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液氨风险评价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风险评价

6.1 液氨风险评价

本项目建设有冷库,为液氨制冷,本项目冷库所需液氨不设储存罐,根据损耗量定期向制冷系统中加注外购液氨,液氨制冷剂在管道和压缩机中循环使用。制冷系统管道及压缩机为密闭系统,正常运行期间液氨不易泄露,但因非正常情况或管道损坏可能造成液氨泄露,泄漏后的液氨极易挥发从而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1)氨的性质

氨是一种理想的制冷工质,具有良好的热力学性质,且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氨为无色、有刺激性辛辣味恶臭的气体,分子量17.03,比重0.597,沸点-33.33℃,溶点-77.7℃。爆炸极限为15.7%-27%(容积),氨在常温下加压易液化,成为液氨,接触液氨可引起严重冻伤,氨在常态下成气体,比空气轻,易溢出,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故易造成急性中毒和灼伤。

(2)风险识别

本项目所用氨制冷剂不属于剧毒物质和一般毒物(属低毒类);氨属火灾、危险爆炸物质;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规定,项目冷库使用氨的重量约2t,不超过临界量,不构成重大危险源。制冷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制冷介质在系统中借助压缩机械能输送流动,完成制冷循环。

对照《爆炸和火灾危险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2010)规范标准,氨制冷系统属于二级释放源,制冷装置在正常运行时不会释放介质物质;即使泄露也是在压缩机、氨泵的轴封处阀门、法蓝、管件接头等密封处偶尔的、短时的发生。根据冷库设计规范,(GBJ72-84)第8.0.2条规定,“氨压缩机房应设事故排风装置,换气次数应取8次/小时,排风机宜选用防炸型。”据此,氨压缩机房可视为通风良好。应按降低区域等级处理;从上述分析中得知,出现最高浓度能超过爆炸下限10%的概率近似为零。

同时氨的比重很轻,在标准状态下,氨的比重是0.59kg/m3,仅为空气的0.546,

而且其扩散能力较强,因此其难以聚集到爆炸极限的浓度,因此,可以讲氨制冷系统作为非爆炸危险区看待。出现氨泄露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管理不善,工人违章操作以及设备、容器陈旧,管道破裂、阀门损漏导致生产性事故或意外事故所造成。

综上所述,本项目冷库环境风险来源于氨泄露,氨泄露因素主要有①管道系统泄露;②制冷系统中压缩机泄露;③自然因素,如地震雷击等。本项目不设液氨储罐,根据损耗情况定期外购加注,制冷系统中液氨循环量为2t。

(3)源强分析

液氨泄露速度QL用柏努利方程计算

\

式中:

QL----液体泄露速度,kg/s

Cd---液体泄露系数,此值常用0.6-0.64

A---裂口面积,m2

P---容器内介质压力,Pa

P0---环境压力,Pa

g---重力加速度。

h---裂口之上液位高度,m。

本次评价考虑当循环系统中出现一个1cm2的裂口时,此时容器压力为1.4兆帕,环境压力设定为一个标准大气压,考虑底部出现裂口,高度取1m,将上述数据带入得出泄露速度为0.075kg/s。

(4)氨泄露事故预防措施

氨是乙类易燃气体,在适当压力下液化成液氨,一般储存于钢瓶或储罐中,在储存、运输、使用等环节,应当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防治发生泄露爆炸事故,储氨容器应为压力容器,定期进行检查,钢瓶或储罐应放在阴凉通风处,远离火

种、热源,防治日光直射,与性质相抵触的氟、氯及酸性物质分开放置;保护好附件阀门和液位表。另外在氨制冷工序中,应当注意氨压缩机房的防火要求,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将氨压缩机房列为乙类火灾危险的厂房,应采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冷库设计规范》中,对氨压缩机房也有专门的设计要求,应该有足够的泄欲面积,电器设备要按Q-2(1区)级防爆要求考虑,并设有紧急泄压装置,及可供抢救时喷洒水雾的消火栓。配备必要的防毒面具。

(5)氨泄露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①处置人员应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

②迅速清楚泄露去的所有火源和易燃物,并加强通风。

③对泄露的液氨应使用雾状水、开花水流驱散,尽量防治泄流物进入水流、下水道或一些控制区,根据经验数据计算,泄露量、喷淋水量,评价建议设置不小于30m3应急事故池对喷淋水进行收集,聘请专业环保治理公司进行进一步处理。

④如发生火灾时应雾状水、开花水流抗溶性泡沫,砂土或二氧化碳进行扑救。同时注意用大量的直射水流冷却容器壁。

(6)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流动清水彻底清洗,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脸,用大量流动清水或大量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