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答案
河北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分类汇编:古诗阅读(含答案)
古诗阅读专题河北省唐山市2022-2023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筹笔驿①罗隐②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轻孺子③,两朝冠剑恨谯周④。
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注:①筹笔驿:在今四川省广元市北,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出师伐魏,曾驻此地筹划军事,书写公文,因而得名。
②罗隐:唐代诗人,应进士试,屡试不中,史称“十上不第”。
③孺子,指蜀国后主刘禅。
④谯周:蜀国大臣,力主投降魏国,蜀亡后受到魏国封赏。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葛亮离开隐居地南阳,替主分忧,为统一天下而四处征战、出谋划策。
B.蜀国的江山被刘禅轻易断送,两朝君主对卖主求荣的谯周一定心有怨恨。
C.本诗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业,分析他成败的缘由,叙事和议论巧妙结合。
D.诗人游览古迹,追思古人,并借怀古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耐人寻味。
16.本诗和杜甫的《蜀相》都称诸葛亮为“英雄”,但是两个“英雄”所寄寓诗人的情感却并不完全相同。
请结合两首诗简要分析其异同。
(6分)河北省沧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题宝鸡县斯飞阁①苏轼西南归路远萧条,倚槛魂飞不可招。
野阔牛羊同雁鹜,天长草树接云霄。
昏昏②水气浮山麓,泛泛③春风弄麦苗。
谁使爱官轻去国?此身无计老渔樵。
【注】①本诗为苏轼于嘉祐七年作于陕西凤翔府签判任上。
诗人故乡眉山,在任所西南方。
②昏昏:朦胧貌。
③泛泛:流动貌。
1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通往故乡的道路,遥远而寂寞,诗人倚阑远眺,好像魂魄已飞走,不可招回。
B. 旷野广阔,牛羊犹如雁鹜,草树似接云霄,这是以天地之大反衬自身的渺小。
C. 是谁让“我”留恋官场,随意离开京城?尾联运用反问句式,强化迁谪之悲。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物理及答案
张家口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物理(答案在最后)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核污染水含有多种放射性物质,排入大海将给全人类带来很大的风险。
铯137就是其中一种放射性物质,其衰变方程为1371375556Cs Ba X →+,半衰期为30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 粒子对应的射线可以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B.核污染水排入大海中,随着浓度下降,铯137的半衰期会大于30年C.13755Cs 的比结合能比13756Ba 的比结合能大D.铯137衰变时会放出能量,衰变过程中的质量亏损等于X 的质量【答案】A 【解析】【详解】A .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得137137055561Cs Ba e-→+可知X 为01e -,即电子,X 对应的射线为β射线,可以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故A 正确;B .半衰期只与原子核本身有关,与其浓度、物理环境、以及化学环境无关,核污染水排入大海中,随着浓度下降,铯137的半衰期不变,故B 错误;C .核反应方程式中生成物比反应物稳定,即生成物的比结合能大于反应物的比结合能,则13755Cs 的比结合能比13756Ba 的比结合能小,故C 错误;D .铯137衰变时会放出能量,衰变过程中的质量亏损等于放出的能量与光速平方的比值,不是X 的质量,故D 错误。
故选A 。
2.位于坐标原点处的波源发出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
t=0时波源开始振动,其位移y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式为2sin()y A tTπ=,则32Tt=时的波形图为()A. B..C. D.【答案】A【解析】【详解】BC.根据位移y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式,可知t=0时原点处的波源向y轴正方向运动,当32T t=时波源回到原点处,故BC错误;AD.当32Tt=时波源向y轴负方向运动,而该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故A正确,D错误。
2024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2024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在中国的“乡治”传统中,乡规民约占据重要地位。
北宋就有益田《吕氏乡约》,后经朱熹编考增损,历代沿袭。
明代出现了乡约讲读制度,不只讲枯燥的律令,还辅之以道德事迹、格言谚语,使民众喜闻乐见。
