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传统管理学思想

合集下载

浅析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浅析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浅析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学号:101105010538 姓名:翟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众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君子蔵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管理是随着人类历史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

自从有了人类历史就有了管理。

人是社会的动物,在从事集体的生产和社会活动时,由于需要组织和协调行动,管理也因此而产生。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中华民族长期生存繁衍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传统民族问化。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管理学思想更是其中的精华部分,春秋战国时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时代。

中国古代以儒家思想管理国家,儒家思想主要讲的是“仁”和“礼”,所以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基本特征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基本特征是通过对中国古代思想家的管理思想进行归纳、提炼、综合的结果。

尽管今天的概括难免有局限性,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借助已有资料发现其带有共性的和突出的特征。

(1),把人作为管理的重心。

“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始终占主导地位,把人作为管理的重心,管理者必须以人为本,“爱人贵民”,认为管理的成败在于用人。

这也是我们当今国家坚持的国策之一,以人为本,发展好小民的根本利益,这对现金国家治理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2),把组织与分工作为管理的基础。

强调组织与分工是管理的基础,建立层次分明的组织体系,家庭是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儒家和法家的富国富民之学都是把一家一户作为一个单位,以男耕女织的个体农业作为社会生产的基本形式“齐家”是管理的主要方面。

这对企业的的组织形式的形成有借鉴意义。

(3),赞赏用计谋实现管理目标。

重视谋划,主张以谋取胜为上策,适应环境变化,善于权变,不拘泥于既定的清规戒律。

古人有语:“上善伐谋,下善伐兵”,这句话的意思是“能用计谋取胜,就别动粗”。

(4),第六,把中庸作为管理行为的基准。

中国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 中国古代传统管理思想
墨家的管理思想
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早年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但后来发现孔门仿 周制而立的礼乐理论烦琐且劳民伤财,于是由师儒转向非儒,建立了自己生徒弥众的墨家学派。墨家 的管理思想是针对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站在劝说当权者治国的立场阐述有关管理问题的,有丰富的 内容和值得借鉴之处。
一、 中国古代传统管理思想
(三) 经营方面的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有很多善于经营的工商人士,他们在经营中体现出了卓越的理财思想和 较有成效的经营管理艺术,形成了一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经营思想。其中经商最负 盛名并系统总结精辟的经营之道的是春秋时期的范蠡。他用计然之策管理国家,使国 富兵强;他经营有方,成为天下巨富。他有两条著名的经营之道:一是待乏原则,他 执行“水则资车、旱则资舟、夏则资裘、冬则资稀”,依据季度预测行情需要,预先 存储以待时机,方可有利可图;二是积蓄之理,在获取利润的方式方面,他强调货币 的流动性,通过商品数量预测价格的贵贱,获取好的收益,这些思想在现今的社会都 已是普遍采用的财务管理方式。
1. 管理目标——民富治国 墨子认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的目标是政治清明、法纪井然、国富民众、民富国治。 2. 人际关系——兼相爱,交相利 兼相爱即长幼贵贱皆爱;交相利即利人才能利己,利人也是为了利己。只有这样才能万民和、国 家富,百姓暖衣温饱无忧虑的理想便可达到了。 3. 用人之道——尚贤 墨子主张用人唯贤,“不辨贫富,贵贱,远迩,亲疏,贤者举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废之”,这是 为政之本。 4. 行政管理——尚同 尚同是与尚贤相辅而行的行政管理原则。墨子认为,政令不一,只能导致社会纷乱。墨子的尚同 思想是高度的集权主义,主张实施自上而下的控制与有效管理。 5. 消费原则——节用 墨子是主张节俭最突出的代表,墨子的消费观实质是小生产者的消费观。

管理学——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兼容模式]

管理学——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兼容模式]

一、中国古代管理实践u丁谓与“一举三得”法u先在宫殿前的街道挖沟,取出的泥土烧砖烧瓦;u再把京城附近的河水引入沟渠中,形成一条运河,用船把各地的木材石料等建筑材料运至宫前;•最后沟渠撤水,•把清墟的碎砖烂瓦•和建筑垃圾就地•填,修复了原来•的街道。

一、中国古代管理实践u“文景之治”u休养生息政策:u“轻徭薄赋”政策u废除连坐法u废除肉刑一、中国古代管理实践u都江堰水利工程u主体工程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达到了引水灌田、变害为利。

二、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特点u二、重人u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归离。

u“行仁德之政”,“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论语·尧曰》)。

《管子》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国家必须“令顺民心”,“从民所欲,去民所恶”,乃为“政之宝”(《管子·牧民》)。

二、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特点u六、求实u儒家提出“守正”原则,是说看问题不要偏激,办事不要过头,也不要不及,“过犹不及”,过了头超越客观形势,犯冒进错误;不及于形势又错过时机,流于保守。

