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调查规范要求的基本原则

合集下载

地质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分析

地质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分析

地质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分析作者:王振君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5年第03期摘要:地质测量所有技术工作,都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技术政策的有关规程执行。

从地质测量准备工作、地质测绘的野外实测工作、地质测量成果的整理和地质成果编写等方面分析了如何加强地质测量工作。

关键词:地质测量;测量工作;地质图;填绘准确的测量工作是实现设计目标的有力保证,是通过地质测量工作,收集工作区内所有的地质资料和储量动态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

地质测量的任务是测量地质图,实际上是地形与地质体的相交迹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图,是把出露于地表的所有地质体反映在平面图上,系统地研究区内的地层、构造、岩石、矿产等地质特征,为普查找矿、水文及工程地质、地震地质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地质测量准备阶段的测量工作有:编制测量监理规划、野外实测工作、地质测量成果的整理编写等,下面就地质测量中的各项工作进行探讨。

一、地质测量的准备工作地质测量的准备工作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收集和阅读有关资料。

首先收集整理各类测绘资料,施工作业前研究成果资料和原始资料,对各种专题性的研究成果、物化探成果、矿床和矿点等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同时还要对矿床、矿点等进行实地考察,以便在地质测量时做到有的放矢。

二是解释卫片、航片编制各种图件。

结合实际工作,根据实际地质材料图,标出全部基岩露头地点,编制出地质和工程地质略图等。

三是编写设计书。

设计书包括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概况、地质和矿产概况、目的和任务等方面。

二、地质测绘的野外实测工作1.野外踏勘及实测剖面工作。

在开展野外工作时,为了使野外实测剖面准确、统一,须对测区进行踏勘调查,其目的在于了解测区内地理、地貌和地质构造轮廓。

地质踏勘在1∶200 000~1∶50 000地质测量中,主要是了解区内交通、供应、经济、气候和地质概况,选择几条横贯全区的观测路线,对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层剖面进行轮廓性地质了解。

总之,要全面了解地貌、地质条件,搜集有关资料,必要时亦可到测区外对区域地质进行概略观察以及对矿床、矿点进行检查等。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097—1994*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2.5万~1∶5万)Standard for engineering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范对1∶2.5万~1∶5万工程地质调查的各项工作进行了规定。

内容包括设计书的编写、遥感图象的应用、工程地质测绘、物探、勘探与长期观测、野外测试与室内试验、特殊岩土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要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调查要求、资料综合整理。

本规范适用于已进行l∶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1∶5万水文地质普查的地区。

对城市、矿山、工业建设基地、地质灾害多发区进行1∶2.5万~l∶5万工程地质调查时使用。

2 引用标准ZBD14001—89(DZ/T0095—94) 工程地质编图规范(1∶50万~1∶100万) ZBD14002—89(DZ/T0096—94)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10万~l∶20万)3 总则3.1 1∶2.5万~l∶5万工程地质调查是一项区域性、综合性、基础性的地质工作。

其主要目的是:3.1.1 为城市总体规划、土地综合利用、工农业布局、环境保护和整治提供工程地质依据,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3.1.2 为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的规划、选址和可行性论证提供区域性工程地质资料。

3.1.3 为深入开展各类工程建设更大比例尺工程地质勘察和专门性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问题的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性地质依据。

3.2 1∶2.5万~l∶5万工程地质调查的基本任务是:3.2.1 查明地貌特征,研究地貌形态类型、成因类型及其形成时代,评价地貌对工程建设的影。

* 原专业标准ZBD14003-89改为行业标准DZ/T0097-19943.2.2 查明各类岩、土体的岩性特征、成因类型和地质时代,进行工程地质分类,评价其工程地质特征。

3.2.3 查明褶皱、断裂(裂隙和断层)等地质构造特征和时代,评价地质构造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地质灾害调查规范

