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学(三)ppt课件

合集下载

农业生态学课件-农业资源及其环境保护

农业生态学课件-农业资源及其环境保护
1、水資源總量豐富,人均地均擁有量少; 總量是28124億m 3 ,其中河川徑流占94%,居
世界第六; 約占全球總量的5.8%,但人均徑流 2260m 3 ,不足世界平均水準的1/4。我國是以占 6.4%的耕地和6% 的淡水資源養活世界22%的人口。
2、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
–南北方地區分佈不均,是北方地區特別是 西北地區資源 性缺水的根本原因。
(一)、農業資源的整體性及綜合利用
整體性:資源各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
資源各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 一種要素的 變化必將會引起其他要素的相應 變化,甚至會導致系統 發生演替、 變化,甚至會導致系統發生演替,表現為明 顯的整體效應。水資源就是由降水、河川徑流、 如:水 資源就是由降水、河川徑流、湖泊和 地下水 組成的水 體。 組成的水體。
第九章 農業資源利用及其 環境保護
第一節 農業資源的分類與特性 第二節 我國農業資源狀況與合理利用 第三節 全球生態環境問題與農業節能減排 第四節 我國的資源環境問題及保護 第五節 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
第一節 農業資源的分類與特性
一、農業資源的分類 二、農業資源的特性及合理利用
一、農業資源的分類
人均土地資源 人均林地 人均草地 人均耕地
中國 0.78 0.19 0.22 0.09
世界 2.34 0.91 0.69 0.32
所占比例 1/3 1/5 1/3 約1/3
(二)氣候資源
我國大部分地區屬於北半球中緯度地帶,具有明 顯的大陸性和季風性氣候特點,主要表現在氣溫 和降 雨兩個方面,冬季盛行西北風,寒冷乾燥, 夏季盛 行東南風或西南風,溫暖潮濕。
源, 注重保護資源。
(六)、農業資源的區域性及因地制宜利用

农业生态技术PPT课件

农业生态技术PPT课件
第16页/共93页
人工输入的能量
第17页/共93页
5. 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
类别
自然生态系统
生物构成 生物
环境组分 自然环境
系统稳定性 高
开放性
封闭
净生产力 低
服从规律 自然规律
农业生态系统
农业生物、人类 人工调控 低 开放 高 自然和经济规律
第18页/共93页
农业生态系统的群落
生物群落 ( biotic community )
第23页/共93页

第24页/共93页
二、经度地带性 (主要受水分梯度的影响)如:我国从 东到西因距海远近造成水分的差异。相应分布着 湿润 森林 半干旱草原 干旱荒漠 等不同的植被类型。
第25页/共93页
三、垂直地带性 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地形地势、热量和水 分等环境因子条 件会发生变化,相应物种的分布也会受到 影响。以台湾玉山西北坡为例:从山脚到山顶植被群落依次 是:热带雨林 山地雨林 樟栎常绿阔叶林 常绿落叶阔叶 混交林 针阔叶混交林 落叶阔 叶林 暖温带针叶林 亚高 山针叶林 山顶矮林 杜鹃灌丛。
第21页/共93页
群落的分布往往受环境梯度的制约,表现出明显 的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在温度 和水分 的共同 走用下 的世界 植被分 布情况
第22页/共93页
一、纬度地带性 (主要受温度梯度的影响)北半球欧亚 大陆从南到北,随着纬度增加,热量减少,形成了以热 量为主的环境地带性分布,从南到北植被类型依次是:热 带雨林 季雨林 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 针叶 林 草原 荒漠。
第14页/共93页
第15页/共93页
4 .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能量流 (energy flow) :农业生态系统除输入太阳能 外, 还输入人工辅助能。(见图) 物质流 (matter flow) :各种化学元素在生态系统中被 生物吸收并传递,在生物与环境之间以 及生物与生物之间形成连续的物质流。 信息流 (information flow) :农业生态系统通过信源 的信息产生,信道的信息传输和信宿的信息接受形成 信 息流。 价值流 (catipal flow) :价值可以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被 转换成不同的形式,并可以在不同组分间转移。

