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教育“分流制”的利弊及带给我们的思考
新加坡教育体制的分流
新加坡教育体制的分流,让聪明的孩子不被拖后腿?提到新加坡的教育体制,最经常提到的一个词就是“streaming”,中文意思是“分流”。
教育理念指导着教育体制的设计,“分流”的教育体制体现了新加坡教育理念中的“因材施教”。
新加坡的教育理念相信人的禀赋资质不同,教育制度应通过差异化的设计“让最聪明的学生不被拖后腿,让落后一些的学生也能发挥自己的优势。
”教育体制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发现他们的天赋,实现他们的潜力。
新加坡教育阶段分为三至四个阶段:小学、中学、中学后和大学教育。
自2003年起,小学阶段的六年教育是强制性的。
小学一年级到小学四年级课程统一,宗旨是让学生在英文、数学和母语三方面打好基础。
(新加坡的三大种族是:华人、马来人和印度人,分别占人口的74.1%,13.4%和9.2%。
一般而言,华人学习母语华文,马来人学习马来文,印度人学习泰米尔文;若想学习其他种族的母语也可向教育部提交申请。
)小学四年级后实行第一次分流,以学生在英文、数学和母语的学习能力为依据,将学生分为三个源流。
这三个源流的学习科目大体相同,只在难度上进行区分。
小学六年级后,学生迎来最重要的一次分流考试:小学离校会考(Primary School Leaving Examination, PSLE)。
通过小学离校会考者可以升上中学。
中学分为特别班、快捷班和普通班。
特别班和快捷班均为四年制,学生在中学第四年参加剑桥普通文凭考试(O水准)。
只有小学离校会考中的佼佼者(约占小学毕业生中的5%),能够进入特别班;大约一半以上的小学毕业生就读于快捷班。
特殊班和快捷班最大的区别是母语的难度。
特别班的学生修读高级母语并在高级母语和英语之间选择一项当作第一语文。
快捷班的学生修读快捷母语,英文为第一语文。
普通班为五年制,分为学术课程和技术课程。
普通班学生在中学第四年参加剑桥”N”水准考试,通过考试的学生可以修读中学第五年课程,完成后与特别班和快捷班的学生一起参加剑桥普通文凭考试(O水准)。
新加坡小学教育体系对中国的启示
新加坡⼩学教育体系对中国的启⽰当代社会是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泛⽽⼜深刻地影响着每个国家、民族以及个⼈的命运,⼀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在很⼤程度上取决于其科技发展⽔平。
作为亚洲“经济四⼩龙”的城市国家,新加坡尤其重视,从⼩进⾏科学的教育,并且取得了⼀定的成效。
艾迪亚洲留学顾问,冯北北,为⼤家介绍下新加坡⼩学教育的体制。
新加坡⼩学教育概况提到新加坡的教育,就不得不先了解其独具特⾊的分流教育制度。
分流教育是新加坡教育部门根据本国独特的⾃然条件、历史渊源等因素确定的特殊学制。
所谓“分流”就是通过考试和考核,把学⽣分成不同的层次,再分别进⾏不同要求的教育。
新加坡⼩学为六年制,⼩学四年级有⼀次校级统考,作为第⼀次分流,即语⾔流。
第⼆次分流时间为六年级离校考试。
此次分流把学⽣编⼊不同课程班:特选课程班、快捷课程班和普通课程班;在初中毕业时进⾏第三次分流。
分流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对学⽣进⾏多次的选拔,可以节约教育资源,因材施教,适合新加坡的国情。
总的说来,新加坡⼩学教育具有以下特⾊:①重视双语学习。
新加坡⾮常强调语⾔学习,把英语作为官⽅语⾔的同时,要求学⽣掌握母语,以保持本民族的⽂化传统。
在新加坡,华⼈占75%,还有马来⽂和印度⼈,双语教学可以消除种族冲突和语⾔障碍,使各民族和平共处。
②重视科学教育。
新加坡的科学教育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据1995年第三届国际数学与科学研究会(TIMSS)调查表明,新加坡⼩学三、四年级学⽣的科学素养在全球名列前10名。
新加坡将科学与英语、母语、数学并列为四⼤考试科⽬,科学教育不流于形式,重在培养学⽣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技能。
③分流教育,因材施教。
分流教育既培养了⾼级精英⼈才,⼜有可靠的职业训练。
在不浪费资源的同时使社会上的⼈都能各尽其职,达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且,政府中⼩学半天上课,⼀般是早晨7点半到校,8点上课。
直到中午放学。
⼩学⼀、⼆年级课业不重,⼀般是英⽂,华⽂,数学为主。
新加坡基础教育特色和启示-模板
新加坡基础教育特色和启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基础教育改革的成败关系我国能否从教育大国跨入教育强国,新加坡是一个岛国,其国土面积只有700多平方公里,人口才500多万,然而就是这样的小国,却是世界基础教育强国,连美国的部分中小学教科书都取自新加坡,不可否认在我国基础教育呼声与日俱增的大背景下,了解分析新加坡基础教育做法、现状大有益处。
一、新加坡的四次基础教育改革新加坡1965年独立,独立后的新加坡始终把教育作为立国之本,其三任总理李光耀、吴作栋和李显龙教育理念一脉相传,其先后推动了新加坡的四次基础教育改革。
第一次是1969年提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目的是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发展输送合格人才,具体做法是普通中学加强职业技能训练,改革普通中学教育与职业教育在内容上截然的严格区分。
第二次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教育分流制度。
目的是为资本密集型经济发展输送人力资源以及为高等院校培养合格生源。
第三次是1990年提出教育要迎接信息化时代的挑战。
目的是配合技术知识型经济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素质。
第四次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通过教育改革,把新加坡建成智慧岛的概念。
即把新加坡建成知识服务中心和脑力服务中心,以配合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挑战。
二、新加坡基础教育特色新加坡基础教育有很多特色,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学生分流制度新加坡的小学学制是6年,小学四年级结束时,学生首次通过考试分流,按照考试成绩把学生分成特别优秀的、一般的和较差的三部分,三部分小学生进入不同的班级学习,三部分比例依次是15%,75%和10%;第二次分流是小学六年毕业时通过统一考试,也把学生分成三部分,成绩特别好的10%进入特选中学,成绩良好的50%进入快捷中学,余下的40%进入普通中学。
