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鲧禹治水》原文、注释、翻译、阅读训练附答案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鲧禹治水的故事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鲧禹治水的故事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鲧禹治水的故事我们都知道历史上讲的“大禹治水”,这里不妨侧重看一下神话里的治水故事,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神话里治水的故事,希望能帮到你!选自《山海经·海内经》【作品原文】洪水滔天。

鲧①窃帝之息壤②以堙③洪水,不待帝命。

帝令祝融④杀鲧于羽郊⑤。

鲧复⑥生禹。

帝乃命禹卒⑦布土⑧以定九州。

鸱龟⑨曳衔⑩,何听焉?顺欲成功,帝何刑焉?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伯禹腹,夫何以变化?纂就前绪,遂成考功。

何续初继业,而厥谋不同?洪泉极深,何以窴之?地方九则,何以坟之?应龙何画?河海何历?何以营?禹何所成?【注释】①鲧——一位神话中的天神。

历史传说中则说他是尧时的诸侯。

②息壤——神话中讲的一种土壤。

据说可以自己迅速增长,所以适合用来堵塞洪水。

有的记载里和息壤并提的还有“息石”,是一种具有同样性能的石头。

③堙——填塞。

④祝融——神话中的火神,也是传说中的古代帝王,号“赤帝”。

⑤羽郊——羽山的郊野。

羽山是神话传说中一个偏僻的地方。

⑥复——这里借用代替“腹”字。

⑦卒——最终,最后。

⑧布土——散置泥土。

土,这里指息壤。

⑨鸱龟——鸱和龟。

鸱,猫头鹰的一种。

⑩曳衔——曳,拉,拖。

衔,用嘴叼。

曳衔,指猫头鹰和龟拖拉、叼咬鲧的躯体。

——同鲧。

听——听任,任凭。

顺欲——顺应(人民的)愿望。

遏——阻止。

这里是囚禁的意思。

施——解除,免除。

伯禹——就是禹。

传说禹曾受封为“夏伯”,所以称他:“伯禹”。

腹——从鲧的肚子里生出来。

变化——指禹在鲧腹内孕育的过程。

因为鲧是男人,所以有这一问。

纂就——继续。

纂,继承。

前绪——先前的开端。

绪,本义是丝头儿。

考——已死的父亲。

厥谋——他的谋略、办法。

洪泉——洪水的源泉。

窴——同“填”字。

九则——九州土地的等级。

这里指九州大地。

坟之——使它(九州大地)高起来。

应龙——神话里一种长着翅膀的龙。

何画——怎样用尾巴画地。

传说禹治水的时候,有神龙在前边用尾巴在地上画出路线,指明向什么方向引导洪水。

二年级上语文阅读题及答案《大禹治水》

二年级上语文阅读题及答案《大禹治水》

二年级上语文阅读题及答案《大禹治水》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

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牲畜和百姓,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洪水给百姓带来了无数的灾难,必须治好它。

当时,一个名叫鲧的人领着大家治水。

他只知道筑坝挡水,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

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

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口。

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

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开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

洪水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把家重新搬了回来。

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1、照样子写词语。

千军万马()()()()2、用“-”画出文中的过渡句,说说有什么作用?3、说一说为什么要治水?4、从课文原文中用下划线画出谁治过水,分别采用什么方法治水?5、品味一下描写大禹治水的句子,说一说大禹是个怎样的人?6、请你也连续用几个数量词,写一句话,来表现一个人的某种品质。

参考答案1、照样子写词语。

略2、洪水给百姓带来了无数的灾难,必须治好它。

这个过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前半句总结了上文,后半句引出下文——要治水。

3、因为洪水经常泛滥。

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牲畜和百姓,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所以必须治水。

4、鲧,筑坝挡水;禹,采用开通河道、疏导的办法治水。

5、从“禹离开了家乡,……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这里可以看出,大禹是一个为百姓做事专心致志、不辞劳苦、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人。

6、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

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口。

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大禹治水文言文禹疏九河

大禹治水文言文禹疏九河

大禹治水文言文禹疏九河1. 大禹治水原文加翻译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

洪水横流,泛滥於天下。

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榖不登,禽兽逼人。

兽蹄鸟迹之道交於中国。

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

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

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

当是时也,禹八年於外,三过其门而不入。

《孟子.滕文公上》这段古文的意思是:在唐尧做部落首领的时候,天下还没有治理好。

大水不顺河道而乱流,在天下泛乱。

野草树木茂盛,飞禽走兽繁殖,五谷不能成熟,禽兽威胁百姓。

四方之内纵横交错着兽蹄鸟迹所形成的道路。

唐尧为此而独自忧虑,于是选拔举用虞舜对此进行分治。

虞舜委任他一个叫益的臣子做掌火之官,益就在山泽之中燃起大火,飞禽走兽被烧得逃匿躲藏起来。

大禹疏通黄河的九条河道,疏导济水、漯水,使九河、济水和漯水流到海里去;把汝水、汉水打开缺口,引导水流,排除淮水、泗水的水道淤塞之处,使它们注入长江;除去灾害之后,中原地带才可以耕种并供给食粮。

