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镇西的教学艺术
读李镇西《〈荷塘月色〉教学实录与反思》有感
读李镇西《〈荷塘月色〉教学实录与反思》有感李镇西的《〈荷塘月色〉教学实录与反思》展现了一个传统文化进教室的全新实践方式,引起了我的深思和启发。
这本书记录了李镇西在课堂中运用文学艺术手段教授古代文学作品的全过程,同时还完整呈现了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学习和成长。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于教育和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获得了一些启发。
首先,我想强调这本书所追求的教育理念,重视文化的沉淀和传承。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大多数人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接受都相对较少。
然而,我们不能忽视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
通过将古代文学作品引入课堂,李镇西试图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
这种文化传承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接触到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培养了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在久违的国学课堂中,我能够感受到学生们古文阅读的乐趣,更加理解了古文作品所表达的深刻内涵。
其次,我惊叹于李镇西的教学方法的独特创新性。
他将文学艺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通过音乐、影视等多种形式的媒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特别是,在教授《〈荷塘月色〉》这篇名篇时,李镇西利用了音乐与绘画,让学生们在美妙的旋律和艳丽的画面中沉浸进文学的世界。
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感受和理解文学作品,提高了他们的情感与审美素养。
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不仅仅是理解和记忆,更重要的是要感悟和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李镇西的教学方法正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最后,我要提及的是李镇西在教学实践中对于学生的关怀和呵护。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学生想法和情绪的尊重和关注。
他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去思考问题,用心聆听每位学生的声音。
他试图找到最适合学生们的教学方式,引导他们在自由的环境中自主学习。
通过这种精心设计的教学模式,学生们在课堂中敢于开口,尽情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这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外也能够自觉地去发现和学习。
李镇西-做最好的教师【整理--梁健松】
做最好的教师——李镇西一、课程改革与教师成长㈠.教师要与课改同步发展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该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呢?⑴、要有全新的教学理念⑵、要有多元的知识结构⑶、要有广泛的合作意识⑴、要有全新的教学理念课改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新世纪对教师的要求。
①.宽广的服务意识。
②.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
③.注重个性、因材施教。
①.宽广的服务意识。
宽广的教育观涵盖两层意思:一是为全体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和发展条件,对身体素质好、聪明、有灵气、成绩好的学生与身体素质差、迟钝、调皮、成绩差的学生应一视同仁,对学生的关爱不感情用事,更不能掺杂个人好恶。
二是对学生的情感、成绩以及身体素质都要悉心关照,服务周到,促使其全面发展。
②.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
教育的过程应该是认知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学生的知识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把握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尝试,在探索、尝试的过程中获取知识,长进能力。
教学过程中,强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真正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正是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
③.注重个性、因材施教。
现代教育不主张使每个都做到全面发展,但是应该鼓励学生发现和发扬自己的长处,不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和评价学生的优劣,鼓励学生向自己能够成功的方向努力。
注重个性、因材施教,还需要教师有正确的“人才”观。
新时期的人才观,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使他们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⑵、要有多元的知识结构正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的学生,一般都对未来充满憧憬,同时也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
为此,教师必须有多方面的知识。
教师知识的渊博,一方面会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教师的尊敬,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利用多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⑶、要有广泛的合作意识要有广泛的合作意识,教师教学的整个过程都具有合作性,表现为:①.教师与学校领导的合作。