农业生态学(第八章,20090704[3]ppt

农业生态学(第八章,20090704[3]ppt

第三节 中国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
一、整体效应原理 这是根据系统论观点,即整体功能大于个体功能之和的原 理,对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利用系统 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反馈机制进行调控,从而提高整 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及其稳定性。 农业生态系统是由许许多多不同层次的子系统构成,系统 的层次间也存在密切联系,这种联系是通过物质循环、能 量转换、价值转移和信息传递来实现的,合理的结构将能 提高系统整体功能和效率。 农业生态系统包括农、林、牧、副、渔等若干亚系统,种 植业亚系统又包括作物布局,种植方式等等。从具体条件 出发,运用优化技术,合理安排结构,使总体功能得到最 大发挥,系统生产力最大,是生态农业整体效应原理的具 体体现。
二、中国生态农业产生发展的背景。
2.中国生态农业追求生态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与
西方生态农业排斥农业机械、化肥、农药等现代 化先进技术的做法不同。中国生态农业是以提高 生产力及效益为基本目标,遵循农业生产中的自
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是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
技术的结合,核心是注重资源的充分利用与环境
的保护,符合我国具体国情。因此,在实践中易
合理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有机农业”的精髓, 批判地吸收当时国外“生态农业”的科学内涵, 把提高农业生产力与经济效益,保护农业生态环 境、促进投入合理化和实现“资源合理、永续利
用”作为研究目标。
第一节 中国生态农业的基本概念

可以说,中国生态农业就是把最新的生 态学、生态经济学、环境科学和农学等 到知识综合应用到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 种系统工程,是一种新型的知识化农业
二、有机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 通过物质多层次、多途径循环利用,实现生产与 生态的良性循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这是生 态农业中最具代表性的技术手段。其技术主要通 过种植业、养殖业的动植物种群、食物链及生产 加工链的组装优化加以实现。 生物物质的多层次利用技术可大幅度提高物质及 能量的转化利用效率,用饲料喂鸡、鸡粪喂猪、 猪粪发沼气,沼渣种蘑菇、养鱼、养蚯蚓的综合 多级利用,能量利用率由一次利用的64.7%增加 到90.5%,其中氮素利用率由45%提高到92.4%。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生态学精品课件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生态学精品课件

XX农业大学农业生态学精品课件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 农业生态学发展的科学基础和社会动力是什么?2. 为什么说农业生态学在中国有发展的需要和发展的基础?3. 请分别举自然界的例子、社会的例子和人造产物的例子说明什么是系统?它们的结构和功能是否符合一般系统的特点。

4. 生态系统仅仅是一组存在同一地点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还是有坚实物质联系的整体呢?还是在两者之间?5. 为什么说“农业生态系统是深深地打下了人类社会印记的生态系统,是被人类驯化了的生态系统”?第二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基本生物结构1. 生态环境如何影响和塑造生物?生物又如何适应自然环境并影响到自然环境?2. 举例说明两个种群间的相互作用类型。

3. 如何利用生命表预测种群的数量变化和期望寿命。

4. 生物次生代谢物的生态学意义是什么?5. 在农业生态系统建设中,如何利用群落结构和演替的原理?第三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综合结构1. 你能举例谈一谈下列区域一个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的差别吗?(1)山地—丘陵—平原—低洼地(2)城市近郊—远郊—农村(3)人口密度大—人口密度低(4)温带—亚热带—热带2. 能够举例说明下述农业生态系统复合结构吗?(1)农牧结合(2)农林结合(3)农渔结合(4)林牧结合(5)林渔结合(6)渔牧结合3. 食物链加环有哪些种类,举例说明食物链结构类型?4. 如何通过对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合理安排来充分利用下述其中一个地方的全年温度、降水和地力资源?(1)平原—农田(2)一片山坡地(3)一个鱼塘5.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越好吗?为什么?第四章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能流1. 什么叫耗散结构?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耗散结构吗?为什么?2. 进入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有什么形式?有什么路径?3. 初级生产者在能流中的地位怎样?如何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力?4. 试述次级生产中的能量平衡关系。

如何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力?5. 人工辅助能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有何作用?如何合理使用各种人工辅助能?第五章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物流1. 试用一个既能养猪又种水稻的农户为例分析氮、磷、钾、碳、水等物质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循环流动的途径。

