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理论指导幼儿折纸活动的策略
中班折纸活动有效实施的策略研究
![中班折纸活动有效实施的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ea8f7b9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9e.png)
中班折纸活动有效实施的策略研究折纸活动是幼儿园中班的一项常见教育活动,通过这项活动孩子可以锻炼手部精细动作,培养耐心和集中注意力,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想象力。
要想有效地实施中班折纸活动,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需要教师们制定一系列有效的策略。
本文将讨论中班折纸活动有效实施的策略研究。
一、设计符合幼儿认知水平的折纸活动教师在设计折纸活动时,要根据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选择合适的折纸内容。
不能选择过于复杂的折纸内容,否则会让孩子感到无法完成,丧失兴趣。
应该选择一些简单易学,又能培养孩子兴趣的折纸内容,比如动物、植物、简单的手工品等。
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设计不同的折纸内容,增加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引导孩子主动参与在折纸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空间,引导他们主动参与。
可以通过故事、动画等形式向孩子介绍折纸的趣味性和美感,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孩子们从内心产生想要尝试的愿望。
在活动中,教师应该多鼓励孩子,肯定他们的努力和成果,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孩子们愿意融入享受折纸带来的乐趣。
三、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折纸活动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方式之一,教师可以通过将折纸活动与游戏相结合,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可以设置折纸比赛,让孩子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项折纸任务,比赛中的孩子可以得到小奖励,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动力。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寓教于乐的折纸游戏,让孩子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地学会折纸的技巧,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利用折纸活动进行跨学科整合折纸活动并不是孤立的,教师可以结合其他学科内容,进行跨学科整合。
在折纸活动中,可以引入数学元素,教孩子们通过折纸来学习图形的认知和制作;同时还可以利用折纸活动进行语言拓展,让孩子们通过折纸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样不仅丰富了活动内容,也增强了孩子们的学习效果。
五、展示和分享折纸成果在折纸活动中,应该鼓励孩子们将自己的折纸作品进行展示和分享。
陶行知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幼儿折纸活动策略初探
![陶行知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幼儿折纸活动策略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aa01fb5ade80d4d8d15a4fac.png)
陶行知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幼儿折纸活动策略初探作者:王菊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06期摘要:折纸活动是培养幼儿手眼协调、手指灵活的有效途径,也是引发幼儿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
本文运用陶行知教育指导思想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选择幼儿喜闻乐见的题材、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等多种途径,让孩子在折纸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理论;幼儿;折纸活动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221-03折纸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是孩子们喜欢的手工游戏。
它通过折、叠、剪、翻、拉、绘画等多种手段,巧妙地把纸制成各种生动有趣的形象:如人物,动物,服装,建筑,花卉等。
它造型简洁夸张,富有情趣,是启迪幼儿智慧的一项有益活动。
幼儿期是培养创造力的最佳时期,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指出:“让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而折纸活动正是培养幼儿手眼协调、手指灵活的有效途径,也是引发幼儿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
那么,如何引领幼儿自主地融入到奇妙的折纸世界中,从而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意识,形成积极的审美情趣呢?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并保持幼儿对折纸活动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孩子乐于学习、积极创造的动力。
培养孩子对折纸的兴趣,并让孩子对折纸始终保持兴趣是折纸活动能否有效开展的关键。
1.创造美的环境,激发创作兴趣。
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
”因此,创设一个富有美感的环境,可以激发幼儿对美的事物的兴趣,使他们的审美感知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自身具备良好的审美情操,注重室内外环境的装饰与布置,为幼儿营造一个艺术氛围浓郁的日常生活学习环境,让幼儿去欣赏、去理解、去感受、去发现。
中班折纸活动有效实施的策略研究
![中班折纸活动有效实施的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4bf8909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a0.png)
中班折纸活动有效实施的策略研究折纸活动是中班儿童喜欢的一种手工技艺,通过折叠纸张,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实施中班折纸活动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策略来确保活动的有效性和孩子们的参与度。
以下将从准备工作、教学手段和课堂管理三个方面来探讨中班折纸活动的有效实施策略。