教师所担负的教学活动,是依据教学大纲,在学校领导管理之下进行的。
试论李镇西的课堂教学境界r——以李镇西《荷塘月色》课堂实录为例
试论李镇西的课堂教学境界r——以李镇西《荷塘月色》课堂实录为例田林;郜培芳【摘要】李镇西一直致力于语文民主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也是语文教育改革进入到一个全新时期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举重若轻、行云流水是李镇西老师追求的课堂教学境界.李镇西老师的《荷塘月色》课堂教学达到了相当高度,灵活地调整教学预设,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及时深刻地课堂小结、总结,为我们思考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的关键提供有益的借鉴.【期刊名称】《文山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1)004【总页数】5页(P112-116)【关键词】李镇西;课堂教学境界;《荷塘月色》;教学预设;课堂氛围;课堂总结【作者】田林;郜培芳【作者单位】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23.202虽然现在语文新课改不断深入,但怎样把语文课上得生动、有效,仍是一线教师所关注的问题,于是向语文名师学习的浪潮席卷全国。
可是,向名师学习什么?怎么学?学了就能灵活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吗?李镇西老师说:“向优秀教师学习主要是学习其教育思想,而不是机械地照搬其方法;而且,其先进的教育思想也必须与自己的教育实际和教育个性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将别人的精华融进自己的血肉。
” [1]李镇西老师,语文特级教师,著名的教育家,一直致力于语文民主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也是语文教育改革进入到一个全新时期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举重若轻,行云流水,是李镇西老师追求的课堂教学境界。
[2]102-104李镇西老师认为“重”是指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教材本身的内涵,“轻”是指深入浅出的教学,“行云流水”是指教学思路、教学环节多变灵活、洒脱随意,在自然、放松的状态里教师教好每一堂课,学生学好每一节课。
李镇西老师还认为教师的内在功底和对教材的处理技术体现在平常的每一节课上,而不是仅仅体现在公开课上。
向李镇西学习的教育思想和管理艺术
向李镇西学习的教育思想和管理艺术李镇西是名副其实的名师、名校长,他究竟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呢?学习他民主、平等的管理艺术。
无论是在班级管理还是学校管理中,李镇西都始终贯穿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
遇到蛮不讲理、“不可救药”的学生,他也会愤怒,但从不采用专制的手段严厉惩罚。
在学校管理中,李镇西坚持“按知识分子的特点管理知识分子”,为此,他在学校成立了“教代会”和“学术委员会”。
重大事宜由“教代会”决策,评先晋职则由“学术委员会”决定,当遇到和每一个教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时,则必须让所有老师参与讨论。
李镇西也会为校委会的一些提案被“教代会”否决而感到遗憾,但他尊重“教代会”的决议,因为“虽然校长失败了,但民主胜利了”。
高呼“民主”口号的校长我们可以找出很多,可你只要看看他所领导的学校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代会”,就知道他的“民主”是什么样的民主了。
不少学校的重大决策都是校长一锤定音,理解的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
普通教师只有无条件服从的义务,没有质疑和反对的权利,更不用说否决了。
不少校长热衷于以罚治教,动不动就以下岗相要挟,这就使管理异化成了管制。
从李镇西的民主管理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尊重和理解永远比威胁和惩罚更有效。
学习他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作为教师,李镇西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那些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瑕疵”的学生身上,他的学生中有高官、有学者、有律师,但他从未炫耀过,他更为那些平凡而普通的学生骄傲。
在他的博客首页上,他刻意“炫耀”的一项成就竟然是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合格的中学生”。
看着孩子们那阳光般灿烂的笑容,我们能体会到李镇西作为教师的职业尊严和幸福。
我想,我们和李镇西的最大差距就在这里。
我们眼里只有成绩和分数,我们眼里的成就就是“状元”和“升学率”,虽然我们每年也培养了大量的拿到了毕业证的“合格”的中学生,但对那些升学无望,甚至有可能影响自己“业绩”的学生,我们不是任其自生自灭,就是千方百计使其“自愿”退学。
李镇西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摘要李镇西被誉为“中国式苏霍姆林斯基”,他的教育实践一直被其他的学校、老师模仿,本文从爱心教育、民主教育两个方面对李镇西的教育思想与实践进行阐释。
关键词:李镇西;爱心教育;民主教育李镇西的教育思想与实践李镇西老师被誉为中国式的苏霍姆林斯基,其民主教育思想一直为人称道。
早先阅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听李镇西老师讲课》就对他很是崇拜。
2014年李镇西老师来我校讲学,还没见到他是就在猜想:这为深受学生喜爱,备受同行称赞的老师究竟是什么模样,应该是严肃的,不苟言笑的学者吧!一见到他却把我之前的想象都推翻了。
我们在观众席入座后,一位穿着衬衣的男老师随即坐在了主讲台上。
他坐下后第一个表情是微笑,第一句话是:大家好,我是李镇西。
开场白简单随意,亲切自然,完全不是想象中的严肃学者。
这也为他为什么这么受学生欢迎找到了一部分答案。
然后,他便展示了一组照片,照片上的学生眼神清澈明晰,笑容真挚热情;照片上的老师亲切温和,与学生相处融洽和谐。
李镇西老师边展示照片,边娓娓地道着这些照片记录的和学生之间的点点滴滴。
