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课程教案
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第1课时教案
![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第1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77d78f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0d.png)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民间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欣赏、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形式和表现手法;(2)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创作属于自己的民间艺术作品。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民间艺术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中国民间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民间艺术的形式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 民间艺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2. 创作具有个性和特色的民间艺术作品。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民间艺术作品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2. 学生准备绘画、手工制作等基本工具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组民间艺术作品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它们属于哪种艺术形式?2. 课堂讲解(1)教师简要介绍中国民间艺术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基本概念;(2)教师讲解民间艺术的形式和表现手法,如剪纸、泥塑、年画等,让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民间艺术;(3)教师通过展示具体作品,分析民间艺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3. 课堂实践(1)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尝试创作属于自己的民间艺术作品;(2)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创作;(3)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建议。
4. 作品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和体验;(2)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的创意、技巧等方面,给予肯定和鼓励;(3)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和收获,强调民间艺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中国民间艺术的特点和价值,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和创作民间艺术作品,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馈,找出优点和不足之处,为下一次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民间艺术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民间艺术教案设计方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230b274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12.png)
教学对象:XX年级XX班教学目标:1. 了解民间艺术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民间艺术创作。
4.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教学重点:1. 民间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2. 民间艺术的特点与分类。
3. 民间艺术创作的基本技巧。
教学难点:1. 学生对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2. 民间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技巧掌握。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民间艺术品实物或图片、民间艺术创作工具等。
2. 学生准备:提前收集关于民间艺术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民间艺术品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其名称和特点。
2. 引导学生讨论:民间艺术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二、新课讲授1. 民间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介绍民间艺术的起源,如民间剪纸、民间泥塑等。
- 讲解民间艺术的发展历程,如古代民间艺术、近现代民间艺术等。
2. 民间艺术的特点与分类- 分析民间艺术的特点,如地域性、民族性、实用性等。
- 介绍民间艺术的分类,如民间剪纸、民间绘画、民间雕塑等。
3. 民间艺术创作的基本技巧- 以民间剪纸为例,讲解剪纸的基本技巧,如折纸、剪纸、染色等。
三、实践操作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民间艺术进行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四、总结与评价1. 教师对学生的创作成果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2. 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收获,分享对民间艺术的感受。
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师要注重实践操作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4. 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备注:本教案设计方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中班社会民间艺术教案
![中班社会民间艺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983c58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e9.png)
中班社会民间艺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民间艺术的基本概念,知道民间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欣赏和学习民间艺术,培养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3. 通过对民间艺术的学习,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民间艺术的定义与分类:剪纸、泥塑、刺绣、民间绘画等。
2. 民间艺术的基本技法和特点:剪、刻、画、捏等。
3. 民间艺术的代表作品:《门神》、《福字》、《十二生肖》等。
4. 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了解民间艺术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民间艺术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了解民间艺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代表作品。
2. 难点:让幼儿掌握民间艺术的基本技法,并能够创作出具有民间艺术特点的作品。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民间艺术作品图片、视频、剪纸、泥塑等材料。
2. 学具:剪刀、彩纸、泥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民间艺术作品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欣赏和讨论,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兴趣。
2. 基本概念:讲解民间艺术的定义和分类,让幼儿了解民间艺术的特点。
3. 技法学习:讲解剪纸、泥塑等基本技法,并示范操作,让幼儿跟随操作。
4. 创作实践:让幼儿运用所学技法创作民间艺术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交流,提升审美能力。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幼儿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7.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收集关于民间艺术的相关资料,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和认知程度。