在这时,大禹在外治水八年,因为忙于疏导河流,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却没有进去看望家人。

这段古文描写了尧舜禹时代遭遇自然灾害的情景,叙述了他们征服灾害的过程和方法,反映了古人战胜自然灾害的智慧和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

古人善于用分治和疏导来处理人和自然的矛盾非常值得今人借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精神非常值得今人学习。

注释:(1)“尧”,传说中我国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史称唐尧。

(2)“犹”,还。

“平”,安定,治理好。

(3)“洪”,大。

“横流”,不顺水道乱流。

(4)“畅茂”,茂盛。

(5)“登”,成熟。

(6)“逼”,同“逼”,这里是威胁的意思。

(7)“道”,道路。

“交”,纵横交错。

“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是对四方来说的,指黄河流域一带中原地区。

(8)“举”,选拔,举用。

“舜”传说中我国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史称虞舜。

“敷治”,分治。

(9)“益”,舜的臣子。

大禹治水古文

大禹治水古文

大禹治水古文
古文原文
尧舜时,九河不治,洪水泛滥。

尧用鲧(gǔn)治水,鲧用壅(yōng)①堵之法,九年而无功。

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通九道,陂(bēi)②九泽,度(duó)③九山。

疏通河道,因势利导,十三年终克水患。

一成一败,其治不同也。

字词解释
①:堵塞。

②陂:筑坝蓄水。

③度:勘测。

古文翻译
在尧舜统治的时候,天下许多河流都治理不好,导致洪水泛滥成灾。

尧让鲧来治理洪水,鲧用堵的方法治理洪水,多年来一点起色都没有。

后来,舜让大禹治水,大禹采取疏导的办法,带领百姓疏通多条大河,筑起堤坝,修建了许多蓄水池,勘测了多座大山,花了十三年的时间,终于治伏了水患。

大禹的成功和鲧的失败,就在于治水的方法不同。

大禹治水这篇小古文的意思

大禹治水这篇小古文的意思

大禹治水这篇小古文的意思《大禹治水的意思及相关解读》一、大禹治水的意思当帝尧之时,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

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

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

”四岳曰:“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

”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

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

舜既摄行天子之政,于是殛鲧于羽山以死。

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

舜举鲧之子禹,而使续鲧之业。

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雪行乘檋。

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

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

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

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产物,以贡赋,山川之便利。

简单来说,就是在尧帝的时代,洪水泛滥,百姓苦不堪言。

众人推荐鲧去治水,鲧治水九年没有成功。

舜帝时,鲧被处死,舜又让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大业。

禹为了治水,不辞辛劳,在外十三年,多次经过家门都不敢进去,最终通过疏通河道等方法成功治理了洪水,还规划了九州,使百姓能安居乐业,并且合理安排各地物产进贡等事务。

二、衍生注释1. “怀山襄陵”:怀,包围;襄,上升,这里指水势浩大,包围了高山,漫过了丘陵。

2. “殛鲧于羽山以死”:殛,诛杀,这里舜帝在羽山处死鲧。

3. “劳身焦思”:形容禹身体劳累,内心焦虑地思考治水的方法。

4. “左准绳,右规矩”:准绳和规矩都是测量工具,表明禹治水时严谨地测量地形等。

三、赏析从大禹治水这个故事中,我们能看到许多伟大的品质。

首先是禹的责任感,他面对父亲治水失败被诛的情况,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挑起了治水的重担,这就如同一个家族企业面临破产,儿子却敢于接手重振家族荣光一样。

他“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这种自我牺牲和敬业精神是令人惊叹的。

十三年间,他可能无数次思念家人,但治水的使命让他克制住自己的情感。

而且他治水的方法也体现了智慧,不是像父亲鲧那样一味地堵,而是采用疏通的方式,这告诉我们解决问题要从根源出发,要懂得顺势而为,就像治理河道拥堵,如果只是一味在入口处阻拦水流,只会让水越积越多,而疏通河道才能让水流顺畅。

