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民族茶文化发展变化探析_冯守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冯守宇,男,内蒙古通辽市人,内蒙古财经学院旅游管理系讲师,文学硕士;
邱雪静,女,内蒙古包头市人,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
内蒙古民族茶文化发展变化探析
o
冯守宇1 邱雪静
2
(1.内蒙古财经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2.中央民族大学,北京 100081)[摘 要] 内蒙古地区各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饮茶历史和灿烂的茶文化。这些茶文化反映了内蒙古各少
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人生哲学、价值观念、审美意识以及文学艺术等文化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各民族文化之间的频繁交流、碰撞,使得内蒙古民族茶文化不断发展,并出现了新变化。
[关键词] 内蒙古; 民族茶文化; 发展变化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07)05-0150-02
中国的茶文化属于中国饮食文化的一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组成部分,它是以茶为载体而传播的各种文化,体现着物性实质与精神内涵的完美结合,是将/茶0这一天然植物的自然特性升华为一种精神象征和文化现象,将饮茶活动上升为一种精神世界的文化活动。种茶、制茶、饮茶等茶文化内容反映出人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程度,茶史、茶艺、茶道、茶俗等又传递着人们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人生哲学、价值观念、审美意识以及文学艺术等各种文化信息。北方少数民族在与中原汉族长期的交流、碰撞中吸收、借鉴了很多汉文化。其中,茶文化的吸收、借鉴较为典型。内蒙古各少数民族茶文化不仅继承了古代汉民族与北方诸民族茶文化,而且还结合本地区自然环境特点、经济生活方式、民族风俗等对之进行发展创新。茶在内蒙古少数民族生活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草原上/宁可一日无餐,不可一日无茶0的说法就是这一情况的生动写照。
本文阐述的内蒙古民族茶文化主要是指当今内蒙古各少数民族,特别是主体民族)))蒙古族的茶文化,透过茶文化可以了解到内蒙古少数民族的生活状况与民族文化心理。
一、内蒙古民族茶文化的内容
生活在蒙古高原上的各少数民族对茶有着特殊的情感,高原特有的自然环境决定了这些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高原上的气候条件十分恶劣,干旱、寒冷自古以来就是高原的主旋律。为此草原人们主营畜牧业;其饮食生活/以肉为食,酪为浆0,很少能够吃到蔬菜。长期食用肉食品,使得人们体内的热量很多,且极为油腻,营养的汲取也极不
平衡。饮茶则可以解渴、助消化,适合北方诸民族饮食生活的需要。茶里含有多种维生素,还含有钠、钾、铁、铜、磷、氟等28种矿物质,其中大部分元素是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成分。此外,茶,特别是奶茶和红茶,还具有清热解毒、止渴生津、暖胃提神等作用,所有的这些茶效都适合高原的生产生活特点和人们身体、生理需求,为此,茶备受草原人们的青睐。内蒙古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发现并利用茶的优点,不断使之服务于自己的生活、生产。制茶、饮茶习俗在蒙古地区不断的发展和延伸,形成民族与地区特色,丰富了草原民族的物质与精神文化;茶成为高原上一种极为重要的文化载体。
(一)茶史
北方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接纳了汉族的茶及茶文化,但其先民在中原茶叶传入之前是以野生植物来代替茶叶饮用的。蒙古人喜欢将野生植物的果实、叶子、花用于煮茶,制成具有地方特点的茶,常见的有杜李茶、木香花茶、沙冬青茶、山藤茶、黄芩茶、柞树茶、山梨茶等。达斡尔人也采集野生植物做饮料,其中有一种植物叫/切#欧斯0,在秋季采集制成坨,用时,掰下一块放入水中烧开饮用。此外,还采集山丁子的叶子、/掌笼库0(赤芍)以做茶。鄂伦春人采集小黄芪叶、牙格达叶、玫瑰花和叶、达紫香花和叶,晒干后用沸水泡开当茶喝。赫哲人偶尔用炒焦的小米、野玫瑰花及其嫩叶当茶喝。
虽然北方各游牧民族的茶文化历史悠久,但是匈奴、突厥等很多北方古老民族的饮茶习俗未见文献记载。到唐代,茶已传入吐蕃与回纥。随着蒙古部落的兴起与强大,蒙古人
)
150)语文学刊(高教版) 2007年第5期
与其他民族的接触增多,他们的饮食生活开始逐渐发生变化,对茶有了了解。宋元时期饮茶之风已在北方草原地区得到普及,饮茶习惯蔚然成风。
(二)茶的种类
内蒙古各少数民族饮用茶的种类主要有野生茶、奶茶、红茶、花茶以及绿茶等。
野生茶是砖茶传入草原前的主要饮用茶,后来伴随着砖茶的传入而逐渐退出茶文化的舞台。
奶茶在北方各游牧民族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各游牧民族广为流传和普遍使用。奶茶是北方诸民族生活中最有普遍性、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载体之一。它是茶与奶的完美结合,是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的碰撞、交融的结晶,是游牧民族在吸收借鉴中原茶文化后的创造性发明。至今,内蒙古地区的蒙、满、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普遍饮用奶茶。
