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学习与发展重点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学习与发展

上编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第一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儿童认知发展的机制:

1、动作:儿童的思维起源于主体的动作,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儿童心理不断发展,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

2、图式:即儿童对环境作出适应的认知结构,图式最初来自遗传;

3、顺应与同化:存于人的一生

适应的两种形式是顺应与同化,

同化:指将周围的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中,以加强和丰富个体图式的一种形式,顺应:指个体改变已有的图式以适应客观变化的一种形式;

4、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简答)

成熟:神经系统的生长,生理上的成熟为儿童的某些认识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但单靠成熟本身并不能使儿童获得认识方面的发展,

物理环境:个体在与物体的相互作用中所获得的经验,不起决定作用,

社会环境:包括社会生活、文化教育、语言符号等,

平衡: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是一种动态平衡,具有自我调节的作用;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主要处在具体运算阶段,并逐渐向形式运算阶段发展。

第二节、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维果茨基认为,自我对话是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过渡的中间形成,并不是自我中心的体现。儿童是在积极探索环境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信息和新规则的。儿童真正有价值的重要发现是在与教师或指导者的交流与合作中完成的。

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学习的关键期三个重要的问题。

1、最近发展区:指介于儿童能够独立完成的认知任务与在成人的指导下所能够完成的认

知任务之间的差距;

2、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主张教学内容应该略高于儿童现有的水平;

3、学习的关键期:每一种认知能力的学习都有其关键年龄,教学的时间非常重要,针对

任何一种认知能力的教学都应该以儿童的成熟为前提,并在相应的关键期内进行。

第三节、埃里克森的心里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心里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个体都要面对一些社会任务,这样才能不断地发展。他特别强调自我的作用,认为在人格发展中逐渐形成自我的过程,在个人与周围环境的互相作用中起着主导和整合作用。

埃里克森认为,小学儿童面临的心理社会挑战是勤奋与自卑,在小学阶段主要的发展任务是个体勤奋感的获得和自我同一性的获得。

第三章、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

第四节、小学儿童的记忆

一、小学儿童识记的特点(简答)

1、由无意识记为主向有意识记为主转化

无意识记: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识记,它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识记;有意识记:有预定目的和任务的识记,在识记过程中要付出意志努力;

入学时,儿童的无意识记占重要地位,表现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的效果相当。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特别要关心小学低年级这个有意识记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注意培养和提高儿童有意识记的能力。

2、由机械识记为主向意义识记为主转化

(1)小学儿童从机械识记为主向意义识记为主发展;

(2)小学儿童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效果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3)小学儿童意义识记的保持量总是高于机械识记的保持量。

二、小学儿童保持的特点(视觉大于视觉加听觉大于听觉)

(一)保持材料:从具体到抽象

1、具体材料的保持优于抽象材料的保持

具体材料的保持是对过去感知的事物或活动的形象的保持;

抽象材料的保持是对概念、公式、定律、定理等抽象材料的保持。

2、对具体材料和抽象材料保持的差别随年龄增长逐渐缩小

(二)接受信息方式:以视觉加工为主

低、中年级儿童尤以视觉记忆占绝对优势;高年级,视觉记忆的优势相对减弱,但仍优于其他方式的记忆。

(三)保持信息的策略:复述

复述指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过程。

刚入学的儿童对于接受信息后还要反复识记和练习才能长期保持这个道理不清楚,他们往往以为只要接受了信息,就可以长期保持。到了中、高年级,儿童逐渐发现要使所接受的信息长期保持,就要反复的识记和练习。

三、小学儿童回忆的特点

(一)从不会搜索和追忆向开始会搜索和追忆发展

初入学的儿童不会使用系统搜索和追忆提取信息,他们所能回忆的往往是刚识记过的材料或熟记的材料,而且他们对回忆的成绩既不清楚也不在乎,回忆出多少就是多少。而高年级儿童在提取信息时,开始会系统地去寻找已经识记过的材料,对于一时想不起的材料会努力去追忆,当实在记不起时会感到遗憾或内疚。

高年级儿童开始用一种系统的方式去寻找他们前一天的独特事件,按时间顺序,在头脑中检索全天的活动。

(二)从不会评价自己的回忆向学会自我评价发展

低年级儿童不会自我评价,也因为他们不善于搜索与追忆。

小学生善于运用复述、动手操作、组织等记忆策略来增强记忆的效果。

第五节、小学儿童的思维与想象

一、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具体性、转折性、不平衡性)

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思维形式。

小学儿童是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交错发展的时期,低年级儿童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

小学儿童的思维过渡中存在一个转折期,这个转折期是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这个关键年龄一般认为是在四年级(10~11岁)。

二、小学儿童概念的发展

小学儿童掌握概念是一个主动的、非一次性完成的、不断充实和改造的过程。

四、小学儿童的思维品质

深刻性:集中表现在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过程。灵活性:思维活动的智力灵活程度。

敏捷性:思维过程的速度。

独创性:思维活动在独立性、发散性和新颖性上的表现。

五、小学儿童想象的发展

1、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

2、想象的创造性日益增多

3、想象更富于现实性

4、想象概括性水平更高

第四章、小学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第二节、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二、同伴关系

(一)小学儿童的友谊

(1)塞尔曼通过研究,提出儿童友谊的发展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不稳定阶段(3~7岁)

第二阶段:单项帮助阶段(4~9岁)

第三阶段:双向帮助但不能共患难的合作阶段(6~12岁):功利性

第四阶段:亲密共享阶段(9~15岁):儿童的友谊关系开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儿童出于共享和双方的利益而与他人建立友谊。这一时期的友谊有强烈的排他

性和独立性。

第五阶段: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阶段(12岁以后)

(2)小学儿童的择友标准:

直接接触:用儿童的话来说就是一起玩;

接受关系:反映同伴对自己的帮助;

敬慕关系:反映对同伴的行为特点和心理品质的赞赏;

其他关系:包括空间距离、传统关系(世交),传递关系(朋友的朋友)。

(3)小学儿童择友的特点

从总体上来说,小学儿童的择友表现出同质性和趋上性。学习行为对小学儿童择友的同质性和趋上性具有关键性影响。

同质性:即选择与自己各方面相似的人做朋友;

趋上性:即选择品行得到社会赞赏的人做朋友。

(二)小学儿童的同伴群体

(1)儿童的班集体

班集体的形成需要经历的几个阶段:松散阶段、凝聚阶段、形成阶段、优化阶段

形成阶段:班级群体具有了班级集体的基本特征。具体表现为:集体目标实现,成员心理需要基本得到满足,正确舆论开始形成,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群体进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2)小学儿童的非正式群体:

特点:自发性、相似性、相容性、畅通性、权威性

作用:①锻炼儿童社会交往能力,锻炼实践活动能力

②满足儿童归属的需要

③可能会阻碍班集体活动的开展

④可能会因为活动过于频繁影响儿童的学习和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