农业生态学3农业生态系统能流

农业生态学3农业生态系统能流
消耗量 C=A+FU
同化量 A
生产量P
现存量改变 ΔB
十分之一定律 生态系统中,能量在食物链上流动,上一营养级大 约只能固定下一营养级能量的10%,这种规律称之 为十分之一定律。
3.生态系统能流
生态系统水平的 能量流动和食物 链水平的能量流 动有何区别?生 态系统的结构和 能量高效利用有 何关系?
(1)草牧食物链
从绿色植物开始,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弱肉 强食,存在明显的捕食关系和血淋淋的斗争,所以 又叫捕食食物链。
捕食中以活有机体为食,所以也叫活食食物链。
水稻-稻飞虱-青蛙-蛇-鹰
(2)腐食食物链
食物链成员与 死的有机体为食 ,通过腐烂分解 ,由腐生成员构 成的食物链
动物尸体-蝇-真菌-细菌
2.能量的形式及转化
太阳辐射能
热能
热能
动能
植物呼吸 动物呼吸 动物运动
势能
有机物化学能
有机物化学能 动物登高
有机物
光合
取食
动物取食 化学能
作用
动物发光
动物放电
光能
动物发声
电能
声能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形式及转换
3.生态系统的能源
太阳能
辅助能
自然辅助能 人工辅助能
生物辅助能 工业辅助能
太阳能
除太阳辐射能以外, 其它进入系统的任何形式 的能量。
农业生态学3农业生态系统能流
第三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能流
一、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 二、能量流动过程 三、能流模型及能流分析 四、能流与生态系统生产力
一、 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
1.能量的概念
力学定义能量是:物体做功能力的量度。 物体对外界作了功,物体的能量要减少;反过来, 若外界对物体作了功,物体的能量就要增加。如某 些动物搬运食物,则动物对外界作了功,体内的化 学能减少。 生态系统中各组分的存在、变化及其发展,都与 能量息息相关,遵循一定的能量变化规律。

农业生态学ppt完美版

农业生态学ppt完美版
• 1749 Buffon (法,1707-1788) 《生命律》 • 1803 Malthus 《人口论》:食物与人口的关系 • 1807 Humboldt 《植物地理学》:植物分布与气候
条件的规律性 • 1859 Darwin《物种起源》:生物进化学说创立 • 1866 Hackel(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定义生态学 • 1851 Vonpost(瑞典)样方法——种群定量研究 • 1863 Kerner 介绍研究群落结构和动态的方法 • 生态学一经诞生,立即分化为植物、动物和人类生态
生物圈 景观
生态科学
生态系统 群落
经典生态学种群个体
生命科学
系统 器官
组织
细胞
生物科学分子
• 二、生态学形成和发展的5个阶段
• (一)生态学知识的累积阶段:生态现象描述
• 公元前300年,古希腊 Theophrastus (狄奥弗拉斯 特) 植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 古罗马 Pliny(公元23~79年)将动物分为陆生、水生、飞 翔三大生态类群。
会给芝加哥900多万市民的生活带来严重不便
和增加当地企业的材料运输成本。
• 几个疑问: • 什么是农业生态学? • 他和基础生态学有何不同? • 我们为何要学农业生态学? • 农业生态学有哪些知识内容? • 农业生态学的任务是什么?
生态学开始被从高楼深院中请出来,以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生态问题。 相对论、物质的不确定性原则、量子力学出现 Davenport(美)——动物群落生态(昆虫生态) 按环境特点分:淡水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森林生态学、草原生态学、农田生态学、城市生态学 种植业、林、牧、副、渔、禽、鸟、虫、菌、微生物、各业是它的组成成分,各组分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按环境特点分:淡水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森林生态学、草原生态学、农田生态学、城市生态学

农业生态学第三章--系统结构

农业生态学第三章--系统结构

第一节 概述
二、合理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标志 1. 生物适应环境 2. 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配合 3. 各组分之间量比关系协调 4. 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5. 有较高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第二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
一、农业生态景观与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 1. 景观多样性(landscape biodiversity) 2. 边缘效应与生态交错带 (1) 城郊农业 (2) 基塘系统与滩涂养殖 (3) 农户庭院经济
第三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结构
第一节 概述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物种结构(species structure, 组分结构) 时间结构(temporal structure) 空间结构:水平结构(horizontal structure)
垂直结构(vertical structure) 营养结构(nutritious structure , 食物链结构)
第二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
二、自然条件对水平结构的影响 1. 种植业与温度的关系。如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农作物和耕 作制度。 2. 耕地复种指数与温湿度的关系。如从东到西的变化。 动物种类与气候的关系。干旱、寒冷(骆驼、牦牛、藏 绵羊、黄牛)与湿润地区(水牛、大象等)的动物种类不 同。
第二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三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
2. 地形变化与垂直结构 (1) 大尺度地形变化: 如四川、云南高原:从低热层(甘蔗、冬春季蔬菜、热带性果树、药 材等) 中暖层:发展粮、油、生猪、蚕桑、烤烟等);高寒层:细毛羊、冷杉、 铁杉等。 (2) 小尺度地形变化: 如四川江津县大桥乡:山顶松杉带帽;半山果棕缠腰;沟坝田土间套; 低洼地养四大家鱼。又如广东潮州市官塘区秋溪乡的农业生产布局, 坡顶用材林,坡腰经济林、果树,坡脚果树,旱地蔬菜、旱粮,水 田水稻,低洼地养鱼等。