这两种偏向都会坏事,应该防止。

u《管子》提出“量力”原则和“时空”原则。

凡事量力而行,“动必量力,举必量技”,“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

二、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特点u八、节俭u孔子主张“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述而》)。

u墨子说:“其财用节,其自养俭,民富国治”(《墨子·节用上》)u荀子说:“臣下职,莫游食,务本节用财无极。

”(《荀子·成相》)“强本(生产)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

”(《荀子·天论》)孔子与儒家学说u /show/E3FA5IDoZDYz2s Z4.html(一)儒家管理思想对后世的影响u儒家管理思想对日本企业经营方式的影响u涩泽荣一,《论语与算盘》u“本田”的经营思想:“以人为中心”和“三现主义”u儒家管理思想对新加坡企业经营方式的影响u注重“培养家庭核心价值观”(二)道家的管理思想u代表人物:老子,庄子u代表作:《道德经》、《庄子》u /v_show/id_XMTM4NDk3MTEy.html?1288746645(二)道家的管理思想u1、自然无为——管理之道u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中国古代优秀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优秀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优秀管理思想——由《道德经》浅谈“无为管理”由于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尤其近几十年来,日本企业界在世界商业市场的崛起,越来越多的西方管理学家开始关注中国道家,尤其是老子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原则。

《道德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修身处世的古老“东方圣经”,它是第一部用诗化语言阐述中国哲学的巨著。

老子的思想体系包含着丰富、精妙的管理智慧,时至今日仍对现代企业管理有着非同一般的深远影响和启迪。

其中,“无为”思想不仅是道学的核心内容,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能体现管理内容的智慧结晶。

一、“孔德之容,惟道是从”无为管理,就是以道为核心。

“无为”即“无违”,管理应遵循“道”的终极法则。

管理者要根据客观规律,积极引导组织自然发展,最后到达水到渠成的目的。

老子把自然之道应用到治理国家上,我们同样可以把自然之道用在管理企业上。

海尔的张瑞敏把《道德经》的“无为而无不为”当做座右铭,认为海尔十几年的成就主要不在有形的东西,而恰恰在于无形的东西,也就是企业的灵魂,即海尔文化。

华为公司的高层管理者也把道家思想作为一种无形的规范,信奉管理控制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控制也能达到目标,不需要管理层疲于奔命,一切工作会自然而然地奔向成功之路。

从“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无为管理模式,也就是管理者要顺应自然,不做违背客观规律的事,从而实现企业“无为而无不为”的战略目标。

二、“圣人云:无为而民自化”老子建议管理者“无为”,让百姓自我教化。

而对于管理者来说,“无管理”则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在Google独特的企业制度中,有一项最人道的制度——给予员工20%的自由时间。

这个制度让Google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把工作变成一种兴趣。

在Google工作的员工,感觉自己不像是在一家大公司上班,而更像是在一个大学或研究机构做什么有趣的研究。

同样,Google则可以从这些享受自由的员工大脑中,源源不断地提取新的创意和新的商业计划。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代表人物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代表人物

现代意义上的管理理论溯源于西方,它是伴随着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诞生而发展起来的。

这就给人们一种模糊的认识:似乎西方文明是孕育现代化管理的唯一母体。

其实,作为在人类共同劳动中产生的管理思想是与各个国家、民族的文明史及其文化背景相关联的。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积淀了浩如烟海的治国、治生(经济)及修身的思想,形成了具有独特韵味的管理文化。

一、中华古典管理思想的流派中华古典管理思想是中国两千多年农业宗法社会国家管理的指针,它的原生形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成形。

那时,恰逢诸子竞起,百家争鸣。

各学派无不提出自己的一套经邦济世的理论、谋略,形成了强大的文化震撼力。

这次思想大解放是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成熟的标志。

其中形成系统的管理理论并对两千多年中国传统社会具有广泛渗透力的却只有儒、道、法三家。

这三元的互动与嬗变使中华古典管理思想呈现出阶段性发展的特征,并且在这一思想整合的过程中逐渐确立了以儒学为主干的管理理论框架,下面就着重介绍这三大管理思想流派。

绵延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管理文化的基干。

儒学在中国封建社会被视为显学。

它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和管理实践中具有其他派别思想无法比拟的影响力。

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1反映的就是汉代以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都将儒学视为经世致用的必修课。

原始儒学是以伦理为中心,政治伦理一体化的管理思想。

其管理思维有一个由自我管理(修身)到家庭管理、再到国家管理的逻辑轨迹,而且还有独具中国管理特色的终极目标设计——“大同”的社会构想。

一言以蔽之,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精神是“信仰仁义,主张以同情忠恕来追求至善。

体悟天地生万物的仁心,奋然兴起发挥生生不已的创造活力,并不只求个人生命的完成实现,而是连同一切人群,与一切万有的生命都一起要在雍容恢宏的气度中完成实现。

”2道家是由中国古代哲人建立起来的学派,其管理思想极富于智慧和艺术。

道家主张无为管理,推崇“无为而无不为”3的管理方式。

老子所谓“无为”并不是要求管理者消极观望或无所作为,而是应该效法道在化育万物中的作为:看似无为,实质上无所不为。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

