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平衡路试实验大纲知识分享

合集下载

锅炉热平衡试验方法

锅炉热平衡试验方法
热平衡试验测定内容,应根据试验要求而 定,一般进行热平衡试验(反平衡)的主要测 定项目如下。 (一) 入炉原煤的采样 (二)飞灰取样及可燃物含量测定 (三)炉渣取样及可燃物含量测定 (四)烟气成分分析
五、试验报告
锅炉热平衡试验技术报告内容与所做的工作的 特点和内容有关。其编写程序一般包括: (1)试验的目的与方法; (2)锅炉设备的结构特性与运行情况; (3)测量方法与试验工作的特点; (4)试验结果及分析; (5)结论与建议; (6)数据综合表及线图; (7)测量技术及仪表的说明附件; (8)其他附件。
q2 5, q3 0, q4 3, q5 0.5, q6 2
,求锅炉效率; (4)若锅炉蒸发量为1000t/h,给水焓为1000kJ/kg,过热蒸汽焓 为4000 kJ/kg,忽略再热,锅炉排污率为2%,汽包压力下的饱和 水焓为1400kJ/kg,干饱和蒸汽焓为2000 kJ/kg,求该锅炉每小时 的燃料消耗量B和Bj; (5)求该锅炉机组的标准煤耗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某燃料特性如下: Car=50%, Har=3%, Oar=4% , Nar=1%, Sar=2%, Mar=10%, Aar=30%,Vdaf=18.34%, Qnet.p.ar=21871.8kJ/kg, Kkm=1.65, Mad=1.13%, Marmax=8%, DT=1341℃,ST=1484℃, FT=1504℃ 试求:(1)判断该煤种为何种煤; (2)燃料的折算灰分成分; (3)若
第三章第六节
锅炉热平衡试验方法
一、热平衡试验的目的
(1)确定锅炉效率; (2)确定锅炉的各项热损失; (3)确定不同运行工况下的各项经济指标, 制 定合理的运行操作守则。
二、热平衡试验的要求

第十一讲第五章热平衡试验二

第十一讲第五章热平衡试验二

(
)
c p , gy = c p ,co2
近似计算按下式:
RO2 N CO − c p ,o2 + c p , N 2 2 − c p ,co 100 100 100
(5-12)
c p , gy = c pc,co2
RO2 100 − RO2 + c p, N 2 100 100
(5-13)
3 式中: c p , N 2 , c p ,C 2O , c p ,O2 c p ,CO − − 分别为N2、CO2 、O2 和CO的平均定压比热 kj /⋅ m ⋅ K ,可按排烟温度查
确定锅炉的排烟热损失, 确定锅炉的排烟热损失,可燃气体未完全燃 烧热损失一般在锅炉尾部最末级受热面后的 烟道内取样, 烟道内取样,取样截面和排烟温度的测量截 面要尽量靠近。 面要尽量靠近。 对于用热损失法测定锅炉热效率的锅炉验收 试验,采用奥氏分析仪, 分钟分析一次。 试验,采用奥氏分析仪,每15分钟分析一次。 分钟分析一次
1.烟气分析器
烟气中的各种气体成分含量是用烟气分析器测定的。 烟气中的各种气体成分含量是用烟气分析器测定的。 目前发电厂较为普遍使用的是奥氏烟气分析器。 目前发电厂较为普遍使用的是奥氏烟气分析器。随 着测试技术的发展,色谱分析仪、 着测试技术的发展,色谱分析仪、红外线烟气分析 仪等也逐步得到使用。 仪等也逐步得到使用。现就常用的奥氏烟气分析器 做一简单介绍: 做一简单介绍:它是将一定容积的烟气试样顺序和 某些化学吸收剂相接触, 某些化学吸收剂相接触,对烟气的各组成气体逐一 进行选择性吸收, 进行选择性吸收,每次减少的容积即是被测成分在 烟气中所占的容积。这种方法又称为化学吸收法。 烟气中所占的容积。这种方法又称为化学吸收法。

初中一年级物理实验热的传递与热平衡实验研究与验证

初中一年级物理实验热的传递与热平衡实验研究与验证

初中一年级物理实验热的传递与热平衡实验研究与验证在物理学中,热的传递与热平衡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通过实验研究与验证,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热的传递与热平衡的原理。

本文将介绍初中一年级物理实验中关于热的传递与热平衡的内容,并探讨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些概念。

一、实验材料与设备1. 直尺2. 密封的玻璃杯3. 纸巾4. 热水5. 冷水二、实验步骤1. 将玻璃杯密封,使其内部不透气。

2. 准备两份纸巾,一份沾上适量的热水,另一份沾上适量的冷水。

3. 将沾有热水的纸巾放在一个角落,将沾有冷水的纸巾放在另一个角落。

4. 观察一段时间后,记录纸巾的变化情况。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观察实验中的纸巾,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果:1. 沾有热水的纸巾逐渐变干,水分被蒸发掉。

2. 沾有冷水的纸巾逐渐变湿,吸收了周围的水分。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热传递是物质间由高温区向低温区传递热量的过程。

在我们的实验中,热水蒸发导致纸巾变干,说明热量从热水传递到了纸巾中。

2. 热平衡是指当两个物体接触时,它们之间没有热量的净传递。

在我们的实验中,冷水纸巾吸收了周围的水分,说明冷水吸收了周围的热量,与周围建立了热平衡。

四、实验验证要验证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实验:1. 准备两个密封的玻璃杯。

2. 在一个玻璃杯中倒入热水,另一个中倒入冷水。

3. 将两个玻璃杯放在离得近一些的地方。

4. 观察一段时间后,记录玻璃杯中水的温度变化情况。

通过验证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热水的温度逐渐降低,冷水的温度逐渐升高。

2. 在一定时间后,热水和冷水的温度趋于相同,达到热平衡。

这些实验证明了热的传递与热平衡的概念。

热的传递是通过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等方式实现的;而热平衡是指没有热量的净传递。