让我惊讶的是一个从教几十年的老师,竟然记得和他的学生发生的那些微不足道的事,竟然对这些琐碎的事津津乐道。
才一开场,李镇西老师便让我们对他刮目相看,还真是不简单啊!接着,李镇西老师用他的教育实践向我们阐释了他的教育思想。
一、爱心教育爱心教育是李镇西老师教育思想的基础。
他在讲座中说的一句话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他说:老师要做的事情就是要让学生在高中三年的时间里因为你而觉得幸福。
听到这句话立刻让人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
以前一直都不清楚老师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是“清规戒律”还是“可有可无”,现在才认知到原来老师之于学生是一种幸福的存在。
老师只有有了这一种认知才会知道自己应该把学生摆在什么位置,应该要怎么做。
老师只有首先爱学生,把学生放在心里,想给学生幸福,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才能做好教育事业。
李镇西老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一直都在亲身践行着这一教育原则,而且非常成功。
关于李镇西的评价
关于李镇西的评价
李镇西是一位备受尊敬的教育家,他以卓越的教育理念和深厚的教育实践经验,在教育领域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他的评价:
1. 教育思想先进:李镇西注重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他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2. 教育实践丰富:李镇西在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曾担任中学教师、班主任、校长等职务,对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有着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他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教育成果显著:李镇西的教育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所任教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都有显著提升。
他培养出了众多优秀的学生,为社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人才。
4. 教育影响广泛: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教育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还对全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通过发表著作、举办讲座、参与教育咨询等活动,传播自己的教育理念,为推动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综上所述,李镇西是一位具有卓越教育思想、丰富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成果和影响都是非常显著和广泛的。
爱心是教育的前提,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有感
爱心是教育的前提,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有感胡华【期刊名称】《陕西教育(教学)》【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1页(P12-12)【作者】胡华【作者单位】陕西省紫阳县毛坝中学【正文语种】中文初识李镇西老师其人,缘于他的文章《学生给老师撑伞,何错之有?》,从这篇文章中我看到了李镇西老师和他的学生之间亦师亦友、亲密无间的师生感情,他不但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
通过这篇文章,李镇西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也因此记住了李镇西这个名字。
暑假期间,我偶尔在书店看到了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于是我毫不犹豫地买下了这本书,并急忙回家阅读。
从一开始阅读,这本书就深深地打动了我,除了吃饭睡觉之外,我几乎手不释卷地看完了这本书,书中李镇西和他的学生之间的故事常常使我感动得情不自禁地流泪,同时也使我不由自主地反思自己的教学。
从教十几年来,我从没有和学生之间有过李镇西和他的学生之间这样深厚的感情。
虽然我和一些学生相处的也很好,但那通常是一些学习较好的学生,而且我也自认为并没有真正走入他们的心灵,他们更多地是出于对我的尊敬,而不是那种如朋友般的友情。
至于差生,我向来是不屑一顾的,但通过看了李镇西和他的学生们之间的故事后,我在深深敬佩他的同时,也对自己以前的想法和教育教学行为感到了深深的愧疚。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在喊着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和“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其实大多数时间,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学习成绩好的“优生”,我更是信奉着“一好遮百丑”的传统教育观念,只要这个学生学习好,哪怕他有其他品德上的问题,我也故意视而不见,这其实是与培养现代化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相背离的。
在那些“后进生”身上,我几乎没花多少时间和精力去关注他们的学习、去关心他们的成长、去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使他们丧失了学习的信心。
李镇西真正做到了爱每一个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他的教育艺术在于他有一颗童心、一颗爱学生的心,他揣着一颗为中国的教育事业而奉献的赤诚的心,践行着真正的素质教育,他的教学和班级管理都流淌着他民主教育的理念。
李镇西:我的语文教育观
李镇西:我的语文教育观李镇西:我的语文教育观作为我们国家文革后恢复高考的首批大学生中的一员。
我是1977年冬天参加高考并于1978年春天入学的,因此,如果从我师范大学中文系开始算起,我接触语文教育(学习师范语文和从事语文教育)的三十年余年,刚好和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同步。