3农业生态学

3农业生态学
(1)在不同的生境中因
地制宜选择合适的物种,
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 牧则牧。 (2)在同一生境中配置 最佳的种植密度和饲养量,
并通过饲养、栽培手段控
制密度的发展。
(四)群落的时间结构
环境条件中光、温、湿度等都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如日周期和年周期。群落的组成和结构随时间序列 发生有规律的变化,称群落的时间结构,也称为时

群落演替的概念
群落的演替
群落不是一个静止不变的实体,而是一个有着能流、
物流和结构变化的动态系统。它通过生物与环境的相 互作用,进行着能量与物质的不断代谢,使其本身的 面貌不断变化,并遵循一定的规律。 生物群落是个运动着的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
中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出现群落与其环
境向着一定方向、有顺序的变化,称为群落演替
在生物群落里,群落成员改变着群落内部环境,改变了的内部
环境反过来又改变着群落成员。这种循环往复的进程所引起的 生物群落演替,称为内因演替。 同时,在一个生物群落内,由于各群落成员之间的矛盾,即使 群落的外部、内部环境没有显著的改变,群落仍进行着演替,
也称为内因演替。
农业生态学
(三)群落演替趋势
群落演替趋势表现在以下方面:

生物群落=植物群落 + 动物群落+ 微生物群落
群落生态主要研究群落的结构、动态变化、内部关系
及其分类分布规律等。
2.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一)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和数量:物种数和个体

(二)具有一定的结构特征:形态结构、生态结 构和营养结构 (三)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季节动态、年际动 态、演替和演化
错区域中,不但增大了交错区中物种的多样性和种
群密度,而且增大了某些生物种的活动强度和生产

《农业生态学》课件

《农业生态学》课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为农业生态系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通过遥感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实现精准农业和智能农业的 发展。
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前景
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负 荷,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农业生态系统的全球视野与国际合作
3
营养结构
包括食物链、生物量金字塔、能量流动等。
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
物质循环
包括碳、氮、磷等元素的循环。
能量流动
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等能量转化过程。
土壤保持与改良
保持土壤肥力,防止水土流失。
生物多样性保护
保护农作物和野生生物的多样性。
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
自我调节能力
01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能够维持内部平衡。
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利用
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改良作物品种,提高抗逆性和产量,同时促进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可持续农业
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 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的农业发展方式。
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
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土壤、水、气候等要素 的可持续维护,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可持续供 给。
农业生态学的发展历程
起源
农业生态学起源于古代农耕文明,人们开始意识到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入,农业生态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 学科。
现状
现代农业生态学注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与环境科学、地理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相互 渗透,为解决全球性的农业和环境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

