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4第二章化学平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第二课时)
—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第2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即勒夏特列原理。
本节教材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化学平衡状态是基础;第二部分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化学平衡移动;第三部分化学平衡常数。第二部分“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采取先通过实验说明化学平衡能够移动,从而展开对“影响化学平衡移动条件”的讨论。学生在学习化学平衡之前已经有溶解平衡的初步概念(初中),在化学平衡之后将学习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化学平衡在学生所需学习的平衡系列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溶解平衡的理解,又为以后学习电离平衡理论、水解平衡和溶解平衡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1)本堂课的对象是高二理科班学生。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如何建立化学平衡”等理论,在知识上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2)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合作意识;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解题能力,能对遇到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能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简单探讨,为该节课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能力保证。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从3个环节来探寻“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1、先通过实验让学生获取感性认识;学生从设计实验步骤、选取实验药品、进行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终由学生得出实验结论。从而深刻理解“减弱”含义;2、再通过练习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3、立足课本实验,充分挖掘课本实验的有效信息开展学习活动,此外利用提供的实验药品仪器创新实验来进行学习活动。整个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实验中获取认知,在分析问题中强化理解,在完成任务中实现对知识认识的不断升华。
四、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浓度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平衡移动的原理,使设计实验能力和探究思维能力得到较大的培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学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领略实验学习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个人及学科价值。
②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利用实验研究问题的方法、灵感和智慧,从而获得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③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学习中学会主动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规律
教学难点:掌握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深刻理解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浓度、温度等),化学平衡就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教学方法:本节课设计“以问题为索引,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探究过程,采用启发诱导法、实验探究法,在教学过程中宜突出情景设置、突出学法指导,培养思维品质,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便于学生接受。
六、课前准备: FeCl 3、饱和KSCN 溶液、NO 2(g)和N 2O 4(g)平衡体系、热水、 冰、试管、胶头滴管、烧杯。
巧妙复习做铺垫→分组实验得感知→得出结论→深刻理解“减弱”意→练习及时巩固。
七、教学过程
【引入】:【温故而知新】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是可逆反应A(g)+3B(g) 2C(g)+2D(s) 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 ( A )
①C 的生成 速率与C 的分解速率相等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A,同时生成3a molB
③A 、B 、C 的浓度不再变化
④ A 、B 、C 、D 的分子数之比为1:3:2:2
A.② ④
B.② 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化学平衡的特征为:逆、等、动、定、变—— “变”就是当外界条件改变了,化学平衡就会发生移动。那到底是哪些条件会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呢?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回答);化学平衡的移动的原因:反应条件的改变,导至V 正=V 逆,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改变; 若外界改变
引起V 正﹥V 逆,平衡向 _______,移动
引起V 正﹤V 逆,平衡向 _______移动
引起V 正=V 逆,平衡 _______移动
思考1;对于这个Cr 2O 72
- + H 2O 2CrO 42-
+ 2H +有哪些因素影响化学平 衡的移动? 【小组讨论】2,怎么设计实验来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浓度?
需要选择什么实验药品?
【实践与探究】3.如果利用以下药品如何设计实验?
K 2Cr 2O 7溶液 浓H 2SO 4 6mol/LNaOH
【学生活动】设计实验探究一:探究生成物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平衡V 正=V 逆≠0
条件改变后________一定时间后____
实验原理:已知在K2Cr2O7的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Cr2O72-+ H2O 2CrO42-+ 2H+
(K2Cr2O7为橙色,K2CrO4为黄色)
实验现象探究分析:(学生讨论回答)1.滴加浓硫酸→c(H+) →逆反应速率,此时反应物浓度,故正反应速率,则v(逆) v(正),所以平衡向移动,故橙色加深。
2.滴加6mol/L NaOH →消耗→c(H+) →逆反应速率,此时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则v(正) v(逆),所以平衡向移动。
结论: . .
【教师分析】增大c(生成物),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减小c(生成物),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小组讨论】由以上结论,猜想一下,如果改变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学生活动】实践与探究二:实验2-6
实验原理:Fe3++3SCN-Fe(SCN)3(红色)
实验药品;饱和FeCl3,1mol/LKSCN NaOH溶液
【思考与交流】
1、上述两个实验中,化学平衡状态是否发生了改变?你是如何判断的?
. . . .
2.你能否推知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
. .
实验结论: . .
【学生小结】(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着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着移动。
【教师分析】
【课堂演练】
1.可逆反应H2O(g) +C(s) CO(g) + H2(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改变下列条件,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