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教案-《生物和细胞》知识点归纳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全册第一单元 生物和细胞第二章认识细胞第三节 动物细胞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全册第一单元 生物和细胞第二章认识细胞第三节 动物细胞](https://img.taocdn.com/s3/m/597d1137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a3.png)
动物细胞课时目标1.通过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巩固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说出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比较并指出动植物细胞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知道细胞学说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体会科学探索的思想和方法。
学习重点: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使用显微镜观察。
2.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学习难点: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课时活动设计通过观察植物细胞,我们知道了植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但是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基本结构,那么,动物细胞又具有什么样的形态和结构呢?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何异同之处呢?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学过的知识引入新课。
学习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动物细胞的结构。
从动物的活体上取材时,不能像植物那样切、挑,一般从动物遗留下来的或是脱落物上取材,其中口腔上皮细胞相对比较容易取材。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27~28页“实验·探究”的内容,引导学生归纳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及要领。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方法步骤:擦→滴→刮→涂→盖→染→吸。
讲解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注意事项:①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是生理盐水;②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壁上轻轻刮取材料;③将刮取的材料涂抹在生理盐水中。
强调刮取口腔上皮细胞前应先漱口,刮取时应刮取口腔内壁,防止出现杂质。
学生制作临时装片,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和讲解。
设计意图:学生有了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经验,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会有一定的基础,让学生自主探究,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并且可以让学生发现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和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异同点。
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在显微镜视野下可以看到口腔上皮细胞的形态不太规则,它的外侧没有植物细胞细胞壁的结构。
那么,口腔上皮细胞都具有哪些结构呢?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后,回答问题。
教师讲解: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最外层是细胞膜,中间颜色较深的是细胞核,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是细胞质。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6f8f49c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10.png)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生物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的科学。
七年级上册的生物课程主要包括细胞基本结构和生命活动等内容。
下面是我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1. 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所有生物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
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2. 细胞的结构: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包装,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是细胞内的胶状物质,包括细胞器和细胞溶液;细胞核包含遗传物质DNA,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3. 细胞的生命活动:细胞具有营养摄取、消化吸收、运输排泄、呼吸作用、合成代谢、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
4. 细胞的分裂:细胞分裂是生物繁殖和生长发育的基础。
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方式。
5. 细胞器官:细胞内有一些具有特定功能的结构,被称为细胞器官,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等。
6.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在结构上有所不同,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
7. 细菌的特点: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形态简单,没有细胞核,可以根据形态分类为球菌、杆菌和弧菌等。
8. 赖氏培养基:赖氏培养基是一种用于培养细菌的营养基质,可以促进细菌生长繁殖。
9. 草履虫的观察和繁殖: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可以通过观察其形态和生活习性来了解单细胞生物的基本特征。
草履虫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
总之,七年级上册的生物课程主要涉及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生命活动等内容。
了解细胞的组成和功能,对于我们理解生物的基本原理以及生命的奥秘具有重要意义。
(续)10. 进化论:进化论是生物学的基石之一,提出了生物种类的演化和共同祖先的概念。
它认为生物种类是根据适应环境不断演化和改变的。
11. 遗传与变异:遗传是指生物将自身的特征和性状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变异则是指基因组中的变化,是遗传多样性的来源。
12. 基因与DNA:基因是指控制细胞和生物体功能的分子遗传物质,位于DNA分子上。