2. 评价幼儿在创作实践中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搜集家长和幼儿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参观民间艺术展览或博物馆,加深他们对民间艺术的理解和热爱。
2. 邀请民间艺术家到园进行专题讲座或示范,让幼儿更直观地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关于学习中国民间艺术的教案
![关于学习中国民间艺术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5647c4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d8.png)
关于学习中国民间艺术的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中国民间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学习掌握中国传统戏曲、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绘画等艺术形式的基本知识;3. 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造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和掌握中国民间艺术的概念和特点;2. 学习传统戏曲、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绘画等艺术形式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通过观看视频、讨论、实地考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2.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3. 创造性学习:通过艺术创作、表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四、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第一课:中国民间艺术概述1. 通过观看视频,介绍中国民间艺术的概念和发展历史;2.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中国民间艺术的理解和感受;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中国民间艺术的基本特点。
第二课:中国传统戏曲1. 学生通过观看戏曲表演或视频,了解传统戏曲的起源和发展;2. 学生自主学习一个具体的戏曲剧目,了解该剧目的故事情节和表演形式;3. 小组演绎戏曲片段,展示在舞台上。
第三课:民间音乐与舞蹈1. 学生观看民间音乐和舞蹈表演,了解民间音乐和舞蹈的特点和传承方式;2. 学生分组选定一个民间音乐或舞蹈形式,进行学习和练习;3. 小组展示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四课:传统绘画1. 学生观看传统绘画作品,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和表现手法;2. 学生自主选择一种绘画风格,进行学习和实践;3. 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交流,进行评价和反馈。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小组活动评价:观察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情况以及小组作品的质量;2. 学生个人表现评价:评价学生的主动性、参与度和创造力;3. 作品展示评价:评价学生的艺术创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初中民间艺术教案
![初中民间艺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df1e17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75.png)
初中民间艺术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美术课时:2课时教材:《初中美术教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概念、种类及其特点,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欣赏能力。
2. 通过学习民间艺术,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民间艺术的概念、种类及其特点。
2. 民间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3. 民间艺术欣赏和创作实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民间艺术音乐或展示民间艺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民间艺术。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和感受。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民间艺术的概念、种类及其特点。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民间艺术的特点。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系列民间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2. 学生谈谈自己对作品的欣赏感受和理解。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民间艺术创作实践,如剪纸、泥塑等。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创作中的问题。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民间艺术的概念、种类及其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二、深入学习(10分钟)1. 教师讲解民间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探讨民间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
三、欣赏与讨论(10分钟)1. 教师展示更多民间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讨论。
2. 学生谈谈自己对作品的欣赏感受和理解。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继续进行民间艺术创作实践,如刺绣、木雕等。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创作中的问题。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概念、种类及其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创作能力、合作意识等。
《民间面塑》教案
![《民间面塑》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e2fea2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00.png)
《民间面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间面塑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制作技巧。
2. 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审美素养。
3.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民间面塑的定义、历史与发展。
2. 民间面塑的制作材料、工具及基本技巧。
3. 各地民间面塑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4. 面塑作品的欣赏与评价。
5. 创作实践:制作属于自己的面塑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民间面塑的历史、文化背景,掌握基本制作技巧,创作出具有个性的面塑作品。
2. 教学难点:面塑制作技巧的掌握和运用,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间面塑的历史、文化背景、制作技巧等理论知识。
2. 示范法:展示面塑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评价作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创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制作面塑作品,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民间面塑相关书籍、图片等。
2. 材料:面粉、颜料、模具、剪刀、针线等。
3. 工具:讲桌、投影仪、音响等。
4. 辅助工具:幻灯片、视频资料等。
六、教学进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面塑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民间艺术,激发学习兴趣。
2. 讲授知识:讲解民间面塑的历史、文化背景、制作技巧等理论知识。
3. 示范操作:展示面塑制作过程,讲解制作要领。