第三次分流发生在中学毕业,学生通过普通水准考试,形成第三次分流,最好的30%进入初级学院和大学预科,它主要为高等院校输送人才;接着的50%进入相当我国大中专的理工学院,余下的20%进入相当于我国职业高中的工艺教育学院。
新加坡教育分流制度的有利方面
新加坡教育分流制度的有利方面实施教育分流制度的有利方面表现在以下几点:(1)有利于因材施教。
新加坡的分流教育贯彻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尽量为学生安排一种合适的学习速度,以便让每一个孩子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分流制也有利于选拔那些具有学术潜能和较好语言能力的学生,从而达到新加坡政府培育英才的目的。
(2)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
分流后,中小学的辍学率和流失率普遍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促进了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
(3)有助于解决多语种教学的实际困难。
新加坡的多语种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若实行单一的教育制度,将造成大批文盲及青少年失学,而多层次分流学制恰当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4)适应了国家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要。
社会发展既需要高级管理人才,也需要足够的技术工人。
正规教育的分流制,既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又体现了“量材缝衣、各尽所能”的精神。
那些经过多次分流,爬上“金字塔”尖的精英们可前往牛津、剑桥、哈佛或东京大学深造,成为新加坡出色的工程师、科学家、律师、经济学家、会计师、医生甚至国家领导人。
成绩比较优异的、能顺利获得高等学府普通学位的学生,则成为国家公务员的合适人选。
成绩中等偏上的学生,大多进入工艺学院,毕业后成为监式、技工、秘书等。
那些在小学就被分流出去的学生,将进入职业学校接受技能教育,以木工、铁匠或烧焊工等操作工的资格加入劳动力行列。
因此,改革后的教育分流制度使新加坡的人力资源避免了浪费,使每个人都能找到充分体现自己价值的位置。
多层次分流学制及时将不同层次的人才分流到相应学制的学校,并最终分流到相应层次的职业,满足了社会的需求。
这种因材施教的改革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人力需求紧密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为新加坡提供了各类出色的人才,保证了新加坡的社会经济结构迅速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转变。
原文摘自:http://www.iedu.sg/show-19-8495-1.html。
新加坡教育“分流制”的利弊及带给我们的思考-2019年精选文档-精选.pdf
新加坡教育“分流制”的利弊及带给我们的思考付琪,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副校长,哈尔滨市首批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
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语文特级教师,首批国家级骨干教师,省级教学能手;哈尔滨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教育硕士导师;黑龙江省中语会常务理事。
多次在省内外教学比赛中获奖。
曾荣获“第三届现代园丁奖”“省五一劳动奖章”“省劳动模范”等称号。
先后有《批判性思维训练的哲学思考》等数十篇论文在各类报刊上发表。
新加坡基础教育的最大特色就是实行“分流制”,从新加坡建国五十年发展情况来看,这种特殊的教育体制无疑在人才培养、发展国力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对这种教育体制进行深入研究,会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很好的借鉴作用。
一、新加坡教育“分流制”的基本流程1979年,面对由于完全统一的课程和考试带来的愈来愈严重的学生辍学问题,新加坡教育界对教育部的运作系统和教学问题进行了深刻检讨和反思,由副总理兼教育部长吴庆瑞牵头的专家组经过调研提出了著名的《吴庆瑞报告书》,指出“在单一的教育制度下,强制能力参差不一的学生,应用在家庭不用的语言求学,是造成新加坡教育制度弱点百出和学生辍学率居高的主要原因”。
针对学生能力不同,尤其语言能力不同的实际,提出实行教育分流制改革方案。
这个方案于1980年开始实施,经过几次小的调整改革,成为今天新加坡教育的主要特色。
新加坡的教育分流制是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的,大致有4次分流机会,分流的主要依据就是学生在现阶段所表现出的学习能力和智力水平。
第一次分流是在小学四年级,通过英语、母语和数学3门学科的考试及平时成绩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分别编入不同的班级,大致有15%的学生进入优秀班,72%的学生进入普通班,3%的学生进入差班。
学校根据各班不同水平调整教材和课程内容,为小学离校考试作准备。
第二次分流是在小学六年级离校考试,考试科目为英语、母语、数学和科学,根据全国统一考试按成绩让学生分别进入初中的快捷课程班、普通学术班和普通工艺班,其中最优秀的学习特别课程,比较优秀的学习快捷课程,其他的学习普通课程和职业技能,分别针对剑桥普通教育文凭普通水准和初级水准考试作准备,考试的科目包括:必修课程英语、母语、初级数学,选修课程高级数学、人文(含综合、地理、历史、文学)、科学(含物理、化学、生物)。
新加坡2024年将全面取消中学分流制度
大 的 问 题 是 分 流 “在 学 生 身 上 贴 上 了
标 签 ,并 限 制 学 生 的 成 长 型 思 维 模 式 ”。
2 0 1 8 年 ,亚 洲 新 闻 台 拍 摄 的 一 部 有 关
新 加 坡 分 流 制 度 的 纪 录 片 《无 关 阶 级 》
(Regardless of Class) 播 出 后 ,引发了
I
~
快 提 (4年 }
普 通 (s 年 )
扣 学 直 通 车 课 程 (6 年 )
全 国 统 一 考 试 (National Common Exam)
I
完全取代。
|中 四 时 考
也 就 是 说 ,届 时 原 本 复 杂 的 新 加 坡 公
中五时再考
立 教 育 体系将大大简化,图 1 中红色框框 内的部分将变得非常简单:“中学一统考”。
R E P O R T S 丨视线