地质灾害调查规范

高中低 危危危 险险险 区区区
数 据 库 建 设
模 型 库 建 设
信 息 系 统 建 设
线 框 架

报告编写

二、技术路线
1、以已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及其形成的 地质条件调查为核心
以遥感解译和野外核查为主要手段,对已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进行调查,了解
其数量、分布范围、规模、结构特征、影响因素和诱发因素等,开展滑坡崩塌泥 石流易发程度区划。
二、技术路线
2、以遥感调查为先导,并将遥感调查贯穿于详细调查工作的全过程
全区采用Spot5遥感数据,城区或重点工程地段采用QuickBird遥感数据
进行地质灾害与环境地质条件解译,并逐一填卡建档。
在室内解译基础上,结合前人资料,初步判断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危险性,
确定需要进一步核查和调查的已有地质灾害点,以及需要排查的基本具 备成灾条件的地质灾害隐患地段或区域,划分重点调查区和一般调查区, 指导野外调查。
查区与一般调查区,采用重点调查区与一般调查区相结合,不搞 平均布点的调查方式。按照四种不同的精度开展调查:
1∶1万比例尺草测 1∶5万比例尺正测 1∶5万比例尺简测 1∶5万比例尺草测
采用点、线、面结合的调查方法,对区内地质灾害进行全面系统
地调查,对于基本具备成灾条件的地质灾害隐患地段或区域逐一 排查。
1/5
1/10




质质地Fra bibliotek查查

















遥感再解译
培训与群测群防网络建设

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制度说明

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制度说明

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制度说明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制度是为规范地质调查项目的管理,确保调查工作的高质量、高效率、高安全性而制定的一套制度。

下面我们就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制度进行说明。

一、制度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进行地质调查的单位,包括政府部门、勘探设计和施工单位、资深评价单位等。

二、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1.遵循科学规划和科学方法,以市场化、法制化、项目化为导向。

2.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质量管理,以保证工作成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遵守国家、地方及相关行业规定和标准,严格按照项目承诺、项目进度、项目质量和安全目标等要求实施工作,确保调查工作的合法合规性。

4.关注环境保护问题,遵守环保相关规定,为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5.注重沟通协调,与各相关单位积极配合,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6.维护业务质量保密,保护客户利益和企业声誉。

三、管理制度的监督和评价1.通过公司内部的质量、进度、费用和安全监控措施,严格监督并及时对调查项目进行评价。

2.根据监控和评价结果,总结经验,不断完善项目管理制度。

四、项目管理流程1.项目前期准备在正式启动一个调查项目之间,须对该项目进行详细的规划和准备,并对该项目进行全面的资源调查、调查目标确定、调查方案制定、合同签署等。

在项目前期准备进程中,还需要根据工作需求制定项目管理计划,明确项目成员职责、项目任务及时间安排等项目管理要素。

2.项目实施在正式启动项目之后,项目相关成员开始按照前期制定的项目管理计划进行具体的调查工作,包括人员指派、调查工具使用和技术方案实施等。

在该阶段,应实时跟进项目进程,及时调整管理计划,保证项目进度、质量、安全等。

3.项目质量控制在实施调查项目期间,需要全方位对工作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价,实现对调查项目的质量控制。

具体措施包括在野外工作过程中开展现场检测、质量审核、数据分析等,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同时指定专人对数据进行随机抽检、检核工作,在项目调查的后期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和质量控制,确保调查数据质量的一致性。

地测工作制度

地测工作制度

地测工作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地质测量工作,规范地质测量行为,提高地质测量工作质量,确保地质测量数据准确可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从事地质测量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地质测量工作应坚持科学性、准确性、公正性、可靠性原则,严格执行国家地质测量标准和规范,保障地质测量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四条国家地质测量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地质测量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

地方地质测量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测量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地测机构与人员第五条从事地质测量活动的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条件,包括专业技术人员、仪器设备、工作场地等。

第六条地质测量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和业务能力,取得地质测量资格证书。

第七条地质测量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不得频繁调动。

确需调动的,应经单位负责人同意,并报上级地质测量主管部门备案。

第八条地质测量人员应定期参加业务培训和学习,提高地质测量业务水平。

第三章地质测量计划与任务第九条地质测量单位应根据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等需要,编制地质测量计划,报上级地质测量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条地质测量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一)地质测量目标、任务和内容;(二)地质测量范围、面积和坐标系统;(三)地质测量方法、技术和手段;(四)地质测量周期、进度和成果提交时间;(五)地质测量人员、仪器设备和资金投入;(六)其他应当包括的内容。