4. 实践练习:学生分组动手制作面塑,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评和教师评价。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民间面塑的价值和意义。
七、课堂练习:1. 观察教材中的面塑作品,了解其特点和制作技巧。
2. 尝试制作一个简单的面塑作品,如动物、人物等。
3.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自己制作的作品,提出改进意见。
八、课后作业:1. 收集更多关于民间面塑的资料,了解其在我国民间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家庭作业:制作一个具有创意的面塑作品,下节课进行展示。
中班社会民间艺术教案
![中班社会民间艺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911c35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a8.png)
中班社会民间艺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培养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学习民间艺术,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民间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民间艺术的种类和代表作品3. 民间艺术的基本技法和创作方法4. 民间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5. 民间艺术的价值和意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种类,学会基本的创作方法。
2. 教学难点:民间艺术的基本技法和创作方法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各种民间艺术作品,如剪纸、泥塑、布艺等,以便进行展示和讲解。
2. 学生准备:带齐绘画工具,如彩笔、水粉、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各种民间艺术作品,引起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进而引入课题。
2. 教学基本概念:教师讲解民间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基础知识。
3. 教学民间艺术种类:教师讲解民间艺术的种类和代表作品,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丰富多样性。
4. 教学创作方法:教师示范民间艺术的基本技法和创作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5. 学生创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民间艺术作品的创作。
6. 展示与评价: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完成作品。
7.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民间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种类和代表作品的认知程度。
3. 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基本技法和创作方法的掌握程度。
4. 学生参与创作活动的积极性和团队协作精神。
5. 学生对民间艺术的价值和意义的认识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民间艺术展览或博物馆,加深对民间艺术的理解和感受。
2《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案
![2《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69ec89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24.png)
2《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案.doc教案第一章:民间艺术的定义与价值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定义和特点。
2. 使学生认识到民间艺术的价值和意义。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民间艺术的定义:民间传承、传统手工技艺、本土特色。
2. 民间艺术的特点:地域性、传承性、多样性、实用性。
3. 民间艺术的价值:文化传承、历史研究、审美欣赏、产业发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间艺术的定义、特点和价值。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民间艺术案例,如剪纸、泥塑等。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提问学生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民间艺术的定义、特点和价值。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民间艺术案例,如剪纸、泥塑等。
4. 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民间艺术的认识和感受,展开课堂讨论。
5. 总结:强调民间艺术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五、课后作业1. 调查身边的民间艺术,了解其历史背景和制作工艺。
2. 选择一种喜欢的民间艺术,尝试动手制作,体会民间艺术的魅力。
教案第二章:民间艺术的分类与代表作品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分类及代表作品。
2. 使学生认识到各种民间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民间艺术的分类:绘画、雕塑、工艺品、表演艺术、建筑艺术等。
2. 各种民间艺术的代表作品:剪纸、年画、泥塑、皮影、曲艺、古建筑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间艺术的分类及代表作品。
2. 图片展示法:展示各种民间艺术的代表作品,增强直观感受。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提问学生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民间艺术的分类及代表作品。
3. 图片展示:展示各种民间艺术的代表作品,让学生欣赏。
4. 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民间艺术的认识和感受,展开课堂讨论。
5. 总结:强调各种民间艺术的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适合中班的民间艺术教案
![适合中班的民间艺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f9d417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3f.png)
适合中班的民间艺术教案主题,中班民间艺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概念和特点,培养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3. 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了解民间艺术的概念和特点,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向学生介绍民间艺术的概念和特点,如色彩丰富、造型生动、富有民族特色等。
2. 民间艺术作品欣赏,让学生欣赏一些著名的民间艺术作品,如中国的剪纸、泥塑、布艺等,让他们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
3. 民间艺术创作,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民间艺术创作活动,如剪纸、泥塑、布艺等,让他们动手实践,体验民间艺术的乐趣。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活动(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向学生介绍民间艺术的概念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欣赏活动(1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著名的民间艺术作品,让学生欣赏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 创作活动(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民间艺术创作活动,如剪纸、泥塑、布艺等,让学生动手实践,体验民间艺术的乐趣。
4. 总结活动(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总结,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果,鼓励学生继续探索民间艺术的世界。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概念和特点,培养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和热爱;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简单的民间艺术创作活动中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何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五、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向学生介绍民间艺术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对民间艺术有直观的认识。
