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电站远程监控系统建设方案
新能源集中监控平台设计概述
新能源集中监控平台设计概述摘要:随着新能源发电企业业务的不断壮大,所属项目分布地域广、运维成本高,实现新能源场站集中监控的需求越发显著,集中监控平台的设计及应用,能够减少新能源企业运营成本,提升新能源发电厂群综合管理水平,为企业向集约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发展贡献力量。
本文具体介绍了新能源集中监控平台的系统架构、系统功能及主要设备配置。
关键词: 集控监控平台;设计;应用;功能0 引言为了促进新能源企业(以下简称“公司”)新能源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公司新能源产业的生产效率,紧跟企业集团公司智能化、信息化建设进程,建设一个具备远程集中监控、生产运营管理、生产指挥与决策、故障预警与诊断、视频监控等功能于一体的集中监控平台。
实现对公司旗下特定区域所有新能源场站的远方监控与“五遥”功能,以及对特定区域外的部分新能源场站的远方监视与“两遥”遥测、遥信功能。
如何搭建集中监控平台系统构架,提出相关功能要求,以及配置满足功能要求的设备,是新能源集控监控平台设计的关键问题。
1设计原则集中监控平台为了实现公司风电场、光伏电站的远方监视与控制,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远程集控”的管理模式,采用以下原则进行设计:(1)标准性原则设计应采用国家标准、国际通用标准通信规约,保证信息交换的标准化。
适应异构系统间数据交换,实现与不同新能源场站设备的数据通信,使得第三方能够基于该平台进行软件开发,同时便于系统升级维护。
(2)安全性原则设计安全性应按“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综合防护” 的总体原则设计,对系统内各应用系统进行安全区划分、部署网络边界安全防护设备[1-2]。
(3)开放性原则设计采用开放系统的体系结构,为其他系统接入和第三方服务提供公共的协议和接口代码开放、功能配置的开放、数据库开放、接口服务开放等。
(4)可扩展性原则设计采用能满足集中部署、分布实施要求,既能满足现阶段的运行管理需求,又能满足将来的场站扩展和功能扩展的潜在需求,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新能源集控系统规划及建设方案设计
新能源集控系统规划及建设方案设计文|张国珍,付正宁,斛晋璇,王其乐由于新能源场站分散部署、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且数量逐渐增多,对场站进行单独管理呈现效率降低、成本升高的趋势。
此外,现场工作重心主要集中在设备检修和运维方面,而监控管理工作又需要人员24小时值守,不便于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
因此,新能源集控系统的建设已成为各新能源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通过集控系统的建设,可以为新能源场站智能化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并提高新能源场站的专业化管理水平。
本文根据新能源场站的实际情况以及过去的规划理念,结合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要求,设计了新能源集控系统的整体框架和建设方案,提出了一种业务中心规划、功能开放互通、软件分层部署、网络安全分区的集控系统架构。
基于该架构,详细规划了通信系统建设方案,并对集控系统提出了详细的功能设计要求。
集控系统框架设计目前,相关企业对集控中心专业功能的需求逐步增强,涉及系统众多,若采用分散布置模式,将需要建设多个独立的系统,需要在各系统间采取点对点接口方式进行数据交互。
而且由于各系统数据独立,不便于开发新的应用功能。
而在标准、通用的软硬件基础平台上构建一体化主站系统,具有可靠性高、经济性好、扩展性强等优势,是未来自动化集控主站系统的发展趋势。
因此,集控中心的设计原则是以一体化平台构建为基础,以集控应用建设为核心,在统一的平台上建设集中监控、电能量采集等应用功能,通过一体化平台实现全方位的数据处理分析,同时对集控系统进行安全分区,明确各分区的安全要求,最终构建一套功能完善、全面开放、安全可靠的集控一体化主站系统。
由新能源场站分布特点,确定新能源集控系统为“一主多从”的部署模式。
将新能源集控系统依照不同角度分别划分为不同结构,划分方式如图1所示。
其中,场站监控层实现对现场的监控和数据上传;中心集控层实现远程集中监视和控制;上级监管层实现与电网调度和上级集团的协调沟通。
监控层采用集控中心远程SCADA值班管理模式;平台层采用大数据平台体系;应用层实现数据与业务的智能融合分析。
新能源电厂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监测装置典型部署方案
新能源电厂网络安全监测装置典型部署方案一.建设背景XX二、网络安全监测装置1.型号口型网络安全监测装置2.接口规范(以科东为例)(1 )采用RJ45接口;(2 )具备8个10M/100M/1000M自适应以太网电口(支持网口扩展);(3 )两个交流220V/50HZ ,电源插座;(4 )两个电源开关;(5)两个出82.0接口。
3.物理特性尺寸:采用1U整层机箱;重量:10kg。
4.设备外观三、部署方案3.1接入范围新能源电厂设备接入范围为涉网业务系统的主机设备,包括远动装置(RT∪ ∖PMU、故障录波、保信子站、电能量采集装置、功率预测服务器等,网络设备(内网交换机)以及通用安防设备(防火墙、IDS )和专用的安全防护设备(正、反向隔离设备)的接入(由于目前网络安全监测装置没有针对日志审计系统制定采集规范,因此不在本次监控范围之内1远动装置、PMU终端装置通过调度数据网与调度端通讯,独立挂载于调度数据网交换机实时vlan端口上;电能量采集装置、故障录波装置通过调度数据网与调度端通讯,独立挂载于调度数据网交换机非实时vlan端口上。
针对主机设备、网络设备、通用及专用安防设备的具体监视项详见附录10o3.2技术方案1)简易型部署方案:图1简易型电厂部署拓扑图在电厂的安全I、口区各部署一台口型网络安全监测装置,一端连接到电厂各个涉网业务系统交换机,另一端连接至调度数据网交换机(如果告警信息需要同时上送至省调及地调主站侧,装置可同时分两路进行数据转发),负责采集电厂涉网业务系统的服务器、工作站、网络设备(内网交换机)和安全防护设备的安全事件,对于告警信息进行本地存储以外,同时将告警信息转发至调度端主站侧的数据网关机,最终汇总到主站侧网络安全管理平台。
经过调研反馈,目前现场不存在AB双网,如果电厂内存在A、B网,则∏型网络安全监测装置分别接入A、B网交换机,实现对监视对象的采集。
如果需要将非法外联隐患较大的风机监控系统(非涉网部分)纳入监视范围则需要口型网络安全监测装置接入风机监控系统的交换机实现对风机监控系统的后台监控主机等监视。
无人值守,少人维护,远程及控制策划方案