1、夏代的管理思想
夏王朝是尧、瞬时代的继续和发展,因此 管理思想具有较多的氏族民主精神,在信 奉“天命”的同时,强调“德治”。 君主主要做到“慎厥身,修思永”,而臣 子要具备“九德”,即“宽而栗,柔而立, 惠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 廉,刚而塞,疆而义”。 “九德咸事,俊义为官”,则“百僚师师, 百工惟时,抚于五辰,庶绩其凝”。
2、商代的管理思想
商代的土地制度由原始的土地公有制已经 转化成以商王为代表的奴隶主贵族的土地 国有制度。 商代的财政制度,就是诸侯百姓对商王的 贡纳制度,诸侯百姓的财富则直接来源于 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和对奴隶奥动的剥削。 商代的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比以前创造 出更多的物质财富,是许多产品得以转化 为商品。
4、重道、明德、知止、行法、重术
所谓“行法”,即实行法治。 对于法治得认识,孔子曾说过“齐之以刑”, “齐之以礼”。(《论语· 为政》) 孟子曰:“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 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 也”。(《孟子· 里娄》) 墨子曰:“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 (《墨子· 法仪》) 总之,百家有一个共同的认识:没有法制,国将 不国。
2、商代的管理思想
商王朝统治时期,是中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商王是商王朝奴隶主贵族统治的总代表,在其之 下,由许多新旧贵族,包括附庸于商王朝的方国 诸侯,组成比夏代更为庞大和完备的行政通知机 构。 权利机构有师、保、傅即后世的“三公”,在其 之下是两僚(卿史僚、太史僚)机构。权利机构 中各种职官分别掌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 宗教大权。 统治阶级借助于鬼神的意志来通知和麻痹被统治 阶级,神(鬼)治思想是商代意识形态的最大特 点。
3、“修己—安人”的管理思想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 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 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 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 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 同”(《礼记· 礼运》)。

管理学: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

管理学: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
9
第一节 古代管理思想
(3认识到了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加强人的管 理 (4)分析了分工的重要性
10
第一节 古代管理思想
4.古罗马 (1首先意识到了现代企业的某些性质 发展了一些类似工厂的体制且用建立公路 体系的办法以保障军事调动和商品分配 第一个采取类似现代股份公司的形式向公 众出售股票 (2)在罗马帝国的建立过程中,罗马人具 有了集权、分权到再集权的实践经验
对泰勒制的评价(续
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是有效管理的充分必 要条件; 把人当经济人; 局限于基层管理
30
课堂讨论
讨论内容:为什么说彻底的心理革命的主 要内容是科学管理的核心 举身边实例说明怎样运用例外原则? 阅读资料 铁锹试验、搬铁块试验
返回31
2.法约尔与管理过程理论
法约尔Henry Fayol 1841-1925)法国人1860 年从圣艾蒂安国立矿业学院毕业进入康塔 里·福尔香堡采矿冶金公司工作。从采矿工 程师一直做到公司总经理。
下一页33
法约尔的14项管理原则
劳动分工 权力与责任 纪律 统一指挥:一个人只能有一个上司 统一领导:一个领导一个计划 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人员报酬:数量和支付方式要公平
34
法约尔的14项管理原则(续
集中:传递信息不得加入自己的意思 等级链Chain of Command):上下级之间建 立明确的职权等级系列 秩序:成员明确其岗位 公正:对下属仁慈、公平 保持人员稳定 首创精神 团队精神
理10名奴仆
7
第一节 古代管理思想
2.古巴比伦 (1中央集权 国王——司法、行政、军事 官吏——贯彻国王政令 2)汉谟拉比法典:国家行为的准绳
8
第一节 古代管理思想
3.古希腊 色诺芬的管理思想——家庭管理(《经济 论》 (1)首先提出了经济管理的研究对象:优 秀的主人如何管理自己的财产的问题 (2)提出了管理水平优劣的判别标准问题: 财富是否得到增加且认为管理的中心任务 是得到更多的财富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现代的应用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现代的应用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现代的应用姓名:安美玲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班级:2班学号:12号1.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国古代著名的管理思想有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

其四大思想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人物的思想是孔子的以民为本、追求稳定、中庸之道、举贤育才、正名等思想;老子的无为而治和柔弱胜刚强等思想;韩非子的变革理论思想、分级管理体制等;孙武的战略思想、策略思想以及信息思想等。

首先,首先,作为中国文化代表的儒家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其精华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中庸之道”“修己以安人”,“仁者爱人”,“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舍生取义”,“中庸之道,过犹不及”等方面,成为千百年来流传最广泛、最深入人心的管理思想。

道家思想其学说表述严谨,是逻辑性极强的理论体系。

管理角度看道家思想,就可以发掘出不少颇具现代感的理念,也可说是“事少而功多”的管理之道。

老子的思想核心就是"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是《道德经》国家社会管理思想的重要内容,是老子认为最好的管理方法。

“无为而治”不是消极的主张,而是要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理想的管理状态。

法家韩非子是我国先秦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他的管理思想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至今仍对我们的管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西汉著名思想家董仲舒完成了儒法融合,在吸取秦朝严刑峻法以致迅速灭亡的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德刑并用、注重德教的统治原则,采用德主刑辅、礼法并用的手段,塑造了后来历朝历代统治阶级的管理典范。

兵家孙武是春秋末期齐国人。

他著有《孙子兵法》,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被国外誉为“东方兵学鼻祖”“世界第一兵书”。

2.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的融合为政以德的重民思想——人本管理理论:为政以德、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始终占主导地位,人是构成国家整体的第一要素,只有提高人的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才能稳定社会、发展经济,因此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实行“礼治”和“德治”,提倡“爱人贵民”,强调“民以食为天,君以民为天”。