2. 示范教学,教师可以进行一些民间艺术创作的示范,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操作步骤,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作品。
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案民间
![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案民间](https://img.taocdn.com/s3/m/611a4f26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0e.png)
教案名称:人教版初中美术课程——民间艺术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民间艺术的基本特点和分类,提高对民间艺术的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意识。
3. 引导学生运用民间艺术元素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民间艺术的基本特点和分类2. 民间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3. 民间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4. 民间艺术创作实践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系列民间艺术作品(如剪纸、泥塑、年画等),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民间艺术,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
二、新课内容(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民间艺术的基本特点和分类,如民间绘画、雕塑、工艺品等。
2. 引导学生了解民间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节日装饰、衣物装饰等。
3. 教师展示和分析一些典型的民间艺术作品,如剪纸《窗花》、泥塑《兵马俑》等,引导学生欣赏和解读作品的艺术特点。
三、课堂实践(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民间艺术作品的创作,如剪纸、泥塑等。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民间艺术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二、课堂内容(15分钟)1. 教师继续讲解民间艺术的分类,如民间绘画、工艺品等。
2. 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更多的民间艺术作品,如布贴画、风筝等。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民间艺术元素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课堂实践(15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独立进行民间艺术作品的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对民间艺术的认识。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相互评价,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了解和认识我国民间艺术的基本特点和分类,提高对民间艺术的欣赏能力。
《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教案
![《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595379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88.png)
《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知道民间艺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2. 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爱好,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掌握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能够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二、教学内容1. 民间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民间艺术的种类和代表作品3. 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原则4. 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实践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种类,掌握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原则。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民间艺术色彩搭配原则进行实际创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间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种类,介绍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原则。
2. 示范法:展示民间艺术作品,分析其色彩搭配技巧。
3.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民间艺术创作,锻炼其色彩搭配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民间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民间艺术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民间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种类,介绍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原则。
3. 示范:展示民间艺术作品,分析其色彩搭配技巧。
4.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民间艺术创作,运用所学色彩搭配原则。
5.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点评。
教案剩余部分(六至十五)待您提供要求后,我将为您继续编写。
六、教学准备1. 准备民间艺术作品的图片或实物,用于展示和分析。
2. 准备色彩搭配的工具和材料,如彩色纸、画笔、颜料等。
3. 准备教案、PPT和相关教材。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民间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民间艺术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民间艺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种类,介绍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原则。
3. 示范:展示民间艺术作品,分析其色彩搭配技巧。
4.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民间艺术创作,运用所学色彩搭配原则。
5.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点评。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案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b98b99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88.png)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教案第一章:民间艺术的概述1.1 民间艺术的定义1.2 民间艺术的特点1.3 民间艺术的重要性和价值第二章:中国民间艺术的代表形式2.1 剪纸艺术2.1.1 剪纸艺术的起源和发展2.1.2 剪纸艺术的基本技巧和技法2.1.3 剪纸艺术的作品欣赏和分析2.2 泥塑艺术2.2.1 泥塑艺术的起源和发展2.2.2 泥塑艺术的基本技巧和技法2.2.3 泥塑艺术的作品欣赏和分析2.3 农民画艺术2.3.1 农民画艺术的起源和发展2.3.2 农民画艺术的基本技巧和技法2.3.3 农民画艺术的作品欣赏和分析第三章: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3.1 民间艺术的传承方式3.2 民间艺术的保护措施3.3 民间艺术活动的组织和推广第四章:民间艺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4.1 民间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4.2 民间艺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4.3 民间艺术在现代社区文化中的应用第五章:民间艺术创作实践5.1 