正是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物理概念。

总结:在初中一年级的物理实验中,通过观察纸巾的变化和玻璃杯中水的温度变化,我们成功研究与验证了热的传递与热平衡的原理。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热平衡实验指南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热平衡实验指南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热平衡实验指南在物理实验中,热平衡实验是一项重要的实验,它用于研究物体在热平衡条件下的性质和相互作用。

热平衡实验要求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系统的温度稳定,并通过对温度的测量和调节来实现。

下面将介绍一些热平衡实验的技术细节和实施方法。

第一部分:热平衡实验的原理和重要性热平衡实验的主要原理是根据热的传导、辐射和对流来实现系统内部和外部之间的能量交换。

热平衡实验的重要性在于它对于物体的热性质和热传导性的研究具有极大的意义。

通过热平衡实验,我们可以探索物体的热动力学行为和热量的传输规律。

第二部分:热平衡实验的基本步骤和设备要求要进行热平衡实验,首先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设备和仪器。

例如,温度传感器(如热电偶或温度探针)、温度计、恒温水浴、恒温箱等。

接下来,我们将依次介绍热平衡实验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准备样品和测量设备在热平衡实验中,样品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根据研究的目的,我们需要选择适合实验的样品。

样品的形状和材料对热传导的影响较大,所以在实验中需要将样品设计成适合测量的形状,并选择具有较好热传导性的材料。

第二步:温度测量和控制在进行热平衡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对样品的温度进行测量和控制。

温度传感器可以通过热电偶或温度探针来实现。

温度传感器应该与样品的接触面密封,以防止热量的损失。

在热平衡实验中,恒温水浴或恒温箱是常用的温度控制设备。

通过调节水浴或恒温箱的温度,我们可以实现样品温度的稳定。

第三步:记录数据和分析结果在进行热平衡实验时,我们需要定期记录样品的温度数据。

这可以通过连接温度传感器到数据记录仪或计算机上来实现。

记录的数据可以用来分析样品在热平衡条件下的温度变化以及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第三部分:实际应用和案例研究热平衡实验在现实生活和工业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电子设备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热平衡实验可以用于研究设备的散热性能和热传导特性。

另外,热平衡实验也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热扩散性能和热导率。

02热机试验(热平衡)

02热机试验(热平衡)

⑷试验数据记录至少应包括下列项目: ①试验名称; ②工况序别(100%负荷、70%负荷…) ③试验日期; ④试验开始与结束时间; ⑤测试时间与数据; ⑥仪器类型及精度; ⑦修正系数或修正值; ⑧与数据处理有关的项目(截面积,长度等) ⑨记录人、计算人及负责人。
㈧预备性试验
正式试验前,须按正式试验的测试项目 及要求进行一次预备性试验。
②蒸汽—孔板或喷嘴流量计
③空气或含尘浓度不大的气体—标准动 压测定管(皮托管),笛形管、文丘里管、 机翼形测量装置
(除皮托管外,其余的均需逐根标定)
气体流量测量装置
48(3d) 8孔,φ1.5
φ5
气流方向
φ16
全压孔
静压孔
皮托管(头部)
静压孔
气流 方向
全压孔
机翼测风装置
气流方向 冲击管φ10×1 全压
炉渣量为Glz(kg/h),炉渣含碳量为Clz(%) 则:炉渣中的灰量=Glz(100-Clz)/100
炉渣灰份额=[Glz(100-Clz)]/(BAar) 称量炉渣量和沉降灰量,可计算飞灰量。 ⑶按协议规定的灰渣比例进行计算。
㈤各项汽水参数(流量、压力和温度)
⑴温度:
①实验用玻璃水银温度计—小容量电站 炉中蒸汽、给水及烟温,0~500℃;
静压 反向管φ10×1
靠背动压测量管
带半球头的皮托管
笛形管
⑷气体流量计算: 实测流量:Q=3600UpjF (m3/h) 平均流速:Upj=Kd(2×Pd/ρ)0.5 其中,Kd—动压修正系数,考虑笛形管与皮
托管的差异
平均动压值: Pd Pd1 Pd2 ...... Pdn / n
换算至标准状态下的流量: Q0=3600Upj×F×(ρ/ρ0) F-流通截面积; ρ、ρ0—气流的实测密度和标准状态下的密 度,kg/m3