一、准备工作在开展中班折纸活动之前,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
老师需要对折纸活动进行周密的计划,确定活动的目的、内容和教学方法。
需要准备好必要的教学资源,包括纸张、折纸模板、剪刀、胶水等,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够有充足的材料参与活动。
老师还需要准备好相关的示范作品,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演示,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老师需要对折纸活动的安全注意事项进行讲解,确保孩子们在活动中不受伤。
二、教学手段在中班折纸活动的实施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是非常重要的。
老师可以通过图示和实物演示的方式来介绍折纸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让孩子们能够直观地了解折纸的过程和步骤。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折纸故事或游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老师还可以结合音乐和歌曲,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孩子们在音乐的激励下更好地参与到折纸活动中来。
老师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以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够在折纸活动中有所收获。
三、课堂管理在中班折纸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良好的课堂管理是确保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
老师要做好整个活动的安排和组织,确保每个环节的时间和步骤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安排和准备。
老师要合理分组,让孩子们能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相互学习,提高活动的效率和积极性。
老师还要给予孩子们适当的指导和帮助,让他们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及时得到解决,提高折纸活动的成功率和参与度。
老师要及时进行回顾和总结,让孩子们能够对折纸活动进行反思和评价,促进他们的自我提高和成长。
中班折纸活动的有效实施需要从准备工作、教学手段和课堂管理三个方面进行策略研究。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初探小班幼儿手工活动策略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初探小班幼儿手工活动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0663a083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66.png)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初探小班幼儿手工活动策略我们常常说“十指连心”、“心灵手巧”。
手工活动就是锻炼孩子动手能力的良好平台。
通过一系列的手工活动可以促进孩子手部的精细度,灵活度,稳定度,协调度的发展,从而提高动手能力。
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幼儿的手工活动应立足于幼儿的生活,以生活为背景,让幼儿在生活中不断拓展,习得必要的手工活动的操作技能,形成积极的审美情趣。
一、创设美的环境,激发幼儿创作兴趣兴趣是推动幼儿学习的一种动力。
要使幼儿对手工活动感兴趣,重要的是激发其兴趣,吸引幼儿主动参与,积极进行手工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环境创设能将抽象的课程具体化、情景化,并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动机。
为了让幼儿感受各种手工作品的美与趣,在教室里,走廊里,区角里张贴悬挂着用各种废纸盒组合搭建成的楼房,轮船,火车等;用易拉罐装饰成的各种小动物;用让蛋壳变成的许多可爱的小娃娃,用果皮拼贴出的漂亮的图案……一下子就营造出浓郁的艺术氛围,吸引了幼儿的目光,去欣赏发现获得美的感受。
在美工区我用卷筒纸纸芯制作成的长颈鹿装饰在活动区。
当孩子们走进这样区角时,注意力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争相要用小手去拿来看。
有的还会情不自禁地拍手说:“哇!好漂亮啊”。
当我问:“孩子们,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个可爱的长颈鹿啊?”每个小朋友都齐声回答“想”。
可见,孩子们是喜欢的。
由于环境的作用,孩子们受到美的熏陶,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幼儿学习兴趣,激发了幼儿的创作欲望。
二、注重循序渐进,习得手工活动技能虽然小班幼儿喜欢“动手”,但却心有余力不足。
因此他们还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
只有掌握了基本的方法才能更好的进行创作。
(一)运用游戏,学习基本技能陶行知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论点“儿童社会要充满简单之美。
”简单, 是指针对儿童的认知特点, 采用易为他们所理解和接受的方式, 把教育内容呈现给他们。
幼儿园折纸手工教育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幼儿园折纸手工教育的教学策略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969d7f0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14.png)
幼儿园折纸手工教育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初次接触教育的地方,折纸手工作为一种有趣的艺术形式,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然而,如何有效地教授幼儿折纸手工成为了教师们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折纸手工教育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开展这一教育活动。
一、了解幼儿的认知水平在进行折纸手工教育之前,教师首先需要了解幼儿的认知水平。
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有限,因此教师需要选择适合他们年龄段的折纸手工项目。
例如,对于3-4岁的幼儿,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折纸动物或植物;对于4-5岁的幼儿,可以选择一些稍微复杂一些的折纸飞机或船只。
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折纸手工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折纸作品,让幼儿仔细观察,并鼓励他们描述所看到的形状和颜色。
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如何通过折纸来还原这些形状。