剪纸艺术创作实践5.2 泥塑艺术创作实践5.3 农民画艺术创作实践第六章:纤维艺术与刺绣6.1 纤维艺术的概述6.1.1 纤维艺术的起源和发展6.1.2 纤维艺术的基本技巧和技法6.1.3 纤维艺术的作品欣赏和分析6.2 刺绣艺术6.2.1 刺绣艺术的起源和发展6.2.2 刺绣艺术的基本技巧和技法6.2.3 刺绣艺术的作品欣赏和分析第七章:民间音乐与舞蹈7.1 民间音乐的概述7.1.1 民间音乐的起源和发展7.1.2 民间音乐的形式和特点7.1.3 民间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分析7.2 民间舞蹈的概述7.2.1 民间舞蹈的起源和发展7.2.2 民间舞蹈的形式和特点7.2.3 民间舞蹈作品的欣赏和分析第八章:传统节日与民俗活动8.1 传统节日的概述8.1.1 春节8.1.2 端午节8.1.3 中秋节8.2 民俗活动的概述8.2.1 庙会8.2.2 舞龙舞狮8.2.3 民间游戏第九章:民间艺术的数字化保护与创新9.1 数字化保护的意义与方法9.1.1 数字化保护的意义9.1.2 数字化保护的方法9.2 数字化创新的意义与实践9.2.1 数字化创新的意义9.2.2 数字化创新的实践案例第十章:教案设计与教学实践10.1 教案设计的基本原则10.1.1 教学目标的确立10.1.2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10.1.3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应用10.2 教学实践的案例分享10.2.1 教学实践的背景与目标10.2.2 教学实践的过程与方法10.2.3 教学实践的反思与总结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民间艺术的定义和特点重点解析:理解民间艺术的内涵和特点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民间艺术初中教案
![民间艺术初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89bda8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91.png)
民间艺术初中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民间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欣赏能力。
2.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民间艺术形式,如剪纸、年画、泥塑等,并分析其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3. 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民间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民间艺术形式,并分析其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欣赏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
2. 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民间艺术图片、实物或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绘画和手工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民间艺术作品,如剪纸、年画、泥塑等,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民间艺术的美。
二、新课内容展示(2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民间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如民间艺术的定义、分类和艺术特点等。
2.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种类的民间艺术作品,并分析其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三、课堂实践(25分钟)1. 教师提出课堂实践任务,让学生选择一种民间艺术形式进行创作。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实践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教学内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民间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二、深入学习(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不同种类的民间艺术作品,如剪纸、年画、泥塑等,并分析其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三、课堂实践(25分钟)1. 教师提出课堂实践任务,让学生选择一种民间艺术形式进行创作。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实践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教学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教案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21860ba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e7.png)
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民间艺术的概念和特点。
2.了解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
3.了解不同地区的民间艺术特色。
4.能够进行简单的民间艺术创作。
教学内容:1.介绍民间艺术的概念和特点。
2.分析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如舞蹈、音乐、戏曲等。
3.分析不同地区的民间艺术特色,如豫剧、京剧、川剧等。
4.进行民间艺术创作,如编排舞蹈、演唱民歌等。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1.教师可以介绍一些有关民间艺术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民间艺术吗?它有什么特点?第二步:学习概念和特点1.教师向学生介绍民间艺术的概念和特点,并让学生记录下来。
2.学生们可以互相交流,讨论自己对民间艺术的理解。
第三步:分析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1.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如舞蹈、音乐、戏曲等。
2.学生们可以展示一些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表演视频,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讨论。
第四步:分析不同地区的民间艺术特色1.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不同地区的民间艺术特色,如豫剧、京剧、川剧等。
2.学生们可以分组进行研究,选择一个地区的民间艺术形式进行深入了解,并向全班展示。
第五步:进行民间艺术创作1.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简单的民间艺术创作方法,如编排舞蹈、演唱民歌等。
2.学生们可以分组进行创作,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形式进行表演。
3.学生们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并向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成果。
第六步:总结和评价1.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
2.学生们可以用自己的话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拓展活动:1.定期组织学生参观一些民间艺术表演或展览,加深对民间艺术的了解。
2.鼓励学生参加一些民间艺术培训班或社团,提升自己的艺术技能。
3.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民间艺术展示活动,向其他班级或学校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
评估方法:1.可以设计一份问卷,向学生了解他们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和兴趣程度。
民间面塑教案
![民间面塑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c3ec49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ae.png)
民间面塑1.民间面塑篇1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对面塑艺术的初步了解,了解其变化多样的特点。
应会:尝试运用粘、贴、揉、捏、剪等方法,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脸谱或者人物全身象。
2、隐性内容与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面塑文化。
(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发掘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保护发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面塑艺术的一些基本知识,掌握面塑的基本技法,学习用技法创造自己的作品。