无人值守,少人维护,远程及控制策划方案1、引言随着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形势日益严峻,风力、太阳能、水力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被反复不断地提上日程,以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为特征的能源革命已成为未来的趋势。
风力,水力,太阳能等新能源大多属于“间歇性能源”,为了提高效率,本身所需要的能源场需要有相当完美的平缓特性,否则只可能的在各区域间进行互补。
前者显然是凤毛麟角,只能尽可能多的建设同类的新能源电厂,装机越多,能源场关联性越强,发电效率才能越高,这是目前新能源领域的共识。
而对新能源电厂管控工作效率化的研究,正是目前最为迫切的全球任务。
2、“少人值守、远程集控”运行管理模式的整体方案新能源电厂建设取决于各种能源场,分散各地,大多处于荒僻地区,各自进行类同于传统能源电厂的生产运营管理有相当难度,这对于集中管控这一方式的发展出现了良好的契机。
通常情况下,在电气及机械设备进入稳定运行状态,积累了一定的运行经验后,工作区域开始由仅有数名维护人员(少人值班)向片区内只有数名巡视人员(无人值守)转化。
电厂定员的减少的并不简单的通过将大量的电厂维修等基本工作外包来解决,而是要通过目前可实现的如计算机监控,远传调度等先进手段进行远程集中管控。
这套庞杂的信息管理系统采取以计算机监控系统为基础,视频监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环境监测系统为辅助,以通信系统为介质的方式来完成对机组设备、厂区保卫、火警消防等功能区域的控制与监视。
系统平台硬件、UPS电源等重要部分采取整体冗余配置,采用高可靠性设备,单点故障降至最低。
系统服务器采用模块化的网络设备,可扩展性是其一大特色。
同时,该系统的须具备常规的RS485及RJ45接口,能满足通用的TCP/IP、MODBUS、PROFIBUS等协议。
3、计算机监控系统计算机监控系统应能满足全站安全运行监视和控制所要求的全部设计功能,中央控制室设置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值班员控制台。
新能源电站配置计算机监控系统具有远动功能,根据调度运行的要求,本开闭站端采集到的各种实时数据和信息,经处理后可传送至上级调度中心,实现少人值班。
光伏电站数据采集系统与远程通讯系统
光伏电站数据采集系统与远程通讯系统一、项目简介1、项目名称:巨力新能源10MW太阳能光伏屋顶发电项目2、建设单位:中国巨力集团有限公司3、建设规模:10MWp屋顶光伏发电项目4、项目地址:中国巨力集团5、电站范围:中国巨力集团厂区6、单位屋顶:8处二、监控系统说明如图2.1所示,光伏综合监控系统具备就地和远程监控功能,监控软件由本地监控与远程监控相结合。
本地监控由中央控制器(包括数据采集、控制算法、网关等功能)、通讯链路、本地显示组成,主要功能是负责本地发电设备数据采集、控制、数据存储、能量调度、通讯等功能。
远程监控由广域网通讯链路、路由器、数据库服务器、网络服务器、上位机展示平台组成,主要功能是负责将各个电站数据进行收集,电站状况调查,数据存储、处理、分析,发电经济性分析等等。
传统光伏电站监控系统主要由逆变器厂商随设备提供,从本厂逆变器出发,对电站运行的一些参数进行监测,难以或不能直接控制逆变器的运行状态,无法获取电站中的其它设备的信息及控制这些设备,也无法满足电网调度系统对电站的实时监控要求。
而且该项目将采用不同厂商的设备,电源厂商自有的监控系统一般对其他厂家的设备兼容性差,容易造成一个个“孤岛”系统,无法形成统一的监控体系。
大型光伏电站必须配备自动运行、功能完善的监控系统。
这种监控系统不同于传统发电厂监控系统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相对来说,大型光伏电站内设备种类不及传统电厂丰富,生产控制流程也不太复杂。
但其典型特点是装机容量大(10MW以上)、占地面积广(150亩以上),且地理位置偏僻、维护人员很少,这就要求生产运行、设备监控、环境监测、安保技防等各环节集中统一起来,且能够适应其位置分散、配置灵活的特点。
基于现场总线设计的大型光伏电站监控系统可以满足这些要求。
因此,需要搭建一个统一的本地集中监控中心,该监控中心位于巨力索具园区,能够对不同厂商、不同类别、不同型号的光伏发电电源设备及计量表计、直/交流柜及其它电力设备进行统一监控,实现对该项目所包含的光伏电站完整、统一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国电投新能源厂站无人值守管理方案及措施
国电投新能源厂站无人值守管理方案及措施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国电投新能源厂站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无人值守管理方案及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际运营中,如何确保新能源厂站的安全、稳定运行,成为了管理者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针对国电投新能源厂站无人值守管理方案及措施展开详细介绍。
首先,针对新能源厂站的无人值守管理,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远程监控系统。
通过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新能源厂站的运行状态、电力输出情况、设备运行情况等重要数据,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新能源厂站的正常运行。
同时,远程监控系统还可以实现远程控制,方便管理人员远程操作设备,提高管理效率。
其次,为了保证新能源厂站的安全,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安防系统。
安防系统包括视频监控、入侵报警、火灾报警等设备,可以全方位监控新能源厂站的安全状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能够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厂站的安全。
此外,安防系统还可以与远程监控系统结合,实现全方位的监控和管理。
另外,针对新能源厂站的设备管理,我们需要建立定期巡检和维护制度。
定期巡检能够及时发现设备运行异常,及时维修或更换设备,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同时,定期维护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运行风险。
此外,为了保障新能源厂站的供电质量,我们需要建立备用电源系统。
备用电源系统可以在主电源故障时自动切换,确保新能源厂站的持续供电,避免因电力故障而影响厂站的正常运行。