第十一条地质测量单位应按照批准的地质测量计划开展地质测量工作,确保地质测量任务按时完成。

第四章地质测量实施与质量控制第十二条地质测量工作应按照批准的地质测量计划、设计和技术规范进行,确保地质测量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三条地质测量单位应建立健全地质测量质量控制体系,对地质测量过程进行全程质量控制。

第十四条地质测量单位应定期对地质测量成果进行审核、检查和验收,确保地质测量成果的质量。

地质测量规范(2)

地质测量规范(2)

地质测量一、地质测量的基本任务和要求(一)、地质测量的作用地质测量即地质填图,在普查阶段是一种大面积的综合性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在评价勘探阶段则是一种详细研究矿床地质,进行矿床评价勘探的基础工作。

(二)、地质测量的基本任务总的说来,主要是收集、整理和研究地表地质现象。

为成矿规律的成矿预查提供资料。

它是各项地质工作包括勘探工程部署及物、化探、水文地质工作的基础。

地质测量工作搞的不好将影响整个地质工作的质量,但它又是与其它地质工作互为补充的。

(三)、不同地区地质测量的基本要求在进行工作时,研究的深部和广度,以及应侧重那些方面,将随比例尺的不同及普查工作的目的与具体任务的差别而有所不同:1.对沉积岩分布区进行地质测量的基本要求:(1)全面研究沉积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形状、产状、厚度及变化规律,建立沉积岩层的层序;确定沉积间断的存在、大小及其性质;通过对岩层层序、厚度、韵律构造及沉积间断研究,划分沉积旋回;研究沉积形成作用及其其它地质作用(特别是大地构造作用)的关系;通过这些研究并通过不同剖面的对比,确定沉积建造的类型;当确定地层层序很困难时,应通过全面综合的办法,包括;构造类型、小构造形态及产状、沉积本身的构造及结构、沉积旋回、单矿物及微量元素的综合分析等予以推测。

(2)根据古生物资料、确定沉积岩层的时代,未找到化石前,应通过全面综合的办法予以推测,包括:沉积层序与其他在相同大地构造单元中的已知建造的对比,同位素年龄资料及其他资料的比较研究方法。

(3)综合上述研究成果,根据大地构造运动的发展,地层层序、沉积旋回、沉积建造类型的变化、沉积与剥蚀作用的改变,确定关于地质年代的、地层的、岩石学的和古生物界的改变,结合古地理的变迁和变质作用或岩浆活动的表现,确定关于地质年代的、地层学的、岩石学的和古生物的曾为概念,划分地层单元;综合比例尺的大小、地层单元划分的研究程度、地层单元的厚度及地质测量的目的,确定应表达在图上的地层单元。

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和灾害风险评估概述

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和灾害风险评估概述
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 求和灾害风险评估概述
路漫漫其悠远 2020/3/23
报告提纲
1. 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2. 地质灾害风险的评估方法 3. 地质灾害隐患的野外判别 4. 结论
路漫漫其悠远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路漫漫其悠远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定义
路漫漫其悠远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技术路线:采用点、线、面结合的技术路线
点:根据已掌握的资料和群众报险线索,对灾害点或出险 点逐一进行现场调查。对县城、村镇、矿山、重要公共基 础设施、主要居民点都必须进行现场地质调查,不得“漏 查”地质灾害。
线:沿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沟谷、陡 斜坡等和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的公路,铁路,河道,输水、 电、气管线等进行追索调查。
面:对调查区域采用网格控制调查,了解灾害形成演化的 地质背景条件;了解人类工程活动地带滑坡、崩塌、泥石 流等分布和发育规律;分析预测地质灾害致灾的可能性。
路漫漫其悠远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调查内容: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工程结构 、地表水和地下水、人类活动、气候植被等。
重庆局部地貌
路漫漫其悠远
地灾调查: 环境地质调查:描述地质环境的复杂程度 单点地灾调查:描述单点地灾的致灾特征
(滑坡、崩塌(危岩)、泥石流、不稳定斜坡、塌陷、地裂纹)
地灾评价: 区域地灾危险性评价(危险性区划) 单点地灾危险性评价(危险性指数)
路漫漫其悠远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一)地质环境调查
路漫漫其悠远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路漫漫其悠远
一、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DZT 0374-2021 绿色地质勘查工作规范