第十讲热平衡试验一

第十讲热平衡试验一

三、锅炉热效率试验的基本测量项目如 下:
对于输入一输出热量法: 对于输入一输出热量法: 1.燃料量 燃料量; 1.燃料量; 2.燃料发热值及工业分析 燃料发热值及工业分析; 2.燃料发热值及工业分析; 3.燃料和空气温度 燃料和空气温度; 3.燃料和空气温度; 4.过热蒸汽 再热蒸汽及其它用蒸气的流量, 过热蒸汽, 4.过热蒸汽,再热蒸汽及其它用蒸气的流量,压力 和温度; 和温度;
二、试验前负荷稳定持续时间: 试验前负荷稳定持续时间
各类试验一般都应在锅炉带负荷连续运行72h以 各类试验一般都应在锅炉带负荷连续运行72h 72 后进行,以保证全部锅炉设备的热工况完全稳定。 后进行,以保证全部锅炉设备的热工况完全稳定。 检查锅炉热工况是否稳定, 检查锅炉热工况是否稳定,最常用而方便的方法是 观察烟道各部位的温度是否稳定, 观察烟道各部位的温度是否稳定,应将负荷调整到 试验规定的负荷, 试验规定的负荷,经1~2h后,在燃料量和空气 量已稳定的情况下,等待烟道各部位的烟温稳定后, 量已稳定的情况下,等待烟道各部位的烟温稳定后, 方可开始试验。 方可开始试验。
9.灰渣温度。 9.灰渣温度。 灰渣温度 为了取得其它较次要的运行参数的其余测量 项目,称为参考测量项目。 项目,称为参考测量项目。试验前对基本测 量项目及参考项目分别制订适宜的测量方法 和采用相应的仪表,确定测点位置和数量。 和采用相应的仪表,确定测点位置和数量。
第二节 热平衡试验的技术条件
一、试验负荷
第一节
锅炉热效率测定方法及 其基本测量项目
电站锅炉和工业锅炉热效率的测定有两种方 输入一输出热量法和热损失法. 法:输入一输出热量法和热损失法. 一、输入一输出热量法。 输入一输出热量法。 即直接测量锅炉输入和输出热量, 即直接测量锅炉输入和输出热量,锅炉热效 率为输出热量占输入热量的百分比 此法又称为正平衡法。 此法又称为正平衡法。

车辆热管理开发基础—发动机热平衡试验

车辆热管理开发基础—发动机热平衡试验

车辆热管理开发基础—发动机热平衡试验发动机热平衡试验对热管理工程师都或多或少了解,尤其是做一维匹配计算冷却系统性能设计时,它是一个必要条件。

发动机热平衡试验对一维仿真分析的基本要素,一维模型的建立,以及散热器选型、冷却模块布置、机舱进气格栅开口大小都离不开发动机散热量这个基本数据,它也是热管理开发的核心参数。

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各个整车厂或研究院往往把这部分工作交给动力总成或发动机研发部门负责,因为信息沟通或是发动机试验工程师往往不是特别了解热管理开发,发动机热平衡试验的数据就会出现使用不当的情况,引起严重后果。

如何进行发动机热平衡试验,并且获得有效的试验数据?小编下面介绍下发动机热平衡试验的内容、工况及试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试验目的通过试验得到某型号发动机的热平衡情况,需要测试动力总成的热源分配比例,为车辆热管理开发及优化设计提供边界条件。

试验内容:先对发动机进行磨合,将管路及换热器接近原车布置好,如图。

然后拉出发动机的外特性曲线(转速、扭矩、功率)。

通过外特性曲线我们可以知道该发动机的状态是否正常,比如出现扭矩上不去等异常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及时联系发动机工程师。

另外还需要与标定工程师确定发动机ECU的版本号,叫他刷最新的版本。

否则你辛辛苦苦地做完热平衡试验,标定工程师告诉你ECU版本错了,你会死的很惨。

最后对试验数据进行整理、换算、计算、分析确定各个冷却系统支路流量、发热量及总散热量。

然后就是通过外特性曲线将发动机的扭矩分成几个重要的点。

比如转速1000、1500、1800、2000、3000,对应的扭矩50、90、120、150、180(举例)。

接下来就是测量发动机全工况下的热平衡数据,即不同发动机转速、不同节气门开度、对于的扭矩点工况下,发动机的冷却液发热量.。

热平衡路试实验大纲

热平衡路试实验大纲

整车热平衡路试实验大纲1.适用范围本实验大纲适用于标杆车及样车测定汽车热平衡能力的道路试验方法。

本实验大纲适用于同时装有强制循环液冷式发动机和具有手动挡功能变速器的各类汽车,其他类型的汽车也参照执行2.实验依据2.1 GB/T 12542-2009 《汽车热平衡能力道路实验验证方法》2.2 GB/T 12534 《汽车道路实验方法通则》2.3GB/T 18297-2001《汽车发动机性能实验方法》3.整车热平衡实验相关术语和定义a)环境温度 :汽车行驶时周围环境阴影下 1.5m 高处的空气温度。

b)冷却介质 :起冷却作用的物质,包括发动机冷却液、发动机润滑油、变速器润滑油、驱动桥润滑油等。

本试验中只对发动机冷却液和发动机润滑油的温度进行测量。

c)热平衡 :系统 (零部件、总成、汽车 )各部分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达到稳定状态。

d)汽车热平衡 :汽车动力总成 (发动机、变速器、驱动桥 )热平衡。

e)冷却常数 :汽车热平衡时冷却介质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

f)冷却介质许用最高温度:汽车动力总成 (发动机、变速器、驱动桥)正常工作所允许的冷却介质最高温度(由生产厂给定 )。

g)极限使用工况 :汽车低档位、全油门长时间输出最大扭矩或最大功率的情况。

h)常规使用工况 :汽车高速行驶、高速爬坡、长时间怠速等汽车常见使用工况。

i)极限使用许用环境温度 :极限使用工况下汽车受冷却介质许用最高温度的限制而允许使用的最高环境温度。

j)常规使用许用环境温度 :常规使用工况下汽车受冷却介质许用最高温度的限制而允许使用的最高环境温度。

4.实验条件及所需工具4.1 无雨、无雾,环境温度不低于30℃,风速不大于3m/s。

如果环境温度低于 30℃,则应详细记录实验时的环境温度、湿度、大气压力等气象参数。

4.2 实验道路按 GB/T 12534 的规定,要求路面坚硬、平坦、清洁、干燥,用混凝土或者沥青铺装,要有足够长的高速跑道,纵坡度小于0.1%。

锅炉热平衡基础知识及实验

锅炉热平衡基础知识及实验

锅炉热平衡 一、锅炉热平衡概念1、锅炉热平衡锅炉机组的热平衡是指输入锅炉机组的热量与锅炉机组输出热量之间的平衡研究燃料的热量在锅炉内部的利用情况,测算多少热量被利用,多少热量损失,以及这些损失的表现方式与产生原因;热平衡的根本目的就是为提高锅炉的热效率寻找最佳的途径。