红茶和花茶在内蒙古民族茶文化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经济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交通、商业的发展,使得红茶、花茶在各少数民族的饮食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绿茶在内蒙古各少数民族饮食生活中没有太大的影响,寒冷的气候环境决定了他们更倾向于奶茶、红茶。此外,喝惯奶茶、红茶的人们不习惯绿茶的清淡。
(三)制茶工序及方法
砖茶的传入冲击了野生茶的饮用,所以野生茶的制作已不被关注。红茶、花茶、绿茶等主要从中原及南方输入,而奶茶却有着严格的制作程序。各地制作奶茶的过程大体可分为贮茶、捣茶、煮茶三个阶段。
1.贮茶。首先要准备干净的木箱,将砖茶用纸或布裹好,存放在阴暗、干燥处。
2.捣茶。砖茶质地较硬,因此捣碎砖茶时需要力气和技巧,具体方法是,将包裹砖茶的软羊皮或布片垫在地上,用斧子或刀子顺其纹路弄成小块,然后放入/熬古日0(捣茶用具)内捣碎,储入专用罐内,以便随时使用。
3.煮茶。煮奶茶是奶茶制作中的核心环节,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哈萨克人的奶茶是沏兑的;而蒙古族、达斡尔等民族的奶茶是煮的,即先将锅洗净,锅中加水,然后将捣好的砖茶装在小纱布袋里或直接放进锅里煮,待茶在锅里翻滚时,要用勺子不断地搅扬。煮茶的火候以及放入牛奶、各种作料的时间和放入量要由煮茶人的技术及饮茶人的口味而定。
(四)茶具
茶具是指内蒙古各少数民族的饮茶工具,其物态实用性往往使人忽略了其所体现的文化特征和所富有的文化内涵。茶具是茶文化宝贵的历史遗产,同时又是代表各个时期的精制工艺品之一。茶具的使用不仅仅是器皿的简单组合,而且还充分体现了内蒙古各少数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绘画与雕刻艺术等文化内容。
内蒙古各少数民族使用的茶具从制作材料上来看,有瓷器、陶器、铜器、银器、金器等,还有各种不同造型的玻璃杯和木桶、木碗等木质器具。茶具上往往带有各种反映民族文化的纹饰。蒙古茶习俗中的传统用具有火撑子、茶袋、锅、茶臼、刀、木盒、茶桶、盘子、勺子、壶等多种用具。
(五)茶俗
茶俗是在长期的饮茶生活中形成的,是各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与茶结合的产物。茶俗往往贯穿于贮茶、捣茶、煮茶、敬茶、饮茶的方方面面中。例如,不能在贮茶的箱子上放杂物;忌讳捣茶的时候数次数;不能乱扔茶水或茶根;端茶和敬茶的时候要衣冠整洁、仪态大方,要有庄重、亲切的表情,同时要按照年龄的大小,先敬客人和尊敬的老者,然后才给年纪小的人。
二、内蒙古民族茶文化的发展变化
尽管内蒙古各少数民族具有丰富多彩茶文化,但是,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各民族文化的交融,出现了新的变化。
1.饮茶结构多样化。用奶茶,还有一些红茶和花茶,很少饮用绿茶。现如今由于各民族经济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奶茶制作工艺的复杂性,饮用红茶和花茶的人越来越多。随着绿茶保健功用日渐被人们所了解,饮用绿茶的人也日益增多。城市中的少数民族人口中,很多人开始饮用咖啡、可乐等现代饮品。
2.茶具的现代化。茶具的使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使用的木质、陶质、铜质、银质、金质茶具日益减少,有些已经是难得一见。如今最常见的是瓷质和玻璃、水晶制品,而且其风格趋于现代化,很少见到传统的民族样式和纹饰。
3.茶俗的衰退。由于时代的变迁,人们对草原茶俗的继承越来越少,特别是城市中的少数民族及农牧区的年轻人。
4.制茶工艺的边缘化。过去,草原上的少数民族对茶比较依赖,茶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奶茶、野生茶等的制作工艺基本普及。随着饮茶结构和饮茶品种的变化,很多人已经不能够掌握这一工艺,特别是年轻人,很少有人能够亲手制作奶茶或野生茶。奶茶粉的出现,既方便了饮茶者,又加速了制茶工艺的边缘化进程,因为喜爱奶茶的人无需掌握制茶技术、无需亲自动手就可以喝到奶香四溢的奶茶。
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影响着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如上所述的民族茶文化的变化说明各民族出现了大融合、大团结的局面,这种变化并不是民族历史的倒退或民族文化的淡化,而是推陈出新、新文化代替旧文化的表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将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逐渐地沉淀在祖国辉煌灿烂的文化长河之中,并永远散发着耀眼的光彩。
=参考文献>
[1]陆羽.茶经[M].华夏出版社,2006.
[2]柏凡.中国茶饮[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3]李丹.茶文化[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
)
151
)
文化纵横冯守宇邱雪静/内蒙古民族茶文化发展变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