清代沿用乡约讲读的方式,虽然基层推行中不免形式化,但仍有不少村民受到教化。
传统乡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能发挥独特作用,是因为自《吕氏乡约》以来,它就主要是民间性的,是村民共同约定的规范,它虽然也不乏惩罚务款,但重主要是“德治”规范,它所倡导的伦理道德价值,是乡村社会普遍认同的;明清时的讲读制度,也都诉诸道德教化,过内化的道德影响众人,并形成舆论等制约机制,使人们大多能自发遵从。
当然,在社会经济层面,小农经济、儒家伦理及宗族影响力,也是其发挥效力的重要保障。
乡村治,则国家安。
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乡规民约“全覆盖”。
因此,各地出现了制定或修订乡规民约的热潮,但其中也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这些公约既无法接续乡规民约的乡治文化传统,又无法与当下乡村治理有效配合,村民不关注,村干部用不上。
一些村庄,乡规民约流于形式,或仅用于宣传。
有村民反映,乡规民约也就是挂在村委会墙上的摆设,村里有些矛盾或纠纷,还是靠风俗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和解决。
乡规民约与乡村治理缺乏有机连接,与村务公开和民主监督等无关,这些导致它不被重视,治理实效缺失。
当下,中国乡村变迁巨大,已迥异于百年前。
渗透着儒家伦理的乡规民约不可能“复活”。
但是,乡规民约蕴含的传统乡治文化机理,有着超越时空的贯通性;传统乡规民约的人民性、乡土性,以及民间自治道德与法文化氛围,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乡规民约的制定必须运用民主方式,要体现村民意愿。
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很多地方凡是有地位的人是不愿做保长的,传统的绅士为了他在政治结构中的特殊作用不能进入行政机构。
他一旦走了进去,唯一的自下而上的轨道就淤塞了。
保长对于县长是下属对上司,他的责任是执行命令,不能讨价还价。
为了维持这传统方式,当保长的常是社会没有声望的人,等于以前的乡约。
可是事实上保长和乡约是不同的,乡约是没有权力的,而保长却有权力。
以并不代表地方利益的人来握住地方的权力,而且他是合法的地方公务执行者,他有权来管理地方的公款,这变化在地方上引起的迷惑是深刻的。
结果是地方上有地位的人和保长处在对立的地位而没有桥梁可通。
乡村里有声望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放弃地方立场加入行政系统,较为合算。
他当了保长之后还是可以支配地方自治事务。
但是事实上,他的地位改变了,因为他不能拒绝上级命令,不能动用自下而上的政治轨道,这类地方也就完全成了下情不能上达的政治死角。
保甲制度不但在区位上破坏了原有的社区单位,使许多民生所关的事无法进行,而且在政治结构上破坏了传统的专制安全阀,把基层的社会逼入了政治死角。
而事实上新的机构并不能有效地去接收原有的自治机构来推行地方公务,旧的机构却失去了合法地位,无从正式活动。
基层政务就这样僵持了,表现出来的是基层行政的没有效率。
中央延长自上而下的政治轨道,目的是在有效促进政令。
中央的政令是容易下达了,可是地方的公务却僵持了。
中央下达的政令中,除了要钱要人之外,凡是要在地方上建设的事,好比增产等等,却因为地方社会结构的紊乱和机构的僵持,公文停留在保公所里,走不出来。
在这种情形下,不论才能有多高,绝没有施展的机会。
材料二:改朝换代之际,地方纷乱,士家大族败亡,盗贼横行,灾害频发,传统的儒家纲常伦理和礼治秩序遭到破坏,张履祥的家乡也在所难免。
张履祥以士人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一直以儒者肩负的时代使命来思考民生,关注社会问题,将学问与乡土社会生活相联系。
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答案
保定市2024 年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与评分细则1.C(3分)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项京剧改革唱腔,于文无据。
京剧改革在于打造了《沙家浜》《红灯记》等十来出现代样板戏。
故选C。
2.D(3分)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材料相关内容的能力。
“说明我们在河北梆子的创新发展上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错,河北梆子《瓦桥关》《荷花淀》作为新剧目,是改革创新的一种举措,但还谈不上探索出了河北梆子的创新发展新路径。
故选D。
3.B(3分)本题考查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
B项符合材料一提倡的“推陈出新”,在改革创新中舍得花时间精力去组织创作、打磨好的文学脚本,对唱腔设计进行改革、出新。
A项是老戏重演,C 项是老艺术家演出,D项是政府资金支持。
故选B。
4. ①论证思路严谨有序。
文章先总后分,先总写河北梆子的地位价值与突出特点,再分述河北梆子的产生发展过程、发展困境及原因、改革路径,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②论证语言严谨。
从“近”“几乎”“大多”等限定词语可看出语言严谨。
③论证方法得当。
为了论证观点,作者运用了举例、对比的论证方法,增强了说服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严密性的能力。
不少同学对此问题不熟悉,导致审题不清,答非所问,遗漏要点,失分严重。