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幼儿提升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并为他们后续的折纸手工活动打下基础。
三、采用示范教学法在进行折纸手工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示范教学法。
首先,教师可以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说明折纸的步骤,然后亲自演示给幼儿观看。
在示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解释一些关键点和技巧,并鼓励幼儿提问。
接着,教师可以让幼儿一起动手实践,帮助他们逐步掌握折纸的技巧。
四、注重幼儿的自主发展折纸手工教育不仅仅是技巧的传授,更是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自主发展。
因此,在进行折纸手工活动时,教师应该给予幼儿一定的自由度,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并尝试自己的创意。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基础的折纸模板,然后引导幼儿进行改造和创新。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并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五、组织折纸手工比赛折纸手工比赛是一种激励幼儿学习折纸的有效方式。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比赛或个人比赛,让幼儿们展示自己的折纸作品。
在比赛中,教师可以设立不同的奖项,如最有创意奖、最美观奖等,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纸艺与幼儿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纸艺与幼儿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84ec461ca58da0116d17498f.png)
纸艺与幼儿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艺术教育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从目标的定位到内容以及指导的要点,都充分肯定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每个幼儿都有艺术的潜能,而艺术教育正是为幼儿的潜能激发提供了艺术浸润的土壤,培养幼儿发现美、观察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纸艺是艺术教育的一种手段,也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艺术活动。
在纸工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下面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一、折一折,变一变,丰富幼儿的想象力,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纸很平常,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而且价廉物美、经济实用。
普通平常的一张纸,经过不同的折法,可以变成不同的动物、植物,在折叠的各个形态的变化中,能帮助幼儿进行形象创造,扩大幼儿的思维途径,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同时也可以激发幼儿进行新的尝试,不断产生新的设想,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为了让幼儿能顺利地进行纸工活动,我作为老师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
在尝试了各种各样的纸以后,我发现利用废旧的挂历纸来进行纸工教学是非常好的。
我发动全班的孩子收集往年的废旧挂历,利用课余时间分别裁成不同大小的正方形和长方形。
在纸工教学活动时,我为孩子们提供了足够的材料,让孩子们在折纸的海洋里尽情畅游。
我在教幼儿学会四角向中心折的基本方法后,教幼儿运用这种方法经过正反两面反复几次折叠后,就可以折出小衣服。
这时,提示幼儿将小衣服的两只衣袖拉下,看衣服能变成什么。
幼儿在亲手操作摆弄中,对形象产生了新的创作,尝试将小衣服的两只袖子拉下来。
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我及时用语言提醒幼儿,在拉的过程中要小心,防止拉坏。
在同一种四角向中心折的教学中,幼儿的思维打开了想象的闸门,创造出数十种形象。
在这次活动中,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都得到了一次不同程度的提高。
同样,在教幼儿双三角折法后,鼓励幼儿变化折法,加以创造,可以折出小兔、灯笼等新的作品。
陶行知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幼儿折纸活动策略初探-教育文档
![陶行知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幼儿折纸活动策略初探-教育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b8d599b451e79b89680226d5.png)
陶行知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幼儿折纸活动策略初探折纸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是孩子们喜欢的手工游戏。
它通过折、叠、剪、翻、拉、绘画等多种手段,巧妙地把纸制成各种生动有趣的形象:如人物,动物,服装,建筑,花卉等。
它造型简洁夸张,富有情趣,是启迪幼儿智慧的一项有益活动。
幼儿期是培养创造力的最佳时期,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指出:“让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而折纸活动正是培养幼儿手眼协调、手指灵活的有效途径,也是引发幼儿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
那么,如何引领幼儿自主地融入到奇妙的折纸世界中,从而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意识,形成积极的审美情趣呢?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并保持幼儿对折纸活动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孩子乐于学习、积极创造的动力。
培养孩子对折纸的兴趣,并让孩子对折纸始终保持兴趣是折纸活动能否有效开展的关键。
1.创造美的环境,激发创作兴趣。
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
”因此,创设一个富有美感的环境,可以激发幼儿对美的事物的兴趣,使他们的审美感知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自身具备良好的审美情操,注重室内外环境的装饰与布置,为幼儿营造一个艺术氛围浓郁的日常生活学习环境,让幼儿去欣赏、去理解、去感受、去发现。
如,为了给幼儿身临其境的感觉,我在活动室悬挂一串串彩色的千纸鹤,在“娃娃家”的花瓶中插入一朵朵鲜花,在种植区用一个个心形剪纸装点花盆,我还把活动室的墙面布置成树林场景,上面黏贴折纸作品小鸟、小兔、松鼠、蘑菇、花朵等。