因此,我首先要表明的是,我的语文教育观也好,语文教育实践也好,离开了这个大的时代背景,是无从理解的。
正是有了三十年来,宽松开放的社会环境,百花齐放的思想自由,万类霜天竞自由学术氛围,我的语文教育才能一步步所有作为,并有一些成绩。
这些时代背景是众所周知的,因此,为了节约篇幅,下面在叙述我的语文教育历程的时候,对时代背景我尽量笔墨简洁甚至略去不表。
但这并意味我的语文教育思考与实践是脱离社会与时代的孤军奋战或孤独探索。
我从来不认为我的语文教育观点有任何性质。
我多次申明,我的一切思考与实践都是对老一辈大师和同时代名家的思想和实践的学习与运用。
也许在一些细枝末节具体的做法上,我有些所谓独创,但从总体上说,无论理论还是操作,我都是继承和借鉴,连发展都谈不上。
但我并不因此而自卑。
结合自己的实际继承别人的理论且借鉴别人的实践,并取得成就,同样光荣,令我自豪。
我是不太赞成给语文教学贴标签的,因此,对于近年来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语文的说法,我一直持保留态度。
我不认为有了不同的标签,就百花齐放、流派纷呈了。
但是,在梳理自己语文教育发展历程的时候,为了表述的简洁明了,我还不得不暂且用这种标签式的表达。
请读者原谅我在这里的自相矛盾言行不一。
简单地说,我的语文教育,经历了从语文教学到语文教育,再从语文素质教育到语文民主教育的过程。
如果再细细切割,大致可以分为浪漫语文-训练语文生活语文创造语文--人格语文民主语文等若干阶段。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后一阶段对前一阶段不是否定与取代,而是包容与覆盖。
从语文教学到语文教育所谓从语文教学到语文教育,是我刚参加工作那几年,对中学语文教师要做什么这个朴素问题的的一个认识变即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向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还要凸显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性(现在看来这个表述非常不够,但当时,我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已经是一个进步了)。
关于李镇西讲座心得体会五篇
关于李镇西讲座心得体会五篇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
下面是小编搜集的关于李镇西讲座心得体会五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李镇西讲座心得体会(一)20xx年3月15日—3月16日在校教导主任的组织和带领下来到了呼和浩特,参加了中国教师教育学会和北师大老教授协会主办的班主任培训—“李镇西教育思想与班主任心理综合素质培养”。
我有幸聆听了李镇西老师的报告—班主任的小技巧和大智慧。
李镇西老师,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特级教师,1982年以来曾荣获“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成都市十大优秀青年”,“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教育专家”等称号,享受成都市人民政府专家特殊津贴,2000年被提名为全国十杰教师,被誉为“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人称“南李北魏”(南有李镇西,北有魏书生)。
李镇西老师的头衔很多,也是一个很有成就的人。
但他在开场白的时候却这样说:头衔都是他人给的,我自己认为我就是一个普通的人民教师。
那么朴实无华,那么平易近人。
演讲开篇他让所有与会同志观看了武侯实验中学十年校庆的宣传片,十分钟的宣传片,没有看到学校的领导,没有看到学校的建校规模,没有看到半个字的关于学校取得的成就。
仅仅看到了一位新教师怎样把一个中途转学的后进生培养的爱学习了的事迹。
多么低调,多么实在啊。
“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他的同事也是这次报告会又一主讲——刘朝升用这八个字来概括他们的校长。
欣赏李镇西关于教育的演讲,让我对教育有一些感触。
李镇西的教育行为对我们有着重大的指导,所以我要把自己听到的,记住的,想到的、写下来。
一、爱心与教育教师的最高境界。
把教育看成是幸福的事,(叽叽喳喳的享受就是幸福)(有没有欣赏孩子的一颗心,可以反映你有没有对孩子的爱)。
爱是什么?李镇西老师这样说:爱是一种依恋。
(什么是依恋?孩子们都期盼着上你的课。
放假了,孩子们都盼望着早点开学。
李镇西讲座心得体会
李镇西讲座心得体会心得一:李镇西讲座心得体会前几天听了李镇西老师的精彩的讲座,我感触颇深,思考了很久,也思考了很多。
看到李镇西老师将几十年前的老照片一张张呈现出来,将二十年前的教学资料还完完整整的保存着,看到上了大学的孩子们现在还在惦记着他们的李老师,我最大的感触是:教育是用心去做的,只有充满爱心,才能做好教育,教育也会因爱心而变得更加美好。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教学上这辈子是无法与窦桂梅比了,就是比起学校里那许多素质优秀的青年教师,我的不足也许是永远弥补不了的。
曾为自已的不足而找不到方向,曾为自已的落后而徘徊。
但听了李镇西的报告后,我终于知道,我也可以做得更好,我应用心走进孩子中去,用我的爱给孩子们以呵护,给孩子们以关怀,当我真心的走进孩子,孩子们将用成长给我带来无比的幸福与欣慰。
心得二:李镇西讲座心得体会“爱同样可以伤害学生。
”“最不能原谅的教育失误,便是对学生心灵的伤害。
”“研究后进生是最好的教育。
”“语文教学技巧永远是第二位的,第一位的是真情实感。
”这些都是李镇西老师的教育名言,听完他的讲座对我的启发很大,所以记录下来与各位共勉!李老师谈吐风趣幽默、博学多才。
他经常利用空余时间给学生读一些文章,向学生推荐名著,要学生摘抄,可以想像,他读过多少教育专著,他平时有多爱好读书。
我也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可是和李老师比起来还是自叹不如。
从选择师范的那天起,我的理想便是当最好的老师。
有句广告词说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与做最好的老师是否自相矛盾,我认为并不矛盾,“最好”是相对的,因为这是永远没有止境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好”其实就是“更好”,但是,理直气壮地提出“做最好的自己”,则表明了一种更高的人生和事业的标杆,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比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李老师说,作为一名教师每天要完成“五个一工程”,即每天上好一节课、找一个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读书不少于一万字、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写一篇教育日记,可以是教育教学反思也可以是教学小故事,反正要笔耕不辍。