古代管理学案例

古代管理学案例

古代管理学案例古代管理学作为管理学的起源,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智慧和经验。

在古代,由于社会生产力的相对落后,管理者对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人员的协调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古代管理学的经典案例,来探讨古代管理学对于现代管理的启示。

首先,我们来看古代中国的《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法著作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之一,被誉为“兵家圣典”。

在《孙子兵法》中,孙武强调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思想,强调了对于敌情的深入了解和对于自身情况的客观分析。

这一思想在现代管理中也同样适用,管理者需要深入了解市场和竞争对手的情况,同时客观分析企业内部的优势和劣势,才能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战略和决策。

其次,我们来看古希腊的《政治学》。

古希腊是管理学的摇篮之一,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对于政治和管理也有着深刻的思考。

在《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中庸之道”的思想,强调了在管理中要避免极端,要寻求一种平衡和妥协的方式。

这一思想在现代管理中同样具有启示意义,管理者需要在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时,寻求一种平衡和妥协的方式,避免走向极端,才能实现组织的长期稳定发展。

最后,我们来看古罗马的《论战》。

古罗马是管理学的另一大发源地,古罗马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们对于管理也有着丰富的经验。

在《论战》中,凯撒提出了“分而治之”的管理思想,强调了对于复杂事物进行分解和分级管理的重要性。

这一思想在现代管理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管理者需要将复杂的问题进行分解和分级处理,才能更加有效地进行管理和决策。

综上所述,古代管理学案例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智慧和经验,这些思想在现代管理中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古代管理学强调了对于敌情的深入了解和对于自身情况的客观分析、寻求一种平衡和妥协的方式,以及对于复杂事物进行分解和分级管理的重要性。

这些思想对于现代管理者来说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管理环境,实现组织的长期稳定发展。

管理学原理古代管理思想教案

管理学原理古代管理思想教案

管理学原理古代管理思想教案一、引言管理学原理是现代管理学的基石,它涵盖了从古代至今的各种管理思想和理论。

虽然现代管理学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实践不断完善和发展,但古代管理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启示。

本教案将重点介绍古代管理思想,以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管理学的起源和发展。

二、古代管理思想概述古代管理思想是指在古代各国家和文化中形成的与管理活动相关的思想和理论。

在古代,人们对于组织、协调和控制活动也有着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古代管理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古代中国管理思想在古代中国,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孙子兵法》和《道德经》等著作中。

《孙子兵法》强调了军事组织和战争指挥的重要性,提出了诸多管理原则,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和“虚实相生”等。

《道德经》则提出了“无为而无不为”和“为而不争”等思想,强调领导者的谦虚和适应力。

2. 古代印度管理思想古代印度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吠陀文献和卡乞礼论典中。

吠陀文献中提到了分工、协调和领导的重要性,强调了社会等级制度的存在和作用。

卡乞礼论典则强调了合理的组织结构和分权分工的原则。

3. 古希腊罗马管理思想古希腊和罗马的管理思想主要表现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塞涅卡等哲学家的著作中。

柏拉图提出了理想国家的组织原则和领导者的教育要求,强调了智慧和公正的重要性。

亚里士多德则通过对政治组织和统治力量的研究,提出了统治者的素质和治理原则。

塞涅卡则强调了领导者的品德和人性关怀。

三、古代管理思想的特点古代管理思想虽然与现代管理学相比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仍然具有一些特点和启示,这对于我们理解和应用管理学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古代管理思想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领导者的品德要求古代管理思想强调了领导者的品德和道德要求。

例如,在古希腊罗马的思想中,领导者被要求具有智慧、公正和人性关怀等品质。

这一特点表明领导者的价值观和行为对于组织和团队的成功至关重要。

2. 强调组织和协调古代管理思想非常重视组织和协调的重要性。

简述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简述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简述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题目:简述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答案解析: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主要包括:儒家的管理思想、法家的管理思想、道家的管理思想。

1、儒家的管理思想也就是仁政德治论。

等到最后提出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管理目标。

2、法家的管理思想也就是法制刑治论。

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以富国强兵为己任。

3、道家的管理思想也就是无为而治论。

指出要实现的管理目标是至德之世。

相关拓展: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

各个国家和民族对管理学的发展都有各自的贡献和价值西方中心论是完全不符合人类历史的发展事实的。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各个历史发展时期都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有:(1)顺“道”的管理思想。

在中国的文化思想中“道”是一个使用较广含义十分丰富的概念。

其使用的情况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属于主观范畴的“道”它是安邦治国的理论、道理;另一类是客观范畴上的“道”是事物的客观规律。

顺“道”的含义就是要求人们尊重客观规律在实际工作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顺“道”的主张很早以前就在我国提出来了如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老子就用“道”来描述客观规律指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管子则在老子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都有自身的运动规律人们要想做成一件事情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汉代的思想家司马迁就更加强调社会经济活动中客观规律的重要性。

他主张国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管理应当服从经济规律。

可见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就已经认识到管理必须遵守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了。

(2)“重人”的管理思想。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在研究管理活动时十分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重人”的管理思想。