“我们己不再需要让鱼儿在三条不同的小溪里面游,而是在一条宽阔 % - 的大河里一起游,而其中每一条鱼都可以规划自己的旅途。”
日,教 育 部 己 成 功 地 将 学 生 的 辍 学 率 减 至
1 % 或更低。这说明分流制度是有效的。
但 分 流 制 度 的 弊 端 也 不 容 忽 视 ,最
这个结交新朋友的机会。
行分流。
王乙 康 强 调 :“全 面 推 行 科 目 编 班 需
新 加 坡 教 育 发 展 到 今 天 ,“我们己不
要 几 年 的 过 渡 期 ,我 们 不 能 低 估 改 变 带
再需要让鱼儿在三条不同的小溪里面游, 而是在一条宽阔的大河里一起游,而其中 每 一 条 鱼 都 可 以 规 划 自 己 的 旅 途 。”王乙 康说。
I
新加坡职业教育探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新加坡职业教育探析及对我国的启示作为一个国土面积狭小,自然资源贫乏的东南亚小国,新加坡的经济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却一直保持着相当高的发展速度,成为东亚“四小龙”之一,这与该国注重人力资源开发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而共职业教育的发展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新加坡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新加坡在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联邦独立以来,由于缺乏自然资源,因而非常重视人力资源的发展,并将人力资源的开发紧密的与经济发展的需求联系起来,在不断改革完善教育制度的同时,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完善分流教育模式,突出职业教育服务于经济发展的目标新加坡曾是英国的殖民地,因而其教育模式主要仿效英国,学生在进入高等教育之前,须通过普通和高级程度的学历评审,而且较英国教育更重视和依赖分流和各个教育阶段的考试。
首先在小学四年级时根据成绩优劣作硬性分流,分为三个语言组别,到小学六年级再通过“小学离校考试”将学生分流进入普通(学术/工艺)班和特别/快捷(学术)班;四年后快捷与特别班的学生可以直接参加普通程度普通教育文凭考试,而普通班学生只能参加级别稍逊的一般程度普通教育文凭考试,少数成绩优异者可以增加一年修习期,再参加普通程度普通教育文凭考试,但大部分一般程度学生将会进入职业教育,如工业教育学院和学徒训练中心。
在这种不断分流的教育模式下,新加坡明确的介定了职业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目标,就是为新加坡的经济和将来转型时提供充足的人才。
对于缺乏自然资源的城市国家来说,人才是维持经济增长和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因而新加坡的职业教育往往综合了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企业的需要,通过对社会力量和教育体系的协调与控制,达到培训成果和经济需要的一致。
(二)职业教育机构随着不同阶段的需要进行体制改革20世纪60年代,由于新加坡对半技术和基层劳工的需求不断扩大,在1968年成立了全国工业训练理事会和技术训练局,前者监督和协调各部门工业教育的实拖,后者在职业技术教育协调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策划和推行陵术教育与工业训练计划,包括学徒训练计划。
中国教育思潮
中国教育思潮——从新加坡教育制度反思中国教育制度的利弊(一)、浅谈新加坡教育制度新加坡的教育体制有利于每个学生循序渐进地发展自己独特的天赋和兴趣。
新加坡的教育同时吸收了东西方文化的精华,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培养和发展。
因此它的教育非常成功,自成一体。
小学头四年一律课程统一,四年后实行分流,分流是以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分为三种不同课程。
分流为的是让学生能以自己的进度学习,使其潜质获得充份发挥。
小一到小四是奠基阶段,宗旨是给学童在英文,母语和数学三方面打好稳固的基础。
主要修读科目有英文,母语和数学。
小五和小六是定向阶段,学童将被分配入三种主要语文源流中的一种。
每一种源流的课程将使学童能配合中学教育的课程,学童在修完小六后参加小六离校考试。
学生通过小学离校会考者可以升上中一,中学又分特别班,快捷班和普通班三种课程。
前两种课程学生可在中学第四年参加普通教育文凭“普通”水准会考。
普通班学生成绩好的可在中学第五年参加这项考试。
特别班以第一语文水准教授英文和母语,只收小学离校会考成绩优异者,每年约有百分之五的小学毕业生选读特别班。
小学毕业生有一半以上(占百分之五十六)升入快捷班,百分之三十八升上入普通班。
两班学生读的母语只是第二语文水准而已,约有百分之七十五普通班的学生参加普通教育文凭“N”水准会考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而升上中五。
中学课程分为四种:特别课程:4年制课程,学生可以修读高级母语,高级母语和英语两者之一可以为第一语文。
快捷课程:4年制课程,学生只能修读快捷母语课程,其他课程与特别课程相同,英语为第一语文。
普通学术课程:5年制课程,学生在第四年参加剑桥N水准考试,通过后可以修读第五年的课程,然后与特殊/快捷课程学生一起参加剑桥普通文凭考试。
普通技术课程:4/5年制课程,学生有2门主课,英语和数学,第四年参加剑桥N水准考试,大多数学生在N水准考试后不再修读第五年课程,而直接进入技术学院。
新加坡中小学一般采用半天制,初级学院、大专和理工学院则沿用开放全日制。
浅谈新加坡教育体制对我国的启示_1
浅谈新加坡教育体制对我国的启示浅谈新加坡教育体制对我国的启示一、分流教育新加坡的分流教育一共分为三次分别的是小学四年级、小学毕业、中学四年级。
新加坡的小学教育分为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定向教育。
1、第一次分流学前教育是为儿童进入小学奠定基础,一般学制为一年,这一年帮助语言背景不同的孩子们使用英语以及母语的技能。
基础教育是指小学4到6年级,这个阶段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基本读写能力和计算机技能,在此期间重点教育学生母语英语以及数学三门课程。
四年级末进行第一次分流,学校进行统一的考试并结合四年间的期中期末和平时成绩分流为普通双语流(用正常六年时间完成小学课程,参加小学毕业开始合格后升入中学)、延长双语流(用八年时间完成小学课程,参加小学毕业考试合格后升入中学)和单语流(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专修语文课,再学习五年后进行初级技能培训,成为工人)。
定向教育也就是指以上三种语言流。