DZT 0374-2021 绿色地质勘查工作规范
环境保护等因素,避开水源保护区、水库泄洪区、病险水库d下游、强风口、高压走廊影响区域,选择在基
础稳定,周边截、排水良好,无地质灾害及山洪灾害隐患,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区域进行建设,尽量采用对环
境破坏较小的设施。
6. 1.2应控制驻地占地面积,合理规划布局项目驻地工作区和生活区。生活区应保障相关配套设施,保
K
度、形状和大小进行人工剥离,并保留足够的护根腐殖土;剥离的草皮采用平铺、叠置或支架架空等方
式,存放于底部铺有腐殖土的临时存放场,必要时进行洒水养护。对扰动范围内的树木必要时进行
移植。
5. 1.9对施工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应因地制宜,采取必要措施防止粉尘污染。
5.2.1在满足地质勘查目的的前提下,探矿工程施工场地的选择,应尽可能避开耕地、林地、水源地、珍
附录D(资料性)绿色勘查档案资料清单16
参考文献17
上■・
本文件按照GB/T 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
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9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自然资源部
4.3. 7地质勘查单位应对因其开展勘查工作受影响的区域生态环境修复负责。
5道路施工和场地平整
5. 1道路施工
在征求相关管理部门和单位同意后,修建临时道路。在确保安全通行的条件下,应控制新修道路规格,有
条件可修建桩架路作为临时道路。
5.1.2道路修建要规划最佳行车路线,在满足地质勘查目的条件下,对环境敏感目标(如珍稀动物栖息
生动植物、自然遗迹和人文遗迹等的环境影响,确定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制定环境保护和修复措施,根

地质填图规范最新规范标准

地质填图规范最新规范标准

地质填图规范最新规范标准地质填图是地质学研究中的一项基础工作,它涉及到对地表或地下地质体的详细调查和记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质填图的方法和规范也在不断更新。

以下是根据最新规范标准制定的地质填图规范内容:地质填图规范最新标准一、目的和适用范围地质填图旨在获取地表或地下地质体的详细信息,为资源勘探、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等提供科学依据。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地质调查和研究项目。

二、基本原则1. 准确性:确保填图数据的准确性,避免主观臆断。

2. 全面性:全面收集地质信息,包括岩石、构造、地层等。

3. 系统性:按照地质学的系统分类进行填图。

4. 可追溯性:填图结果应有明确的记录和存档,便于复查。

三、准备工作1. 收集资料:包括历史地质资料、遥感图像、地形图等。

2. 确定比例尺:根据研究目的和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比例尺。

3. 设备准备:包括地质锤、罗盘、放大镜、GPS定位设备等。

四、野外工作1. 路线规划:根据地形和地质特征合理规划调查路线。

2. 地质观察:观察岩石类型、结构、颜色等特征,记录地质现象。

3. 采样:采集岩石、土壤、化石等样本,用于室内分析。

4. 记录:详细记录观察结果,包括地质点的位置、特征描述、样品编号等。

五、室内工作1. 数据整理:整理野外记录,形成统一的数据库。

2. 地质解译:根据野外观察和室内分析结果,进行地质体的解译。

3. 制图:按照规范要求绘制地质图,包括地质界线、岩性、构造等。

六、质量控制1. 野外复核:定期对野外工作进行复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 室内审核:对室内解译和制图结果进行审核,确保符合规范要求。

3. 成果评估:对地质填图成果进行综合评估,提出改进建议。

七、成果提交1. 成果报告:编写详细的地质填图报告,包括方法、过程、结果和结论。

2. 地质图件:提交地质图及相关的辅助图件。

3. 数据资料:提交所有野外记录、室内分析数据和电子文档。

八、安全与环保1. 安全措施:野外工作时,严格遵守安全规程,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