这里的“重人”有这样两重含义: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的归离强调人才的作用。

(3)重视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管理思想。

中国的思想家一致认为天时、地利、人和是决定事业成功与否的三个重要的因素而这其中“人和”又是最为重要的。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概述第一节一分为二的对待中国古代的文化遗产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多彩的珍贵内涵。

作为东方文明的重要发端,中华文明哺育了占世界人口1/4“黄色人类”,而且对整个别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人类文明宝库中的重要内容。

正确地对其进行剖析、反思,对于正确地把握中华文明的历史命运,对于形成我国管理科学的民族特色,都是极其重要的。

改革和开放是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与历史上的一切重大转折时期一样,必然伴随着一场深刻的历史反思。

这场反思从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开始,涉及到社会民主与专制、个人与集体、领袖与群众、人治与法治等领域,其成果是深刻地剖析了中国社会中封建残余意识的种种表现和消极作用,这场反思深入则是与对外开放的展开同步。

一个长期半封闭的社会突然打开了窗户,西方文明一下子出现在13亿人面前。

中华古老的文化传统面临着西方文化的严重挑战,在中、西文化的冲突中,一场以“中西文化比较”为内容的对中华文明的深入反思在全国全面展开。

在这场反思中,大体上可以归结为3种思潮:(1)“民族虚无”论—持这种观点的人把传统民族文化视为“沉重的包袱”、“历史的惰力”,把中华民族的民族性贬斥得一无是处。

他们明确地主张“摆脱中国文化的传统形态”,“根本改变和彻底重建中国文化”,“要反传统,要全力动摇、瓦解、震荡和清除旧传统”。

那么按照哪个模式重建中国文化呢?只能是“全盘西化”。

(2)“儒学复兴”论—持这种观点的人看不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局限性和消极的一面,不加分析地盲目肯定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甚至认为中国的儒学会在一个新的基础上得到复兴。

他们的一些人主张大搞尊孔活动,似乎这才是振兴民族精神的正道。

这是“民粹主义”。

(3)“中西合璧”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中国的现代文化应该是把二者的优点集中起来,但对两种文化优劣扬弃的具体分析却不尽相同。

怎样正确评价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

中国管理学的发展历史

中国管理学的发展历史

中国管理学的发展历史
中国管理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经世致用之学,涉及各个领域,如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管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管理学的基石。

其中,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五常和法家的“法、术、势”三宝等思想,成为后世管理学的核心思想。

汉唐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管理学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以《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为代表的一系列管理思想著作,这些著作对于中国管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到了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和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管理学开始与西方管理学相互融合。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管理思想著作,如《天下郡国利病书》、《古今图书集成》等。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管理学思想的传入和影响,中国管理学逐渐开始与国际接轨。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管理学研究者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思想体系,如曾国藩、毛泽东、邓小平、张瑞敏等人都为中国管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总的来说,中国管理学的发展历史悠久,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和融合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管理学研究者不断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同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和传统文化,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管理学体系。

管理思想史基础知识总结

管理思想史基础知识总结

管理思想史基础知识总结管理思想史是研究管理学发展过程中涌现的各种理论、观念和方法的学科。

管理思想史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而现代管理学的形成始于工业革命。

以下是管理思想史的基础知识总结。

古代管理思想:古代管理思想主要集中在政治、军事和宗教领域,并没有明确的管理学概念。

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古罗马和古希腊都有一定的管理实践,如统治者的权力管理,军队组织和神庙管理。

这些实践中体现了一些管理原则,如分工、组织和控制。

中古管理思想:中世纪的管理思想主要围绕着天主教教会的组织和管理。

罗马教皇的权力管理以及教会层级管理体制的建立对后来的管理学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此外,一些商人和政府官员的实践也为管理思想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如商业组织和政府机构的管理。

近代管理思想:近代管理思想开始于工业革命时期,当时工厂的兴起引发了管理问题的关注。

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理论提出了“分工”原则,认为通过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而查尔斯·巴比奇则提出了科学管理的理念,主张通过研究工作方法和流程来提高生产效率和员工满意度。

科学管理思想的发展也激发了对组织管理的研究。

马克斯·韦伯提出了理性管理的概念,认为组织管理应该按照科学原则进行,强调了规范权力和职权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伯纳德·阿尔诺尔提出了人类关系学派,认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情感因素对组织绩效有重要影响。

现代管理思想:在20世纪中叶,现代管理思想开始出现。

彼得·德鲁克提出了管理的科学化和职业化的理念,强调管理是一种跨学科的知识和实践,并提出了“管理者是企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概念。

此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管理思想的变革和发展。

现代管理思想包含了各种理论和方法。

其中,系统论强调了组织和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关注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卡内基根据地的管理思想强调了领导与员工之间的互动和沟通的重要性。

此外,还有质量管理、项目管理、战略管理等方法和理论。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_管理学——新结构、新观点、新实践_[共6页]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_管理学——新结构、新观点、新实践_[共6页]

第二章 管理思想发展史在处理文臣武将关系中的“将相和”,在处理民族关系中的“和亲”,以及在为政治国中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都是“和为贵”原则的具体运用。

再如,故宫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以及皇家花园——“颐和园”的命名,也无不与这“和”的文化有关。

