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加强,国际竞争愈来愈激烈的情况下,作为国际竞争力重要组成部分的农产品国际竞争力问题,已经引起各国的普遍重视。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就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农产品生产量第一大国。但是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比例却不断下降,在加入WTO的大背景下,农产品关税逐步下调、非关税壁垒进行关税化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农产品将承受更大的竞争压力。大量学者的实证分析显示,我国农产品在外贸中的竞争优势正呈现下降趋势,目前在整体上已经缺乏国际竞争力。因此,正确分析和评价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提高其现实和潜在的竞争力,对我国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长期来看,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将最终取决于国际竞争力。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农业支持的力度,以及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部分农产品的竞争力提高较快。同时,作为一个世界农业生产大国,我们仍需要继续艰苦努力,进一步将农产品竞争力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1 我国主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现状
1 由于受到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加上中国农业经营规模、科技发展、农业机械化程度、财政支农以及保护政策方面与发达国家的较大差距,这些都可以在粮食价格上表现出来,因此我国粮食的价格在国际上竞争力不强,今后仍然面临着粮食进口的压力。
2 我国蔬菜、水果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继续增长。在蔬菜方面:2000 ~ 2005年,这6年中,我国蔬菜出口量从315万t提高到680万t,在占世界蔬菜出口总额约47%的新鲜蔬菜中,中国出口所占的金额比重增长到2004年的8.81%。水果方面:中国2000年水果出口量为135万t,到2005年已经增长到364.6万t,增长幅度为170%。
3 2005年我国水产品出口额高达78.9亿美元,水产品进出口贸易顺差为37.7亿美元,水产品出口额占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近30%。水产品出口量占世界水产品出口市场的份额明显增长,1995 ~ 2004年间其出口份额从6.17%上升至10%。水产品出口贸易发展很快,这说明国际市场对水产品的需求大,我国在水产品上具有价格竞争优势。
4 2004年我国畜产品对外贸易逆差为8.5亿美元,这是我国连续第2年出现畜产品国际贸易逆差。虽然我国具有畜产品在价格上具有优势,但是质量不过关,加工技术落后,这使我国畜产品难以将价格优势转化为国际竞争优势。
1.5 我国加工农产品总体上来说不容乐观,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国外对于水果、玉米、土豆等农产品的加工业已经趋于成熟,而我国大部分却还是初级产品。我国加工农产品中,只有蔬菜加工产品的竞争力较强,而在糖料和油料等生产上都不具有比较优势。
2 决定和影响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因素
( 1 成本、价格因素。
①劳动费用在我国大宗农产品生产成本中所占比重最大,均在30%以上,农药和肥料所占比重仅次于劳动费用,在除大豆以外的农产品中均在20%以上。而美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在这方面所投入的劳动费用平均仅在10%左右,甚至更说明中国在农业生产中大多数还是使用劳动力,机械化的操作还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普及,缺乏先进设备。
②我国农业生产中,除了小麦和稻谷,每亩税收与其他国家相差不大,但是如果加上成本外支出,就远超其它国家。
③对于农产品最终价格的形成,农产品流通环节的费用有直接的影响。尤其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体制和制度的变迁,给农产品流通带来了很高的制度成本。垄断就是其中一个很典型的部分,在我国早已形成某些部门和行业在其领域的垄断,逐渐形成一种壁垒,使市场难以自由化。还有就是地区和行业的封锁,他们设置进入障碍,提高门槛,如果其它地区或
部门需要进入他们的领域就必须付出代价才可以进入。我国的市场体系也不够完善,市场组织功能未能充分发挥,从而产生流通中的额外费用,最终提高农产品的成本,降低了产品的竞争力。
( 2 质量和安全因素。
当今国际市场上的农产品竞争已经逐渐从以价格竞争的状况转为以质量和安全为主的非价格因素竞争。如我国的苹果价格低廉,甚至不及美国售价的1/10,但我国的苹果仍没有市场,大量的苹果因为卖不出去而烂在果园里。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则是我国农产品加工水平落后,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我国的苹果在质量和外观上都远远比不上进口苹果。其它农产品如:花卉、茶叶等也都因为包装、农药残留等问题缺乏竞争力。
( 3 要素条件分析。
虽然我国领土辽阔,资源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相当低下。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0.1 hm2,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296 m3。不仅如此,我国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工业三废”、水土流失、耕地盐碱化等等问题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的质量。我国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不高,科技发展水平落后,农业科技成果贡献率还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缺乏专门从事高科技农业生产的高科技人才,劳动生产率低下,减弱了我国农产品的竞争优势。
( 4 反倾销、“特保条款”和新型贸易壁垒。
从1996年以来,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出口产品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而且,我国农产品出口也即将面临“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的不利影响。例如,2002年,西班牙以中国柑橘罐头出口的价格过低,将由此导致其橘子产业结构受到威胁,其农民面临失业为借口,向欧盟委员会提出抗议,要求对中国实施特别保障措施,但是未经通过。与此同时,一些国家也出现了“舆论壁垒”、“知识产权壁垒”等新的贸易壁垒。
( 5 贸易政策方面的原因。
农业是一个性质比较敏感且需要特殊保护的产业。因此在国际上,对农业进行保护已经成为一种国际惯例,然而中国的农业保护水平却一直处在一个很低甚至是负保护的状态。在这种条件下,中国的农产品因为失去本国保护而导致价格在国际市场上不具备比较优势。并且,现在主要粮食的成本正以平均10%的速度增长。农产品的价格有接近甚至超过世界价格水平的趋势。
3 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 1 实现农业机械化,降低农产品成本。
面对与国际接轨的农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办法,首先是要降低农产品成本,在价格上占领优势。中国农产品成本较高与农业机械化操作的缺乏有着必然的联系。应该深化农业结构调整,这就要求依靠科技,提高科技含量。农业机械化又是农业科技的物化,这就必然要求农业机械化配套跟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实施旱作农业,所有的这一切都离不开农业机械化。
( 2 坚持以质取胜,培育“拳头”产品。
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一直面临着来自欧美及东南亚诸国高质量产品的严峻挑战,产品质量是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所在。所以,要牢固树立“以质取胜”、坚持“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的观念,从思想上对产品质量给予高度重视,培育“拳头”产品,创造出更多的优质名牌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
( 3 根据比较优势调整农业区域布局。
根据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情况不同,地理环境的差异,应当抓住其比较优势,调整农业生产布局。东部沿海城市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要大力发展高科技农业、高价值农业和外向型农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扩大农产品出口;中部地区要发挥粮食生产优势,优化粮食品种和品质结构,建立优质稳产高效的大型商品粮、加工专用粮和饲料粮生产基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