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晚报发展的十点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当前晚报发展的十
点思考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关于当前中国晚报发展的十点思考(2008-05-1721:23:37)
顾龙(作者系新民晚报高级记者、上海新闻部负责人)
中国晚报在21世纪激烈竞争的报业市场中,是发展还是衰亡?
这个话题是从“晚报是早出还是晚出”引起的。因为全国目前有147家晚报,改为出早报的已有100多家。从“晚报晚出”的比例来看,中国晚报似乎在走下坡路。
但是,真理只有一个:晚报就是傍晚出版发行的报纸。请注意一个事实:在中国十来个主要的大都市里,晚报至今仍是下午发行,而且都是所在城市发行量名列首位的报纸。而改出“早报”的100多家晚报,原来都是由当地党报派生出来的,只是贴上“晚报”的标签,偏重于社会新闻、文体新闻的都市类报纸。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持续发展,中国的报业市场更加繁荣开放。尤其是各地党报的改革、各城市的都市报崛起,那些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晚报”面临生存困难,纷纷改为“早出”,欲以此增加在市场竞争中的砝码。这种变化,不能证明中国晚报的衰亡,相反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晚报正在健康地拓展市场,争夺空间。对于发行量居各大城市之首的“晚报现象”,正是当前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年多前,笔者参加了首届中国晚报发展战略论坛;今年又从北到南,考察调研了中国目前主要的6家晚报,结合近期有75年历史的《新民晚报》改版,对中国晚报当前发展趋向作一点思考与分析。
一、晚报的优势在于出版时间差
晚报是随着城市的形成,在城市发展中应运而生的。
近代经济的发展,需要迅速的信息传播。1882年7月26日,上海英租界的电灯开始发光,这比美国本土使用电灯不过晚了一年。电灯,使白天“延长”了,使上海人有了夜生活,也使晚报的诞生有了可能性。
随着电报的广泛使用和信息源的扩大,日报出版后收到的消息越来越多,晚报的出现就顺理成章。上海是中国晚报的发祥地。19世纪60年代,上海出现由外国人主办的英文晚报。最早的中文晚报则是《字林沪报》社出版的《夜报》(1895年5月10日创刊),目的是刊登当天发生的新闻。
可以说,晚报就是最早的“都市报”,就是发布日报出版后12小时内的新闻,打的是“时间差”。
中国晚报界泰斗、新民晚报老社长赵超构早就说过,一个“晚”字是晚报绝对的、不可替代的基本特征或说是主要特点。
由中国晚报协会主编的《中国晚报学》对晚报优势,进行了反复而精辟的论述,其中最根本的论点是:晚报是傍晚出版,供人们晚上阅读的综合性城市报纸。晚报的特性是“晚”字,没有这个“晚“字,就不称其为晚报了。这个“晚“字本身具有很多优势。已经开发并为晚报成功运用的,主要有三大优势:(1)时间优势,(2)空间优势,(3)读者读晚报的环境与心态优势。其中,与日报和其他报纸相比,最大的优势或者说绝对优势是晚报在出版上的时间差优势。因为晚报在下午或傍晚才出版,首先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强新闻的时效性,抢发当日新闻;其次采编活动空间大,能够采集到更大范围的更多新闻信息;第三可以最快地反映执政者的意向、社会的动向和人民群众的心态和要求;第四可以及时刊载与传播最前瞻领先的社会舆论。所以我们称这种出版时间差,是晚报在报业竞争中的“看家绝招”。
二、晚报的版面内容要以读者需求而变动
当前中国报业的竞争,说到底是对读者的竞争,读者购买报纸是由各自的知识积淀和需求决定的。读者的多少决定了报纸的发行量,而发行量的多少又决定了广告的吸纳量。因此,加强对晚报读者的研究,已成为各家晚报当务之急。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提出,城市晚间读者阅读率是晚报市场生存发展的根本。新生代调查统计数据表明,在阅读时间密度上,大多数读者是在下午和晚上读报。在广州,下午和晚上的阅读率,广州日报是46.7%(其中晚上占35%,下午占11%),南方都市报是51%(其中晚上占36%,下午占15%),羊城晚报达74.5%。这说明,时间对于晚报来说,还不是一个劣势,晚报完全有机会争取这一时间段的读者,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
从阅读地点来说,调查显示各家报纸都是以家中阅读为主。羊城晚报在家阅读率占74%,南方日报在单位阅读率占31.8%。因此,晚报并非无路可走,关键是怎样最大程度地争取读者。
中国晚报读者忠诚度高,这是优势;但峰值年龄也要比新生的都市报高,这是劣势。另外,读者群的阅读惯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晚报的改革。如何让报纸吸引更多的年轻读者,这是晚报面临的重要课题。面对年轻的都市类报纸
的竞争,新民晚报开始实行版面改革,今年5月18日开始的报纸改版,首先在版式上有突破,注意吸收现代报纸的版面元素,从视觉上争取“年轻读者”;其次在内容上,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增加对青年大学生、白领人士的报道面,在报摊零售量的上升,可以证明这次改版的成功。按羊城晚报的说法,要抓住年轻主流人群,即社会行动能力最强,最具社会影响力的人群,报纸才有销路。
三、晚报版面的设定要根据城市广告量来决定
现代报纸版面的设定,都考虑了报纸经济效益,而经济效益最主要的是广告收入。据最近对美国底特律地区主要报纸的版面调查,发现一般均在对开50版左右,这主要与城市经济中的广告量有关。
从中国报业现状、各特大城市的经济状况等方面看,广告量大,报业发展也相对快,报刊种类也多,但均是在一块广告“大蛋糕“上切份额。而中小城市报纸种类相对较少,主要原因也是各地广告资源有限。这里可以看一下全国7家主要晚报2003年的版数、广告收入与发行量的情况:羊城晚报对开32版,广告收入10亿元,发行量130万份;北京晚报4开64版,广告收入8亿元,发行量80万份;新民晚报4开48版,广告收入5.8亿元,发行量120万份;扬子晚报4开64版,广告收入4.5亿元,发行量150万份;今晚报对开32版,广告收入3.2亿
元,发行量53万份;钱江晚报4开64版,广告收入3亿元,发行量70万份;深圳晚报4开56版,广告收入3亿元,发行量49万份。
现在,中国几家大城市晚报都面临广告与新闻版面的矛盾,在上海表现为广告的“橄榄型”需求,一般周三至周五为广告刊登高峰,因此,除了每周一定量的增版外,新民晚报、北京晚报、扬子晚报等小型张晚报的版面,均出现了“半版现象”,即新闻与广告各占一半。这种“半版现象”,引出编辑的“半版思路”,即一般以一篇生动的报道来作版面主打文章,配发一点简讯。
在一些大城市,晚报还遇到异型版面广告的冲击,即竖起四分之一型等等。为了报业的收入,适当开放一些广告版型是可以的,但是一味追求收入,使版面上的广告喧宾夺主,压过新闻,这是不可取的。这对读者将是一种损害,长久下去会失去读者。
四、做大晚报品牌需要不断投入
现在各地的报业都在向集团化发展,而晚报大多数是集团中的“首富”。同时,在中国报业市场中,很多晚报都是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