农业生态学课件-生物群落

农业生态学课件-生物群落
第四章 生物群落 Biocenose
第一節 群落的概念與基本特徵 第二節 群落的結構 第三節 群落的演替
●概念與術語

生物群落 (Biotic Community) 生態優勢種 (Dominant Species)
章 物種多樣性 (Species Diversity)
提 要
群落結構 (Community Structure) 生物群落演替 (Community Succession) 頂極群落 (Climax Community)
群落在結構上的特徵 可從群落的垂直結 構、水準結構、時間結構及其與之相關
的環境梯度和邊緣效應等方面進行分析.
生物群落合理的空間與時間結構是高產
高效生態系統的基礎。
一、群落的垂直結構 (upright-structure)
生物在垂直分佈上的分化和成層現象。
成層現象,是生物群落垂直結構
的主要表徵。即:不同生活型的物 種在地面以上不同高度(或地面以 下不同深度)分層排列的現象。
• 喬木上有各種鳥類、昆蟲、哺乳動物; • 灌木層有野兔、牛、馬等; • 草本層中有蜘蛛、蝸牛、青蛙和蛇; • 地被層有無脊椎動物和腐生性菌類和黴菌類; • 地下層植物根系周圍生活著各類微生物和穴居。
水生群落也存在成層現象,主要決定於 光在水中的穿透、水溫和溶氧狀態。
二、群落的水準結構
Level-structure of community
投影蓋度 指生物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積。
它標誌了生物所佔有的水準空間面積和一定程 度上反映了生物同化面積的大小
基部蓋度 投影蓋度
(4)頻度(frequency)
指群落中某種生物出現的樣方的百分率,用公 式表示為:
某一物種出現的樣方數目

《农业生态学》PPT课件

《农业生态学》PPT课件
德国化学家李比西1840年提出“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数 量最不足的那一种营养物质”,即最小因子定律。
广义:生物的生长取决与数量最不足的那种生态因子 。
最小因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本身不足会限制作物的生长; (2)限制其他处于良好状态的因子发挥效应。
ppt课件
12
• 应用这个定律应注意: • (1)只有在相对稳定状态下才能运用; • (2)要注意因子间的相互作用。 • 木桶原理:水的容量取决于最短那根木块。
ppt课件
17
• 动物分为水生动物、两栖动物、陆生地面动物、陆生 地下动物和飞行动物等生活型。
• 植物分成五类生活型:
• (1)高位芽植物;(2)地上芽植物;(3)地面芽植 物;(4)地下芽植物;(5)一年生植物。


1.高位芽植物 2-3.地上芽植物 4.地面芽植物 5-9.地下芽植物
ppt课件
(2)遗传特性,食性、行为、适应能力等.
ppt课件
48
(五) 种群的空间分布和阿利氏原则 1、种群的分布的基本类型: (1)随机分布;(2)均匀分布的;(3)聚集分布。
ppt课件
49
2、阿利氏群聚原则
每个生物都有自己最适的密度,过疏和过密都产 生限制影响。
ppt课件
50
• 3 种群聚集分布的生态意义
ppt课件
30
(二) 生态位
1、 概念。生物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所表现的对特 定生态因子的综合适应位置。
简言:生态位就是生物在空间、食物以及环境条 件等资源谱中的位置。
2、类型 (1)基础生态位:某物种能生存的最大空间,或所 需要的最大资源范围。
(2)实际生态位:某物种实际占据的空间或获取的 资源范围。

农业生态学课件

农业生态学课件

农业生态学课件第一章绪论农业生态学 (Agroecology) 农业生态学是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 , 将农业生物与其自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 , 研究其中的相互作用、协同演变 , 以及社会经济环境对其调节控制规律 , 促进农业全面持续发展的学科。

Agroecology is a branch of ecology in agriculture. It studies the structure, functions, regul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ecosystems. The aim is to develop sustainable agriculture.生态学 (Ecology) 研究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学科。

Ecology is a science which studies the interactions (relationships) between organisms and their environment.Ecology is taken from two Greek words Oikos means house.logos means understanding or studying.E Haechel 1869 defined ecology for the first time.教学目标1. 系统地掌握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建立起生态系统的观点,加强生态环境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协调相处的观念;2.掌握农业生态学要揭示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规律、功能运转规律、输入输出构成规律、效益与效率提高规律、系统调控规律、系统演变规律等。