2、第二次分流第二次分流是指小学毕业考试,普通双语流和延长双语流的学生通过小学毕业考试后根据成绩进行分流为特选课程班、快捷课程班和普通课程班。
特选课程班:为有学术能力和语言才能的学生提供同时学习具有高级水平的英语与母语的教育。
4年内完成中学课程。
中学四年级,通过普通水平,即GCE"O"级的教育的学生可以申请进入初级学院、高级中学以及设有大学选修班的中学学习大学先修班的课程。
快捷课程班:该课程也是以学生在四年中通过GCE"0"级水平考试为目标,与特选课程流的学生不同,该课程流学生学习作为第一语言的英语,而母语则作为第二语言。
普通课程班:普通课程分为学术性和工艺性,学术性普通课程班学生在其中四结束时参加GCE"N"级中等教育证书水平考试,及格者继续学习一年后参加GCE"O"级考试,少数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进入初级学院读高中,其余大部分人完成学术性普通课程后,接受职业技术教育或者直接就业。
新加坡教育分流制度浅析
Ke r s: Sn a o ;e u ai n me h n s o e aa in l s y wo d igp r e d ct ; o c a im f s p rt ;ei m;i d vd aie n t c o o i t n ii u l d i s u t n z r i
o o 九
丘
ei s l e .Bu n t e ln u ,t e n v t l xs o ia v n a e e a s e e a ain i to e l.I h s c s ,i i d f c l t t i o g r n h r i e i b y e it s me d s d a tg s b c u e t s p t s o a y n t i a e t s i iut h e a h r o r t n w e s d n s p t ni ,a d i wi a s t d n ’ p y h lgc l p b e ih wi e d t er lc f lv o r s t e o k o t t e t’ o e t h u l a n t l c u e su e t l s s c oo ia r l ms wh c l l a o t i a k o o e twa d o l h h
。 . .o.o.I。OV .O . o4A.团— ・・・・・・・・・・・・・・・・・・・ o o 中国与东盟 . N.ATo 。 . p一 0 。。。。。。。。。。。。。。。。。。。。 - . . o . o . . I.o.o r 0 9 ・ o o . .o N o o.N N o. . 团一 o o o . o o o.. 2 o
了大批 精英人 才。但从长远来讲 , 过早的教育分流也存在一些弊端 : 以正确把 握学生潜力, 难 使学生心理压 力过 大, 导致精英缺乏大
谈谈新加坡精英教育的利弊
谈谈新加坡精英教育的利弊
经过四次分流后的新加坡学生进入大学接受教育的比例并不算太高,这些人被视为是新加坡的精英分子。
尽管这种分流教育
的好处是能够让成绩优异的学生脱颖而出,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但其也存在不少弊端,如学生、家长和学校面对的压力很大,过早的“小四分流”
对小学生的心理容易造成不良的影响。
有些人甚至认为这种多少有点“一锤定音”
的分流方法,可能会把一些智力发展滞后的人大材小用,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而考试成绩优异的学生也未必就能达到知识和能力的统一。
然而,新加坡领导当局和大部分新加坡人都赞赏这种精英教育制度,因为分流教育
符合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不是让所有的人都不加区别地去接受同一种教育、去挤同一座独木桥,而是因材施教,让大多数人成为技术工人或者是技艺型人才,而给那些通过严格把关的高智商精英人才以高精尖的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国家发展所需要的栋梁之材。
原文摘自:
/study_abroad_information/show/5626.html。
新加坡教育分流带来的思考与启示
学 管 理 骨 干 培 训l 团 ” 前 往 新 加 坡 进 行 了 为 期 两 周 的
学 习 。 在 学 习期 间 ,新 加 坡 教 育 分 流 制 度 给 我 留 下 了 ̄ x  ̄l J 的 印 象 ,也 带 来 了 不 少 启 迪 。 在 授 课 教 师 的
介 绍 中 ,我 了 解 了 新 加 坡 实 施 教 育 分 流 的 社 会 背 景 。 由 于 新 加 坡 资 源 稀 缺 , 曰 常 生 活 所 必 需 的 水 资
育 方 面 ,新 加 坡 政 府 自然 也 强 调 了效 率 和 收 益 , 即 尽 可 能 地 提 升 教 育 产 出 ,让 每 个 孩 子 都 能 接 受 适 合
自 己 的 教 育 ,将 来 走 上 社 会 能 够 发 挥 最 大 的 能 力 。 那 么 ,教 育 分 流 可 以 带 来 哪 些 好 处 呢 ? 教 育分 流最 大 的- f  ̄势 在 于 因 材 施 教 。 在 日常 教
学 中 ,教 师 的 主 要 困 扰 之 一 是 班 里 的 两 极 5  ̄ ' - 4 4 s 。 如
果 偏 重 了学 习 能 力 中 上 的 学 生 ,则 学 习 能 力 较 弱 的 学 生 在 课 堂 上 显 然 跟 不 上 ,最 终 落 得 一 无 所 获 的 境 地 ; 如 果 偏 重 于 学 习 能 力 较 弱 的 学 生 ,则 学 习能 力 较 强 的 学 生 会 感 到 课 堂 索 然 无 味 ,失 去 了 学 习 的 兴 趣 。 这种 “ 两难 境地 ”时 常考验 着教 师 的智 慧 。而
的 学 生 进 入 基 础 班 学 习 。根 据 不 同学 力 水 平 的分
不 同 的 学 生 将 选 择 不 同程 度 的 中学 课 程
多样的课程分流的学校——对新加坡“因材施教”教育的思考
在教育上 的一种应对和超前思考 。
新加 坡教 改 特征 : 多样 的课 程 。 流 的学 校 分
新加坡 向来致 力于培养 每一名 学生 , 让他们 可 以充 分展示 自己的才华和 发挥各 自的潜能 , 培养 终
课 程 中的部分优 秀学生可 以不参 加 N水准考 试 , 直 升 中五, 第五年参加 0水准考试 , 通过后升入理 工学
OBSERVATl 考察 ON l
பைடு நூலகம்
多样 的课 程 分流 的学校
— —
对新 加坡 “ 因材施教” 教育 的思考
文 I 上海 市奉贤中学 季洪旭
能力、 自我管理 、 正直诚实等个性品质的养成。 新加坡 人清醒 地认识 到, 知识 经济社会 强调智
力资本的价值 , 要保 持经 济社会 的持续高速 发展, 最 有效 的行动是扩 大和积 累人力资本 , 培养 出一批 忠
于 国家 、 富有活力和创意的年轻一代, 因此创新和 持 续 学 习成 为适应 世 界发 展形 势 的必然 要 求。1 9 97
年 新 加 坡 政 府 提 出 了 “ 思 考 的 学 校 、 学 习 的 国 重 好