大禹治水文言文注释

大禹治水文言文注释

大禹治水文言文注释1. 文言文《大禹治水》解释帝曰:“来,禹!汝亦昌言。

”禹拜曰:“都!帝,予何言?予思日孜孜。

”皋陶曰:“吁!如何?”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

予乘四载,随山刊木,暨益奏庶鲜食。

予决九川距四海,浚赋治距川。

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

懋迁有无化居。

蒸民乃粒,万邦作乂。

”皋陶曰:“俞!师汝昌言。

” 是这一段吗?舜帝说:“来吧,禹!你也谈谈高见吧。

”禹拜谢说:“是啊,君王,我说些什么呢?我整天考虑的是孜孜不倦地工作。

”皋陶说:“哦,到底是些什么工作?”禹说:“大水与天相接,浩浩荡荡包围了大山,淹没了山丘,民众被大水吞没。

我乘坐着四种交通工具,顺着山路砍削树木作路标,和伯益一起把刚猎获的鸟兽送给民众。

我疏通了九州的河流,使大水流进四海,还疏通了田间小沟,使田里的水都流进大河。

我和后稷一起播种粮食,为民众提供谷物和肉食。

还发展贸易,互通有无,使民众安定下来,各个诸侯国开始得到治理。

”皋陶说:“是啊!你这番话说得真好。

”2. 大禹治水文言文翻译在我国远古时代,相传四五千年前,发生了一次特大洪水灾害.为了解除水患,部落联盟会议推举了鲧去治水,鲧治水九年劳民伤财,对洪水束手无策,耽误了大事,被处死在羽山.部落联盟会议又推举了鲧的儿子禹.他是一个精明能干、大公无私的人.大禹请来过去治水的长辈总结过去失败的原因,并且经过实地考察,制定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方案:一方面加固和继续修筑堤坝,另一方面,用“疏导”的办法根治水患.大禹亲自率领二十七万治水群众,全面进行疏导洪水的劳动.大禹除了指挥外,还亲自参加劳动,为群众做出了榜样.他握木锸,不辞辛劳,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在治理洪水中,大禹曾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而不入.在他的领导下,人们经过十三年的艰苦劳动,终于疏通了九条大河,使洪水沿着新开的河道伏伏帖帖地流入大海.在治水的同时,大禹和治水的大军还大力帮助老百姓重建家园,修整土地,恢复生产,使大家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完成了流芳千古的伟大业绩.对于大禹的功绩,人民歌颂他,感谢他,怀念他,当时人们把整个中国叫“禹城”(意为大禹治理过的地方).在浙江省绍兴市嵇山门外,人们修建了夏禹的陵墓——禹陵,以纪念他的丰功伟绩.禹陵旁有一座禹王庙,气势雄伟,古木参天.今日禹陵和禹王庙,已成为中外游人游览的胜地。

鲧禹治水文言文答案

鲧禹治水文言文答案

鲧禹治水文言文答案《鲧禹治水》文言文阅读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②,不待帝命③。

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④。

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⑤。

《鲧禹治水》阅读习题2.翻译句子。

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译文:3.有人说,在如何治理洪水这个问题上,鲧失败了,禹胜利了,但他们父子都不失为古代人良与洪水进行搏斗并取得最后胜利的治水英雄。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谈谈你对鲧禹其人其事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鲧禹治水》阅读答案2.大神鲧偷窃了天帝的宝物息壤来填塞洪水,不等待天帝的允许。

3.鲧在人民生命财产受到极大危胁之际,挺身而出与洪水进行斗争,并冒着生命危险,窃取了天帝的“息壤”,最终于牺牲了自己的性命,他的所做所为赢得了后世人民的景仰和歌颂。

禹善于总结鲧失败的教训,利用疏导的方法,终于取得了治水斗争的胜利,从这一意义上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鲧禹治水》阅读翻译洪水泛滥起来,波浪滔天。

