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一数字化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综合课例:是指在每位学生均拥有一台数字化终端设备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新型教学方式。参赛作品应是完整反映一节优秀课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效果的信息资源包。
(1)制作要求:应包括教学设计、课例录像及其解释说明、教学资源、学生作品(在学习过程中完成)和教学效果评价等。其中,课例录像的主要教学环节应有字幕提示,采用常用视频格式,大小不超过700MB;如果是时间较长的活动课程,则只需要几个关键环节的视频录像剪辑。如课例中有论文、学科领域专家对教学实施的评价等也可一并报送。
(2)报送形式:以光盘形式报送。
大中小 ]
学科: 地理、科技环保年级: 6-8年级
而有了英特尔学生电脑,学生只需点击鼠标就可以与班中所有人交流。通过教师主机的管理软件,学生可以即时共享自己的答案,并能得到师生们的意见。在本
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图文并茂地展示了本组的网点设置原则,其他小组通过讨论又补充了对象年龄、人口流量、分布密度等一系列因素。
在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环境下,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评价量规,并将其传给同学。比如在讲述时,针对小组学习提出了“有非常强的团队合作精神,每位成员都承担一定的责任,与他人高效地合作,并在合作中体现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评价指标。师生根据量规评分时,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环境又提供了高效快捷的评分平台。“问卷星”网站的在线测试界面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反馈速度,学生在平台上提交评价后,教师可以在几秒钟内获得统计结果,了解学生的得分情况。而这在过去,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精力去人工批阅和统计。学生通过测试的反馈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教师则可以通过测试的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式。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地图辨别方向;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及其大小的意义。
通过制作因果图初步掌握“图文转化”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变换小组,练习展示自己、说服他人的能力;提高利用网络合作交流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绿色出行”的环保生活理念。
项目活动步骤1.情境设疑,点拨引导教师出示“最后2公里的难题”案例,学生思考,提出解决的方法,引出“绿色出行”主题。
学生读取“交通工具人均能耗和碳排量”表,用学生电脑网络合作归纳“绿色出行”的概念。
教师展示杭州和上海闵行区“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照片,引导学生了解“绿色出行”的实际应用。
2.角色扮演,读图规划学生扮演社区规划者,为学校周边社区规划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点。
教师指导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浏览上海三维地图网站,确定电子地图上的方向,指出洛川学校的地理位置,总结电子地图的比例尺大小与内容详略的关系。
3.同位分组,脑力激荡学生根据居住地与洛川学校的方位关系分成五组,讨论公共自行车网点的合适位置,组长倾听组员们的意见,在上海三维电子地图中标注出来,并简要说明其区位优势,学生代表介绍小组的讨论结果。
4.异位分组,探讨争辩学生根据编号交换座位,在新的小组中交流各自的网点位置图,筛选出4个最合适的租赁网点,以便最大程度满足社区居民的出行需要。
教师在Intel Seeing Reason上设置在线问题,组织各组讨论公共自行车租赁网点的选点原则。组长收集组员意见在学生电脑绘制因果图,并截屏保存。
5.展示评价,归纳总结小组代表展示本组的选址方案和因果图,并说明区位因素与自行车租赁点的关系。在座学生用自己的电脑登录“问卷星”网站实时打分,判断该自行车租赁点的区位选择是否合理,及小组合作的效果。
师生共同总结“绿色出行”的意义。
案例提供:上海洛川学校杨钰晨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教学设计:是指在每位学生均拥有一台数字化终端设备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所完成的教学设计,可以是“数字化课堂学习事件设计”,也可以是“数字化课堂教学整体设计”,两者选其一。
“数字化课堂学习事件设计”指课堂教学中常见教学环节的设计,包括:引导学生关注学习目的、帮助学生联系先前知识、使学生有效获得新知、组织活动和监控进步、实施评价、扩展和迁移。
“数字化课堂教学整体设计”指由若干学习事件组合,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目标的完整设计。“教学整体设计”可以是一节“课”也可以是一个“教学单元”。
特征:要求充分利用数字化学习环境和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个性化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
(1)制作要求:按照《附表四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教学设计模板》提交教学设计。鼓励提交已应用实践过的教学设计,须附实践报告,汇报实践过程及实践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