即:输入锅炉的热量+有效利用热量=输出锅炉的热量+未完全燃烧的热损失+其它热损失2、热效率是衡量锅炉设备的完善程度与运行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提高热效率是锅炉运行管理的主要工作。

为了全面评定锅炉的工作状况,有必要对锅炉进行热平衡测试,从而更加细致的分析总结影响热效率的因素,得到测量数据以指导锅炉的运行与改造。

二、热平衡公式123456 f Q Q Q Q Q Q Q =+++++式中fQ ——1kg 燃料带入炉内的热量,kJ/kg1Q ——锅炉有效利用热量,kJ/kg2Q ——排烟热损失,kJ/kg3Q ——化学(气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kJ/kg4Q ——机械(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kJ/kg5Q ——散热损失,kJ/kg6Q ——灰渣物理热损失及其它热损失, kJ/kg变成以百分数表示的热平衡方程式,即:123456100q q q q q q =+++++式中:1q ——锅炉有效利用热量占输出热量的百分数,11100%rQ q Q =⨯i q ——某项损失的热量占输入热量的百分数,100%ii rQ q Q =⨯图 煤粉锅炉机组热平衡示意图1、输入热量 f Q(1)对于燃煤或燃油锅炉每kg 燃料带入锅炉的热量为:,,/f net ar ph ex at Q Q Q Q Q kJ kg =+++式中:Q 2Q 4hz Q 6hznet,ar Q ——燃料的低位发热量,kJ/kgph Q ——燃料的物理显热, kJ/kgph f fQ c t =ex Q ——用锅炉以外的热量加热空气时,空气带入锅炉的热量,kJ/kg02211()ex Q V c t c t β=-at Q ——用蒸汽雾化燃料油,雾化蒸汽带入的热量,kJ/kg(2510)at at at Q G i =-(2)对于燃煤锅炉如果燃料和空气没有利用外界热量进行预热,且燃煤水分M ar < net,ar Q /630,则输入热量,f net ar Q Q =2、排烟热损失2Q(1)定义:由于排出锅炉时的烟气焓高于进入锅炉时的空气焓而造成的热损失,是锅炉热损失中最大的一项。

安徽工业大学热平衡实验报告

安徽工业大学热平衡实验报告

热平衡实验报告以吾之名实验目的1、熟悉已有的热风炉系统,并了解其运行方式及原理;2、对已有的热风炉系统进行热平衡试验,深刻了解热风炉系统中能量转换过程;3、熟悉各种仪器的使用,强化动手能力。

热平衡实验原理利用系统内能量的收支平衡来验证热平衡,整个实验设备包含热风炉和换热器两部分。

首先热风炉通电,加热内部的电阻丝,开启鼓风机向热风炉内充入具有一定速度的空气,空气掠过热风炉内被电加热的电阻丝加热,之后进入热管换热器。

热管换热器下部的螺旋管式热管内的介质被加热气化,上升到换热器的上部,换热器一段的鼓风机掠过换热器上部的热管,使其冷却,热管中介质液化下流,完成热量的交换。

在达到稳态过程后,整个系统的能量交换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的能量交换:鼓风机耗电转换为气体的动能(忽略由于热量变化导致的气体动能变化);P1=U1I1Q1=1/2qm1v12P2=U2I2Q2=1/2qm2v22P1、P2分别是两端鼓风机的电能消耗;WQ1、Q2分别是热风炉端和换热器段的空气获得的动能;J/sU、I是电压和电流;V,Aqm是空气质量流量;kg/sV是空气流速;m2/s加热热风炉的电量转换为空气的热量(假设100%转化);Q3=U3I3=qm1(cp1T1-cp0T0)Q3是空气在热风炉中获得的热量;J/scp是对应温度的等压比热;J/(kg K)T1是热风炉出口温度,也是换热器下部进口温度;KT0是环境温度;K热风炉中空气热量在热管换热器中传递给换热器端鼓入空气;Q4=qm1(cp2T2-cp0T0)Q5=qm2(cp3T3-cp0T0)Q6=qm2(cp4T4-cp0T0)Q4、Q5、Q6分别是换热器下部出口和上部进出口空气热量;J/sT2是换热器下部气体出口温度,KT3和T4是换热器上部空气的进出口温度。

K炉体蓄热通过导热,辐射,对流的方式传递给周围环境由实际情况可知,炉体的散热过程分为两个部分,大空间自然对流和平板外强制对流:首先对于四个竖直平板,有:Gr是格拉晓夫数;是Gr数中的体胀系数,对于符合理想气体性质的气体,值为1/T;△t是壁面温度tw与环境温度t∞的差值;Kl是特征长度,在这里是竖直平板高度;mv是运动粘度;m2/s是定性温度下的空气的导热系数,W/(m K)Nu是努赛尔数Pr是普朗特数;m表示定性温度是壁面温度与环境温度的算术平均温度;℃C,n的取值根据格拉晓夫数而来,当1.43x104<Gr<3x109,C=0.59,n=0.25;3x109<Gr<2x1010,C=0.2092,n=0.39;2x1010<Gr,C=0.11,n=0.3 3 。