李镇西语文教育对新手教师的指导意义
李镇西语文教育对新手教师的指导意义摘要:一、李镇西语文教育的简介二、李镇西语文教育对新手教师的指导意义1.教育理念的引导2.教学方法的启示3.课堂管理的借鉴4.教师专业成长的推动三、如何运用李镇西语文教育理念于实际教学四、总结正文:在我国教育领域,李镇西教授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语文教育专家。
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对新手教师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李镇西语文教育的简介、对新手教师的指导意义、如何运用其理念于实际教学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简要介绍一下李镇西语文教育。
李镇西教授提出的语文教育理念,强调人文关怀、尊重个体、培养创新能力,并结合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教学方法。
他的教育理念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次,李镇西语文教育对新手教师的指导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理念的引导。
新手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容易过于关注知识传授,而忽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李镇西语文教育强调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有助于新手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2.教学方法的启示。
李镇西教授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
新手教师可以借鉴这些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课堂管理的借鉴。
李镇西教授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需求,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这对于新手教师如何进行课堂管理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4.教师专业成长的推动。
李镇西教授一直致力于语文教育研究,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新手教师可以从他身上汲取勤奋好学的品质,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最后,如何运用李镇西语文教育理念于实际教学?新手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深入学习李镇西教授的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2.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
3.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观看李镇西视频有感
观看李镇西视频有感:如何转化后进生白山市第二十中学李蕾最近,我们集中观看了李镇西老师的视频,他主讲的题目是如何转化后进生。
后进生就是位于班级角落的人,他们成绩不好,学习被动甚至讨厌学习,经常不写作业或缺交作业,有的学生甚至行为习惯也很差,和同学交往有障碍。
后进生是每个老师头疼万分的难题。
然而,李镇西老师却说,后进生能够成就一个老师,因为转化后进生可以使老师积累更多的经验和教育智慧。
李镇西认为后进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由家庭,学校,个人三方面造成。
其中家庭原因是主要原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影响孩子时间最长的老师。
父母的行为举止,家庭教育方式,父母关系是否融洽都将影响孩子的成长,影响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其中反应最明显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
因此,在我们看到孩子经常迟到的时候,最后不要直接冲学生发脾气,很有可能他是因为照顾生病的父母或者生活遇到了困难。
这时候,询问学生并在事后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求证实情就更合适些。
这点胡新龙老师和马珊珊老师都讲了类似的故事。
在谈到具体方法时,李镇西老师是这样说的:后进生缺乏的不是批评而是表扬。
要让学生认为自己是优缺点的好学生。
要让学生自发的改变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这点我的感触很深,我小学的时候就是班级的隐形人,成绩平平,长相平平,性格内向,在班里基本上没有朋友,上课从来没有举手发言过。
我的班主任崔老师在第一天接班的时候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我,仅仅是因为我的作业很工整,一个非常微不足道的优点。
这让我一贯优秀的同桌相当的不满,她的作业因为字迹潦草没有被表扬。
我的心里充满了喜悦,和一些小小的不安,因为我认为自己没有老师说的那么好。
从那天起,我开始为了成为一个好学生而不断努力。
我曾遇到过很多这样的孩子,其中有个倔强的女孩,她在班里成绩中等,能力强却缺乏自信很容易被他人的言论影响,容易自己钻牛角尖。
我们之间的交往开始于认识的一周后,她申请当英语课代表却因个性太强被女生的小圈子排斥在外。
对话李镇西:“ 教育是一种良知”
对话李镇西:“ 教育是一种良知”作者:暂无来源:《教育家》 2015年第3期文/ 李炳亭褚清源人物简介李镇西,四川乐山人,1958 年8 月生,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语文特级教师,曾荣获四川省成都市优秀专家、2000 年“ 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提名奖。
现任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
代表作品:《青春期悄悄话》《爱心与教育》《从批判走向建设》等。