本题问的是论证的严密性,一般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角度:①思路严谨有序,具有逻辑的力量;②语言准确严密,具有精确的力量;③论证方法得当,具有说服的力量;④材料选择确凿,具有真实的力量。
答题时,要有观点,要有分析。
【评分细则】共4分,一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每点中,概括1分,举例1分,不限于答案示例,其他例子符合观点、解说正确也可,意思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5.①守正创新,打造精品。
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改革唱腔、创新剧本,打造精品,才能使之重现辉煌。
②政府关注,人才传承。
总书记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的回信,说明戏曲党中央高度关注戏剧发展与人才建设,为戏剧创新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讲究“兴寄”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特点之一,它原是诗歌创作的要求,但“兴寄”的深浅有无,古人不仅常用于诗歌评论,且注重“兴寄”的诗,作者往往有意让它的意味“使人思而得之”,或“以俟人之自得”,而不正言直述。
所谓“兴”,原是赋比兴的“兴”。
“兴”的写法就是“托事于物”,或“托物兴词”。
寄托于某种事物以表达感情的“兴”,也就是“兴寄”。
“兴”字的含意是“起”,诗人所兴起的是情,所以,《文心雕龙·比兴篇》说:“兴者,起也。
起情,故兴体以立。
”只是这种情是诗人触发外物而兴起,又寄托于物而表达出来的。
由此可见,古典诗歌的所谓“兴寄”,主要就是通过具体事物的描写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唐代,“兴寄”逐渐形成和“彩丽竞繁”“其体华艳”相对的概念,用以指诗歌应具有充实而有意义的思想内容的要求。
如白居易《与元九书》所论:“诗之豪者,世称李、杜。
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过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
杜诗最多……然撮其《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塞芦子》《留花门》之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亦不过三四十首。
”从白居易在同文中称自己有关“美刺兴比”的诗为“新乐府”,元稹在《进诗状》中称自己的乐府诗“稍存寄兴”,可知“比兴”和“兴寄”的要求是相近的。
这种“比兴”或“兴寄”,就是要求诗歌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了。
用这样的要求来衡量齐梁时期的诗作,自然是“兴寄都绝”。
唐宋以后,诗词的“兴寄”受到诗人们更大的重视。
明人胡应麟、许学夷等多次用“兴寄”的深浅来评论诗歌优劣,到了清代,甚至认为“文无比兴,非诗之体也”(冯班《钝吟杂录》);“伊古词章,不外比兴”(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自序》)。
没有比兴就不成其为诗,以至一切文学作品,无不是用比兴写成的,这就把比兴的地位提得更高了。
语文-河北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质量检测考试
·高三年级质监考试———语文答案 第1页(共4页)】2024届高三年级质量监测考试 语文答案与解析1.B 【解析】“我们看不到黄金、高级葡萄酒和艺术品对于自己的利益”太绝对,与文章内容不符。
文中仅提到“我们可能看不到某件事物对于自己的利益,但是如果我们认为可以将其卖给别人,我们仍然会对其做出很高的估值。
”这一原则是黄金、高级葡萄酒和艺术品价值非常高的原因,并非说我们看不到它们有价值。
故选B。
2.D 【解析】“但销售人员等可以轻易用片面真相改变我们的估值,让我们购买商品。
”“轻易”一词的表述太过绝对。
原文“人们可以利用关于任何产品或服务的利益、受欢迎程度、稀缺性、风险和未来情况的片面真相使我们改变估值”确实提到我们的估值会被片面真相改变,但并未提到是否能够轻易改变。
3.C 【解析】倒数第三段观点是:我们的主观估值取决于我们的财富。
A项是选购二手产品时,看重其因存在风险而降低的价格,决定承担风险,讨论的是第9段的内容。
B项是说错版纸币因为其稀缺性而增值,支撑的是第6段的观点。
C项是说人们会更倾向于在发工资前后购买平时不会购买的商品,就是在财富较多或对外来财富预期较乐观时为商品付款,直接支持了倒数第三段的观点。
D项是说黄金的价格会受到社会环境影响,支撑的是第2段的观点。
4.①能够使我们获得收益,符合我们品味和环境的事物;②能让我们看到它对其他人有价值的事物;③具有稀缺性、特殊性或供应不足的事物;④自身购买风险较小或无风险的事物。
(每点1分,共4分)5.①科学性:文章在阐释人们形成不同估值的多种方式时,使用了较多科学术语或概念,如“估值”“净价值”“可交易资产”“片面真相”等;②逻辑性:以问题引起估值形成方式,再从风险性、稀缺性等方面详细阐释,逻辑清晰;③通俗性:文章选用多个贴近生活的例子进行阐释,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读者更易理解;④知识性:向读者介绍了关于估值、片面真相等知识,引发读者思考有关问题,具有很强的知识性。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儒家文学思想与社会政治联系的一面不应过分夸大,否则,就必然会产生这样一个问题: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作为意识形态的儒家思想一直作为正统思想占据统治地位,文学思想自然也是以儒家为主,许多大作家大诗人的思想也以儒家为主,那么他们怎么还能创造出无比灿烂辉煌的中国的文学艺术呢?换言之,在封建的僵化的文学思想的钳制下,如何会产生出优秀而美丽的动人的文学作品呢?实际上在儒家文学思想中还有另外的一面。