初中一年级物理热的传递与热平衡实验研究

初中一年级物理热的传递与热平衡实验研究

初中一年级物理热的传递与热平衡实验研究热是一种能量形式,它可以通过传导、传导和辐射的方式传递。

在物理学中,研究热的传递和热平衡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介绍初中一年级物理教学中的热的传递实验以及热平衡实验。

一、热的传递实验热的传递实验通过观察热能在不同介质中的传递情况,帮助学生理解热的传递的基本原理。

以下是一种具体的实验。

实验材料:1. 两个相同材质的金属棒2. 两个相同材质的塑料棒3. 火柴或蜡烛4. 温度计5. 铝箔纸6. 杂志等绝缘材料实验步骤:1. 将金属棒和塑料棒分别固定在桌子上,使其一端暴露在外。

2. 分别用火柴或蜡烛将一个金属棒和一个塑料棒的一端加热。

3. 使用温度计测量两个棒的恒定温度,记录下来。

4. 用铝箔纸将两个热的一端包裹起来,再次测量温度。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金属棒的温度迅速升高,而塑料棒的温度升高较慢。

当使用铝箔纸包裹热的一端后,温度升高的速度明显变慢。

实验分析:这个实验显示了不同材质的物体对热的传递的差异。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热能能够快速在金属棒中传递。

而塑料等绝缘材料的导热性较差,热能传递速度较慢。

当使用铝箔纸等导热材料包裹热的一端时,导热性提高,热能传递速度减慢。

二、热平衡实验热平衡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热传递的平衡状态及其相关原理。

以下是一种简单的热平衡实验。

实验材料:1. 两个相同材质的金属容器2. 热水3. 冷水4. 温度计实验步骤:1. 将一个金属容器倒满热水,另一个金属容器倒满冷水。

2. 使用温度计分别测量两个容器内的水温,并记录下来。

3. 将两个容器放在一起,静置一段时间。

4. 再次使用温度计测量两个容器内的水温。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经过一段时间后,两个容器内的水温趋于相同。

实验分析:这个实验表明,当两个物体接触并处于热接触时,它们之间会发生热传递,直到达到热平衡。

热平衡是指两个物体具有相同的温度,没有热量的流动。

这是因为热会从温度较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物体,直到两者达到相同的温度。

热平衡试验方法

热平衡试验方法

热平衡试验方法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热平衡试验方法,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事儿呢!你想啊,热平衡就好像一场热量的大派对!各种物体在那里进进出出,互相交流着热量。

那怎么才能搞清楚这个派对的情况呢?这就得靠热平衡试验啦!咱先说说准备工作,就好比你要去参加一个重要聚会,不得好好拾掇拾掇自己呀!要选好合适的试验设备,这可不能马虎,就像你不能穿着拖鞋去参加正式晚宴一样。

设备得精确,得可靠,不然咋能得出准确的数据呢。

然后呢,开始试验啦!就像指挥一场音乐会似的,得让每个环节都有条不紊地进行。

测量温度、记录数据,一个都不能少。

这时候可别犯迷糊,记错一个数那可就麻烦大了,就跟你在聚会上叫错别人名字一样尴尬。

再看看测量温度,这可是关键步骤啊!就像给每个参加派对的人贴上标签,得清楚知道他们的“热度”。

要用合适的温度计,精准地捕捉每一个温度变化,不能有丝毫偏差。

还有啊,环境也很重要呢!不能在一个热得要命或者冷得要死的地方做试验,那不是瞎折腾嘛。

得找个合适的环境,就像给派对选个舒适的场地一样。

在试验过程中,你得时刻保持警惕,就像警察巡逻一样。

注意观察各种变化,稍有风吹草动就得赶紧采取措施。

要是不小心出了岔子,那可就前功尽弃啦,这多让人郁闷啊!做完试验,可别以为就大功告成了。

还得好好分析数据呢!这就好比看完一场电影,得回味一下情节,想想哪里精彩,哪里有问题。

分析数据也是这样,要找出规律,发现问题,这样才能让试验有意义。

你说这热平衡试验方法是不是很有趣?它就像一个神秘的魔术,通过一系列操作,就能揭示出热量的秘密。

咱可得认真对待,不能马虎呀!不然怎么能得到可靠的结果呢?所以啊,大家在做热平衡试验的时候,一定要用心,就像对待自己最喜欢的事情一样。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热平衡的奥秘,为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怎么样,准备好去探索热平衡的奇妙世界了吗?。

汽车热平衡道路试验方法

汽车热平衡道路试验方法

汽车热平衡道路试验方法在汽车工程领域中,热平衡道路试验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评估汽车发动机和冷却系统的热管理性能。

通过这种试验,工程师们可以了解汽车在实际道路行驶中的工作状态,进而优化汽车的设计和性能。

热平衡道路试验的主要目的是模拟汽车在实际行驶过程中的热平衡状态。

在汽车行驶时,发动机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能有效地将这些热量排出汽车外部,则会导致发动机过热,从而影响汽车的性能和寿命。

因此,通过热平衡道路试验,可以评估汽车冷却系统的效果,以确保汽车在各种工况下都能保持适宜的温度。

热平衡道路试验的基本步骤如下:1. 选择适当的道路和路线:道路的选择应考虑到不同的行驶工况,包括高速公路、市区道路和山区道路等。

通过在不同的道路上行驶,可以模拟汽车在各种工况下产生的热量。

2. 安装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在试验之前,需要安装一系列的温度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以便实时监测汽车的温度变化,并记录下相关数据。