家 ” 景 。新 加坡前 总理 吴作栋 强调 , 加坡 的学 愿 新 校 需要培养 有思考 能力和献身精 神 的国民, 保持 来 新 加坡 的活 力与成功 , 目的是让社会 上每个 阶层 的 人 都在 一个 有学 习氛 围 的国家 里积 极参 与终 身学 习。他 说: 一国人民的学习能力将决定这个 国家的 “ 财富状 况, 他们 的想象 力、 发科技 与创新 的水平 , 开 最近 新加坡教育新 名词层 出不穷 , 诸如 : 分流、 U 少 教 多学 、 综合 课 程、 识 探 索科 目、 知 高级 副 修课 U ( I 、 级 主 修 课 ( 2 、 级深 化 课 ( 3 、 题报 H )高 H )高 H )专
新加坡基础教育分流制度的演变及启示
Ju lo hnq g U i rt o Si c n eho g (oi c ne d o ) N .2 2 1 oma fC ogi nv sy f c nead Tcnl ySc l i csE i n o 1 02 n e i e o aS e i t
为主的班级 .通过分流考试 的学生 分到正常双语班 . 没
通过分 流考试但过 了两年级 考试 的学生 被分 到延长 双 语 班 。双语 班学 生经过 6年 或 8年 的 时间修 完 . 后 然 参 加小 学毕 业考 试 并进 入 中学学 习 . 语班 学 生则 进 单 入 职业 工业 训练 局举 办 的职业 技 术训 练班学 习 …。进
教育 对 经济 的正 面效 益
一
层次 的学 校或 班级 . 流教 育 的理论 基础 是成 人个 人 分 之 间 的智 力 差 异[。第一 次 分流 是 在小 学 三年 级 . 根
据学 生 3年 的成绩 及 三年级 末 的考试 成绩 . 次 把学 依
生分 流到 单 语班 、 常 双语班 和延 长双语 班 单语 班 正 是 为极 少数 学生 连续两 年不及格 而开设的 以单语 教学
质 良好 的各 类人 才
照 顾 到学 习能 力差 的学 生 . 迫使 学 生大量 中途退 学 和
留级 。 导致 了新 加 坡教 育 经费 的严 重浪 费 。加 之 当时 新 加 坡 的经济 正处 于恢 复 和发 展 阶段 . 过低 的教 育 投
施 教 等 方 面 对我 们 的 改 革 有 很 好 的 借 鉴 意 义
关 键 词 : 加 坡 ; 流 教 育 : 育 改 革 新 分 教 中 图 分 类 号 : 1 ./ 3 G5 2 3 9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 1 9 ( 0 2 1 — 1 9 0 17 — 9 9 2 1 )2 07 — 2
新加坡的教育分流制度及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新加坡的教育分流制度及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①皮江红(四川师范学院教育系,四川南充 637002)摘 要:本文分析了新加坡教育分流制度的理论依据,对其教育分流制度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从精英与大众、划一与求多、职教与普教三个方面研究了新加坡的教育分流制度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关键词:新加坡;教育分流;教育改革;启示中图分类号:G7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16(2002)04-0084-03 一、问题的提出新加坡领土狭小,人口众多,面积仅为633平方公里,人口却达300余万;新加坡资源贫乏,几乎没有什么矿产、粮食、日用淡水,甚至填海造田的泥土也不得不从别国购买。
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却创造了一个“世界奇迹”。
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32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16倍,在亚洲仅次于日本。
20世纪90年代后几年的全球竞争力排行榜中,新加坡在“全民素质”这项指标中一直高居榜首,并在1996年被国际组织纳入发达国家行列。
[1]新加坡的成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政治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学家的关注,他们分别从自己的领域出发对新加坡进行详细的研究,并得出了各种各样的结论。
但在这一方面,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能够达成共识,即新加坡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优异的教育制度。
新加坡政府正是通过推行了行之有效的教育制度,从而充分利用了它的惟一资源“人力”,最终取得了成功。
然而新加坡究竟采用了什么样的教育方式,使得全国人力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在1997年实现就业率100%,并不断在高新技术的多个领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的呢?[2]笔者认为新加坡的教育分流制度在其中起了关键的作用。
二、新加坡教育分流制度的理论依据概括起来讲,新加坡教育分流制度的理论基础是精英与大众兼顾的教育思想。
在教育战略的选择上,是实行“精英”教育还是实行大众教育,是二选其一还是两者兼顾,是世界各国都必须面对的难题。
新加坡初等教育分流对西藏的启示
教育分流是指依据考试成绩和学术性测验成绩,将学生分层别类,进入不同的学校和课程轨道,按照不同的要求和标准,采用不同的方法,教授不同的教育内容,使学生成为不同规格和类型的人才。
在初等教育阶段进行教育分流成功的个案当属新加坡。
作者将在介绍新加坡初等教育分流的基础上,分析西藏义务教育阶段进行教育分流的必要性、方向和内容。
一、新加坡初等教育阶段的教育分流新加坡在20世纪70年代末进行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基础教育由淘汰制转向分流制。
新加坡独立后,一直实行单一学制,要求学生在相同时间内学习同样的课程参加同样的升学考试,没有留级制度,不能通过考试的只能退学,只有不到14岁的学生可以重读。
调查表明,新加坡小学毕业生有29%未能通过小学毕业考试,有36%的中学生未能通过中学毕业考试,仅有14%的学生能进入大学前的预科,这些人中又只有9%的学生能够通过大学前的考试。
因此,政府重新制定了基础教育体制,实行分流制,并于1995年把教育分流作为国家教育制度确定下来。
第一次分流——語言分流:新加坡基础教育阶段规定在小学开始的4年,学生主要学习英语、母语和数学3门课,小学四年级结业时,根据考试成绩将学生分流进入3种不同程度的班级。
90%的学生分流进双语班,继续双语学习直到小学毕业;极少数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被分流到以单语学习为主的班级,学习基础的文化知识和数学知识;还有一种延长双语班,是为那些未能通过分流考试,但已通过二年级考试的学生开设的。
