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著名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著名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综述

国外著名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综述.人类在普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及认知心理语言学领域认识的深入。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20年来,中国对英语习得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我国心理语言学家、认知心理语言学家(桂诗春、王初明等)在这一领域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但就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进行综述及较为详细介绍的文章还不多见。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外三家极有影响的第二语言理论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使我们对国外同行在这一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有进一步的了解,有助于我国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

1克拉申的“监察模式”(Monitor model)

克拉申的“监察模式”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曾引起外语教育界广泛关注和讨论。该理论由S.克拉申在70年代后期发表的一系列论文中(Krashen1977a,1977b,1978a,1978b)论述,并在他撰写的几本专著中得到充实和发展(Krashen1981,1982,1985)。在“监察模式”理论中,克拉申提出著名的五个假设:习得—学习假设,监察假设,自然顺序假设,输入假设及情感过滤假设。

1.1习得———学习假设(Acg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

克拉申认为,成人第二语言习得者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获得语言能力。一是习得,即一种“与小孩习得母语过程相同的下意识过程”(1985,1);二是学习,即“一种有意识的学习语言的过程”(1985,1)。“习得”来源于自然交际环境中有意义的交流。谈话者注重的是表达意思,而非语法规则正确与否,对语言表达中的一些错误并不有意识纠正。与此相反,在语言学习中,发现错误并纠正错误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克拉申认为区分语言习得与语言学习的尺码是学习者对语言规则运用的有意识程度,而不是语言环境。例如,在自然语言环境中,学习可以通过向熟人或朋友询问语法规则来获取语言知识。同样,在非自然语言环境的教室里, 当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对话、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交

际活动中时,语言便被习得。

1.2监察假设(Monitor Hypothesis)

“监察模式”的基本意思是,言语由“习得系统”产生。“学习”只有一种功能,即“监察”或“编辑”。它

只用于纠正言语中出现的语法错误(Krashen 1982,15)。克拉申认为,“学习”与“习得”在第二语言运用的作用是截然不同的。说话者的话语内容及流利程度由“习得”决定。“监察”被用来改变说出或写出的话语中的形式错误。监察假设对第二语言教学很有启发意义。克拉申认为“监察模式”的发展依赖于课堂上正式语法规则的传授训练。话语的习得则通过“交际”在不知不觉中获取。对语法规则有意识的感知对“习得”并无帮助,但能“打磨”学习者通过“交际”产生的习得内容,使其更加准确。因此外语

学习的重心不应该是学习语法规则,而应当重在交际

活动。

1.3自然顺序假设(Natural order hypothesis)

此假设认为:人们以一种可以预见的顺序习得语言规则。学习者对一些规则掌握快,对另一些规则掌握慢。这种快慢顺序并不仅仅由规则的简单或复杂程度决定。即使是在语法规则由教师讲解的课堂上,这种自

然顺序同样存在(Krashen1985,1)。他进一步说明没有接受正规课堂教学的外语学习者显示出的自然顺序, 与接受正规课堂教学的外语学习者显示出的自然顺

序并无差别。

1.4输入假设(Input hypothesis)

克拉申强调:“人类只有通过理解信息或者叫接受‘可以理解的输入’的方式习得语言……我们从i开始(i

代表我们现有的语言水平),向i+1移动。“1”代表新输入的内容。通过理解i+1输入内容,我们的习得可达到更高一级水平(Krashen1985,2).这就是克拉申的“输

入假设”。他认为该假设是当今“第二语言习得中最

重要的概念”,因为它回答了我们怎样习得语言的关

键性问题”(Krashen 1980,168)。“输入假设”对外语教学也有一定启发意义。它提醒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

时时注意学生们的现有语言水平。在输入难度上,要

考虑学生的可接受程度。如果教师的输入难度是i+1

阶段,学生就容易接受。若输入难度总是i阶段,或i+5, i+6阶段,学生的习得水平就难以提高。

1.5情感过滤假设(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克拉申认为要使外语习得成功,不但需要考虑上述四

种假设,情感因素也非常重要。情感过滤假设的内容为:如果习得存在“情感障碍”,给他输入再合适的信

息也没用。情感过滤在习得中扮演的是“阻碍者”的

角色。如果情感过滤值“低”,输入便会被送达到

LAD(Language Acquisition Divice语言习得机制),使习得者增加语言能力。如果情感过滤值“高”;输入

便达到不了LAD,从而使习得中断(Krashen1985)。克

拉申的情感过滤值高,指的是习得者的学习动力不强,

信心不足,总认为学不好。情感过滤值低,指的是习得

者专心致志地学习目的语,无心理负担,不焦虑。克拉

申认为情感过滤是第二语言习得

中个体差异的主要原因。

2中介语理论(lnterlanguage Theory)

“中介语”一词最初由Selinker(1969,1972)发明。它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建构的过渡语法(interim grammar)。中介语一词与Nemser(Nemser 1971)的近似系统(approximarive system)和Corder的“过渡能力”(transitional competence)(Corder 1976)意义相近。本世纪70年代以来“中介语理已成为第

二语言研究的主要理论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