语文名师、魅力班主任、博士校长、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
这些身份和美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李镇西在基础教育领域特有的影响力。
在李镇西的教育生活中,他不断在这种多重角色中转换,但始终恪守着自己独立的教育立场——办真正的平民教育,践行完整的民主教育。
在广州课博会上,李镇西在《课堂改革的民主追求》主题报告中接连抛出了几个追问:“新教育实验的理念是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可在现行课堂模式下,我们的师生幸福吗?新教育实验的抓手是教师成长,那么教师成长的主要空间在哪里?新教育实验的六大行动之一是构筑理想课堂,那么理想的课堂是什么?”李镇西是新教育实验的领军人物之一,他的这些追问来自他一个时期以来的思考。
从爱心到民主记者:从爱心教育到民主教育,在认识上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李镇西:爱心是教育的前提,但不是教育的全部,更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即使是真诚的爱心也可能出现两个导向:专制和民主。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绝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理解和尊重,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
虽然就学科知识、专业能力、认识水平而言,教师一般来说远在学生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是在人格上、感情上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记者:民主教育的终极追求是什么?李镇西:民主教育是学生的主体性和教育的民主性二者的和谐统一: 它把受教育权利还给每一个学生,同时把教育过程变成一种民主的生活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得以生动活泼、自由地发展,消除一切不平等地对待学生的现象,尊重学生的人格与权利,解放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最好的教育条件和教育环境;更重要的是,在教育内容上渗透民主意识,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民主思想、民主精神,以民主的教育造就富于主体性的一代新人。
做最好的老师李镇西心得体会
做最好的老师李镇西心得体会做最好的老师李镇西心得体会1李镇西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对中国教育工作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教育观点,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以下是他对做最好的老师的心得体会:1、热爱教育:李镇西认为,做最好的老师首先要热爱教育。
只有热爱教育,才能把教育作为一种乐趣,把教育作为一种事业,把教育作为一种追求。
只有热爱教育,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推动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2、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李镇西强调,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而不是标准化的。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天赋,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天赋进行个性化的教育。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推动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3、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李镇西认为,教育应该是全面发展的,而不是只关注知识的传授。
学生应该通过教育获得全面的发展,包括智力、道德、情感、身体、艺术等方面。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4、注重教学艺术:李镇西认为,教学艺术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能力。
教学艺术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教学艺术,不断探索和创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5、坚持教育理想:李镇西认为,教育理想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精神支柱。
教育理想包括对学生的'爱、对学生的责任、对学生的希望等方面。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坚持教育理想,不断追求和教育对象,推动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做最好的老师需要热爱教育、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注重教学艺术、坚持教育理想。
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做最好的老师李镇西心得体会2李镇西老师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在教育教学领域取得了很多成就,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和理念。
以下是我对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老师的心得体会:1、热爱教育事业:李镇西老师始终热爱教育事业,他认为教育是的事业,而不是赚钱的手段。
李镇西讲座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5月12日至5月13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兰州举办的“李镇西教育思想报告会”,李镇西是当代著名教育家,教育哲学博士,语文特级教师,现任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
被誉为“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