3. 进行试验行驶:在道路试验中,需要按照预定的路线和工况进行行驶。

在行驶过程中,传感器会实时采集汽车的温度数据,并将其传输给数据采集设备。

4. 数据分析与评估: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可以评估汽车的热平衡状态。

主要的评估指标包括发动机水温、机油温度和冷却液温度等。

如果发现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情况,就需要对汽车的冷却系统进行调整和改进。

5. 结果总结与优化:根据试验结果进行总结,可以得出有关汽车热管理性能的结论。

如果发现问题或不足之处,就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优化,以提高汽车的热平衡性能。

值得注意的是,热平衡道路试验是一种相对简单和直观的方法,可以直接反映汽车在实际行驶中的热平衡状态。

但是,由于试验条件和实际道路环境的差异,试验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因此,在进行热平衡道路试验时,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因素的影响,并结合其他试验方法进行综合评估。

热平衡道路试验是评估汽车热管理性能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合理选择道路和工况,安装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可以得出有关汽车热平衡状态的准确结论。

越野车发动机热平衡道路试验方法研究

越野车发动机热平衡道路试验方法研究

越野车发动机热平衡道路试验方法研究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越野车发动机热平衡道路试验方法研究引言越野车是一种在各种复杂路况下行驶的汽车类型,其发动机热平衡对其性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第4章-物质平衡及热平衡学习资料

第4章-物质平衡及热平衡学习资料

第4章-物质平衡及热平衡第4章 物质平衡及热平衡1.什么是理论空气量?如何计算?1kg 固体及液体燃料完全燃烧并且燃烧产物(烟气)中午自由氧存在时,所需要的空气量成为理论空气量。

标准状态下的理论空气量可根据燃料中C 、S 、H 等可燃元素所需要的氧气量计算得到。

2.什么是实际空气量?什么是过量空气系数?实际送入锅炉的空气量称为实际空气量。

实际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的比值称为过量空气系数。

3.燃料的燃烧产物(烟气)中都有哪些成分?理论烟气的组成为CO 2、SO 2、N 2和H 2O 。

前三种组成合在一起称为干烟气,包括H 2O 在内的烟气称为湿烟气。

当有过量空气时,烟气中除上述组分外,还含过量的空气。

若燃烧不完全,则除上述组分外,烟气中还将出现CO 、CH 4和H 2等可燃成分。

4.烟气的成分组成是如何表示的?每种成分的容积用符号V 和下角标注以该成分的分子式来表示,如2CO V 、2SO V 、2O V 、2N V 、0H 2V 、CO V 分别表示每千克燃料燃烧后所生成烟气中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未参加燃烧反应的剩余氧气、氮气、水蒸气、一氧化碳的容积。

烟气的成分组成,是用烟气中某种成分的容积占干烟气容积的百分数来表示,并直接用用该成分的分子式书写。

所谓干烟气体积Vgy 是指烟气中除水蒸气外其他各成分体积之和。

5.奥氏烟气分析仪式根据什么原理分析烟气成分的?某些化学药剂对气体具有选择性吸收的特性,如将一定量的烟气(通常为100mL )反复多次流经这些药剂时,其中某一成分的气体便与之反应而被吸收,通过在等温等压条件下对气体减量的测定,便可获得该气体的体积分数。

6.什么是燃烧方程式?燃料燃烧是可燃物与氧的化合反应。

燃烧后生成的烟气成分组成与燃料的干燥无灰基元素成分之间,必然存在一定规律,并满足一定的方程式,此方程式就称燃烧方程式。

利用燃烧方程式可以推算出烟气中CO 的含量,可以分析出烟气中RO 2与O 2的变化关系等。

热传递与热平衡实验指导

热传递与热平衡实验指导
热辐射
物体通过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射能量的现象。热辐射遵循斯忒藩-玻尔兹曼定律,即物体单位面积发射的 辐射能量与其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热平衡条件
01
热平衡定义
两个或多个物体之间,在没有外界干预的情况下,通过热传递最终达到
温度相等的状态。
02 03
热平衡条件
在没有外界热量输入或输出的封闭系统中,系统内部的热量交换最终使 系统达到热平衡状态。此时,系统内部各点的温度相等,且不再发生热 量传递。
界面热阻
不同材料界面间存在热阻,影响热传递效率。
环境因素
环境温度、湿度、风速等环境因素对热传递也有一定影响。
06
热平衡状态研究
热平衡状态描述
温度均匀性
热平衡状态下,系统内部各点的温度相等,不存在温度梯 度。
热流平衡
系统内部热量传递达到动态平衡,即吸收的热量与放出的 热量相等。
无宏观热运动
热平衡状态下,系统内部无宏观热运动,即无热量的宏观 流动。
热传导过程记录
记录热传导介质在加热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以及不同 位置的温度差异。
热平衡状态观察
当热源与热传导介质达到热平衡时,记录此时的热源 温度和热传导介质温度。
数据记录与处理
数据记录
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所有温度数据,包括热源 温度、热传导介质温度以及环境温度等。
数据处理
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如计算热传导速率 、绘制温度变化曲线等。
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和图表,分析热传 递过程中热量传递的速率、方式 以及影响因素。
结果解释
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阐 述实验现象的物理意义和实际应 用价值。
05
热传递影响因素探讨
材料性质对热传递的影响