备用电源系统的建设对于保障新能源厂站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针对国电投新能源厂站的无人值守管理,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远程监控系统、健全的安防系统、定期巡检和维护制度,以及备用电源系统,从而保证新能源厂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案和措施,才能有效应对新能源厂站运行中的各种挑战,实现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国电投新能源厂站能够取得更好的运行效果,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能源电站生产及视频的监控系统配置要求
公司新能源电站生产及视频的监控系统配置要求监控系统本着区域化集中管理的思想进行方案设计,目前现阶段,系统分层分为光伏电站子站、生产控制中心(简称控制中心)两层对浙江省境内的光伏电站进行监控管理。
光伏子站综自监控部分:光伏电站子站主要配置通信网关机和路由器,用于转发光伏电站内逆变器、汇流箱、箱变、开关柜等开关量及模拟量数据进行处理后传输至控制中心,并执行控制中心对光伏电站设备的控制指令以及暂存数据和断点续存。
综自监控部分采用专用通道传输至生产控制中心。
光伏子站视频监控部分:光伏电站子站通过配置图像监视系统,对子站区升压设备,光伏阵列等重要区域进行监控,设备包括嵌入式硬盘录像机、摄像机、云台、防护罩等。
其中视频服务器等后台设备按全站最终规模配置,并留有远方监视的接口。
视频监控部分采用无线传输方式传输至生产控制中心。
10kV并网接入系统内各光伏电站到生产控制中心的通信传输介质采用敷设专用光纤网络,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380V并网接入的屋顶光伏项目配置GPRS模块,采用GPRS方式与生产控制中心通讯。
参考通讯系统结构图见下图:
控制中心与子站的通信通道:国家电投集团浙江新能源公司已经与中国移动桐庐分公司签署通信业务服务框架协议,所有子站的生产数据至生产控制中心采用2M数字电路,子站视频监控信号至生产控制中心采用无线VPN方式连接(各区域标杆电站的视频监控信号采用MPLS VPN方式连接)。
各区域公司在电站开始调试前一个月,应将电站名称和位置、施工联络人名单等上报至控制中心,由控制中心联系移动公司布设通信线路,并联系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与电站通信系统与控制中心连接的调试。
光伏电站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内容摘要
随着太阳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光伏电站的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为了保证光伏电站的稳定和高效运行,引入在线监测智能诊断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演示将详细介绍光伏电站在线监测智能诊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背景和意义
一、背景和意义
光伏电站是一种利用太阳能辐射转化为电能的发电系统。由于太阳能辐射的 不稳定性和光伏设备的性能限制,光伏电站的输出功率会产生波动。为了稳定光 伏电站的输出功率,提高电能质量,降低设备故障率,在线监测智能诊断系统的 应用成为必然趋势。
2、软件模块
(4)系统显示模块:该模块负责将监测数据和诊断结果显示给用户,方便用 户查看。
3、数据传输
3、数据传输
在数据传输方面,我们采用如下策略: (1)实时传输:为了确保数据的实时性,我们采用实时传输策略,将采集到 的数据第一时间传输到数据处理模块。
3、数据传输
(2)可靠传输:为了确保数据的可靠性,我们采用可靠的传输协议,如 TCP/IP协议,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三、实现方法
1、硬件设备
1、硬件设备
在线监测智能诊断系统需要用到以下硬件设备: (1)数据采集器:选择高性能的数据采集器,能够同时采集多个光伏设备的 运行数据。
1、硬件设备
(2)传感器: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 器、电压传感器等。
1、硬件设备
(3)数据传输设备:选择可靠的数据传输设备,如光纤收发器、无线路由器 等。
2、技术选型
2、技术选型
在系统架构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以下技术选型: (1)数据采集技术:选择可靠、高效的数据采集方案,能够实时获取光伏电 站的运行数据。
2、技术选型
新能源场站智能监控系统设计与实践
新能源场站智能监控系统设计与实践近年来,随着能源问题日益凸显,新能源场站的建设与运营愈发受到关注。
在这个背景下,为了提高新能源场站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智能监控系统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新能源场站智能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践,包括其架构、功能、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
**1. 智能监控系统架构**新能源场站智能监控系统的架构主要包括传感器网络、数据采集与传输、数据处理与分析以及远程监控与控制四个主要部分。
传感器网络负责采集场站各项运行数据,如风力发电机组的转速、太阳能电池板的发电功率等。
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进行数据清洗、处理和分析,生成运行状态报告、预警信息等。
最后,远程监控与控制模块允许运维人员远程监控场站运行情况,并进行远程控制和调度。
**2. 智能监控系统功能**新能源场站智能监控系统具有多项功能,包括实时监测、故障预警、智能诊断、远程控制等。
实时监测功能能够实时采集场站运行数据,并及时反馈到监控中心,使运维人员可以实时了解场站的运行状态。
故障预警功能通过对数据进行实时分析,能够及时发现设备异常,并提前预警,有助于减少故障损失。
智能诊断功能基于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识别设备运行中的潜在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远程控制功能使运维人员可以远程操作设备,进行调度和维护,提高了场站运行的灵活性和效率。
**3. 智能监控系统应用**智能监控系统已经在各类新能源场站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风电场、光伏电站等。
在风电场中,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风力发电机组的转速、叶片角度等参数,预警可能的故障,提高了风电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光伏电站中,智能监控系统可以监测太阳能电池板的发电功率、温度等数据,及时发现异常,保障光伏电站的正常运行。