改革开放在一定意义上讲是社会各部分人之间利益的再分配、再调整,然而改革开放需要一个安定团结的内外环境,首先要求政治上的稳定;改革的目标也是要求得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主义长期稳定的发展。

我们只能在稳定中求改革,以改革和稳定求发展。

因此,“和为贵”的传统原则,在处理各个民族、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各个企业事业单位,处理社会上各部分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中,仍不失为一个正确而有效的原则。

在人与人之间,在上下级之间,加强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在“求大同存小异”的基础上,实现上下同欲、同心同德,那么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以及整个国家,就会出现安定团结的“人和”局面,再大的困难也不会把我们难倒。

对一个企业而言,“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内和外争原则,应该是一个可供选择的高明策略。

它已被我国的许多企业成功的实践所证明。

海尔公司的哲学叫作“中正之道”,主张中和、公正,追求大中至正,取得了骄人的经营业绩,而衡水电机厂则依靠“和谐管理”,在全行业亏损局面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确实难能可贵。

这类事例充分说明中庸之道“和为贵”观念的巨大的现实意义。

(四)勤俭传统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黄河,狂暴的河;黄土,贫瘠的土。

在如此严酷的自然环境里孕育的中华民族,依靠自己的勤劳和节俭,争生存,求发展。

自古以来,我们民族就以勤俭为大德,奢侈为大恶,主张“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

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咏史》诗中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这种克勤克俭的传统,在社会主义时代,得到了最充分的弘扬,发展为艰苦创业的民族精神。

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精神,在鞍钢、大庆、一汽、二汽、首钢、攀钢等大型骨干企业的企业文化中,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走进中国古代的管理学思想1

走进中国古代的管理学思想1
严格遵守)。 • 10,一条鞭法。(减少了徭役,土地兼
并的问题)。
• 评价:在明朝中叶朝 政极其败坏的情况下, 张居正由于好的改革 制度,使明代出现了 中兴的局面。减缓了 明王朝的灭亡速度。 他的很多管理思想, 像考勤法,久任等更 深入到了我们日常的 生活中,被很多优秀 的管理者所运用。
杂家
• 代表人物:吕不韦。 • 主要观点:贵公去私。
道家
•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杨朱。 • 主要观点:1,无为的管理思想。
(尊重客观规律,主张顺应自然。) • 2,辩证的管理思想(尊重客观事
实,把握矛盾的客观规律,正确处 理矛盾)。 • 3,清虚自守的管理品质。(主张 修身养性。修养声息。) • 4,注重知人的人力资源论。(通 过下属的有为体现自己的无为。) • 5,善用众智的决策思想。 • 6,把握时机的时间管理意识。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谢谢观赏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儒家
•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 荀子
• 主要管理思想: • 1,礼治。礼的基本含义为
“异”。主张贵贱,长幼, 尊卑各有其行为规范。 • 2,德治。即主张“以德服 人”,改造人性,使其良 善,把道之以德作为管理 的主要手段 • 3,人治,主张以人为本, 人性本善的管理方式。
• 4,主张以和为贵,强调生 态平衡,可持续发展。
走进中国古代的管理学思想
主讲人
王光专
序言:
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古国之一。 早在五千多年前,我国便拥有独具一格的 管理方法。有好多先进的管理方法,甚至 一直沿用了下来,渗透到我们当代的生活 中。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历史,以史为鉴, 了解古人的管理学思想。我相信,站在巨 人的肩膀上,我们会走的更远。

[管理学]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概述

[管理学]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概述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概述纵观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发展,孔孟的管理思想是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变化的核心内容。

所以谈及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概述,孔孟的管理思想就是必须要说到的。

孔孟的理想是实现仁政,孔孟所关心的是治国平天下,所以,管理思想当然是孔孟之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孔孟管理思想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呢?研究孔孟思想可以发现,孔孟讲管理从不脱离道德建设,而把道德建设作为实现管理目标的途径,“修己以安百姓”,“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这两点就说明了这一点。

孔孟主张治国以礼,为政以德,就是强调通过道德建设来治理国家,把管理活动纳入道德规范。

因为道德建设是孔孟管理思想的着眼点,所以,孔孟管理思想的基本特点是十分强调道德建设在管理中的作用。

可以把孔孟的管理思想称为管理道德思想。

孔孟管理道德思想的主要内容,是针对管理者提出了从事管理活动的几项重要原则,它们是:一、“爱人”;二、富民;三、教民;四、“克己复礼”;五、“和”;六、义利观。

“爱人”,是充满古典人道主义精神的概念,是从事管理活动所应持有的态度。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的内涵就是“爱人”,可见“爱人”在孔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怎样算是“爱人”呢?孔子的解释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种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爱人”态度,要求管理者充分尊重和关心人,洋溢着道德的光辉。

以“爱人”的态度从事管理,势必致力于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和道德文明程度,将之落在实处就是富民和教民。

过去,有人读了“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两句话,便以为孔子是空谈道德而忽视人民物质生活的,这完全是误解。