发动机热平衡试验方法

发动机热平衡试验方法

r/min
Pe
kW
Gf
kg/h
G 进气
kg/s
G 冷却液
L/min
T 出水-T 进水

T 环

T 蜗轮出口

T 中冷后
计算
% q 中冷=(Q 中冷/Q 总)×100%
计算
% q 残余=(Q 残余/Q 总)×100%
计算
kW
实测
kg/h
实测
14 燃油质量流量 15 燃料低热值 16 排气流量 17 涡轮出口排气温度 18 环境温度 19 排气的比定压热容 20 冷却液流量 21 发动机出水温度 22 发动机进水温度 23 冷却液的比定压热容 24 发动机进气质量流量 25 中冷器进口处进气温度 26 中冷器出口处进气温度 27 进气的比定压热容
编号:
柴油机热平衡试验方法
单位 :
发动机部
编制 :
李建华
日期 : 2005 年 9 月 26 日
审核 :
日期 :
批准 :
日期 :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商用车研发中心
1 发动机热平衡试验的作用
发动机的热平衡试验是分析进入发动机的燃油燃烧产生的总热量的去向。其作用主要有: a. 根据发动机的有效输出功率,评价发动机的热效率。 b. 评价发动机冷却系统设计、制造水平。 c. 评价发动机冷却系统主要参数。如水泵的流量,发动机冷却液进口和出口温度等。 d. 为整车冷却系统主要参数的选定提供依据。如散热器的散热面积,冷却管路的截面积,风扇直径、风量 等参数。
kJ/s Q 中冷=G 进气×(T 中冷前-T 中冷后)×Cp 进气

热平衡与热传导实验应用

热平衡与热传导实验应用

热平衡与热传导实验应用在物质的热学性质中,热平衡和热传导是重要的概念。

通过进行热平衡与热传导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热学原理,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本文将探讨热平衡与热传导实验的应用,帮助读者理解并应用这些理论。

一、热平衡实验热平衡是指系统内各处温度达到一致的状态。

在热平衡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热平衡计来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并且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计算和分析。

1.温度测量与控制通过热平衡实验,我们可以利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常见的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和电子温度计等。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控制物体与温度计之间的热平衡,确保测量结果准确。

2.热传导实验热传导是物质内部热能传递的过程,了解热传导对于设计和改进散热系统等方面非常重要。

通过热平衡实验,我们可以测量不同物体的热传导系数,并根据实验结果对材料的热导性能进行评估。

二、热传导实验的应用热传导实验有广泛的应用,如下所示:1.材料热导性能测试热传导实验可以用于测试各种材料的热导性能。

通过测量材料的热传导系数,我们可以评估材料的热导性能,并根据实验结果选择适合的材料用于制造散热器、热绝缘材料等。

2.热工装置设计在热工装置的设计过程中,热传导实验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热量在装置内部的传递效率。

通过实验得到的热传导系数,我们可以优化设计,提高热工装置的工作效率。

3.电子产品散热设计在现代电子产品中,散热是一个重要的设计考虑因素。

通过热传导实验,我们可以了解电子产品内部的热传导情况,并设计合适的散热系统,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并防止过热损坏。

4.建筑物节能设计在建筑物的节能设计中,热传导实验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建筑材料的隔热性能。

通过测量建筑材料的热传导系数,我们可以设计出更加节能的建筑结构,减少能源消耗。

三、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热平衡与热传导实验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环境的控制确保实验场地的温度稳定,避免外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同时,要控制实验区域内的空气流动,确保实验物体与温度计之间的热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平衡路试实验大纲
整车热平衡路试实验大纲
1.适用范围
2.本实验大纲适用于标杆车及样车测定汽车热平衡能力的道路试验方法。

本实验大纲适用于同时装有强制循环液冷式发动机和具有手动挡功能变速器的各类汽车,其他类型的汽车也参照执行
3.实验依据
4. 2.1 GB/T 12542-2009 《汽车热平衡能力道路实验验证方法》
2.2 GB/T 12534 《汽车道路实验方法通则》
2.3 GB/T 18297-2001《汽车发动机性能实验方法》
3. 整车热平衡实验相关术语和定义
a)环境温度:汽车行驶时周围环境阴影下1.5m高处的空气温度。

b)冷却介质:起冷却作用的物质,包括发动机冷却液、发动机润滑油、变速器润滑油、驱动桥润滑油等。

本试验中只对发动机冷却液和发动机润滑油的温度进行测量。

c) 热平衡:系统(零部件、总成、汽车)各部分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达到
稳定状态。

d) 汽车热平衡:汽车动力总成(发动机、变速器、驱动桥)热平衡。

e) 冷却常数:汽车热平衡时冷却介质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

f)冷却介质许用最高温度:汽车动力总成(发动机、变速器、驱动桥)正常工
作所允许的冷却介质最高温度(由生产厂给定)。

g) 极限使用工况:汽车低档位、全油门长时间输出最大扭矩或最大功率的
情况。

h) 常规使用工况:汽车高速行驶、高速爬坡、长时间怠速等汽车常见使用工况。

i) 极限使用许用环境温度:极限使用工况下汽车受冷却介质许用最高温度的限制而允许使用的最高环境温度。

j) 常规使用许用环境温度:常规使用工况下汽车受冷却介质许用最高温度的限制而允许使用的最高环境温度。

4. 实验条件及所需工具
4.1 无雨、无雾,环境温度不低于30℃,风速不大于3m/s。

如果环境温度低
于30℃,则应详细记录实验时的环境温度、湿度、大气压力等气象参数。

4.2 实验道路按GB/T 12534 的规定,要求路面坚硬、平坦、清洁、干燥,用
混凝土或者沥青铺装,要有足够长的高速跑道,纵坡度小于0.1%。

4.3 轮胎充气压力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有较大影响。

在进行实验之前应使汽
车轮胎充气压力在冷态的时候符合该车的技术条件规定,误差不得超出±
10Kpa。

4.4 在实验过程中被试车辆所用的燃料、机油及冷却液应符合该车技术条件或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采用制造厂规定的牌号。