**4. 智能监控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新能源场站智能监控系统也将不断完善和发展。
未来,智能监控系统将更加智能化,能够自动识别设备运行中的问题,并提供更加精准的解决方案。
国电投新能源厂站无人值守管理方案及措施
国电投新能源厂站无人值守管理方案及措施国电投新能源厂站无人值守管理方案及措施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远程监控与控制系统:建立远程监控与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对厂站进行实时监测,并远程控制设备运行。
这样可以及时监测设备状态、异常情况和运行指标,并进行远程操作和调整,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视频监控系统:在厂站关键区域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实时监测厂区内的安全情况。
同时存储监控录像,以备需要时查看。
视频监控可以提高厂站的安全性,并对异常事件进行预警和处理。
告警系统:建立完善的告警系统,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参数,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发出告警信号,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保安设施:在厂区周边设置围墙、大门和安全出入口,并安装安防系统,包括门禁系统、入侵检测系统等,确保外部安全。
火灾和泄漏监测系统:安装火灾和泄漏监测设备,能够实时监测厂区内的火灾和泄漏风险,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和报警。
运维管理系统:建立完善的运维管理系统,对各项设备进行定期巡检、保养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同时,
建立设备档案和维护记录,便于后期查询和追踪。
安全培训与演练:定期对厂站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包括防火、灭火、应急救援等知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并定期组织安全演练,加强员工对应急情况的应对能力。
备用电源系统:配备备用电源系统,确保设备在突发停电情况下依然能够正常运行,避免因停电导致的安全风险。
新能源场站集控中心建设方案及运营模式探讨
新能源场站集控中心建设方案及运营模式探讨发布时间:2021-09-30T06:37:09.281Z 来源:《福光技术》2021年14期作者:王向阳[导读] 降低运营成本,需要建设集控中心并运用新的运营模式进行管理。
上海之恒新能源有限公司摘要:近十几年来,中国新能源发电产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新能源场站日益增多,在高速发展的情况下生产管理方面的问题也逐渐突出,因此建设新能源集控中心,实现同时对多个新能源场站的集中监控运行,无疑成为一种很好的选择,本文将围绕集控中心建设方案及集控后的生产运营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能源场站;集控中心;运营模式;探讨引言目前国内新能源发电场站建设如火如荼,加上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政策的支持,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新能源发电行业仍将是各大发电集团、地方国企和民营企业纷纷介入的对象,随着建设场站数量和容量的不断增加,生产运营管理的问题逐渐突出,包括风电、光伏发电设备监控系统与变电站监控系统“互不兼容”、历史数据丢失、数据孤岛现象严重以及现有离散式监控模式下生产运维成本较高等;加上新能源场站大多地处偏僻,工作环境恶劣,生产运营人员长期驻守现场,其工作生活都不方便导致各电场人员招聘困难,现有技术人员流失严重,客观上增加了项目运营的成本和管理难度,为进一步优化管理,改善运维人员工作条件,降低运营成本,需要建设集控中心并运用新的运营模式进行管理。
1集控中心选址方案为了便于集控中心统筹管理各个新能源场站,集控中心应尽量选择在各场站地理位置中心的城市建设,这样可以缩短各场站通讯链路长度以保证数据传输可靠性并可节省相关专线电路的租赁费用。
基于电网安全性考虑,电网公司规定集控中心对生产设备的控制功能必须通过电力专线实现,因此具体位置上宜选择在电网公司通讯设备较好的变电站附近。
综述,集控中心选址宜在距离各场站相对中心位置的城市,而且距离电网公司变电站距离较近,同事还需综合考虑集控中心办公楼的电力供应、防雷接地、房屋结构、承重情况、后勤保障及周边治安环境等因素。
大华- 能源 电动汽车充电站可视化监控系统 解决方案
(3∕huaTECHNOLOGY电动汽车充电站可视化监控系统解决方案第一章总体概述 (3)1.1建设背景 (3)1.2总体目标 (4)1.3设计原则 (4)1.4设计依据 (5)第二章需求分析 (7)2.1需求分析 (7)第三章详细设计 (9)2.2设计思路 (9)2.3总体构架 (9)2.4系统功能 (10)2.5核心产品 (12)2.6安装要求 (28)第四章管理平台 (30)4.1系统概述 (30)4.2系统功能 (32)第一章总体概述1.1 建设背景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不断加深,石油资源的日趋枯竭以及大气污染、全球气温上升的危害加剧,原有汽车在节能和减排上面由于结构技术上的限制很难做到改善。
随着电动汽车的成功应用,电动汽车已成为中国政府和汽车制造商关注的焦点。
电动汽车具有无(低)污染物排放、噪音低、能效高、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它的普及将是缓解大气环境污染和能源紧缺的最有效方式之一。
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不断普及以及近两年国家针对新能源汽车推出了不限购、不限行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新能源汽车成为了购车者的主要选择。
有资料显示,2015年之后中国新能源汽车呈爆发式增长态势,中国正在成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之一。
受限于电池续航里程的限制,电动汽车的普及离不开配套的充电设施及相关服务。