我还专门开辟了纸艺展示区,其中包括范例欣赏、折纸示意图展示、幼儿作品展览等,让幼儿能耳濡目染地受到熏陶,加强了幼儿对美的视觉感受,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幼儿对折纸活动的兴趣。
2.营造自由、愉快的创作空间,增强创作兴趣。
幼儿创意纸工活动的教育价值及指导 教育资料
![幼儿创意纸工活动的教育价值及指导 教育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735e2d1f46527d3250ce07b.png)
幼儿创意纸工活动的教育价值及指导幼儿创意纸工艺术是一项十分有趣的活动,是开发幼儿智能,发展幼儿手部肌肉灵活性的有效手段。
通过纸工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感知能力的?l展,培养幼儿丰富的情感,同时幼儿的思维能力发展也将得到很大的提高,给幼儿扩散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起到很好的铺垫及基础作用。
纸工活动形式多样,小小一张纸就能玩出许多的花样和方法,其中包括折纸、剪纸、撕纸、搓纸、纸工画等等。
是一项深受孩子们喜欢的艺术活动,同时也是一项手脑并用的益智活动,简单易行,变化多样,花费甚少,收益甚大。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上”纸工正是通过手的动作发展了幼儿的智慧,给幼儿带来了更多的乐趣和快乐。
《指南》也指出教师要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玩具、工艺装饰品,体验创造的乐趣;所以我认为,在幼儿园引入幼儿创意纸工活动是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操作性的。
在《指南》的贯彻推进下和我园特色教学氛围的引领下,我们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所需,开展了创意纸工特色教学活动。
可如何在创意纸工活动中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呢?这将是我们教育者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有效创设环境,增进幼儿创作兴趣,促进幼儿思维发展这样会吸引首先要做好环境创设,在实施活动教学过程前,幼儿的探索与创造的兴趣,从而丰富幼儿自身经验,操作才能得到不同层次的锻炼。
一个好的环境创设是一个让幼儿释放心灵、激发兴趣和表达情感的创作空间,孩子们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一起交流、一起创作自己喜欢的作品及体验与他人分享后的快乐,从中获得自信,体验创造的幸福,感受创造的乐趣等。
一个好的环境创设不仅给了幼儿一个强烈的视觉冲击,让幼儿在感官中直接感受和了解纸工创作的多种形式及其他经验,在环境中体验更多地快乐,做到所谓的耳濡目染,从中也体现了环境教育的价值。
二、探索开展创意纸工的方法,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幼儿园创意纸工教育应区别于传统的幼儿纸工活动,幼儿创意美术活动的目的并不强调让幼儿机械地习得某种美术技能,而是把重点落在“创意”二字上,即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为幼儿提供全方位的支持,鼓励幼儿充分发挥想象、联想、幻想,大胆运用各种纸工材料进行各种艺术形式的表现。
基于陶行知创造思想开展幼儿剪纸活动
![基于陶行知创造思想开展幼儿剪纸活动](https://img.taocdn.com/s3/m/39565ef7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24.png)
基于陶行知创造思想开展幼儿剪纸活动摘要:基于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育理念,教师要本着“知行合一”的态度为幼儿提供有效的课堂指导和帮助。
随着社会各界对幼儿教学逐步重视,现在幼儿园老师也应该采用多种形式丰富幼儿的活动课堂,使幼儿的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剪纸活动可以有效使幼儿的动手能力、专注能力、观察能力提高,将美育进行渗透,为此将剪纸融入幼儿教学十分迫切。
关键词:剪纸;幼儿园;教育实践剪纸是具有镂空特色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我国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沉淀的民间文化,为此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之中融入剪纸文化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可以培养幼儿实际动手能力的同时,给幼儿进行文化渗透,使得幼儿园活动更加多样化,为此本文就探讨如何将剪纸艺术融入幼儿园教学之中。
一、创设良好的剪纸游戏环境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但注意力很难集中,为此如果想要使幼儿集中注意力进行剪纸活动,首先幼儿园老师就需要给幼儿创设良好的剪纸游戏环境,使幼儿融入其中,这样才能将各种艺术元素融入教育实际工作中,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
第一,可以邀请区域内剪纸专家给幼儿进行上课,同时也可以给幼儿现场展示剪纸艺术的魅力,使幼儿被剪纸艺术所吸引,这样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探索剪纸艺术、学习剪纸艺术。
第二,老师应该为幼儿创设具有开放性特点的环境,使得幼儿在环境之中对剪纸艺术有更深入的体会和思考。
例如笔者在给幼儿进行剪纸活动开展期间,就对幼儿活动区域进行了精心地装饰和布置,首先在幼儿日常活动的区域里老师选择了多种多样的卡通剪纸,贴在周围墙上,让幼儿随时随地都能被剪纸艺术所熏陶,在看到这些剪纸时他们也能潜移默化之中提升自己对于剪纸的认识,提升对于剪纸学习的兴趣。
其次,在楼梯上笔者采用剪纸的方式,剪出了很多卡通小脚丫,提醒幼儿上下楼梯要轻声慢步,在环境之中给幼儿增添了剪纸元素,调动幼儿学习兴趣。
二、激励教学措施对于幼儿来说剪纸活动实际上存在一定的操作难度,很多幼儿也因为自己无法掌握剪纸的艺术或者是在进行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是剪出来的图片不尽如人意,而对这一项活动产生抵触心理、厌烦心理,为此老师应该多对幼儿进行鼓励,表扬和激励,这样才能使幼儿在剪纸这一活动之中努力下去。
陶行知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幼儿折纸活动策略初探
![陶行知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幼儿折纸活动策略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d3e70526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9f.png)
折纸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是孩子们喜欢的手工游戏。
它通过折、叠、剪、翻、拉、绘画等多种手段,巧妙地把纸制成各种生动有趣的形象:如人物,动物,服装,建筑,花卉等。
它造型简洁夸张,富有情趣,是启迪幼儿智慧的一项有益活动。
幼儿期是培养创造力的最佳时期,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指出:“让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而折纸活动正是培养幼儿手眼协调、手指灵活的有效途径,也是引发幼儿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