(这时),大神鲧便去偷窃天帝的宝物息壤——一种能生长不息的土壤——来填塞洪水,不等待天帝的允许。

天帝(恼怒)便叫火神祝融去把鲧杀死在羽山的郊野,可是却从被杀死的鲧的肚子里,生出他的儿子禹来。

天帝只得命令禹去铺填息壤,平定了九州的水患。

《鲧禹治水》阅读注释②这句说:鲧盗取了天帝的神土采堵塞洪水。

帝,上帝,天帝。

息壤,据说是天帝的神土,能不断生长,因而能堵塞洪水。

堙(y n),堵塞,填塞。

③这句说:没有得到天帝的命令。

④祝融:火神的名字。

羽郊:羽山的近郊。

⑤这两句说:鲧腹中生下禹,天帝就命令禹平定了九州。

复,同“腹”。

据郭璞注曰:“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也。

”卒,最后,终于。

布,同“敷”,铺填的意思。

传说禹吸取鲧治水不得法的教训,改用疏导的办法,终于治服了洪水。

《鲧禹治水》阅读故事上古时代,中国闹过一次大水灾。

那时,大地一片汪洋,庄家、房屋都被淹没了,人们只好逃到山上或树上去。

大禹治水文言文翻译

大禹治水文言文翻译

大禹治水文言文翻译导读:原文: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

洪水横流,氾滥於天下。

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榖不登,禽兽逼人。

兽蹄鸟迹之道交於中国。

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

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

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

当是时也,禹八年於外,三过其门而不入。

译文:在唐尧做部落首领的时候,天下还没有治理好。

大水不顺河道而乱流,在天下泛乱。

野草树木茂盛,飞禽走兽繁殖,五谷不能成熟,禽兽威胁百姓。

四方之内纵横交错着兽蹄鸟迹所形成的道路。

唐尧为此而独自忧虑,于是选拔举用虞舜对此进行分治。

虞舜委任他一个叫益的臣子做掌火之官,益就在山泽之中燃起大火,飞禽走兽被烧得逃匿躲藏起来。

大禹疏通黄河的九条河道,疏导济水、漯水,使九河、济水和漯水流到海里去;把汝水、汉水打开缺口,引导水流,排除淮水、泗水的'水道淤塞之处,使它们注入长江;除去灾害之后,中原地带才可以耕种并供给食粮。

在这时,大禹在外治水八年,因为忙于疏导河流,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却没有进去看望家人。

这段古文描写了尧舜禹时代遭遇自然灾害的情景,叙述了他们征服灾害的过程和方法,反映了古人战胜自然灾害的智慧和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

古人善于用分治和疏导来处理人和自然的矛盾非常值得今人借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精神非常值得今人学习。

【大禹治水文言文翻译】1.于园翻译文言文翻译2.活板文言文及翻译3.曾子文言文翻译4.《伤仲永》文言文翻译5.《心术》文言文及翻译6.《外戚》的文言文的原文及翻译7.以凫为鹘文言文翻译8.龙说文言文翻译上文是关于大禹治水文言文翻译,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大禹治水_翻译_文言文

大禹治水_翻译_文言文

昔者,洪水滔天,浩浩荡荡,泛滥无垠,民生凋敝。

天地异象,水神共工怒触不周山,致使江河横溢,四海为洋。

尧帝忧心忡忡,群臣惶惶,天下百姓苦不堪言。

于是,帝尧询访四方,得贤臣大禹,委以治水重任。

大禹,姓姒,名文命,帝尧之臣,德才兼备,明察秋毫。

禹受命于危难之际,不负众望,毅然决然,投身于治水伟业。

禹之初,巡历山川,访求良策。

他深知水患之因,非一日之故,乃天地造化,山川变迁,人事所累。

于是,他脚踏实地,实地考察,寻根究底,探究水患之源。

禹行千里,跋山涉水,不辞劳苦。

他观察地形,测度水流,了解民生疾苦,倾听百姓心声。

禹心系天下,为民请命,矢志不渝,终成治水大业。

禹治水,以疏导为主,堵塞为辅。

他教民筑堤防,开凿渠道,导引洪水入海。

禹亲临前线,身先士卒,与民同甘共苦,共度难关。

禹治水,重视水土保持。

他教导百姓,植树造林,保护水土,以防洪水再次肆虐。

禹还倡导节约用水,教民灌溉,使农田得以丰收,百姓安居乐业。

禹治水,不畏艰险,不惧生死。

他身患重病,仍坚守岗位,直至水患平息。

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忠心耿耿,感人至深。

终于,洪水退去,江河归槽,大地重光。

禹治水成功,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帝尧大悦,封禹为诸侯,赐姓姒,命为夏后氏。

大禹治水,功勋卓著,光照千秋。

他以其无私奉献,坚韧不拔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楷模。

后世子孙,传颂其德,缅怀其功,共筑美好家园。

大禹治水,历经千辛万苦,终成伟业。

他不仅解决了水患,还使天下百姓过上幸福生活。

禹之治水,实为中华民族之幸,亦为后世子孙之福。

夫大禹之治水,非一日之功,乃持之以恒,不懈努力之结果。

今人当效仿禹之精神,勇担责任,奋发向前,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为祖国的美好未来,而努力拼搏。