快速便捷的充电成为了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服务好国家电动汽车普及工作,解决充电这一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问题,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在大力投入建设电动汽车充电站等配套市场服务设施的建设。
截至2018年9月,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到221万辆。
同时根据国务院此前印发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到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需达500万辆,这也意味着在今后两年时间里,新能源汽车产销还要继续加速提升。
面对如此巨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配套的充电设施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强化充电设施供电保障,在政策引导下,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发展。
新能源汽车远程监控系统平台的设计与搭建
2012年7月9日,国务院正式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规划对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销量目标做了具体要求: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
为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产业化进程,2012年9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组织实施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安排专项奖励资金重点支持全新设计开发的新能源汽车车型及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项目。
创新工程项目要求,所有新能源车辆必须加装远程信息诊断系统进行车辆安全状态的监控[1]。
1工作原理与组成架构1.1工作原理新能源汽车远程监控系统主要用于车辆远程监控、车辆管理、远程诊断及故障管理,车辆电池、电机、电控系统数据采集及数据分析。
具体功能包括车辆定位、行驶状态监控、历史轨迹回放、ECU 数据监控、远程故障诊断、数据统计与分析、条件设定与报警等。
上述功能的实现及监控系统平台的工作原理与GPS 定位技术、GPRS 数据传输技术、CAN 总线数据采集分析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
首先需要在新能源车辆上安装一个具备GPS 模块、GPRS 模块和CAN 总线模块的车载智能信息终端,其硬件架构如图1所示。
车载终端通过CAN 总线接口与车辆的CAN 总线网络建立连接,负责采集新能源车辆的电机、电池和电控系统的相关数据,车载终端的内置网关按照标准的协议转换机制将数据通过GPRS 网络上传到Internet 网络服务器,同时GPS 模块上传车辆的位置信息[2]。
管理人员通过访问Internet修改稿收稿日期:2013-11-04作者简介:赵佳(1983-),男,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新能源汽车电器总布置设计、CAN 总线控制技术和远程监控系统平台设计。
新能源汽车远程监控系统平台的设计与搭建赵佳1,赵浩2,王力1,刘清波1(1.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聊城252000;2.潍坊学院,山东潍坊261061)摘要:根据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要求,设计搭建一个专门用于远程监控新能源车辆安全运行状态的系统平台。
新能源设备远程监控解决方案
新能源设备远程监控解决方案在当今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新能源设备的广泛应用已成为应对环境挑战、推动可连续发展的紧要途径。
然而,新能源设备的高效运维与管理却面对诸多挑战,尤其是在地域广阔、环境多而杂的应用场景中,如何实现对设备的实时、精准、远程监控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系统架构与技术集成远程监控解决方案以物联网为基础,构建了掩盖广泛、连接稳定的设备网络。
新能源设备如风力发电机、光伏电站、储能装置等,通过嵌入式传感器、智能掌控器、蓝蜂智能网关等硬件设备,转化为具备数据手记、通信本领的“智能节点”,接入EMCP物联网云平台。
这些设备能够实时监测自身的运行状态、环境参数、能耗数据等关键信息,并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如4G/5G等)将其传输至云端服务器。
网关在边沿侧对海量设备数据进行高效整合、清洗、存储与分析,再传输到EMCP物联网云平台。
利用先进的数据挖掘算法,平台能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出设备性能趋势、故障预警信号、运维优化建议等高价值信息。
二、实时监控与智能预警实时监控是该解决方案的核心功能之一、对每台设备的运行数据进行实时手记与更新,通过可视化界面,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查看设备的工作状态、输出功率、故障报警等信息,实现对设备的监控。
另外,EMCP物联网云平台支持多维度、多层次的数据呈现,如远程监控控制现场设备、设备地图分布、历史数据回溯等,便于用户从宏观到微观全面掌握设备运营情况。
智能预警则是保障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紧要手段。
通过预设阈值或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故障猜测模型,平台能在设备显现异常或即将发生故障时,自动触发预警通知,将潜在风险以短信、电话、消息推送、网页语音等方式及时转达给相关人员,为故障排查、防备性维护赢得宝贵时间。
这种自动式的运维模式显著提升了设备可用率,降低了因突发故障导致的经济损失。
三、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借助云平台大数据分析,该解决方案能深度挖掘设备数据的价值,为运维决策供应有力支持。
新能源集控中心建设模式及规划探析
新能源集控中心建设模式及规划探析摘要:近年来,我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迅速发展,新能源场站的数量不断增加,新能源的集控中心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新能源集控中心,主要用于远程监控电站的运行情况,以减少新能源电站的运营和管理费用。