孔子的这种措辞方法只不过是强调缩小贫富差距和保证社会安定的重要性,绝不是主张贫穷。

在孔子看来,能让人民过上富裕的生活就是超过尧舜的大圣人,就充分体现他对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深切关心,对富民政策的高度重视富民以外,孔孟又强调教民。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原理报告自选课题中国古代传统管理学思想小组成员:环艺132 洋自动化132 新禹目录引言中国古代思想概述儒家儒家思想概述儒家治人理念儒家思想与企业管理法家法家思想概述法家基本管理思想法家思想与企业管理道家道家思想概述道家的管理思想道家与法家儒家的关系道家思想与企业管理中国古代传统管理学思想引言中华民族有五前年的悠久历史,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以儒家、道家、法家为代表的古代哲学思想,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这些管理经验对我们后人对企业的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古代思想概述.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及理论框架可以追溯到先至汉代时期。

古代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先到汉代的诸子百家思想中,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商家等。

许多古代经典著作,如《论语》、《道德经》、《子兵法》、《九章算术》、《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成功的管理思想和经验。

《老子》主要体现了管理者的权变谋略和在管理过程中的境界、素质及管理原则的思想;《子兵法》主要体现了管理者在人事、决策、环境、组织等方面的战略思想;《非子》主要体现了管理者的统御谋略思想;《论语》、《孟子》、《荀子》主要体现了管理者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谋略思想;《三国演义》主要体现了管理者的创造性管理思维;《红楼梦》主要体现了管理者以法治家的时效管理思想;而《九章算术》则是我国古代培训管理人员及供他们日常应用的手册,其中三分之二的题目可与财政或工程官员职能相对应,堪称两千年前世界管理数学之最。

中国作为世界伟大的文明古国,有着璀璨的历史遗产,包括丰富多彩的管理思想。

由于受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这些管理思想零星分散,至今未能形成独立的科学体系,但许多管理思想的精华对今天的管理实践仍然具有借鉴的价值。

中国各种管理思想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三大主流学派:儒家——王者之道,仁政德治;法家——霸者之道,法制刑治;道家——王霸杂合之道,无为而治。

这三大学派都产生于中国古代思想最活跃的春秋战国时代。

其管理思想的基本逻辑结构是:人性假设的管理方式。

他们各自提出对人的基本看法,并进而提出自己的管理方式,从而各自形成较为系统的治国治生的管理思想。

从宏观的角度看,我国古代管理思想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治国、治生和治身。

治国主要是处理整个社会、国家管理关系的活动,即“治国之道”。

它是治理整个国家、社会的基本思路和指导思想,是对行政、军事、人事、生产、市场、田制、货币、财赋、漕运等方面管理的学问;治生是在生产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起来的,它包括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市场经营等方面的管理学问;治身主要是研究谋略、用人、选才、激励、修身、公关、博弈、奖惩等方面的学问。

这三部分管理思想还可细划为以下五个方面:1、“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以人为本”思想在我国最早是由政治家管仲提出的,其本意是只有解决好人的问题,才能达到“本理国固”的目的。

无论是古今还是中外都证明:人才是一切之根本!一个不懂得珍惜人才的国家和组织是不可能有长远的发展的!2、“正人必先正己”的管理思想中国古代管理非常强调领导者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崇尚“道德教化”和“正己正人”的管理方式。

“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

”“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成己,仁也;成物,知也。

”意思是端正自己与他人,成就物业为自我。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就是最佳的管理行为都应是以双向约束为基本要求的,不仅约束他人行为使之端正,同时也使自己的行为得以规。

先哲们认为,“正己”为“正人”的前提,如果连自己都不能“正”,岂能奢言正人。

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本质是“人为、为人”。

3、富有辩证法思想的“经权观”管理思想我国古代管理思想普遍贯穿着经权观,“经”指“变中不易的常理”,即管理中普遍的稳定的原则,“权”指“应变的权宜”,即根据时空和势态变化而不断改变着的方法和策略。

这种经权观要求“执经达权”,即根据普遍的管理原则和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来选择和确定合适的管理方法,最后达到管理目标;同时要求“通权达变”,即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势而随时调整自己的管理方式,“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德治礼治的恒久之道正是由于不断的变通才得以持久,得以实现的。

4、经世实用的战略管理思想我国古代的军事典籍中蕴藏着大量的战略管理思想,这已成为今天军事乃至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重要思想宝藏。

在《子兵法》中,子着重指出了战略谋划的重要性。

5、“天人合一”的整体和谐观管理思想古代管理思想是以整体和谐观为基础的。

也就是把管理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过程,促使社会与自然、管理系统与外部环境以及管理组织各种组成之间达到最佳和谐,把管理的各个要素和功能组成一个统一的有序结构。

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灵魂是和谐观。

中国古代管理的思想与的成果,对当今社会中任何一个组织在对外的竞争过程中都具有指导意义;对于现代企业与组织部的成绩管理和人员的管理起着重要作用,其思想文化的管理为现代人的进步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哲学与理论指导;中国古代技术与实践的进步是人类智慧和经验的结晶,现代人更应好好总结经验吸取养份。

儒家——王者之道,仁政德治儒家思想概述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

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第一次打破了旧日统治阶级垄断教育的局面,一变“学在官府”而为“私人讲学”,使传统文化教育播及到整个民族。