那么,如何引领幼儿自主地融入到奇妙的折纸世界中,从而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意识,形成积极的审美情趣呢?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并保持幼儿对折纸活动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孩子乐于学习、积极创造的动力。
培养孩子对折纸的兴趣,并让孩子对折纸始终保持兴趣是折纸活动能否有效开展的关键。
1.创造美的环境,激发创作兴趣。
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
”因此,创设一个富有美感的环境,可以激发幼儿对美的事物的兴趣,使他们的审美感知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首先要求我们教师到5岁的儿童学习外语会增加患口吃风险,5岁以后再开始学习第二种语言,患口吃的风险明显降低;双语环境下长大的儿童通常在两种语言中都表现出口吃[3]。
研究认为婴幼儿大脑未发育完全,长期记忆能力较差,只是简单模仿,很容易出现母语与外语,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混乱;另外,其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没有形成,当思维与表达发展不平衡时,易造成记忆混淆而口吃。
3.幼儿一旦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厌烦、抵触心理,难以培养未来的学习兴趣。
乌克兰教育专家苏霍姆斯基认为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值得提出的是,家长在为自己孩子选择是否进行英语培训时,如果家长强迫儿童在幼儿阶段学习英语,或者教师引导和教育方式不当,可能会增加他们对英语的厌恶、抵触和恐惧感;这种心理一旦产生,再激发其学习该语言的兴趣是很难的。
陶行知理论下的小班幼儿手工活动
![陶行知理论下的小班幼儿手工活动](https://img.taocdn.com/s3/m/b2728421910ef12d2bf9e7d5.png)
让孩子心灵手巧——陶行知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小班幼儿手工活动策略初探摘要:陶行知曾经指出“让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基本方法是“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时间。
”小班孩子正处在直觉行动思维与具体形象思维相结合的时期,是培养创造力的最佳时期,手工活动正是培养幼儿手眼协调、手指灵活的有效途径,也是引发幼儿感受和创造美的过程。
本文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创设美的环境、学习创造技能、提供创作材料等多种途径,让孩子在手工操作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关键字:陶行知教育理论;小班幼儿;手工活动;俗话说:“心灵手巧”,手工活动正是培养幼儿手眼协调、手指灵活的有效途径,也是引发幼儿感受和创造美的过程。
尽管小班幼儿年龄较小,手部肌肉尚未发育完善,手、眼、脑动作很不协调,但是对于动手的活动却很感兴趣,他们喜欢涂涂画画、折折撕撕,利用手工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创造意识和环保意识。
陶行知提倡“生活即教育”,“教育以生活为中心,”这就是说要以儿童的生活开展儿童的教育。
《纲要》中也充分强调了注重生活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
强调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强调各领域的教育与幼儿生活的联系;强调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教育内容;强调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因此,关注幼儿及幼儿周围的生活是现今幼儿教育的重要观念。
幼儿的手工活动应把教育目标立足于幼儿的生活,以生活为背景,让幼儿在生活中不断拓展,习得必要的手工活动的操作技能,形成积极的审美情趣。
一、创设美的环境,激发幼儿创作兴趣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使幼儿对手工活动感兴趣,重要的是激发其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幼儿就会主动投入、积极参与。
环境创设能将抽象的课程具体化、情景化,并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动机。
运用陶行知思想培养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创造力
![运用陶行知思想培养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创造力](https://img.taocdn.com/s3/m/4eafb742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fa.png)
运用陶行知思想培养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创造力1. 引言1.1 陶行知思想的介绍陶行知(1891年-1946年)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是近代中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也是中国现代教育改革的倡导者之一。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被认为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先驱,他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对当今的教育实践有着深远的影响。
陶行知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潜能和特点,应该在教育中被尊重和发展。
他主张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
在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中,美术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认为通过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创造力和想象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释放内心的激情和能量。
美术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还可以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发展。
在幼儿美术活动中运用陶行知的思想,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艺术天赋和审美意识,为其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教育幼儿美术的重要性教育幼儿美术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培养其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还可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