难点:各种方法的搭配灵活使用。
三、教具、学具橡皮泥、面塑配备工具、牙签、剪刀、小块卡纸、面塑的图片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的工具携带情况,稳定学生情绪,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面塑的玩具,请学生欣赏面塑作品。
2、提出问题: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面人?3、出示课题(三)讲授新课1、让学生看书,请他们提出问题:你认为哪些地方是你需要学习的?2、针对学生问题共同分析。
3、学生开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演示一些学生不懂的制作方法。
5、做到一定时间停下来开始请学生提出问题:关于面塑你还打算知道什么信息?6、示大师的作品,请同学分析他们是用什么方法表现自己的作品的。
(四)评价关于作品造型设计方面,色彩搭配方面。
各种方法的灵活运用方面。
拿不同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
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五)拓展请学生关注身边的传统艺术,写一份观察短文。
2.民间面塑篇2一、设计思考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已成为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
面塑实际上是馍,它是用糯米粉和面加彩后,捏成各种人物、动物等造型。
其制作材料简便易得,制作灵活方便,色彩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调配,在生活中应用得很广。
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寿辰生日以及其他喜庆时日,都少不了面塑的点缀和烘托。
民间艺术教案
![民间艺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fc7422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84.png)
民间艺术教案教案名称:了解中国民间艺术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民间艺术的概念、特点和作用;2. 掌握中国民间艺术的主要形式和代表作品;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民间艺术的概念和特点;2. 学习中国民间艺术的主要形式和代表作品。
教学难点:1. 理解中国民间艺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2. 分辨不同形式的民间艺术并理解其内涵。
教学准备:1. 素材:图片、视频或实物;2. 教具:投影仪、电视机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5分钟)1. 呈现一幅民间艺术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2. 引导学生就图片进行讨论,询问学生对该图片的看法和感受,进而引导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概念进行思考。
Step 2:理解民间艺术(20分钟)1. 定义民间艺术的概念,并解释概念中的主要特点,如源远流长、民众参与、表现民俗风情等;2. 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或书籍等资源,查找与民间艺术相关的知识,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
Step 3:探究民间艺术形式(30分钟)1. 介绍中国民间艺术的主要形式,如剪纸、皮影戏、刺绣等;2. 分组让学生对不同的民间艺术形式进行深入了解,了解其历史背景、技艺特点和代表作品;3. 分享小组调研结果,展示图片、视频或实物,讲解他们对该形式的理解和感受。
Step 4:欣赏民间艺术作品(20分钟)1. 呈现一些中国民间艺术的经典作品,并解读其内涵和艺术特点;2. 让学生欣赏图片或视频中的作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赏析和评价。
Step 5:拓展与应用(15分钟)1. 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中国民间艺术形式,进行进一步的调研和实践活动;2. 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展示,展示自己对该形式的理解和表达。
Step 6: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整理学生的学习收获和体会,进行总结;2. 针对教学过程和方法,学生对本堂课进行评价。
教学扩展:1.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艺术展览或进社区、学校举办民间艺术展览;2. 鼓励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和家庭中了解更多的民间艺术作品和技艺。
小学美术《民间艺术》教案
![小学美术《民间艺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d2116f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92.png)
(2)创意与实践的结合: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如何将所学技巧与个人创意相结合,实现作品的独特性。
举例:鼓励学生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故事,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3)文化内涵的理解:民间艺术作品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学生需要深入理解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1.提高学生对民间艺术的鉴赏能力,培养审美素养;2.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弘扬民族精神;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力,激发艺术潜能;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民间艺术领域形成较为全面的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质,为新时期社会人才需求奠定基础。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民间艺术的定义、特点及制作技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民间艺术形式,如剪纸、泥塑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民间艺术制作。例如,剪纸的折叠、剪切技巧;泥塑的捏、塑方法等。
举例:讲解民间艺术作品背后的故事、寓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了解民间艺术。
(4)团队协作与表达: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举例: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创作,鼓励他们在创作过程中相互交流、探讨,共同完成作品。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民间艺术》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否见过剪纸、泥塑等民间艺术品?”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民间艺术的奥秘。
幼儿园《民间艺术欣赏》公开课教案
![幼儿园《民间艺术欣赏》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b3013c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c5.png)
幼儿园《民间艺术欣赏》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民间艺术的多样性,感受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3.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和热爱,传承和弘扬民间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幼儿欣赏不同类型的民间艺术作品,理解其特点和价值。
2.难点:启发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表达对民间艺术的感受。
三、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提问法、讨论法、体验法。
四、教学准备1.收集各种民间艺术作品的图片、实物,如剪纸、年画、刺绣、风筝等。
2.制作教学课件,展示民间艺术的制作过程和历史背景。
3.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供幼儿创作。
五、教学过程1.导入(3分钟)播放一段民间艺术表演的视频,如舞龙舞狮、扭秧歌等,引起幼儿的兴趣。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表演有什么特点?”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民间艺术的精彩之处。
2.欣赏民间艺术作品(15分钟)展示各种民间艺术作品的图片和实物,如剪纸、年画、刺绣、风筝等。
逐一介绍每种民间艺术的名称、特点和用途。