由于所监控的场站、设备、数据等都远超出了常规集控网的技术范围,如果不进行合理的建设规划,将会对集控网的正常运行造成很大的影响。
本文对新能源集控中心的建设模式和规划方案进行了探讨,为该行业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能源;集控中心;建设模式;规划设计新能源场站建设的位置大都相对偏僻,环境恶劣,运维人员配备不足,很难高效地开展监测工作。
随着车站数目的增多,场站的独立经营效率逐渐降低、成本上升。
集控系统的建设是新能源场站发展的主要趋势。
近年来,由于新能源电厂的不断发展,新能源集控室的建设也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
为了保证新能源场站的安全、稳定,必须对新能源场站进行合理的规划,以保证新能源场站工作得以安全、科学、有序地进行,从而达到降低管理成本的目的。
1.建立新型能源集控中心的模型分析根据新能源集中控制系统的布局,可以将新能源集中控制系统划分为总设备集中控制和区域集中控制。
总设备集中控制系统主要应用于城市或规模较大的地区,集控点可在邻近城市或新能源场站内进行。
区域集控是指在一个省、市、区的集中控制,为了便于与电网公司之间的交流,设立区域集控中心时,必须在省城设立总设备集中控制。
总厂集控模式是一种投资小、结构简单、功能简单的综合型,适合于高度集中或仅考虑集中发电的私营企业使用。
虽然总厂集控模式可以减少部分原有场站的运行人员数量,节省一些企业管理成本,但对提高整体管理水平的贡献却非常有限[1]。
区域集中控制管理模式总体上反映了集控中心结构的综合、清晰和其拥有的功能综合的特点,适用于各大电厂的生产、经营、规范化、集控的建设,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计划有高度的配合性。
高质量的生产经营离不开强大的技术平台支持,虽然地区集控系统的建设相对较多,投资相对较大,但是它相应的管理模式能够真正做到集中发电、集中营销、集中生产技术管理和技术监督、集中应急指挥和响应、集中诊断等功能。
新能源电厂的“少人值守、远程集控”方案设计要点探讨
新能源电厂的“少人值守、远程集控”方案设计要点探讨作者:祝隽超李康林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5年第14期[摘要]面对全球急速扩张新能源电厂,如何进行效率、精准、低人力成本的管控,将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引入“少人值守、远程集控”运行管理方式无疑是目前探索最多的模式。
本文就此抛砖引玉,提出目前较为成熟的设计要点,希望能得到更多设计工作者宝贵的意见。
[关键词]新能源电厂少人值守远程集控中图分类号:TV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4-0292-011、引言随着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形势日益严峻,风力、太阳能、水力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被反复不断地提上日程,以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为特征的能源革命已成为未来的趋势。
风力,水力,太阳能等新能源大多属于“间歇性能源”,为了提高效率,本身所需要的能源场需要有相当完美的平缓特性,否则只可能的在各区域间进行互补。
前者显然是凤毛麟角,只能尽可能多的建设同类的新能源电厂,装机越多,能源场关联性越强,发电效率才能越高,这是目前新能源领域的共识。
而对新能源电厂管控工作效率化的研究,正是目前最为迫切的全球任务。
2、“少人值守、远程集控”运行管理模式的整体方案新能源电厂建设取决于各种能源场,分散各地,大多处于荒僻地区,各自进行类同于传统能源电厂的生产运营管理有相当难度,这对于集中管控这一方式的发展出现了良好的契机。
通常情况下,在电气及机械设备进入稳定运行状态,积累了一定的运行经验后,工作区域开始由仅有数名维护人员(少人值班)向片区内只有数名巡视人员(无人值守)转化。
电厂定员的减少的并不简单的通过将大量的电厂维修等基本工作外包来解决,而是要通过目前可实现的如计算机监控,远传调度等先进手段进行远程集中管控。
这套庞杂的信息管理系统采取以计算机监控系统为基础,视频监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环境监测系统为辅助,以通信系统为介质的方式来完成对机组设备、厂区保卫、火警消防等功能区域的控制与监视。
新能源(光伏)智能运维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新能源(光伏)智能运维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一、背景描述
新能源智能运维管理平台是一个集生产、运维、安全、监控、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系统,下属系统很多,包括开发环境、定制化服务等;建立一个具有可靠性、安全性、可维护性等特征的新能源智能运维管理平台有助于规范新能源项目运维工作流程,共同把握新能源项目维护,增强新能源项目抗风险能力,保证客户利益。
二、系统建设方案
1、系统总体规划
系统总体规划建立新能源智能运维管理平台,根据具体需求,提供完整的管理及运维解决方案,实行端到端的服务及管理,提供统一的项目管理、运维管理、质量控制、安全管理、日记记录、报表管理等系统需求。
2、系统需求分析
(1)登录注册
实现多种方式的登录和注册,满足用户的登录和注册需求。
(2)权限控制
建立完善的权限体系,防止无权限的用户进入特定的信息,保证系统的数据安全。
(3)数据管理
实现数据的集中化管理,对平台的所有数据进行统一的监测和管理,定期进行数据清理,减少存储空间的利用率,提升性能。
(4)日记记录
实现系统日记记录及自动化运维服务的管理。
新能源电站远程监控系统建设方案
新能源电站远程集中监控系统建设方案目录第一章项目概况 (5)1。
1建设任务 (5)1。
2引用标准 (5)1。
2.1国家和国际标准 (5)1.2.2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7)1。
2。
3通用工业标准及其他相关标准71。
3设计原则 (8)第二章新能源电站远程监控系统总体设计 (10)2.1系统概述 (10)2。
2适用范围 (13)2.3系统结构 (13)2.4硬件总体设计 (16)2。
5软件体系结构 (18)第三章风电场侧子系统 (22)3。
1风电场侧接入方案 (22)3.2风电场侧功能 (22)3。
2.1风机实时运行数据采集与控制 (23)3。
2。
2升压站(开关站)实时运行数据采集与控制243。
2.3无功补偿装置实时数据采集与控制 (27)3.2.4箱变设备实时运行数据采集与控制 (28)3。
2。
5风功率预测系统数据采集293。
2.6功率控制系统(AGC/A VC)数据采集 (29)3。
2.7电能量计量信息采集 (29)第四章监控中心侧SCADA子系统 (30)4.1系统方案 (30)4。
