.你知道教堂和道观用途分别是什么吗?它们的外观有什么区别?你能从这两种不同的建筑风格中看到两个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吗?
3.分层提高(教师设置课堂练习:组内讨论、说明,跨组质疑、评价)
学生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化的关系并对“美术作品以它独特的方式承载、展示人类文化”这一观点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而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
第
三
段
:
总结
归纳
延伸迁移
5—7分钟
1.总结或拓展、延伸本节课所学知识
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而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将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与美术知识结合起来,提高对问题的整体认识和综合思维能力。
因此,我们在接触一件美术作品时,不仅要从审美的角度加以欣赏,而且要善于发掘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板书课题)
一件美术作品不仅仅是由美术的意义,而且能够代表一定的文化特征,所以我们说“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第
二
段
:
学习
新知
合作探究
教师点拨
30分钟
第
二
段
:
学习
新知
合作探究
教师点拨
30分钟
1.自主学习、交流预习(可以列出自学互助提纲)
教学流程:课中有三段,每段有三节
流程
教学设计
课堂记录
第
一
段பைடு நூலகம்
:
教学导入
创设情境
(3—5分钟)
教师在学生常识性地回答问题后,提出自己的见解:在人类没有创造文字之前,我们对历史的了解主要是通过一些造型实物(绘画、雕塑、工艺品、建筑等)获得的。即便文字出现以后,也需要造型实物提供直观的印证。所以,一件美术作品不仅仅是由美术的意义,而且能够代表一定的文化特征,所以我们说“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附
:
课后三思
1.思想有高度吗?——教育境界(理念的渗透、文化的传承、人格的培养)
2.知识丰富了吗?——教育素养(视野的开拓、思维的创新、认知的深化)
3.统帅课堂全局了吗?——教育技巧(教场的感悟、管理的融通、施教的浸润)
学生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化的关系并对“美术作品以它独特的方式承载、展示人类文化”这一观点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而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
服装组的图片讨论。北京街道的图片讨论。
建筑图片讨论。岩画的图片讨论。传统工艺品图片讨论。
每组代表分别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
2.探究释义(教师预设问题、教师同时注意记录学生产生的问题)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1.从作品仕女的姿势造型中,你能看出表现了什么样的生活内容?
2.从作品仕女的华美服装和精美的手饰中,你觉得唐代纺织技术与工艺水平如何?
2.从作品仕女的华美服装和精美的手饰中,你觉得唐代纺织技术与工艺水平如何?
3.从作品描绘的仕女面庞、体态、你能说出当时对女性的审美观吗?
4.〈〈舞马衔杯纹银壶〉〉是传统的中原样式吗?
5.从〈〈三彩骆驼载舞俑〉〉中的人物的面目特征来看,他们是哪里的人?
6.你知道教堂和道观用途分别是什么吗?它们的外观有什么区别?你能从这两种不同的建筑风格中看到两个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