例如,剪纸是用剪刀在纸上剪出各种图案,可以装饰窗户、墙壁等;年画是一种传统的绘画形式,通常描绘吉祥如意的画面,用于新年张贴等。
引导幼儿观察民间艺术作品的色彩、图案、造型等方面,感受其独特的美感。
提问:“你最喜欢哪一件民间艺术作品?为什么?”3.了解民间艺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10分钟)通过教学课件,向幼儿介绍民间艺术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例如,剪纸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年画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等。
讲述一些民间艺术家的故事,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崇敬之情。
4.幼儿创作(15分钟)分发绘画工具和材料,让幼儿以自己喜欢的民间艺术形式为主题,进行创作。
可以是剪纸、绘画、手工制作等。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自己对民间艺术的理解和感受。
5.展示与分享(5分钟)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讲述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感受。
民间艺术教案 初中
![民间艺术教案 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a1ba3943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88.png)
民间艺术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剪纸艺术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
2. 培养学生对剪纸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技巧。
3. 增强学生对民间文化的认识和保护传统手工艺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1. 剪纸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历史。
2. 剪纸技巧的掌握和运用。
教学难点:1. 剪纸创意的发挥和作品的完整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剪纸作品示例和剪纸工具(剪刀、彩纸等)。
2. 学生准备剪刀、彩纸和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剪纸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2. 学生分享对剪纸艺术的了解和感受。
二、剪纸艺术介绍(10分钟)1. 教师介绍剪纸艺术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
2. 学生了解剪纸艺术的重要性和文化价值。
三、剪纸技巧学习(10分钟)1. 教师演示剪纸的基本技巧(如折叠、剪切、刻画等)。
2. 学生跟随教师步骤,进行剪纸实践。
四、创作实践(10分钟)1. 教师提出剪纸创作的主题和要求。
2. 学生发挥创意,进行剪纸创作。
五、作品展示和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剪纸作品。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的创意、技巧和完整性。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剪纸艺术的学习过程和收获。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剪纸创作中的表现和成长。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剪纸艺术展览或邀请剪纸艺术家进行讲座。
2. 学生可以尝试其他民间艺术形式,如泥塑、刺绣等。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介绍剪纸艺术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让学生了解剪纸艺术的重要性和文化价值。
通过剪纸技巧的学习和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提高作品的完整性。
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剪纸艺术,同时培养保护传统手工艺的责任感。
民间艺术真善美教案
![民间艺术真善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476c42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d6.png)
民间艺术真善美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民间艺术的真善美教学目标:1. 了解民间艺术的概念和特点;2. 探索民间艺术作品中所传递的真、善、美的价值观;3. 培养学生欣赏和评价民间艺术作品的能力;4. 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民间艺术的定义和分类;2. 民间艺术作品中的真、善、美元素;3. 民间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4. 学生创作民间艺术作品。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音频或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并引发思考:你对民间艺术有什么了解?你认为民间艺术有哪些特点?知识讲解:2. 介绍民间艺术的定义和分类,例如中国的民间绘画、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以及其他国家的民间艺术形式。
3. 分析民间艺术作品中所传递的真、善、美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与人生的关系。
欣赏与评价:4. 呈现多个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中所体现的真实、善良和美丽,并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感和感受。
5.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民间艺术作品的评价和理解,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的价值。
创作实践:6. 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民间艺术形式,例如绘画、音乐、舞蹈等,进行创作实践。
7.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总结与拓展:8.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民间艺术的真善美价值,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和欣赏民间艺术作品。
9. 提供更多相关的民间艺术资源和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了解民间艺术。
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展示的表现;2. 学生对民间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的准确性和深度;3. 学生创作的民间艺术作品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资料:图片、音频、视频等;2. 民间艺术作品的图片或实物;3. 创作工具和材料:纸张、颜料、乐器等。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民间艺术展览或观赏相关演出,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2.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撰写关于民间艺术的论文或小研究报告;3. 组织学生参与民间艺术创作比赛或展示活动,展示他们的才华和创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艺术了不起主题网络图★主题目标分析:了解丰富多彩的崇明民间艺术中的民间音乐、民间手工艺术、民间传说童谣、民俗节日等内容,尝试对崇明民间艺术的认识、探索和表达、表演,感受崇明民间艺术的美,尝试用多种方式进行认识、探索、表达和表现。
*优美的民间音乐1、了解崇明民间歌舞的名称、特点。
2、喜爱崇明民间歌舞,愿意尝试表演。
*丰富的手工艺术3、了解崇明民间手工艺品的名称、种类。
2、有制作民间手工艺品的兴趣。
*有趣的童谣传说1、了解崇明的民间童谣和传说,对民间文学感兴趣。
2、愿意说说唱唱民间童谣。
*欢乐的民俗节日1、了解崇明丰富多彩的民间节日活动的来历以及习俗。
2、感受传统民俗节日的快乐。
★幼儿经验与主题价值分析崇明的民间艺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但对于幼儿来说,还缺少具体的感知,离现有的生活经验比较远。
但是,孩子生在崇明、长在崇明,有必要进行了解和传承,况且,崇明的一些民间艺术文化在岛上还有所展现,幼儿或多或少有所感知。
例如:农村中有的孩子的奶奶还用自己刺绣的鞋垫、窗衣、帐沿、枕套;有的奶奶还仍在家中自己动手纺纱、织布;农村家庭中每家还有灶头,孩子看得见生活中的灶花;元宵节爷爷、爸爸和孩子一起扎灯笼、甩火球等等,因此,孩子们具有零星的、简单的经验。
为了帮助幼儿进一步积累经验、激发情感,老师、家长就有必要进行挖掘、整理,拓展学习资源,引导孩子进一步观察了解。
“欣赏和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性,有初步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了解一些接触到的多元文化”是《指南》对学前期幼儿所要求获得的基本经验。