2系统功能 (30)4.2.1数据接收 (30)4.2。
2数据存储 (30)4。
2.3数据处理 (31)4.2.4监控中心侧SCADA子系统内数据传输 (33)4.2.5报表服务 (33)4。
2.6权限管理 (34)4.2.7人机界面 (34)4。
2。
8风电场监控信息344.2。
9光伏电站监控信息 (38)4.2。
10报警及事件顺序记录(SOE)404。
2。
11控制功能414。
2.12时钟同步434.2。
13Web发布功能434。
3技术指标 (44)4。
3。
1参考标准及依据444.3.2测量值指标 (44)4。
3.3系统实时响应指标 (44)4。
3.4负荷率指标 (45)4。
3。
5可靠性指标454。
3.6系统时间指标 (45)4.3.7工作环境与电源 (45)4.4大屏幕显示系统简介 (46)第五章数据通信子系统 (52)5.1通讯链路需求 (52)5.2内部数据网建设方案 (52)第六章视频监视子系统 (54)6.1视频中心系统组成 (54)6.2服务器管理系统 (54)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能源电站远程集中监控系统建设方案目录第一章项目概况 (6)1.1建设任务 (6)1.2引用标准 (6)1.2.1国家和国际标准 (6)1.2.2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8)1.2.3通用工业标准及其他相关标准 (9)1.3设计原则 (9)第二章新能源电站远程监控系统总体设计 (11)2.1系统概述 (11)2.2适用范围 (14)2.3系统结构 (14)2.4硬件总体设计 (17)2.5软件体系结构 (19)第三章风电场侧子系统 (23)3.1风电场侧接入方案 (23)3.2风电场侧功能 (23)3.2.1风机实时运行数据采集与控制 (24)3.2.2升压站(开关站)实时运行数据采集与控制 (25)3.2.3无功补偿装置实时数据采集与控制 (30)3.2.4箱变设备实时运行数据采集与控制 (30)3.2.5风功率预测系统数据采集 (31)3.2.6功率控制系统(AGC/AVC)数据采集 (31)3.2.7电能量计量信息采集 (32)第四章监控中心侧SCADA子系统 (33)4.1系统方案 (33)4.2系统功能 (33)4.2.1数据接收 (33)4.2.2数据存储 (34)4.2.3数据处理 (34)4.2.4监控中心侧SCADA子系统内数据传输 (36)4.2.5报表服务 (36)4.2.6权限管理 (37)4.2.7人机界面 (37)4.2.8风电场监控信息 (37)4.2.9光伏电站监控信息 (41)4.2.10报警及事件顺序记录(SOE)434.2.11控制功能444.2.12时钟同步464.2.13Web发布功能464.3技术指标 (47)4.3.1参考标准及依据 (47)4.3.2测量值指标 (47)4.3.3系统实时响应指标 (47)4.3.4负荷率指标 (48)4.3.5可靠性指标 (48)4.3.6系统时间指标 (48)4.3.7工作环境与电源 (48)4.4大屏幕显示系统简介 (49)第五章数据通信子系统 (56)5.1通讯链路需求 (56)5.2内部数据网建设方案 (56)第六章视频监视子系统 (58)6.1视频中心系统组成 (58)6.2服务器管理系统 (58)6.2.1服务器 (58)6.2.2工作站 (59)6.3存储系统 (60)6.3.1CVR存储模式 (60)6.3.2存储配置 (62)6.4解码系统 (64)6.4.1解码器 (64)6.4.2视频综合平台 (65)6.5视频监控系统 (68)6.5.1主干交换机 (68)6.5.2防火墙 (69)第七章生产管理子系统 (70)7.1系统配置方案 (70)7.1.1系统体系架构 (70)7.1.2系统部署方案 (72)7.1.3系统特点 (73)7.2系统功能设计 (81)7.2.1设备管理 (81)7.2.2缺陷管理 (85)7.2.3操作票管理 (89)7.2.4工作票管理 (94)7.2.5检修管理 (97)7.2.6工单管理 (102)7.2.7门户界面 (104)第八章供货清单 (106)8.1硬件清单 (106)8.2软件清单 (117)第一章项目概况1.1建设任务典型的新能源电站远程集中监控系统由变电站,气象站、风电/光伏设备组、远程接口单元(RIU) 、现场通信网络、SCADA 现场服务器、现场工作站、远程客户端等组成。
本项目的总体要求为:系统结构采用C/S及B/S混合结构;支持多服务器;支持双网及多网技术;服务器软件采用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支持跨平台技术。
系统数据接入点数不少于300万点。
本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1)建立新能源电站发电远程监控系统,准确、及时、全面的收集各电站运行管理所需的各种信息,包括风机/光伏设备运行信息、升压站设备信息、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等。
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存储,并按管理部门要求及各电站的运行要求,对新能源电站的相关设备进行集中监视、控制及管理,确保各电站所有机电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2)建立远程数据通信系统,实现远程新能源发电监控系统与各新能源电站发电机组计算机监控系统、升压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新能源电站图像监控系统的数据传输。
(3)在远程集中监控系统设置多媒体图像监控终端,将各新能源电站现场监控图像上传至远程集中监控系统,实现新能源电站图像监控系统组网。
1.2引用标准1.2.1国家和国际标准ANSI-美国国家标准委员会标准CCITT标准-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标准DL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标准EIA标准-电子工业协会标准ISO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ITU-国际电讯同盟SI标准-国际标准单位制UL标准-美国保险商实验室标准IEEE标准-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标准•IEEE 802.X 系列局域网通信标准IEC标准-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标准•IEC 70-1 远动设备及系统总则一般原理和指导性规范•IEC 70-2 远动设备及系统工作条件环境条件和电源•IEC 70-3 远动设备及系统接口(电气特性)•IEC 70-4 远动设备及系统性能要求•IEC 70-5 远动设备及系统传输规约•IEC 70-5-101 远动设备及系统传输规约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IEC 70-5-102 远动设备及系统传输规约电能累计量传输配套标准•IEC 70-5-103 远动设备及系统传输规约保护通信配套标准•IEC 70-5-104 远动设备及系统传输规约 IEC60870-5-101网络访问•IEC 0870-5 系列问答式RTU规约,包括101、102、103、104等。