大禹治水,千古流芳。

禹之精神,永世长存。

愿天下百姓,传承禹之精神,共筑美好家园,共创辉煌未来!。

鲧禹治水文言文

鲧禹治水文言文

鲧禹治水文言文
原文:
昔者鲧禹之功,其势不可以时时而忘也。

当其在黄帝之世,混沌未分,玄黄未判,天下混沌,而民聚瓦砾。

于是鲧禹乃兴水利,治洪水,导江河,通沟渎,使得山川湖海,随地相宜,民得安处。

其用心之勤,其勤劳之至,岂特勤王之绩,亦所以安民也。

初,鲧治水,患于水土,而不能得功。

乃祷告上天,愿以身代,于是得天助,风雨时至,江水自退。

及至禹代鲧,更广其治,东疏河,西决江,北导河,南济水,九州之地,得以宾服。

其凿龙门,通地道,以利涿鹿之野,使民得安处。

又穿鄜與,通渤海,使得贡赋舟楫,通于渤海之口。

其用心之苦,可谓至矣。

虽然,鲧禹之功,固有不可以一时而忘者,盖水之为物,变动不居,周流无滞,而其性又急,不可以窒,不可以阻。

所以鲧禹之治水也,不得不因其势,就其利,导之以道,而使之有所止。

及其成功,而又不得不因其时而利,因其地而利,为之谋所以利之者,而其所以利,又不得不因其民之情而利之。

所以鲧禹之功,虽在于一世,而其用心之勤,乃所以安民也。

拓展:
鲧禹治水的故事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不仅在传说和神话中被广泛流传,也在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得到了多方面的表现。

在古代,洪水是对人类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而鲧禹治水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通过鲧禹治水的故事,人们
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探索,以及古代文明中的科技、文化和艺术水平。

同时,鲧禹治水的故事也启示人们,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应该采取科学的措施,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减轻灾害对人类的影响,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鲧禹治水 文言文

鲧禹治水 文言文

鲧禹治水文言文
鲧禹治水,古圣明也。

当时洪水滔天,百姓苦不堪言。

于是,大禹令治水者鲧投入汨罗江,助力治水,昼夜不辍。

然而,鲧狐假虎威,欲独掌功劳,故故意拖延,不完成大禹的命令。

但大禹忍气吞声,默默忍受,等待时机。

终于,四十年之后,大禹督查治水,发现鲧的不实之处,严词斥责,将其赶下江。

可是,治水是重任,谁肯接受这个咎由自取的任务呢?最后,大禹只得亲自领导,劳苦功高,历经九年,洪水终得平息。

翻译:
鲧禹治水,是古代圣明之举。

那时洪水泛滥,百姓痛苦难言。

大禹派遣鲧前往汨罗江助治水,日夜不停。

然而,鲧借助虎威虚张声势,欲自取功劳,刻意拖延,未能完成大禹的命令。

然而,大禹忍辱负重,默默等待时机。

最终,四十年后,大禹督察治水,发现鲧的虚假之处,斥责他,并将他赶下江。

可是,治水是重任,没有谁愿意肩负这样的责任。

最后,大禹不得不亲自领导,经过九年的艰苦劳动,才终于平息了洪水。

《大禹治水史记原文》原文、译文及注释

《大禹治水史记原文》原文、译文及注释

《大禹治水史记原文》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大禹治水史记原文两汉-史记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

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

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

”四岳曰:“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

”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

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

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

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

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

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

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

尧崩,帝舜问四岳曰:“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皆曰:“伯禹为司空,可成美尧之功。

”舜曰:“嗟,然!”命禹:“女平水土,维是勉之。

”禹拜稽首,让于契、后稷、皋陶。

舜曰:“女其往视尔事矣。

”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亶亶穆穆,为纲为纪。

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

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薄衣食,致孝于鬼神。

卑宫室,致费于沟淢. 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

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

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

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禹行自冀州始。

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

既修太原,至于岳阳。

覃怀致功,致于衡漳。

其土白壤。

赋上上错,田中中。

常、卫既从,大陆既为。

鸟夷皮服。

夹右碣石,入于海。

济、河维沇州:九河既道,雷夏既泽,雍、沮会同,桑土既蚕,于是民得下丘居土。

其土黑坟,草繇木条。

田中下,赋贞,作十有三年乃同。

其贡漆、丝,其篚织文。

浮于济、漯,通于河。

海岱维青州:堣夷既略,潍、淄其道。

其土白坟,海滨广潟,厥田斥卤。

田上下,赋中上。

厥贡盐絺,海物维错,岱畎丝、枲、铅、松、怪石,莱夷为牧,其篚酓丝。

浮于汶,通于济。

海岱及淮维徐州:淮、沂其治,蒙、羽其艺。

大野既都,东原厎平。

其土赤埴坟,草木渐包。

二年级上语文阅读题及答案《大禹治水》

二年级上语文阅读题及答案《大禹治水》

二年级上语文阅读题及答案《大禹治水》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

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牲畜和百姓,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洪水给百姓带来了无数的灾难,必须治好它。

当时,一个名叫鲧的人领着大家治水。

他只知道筑坝挡水,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

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

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口。

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

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开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