七年级生物和细胞的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和细胞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15625b9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2b.png)
七年级生物和细胞的知识点作为初中生物课的重要内容,七年级生物主要集中于细胞的学习。
细胞是生命起源、发展以及组成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以下是七年级生物中需要了解的细胞知识点。
一、细胞结构细胞结构是了解细胞的重要基础,具体包括:1. 细胞膜:细胞外层膜,起筛选物质、维持细胞稳态、进行物质交换等作用。
2. 细胞质:细胞内非核区域,包括细胞器、质地等成分。
3. 线粒体:是将有机物转化为能量的重要器官,是细胞中能量的生成场所。
4. 内质网:分为粗面内质网和平滑内质网两种,参与合成蛋白质和脂质等生物分子的重要器官。
5. 核糖体: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6. 溶酶体:细胞中储存、转运和分解很多生物大分子的膜结构器官。
7. 高尔基体:是进行生物分子运输的系统,具有加工、转运、分泌、分解等功能。
二、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是指一种生物细胞分裂为两个或多个细胞的复制现象。
其基本形式是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前期:是指前期缩短期和前期生长期,为精细染色体的形成和准备分裂做重要准备。
2. 有丝分裂:包括纺锤体形成期、中期和末期等阶段,其中纺锤体起到牵引染色体、将其移动到正确位置的重要作用。
3. 细胞质分裂:是指细胞质在收缩中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三、细胞的分类根据细胞包膜与否,细胞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类。
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及其包裹的细胞器,如细菌、蓝藻等。
真核细胞有细胞核和细胞器,是生命基础的建构单位,如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等。
四、细胞功能细胞具体的生理功能包括运动、分泌、排除废物、感应刺激以及色素合成等。
在进行这些生理活动的时候,细胞需要不断的能量供给,其中三磷酸腺苷(ATP)是细胞内能量代谢的重要物质。
五、细胞的生长发育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是指细胞的数量、大小或质量随时间不断变化的过程。
细胞发育的准确度、速度和终止时间的控制,是由遗传因素及其调控网络环境等因素间的协作所决定的。
人教版(2024新板)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生物的特征》教案
![人教版(2024新板)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生物的特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43e335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8b.png)
第一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二节生物的特征(2)动物怎样获得营养物质?教师展示图片并讲述: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
动物和植物不同,不能将无机物制造为有机物,它们以其他生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
3.生物能进行呼吸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深呼吸。
吸气,呼气。
有没有同学能告诉大家我们吸进体内的是什么气体,呼出体外的是什么气体?没错。
在这一吸一呼间,我们就完成了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展示鲸鱼的呼吸图片,教材P13图1-5)这是鲸鱼在进行呼吸。
鲸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鲸需要时常浮出水面换气。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获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刚刚我请1号同学起立、坐下。
他迅速的作出了反应。
现在我们来看这一幅图片。
(展示含羞草的应激反应动图)[思考与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
有没有同学知道这是什么生物?没错。
在我们通常的认识中,植物是不会动的。
但是含羞草与一般植物不同,当它受到外界触动时,叶柄会下垂,小叶片闭合,就像害羞了一样,所以被称作含羞草。
含羞草为什么要害羞呢?这是有历史渊源的。
它的老家在热带南美洲的巴西,那里常有大风大雨。
每当第一滴雨打着叶子时,它立即叶片闭合,叶柄下垂,以躲避狂风暴雨对它的伤害。
这是它适应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一种适应。
另外,含羞草的运动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自卫方式,动物稍一碰它,它就合拢叶子,动物也就不敢再吃它了。
我们再看这一张图片。
(展示向光生长的植物图片)向阳窗台上的植物总是弯向窗外生长。
这是因为植物需要利用光能合成“食物”来满足自身生长的需要。
弯向窗外生长,能够让它接受到更多的光照。
(展示望梅止渴的图片)我们看到杨梅就会分泌唾液。
像这样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规律性的反应,这叫应激性。
应激性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它能够使生物“趋利避害”。
5.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接下来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最新版】冀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一章《细胞》重要知识点总结
![【最新版】冀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一章《细胞》重要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8329249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e5.png)
【最新版】冀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一章《细胞》重要知识点总结第一节显微镜的使用知识点1 显微镜的结构及功能知识点2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 目镜:无螺纹,镜头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2. 物镜:有螺纹,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3. 放大倍数= 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知识点3 显微镜的调节1. 升降镜筒粗准焦螺旋——大范围升降镜筒,找到物像。
细准焦螺旋——小幅度升降镜筒,使物像更清晰。
2. 调节视野明暗:反光镜、遮光器。
要使视野变亮,可以使用凹面反光镜或大光圈;要使视野变暗,可以使用平面反光镜或小光圈。
知识点4 显微镜的操作步知识点5 显微镜成像1. 成像特点:放大的倒像(上下颠倒,左右翻转),如:标本为“b”, 则物像为“q”。
(将试卷倒过来看,将得到答案)2. 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的方法:物像偏哪往哪移。
3. 高倍物镜与低倍物镜的比较4. 污点位置的判断5. 观察时,两眼睁开,左眼观察(普通光学显微镜)。
6. 光线入眼的途径: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玻片→物镜→镜筒→目镜。