这样儒家思想就有了坚实的民族心理基础,为全社会所接受并逐步儒化全社会。

儒家学派固守“道不过三代,法不贰后王”(《荀子·王制》)。

儒家思想的涵丰富复杂,封建皇权逐步发展出基础理论和思想,即讲大一统、讲君臣父子。

儒家思想的精华包括先儒家思想、孔子的仁与礼、从前孔子时代的礼乐制度到孔子的仁礼思想、孔子的仁、孔子的礼、孔子的孝道、《论语》中的孝、《孝经》论孝、孔子的命观、孔子命观形成的背景、孔子命观的特征与涵、“修身俟命论”的人生指导意义、孔子的人生问题论、乐——孔子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境界、孔子与弟子论志向、立身行事中的言与默、孟子的性善论与孟子的使命、孟子的仁政学说以及荀子的性恶论与礼治说、儒家思想的流变、贯通天人——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性即理”——周、、程、朱的理学思想、“心即理”——象山、阳明的心学思想、新儒家——西学东渐的文化回应、儒文化圈的崛起——儒学促进现代经济发展的可能等容。

儒家治人理念追求人的存在的完善发展和推进有道社会的和谐进步,这是人类始终在求索和践履的一个关于如何管理自身的永恒问题。

正是在对这一问题的自我主动认识和实践中,人类由远古走向现代文明,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但是,由于人类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实践,是一个不断更新递进的社会活动,因而关于这一问题的理想答案,既不可能一劳永逸地形成,也不可能一经形成而不再变化,它将随着人类的生存而存在,并将随着人类的进步而更新。

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对这一问题认识实践的丰富智慧的结晶。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组成部分,对此具有很深的认识。

从儒家文化的容特征上看,还是从儒家文化的价值取向上看,都可以说,儒家文化实际上是关于如何管理人类自身社会行为的学说。

儒家的管理哲学思想是儒家文化的主体容,它构筑了儒家文化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作用。

由于儒家的理论本身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我们只能对其中一些主要的管理思想进行一些分析。

我们可以把儒家的管理思想分为这么几个方面来看:首先是管什么?儒家的回答是“治人”;其次是谁来管?儒家的回答是“劳心者治人”;最后是怎样来管?儒家的回答是“和为贵”。

对这三个方面儒家都有一些独到的见解。

儒家十分重视人在管理过程中的地位,可以说人的管理和施行管理的人是儒家理论的核心。

有了人才有管理,这种观点和儒家的哲学是分不开的,儒家有一句话很能反映这个哲学。

“天地之性人为贵”。

所以贵人的思想是儒家的一个根本观念。

在儒家看来,天地之间只有人是最宝贵的,是万物之灵。

这同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把人看成社会的最重要的财富有关,那时是以人口的多少来反映国家的强弱。

所以在儒家看来,一切的管理活动都是围绕着治人而展开的。

既然是管理人,那么就要对人进行分析。

孟子认为,从人的天生的本性看,人是可以使之成为善良人的,至于人的不善不能归于他的本性,这是由于后天的各种原因使他的善良的天性被掩盖起来了。

另外,他认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这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不去追求善,则善就会丢掉,而表现出来的是恶。

儒家的另一个代表人物荀子则主“性恶论”,荀子的性恶论是直接为儒家的“礼”而服务的,在于为实现国家的管理活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所以,管理者们,必须对一般的老百姓进行正确的引导、教化和管理,这样才能使之从善,才能把国家管理好。

儒家对于人性的假设,从理论的深度来说,儒家的性善、性恶理论偏重于道德。

从管理的对象来说,儒家的性善、性恶理论是着重于整个国家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道德的研究,而且是偏重于如何管好管理者的理论。

至于恶的来源,儒家的理论认为人的本性是来源于天生的,而改变人的本性主要是靠人自己的努力。

儒家在对人性的假设方面和对人性的改造提出了相当多的见解,认为人性的改造主要是通过自身的修养来解决,儒家是提倡天人合一的。

一个人最高的奋斗目标是做圣人,并提出向此目标奋斗的途径。

尤其是孟子的:“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和他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对后人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儒家在管理上偏重于礼和义,认为这是达到管理目的的重要手段。

对于礼和义,儒学理论都有较多论述,当群建立起来后利用分来进行分工,再用礼来规,用义来和谐,使之达到良好的组织运行。

荀子认为:人们生来就有无穷的要求和欲望,有欲望而不能满足,则不能不去追求,追求而没有一定的限度,则不能不引起争夺,一有争夺就会引起混乱,一有混乱就会导致贫穷。

国家的管理者为了制止这种混乱的局面,就要制定礼和义,划分等级,以调节人们的欲望,满足人们的要求,从而使人们的欲望不至于因为物资的不足而得不到满足,物资也不至于因为人的欲望而用尽。

这就是儒家对于由谁来管理和通过什么管理的要旨。

仁是儒家理论的核心,其主要的容有这样几点:首先就是能够身体力行的人才能称上仁,才是一个完美的人。

孔子在回答他的弟子时,在不同的时候有着不同的回答,第一次回答是“仁者爱人”,第二次回答是“仁者先难而后获”,第三次则更为具体了:“居恭处,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儒家的仁的管理方法:一是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来带动其他人;二是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必须要有一种爱心,而且还要知道干什么事都会遇到困难,克服了困难然后才会有收获;更为重要的是人在一个集体中活动,一种集体主义的精神才是一种真正的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