洪水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把家重新搬了回来。

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1、照样子写词语。

千军万马()()()()2、用“-”画出文中的过渡句,说说有什么作用?3、说一说为什么要治水?4、从课文原文中用下划线画出谁治过水,分别采用什么方法治水?5、品味一下描写大禹治水的句子,说一说大禹是个怎样的人?6、请你也连续用几个数量词,写一句话,来表现一个人的某种品质。

参考答案1、照样子写词语。

略2、洪水给百姓带来了无数的灾难,必须治好它。

这个过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前半句总结了上文,后半句引出下文——要治水。

3、因为洪水经常泛滥。

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牲畜和百姓,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所以必须治水。

4、鲧,筑坝挡水;禹,采用开通河道、疏导的办法治水。

5、从“禹离开了家乡,……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这里可以看出,大禹是一个为百姓做事专心致志、不辞劳苦、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人。

6、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

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口。

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PPT《鲧禹治水》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含答案)

PPT《鲧禹治水》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含答案)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鲧盗盗取了天帝的息壤来堵塞洪水,没有等到天帝的命令
3.鲧被杀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因为鲧急于治理洪水,还没有等到天帝的 命令就盗取天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息壤去治水。
4.“鲧腹生禹”用大胆的想象表现了鲧___百__折__不__挠____
大水漫上天际,鲧盗取了天帝的息壤来堵塞洪 水,没有等到天帝的命令。天帝命令祝融在羽山近 郊杀死鲧。鲧腹中生出了禹,天帝就命令禹铺填土 壤平治洪水来安定九州。
洪水滔天,鲧①窃帝② 之息壤③以堙④洪水,不 待帝命。帝令祝融⑤杀鲧于羽郊⑥。鲧复生禹,帝乃命 禹卒⑧布⑨土以定九州。
《山海经》
①鲧(gǔn):人名,禹的父亲。 ②帝:指天帝。 ③息壤:一种神土,可以让自己生长不息,至于无穷,所以能堵 塞洪水。息,生长。 ④堙(yīn):堵塞。⑤祝融,火神的名字。 ⑥羽郊:羽山的近郊。 ⑦复:通“腹”。鲧死三年,尸体不腐,有人刀剖鲧腹禹乃降生。 ⑧卒:最后,终于。 ⑨布:通“敷”,铺陈,即陈设,布置。
中国古代的“三皇五帝” 三皇,指燧人氏(燧皇)、伏羲氏(羲皇)、神农氏
(农皇); 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钻木取火这则神话故事,反映我国原始时代从利用自然
火进化到人工取火的情况,赞美了燧人氏的聪明智慧和勤劳 勇敢。燧人氏是为人民造福的英雄,永远值得我们后人敬仰。
1.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洪水|滔天 B.不|待帝命 C.鲧|复生禹 D.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

小古文大禹治水

小古文大禹治水

编辑ppt
9
大禹治水 尧舜时,九河不治,洪水泛滥。尧用 鲧(gǔn)治水,鲧用雍堵之法,九年 而无功。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通 九道,陂(bēi)九泽,度( dúo)九山。 疏通河道,因势利导,十三年终克水患。 一成一败,其治不同也。
——选自《经典史记》
编辑ppt
10
编辑ppt
11
编辑ppt
编辑ppt
7
大禹治水
尧舜时,九河不治,洪水泛
滥。尧用鲧(gǔn)治水,鲧
用雍堵之法,九年而无功。后
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通九
道,陂(bēi)九泽,度
( dúo)九山。疏通河道,因
势利导,十三年终克水患。一
成一败,其治不编辑pp同t 也。
8
禹开九州,通九道,陂(bēi)九 泽,度( dúo)九山。疏通河道,因 势利导,十三年终克水患。
编辑ppt
5
尧舜时,九河不治,洪水泛滥。 尧用鲧(gǔn)治水,鲧用雍堵之法, 九年而无功。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 通九道,陂(bēi)九泽,度( dúo) 九山。
编辑ppt
6
因势利导
“因”:顺着 “势”:趋势 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向有利于 实现目的的方向加以引导。
例如:我希望能找出学生的特点,因势利 导,让他们充分发挥所长,得到学习的成 果。
12
大禹治水
编辑ppt
1
大禹治水
尧舜时,九河不治,洪水泛滥。尧用 鲧(gǔn)治水,鲧用雍堵之法,九年而 无功。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通九道, 陂(bēi)九泽,度( dúo)九山。疏通 河道,因势利导,十三年终克水患。一成 一败,其治不同也。
注释:雍:堵塞 陂:筑坝蓄水
开尧舜 用鲧(gǔn)治水