五六年级为定向阶段,学生根据各自的情况分别进人3个语言流学习,即1)英语作为第一语言,母语也作为第一语言,大约有10%学术能力和语言能力俱佳的学生进入第二语言流学习;2)英语作为第一语言,母语作为第二语言,这部分学生约占总数的70%~75%;3)英语作为第一语言,母语作为熟练的口语,占学生总数的15%~20%。
第二次分流——课程分流:进入中学后同样实行分流制,学生按照能力进入中学的特选课程班、快捷课程班和普通课程班,前两种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两种语言,经过4年中学学习后通过中学毕业考试(GCE“O”级水平考试)。
对新加坡教育分流制度的认识和思考
对新加坡教育分流制度的认识和思考作者:邱伟坚来源:《学习与研究》2013年第05期摘要教育分流就是通过考试和考核,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再分别进行不同要求的教育。
新加坡教育分流制度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机会均等的、适合的教育,教育分流制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使不同能力的学生都有机会得到发展,同时它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不同层次的人才。
关键词新加坡;教育分流;教育公平;因材施教;以人为本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的小国,国土面积有限,仅有720平方公里,人口将近526万人。
新加坡自然资源贫乏,唯一可以利用的就是人力资源。
新加坡1965年独立,能在短短几十年问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这与新加坡政府所实施的教育政策密不可分,教育分流制度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为每一个人提供了机会均等的、适合的教育,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充分的选择和发展空间,使不同能力的学生都有机会得到发展。
实践证明,新加坡教育分流制度是符合新加坡国情的,它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不同层次的人才,为其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 对新加坡教育分流制度的认识1.1教育分流的起因:新加坡建国初期,所有学生必须在相同时间内完成相同的课程,参加同样的升学考试,没有留级制度。
这种教育体制实施不久,就暴露出了问题:国家教育投资的浪费,还引发了诸多家庭和社会问题,六年制小学的辍学率一度达到11%,中学达到19%,教育改革由此引发,新加坡实行了一种新的教育体制——根据学生的成绩和能力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对学生实行分流。
教育分流制度的实质是一种区别对待学生的教育,核心内容是通过一定的测试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类别,以此为依据使不同类别的学生接受不同的教育,使培养出的不同类别的人才流向不同的工作岗位。
新加坡通过教育过程中的多次分流,对不同的学生区别对待,以便为资源匮乏的新加坡培育国家急需的栋梁之才。
1.2教育分流的理论依据:新加坡的教育体制是从英国传统的教育制度中发展而来的,新加坡教育融合着东西方文化的精华,既致力于培育精英人才,也推崇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新加坡的“分流教学”与“少教多学”
新加坡的“分流教学”与“少教多学”2011年10月10日至17日,吴江市教育局组织了部分中小学校长赴新加坡开展了基础教育考察培训活动。
校长们实地考察了四所中小学、听取了六场专家报告。
新加坡的“分流教学”和“少教多学”给我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一、分流教学为了有效地培养精英人才,同时也为了使广大青少年都能接受基础教育,新加坡从小学开始,就实施分流教学。
分流教学就是在培养目标、教学要求、学习水平上对不同能力的学生区别对待。
既有培养目标、发展方向上的不同,又有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上的分层要求、因材施教。
新加坡小学一二年级不考试。
我们参观的伟林小学,对一年级英语水平最差的二十多个学生采用了特殊教学,聘请有经验的教师,降低教学难度,自编教材,采用边唱边学,在娱乐中学习的方法,提高了孩子们的英语水平,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新加坡小学在三年级开始考试,四年级末参加校内分流考试,根据考试成绩升入不同层次的五年级班级。
学生将依据各自的学习能力修读不同程度的英文、母语、科学和数学。
五六年级是定向教育,在小学六年级要进行全国统一的学生离校考试。
学生根据考试成绩和其他知识与技能的成绩升入初中就读。
初中课程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快捷课程,是成绩最优秀的学生学习的课程,四年后参加“O”水准考试(“O”水准考试,是英联邦国家标准的初中升高中考试,是全英文考试,考试难度相当于中国的初中升高中考试),报读初级学院(大学预科)。
第二层次是普通(学术)课程,这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学习的课程,四年后参加“N”水准考试(是普通班的统一考试,难度低于“O”水准考试),成绩优秀的可多修一年参加“O”水准考试,报读初级学院,成绩一般的可报读工艺教育学院(相当中国的中专)。
第三个层次是普通(工艺)课程,适合成绩中差的学生。
四年后通过“N”水准考试,可报读工艺教育学院。
新加坡的课程是多元的、灵活的。
我们访问的加东修道院女校曾荣获新加坡教育部颁发的优异学校奖。
新加坡小学分流制度及对我国民族教育的启示
新加坡小学分流制度及对我国民族教育的启示
侯静
【期刊名称】《民族教育研究》
【年(卷),期】2007(018)003
【摘要】新加坡小学教育阶段要进行两次分流:即小四分流与小六分流.分流后的学生分别进入三种不同语言类别的学习.分流制度有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育质量、解决多语种教学的实际困难.但也存在学生压力过大、影响学生学习母语的热情等弊端.针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实际情况,本文提出应参照新加坡的做法,对我国民族地区的小学教育开展分流教学.