工程地质勘察规章制度

工程地质勘察规章制度

工程地质勘察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保障工程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工程地质勘察是指在工程建设前,通过调查、测量、实验等手段对地质环境进行系统、科学的研究,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地质资料和技术支持的活动。

第三条工程地质勘察应当遵循科学、客观、公正、关联的原则,根据工程特点和规模确定勘察深度、勘察方法、勘察内容等。

第四条工程地质勘察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并严格遵守工程地质勘察规章制度,确保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五条工程地质勘察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和经验的勘察单位承担,勘察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勘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第六条工程地质勘察项目应当根据工程的规模和需求确定勘察单位、勘察范围、勘察内容等,并经建设单位确认。

第七条勘察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经验,参加勘察工作前应当接受相关培训和考核,并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要求。

第八条勘察单位应当组织开展勘察质量检查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第九条勘察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勘察档案管理制度,对勘察过程和结果进行归档和存档,确保资料可查、可控、可信。

第十条勘察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内部沟通机制,确保勘察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第三章勘察工作第十一条勘察单位应当根据工程地质特点和规模,确定勘察范围和深度,制定勘察方案和计划,并报建设单位审核确认。

第十二条勘察单位应当遵循勘察工作的基本原则,包括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规范性等,确保勘察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第十三条勘察人员应当遵守勘察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严格执行勘察方案和计划,保证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四条勘察单位应当根据勘察需要,开展地质调查、岩土工程勘测、工程地质实验等工作,确保获得准确的地质资料和信息。

第十五条勘察单位应当对取样工作进行规范,包括取样地点的选择、取样方法的确定、取样数量的确定等,确保取样结果的准确性。

地质调查工作方法指导手册

地质调查工作方法指导手册

地质调查工作方法指导手册一、引言地质调查是地质学的基础工作,是认识地质构造和地质过程、了解地下资源和环境地质条件的重要手段。

地质调查工作方法的规范化与系统化对于保障地质调查工作质量和提高地质调查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手册旨在对地质调查工作方法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以供广大地质工作者参考。

二、地质调查的基本原则1.系统性原则:地质调查应系统观测、系统取样、系统分析,求得地质实体的全部结构特征和地质过程的规律。

2.综合性原则:地质调查要融会贯通各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在地质、地球化学、物理、气象、生物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

3.正确定性原则:对发现的问题必须作出理论上的正确解释,得出有科学根据的结论。

4.比较原则:地质调查应当遵循比较法则,即通过区域和时空的对比,寻找地质体系和过程的规律性。

5.系统原则:系统原则是指地质调查必须以地质学综合研究为中心,以大地构造学、地球化学、物理地质学、古生物学为依托,对地球内部和地球表层和地下资源进行系统调查。

三、地质调查工作方法1.资料调查(1)地质调查前需要对已有的地质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充分了解区域地质、构造、矿产资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情况。

(2)资料调查应包括地图、报告、样品分析报告和文献资料等的搜集整理。

(3)资料调查最好能够亲临地点,把握地质地貌、构造地貌、矿床及岩矿、构造地震地质、岩土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实际情况。

2.田间工作(1)地质调查的田间工作是获取地质信息的基础。

田间工作主要包括地质勘查、地质测量、仪器观测、取样等。

(2)地质勘查:采用目视、摸索、敲打、听声等方法,结合实地考察,探讨地质构造、地层发育、矿产分布、地貌特征等。

(3)地质测量:采取地层测量、构造测量、区域测量等方法,获取地质地貌、地层、构造等信息。

(4)仪器观测:利用地球物理仪器进行地震、地磁、地电、地热等勘探,获取地下构造、矿床分布等信息。

(5)取样:根据地质调查的需要,采集地质、地球化学、气象、生物、水文等样品,为后续实验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地质灾害排查规范

地质灾害排查规范

地质灾害排查规范一、综述地质灾害排查工作是为了预防地质灾害而进行的识别和研究地质灾害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地点、形态、规模和程度,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或减少潜在的地质灾害危险。

