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 §1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 §2 城市的发展 • §3 城市化
§1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一、居民点的形成
居住形式---北方穴居;南方巢居。 生产力的发展---第一次劳动大分工 自然条件优越---黄河、长江流域 城池的雏形---居住点的防御性构筑物
• 居民点的产生过程: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四)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
• 经济制度也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形态。 • 中国的城市是政治、经济生活的中心, • 欧洲往往政治中心在城堡,经济中心在城市。 • 经济是一些城市发展的动因。
如隋代大运河修通后,沿运河发展起来的商业都会:汴州、 扬州、苏州、杭州。元代定都北京后发展起来的天津、德州。
意大利的威尼斯,德国的汉堡。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大体分为 三个 阶段:
★初期阶段:生产力水平低,城市化的速度较缓慢较长 时间才能达到 30%。
★中期阶段: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时间能达到 60 %。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 余劳动力已基本转化为城市人口。城市中工业的发展、 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 二、近代城市的发展
• (一)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 • (二)城市布局的变化
工业化初期——圈层式的向外扩展
城市活动增多,建筑类型增加,出现新的用地类型,交 通方式变革,城市布局发生变化。
•Hale Waihona Puke Baidu(三)城市与环境
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
• (四)科学技术发展带来城市的聚集效应及高质量的城市 生活
三、第二次世界后的城市发展
200人; 1,000人; 2,000人; 2,500人; 5,000人; 30,000人。
• 2、产业结构(与农村的区别)
• 3、行政管辖(与我国的行政建制和行政管理有关)
从各个学科、各个研究领域分析城市:社会生 活方式,文化教育层次,资金使用方式,地理环境 特点等等
§2 城市的发展
一、古代的城市发展 (一)城市与防御要求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城镇规划教研室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 第三章 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 • 第四章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 • 第五章 城市发展战略 • 第六章 城市总体规划 • 第七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 • 第八章 城市规划中的工程规划
---定居的生活方式------出现原始居民点。
二、城市的形成
城---防御性的构筑物。(原指城墙) 中国有“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
市---交易的场所。 我国古代《易经》所说“日中为市,致天下
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 城市的产生过程: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有了剩余产品------产生私有制-----
我国:非农业人口:2,000人以上设镇;
非农业人口:60,000人以上设市。
根据我国2000年开始的户籍制度改革制度而有所变化,
小城镇的建制标准有变化,相应的城市设立标准也与我
国1955年的规定有变化。(各国国情不一,规定不一)
瑞典、丹麦: 澳大利亚、加拿大: 法国、古巴: 美国: 比利时: 日本:
四、中国城市化的道路
• 一是不能走一些国家曾出现的情况,农村人口盲目流入 大城市,二是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城镇的道路。
• 我国东部和中西部的城市化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城市化 道路也有区别。东部地区以发展乡镇工业、外资企业等 发展小城镇;西部地区目前还应发展中小城市为主,为 进一步发展小城镇创造条件。
• 中国封建集权制度自秦始皇建立后一直影响城市建设:自隋唐 长安到明清北京的营造莫不如此。---中国封建城市的中心是政权 统治的中心,如宫殿、官府衙门。
• 欧洲城市封建社会在很长时期处于分裂状况,城市规模较小, 到17世纪才有大发展。 ---欧洲封建城市的中心是神权统治的中 心,如教堂。
卡洪城平面图
-原始社会瓦解------进入奴隶社会------出现有商业交换职能的居民 点------出现城市。
三、城市的定义
• (一)、相关学科对“城市”的定义
1、经济学 城市是“具有相当面积、经济活动和住户集中,以致在私人企业和
公共部门产生规模经济的连片地理区域”。 2、社会学
城市为具有某些特征的、在地理上有界的社会组织形式。 3、地理学
二、城市化进程的表现形式
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 彼此消长,不断变化。(农业的比重持续下降, 不可逆转)
3、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 比。
4、城市化水平高,不仅建立在二、三产业的发 展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三、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城市,是指地处交通方便环境的、覆盖有一定面积的人群和房屋的 密集结合体。
(二)、城市规划对“城市”的定义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 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
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三)、城市的现代含义:
人口数量、产业构成、行政管辖三个方面。
• 1、人口数量:
和城镇群出现,并出现大城市带。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3 城市化
• 一、城市化的含义 城市化一般简单地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 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 人口职业的转变 • 产业结构的转变 •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转变
城市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城市化水平也可从一个方面表现社会发展的水平, 表示工业化程度。
• (中国)陕西半坡、姜寨原始居民点;中国的 城郭理论。
• (国外)古巴比伦城;罗马营寨城市;欧洲中 世纪的“斯卡莫奇”的理想平面。
(二)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的布局
社会形态---阶级分化与对立 • 商都“殷”城 • 曹魏邺城(15页) • 埃及卡洪城
(三)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社会政治体制对城市建设也有直接影响。
• 至20世纪50年代中,世界范围内经过经济恢复,进入新的 发展时期。
• 城市化进程加快,至20世纪90年代,世界城市人口已达到 总人口的50%。
• 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 城市对外交通发达。 • 城市“郊区化”与内城更新运动并存。 • 世界范围城市形态多样化,城市发展出现较大差异。 • 城市规模呈现不断扩张态势,城镇密集化,城镇密集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