美术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发展观察力、表达能力和想象力,激发其艺术天赋,培养其独特个性。
通过参与美术活动,幼儿能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美术教育还可以帮助幼儿认识和了解不同的文化,拓展他们的视野,丰富其人生经验。
教育幼儿美术是十分重要的,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美术教育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还能够促进其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正文2.1 运用陶行知思想培养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创造力陶行知思想是中国教育界一位重要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提出了许多关于教育和美育的理论,为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我们可以运用陶行知思想来引导幼儿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幼儿园折纸手工活动策划方案 幼儿园手工艺教育
![幼儿园折纸手工活动策划方案 幼儿园手工艺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2c329141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14.png)
幼儿园手工艺教育是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其中折纸手工活动作为一种经典的手工艺活动,对幼儿的智力发展和动手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幼儿园折纸手工活动进行策划方案的探讨。
一、活动目的1. 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通过折纸手工活动,培养幼儿的手部灵活性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
2. 激发幼儿创造力。
折纸手工活动可以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尝试不同的折法和组合,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耐心和细心。
折纸手工需要一定的耐心和细心,通过这项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耐心和细心品质。
二、活动内容1. 选择适合幼儿的折纸作品。
根据幼儿的芳龄和手工水平,选择一些简单易学的折纸作品,如飞机、动物、花草等,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成就感。
2. 提供多样的折纸材料。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参与活动,可以提供不同颜色和纹理的折纸纸张,让幼儿有更多的选择和想象空间。
3. 配备专业老师指导。
在活动中配备具有一定手工艺教育经验的老师指导,引导幼儿正确地折叠纸张,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浪费和错误。
4. 制定丰富多彩的折纸活动方案。
不仅可以在课堂活动中进行折纸手工,还可以组织折纸比赛、折纸展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展示和竞技机会。
三、活动步骤1. 介绍折纸基本知识。
老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视瓶等形式向幼儿介绍折纸的基本知识,如折纸的起源、常见折法等,让幼儿对折纸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演示折纸步骤。
老师可以在大屏幕上演示简单的折纸步骤,让幼儿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个步骤,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
3. 指导幼儿操作。
在幼儿逐步掌握折纸技巧后,老师可以逐步引导他们进行折纸操作,及时扶持和纠正他们的操作,使其获得更好的折纸体验。
4. 展示和评比。
在活动结束后,可以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比和评奖,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成果,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四、活动评估1. 观察幼儿的参与度。
在活动过程中,老师需要观察幼儿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和帮助。
幼儿园折纸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
![幼儿园折纸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5db5100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ba.png)
幼儿园折纸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幼儿园折纸教学活动是一项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教师的指导策略对于幼儿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折纸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并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发展水平和兴趣爱好设置合适的教学目标。
在折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折叠一些简单的纸艺作品,如飞机、船、动物等,激发幼儿的兴趣,并逐渐引导幼儿尝试制作一些更复杂的作品,如纸鹤、纸蝴蝶等。
其次,教师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实践和创造。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折纸示范,并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进行尝试。
同时,教师应该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由发挥,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第三,教师应该注重幼儿的参与和合作。
在折纸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互相观摩、交流和合作,共同完成一件作品。
通过这种形式,幼儿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第四,教师应该注重情感沟通和心理支持。