第二节细胞的形态知识点1 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1. 单细胞生物2. 多细胞生物概念由很多细胞构成的生物属于多细胞生物代表生物人、玉米等常见的动物、植物知识点2 细胞的形态1.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绝大多数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
2. 不同细胞的大小和形态不同,与细胞行使的功能有关。
3. 一些生物由单细胞构成,一些生物由多细胞组成。
4. 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利用自制显微镜,第一次发现细胞。
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利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动物的精子,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活细胞。
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建立了细胞学说。
知识点3 探究草履虫的趋性第三节细胞的结构知识点1 几种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注:(1)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必须将生物材料进行处理,制成薄而透明的玻片标本。
(2)几种液体的比较:①“滴”,观察植物细胞滴清水,观察动物细胞滴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形态。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和细胞》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和细胞》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4322d44f242336c1eb95e54.png)
生物和细胞1、第一章观察细胞结构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知识要点:1、显微镜的使用注意事项:(1).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开始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看下、左看粗上、再细调)看着物镜向下调:避免物镜与玻片标本相撞,防止玻片标本损坏和划坏物镜镜头。
(2).在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颠倒看)。
——(要想物像到中央,看着物像同向移)(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倍高数少个大暗,倍低数多个小亮)(4).区别两镜看端口丝,物镜变换用转换器。
长物倍大长目小,先低后高不能忘。
(5).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
1.2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知识要点:2、怎样观察植物细胞和植物结构:(1)玻片标本的种类:①按存放时间分:永久的、临时的;②按材料分:切片、涂片、装片。
(2)临时装片制作的一般步骤:擦片→滴水→放标本→盖片→染色。
(3)①细胞壁:保护和支持;②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进出;③细胞质:内有液泡(含细胞液)、线粒体、叶绿体等;④细胞核:储存遗传物质。
1.3第三节观察动物细胞知识要点:3、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动植物细胞的区别:(1)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进出;(2)细胞质:内有线粒体等;(3)细胞核:储存遗传物质。
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上述结构。
第二章细胞的生活2.1第一节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知识要点: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1)细胞中的物质:①无机物:水、无机盐、氧等;②有机物: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等。
(2)能量转换器:①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②线粒体: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2.2第二节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知识要点: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1)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2)遗传信息的载体是DNA;(3)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2.3第三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知识要点:3、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1)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2)细胞分裂:使细胞数量增多;(3)细胞分裂的过程:细胞核分裂→细胞质一分为二→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细胞壁;(4)细胞分裂的特点:新、旧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四节《细胞的生活》教案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四节《细胞的生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477214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d6.png)
第一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二章认识细胞第四节细胞的生活课程导入出人造皮肤,研制过程中需要将人的皮肤细胞置于培养瓶中进行培养。
怎样才能让培养瓶中的这些细胞活下去呢?应该向培养瓶中加入哪些物质?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进入这节新课吧。
学生认真观察图片,思考。
新课展开1.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教师提问:什么物质?教师演示蔗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教师总结:蔗糖在水中溶解,其实就是一个个蔗糖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分散开来。
而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细胞中的物质可分为两大类:无机盐和有机物。
教师提问:细胞需要的物质怎么进入细胞的呢?多媒体播放“菠菜在清水中浸泡,清水不变绿,被煮熟后清水变绿”和“物质进出细胞的示意图”的视频,并提问:学生根据视频及日常生活中自己听闻的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1)菠菜在清水中不变绿,被煮熟后清水变绿,这是什么原因?(2)细胞膜怎样控制物质进出?【总结】活细胞的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
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细胞产生的有害的或者不需要的物质排出细胞,无用的物质阻挡在细胞之外。
若细胞已死亡,则有用的、有害的物质均可随意进出细胞。
教师过渡:能量有哪些存在形式?细胞生活需要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呢?要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分析生活中有关能量的来源,请同学们举些例子。