大禹治水课文原文及赏析

大禹治水课文原文及赏析

大禹治水课文原文及赏析
1课文原文
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

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洪水给百姓带来了无数的灾难,必须治好它。

当时,一个名叫鲧的人领着大家治水。

他只知道筑坝挡水,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

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

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

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取疏导的办法治水。

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

洪水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把家搬了回来。

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重新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2赏析
《大禹治水》述了鲧和禹治水的故事,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

该事迹也被多数中国古代文献所记载。

大禹治水文言文

大禹治水文言文

大禹治水文言文上古之时,洪水泛滥,民不聊生。

江河横流,淹没田舍,冲毁道路,百姓苦不堪言。

尧帝忧之,乃命鲧治水。

鲧用堵之法,筑堤建坝,欲以阻挡洪水。

然洪水势大,堤毁坝决,九年无功。

舜继尧位,察鲧治水不力,遂殛鲧于羽山。

转而求能治水之人,众人皆荐鲧之子禹。

禹为人勤勉,性仁厚,且有大志。

舜命禹治水,禹欣然领命,誓要平此水患,解民于倒悬。

禹新婚不久,即别妻离家,投身治水大业。

他深知其父治水之失,改堵为疏。

禹跋山涉水,遍历九州,察山川地貌,测水流走向。

每至一地,必亲力亲为,勘测地形,探访民情。

禹治水之时,风餐露宿,沐雨栉风。

常无暇饮食,数日不寐。

过家门而不入,其子生而未见其面。

其治水之途,艰辛异常。

或遇高山阻挡,禹率众凿山开道;或遇深谷横亘,禹则架桥铺路。

于黄河之畔,禹见洪流汹涌,遂率众人疏河道,导水东流。

其间,搬巨石,挖淤泥,汗流浃背,不辞辛劳。

于淮河之滨,水势湍急,禹亲操耒耜,身先士卒,与众人齐心合力,终使淮水安流。

禹治水多年,足迹遍布华夏大地。

其所经之处,水患渐平,百姓得以归田,重建家园。

经十余年之努力,江河皆顺其道,洪水归海,田野复垦,百姓安居乐业。

禹之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其治水之精神,为后世所传颂。

其坚忍不拔,勇于担当,一心为民,不畏艰难之品质,永为后人敬仰。

禹治水之成功,非一人之功,乃其率众同心协力之果。

众人皆信禹之能,从其号令,不畏艰险,共克时艰。

禹因治水之伟绩,受舜禅让,继帝位,建立夏朝。

自此,华夏文明开启新篇。

后世之人,当以禹为范,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不懈努力,方有所成。

《鲧禹治水》-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鲧禹治水》-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鲧禹治水》-小学语文课外阅读《鲧禹治水》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在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上发生了一场巨大的灾难——洪水泛滥。

洪水淹没了大片的土地,冲毁了无数的房屋,人们流离失所,生活苦不堪言。

为了拯救苍生,当时的部落首领尧决定派人去治理洪水。

首先被委以重任的是鲧。

鲧是一个很有责任心的人,他看到百姓遭受洪水的侵害,心里非常着急,决心一定要治好洪水。

鲧采用的方法是用土来堵塞洪水。

他带领着人们到处搬运土石,修筑堤坝,试图把洪水拦住。

一开始,这种方法似乎起到了一些作用,洪水被暂时阻挡在了堤坝之外。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洪水越来越凶猛,堤坝承受不住巨大的压力,最终还是被冲垮了。

鲧治水九年,却始终没有成功。

鲧的失败让尧非常失望,但是他并没有放弃治理洪水的想法。

这时,有人推荐了鲧的儿子禹。

禹是一个聪明勇敢、心地善良的人,他深知父亲治水失败的原因,也明白要想治理好洪水,不能仅仅依靠堵塞,还要采取疏导的方法。

禹接受了治水的任务后,首先做的就是仔细地考察地形。

他带着测量工具,翻山越岭,走遍了洪水泛滥的地区。

他观察水流的走向,了解山脉的走势,思考着如何才能让洪水顺着地势流走。

经过一番考察,禹制定了详细的治水方案。

他决定根据地形的高低,开挖河道,把洪水引入大海。

这个工程非常艰巨,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但是禹没有退缩,他坚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战胜洪水。

禹带领着百姓们开始了艰苦的治水工作。

他们风餐露宿,每天都在工地上忙碌着。

禹以身作则,始终和大家在一起,亲自参与劳动。

他的手上长满了老茧,脚底磨出了厚厚的水泡,但是他从来没有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

在治水的过程中,禹遇到了很多困难。

有时候,遇到高山阻挡,他们就需要凿开山洞;有时候,遇到湍急的河流,他们就需要架桥铺路。

但是禹和百姓们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想尽各种办法,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