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完善监测状态。

因此,本规范的目的是提高地质灾害排查的效果和质量,以保障公众利益和环境安全,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环境。

二、基本要求(1)地质灾害排查要求可靠、完整、准确、快速。

(2)地质灾害排查应以安全、科学、合理为原则,做到资料采集及时、精准、科学,形成规范、可靠、可行的处理方案。

(3)进行地质灾害排查,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实施,把技术、科学的把关应用于排查的各个环节中,以确保准确可靠的排查效果。

(4)确定地质灾害危险性应具体、准确、科学地称之,根据危险性分类认定危险源等级,制定适当的管控措施,减少地质灾害的损失。

(5)地质灾害排查应由专业人员参与,具体步骤要结合实际、及时更新,且在排查过程中记录每一步的具体细节。

三、施工细则(1)灾害可能性分析:分析是地质灾害排查的重要环节,要综合地质环境、地貌带、历史发展、流域气候、地表性质等多种要素,综合考虑过去发生的灾害情况,从地质灾害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进行分析,从而掌握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危险性。

(2)调查现场:调查现场包括水文地质调查、工程地质调查、社会经济调查、实地勘查、监测、测试等环节。

(3)分析、归纳、评价:在分析过程中,应综合考察现场实测数据,认真研究可能发生灾害的位置、形态、规模和程度,归纳整理,结合评价结果,判断排查结论。

(4)反馈建议:根据排查结果,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防止和减少将来可能发生的灾害损失,并反馈出具体的建议,包括监测诊断、除险思路、灾害防治措施、发展方向等信息。

四、完善管理(1)地质灾害排查中,应建立规范的排查流程,编制详细的排查报告,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2)排查结果要及时公布,明确处理意见,并定期对检查情况进行监督。

(3)完善相关的防灾预案和应急处置机制,做好应变准备,以备发生地质灾害时,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减少损失程度。

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工程地质勘察规范1. 引言工程地质勘察是为了保证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安全与稳定性,以及减少工程风险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它的目的是通过对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为工程提供必要的地质数据和信息。

本文将阐述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要求。

2. 勘察范围与目标(1)勘察范围工程地质勘察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土壤、岩石、地下水等地质要素的调查与分析,以及地震、地下水位、地质构造等地质环境因素的评估。

(2)勘察目标工程地质勘察的目标是全面了解工程地质条件,判断与评价工程地质风险,提供科学的建议和方案,确保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持续发展。

3. 勘察方法(1)采样与测试采样是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环节之一,必须根据实地情况合理选择采样点,并进行合适的采样方式。

采样后还需要通过合适的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分析,以获取准确的地质参数。

(2)勘探手段工程地质勘察中通常采用钻探、测量和地球物理勘探等手段。

钻探是获取地下地质信息的重要手段,可以用旋转式钻孔或冲击式钻孔等方法。

测量包括地下水位、地形、地下管线等数据的测定。

地球物理勘探可以通过地震、电磁、重力等方法获取地下的物理性质。

4. 地质调查与评价(1)地质调查地质调查是根据地质地貌、地质构造等地质特征进行野外考察与观测,以获取地理、地貌、地质、地震等信息的过程。

常见的地质调查方法包括沉积学调查、岩石学调查、构造地质调查等。

(2)地质评价地质评价是根据地质调查的结果,结合工程的特点与要求,对地质条件、工程地质风险等进行评价和分析,以确定工程的适宜性和风险程度。

5. 勘察报告与建议(1)勘察报告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是结合勘察过程中所获得的数据、信息和分析结果,按照规范要求编写的文书。

它应概述勘察目的、范围、方法和结果,并分析地质条件对工程带来的影响。

(2)建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应给出相应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地质改善措施、工程设计要求、地质风险防范等方面的建议,以引导工程的顺利进行。