教师讲解:能量有不同的存在形式,比如,汽油、柴油、食物等有机物中的能量属于化学能;阳光的能量属于光能;物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是热能。
学生观看视频后进行讨论回答。
教师多媒体播放“蜡烛燃烧”的实验,并提问:能量可以由一种形式转变成另一种形式吗?教师讲解:蜡烛燃烧时,蜡烛中的化学能就转变成光能和热能。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33-34,回答问题:1.植物和动物细胞中的线粒体的作用是什么?2.动物有没有叶绿体?教师讲解:如果将细胞比作汽车,线粒体就相当于汽车的发动机。
发动机靠燃料给汽车提供动力;线粒体则可使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通过复杂的变化将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全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三章从细胞到生物体第三章从细胞到生物体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全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三章从细胞到生物体第三章从细胞到生物体](https://img.taocdn.com/s3/m/e711e86c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14.png)
第三章从细胞到生物体一、章节学习主题本章内容属于《标准2022》中的第一个学习主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内容主要包括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和单细胞生物。
二、章节学习内容分析1.内容的课标分析本章内容属于《标准2022》规定的第一个学习主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通过本章的教学,达成以下目标:(1)要帮助学生形成1个大概念: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能够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要帮助学生形成2个重要概念:①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②生物体的各部分在结构上相互联系,在功能上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3)要帮助学生形成4个次位概念:①一些生物由单细胞构成,一些生物由多细胞构成;②细胞不同结构的功能各不相同,共同完成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③细胞能通过分裂和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④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个体,高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个体。
《标准2022》对这一学习主题的学业要求:描述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基本过程;识别人体和植物体的主要组织;说明细胞通过分裂和分化形成各种组织,组织构成不同的器官;识别给定生物材料所属的结构层次,并阐明生物体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有机整体;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单细胞生物的运动或趋性。
2.本章教学内容分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这一学习主题的主要特点:通过本主题的学习,学生能够形成生命系统观。
生命系统观是指能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在结构上相互联系,在功能上相互配合而形成的有机整体,有其独特的规律。
本章力图通过建立“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能够完成各项生命活动”这一大概念的过程,让学生理解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长是细胞重要的生命活动。
促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单细胞生物,了解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认识不同的生物体具有不同的结构层次。
知道绿色开花植物体和高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都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个体,进而能够初步认识到生命系统中的物质具有层次性,为认识更为复杂的生命系统层次,如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等奠定基础。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细胞怎么构成生物体》必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细胞怎么构成生物体》必背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a226a68c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34.png)
第四节 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眼虫、大肠杆菌、酵母菌、草履虫、衣藻、 变形虫 2、观察草履虫时,棉花纤维使草履虫得运动速度变慢,利于 观察。从培养液的表层吸一滴是因为草履虫需要氧气,都聚集在培 养液的表层。
3、草履虫的结构:(1)胞肛: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胞肛排 出。(2)食物泡:食物泡随着细胞质的流动,期中的食物逐渐被 消化。(3)口沟:细菌和微小的浮游植物等食物由口沟进入体内。 (4)纤毛:草履虫靠纤毛的摆动在
5、染色体是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的,DNA 是遗传物质,染 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6、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 7、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 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的遗传物质也是一 样的。如人的某一细胞染色体数是 46 条,分裂 n 次后,新细胞 的染色体数仍是 46 条。
水中旋转前进。(5)表膜:氧的摄入、二氧化碳的排出都通过表 膜。(6)收集管、伸缩泡:把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收集起来, 排到体外。(7)细胞质(8)细胞核:大核、小核。
4、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鱼类的天然饵料) 也有害(疟原虫、痢疾变形虫、赤潮)。
5、赤潮是水体受到污染,大量含氮、磷的有机物排入海 洋导致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
5、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 按照一定次序组合在一起。
6、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皮肤、 肠胃内壁表面、腺体表面)、结缔组织(骨、血液、韧带)、 肌肉组织(平滑肌、骨骼肌、心肌)、神经组织。