在折纸教学中,教师应该赞美和鼓励幼儿的努力和成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同时,教师应该耐心倾听幼儿的疑问和困惑,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和解答,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此外,教师还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具,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教师可以使用实物、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料,让幼儿通过观看、模仿和实践,理解和掌握折纸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最后,教师还可以将折纸教学与其他学科内容相结合,创造多元化的教学场景。
比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折纸活动进行数学形状和空间的学习;在语言教学中,可以通过折纸活动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描述能力。
综上所述,幼儿园折纸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设定教学目标、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参与和合作、注重情感沟通和心理支持,以及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具,教师可以有效地引导幼儿学习,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浅探民间纸艺在幼儿园的实践策略
![浅探民间纸艺在幼儿园的实践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96a7ae3b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90.png)
浅探民间纸艺在幼儿园的实践策略摘要:民间纸艺是通过撕、折、扭、卷、叠、塑形、衬彩、镂空、重组等技能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艺术活动。
幼儿民间纸艺活动,是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在愉快、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民间纸艺的活动,培养幼儿欣赏美、理解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关键词:民间纸艺策略幼儿1问题的提出陶行知先生曾說过要解放孩子的双手,用手即是动脑,幼儿正处于直觉行动思维与具体形象思维相结合的关键期,民间纸艺活动的开展既是培养幼儿手指灵活、手眼协调的有效途径,又是引发幼儿感受和创造美的过程。
民间纸艺活动开展中可能会遇到孩子“无从下手”、“不敢动手”,孩子回应老师的可能是“老师,我不会。
”于是“等待”成了孩子唯一能做的事,从而使孩子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失去了纸艺活动的兴趣。
2幼儿民间纸艺活动开展的策略2.1处处绽放的民间纸艺活动环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所以,首先为孩子创设一个和谐、轻松、唯美的民间纸艺活动环境。
如:让民间纸艺区成为班级特色区域,让幼儿欣赏一些撕纸、剪纸、折纸的艺术作品,提高幼儿欣赏美、理解美的能力。
又如:利用纸艺布置班级各个环境,将幼儿作品与教师环境的布置融为一体,一方面提供了幼儿表现的机会,分享了创造的快乐,另一方面树立了幼儿的自信心,调动了幼儿积极性。
2.2趣味十足的民间纸艺活动材料在民间纸艺活动中,材料的投放能激发幼儿活动的欲望,引发幼儿的积极创造,因此,材料的选择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经验,既要让幼儿体验到成功,又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提供多元化的材料,让幼儿在民间纸艺活动中快乐的学习、灵巧的制作和趣味的玩做,培养其创造能力,提高其操作能力。
2.3灵活多样的民间纸艺活动内容(1)以主题的内容为题材。
在班级课题《民间纸艺在幼儿活动中的实践与探索》实施过程中,将民间纸艺活动与幼儿主题相整合,将五大领域的教育价值渗透至民间纸艺活动中,以促进幼儿多元化的发展,并形成民间纸艺的班级特色。
中班折纸活动有效实施的策略研究
![中班折纸活动有效实施的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6c7384c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34.png)
中班折纸活动有效实施的策略研究折纸活动在中班阶段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为了有效实施折纸活动,以下是一些策略的研究:1. 设置清晰的目标:在进行折纸活动前,老师应该清楚地知道这个活动的目标是什么。
目标可以是让幼儿掌握基本的折纸技巧,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或者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2. 提供适当的材料和工具:为了让幼儿能够顺利进行折纸活动,老师需要提供适当的折纸纸、剪刀等工具。
老师还可以准备一些装饰用的材料,如彩色纸、彩笔等,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3. 指导示范:在开始折纸活动之前,老师可以进行简单的示范,让幼儿了解基本的折纸方法。
示范过程中,老师应该口述详细的步骤,使幼儿能够清楚地理解。
4. 分组合作:为了增加折纸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老师可以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合作完成折纸任务。
这样可以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5. 创意发挥:在完成基本的折纸任务后,老师可以鼓励幼儿发挥创意,自由设计折纸作品。
这样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6. 提供适当的刺激和反馈:在幼儿完成折纸作品后,老师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并提供适当的建议和改进意见。
这样可以增加幼儿的自信心和动力。
7. 保持轻松愉快的氛围:折纸活动应该是轻松和愉快的,老师需要通过适当的游戏和竞赛等元素,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8. 培养习惯和技能:在折纸活动中,老师还可以培养幼儿的一些习惯和技能,如注意力集中、细致入微、手眼协调等。
这些习惯和技能对幼儿的整体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中班折纸活动的有效实施需要老师的合理安排和指导,以及幼儿的积极参与和创意发挥。
有了正确的策略,折纸活动可以成为中班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
陶行知创造教育理念融入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策略
![陶行知创造教育理念融入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140f2374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57.png)