【总页数】4页(P95-98)
【作者】侯静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重庆,4007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512.3
【相关文献】
1.试论新加坡“分流教育”制度带给我国教育的启示 [J], 徐保国
2.新加坡中小学教师晋升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J], 李艳
3.新加坡中小学教师晋升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J], 李艳
4.新加坡的教育分流制度及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J], 皮江红
5.新加坡的教育分流制度及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J], 皮江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加坡教育“分流制”的利弊及带给我们的思考付琪,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副校长,哈尔滨市首批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
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语文特级教师,首批国家级骨干教师,省级教学能手;哈尔滨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教育硕士导师;黑龙江省中语会常务理事。
多次在省内外教学比赛中获奖。
曾荣获“第三届现代园丁奖”“省五一劳动奖章”“省劳动模范”等称号。
先后有《批判性思维训练的哲学思考》等数十篇论文在各类报刊上发表。
新加坡基础教育的最大特色就是实行“分流制”,从新加坡建国五十年发展情况来看,这种特殊的教育体制无疑在人才培养、发展国力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对这种教育体制进行深入研究,会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很好的借鉴作用。
一、新加坡教育“分流制”的基本流程1979年,面对由于完全统一的课程和考试带来的愈来愈严重的学生辍学问题,新加坡教育界对教育部的运作系统和教学问题进行了深刻检讨和反思,由副总理兼教育部长吴庆瑞牵头的专家组经过调研提出了著名的《吴庆瑞报告书》,指出“在单一的教育制度下,强制能力参差不一的学生,应用在家庭不用的语言求学,是造成新加坡教育制度弱点百出和学生辍学率居高的主要原因”。
针对学生能力不同,尤其语言能力不同的实际,提出实行教育分流制改革方案。
这个方案于1980年开始实施,经过几次小的调整改革,成为今天新加坡教育的主要特色。
新加坡的教育分流制是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的,大致有4次分流机会,分流的主要依据就是学生在现阶段所表现出的学习能力和智力水平。
第一次分流是在小学四年级,通过英语、母语和数学3门学科的考试及平时成绩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分别编入不同的班级,大致有15%的学生进入优秀班,72%的学生进入普通班,3%的学生进入差班。
学校根据各班不同水平调整教材和课程内容,为小学离校考试作准备。
第二次分流是在小学六年级离校考试,考试科目为英语、母语、数学和科学,根据全国统一考试按成绩让学生分别进入初中的快捷课程班、普通学术班和普通工艺班,其中最优秀的学习特别课程,比较优秀的学习快捷课程,其他的学习普通课程和职业技能,分别针对剑桥普通教育文凭普通水准和初级水准考试作准备,考试的科目包括:必修课程英语、母语、初级数学,选修课程高级数学、人文(含综合、地理、历史、文学)、科学(含物理、化学、生物)。
第三次分流在中学二年级,仍然是根据考试成绩,对各个不同层次班级的学生进行适当调整,培养目标分别是剑桥普通教育文凭考试零水准和初级水准。
最后一次分流是在初中毕业,剑桥普通教育文凭考试零水准的可以进入初级学院或高中学习2~3年(快捷课程2年,其他3年),准备高中毕业的剑桥普通教育文凭A水准考试;其他学生分别进入理工学院或工艺学院,为升学或就业作准备。
二、新加坡教育“分流制”的基本理念新加坡是一个自然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用新加坡人自己的话说:“我们除了阳光和空气什么都没有,如果说我们还有一个资源的话,那就是人。
”因此,新加坡人的危机感极重,靠挖掘人才资源弥补自然资源的不足,实施人才战略、走强国之路在新加坡国民心中已成共识。
新加坡国务资政吴作栋曾经这样说:“新加坡以缺乏自然资源而众所周知,但我们没有因为历史和地理的原因使自己处于不利的地位,相反我们利用其优势,发挥自身的灵活性,使新加坡人专注于自身潜能的开发,我们终身都很重视教育并关注相关技能的获得。
”他们一方面通过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另一方面又通过教育培养精英,培养高层次人才,形成人的素质多元化,技能水平的多层次,构成以本土人才为主体的多维度的人才结构。
“分流制”正是在这样一种思想指导下形成的体制,它遵循了中国古代教育“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合乎“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较大限度地挖掘、发挥学生个人的潜能,以减少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的浪费,使教育的功能得到很好地发挥,实现了以人力资源开发弥补自然资源匮乏的强国目标。
三、新加坡教育“分流制”的利与弊教育是育人的事业,是改变人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主观性因素的事业,而人的主观世界构成是千差万别的,没有任何一种制度可以适合所有的人,因此,所有体制也都是各有利弊的,新加坡的教育“分流制”也不例外。
这种体制的有利之处是显而易见的:其一,个体特长、潜能的开发早期介入,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突出某一方面的专长。
新加坡的小学实行六年制学制,前4年为奠基阶段,以基础课程语文、数学为主修,奠定学习基础。
后两年为定向阶段,通过小四分流,将特长、潜能各异的学生分别培养,针对学生的差异制定相应的课程和学习方案,使个性发展、潜能开发在小学阶段早期介入,教育效果显然要优于中学甚至高中阶段的后期介入。
其二,因材施教,使学校和教师更好地针对某一类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制定培养计划和课程结构。
分流的目的就在于因材施教,使教学能够更好地针对学生实际,使教学双方都能够有的放矢。
如90年代的分流制是将学生根据语言程度分别编入EM1、EM2、EM3三个源流,分别开设不同的课程。
EM1开设高级母语、英语、母语、数学和科学;EM2除没有高级母语外其他课程与EM1相同;EM3开设基础母语、基础英语、基础数学、基础科学。