3. 通过对农业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国际和国内的农业生态问题和解决的途径,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农业建设、农村可持续发展、健康安全食品生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使学生今后能自觉尊重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注意资源的保护,为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2)土地因素的作用方式
与农业生物密切相关的土地因素主要有土壤和地貌。其中:
土壤通过土壤结构,质地和理化性质影响农业生物。
地貌通过地形地势改变气象条件,土壤条件和伴生生物
条件而影响农业生物。
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生物因素的作用方式
自然界中除被人们种 养的生物以外的一切生物 (野生生物)构成农业生 物的生物环境。每种野生 生物便是一种生物因子。 生物因子通过自己的生育 特点对农业生物产生有利 或有害影响。
4)农业技术
3)生物因素
5)农业措施
4
1)气候因素作用方式
与农业生物密切相关的气候因素有光温水气风和闪电。其 中: 光通过光质(光谱),光强和光时三个方面影响农业生物。
温通过 三基点(高低适),积温和温周期三方面影响农业 生物。 水通过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两方面影响农业生物。 空气通过二氧化碳,氧气和有害气体影响农业生物。 风通过改变空气湿度和形成动力影响农业生物。 闪电通过增氮和火灾等方式影响农业生物。
19
2)农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改变土壤肥 力,调节农田小气候和 净化农田环境。
20
3)淡水域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表现在改变水质, 转化物质,减缓水 流和防治污染。
21
4)草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水土保持,固定 流沙和改良土壤等。
22
2:生态因子的同等重要和不可替代作用
3:生态因子的主导和辅助作用
4:生态因子的直接和间作用
5:生态因子的阶段性作用
10
4、农业生物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
1)生物生态适应性定义 2)生物生态适应的方式 3)生物生态适应的结果
11
1)生物生态适应性定义
生物生态适应性是指生物在生存竞 争中适应生态环境而形成的一定性 状的表现。其主要有两种方式,即: 趋同适应和趋异适应
三:农业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农业环境因子对农业生物作用的规
律 2、农业环境因子对农业生物的作用方
3式、生态因子对农业生物的综合作用
4、农业生物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
5、农业生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
1、农业环境因子对农业生物作用的规律
农业环境因子对农业生 物的作用服从耐受性定律 (补充定律),即:
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
12
2)生物生态适应的方式
趋同适应----不同种生物长期生长在相同生态环境中, 使其在形态生理或生长发育上对生态环境表现出一致或 相似反应的现象。
趋异适应---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长期生长在不同在家 生态环境下,使其在形态生理或生长发育上对生态环境 表现出不同反应的现象。
13
3)生物生态适应结果
生物生态适应的结果分别 形成各种生态型,生活型和 生态位:
(1)生态 型 生态型即是指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 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工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 经自然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 基因型。就植物而言,生态型又可分为三种类别。
14
农业植物生态型类别
就农业植物而言,生态型可根据形成的主导因子不同,分 为:
气候生态型--指同种植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适应不同 的光周期,气温和降水等气候因子而形成的各种生态型。
17
5、农业生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森林生物对环境的影 响2)农田生物对环境的影 响 3)淡水域生物对环境的影 响 4)草地生物对环境的影 响
18
1)森林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表现在调节气候(温湿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净化空气,防治污染,保护生物多 样性,提供能源和增加肥源等。
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相似的生物类群。
16
(3)生态位
生态位即是指生物种 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地位。 当从数量上研究生态位时, 常需区别以下三种情况:
现实生态位---指一种生物受 基础生态位---指一种生物当
到限制情况下所能占据的较 不受其它生物竞争时所能占
小生态位。
据的最大生态位。
空闲生态位---指生态系统中末被占据的生态位。
7
4)农业技术的作用方式
农业技术主要通过改 变纯化种性,改进栽培 或饲养生态条件以及改 变生物生育进程和形态 生理生化过程影响农业 生物.
8
5)农业措施的作用方式
农业措施主要通过 改进农业生态大环境 和小生境,以及改变 农业经营者的行为来 影响农业生物。
9
3、生态因子对农业生物的综合作用
1:生态因子的交互作用不着
量上或质量上不足或过多,
即当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

的耐受限度时,就会使该

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生态因子量变 2
耐受性定律的补充
1)一种生物对各种生态因子的
耐受范围不同;不同种生物对同
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也不同。
2)同种生物在不同生育阶段对
多个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不同。
3)当某个生态因子不是处于最
适状态时,则生物对其它因子的
生物生态型---指同种植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适应不同的 生物条件(病虫草严重发生或轻度发生)而形成的各种生态 型。
土壤生态型--指同种植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适应不同土壤 水分,温度和肥力等土壤因子 而形成的各种生态型。
15
(2)生活型
生活型--指不同种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生态条件
和人工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自然和人工选择而形成
耐受范围将会缩小。
4)对主要生态因子耐受范围广
的生物种, 其地理分布也广。
5)同种生物的不同品种,对多
个生态因子会形成不同的耐受范
围。
3
2、农业自然环境对农业生物的作用方式
农业环境由众多因素构成,其中对农业生物产生直接
影响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三大类(1-3),而人工因素主要包
括二大类(4-5).
1)气候因素 2)土地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