7、人体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 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第二节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1、动物和人体的发育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这个细胞就是受 精卵。 2、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 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 程叫做细胞分化。 3、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 的细胞群。 4、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 一定功能的结构→系统→动物体或人体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教师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教师用](https://img.taocdn.com/s3/m/85adfe5cbed5b9f3f80f1c16.png)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一、1、显微镜的使用步骤:①取镜和安放:右握左托略偏左(左眼看右眼睁,便于画图)②对光(保证光线通路的畅通:光→反光镜→通光孔→物镜→目镜)(成功的标志:在目镜中看到白亮的视野)③观察:镜筒先降后升(降时眼看物镜:避免物镜撞破玻片标本;升时看目镜)④整理:把物镜偏到两旁,不要对着通光孔并把镜筒降到最低处2、显微镜呈的是倒像,放大倍数= 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3、显微镜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反光镜、遮光器4、显微镜的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5、在移动玻片标本时,要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本着:偏哪往哪移的原则。
6、观察时应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低倍镜的优点:视野亮,细胞数目多(规律:小亮多,大暗少)7、标本颜色越深,用亮视野(既:大光圈、凹面镜);颜色越浅,用暗视野(既:小光圈、平面镜)8、视野中的污点可能存在三个部位:目镜、物镜、标本。
判断方法:转动目镜可判断是否在目镜上,移动标本可判断是否在标本上,若都不动,则在物镜上。
二、1、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步骤:净片→滴水→取材→浸入→展平→盖片→染色2、用于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生物材料,必须薄而透明的。
3、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三种类型:切片(切取的薄片)、涂片、装片(撕下或挑取的材料)4、盖片的方法: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避免产生气泡)细胞壁:保护和维持细胞形态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叶绿体:与光合作用有关→利用无机物制造细胞质线粒体:与呼吸作用有关→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结构液泡:内有细胞液(与细胞的颜色和味道有关;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还与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有关)动物:与植物细胞基本相同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但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第三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1、多细胞生物多细胞植物: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生物体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的组成单细胞生物:草履虫能独立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等生命活动。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eab12ec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8a.png)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知识点1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1、生物学时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自造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2)生物能进行呼吸鲸鱼喷水(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植物落叶(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葵花朵朵向太阳(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机器人、钟乳石、珊瑚都是非生物;珊瑚虫是生物。
3、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要有明确的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选取一部分调查作为样本,调查常用的方法是抽样调查;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的常用的方法之一。
可以去图书馆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搜索;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图标、音像资料。
4、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按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按用途可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5、生物都生存在生物圈中。
生物圈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以海平面为准向上10千米向下10千米,约20千米左右的圈层。
水圈几乎到处都有生物,但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下150米以内的水层中。
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但人类的活动可以达到生物圈的各个圈层。
6、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7、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必需携带的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有淡水、营养物质(食物)、空气(氧气)。
8、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鱼离不开水)。
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分为生物因素【捕食关系(生物和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和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9、探究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10、对照试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初中七年级生物教案:细胞与细胞学说