•IEC 1334 采用配电线载波系统的配电自动化•IEC 1850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IEC 1968 配网管理系统接口•IEC 1970 能量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接口(EMS API)•IEC 801 抗电磁干扰•IEC 61400-25-1: 风力发电厂监控通信原理和模型概述,包括整个标准介绍和概貌。
•IEC 61400-25-2: 风力发电厂监控通信的信息模型•IEC 61400-25-3: 风力发电厂监控通信的信息交换模型•IEC 61400-25-4: 风力发电厂监控通信中面向通信协议的映射•IEC 61400-25-5: 风力发电厂监控通信的一致性测试。
•IEC 61400-25-6: 风力发电厂监控通信中用于环境监测的逻辑节点类和数据类。
•IEC 61400-25系列的核心内容继承了IEC61850标准,并包含了大部分IEC 61850 的特点:GB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887 计算机场地技术条件•GB 813 微型数字电子计算机通用技术条件•GB/T 13730-2002 地区风电场调度自动化系统•GB/T 13829-92 远程终端通应用技术条件•GB/T 13729-2002 远动终端设备•GB/T 13730-92 地区风电场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通应用技术条件•GB/T17626-98、GB/T17618-98 电磁兼容国家标准1.2.2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 451-1991(2005) 循环式远动规约•DL476-1992(2005) 电力系统实时数据通讯应用层协议•DL 5003-1991(2005)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DL/T 478-2001 静态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应用技术条件•DL/T 516-2006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规程•DL/T 630-1997 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DL/T 634.5101-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1部分:传输规约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DL/T 634.5104-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4部分:传输规约采用标准传输协议子集的IEC 60870-5-101网络访问•DL/T 5103-1999 35-110kV无人值班变电站设计规程•DL/T 719-2000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2部分:传输规约电力系统电能量计量传输配套标准1.2.3通用工业标准及其他相关标准其它通用工业标准•操作系统采用Unix/Windows/Linux,符合开放系统的POSIX标准•SQL语言符合ANSI标准•GUI符合X-Window/Windows和MOTIF/GDI/OpenGL/QT标准•C/C++和FORTRAN语言符合ANSI标准•网络通讯采用工业标准的TCP/IP协议1.3设计原则(1)系统安全性原则系统平台要能确保所管理风电场和光伏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系统平台在规划设计、工程实施时要遵守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颁布的【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防范黑客及恶意代码等对电力二次系统的攻击侵害及由此引发电力系统事故。
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工程实施要遵循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的原则,保障监控和调度数据网络的安全。
(2)业务驱动的设计原则系统平台在规划设计、工程实施时要能充分满足“远程集中集控、现场移动检修”的新管理模式的业务需求。
在系统平台的整体规划以及对各子系统的具体设计时要做到明确定位、合理分工、高效集成。
系统的功能设计应符合实际需要,同时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在业务需求产生变化时能快速地对系统平台进行配置和调整做到快速适应业务。
同时,系统平台的规划设计需要带有一定的超前性,能预见并支持未来3至5年的可能的业务和管理需要。
(3)高可靠性的设计原则规划的系统平台,特别是对电站进行远程实时监控的部分,必须从设计上确保系统的高可靠性,从设计上消除单点故障,避免因系统故障带来的发电量的损失。
同时,在网络和系统软硬件的规划设计上,充分考虑到因为特殊问题导致故障时,保证数据的不丢失和系统的快速恢复。
所采用硬件设备应为工业级。
(4)充分可扩展性的设计原则需要从两个方面确保系统平台的可扩展性。
一是系统平台需要能支持新能源业务的快速扩张,能快速支持实现原有电站的容量扩展(包括接入新的设备类型)、新增电站及原有设备的技术改造后的平台接入。
二是系统平台需要能支持未来新能源业务管理需求的扩展,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工程实施应考虑到将来增加和调整更多的子系统模块的需要,满足不断演进的管理需要,同时在系统调整时充分保证历史数据的连续性。
(5)易用性和易维护性的设计原则系统平台的功能设计要确保高度的可操作性(易用性),使具备基本电脑操作水平的运行和检修人员,通过简单的培训就能掌握系统的操作要领,达到能完成日常工作的操作水平。
同时,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维护应做到简单易行,使运检中心的系统维护人员通过简单的培训就能掌握系统维护保养的日常工作。
(6)模块化和接口标准化的设计原则基于系统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的需要,在系统平台的规划设计时充分采用模块化的设计原则,各模块的功能划分清晰并相对独立,便于独立开发、测试和升级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