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基本要求

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基本要求

成果编审
• 地质图件是区调成果的集中体现,要精心编绘,作到客 观准确、合理、清晰、美观。
• 说明书要全面反映地质调查与研究的资料。 • 内容要突出新成果、新认识、新技术方法,层次清楚、
观点明确,论证有据,要充分体现科学性、针对性和实 用性,表现形式上要做到图表化、数据化和标准化。 • 地质图与说明书一起按有关规定呈报评审验收和汇交。 • 完成评审之后对所有文、图的修改,要送交审定稿,进 行数字填图的数据库和图文数据库归档、各类测试分析 原本档案进行归档。
野外踏勘 立项论证 设计编审 地质填图 野外验收 成果编审 出版准备7个程序。
地质调查程序
野外踏勘\立项论证
接受任务后项目组(承担者)要做好资料收集、 遥感解译及野外踏勘和必要的试填图调查研究工作, 初步建立区内的填图单元、划分地层系统和地层构造 框架,为制定科学合理并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项目工 作设计提供技术准备。
对区内的遥感图象和已有的地质、矿产、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资料, 在综合分析研究基础上,充分合理地加以应用。
地质填图为区域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采取实测或编测结合的方式进行填 图,已有符合精度要求的大于一比五万比例尺地质图件资料的地区,可以 编为主,编测结合方式进行。
基本准则
地质填图要与科学研究相结合。重要的基础地质问题可立项专题研究。 地质填图应以符合精度要求的一比二万五千的数字地形图为底图。没
沉积岩剖面一般应分别选择在地层出露较完整,接触 关系与标志层、相带清晰,构造相对较简单的地段测 制;
地质填图精度要求
一个调查区应有1~2条横穿不同构造带详细路线地质剖面, 着重研究区域构造基本特征(如大型构造变形、主要断裂 带性质、规模、物质组成、结构,各种面理、线理的产状, 相互关系,活动时代等等),采集必要的构造岩测试样品, 为建立区域构造格架提供资料依据。一个图幅内的不同沉 积地层、不同时代和类型的火山岩侵入岩单元和变质岩填 图单位一般至少要有1~2条实测剖面控制,联测图幅可按 联测区布署,一般一个填图单位应有2~3条剖面控制,比 例尺一般不小于1∶5000。若已有符合质量要求的实测剖 面,也可部分或全部引用。

地质质量管理制度

地质质量管理制度

地质质量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地质勘察和发展管理,规范地质调查工作,保障地质勘察工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提高地质资源调查成果的质量,保障国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根据《地质勘查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国各级地质部门及相关机构开展的地质调查、地质勘察和评价工作。

第三条地质质量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是科学、规范、公正、透明、优质、高效。

第四条地质勘察工作实行“三同时”管理原则,即调查计划、数据汇编和报告编制同时进行,确保地质调查工作的有机统一性。

第五条地质调查数据和成果应当真实、准确、可靠,各项检测、评估和验证结果应当具备可追溯性。

第六条地质勘察工作应当遵循科学规划原则,严禁随意修改调查数据或篡改调查报告。

第七条地质勘察工作应当严格履行保密义务,确保调查过程和结果的机密性。

第八条地质质量管理制度的内容包括:1、调查项目管理2、数据采集和处理3、质量控制4、报告编制和审核5、成果归档和保管6、质量评价和验收7、责任追究和奖惩机制第二章调查项目管理第九条地质调查项目应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划要求研究确定,项目主管部门应当审查并批准。

第十条地质调查项目应当明确调查目的、调查范围、调查方法和调查要求,项目单位应当按照项目要求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地质调查项目应当编制详细的调查方案和实施方案,报项目主管部门和监督机构备案。

第十二条地质调查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单位应当按照方案要求进度,保证质量。

第十三条地质调查项目实施完成后,项目单位应当编制调查总结报告,详细总结调查过程和成果,并提交项目主管部门和监督机构审查。

第三章数据采集和处理第十四条地质数据采集应当依据调查要求,采用科学仪器设备和方法,保证数据的真实准确性。

第十五条地质数据处理应当贯穿整个调查过程,及时进行数据加工和质量检验,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第十六条地质数据应当按照规定格式进行整理和编码,便于后续数据分析和应用。

第十七条地质调查中发现的异常数据或问题,应当及时向项目主管部门和监督机构汇报,并制定整改措施。

地质核查管理制度

地质核查管理制度

地质核查管理制度一、总则地质核查是指对地质环境进行监测、评估、调查及处理的工作,是地质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