![初中七年级生物教案:细胞与细胞学说](https://img.taocdn.com/s3/m/1007d3e1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50.png)
初中七年级生物教案:细胞与细胞学说细胞与细胞学说教案引言:在生物学中,细胞是一个基本的概念。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而细胞学说则是描述生命现象的根本原理之一。
理解细胞以及掌握相关的细胞学说知识对于初中七年级生物学习非常重要。
本教案将介绍什么是细胞,为什么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以及它们如何组成各种不同类型的组织和器官。
一、什么是细胞?1. 组成生物体在阐述“什么是细胞”之前,首先介绍关于“生物体”的概念。
生物体由一个或多个有机系统共同组成,包括动物和植物。
在这些有机系统中,无数微小的单位构成了整个生物体,这些单位就是我们所称之为“细胞”的基本单元。
2. 维持生命过程细胞并不只存在于动植物身上,微生物也具备类似的结构。
细菌、病毒等微观存在着无数数量的微小微粒子,在它们内部进行着分工协作。
细胞是生命过程进行的基本单位,其外壳可以抵御外部环境影响,并且通过各种途径获取能量和营养物质。
二、细胞学说的基本原理1. 细胞学说的历史- "细胞学说"一词最早由德国植物学家马提亚斯·腓丽斯·舒莱登提出。
- 具体细菌及真菌等病毒的研究,由荷兰微生物学家安东尼·凡·李文虎克和其他科学家进行观察证实,主导了细胞论观点的发展。
2. 细胞学说的核心内容- 生命只能由活着的现有生物产生;- 所有现存的生物都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 细胞是生命最小的单位;- 细胞具备遗传信息,并能传递给后代。
三、细胞结构与功能1. 细胞膜结构与功能内部:- 通过脂质双层引起了对于水溶液离子、荷电粒子排斥或选择性渗透控制。
- 利用复杂的蛋白质通道,在必要时允许特定分子尚是细胞。
外部:- 细胞膜结构使细胞能够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 细胞通过在膜上固定的受体与信号物质相聚化,以传递信号并协调细胞内外的活动。
2. 细胞器官及其功能- 哺乳动物细胞含有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器官,这些细胞器官各自承担着特定的功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1dcf31a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0d.png)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学习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知识点,是开心果,是让人快乐的;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欢迎大家阅读!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P2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2、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3、研究生物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对照实验)。
4、调查步骤:①选择调查范围②分组③设计调查路线④归类⑤将归类好的资料进行整理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P11第一节生物圈5、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是所有生物的立足点);厚度约为20千米。
6、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有:营养物质、阳光、水、空气、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7、探究的步骤: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和交流8、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包括:环境因素(也叫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捕食关系(最常见)、竞争关系(个体)、合作关系(群体)]。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9、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指生物随环境的改变而具有的相应特征。
如秋天一些树要落叶,水多的地方植物叶片肥厚多汁等。
10、环境能影响生物,同样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它们可以相互影响。
(具体题目具体对待,搞清谁影响谁,还是相互影响)第四节生态系统11、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细菌和真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或环境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12、食物链只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写法为:生产者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终级消费者。
其中一级消费者为植食性动物,二至终级消费者为肉食性动物。
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e32df2b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db.png)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一、观察1.概念: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是研究者依据一定的目的、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取资料的方法。
2.类型(1)直接观察:用肉眼观察。
(2)间接观察: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进行观察,有时还需要测量。
3.科学观察的要求(1)有明确的目的。
(2)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3)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
(4)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5)在观察的基础之上,还需要与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二、调查(如森林资源的清查、人口的普查等)1.概念: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
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2.调查步骤:①明确调查的目的和确定调查对象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③若范围大,可选择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可分为全面调查(普查)和抽样调查,抽样的方法一般是随机抽样)④如实记录(避免主观因素影响)⑤调查结果的整理的分析(有时要用到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3.调查活动的步骤:选择调查范围→分组→设计调查路线→调查→归类→整理4、注意事项:①设计一个比较适合的调查表②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要全面细致、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能仅凭个人好恶取舍。
③不要损伤植物和伤害动物,不要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
④注意安全。