经过多年的努力,禹终于成功地治理了洪水。

洪水顺着河道流入了大海,人们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家园,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鲧禹治水》原文、注释、翻译、阅读训练附答案
篇一:孔绍安《落叶》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
:落叶孔绍安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零:凋零秋气早来,树叶飘落,令人心惊;凋零之情就如同这远客的遭遇。

树叶翻飞仿佛不愿落地;还在诉说着不忍离开这片森林。

巧妙的借用了秋天独有的景色――落叶,把自己比喻为落叶在空中漂浮不定,表明了作者身处他乡的无奈,凄凉!这是一首借物抒情的诗,理解全诗的关键在“飘零似客心”一句,其中的“客心”是什么意思?你认为诗人“惊” 的原因有哪些?全诗借“落叶”的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客心”指游子的心意。

诗人“惊”的原因有:由落叶想到季节变化,时光流逝;由落叶飘零想到自己的漂泊生活;由落叶“惜故林”激起强烈的思乡之情。

全诗借“落叶”的形象抒发了游子思乡之情。

篇二:《萧颖士傲物自侮》原文、注释、翻译、阅读训练附答案
《萧颖士傲物自侮》原文、注释、翻译、阅读训练附答案:萧颖士傲物自侮子负文学之名,倨忽⑥如此,止于一第乎?”颖士终扬州功曹。

――选自唐代笔记小说集《唐摭言》::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萧颖士考中进士。

自恃才华,傲慢无比。

经常携着一壶酒到野外去喝。

偶然在一处休息,自己喝酒吟诗。

正赶上暴雨狂风。

有一位穿紫衣的老人领着一个小孩在同一处避雨。

萧颖士见老人散漫的样子,口出不逊。

很快雨停,云去天开。

马上来了车马,老人上了马,侍卫在后面吆喝着
走了。

萧颖士急忙打听,有人告诉他这是吏部王尚书。

过去萧颖士去求见了好几次,没有接见,此时很惊愕。

第二天写了很长的信,到王尚书家里去谢罪。

王尚书让人把萧颖士领到偏房的廊下,坐下来责备他,并说:“遗憾你不是我的亲属,不然我一定要狠狠地教训你。

”停了一会儿又说:“你自恃才名,所以才傲慢到这个样子,只能是中个进士吧。

”萧颖士死在扬州功曹(州牧的属官)任上。

:1.解释加点词语在中的意思。

(2分)(1)会有风雨暴至会:___________
(2)颖士常造门造:___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子负文学之名,倨忽如此,止于一第乎?3.文中的萧颖士为什么一生做官止于扬州功曹而没有再升迁?(2分)4.作者记叙的这个故事对读者有怎样的警示意义?(3分):1.(2分)(1)适逢,正赶上(2)拜访2.(3分)你自恃才名,所以才傲慢到这个样子,只能是中个进士吧。

3.(2分)因为他过于傲慢,无意中欺侮了偶遇的吏部尚书。

4.(3分)言之有理即可。

如:做人不可太过傲慢,否则即便有真才实学也没有大的成就。

篇三:石柔《绝句》原诗、注释、翻译、阅读训练附答案
:绝句石柔①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②满路旁。

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①石柔,宋朝人,他一生远离故土,辗转仕途,曾任密州教授。

②飞球:杨树籽我比那随风轻扬的杨花更飘忽不定,杨花的绝飞离散,仅仅忙一个春天。

“杨花”,杨树籽,表面具毛,状同柳絮,
古人常以杨称柳,杨、柳通用,如司空图《暮春对柳》:“萦愁惹恨奈杨花,闭户垂帘亦满家。

”在古典诗词中,则用以表达某种愁绪,如北魏胡太后《杨白花》的“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苏轼《水龙吟?和章质夫杨花韵》的“似花还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路旁,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诗人不仅把自己转徙流离的生涯和“飘荡”的杨花比,而且超出传统手法的窠臼,要同杨花比出个程度,在结构上递进一层,使其郁积于心的客愁乡情通过着力反衬,显得格外深切动人,从而取得从正面说难以获得的抒情效果。

第二句,用点即点的手法收束全诗,至于何以要说“杨花只是一春忙”,这以后还有什么话未说,作者有心留下一段空间,由人猜想。

1、抒发深沉的乡思旅愁,是古往今来诗歌的常见主题,然而石的这一首绝句在写法上却力求新巧,读来情感突出,诗意盎然。

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2、诗歌在刻画杨柳的形象上,亦有独到之处,请以开头两句为例作简要赏析。

3、联系诗意,谈谈诗人抒发了什么感情。

(3分)4.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选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4分):1、答:为了避免抒情空洞干瘪,诗人没有直接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