该主题就是让幼儿接触、了解、感受崇明本岛的民间艺术、民间文化。
★主题实施的建议1、教师应把握本班幼儿的兴趣,选择适合班级孩子的兴趣、年龄能接受的民间艺术内容,找准切入点。
如:元宵节幼儿对各种灯笼感兴趣时,教师及时引导开展亲子自制灯笼、火球,并适时进行拎灯笼过三桥等传统习俗的教育活动。
2、该主题结合在大班新课程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中的“多彩的民间艺术”中进行,也可以分散融入到其他主题中。
3、由于该主题对表演、手工劳动等技能方面有一定难度,建议大区域兴趣活动和小区域活动共同进行。
★重点关注1、情感与态度方面(1)感受崇明民间艺术的伟大。
(2)激发中国人、崇明人要为家乡,为祖国争光的情感。
2、认知方面(1)了解崇明著名的民间艺术的名称、种类,知道它是劳动人民用智慧创造出来的。
(2)了解崇明的民俗节日和风俗习惯。
3、动作技能方面(1)探索和学习一些崇明著名的民间艺术,如:刺绣、剪纸、点灶花等等。
(2)模仿、创编一些民间舞蹈、童谣,如:蚌舞、莲香舞、崇明快板等等。
一、活动背景和设计意图崇明的扁担戏在2006年被列为上海市文广局“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崇明岛上被称为“木人头戏”,是木偶戏的一种,有关行家将这种一人表演的布袋木偶戏称之为“扁担戏”。
其价值很大,但是现在表演的人很少,幼儿也很少见到。
“扁担戏”一个人既当演员,又当伴奏员;既用手指演绎角色,又用嘴巴演唱台词,内容也通俗易懂,能为幼儿理解接受,特别是扁担戏独特的表演方式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尝试表演扁担戏对培养幼儿的协调能力也有非常大的作用,而且,向幼儿宣传、介绍扁担戏也有助于将崇明民间文化遗产代代相传。
二、活动目标(一)感受、欣赏崇明扁担戏,感受家乡的美好。
(二)初步了解崇明的古老文化,知道它是崇明特有的民间文化。
三、活动准备:1、活动前已经收集过有关扁担戏内容、观看过艺人表演扁担戏2、扁担戏的幻灯片、收集的图片、录像等四、活动过程(一)交流收集的有关扁担戏的信息重点提问:讲讲你收集的、知道的有关扁担戏的内容。
小节:崇明的“扁担戏”相传在清朝嘉庆年间由苏州传入,当时一位李姓艺人来到崇明演出,当地人顾再之拜他为师,后又传给崇明的朱少云等十余人,于是“扁担戏”便在崇明流传开了。
扁担戏是民间戏剧的一种是劳动人民自己创编,口耳相传,他们没有读过专门的书,靠自己钻研,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巧,简易、方便、经济的特点,随时随地表演,能给更多劳动人民带来欢乐与享受。
(二)带着问题观看扁担戏重点提问:扁担戏是什么样的?它是怎样表演的?(三)探究扁担戏的奥妙重点提问:1、扁担戏与平时我们看到的戏有什么不一样?2、关于扁担戏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小结:扁担戏里呀有许多小秘密,它只要用一副扁担架子、一些简单的木偶道具,一个人一会儿说说、一会儿唱唱、一会儿敲鼓就能演的一场精彩的戏,它看起来简单,但是实际上要手、脚、嘴等互相配合,很难的。
(四)尝试表演扁担戏1、试一试:这些道具在表演时是怎样工作的?(幼儿自主地进行表演,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说一说:你在学习表演扁担戏时有什么感觉?活动方案提供:竖新幼儿园陈红花相关链接:崇明扁担戏是一种非常有个性、有特点的民间戏剧。
前几年,在崇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引导帮助下,民间艺人朱雪山的扁担戏被列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扁担戏,最要紧的诀窍是手灵活、脚协调、口技要好。
平时,民间艺人用一根扁担,一端挑着小舞台,一端挑着高脚凳,走村串户行走在乡间。
如果有人邀请演出,就选择一个较为平整的场地,放下供表演者坐的高脚凳子,再把扁担的一头插入凳子下横档的榫里,将上端小舞台加以固定,然后表演者躲入到小舞台后边,坐到用拖地布幔围起来的高脚凳子上,双脚踩响在高脚凳凳面下横档上的锣钹,一阵击打之后开始表演。
表演者操动套在手指上的布袋木偶,用嘴来模拟剧中故事情节里人物的道白、唱腔,间或还辅之描述打斗、格杀的口技等。
这种一个人既当演员,又当伴奏员;既用手指演绎角色,又用嘴巴演唱台词、模拟口技的戏剧,在崇明岛上被称为“木人头戏”,是木偶戏的一种,有关行家将这种一人表演的布袋木偶戏称之为“扁担戏”。
崇明的“木人头戏”相传在清朝嘉庆年间由苏州传入,当时一位李姓艺人来到崇明演出,当地人顾再之拜他为师,后又传朱少云等十余人,于是“木人头戏”便在崇明流传开了。
[例二] 活动名称:快乐莲湘舞(大班)一、活动背景和设计意图:在“迎新年”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安排了一系列的迎新歌曲欣赏活动,并把打莲湘融入进去,让孩子们在敲敲打打中,体验新年的热闹、快乐,也通过这种尝试,使幼儿开始了解民间舞蹈,感知其独特的民俗韵味,对民间舞蹈产生兴趣,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幼儿的创编、探究能力。
二、活动目标(一)了解莲湘舞是民间舞蹈的一种,对其产生兴趣。
(二)了解莲湘舞独特的节奏和韵味进行敲打的基本动作练习。
(三)尝试创编,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三、活动准备音乐《恭喜》、莲湘棒、录像四、活动过程(一)认识莲湘棍重点提问:1、这是什么?用来干什么?2、怎样使它发出声音?小结:莲湘棍用一根细竹杆制作,棍子中间挖一个孔嵌入四五个小铜钱,摇动花棍,铜钱会哗哗作响。
莲湘棍表面涂以红、黄、兰等色漆饰,棍两端系扎若干彩色绸布细条为穗,很漂亮。
(二)观看录像“莲湘舞”重点提问:1、莲湘棒怎么拿?2、莲湘棒可以敲打在身体什么部位?3、是随便敲的还是有一定节奏的?小结:莲湘舞是我们崇明的民间舞蹈,人们在演奏时,可单手执单棍,也可双手执双棍。
听音乐节奏敲击身体的肩、腰、背、臂、肘、膝等部位,让莲厢棒振动铜钱作响,还可以配上复杂的节奏变化和优美的舞姿,莲湘舞既好听又好看。
4、你喜欢哪一段?哪个动作?小结:阿姨们用一根莲湘棒敲打出这么多漂亮的动作,本领可真大,我们也来学一学。
(三)尝试打莲湘重点指导:1、幼儿握莲厢棒的姿势。
2、尝试有节奏地敲打身体的各个部位。
师:莲湘舞是我们崇明的民间舞蹈,刚才录象里的阿姨在敲打时很轻松、自信、自然,我们也要敲打出这个特点出来,一起再试试。
(四)创编《恭喜》听《恭喜》音乐的节奏,有变换地敲打的部位,创编动作。
五、延伸活动:在区域活动“小舞台”中继续进行打莲湘地创编活动六、活动反思与建议在一活动中,幼儿通过打莲湘的尝试,对民间舞蹈有了初步地了解,在后面的创编中,也感到了快乐的民族气氛,可以说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气息,激发对民间艺人的钦佩和尊敬。
建议在上此活动前,应选择节奏感较强的民族音乐,而且是在幼儿充分熟悉音乐后在进行。
活动方案提供:竖新幼儿园郁花[例三]活动名称:木偶表演(大班)一、活动背景和设计意图在“动物大世界”的主题中,大家收集了各种动物的资料,并在一次次资料分享的过程中,了解了动物的外形特征,特殊本领,也对动物的各种声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鉴于此,我便把民间艺术和主题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通过木偶表演的形式满足幼儿模仿动物声音的愿望,并在表演中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创造性,社会性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二、活动目标:1、对木偶表演感兴趣,并愿意尝试表演。
2、能熟练模仿动物的声音。
三、活动准备:已熟悉故事《小羊和老虎》,木偶,表演架,录像。
四、活动过程:1、激趣:(1)观看木偶表演的录像重点提问:他们在干什么(木偶表演)?你们知道木偶表演是怎么来的吗?(2)看“木头人”戏师:原来现在的木偶戏是从最初的民间“木头人”戏发展而来的,我们大人小孩都喜欢看,现在已经进入正式的剧场表演。
你们想学木偶戏吗?那怎么让木偶动起来?2、尝试操作木偶重点提问:你是怎么操作木偶的?在操作时遇到什么困难了吗?你是怎么解决的?3、模仿动物的声音重点提问:故事里有哪些动物宝宝?他们的声音分别是怎么样的?4、木偶表演:分组表演五、活动延伸:1、和学过木偶表演的同伴一起交流经验,并学习他人好的地方。
2、放在区域活动的表演区中,供孩子们表演。
六、活动反思与建议:1、孩子们在表演时连贯性不是很好,合作意识不是很强,可采取分段表演再完整表演的形式。
2、有些孩子很胆怯,不愿意大方地表演,可采取以强带弱,生生互动的形式来调动每个孩子的积极性,使他们都愿意大胆地表达表现。
教案提供者:竖新幼儿园季赛花[例四]活动名称:自己动手编蛋袋(大班)一、活动背景和设计意图:在立夏传统节日活动中,幼儿了解了在我们崇明有立夏每个人吃蛋的风俗习惯。
以往都是由家长为幼儿编织蛋袋,我设想把我们的编织艺术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结合,使民间艺术活动的内容更为丰富。
幼儿在民间艺术区域活动中,已经学习了勾针、编织毛线、线带打结等基本的方法。
立夏这天,孩子们不约而同的向我提出如何编织蛋袋的问题?这是他们自发提出的活动,那么就让活动开始吧!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编制蛋袋的活动,喜欢民间编织艺术,体验劳动的乐趣,感受并尝试编织蛋袋,发展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活动目标:1、欣赏各种蛋袋,感受民间编织艺术的美。
2、学习编织蛋袋的多种方法,体验劳动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1、向妈妈讨教编织蛋袋的方法并尝试编织2、幼儿自带蛋袋3、步骤图、钩针、毛线针和彩带、毛线、塑料包装带四、活动过程:(一)欣赏编织好的蛋袋,了解立夏吃蛋的习俗重点提问:1、你最喜欢哪个蛋袋?你知道什么节日用到蛋袋?2、立夏为什么父母要让孩子脖子上挂蛋袋?小结:立夏节吃蛋、编织蛋袋都是民间习俗,将装有蛋的蛋袋挂在小孩脖颈上,表示能逢凶化吉,是大人祝福孩子平安,是对孩子爱心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