第二节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作自身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自养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者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异养微生物:大多数不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它们通过分解、吸收腐烂动植物的遗体或者寄生在动植物体内获取营养物质自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2024版七年级上册人教生物知识点梳理(1)
![2024版七年级上册人教生物知识点梳理(1)](https://img.taocdn.com/s3/m/e2f6f0a5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a6.png)
2024版七年级上册人教生物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知识点一:观察校园、公园或林地中的生物【新教材新增】1.确定观察目的(1)观察某种生物的形态、结构等特征;(2)观察某种生物的生活环境;(3)观察某种生物的生活习性;(4)观察并比较不同生物,说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等等。
2.明确观察对象(1)观察植物时,注意植株的高度、形态、生长环境等。
注意不要破坏植物。
(2)观察动物时,注意它们的形态特点、运动方式和生活环境等。
3.做好观察记录:要进行真实客观的记录,并从观察的结果中找寻规律。
4.交流观察结果:将观察的结果在班内进行交流知识点二:科学方法——观察【特别提醒】野外观察一定要注意安全,听从老师的安排。
1.观察的方法(1)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
(2)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观察。
(3)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设备观察。
(4)有时还需要测量。
2.观察的基本要求3.我们所观察的生物大多是植物和动物。
除这两类生物外,还有真菌、细菌、病毒等生物(这些生物大部分个体比较微小,结构比较简单)。
第二节生物的特征目的一定的顺序计划:知识点一: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特别提醒】不是所有能生长和运动的物体都属于生物。
钟乳石能生长,机器人能运动,但二者均不属于生物。
判断一个物体是生物还是非生物的依据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我是分类小能手】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以下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并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小鸟②生石花③机器人④木马病毒⑤流感病毒⑥凤凰木⑦河水⑧蘑菇⑨汽车⑩大肠杆菌属于生物的是:①②⑤⑥⑧⑩。
属于非生物的是:③④⑦⑨。
知识点二:生物的共同特征1.生物的共同特征(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如洋葱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如鸬鹚捕鱼。
(3)生物能进行呼吸。
如鲸浮出水面换气。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如含羞草受到碰触后合拢叶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和细胞》知识点归纳
一、显微镜的结构:课本p36▲显微镜的使用 p37-38 要
掌握二、注意事项1.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为什么在下降镜筒
时眼睛要注视物镜?避免物镜与玻片标本相撞,防止玻片标本损坏和划坏物镜镜头。
2.在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4.如果要想把
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该是物像往哪偏,标本就应该往哪移。
三、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
因此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以下三种:切片、涂片、装片。
四、临时装片制作过程:“擦”、“滴”、“取”、“展”、“盖”、“染”、“吸”注意: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为什么要
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而不滴清水?避免细胞吸水膨胀。
2.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怎样判断这个污点
是在物镜上、目镜上还是在玻片标本上?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跟着转动,该污点在目镜上,如果污点不跟着转动,再移动玻片标本上,如果污点跟着转动,该污点在玻片标本上,如果转动目镜和玻片标本污点都不跟着转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五、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相同点不同点植物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都有线粒体。
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多了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动物细胞六、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1、细胞中的物质分为:有机物:糖类、脂类、蛋白质
和核
酸。
无机物:水、无机盐、氧等。
2、一般细胞中的带酸味和带甜
味的物质存在于细胞液泡中的细胞液中3、细胞膜控制物质的
进出 4、在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换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线粒体通过呼吸作用把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动物、植物生活所需。
▲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植物细胞内的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动植物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叶绿体和线粒体的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七、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多莉羊的例子p55,57页1题▲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的dna中。
dna是
双螺旋结构的。
具有特定的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就是基因。
细胞核中有许多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叫做染色体。
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dna
上有遗传信息。
每一中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
(如人的体细胞都含有23对染色体)八、植物体由小长大的
原因是:细胞的生长和细胞的分裂。
细胞分裂的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遗传物质也是一样的。
▲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