4.5有挡风效果的“十”字挡风墙,一般长4m、高2.5米,参见附录A。

4.6 实验用主要仪器设备见表1。

表1
实验仪器、设备须经过计量检定、在有效期内使用,并在使用前进行调教,确保功能正常,负荷精度要求。

当使用汽车上安装的速度表、里程表测定速度和里程时,实验前必须按GB12548进行误差校正。

4.7 实验装载质量按汽车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汽车总质量装载,成员质量可以用相同重量的重物来代替。

各种车型的成员质量要求和分布见表2.
表2 各种车型的成员质量要求和分布状态 Kg
载荷质量应均布分布,装载物应固定牢靠,实验过程中不得晃动和颠离;不应因潮湿、散失等条件变化而改变其质量,以保证装载质量大小、分布不变。

建议实验可以用沙袋作加载物,将汽车装载至最大总质量。

5. 实验前车辆准备
5.1车辆准备按GB/T12534进行。

5.2按汽车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汽车总质量装载,载荷均布。

5.3 应准备灭火器材并确保其工作正常。

5.4 实验期间应按汽车使用说明书和有关技术条件的规定和要求对汽车进行技术检查和保养,尤其是节温器、冷却风扇、散热器膨胀阀等。

5.5按汽车使用说明书规定的型号、数量更换发动机冷却液、发动机润滑油、变速器润滑油及驱动桥润滑油。

5.6根据汽车结构、原理选择测量点并安装温度传感器。

具体安装位置见附表B。

5.7如用其他等效设备代替负荷拖车进行实验,应选用实验汽车的同类车型。

5.8 正确连接负荷拖车与被测车辆。

如用其他等效设备代替,需确保该等效设备能满足实验要求且安全、可靠。

6.实验方法
6.1汽车预热方法为车辆累计预热行驶在10km以上,或者发动机水温达到正常行驶状态的温度。

也可以按发动机出水温度在80℃-90℃、发动机润滑油温度在50℃-95℃、主减速器及变速器润滑油温度不低于50℃。

6.2 如汽车装有空调,实验时应使用外循环,温度调节开关置于最大冷却模式,风量调节开关置于最大位置。

6.3根据实验规范要求,每种工况的实验时间持续30分钟。

正反方向各做一次实验。

6.4极限使用工况
6.4.1 发动机最大扭矩转速工况
汽车以Ⅱ档、油门全开的状态行驶(多轴驱动的汽车应处于多轴驱动状态)。

负荷拖车逐步对汽车施加负荷,控制汽车发动机转速稳定在最大扭矩转速,偏差在±2%或±50r/min(取两者中较大值)以内。

实验开始后每20s的时间间隔测量一次各点的温度并计算各冷却介质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

当连续4min各冷却介质与环境温度差值无升高趋势且变化均在±1℃以内时,记录相关数据,计入表6.4.1发动机最大扭矩转速工况实验记录表中。

6.4.2发动机额定功率转速工况
汽车以Ⅱ档、油门全开的状态行驶(多轴驱动的汽车应处于多轴驱动状态)。

负荷拖车逐步对汽车施加负荷,控制汽车发动机转速稳定在额定功率转速,偏差在±2%或±50r/min(取两者中较大值)以内。

实验开始后每20s的时间间隔测量一次各点的温度并计算各冷却介质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

当连续4min各冷却介质与环境温度差值无升高趋势且变化均在±1℃以内时,记录相关数据,计入表6.4.2发动机额定功率转速工况实验记录表中。

6.5常规使用工况
6.5.1模拟爬坡工况
汽车选用在能爬上7%坡度的最高档。

负荷拖车逐步对汽车施加负荷,控制负荷拖车的牵引力等同汽车爬7%坡度阻力,偏差在±5%以内。

再通过控制油门使汽车在3/4额定转速的状态下行驶,偏差在±2%或±50r/min(取两者中较大值)以内。

实验开始后每20s的时间间隔测量一次各点的温度并计算各冷却介质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

当连续4min各冷却介质与环境温度差值无升高趋势且变化均在±1℃以内时,记录相关数据,计入表6.5.1模拟爬坡工况实验记录表中。

6.5.2高速行驶工况
不带负荷拖车,汽车以最高档90%最高车速的状态行驶,车速偏差在±2km/h以内。

实验开始后每20s的时间间隔测量一次各点的温度并计算各冷却介质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

当连续4min各冷却介质与环境温度差值无升高趋势且变化均在±1℃以内时,记录相关数据,计入表6.5.2高速行驶工况实验记录表中。

6.5.3熄火浸置工况
汽车在最高档状态下行驶了60min后迅速停车并熄火,车速偏差在±2km/h以内。

记录相关数据,计入表6.5.3熄火浸置工况实验记录表中。

6.5.4发动机怠速工况
汽车用直接挡以50km/h车速行驶20min后停放在“十”字挡风墙内,散热器迎风面向,尽量靠近“十”字挡风墙。

大灯全开,发动机怠速运转。

验开始后每20s的时间间隔测量一次各点的温度并计算各冷却介质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

当连续4min各冷却介质与环境温度差值无升高趋势且变化均在±1℃以内时,记录相关数据,计入表6.5.4发动机怠速工况实验记录表中。

7.注意事项
7.1冷却介质(尤其是发动机冷却液)达到其许用最高温度应立即停止实验。

7.2汽车有异响、冒烟等现象时应立即停止实验。

附录A:
附录B:
测量参数及温度传感器安装规定位置
表6.4.1发动机最大扭矩转速工况实验温度记录表 30min
表6.4.2发动机额定功率转速工况实验记录表 30min
表6.5.1模拟爬坡工况实验记录表 30min
表6.5.2高速行驶工况实验记录表 30min
表6.5.3熄火浸置工况实验记录表
表6.5.4发动机怠速工况实验记录表 30m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