为加强地质核查管理,提高地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益和地质环境的保护水平,制定本制度。

二、地质核查管理制度的任务1. 制定地质核查的规范和标准,明确地质核查的内容、范围和程序。

包括地质监测、地质评估、地质调查等方面的内容。

2. 组织地质核查工作,加强对地质核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3. 加强地质核查结果的应用,为地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4. 强化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促进地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5. 组织地质数据的管理和共享,提高地质资源信息化水平。

三、地质核查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1. 法律依据。

地质核查工作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根据相关规定制定地质核查方案,并进行审核批准。

2. 公平公正。

地质核查工作必须公开、公平、公正,不得有违法行为和不当干预。

3. 客观真实。

地质核查工作必须客观、真实,不得有造假行为和失实表述。

4. 安全环保。

地质核查工作必须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注意保护环境,防止污染和破坏地质环境。

5. 效率高效。

地质核查工作必须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确保核查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四、地质核查管理制度的组织机构地质核查管理制度的组织机构包括地质核查管理委员会、地质核查办公室、地质核查监督检查机构等。

地质核查管理委员会是地质核查工作的领导机构,职责包括:1. 负责地质核查管理制度的起草和审核批准。

2. 组织地质核查工作和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3. 研究解决地质核查中的重大问题和矛盾。

4. 审批地质核查预算和决定地质核查项目的立项。

地质核查办公室是地质核查管理委员会的下设机构,职责包括:1. 负责地质核查工作的具体组织与协调。

2. 起草地质核查的方案和计划。

3. 组织地质核查的实施和结果的审核评价。

4. 组织地质核查相关信息的管理和共享。

地质核查监督检查机构是对地质核查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的机构,职责包括:1. 监督检查地质核查工作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调查规范要求的基本原则地质调查是为了全面了解和研究地球表层及其下部不同层位的构造、形貌、岩性、物理性质和资源等情况,以指导工程建设、资源勘探和
环境保护等工作的一种科学探测方法。

为了保证地质调查的准确性和
可信度,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要求。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地质调查规范
要求的基本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地质调查应基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科学性原则要求地质调查的设计、样本采集和分析等环节,必须
严格遵循科学规范。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仪器设备,进行合
理的样本设计和取样方案,并采用科学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确保地质调查结果的科学性和可比性。

二、系统性原则
地质调查应具备系统性,全面、连续地、以及相互联系的完成工作
任务。

系统性原则要求地质调查应以地质调查目标为导向,从区域尺
度到详细尺度进行层次化的调查工作,并关注地质调查区域内各个层
位之间的关系与联系。

同时,必须确保地质调查过程中的数据、图件
和报告的完整性,以便更好地支持后续工作的进行。

三、客观性原则
地质调查应本着客观、公正、真实的原则,提供客观的调查结果和
报告。

客观性原则要求地质调查工作者在调查过程中应遵循科学调查
的伦理规范,不应受到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不得随意篡改数据或报
告结果。

同时,在数据解释和成果发布过程中,应坚持公正、科学、
透明的原则,确保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四、可操作性原则
地质调查应具有可操作性,即调查过程和结果要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能够为后续工作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可操作性原则要求地质调查
工作者在制定调查方案和采样设计时,考虑到工程建设和资源开发的
需求,合理确定取样点和取样密度,并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做好标注和
标识,以确保后续工作的有效进行和准确性。

五、可比性原则
地质调查应具有可比性,即数据和结果需要具备相互比较和参照的
能力。

可比性原则要求地质调查工作者在采集和整理数据时,应遵循
统一的调查方法和标准,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此外,在研究
成果的报告中,应注明样本的采集地点、时间和方法,以便他人对数
据进行核查和参考。

综上所述,地质调查规范要求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科学性、系统性、客观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

这些原则的遵循将有助于保证地质调查
工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为相关工程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地质
学科的发展与应用。

通过遵守这些原则,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地球的
构造和特征,有效地利用地球资源,提高环境保护和灾害预防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