曾获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成都市十大优秀青年、成都市十大教育明星等称号。
通过这两天的培训,我感触特别深,只能用受益匪浅这四个字来形容。
李老师用自己的真诚来为班级管理刻画了崇高的教育理念,也教给了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
下面就谈谈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一、学习的总体印象——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在这次讲座中,有一段话对我的感触很深。
“教育不能没有爱,但爱不等于教育,教育需要爱,教育还需要智慧。
”我觉得做好一个好的班主任真的需要智慧。
对学生的爱是基础,而智慧是来自于实践中的不断反思,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中提升的。
李镇西老师提出的“做一个富有灵魂的班主任”,其实做好一个班主任很简单,就是做最好自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健康、快乐、积极的成长,就是一个老师,一个班主任应该做的事情。
“做一个富有灵魂的班主任!”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
“做一个富有灵魂的班主任!”这是李镇西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在25年的从教学生涯中这么做的。
“谁都渴望成为英雄豪杰、伟人巨匠,但受自身条件、社会环境等制约,真正成为艺术家、文学家、企业家的,只是少数。
‘人比人,气死人’,因为你比的人,处于人类文明的金字塔尖,当然越比越觉得自己无能。
但是,请别忘了,虽然也许你永远成不了‘家’,但通过努力,你却完全可以成为最好的你。
”这些话是李镇西老师写给学生的,也是他写给他自己的。
“既然只能当老师,那么悲悲戚戚是当,高高兴兴也是当,我当然选择后者!怎么才能高高兴兴呢?我就多想孩子们可爱的地方,尽量把课上好,尽量和他们一起玩,这样孩子们也越来越爱你了。
他把在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班级建设、后进生转化、早恋、作弊等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的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
李镇西、崔其升讲座感悟
真、善、美——记李镇西、崔其升讲座周六,到布吉听了两位校长的讲座,一位是李镇西,一位是崔其升。
上午是李镇西校长的讲座,题目是《让人们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他主要是通过相片的形式追忆他和他教过的学生的往事,讲述了他和他的学生的爱与幸福。
往事的点点滴滴总是令人感动的,令人回味无穷的。
听完了讲座,我觉得有些地方是很值得深思的。
李校长提到“笑容是校园最美的风景”。
校园应是学生的乐园,小孩子天真烂漫,单纯可爱。
来到学校学习,是很快乐的事情。
教师对于学生的爱,是一种依恋,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和关心,呵护孩子的快乐成长。
李校长提到“爱,是一种理解,是一种尊重”。
他说“教育——这首先是人学,不了解学生——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倾向,就谈不上教育”。
我觉得他说的很对。
我想强调的是,这必须是对于每一个个体。
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立的人,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
所以在很多事情上,比如在学生的作业上,就要多元化。
现在的很多学校,都是给同一个班布置同样的作业,这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如学生人数多,每一位学生都不同的作业,也许老师忙不过来。
但是,我觉得总有解决的办法,是否可以让学生自己给自己留作业,等等。
在对于每一个孩子的培养上,是否应当存在某种差异?根据孩子的各种特质,有不同的要求,这其实就是“因材施教”。
能否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
这是教师的教学艺术。
李校长提到“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做一位有童心的教师”。
在他的回忆里,他和他的学生一起到郊外游玩,探险,走进大自然,共同参与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他和他的学生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感。
请不要觉得和孩子一起玩是为了“赢取”孩子的尊重,真心喜爱,真心喜欢和孩子一起玩,一起笑是很幸福的事情。
李校长提到“请不要给活动赋予“教育意义”。
我认同这样的说法,在活动开展之前,不要向学生提及活动的意义,不要给活动加入任何外在的东西(如写作文啊等等)不要让活动在学生心中形成一种压力感,就让活动变得更纯粹些,更有趣味些吧。
听李镇西老师的报告有感(共9篇)
听李镇西老师的报告有感(共9篇):有感老师报告李镇西教育学报告听后感桂贤娣培训心得李镇西简介篇一:听李镇西老师报告心得体会做一个友善真爱学生的好老师----听李镇西教育思想专题报告心得体会紫云县大营乡希望小学杨延顺2015年1月24-25日,紫云县教育局组织全县各中小学校长、主任及中层干部计421人到紫云民族中学,聆听全国著名教育家李镇西教育思想专题报告会。
时间虽短,但收获颇多,其中感触最深的就是教师对待学生要友善,教师教育学生学习要勤奋。
时间回到2014年9月,开学初,因原先的五年级有133人,加上本学期转学进来的,共有144人,要分成三个班,根据学校领导的意图,原先的五(1)班是快班,把该班成绩较差的学生分出来,和原先的五(2)班学生汇合,然后分成六(2)班和六(3)班,后来几经周折,还是打散分成了三个班,我所教的六(3)班也分到了几个成绩稍微好一点的学生,但调皮、成绩差的学生大多集中在六(3)班,于是,六(3)班便成了差班的代名词。
面对如此糟糕的班级,我开始也是变得素手无策,我于是找出上个学期期末考试的分数进行分析,全班44人,平均分36.97分,及格7人,及格率15.9%,最高分81.4分,最低分5分;通过对学生的了解之后,我上课做到有的方矢,因材施教;上完第一单元,我进行了两次测验,我把两次都及格的11名学生定为数学学习互助小组组长,将该班44名学生分成11个组,每组4人,由“差生”选组长,自由组合,然后进行组内互助学习;针对上期期末考试成绩,制定达标计划---平均分每人比上期上升10分,11个小组组长期末考试必须及格,每个小组长在学期内至少再帮助一位同学期末考试及格。
实现如此目标,谈何容易啊,只不过是在给学生鼓鼓气而已。