让不同能力的学生学习与其能力水平相适应的课程,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也有利于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
其三,个人规划、培养目标的早期确定,有利于教学双方在发展愿景上达成共识,更有效地发挥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和教与学的积极性。
教育的最终结果是要让学生走入社会,发挥才能,求得生存,贡献社会。
如果教学双方对未来的发展没有明确的愿景,盲目施教或学习,势必造成教学效率的低下,难以充分发挥出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通过实行分流制,在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都认可的情况下,就学生的未来规划、发展愿景达成共识,就会使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也成为必然。
其四,针对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合理安排长短不同的学习时间和深浅有别的学习内容,减少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也有利于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
新加坡旧教育体制的一个突出恶果就是使一部分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导致越来越差,最后因成绩达不到标准而放弃学习,高辍学率也是使新加坡政府下定决心改革教育制度的主要原因之一。
实施分流制,给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学习内容和不同的学习时间,按照各自不同的能力实际选择进入不同层次的学校学习或就业,就使各类学生能够各取所需,即使成绩差的学生也可以顺利完成学业,接受应有的教育,不仅形成了人才的多元化,也很好地解决了辍学率高升的弊病。
用新加坡前教育部长张志贤的话说:“分流制度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进度和程度来学习,因此能有效地鼓励他们继续留在学校求学,不会感到跟不上其他同学而放弃学业。
”辍学率的降低不止是使受教育的比例增加,提高了国民整体文化素质,也使宝贵的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免于无谓的浪费。
但是,这种体制所存在的弊端也是不容否认的。
其一,“分流制”在所谓观照个体潜能与个性的同时,也把人按照所谓能力水平分成了三六九等,这种划分给刚刚开始学习生活的未成年人和其监护人所带来的精神心理压力之巨大是可想而知的,因考试成绩不如人而被编到低等水平的班级,处于低人一等的地位,对幼小心灵所带来的伤害是不利于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的。
其二,人的能力的显现不都在同一年龄段,这也是人才发展过程中个性化的体现,而用同一时段学习效果作为处于个性化发展阶段的群体中不同个体的唯一检验标准,会使一部分后期才能显现的学生失去应有的才能发展的机会,造成发展机会的不平等,接受优质教育机会的不公平。
其三,“分流”的唯一标准就是考试成绩,而这个考试成绩是无法测试出人的潜能的,以其来对人才素质、能力水平加以判定,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科学性,试想,在这种体制下爱因斯坦会被编在哪个班级里呢?某一学科的低水平不一定标志着整体智力水平的低下,如果因此就判定他(她)只能去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很可能造成新的资源浪费,尽管新加坡有关部门有相应的规定,并没有对这些学生彻底关闭进入更好的学校学习的大门,但在培养目标、发展规划、课程设置都已确定的环境制约下,想要通过自身努力再回到原有的发展轨道上,其实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
此外,这也极易形成学校和学生只追求学业成绩的片面思想,学生如果希望通过分流选择获得社会承认,就必须在受教育过程中接受多次分流并从中走向更高层次,任何一次分流中被淘汰,都可能意味着人生的改变,机遇的丧失,在这种价值取向引导下,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和升学去向,也就不足为奇了。
四、新加坡教育“分流制”给我们的思考我国基础教育目前发展的趋势是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移,所以,新加坡目前的一些做法正是我们逐渐放弃的,不能绝对地说我们的做法就是正确的,或者说新加坡的做法就是错误的。
因为国情的不同,教育文化传统的差异,决定每个国家的教育都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制度。
但是,各国的教育又不是完全不相通的,有些内在的规律性的东西也是可以彼此互相借鉴的,否则比较教育的研究就失去意义了。
新加坡这种“精英教育”的“分流制”,也带给我们一些值得思考的东西。
第一,我国某些地方目前实行的通过抑制优质教育资源过快发展,以政策手段缩小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之间差距的做法,是否真正实现了教育公平?文革结束后,为使“动乱”期间遭受重创的基础教育得到快速复苏,我国实施了中小学重点学校制度,推动了基础教育的蓬勃发展。
但由于区域间发展基础的不同,尤其是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逐渐拉大了某些重点与非重点校际之间的差距,甚至出现一批薄弱学校。
于是我们又出台了义务教育阶段不许设立重点学校,不许考试招生;高中不许设立重点班,实行配额生制度并逐渐加大配额生比例等政策。
仅就高中阶段来说,其目的在于抑制重点高中的过快发展,缩小日益加大的高中校际之间的差距;同时以政策手段扶持义务教育阶段薄弱校的发展,保证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接受优质教育机会的平等,实现教育公平。
但从目前情况看,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重点高中的过快发展,各校生源整体水平呈现下降趋势,生源范围明显扩大,接受优质教育的群体成分明显多元化,然而在对初中薄弱校支持方面却成效不明显,不少薄弱校现在依然停留在依靠配额生制度提高进入重点高中比率的水平上,而部分优质初中却有相当一部分本可以进入理想重点高中的学生却因此被挡在校门之外。
对这部分学生来说能说是实现了教育公平吗?诚然,任何一项政策都会因对某一群体有利而不利于其他群体,但新加坡的“分流制”虽不完全公平,却有利于学力突出的群体,目标很明确,就是要给优秀的孩子以优质的教育,在这一点上和我们的理念就完全不同了。
第二,让现阶段学力有差距的学生凭借特殊政策进入重点学校学习,是否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新加坡的教育是提供给学生适合的教育资源,让其接受适合自己的教育,这种政策应该说是“以人为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