陶行知创造教育理念融入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策略摘要:陶行知创造教育内容的实质是让幼儿解放双手,解放眼睛,其覆盖范围较广,包含的内容较多,能给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学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探究了陶行知创造教育理念融入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具体策略:适当介入引导,活跃幼儿大脑;创造良好机会,解放幼儿眼睛;引导直观想象,解放幼儿大脑。
关键词:陶行知创造教育理念;幼儿园;区域活动策略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幼儿园区域教育活动也要关注创造教育。
要注重发展幼儿的探究能力,以促进他们综合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而陶行知创造教育理念的引入,能给幼儿园区域活动教育提供更好的方向,能促进幼儿的自我探索、自我完善。
教师要深入领悟陶行知创造教育理念。
这样才能促使其为幼儿教育事业提供更多的帮助。
一、适当介入引导,活跃幼儿大脑在以往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育者在实施教育活动时,往往会以增强受教育者的应试能力为目的,因此采用灌输式教育方法[1]。
但这样的教育模式有一定的控制性,导致受教育者的自主思考空间被压缩。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讲,让他们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利于他们思考能力的发展,长期下来,他们的思维很容易固化。
被束缚到条条框框中,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很难得到良好的发展。
因此,幼儿园在开展区域活动时,必须改变以往的教育模式,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手段。
要适当介入幼儿,注重活跃其大脑,让他们充分解放天性。
为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激发儿童的潜能。
如在进行折纸活动时,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小朋友们喜欢什么动物呀?这时,幼儿都会积极回应并喊出“猴子、老虎、小鸟”等等。
接着,教师用一张白色的卡纸折出企鹅的形象,折完后提问:小朋友们看一下老师手里的折纸作品,大家能看出这是什么动物吗?小朋友们会回答是小鸟。
接着教师用黑色的彩笔图画折纸作品,在小鸟的肚子部分留出大面积的空白。
做完以上操作,教师提问:现在大家看看老师手里的作品,有什么新的发现?这时,孩子们会意识到老师手里的作品是一只企鹅。
幼儿折纸的指导策略
![幼儿折纸的指导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a36af4c7482fb4daa48d4b11.png)
幼儿折纸的指导策略2014 年11 月19 日10:49“玩纸”,也是孩子的一种天性,常看见孩子手拿手帕折出各种看不懂的形状。
每当要发给孩子们各种需要联系的纸条或是宣传单时,孩子们总会兴致勃勃地学者老师的样将一大张纸慢慢地折成一小块。
这时的孩子会有一种成功感和自豪感。
随着孩子们对“纸”的兴趣的日益浓厚,我决定结合特色活动,教孩子学习折纸,一来锻炼手的技能,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小手的本领大,二来继续培养幼儿对折纸的兴趣,丰富活动的内容。
一、选择趣味性的题材选择幼儿折纸题材,要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出发。
力求选择能够激发幼儿兴趣,促使幼儿展开联想的题材,让幼儿在积极的情绪中参加活动。
常见的动物类题材有:“小兔子”、“小熊”、“鲤鱼”、“乌龟”、“孔雀”、“蝴蝶”、“小猴子”等,植物类题材有:“玉米”、“落叶”、“郁金香”、“牵牛花”等,工艺类题材有:“海盗面具”、“花瓶”、“花钟”等,人物类题材有:“圣诞老人”、“小天使”等,其他题材有:“彩虹桥”、“五彩星星”等。
这些题材既是幼儿生活实践中常能碰到的,又因它们造型奇特生动活泼,适合幼儿的“味口”,很受他们欢迎。
二、激发活动兴趣在折纸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具,语言及其他活动形式对幼儿兴趣的诱发,调动作用,始终把幼儿的注意力控制在活动本身,以提高活动的实效性,增强活动的效果,最常用的活动方法如“猜谜语”、“念儿歌”、“讲故事”、“听音乐”,或出示实物、图片等,以吸引幼儿。
如在教孩子们折小杯子将正方形折成三角形时,我说:“两个角是好朋友,两个朋友碰碰头。
”很快,孩子们都会了;在折杯底时,我又说:“一个角朋友要到另一边去玩玩。
”很快,孩子们都理解了;在折杯沿时,我又说:“打开小嘴唇,张开大嘴巴,装满小杯子,咕噜咕噜喝个饱。
”在儿歌中,孩子们兴趣盎然地一同折着,玩着。
“我成功了!” “我折好了!”当孩子们看着一张张的彩纸在自己的手中变成一只只小杯子时,别提有多兴奋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陶行知教育理论指导幼儿折纸活动的策略
作者:沈辉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8年第04期
【摘要】
幼儿教育备受教育者与家长的重视,在幼儿教育中,许多教育理念被广泛地应用于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陶行知的教育理论,本文笔者基于陶行知教育理论,提出了几点幼儿折纸活动策略。
【关键词】
陶行知教育理论幼儿折纸活动策略
游戏化的折纸活动不但解放了老师,同时也解放了幼儿,符合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六个解放思想,让幼儿在没有任何压力之下,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美感,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边看边想边融入边操作边体验,充分调动幼儿的思维展开想象,用自己的小手进行创造活动,用一张纸,简单、灵活地操作后,就能出现很多千变万化的作品,不但使幼儿有了成功和快乐的体验,同时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陶行知教育理论概述
如何更好地将陶行知思想运用到美术教学中,一直以来都是幼儿美术教师探索的教学工作重点。
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论是基于人们的生活,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理念,在这一方面与折纸活动教学具有共通性,折纸是一项传统的民间手工艺术,是通过折叠、剪、翻拉登方法,将纸制作成具有生动性的形象,是启发幼儿智力,锻炼幼儿思维能力活动。
而且陶行知在其教育理念中,也曾明确的提出动手操作可以充分发挥创造力。
二、基于陶行知教育理论下的幼儿折纸活动策略
(一)激发幼儿的折纸兴趣
首先,为幼儿创造具有美感的活动环境,进而激发幼儿折纸创作的兴趣。
幼儿的好奇心与从众心理较强,因此要想让幼儿积极的参与到折纸活动中去,环境尤为重要。
幼师自身需要具备较好的审美观念,善于布置与装饰教室,为幼儿创造具有艺术氛围的学习环境。
譬如:幼师定期装饰教室,每期选取不同的主题,并善于利用环境条件,在组织幼儿开始折纸活动时,可以让幼儿根据室内的装饰物品,开始折纸创作,可以将教师布置成草原场景,在墙上黏贴折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