你喜欢或者不喜欢,老师都会帮你,不悲不喜;你进步还是退步,老师都会关注你,不离不弃。
我一方面对学生很友善,从不打骂、讽刺后进生,另一方面教育学生要勤奋学习,还组织学生观看了邹越的励志演讲《让生命充满爱》的视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课堂成为“民主”土壤的教学艺术
——读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李镇西是我喜欢的名师之一,他的很多文章和著作我都读过,最近在学校的组织下阅读了他的《做最好的老师》,使我受益匪浅。
我从中得到不少启发,尤其是关于课堂教学艺术方面感触颇多,引起共鸣。
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中第十章针对语文教学方面提出了诸多详实而又有创意的观点,实际上很多方面对于我们财会专业教学同样有帮助和指导意义。
下面谈谈关于我对李镇西教学艺术方面观点的一些感想。
一、让课堂成为“民主”土壤
李镇西说:“课堂承载民主理念,承载的载体,可以是学校的各种德育途径和形式,但我更看重课堂教学。
道理很简单,师生在学校最多的时间是在课堂,如果离开了这个主阵地,单纯通过主题班会等德育形式对学生进行民主品质和民主能力的培养,难以奏效。
过去很多人往往把课堂功能仅仅理解为传授知识,后来又增加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这样的理解始终没有把课堂和学生的精神成长相联系。
我认为,课堂教学既应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更应该将人类文明的精神成果注入需要滋养的孩子心灵:善良、正义、忠诚、气节、民主、自由、平等、博爱、宽容、人权、公正⋯⋯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所说的“注入”绝不是脱离教学内容进行生拉硬扯的强加或牵强附会的联系,而应该自然而然地融汇在教学过程中。
”
1、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者的作用
李镇西老师认为教师应该在课堂中营造一种对话情境。
这里所说的对话,不仅仅指教师和学生通过语言进行的讨论或争鸣, 而主要是指师生之间平等的心灵沟通。
这种对话 , 要求师生的心灵彼此敞开, 并随时接纳对方的心灵。
因此这种双方的对话. 同时也是一种双方的倾听,是双方共同在场、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分享的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 教师是与学生平等的一员,教师不再充当全知全能的权威角色, 他是对话者之一, 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 , 灵活地掌控教学流程, 适当利用引导思考、质疑反思等环节,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教师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充当的是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励者, 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设计者, 学生学习结果的欣赏者和评价者。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增强思考能力、分析能力。
2、营造对话的课堂氛围
师生之间平等的沟通, 二者之间是我你的关系, 教师和学生在对话中交流思想, 形成精神交往。
这种对话情境中包含着民主的思想。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在感情上是朋友, 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 是志同道合者。
同时, 这种对话过程也是一个意义生成的过程, 对话本身的发展是师生精神的发展, 对话的过程是思想、真理、意义生成的过程。
有人认为教师放手让学生做的时候自己就轻松了, 其实这个时候教师不仅要仔细观察学生、认真倾听学生究竟做得怎么样, 而且还要适当地提供一些语言和动作上的支持, 同时还要从他们的精神状态中读出他们内心深处的东西, 还要思考掩藏在学生表情后面的真实的直接的原因。
然后还要快速地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思考下一步的教学策略, 所以放手的时候教师并不轻松。
3、在为什么中树起师生平等的旗帜
“在为什么中树起师生平等的旗帜”这是中国教育报前些年对李镇西老师教育教学艺术报道的标题,主要阐述的是关于李镇西老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有关于与学生相处过程中碰到的有关师生平等关系的话题引发的思考,实际上这个对于我们教学过程中也是同样受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堂民主”和“对话氛围”的前提下,以平等的角色相互质疑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开放,思想的解放,时代的呼唤,世界的挑战⋯⋯使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呼之欲出,也使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教育应运而生。
民主教育必须落在课堂——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民主精神,让课堂不但成为传播知识培养能力的空间,也成为造就公民的摇篮。
理想的教育应该成为充满民主气息的教育,成为对学生进行民主精神的教育,成为为民主社会培养公民的教育。
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主的确是教育进程的必然。
二、让“多形式教学方式”提升教学品质
1、质疑来统帅课堂
质疑式教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师课前提问”或“征求学生意见”,而是指用“问题”(包括问题的发现、提出、钻研和解决)来统帅课堂教学,把教师教的过程变为学生学的过程,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钻研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
每学习新的内容,首先不是教师交待学习重点,而是让学生就新的内容质疑,越多越好。
围绕“问题”展开的一系列活动——提问、钻研、讨论、争鸣、释疑等,无不体现了课堂的和谐统一。
2、讨论来贯穿课堂
3、竞赛来穿插课堂
紧张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