这里只提出先秦时期儒家的“文质彬彬”“锌达而已”和“尽善尽美”“美善相乐”简略讨论一下。
“文质彬彬”的说法见于《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很显然,“文质彬彬”不是论文的,是孔子对“君子”的要求,既要质朴,又要文雅,两者应兼备。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与“礼”。
所谓“克己复礼为仁”。
对一个“君子”来说,“仁”是他的“质”,“礼”是他的“文”,“文质彬彬”就是内在的“仁”与外在的“礼”要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
由此可见,在这里“文质彬彬”还是一个伦理学的问题,还没有延伸到文学理论层次,但是潜藏着转化为文学理论的可能性。
果然后来被汉代后期的扬雄转化为文学理论问题。
他在《玄文》中就肯定了“天文地质,不易其位”这种万物皆文质相符的说法,为“文质”延伸来论文章和文学准备了条件。
扬雄在《玄莹》篇明确地把文质关系问题当成一个文论问题,第一次把“文质”问题转化为文章写作问题。
他的论,点是“文以见乎质,辞以睹乎情”。
“文”与“辞”相对应,“质”与“情”相对应。
文质相兼,就是文辞兼备。
就是说,文学作品既要情质素朴,但又要文采斐然。
杨雄的观点当然还是从孔子的“文质彬彬”那里借鉴而来的,但这种借鉴与发明对儒家文论是重要发展。
南朝梁的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篇就更进一步发挥:“圣贤书锌,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张家口市2021——2022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陌生化”作为一种文学手法,讲求作者通过对日常生活事物进行一种复杂化、困难化的艺术手法来进行文学作品创作,拉开读者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使人们摆脱在机械化的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麻木感、功利和物化的束缚,恢复对事物的原初感受。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流浪地球》与“陌生化”理论的联系还不局限于此,它还走出了中国科幻小说一直以来执着言说的民族自身的文化衰落和复兴潜力的焦虑主题,从而突破了英美科幻小说视角中的“他者”形象,并激起了全世界读者对于地球未来的共同想象。
1.民族性:“陌生化”的形式架构与内容选择科幻小说多是找到一个新的角度去看旧的世界,立足于未来、科技的想象世界,提供给我们更好地审视生活的角度。
但这种基于想象的科幻文学的形式架构,并不是完全脱离现实生活的,只是将故事抽离现实世界,放置到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去想象环境的变化会给我们及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变化,从而引起人们对于在此过程中变与不变的思考。
因此,科幻小说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现实。
《流浪地球》呈现的就是这种“熟悉的非现实”,同时还透露出中国独特的民族特性。
带着整个地球“出逃”——中国的“家园”情。
中国人自古与土地、家园有着紧密的情感联结刘慈欣的《流浪地球》着重体现出了中国人对我们生活的家园的留恋与难以割舍。
于是,《流浪地球》中面对太阳爆炸可能给全人类带来灭顶之灾的危急情况,刘慈欣选择将故事设定为人类带着整个地球从太阳系“出逃”,带着地球共同寻找新的“家园”。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含解析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考语文一模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汉字起源于中华黄河流域,是华夏文化的代表。
汉字在发展中不断向其他文化传播,传向境内少数民族地区,传向域外其他国家。
汉字的传播分三种情况:一是汉字记录的汉语文献跨文化流传,或者在跨文化环境中用汉字生成汉语文献;二是借用汉字记录别的语种,从而形成准汉字外语文献;三是受汉字影响而新创本民族文字,从而形成类汉字外语文献。
从汉语汉字,到外语准汉字,再到外语类汉字,也可以看作汉字传播的三个阶段。
以东亚和东南亚而言,通常认为汉字在两汉之际已经传入朝鲜,长期作为朝鮮官方规范文字,公元4世纪前后朝鲜人民创造出“乡札”“吏读”“口诀文字”三种书写形式,主要以汉字转写来记录朝鲜语,到公元15世纪才模仿汉字笔画创制出自己的字母文字“谚文”。
1784年在日本九州出土“汉委奴国王”金印,又曾出土新莽时期的货币,说明两汉时期汉字也已传入日本。
日本奈良时代的《万叶集》完全用汉字记录,还有日奉借用汉字时的“音读”和“训读”,利用汉字形体创造的“片假名”和“平假名”,都体现了汉字传播的渊源。
在越南的历史上,越语和汉语长期并行,而汉字是唯一的官方文字,越南古代的历史文化资料都以汉字书写。
直至11世纪,越南人才借鉴汉字的造字方法并利用汉字的形体元素创造出自己的民族文字“喃字”。
在中国境内,许多少数民族都直接使用汉语汉字,也有不少民族借用汉字或受汉字影响而创造了自己的民族文字。
如白族的白文、纳西族的东巴文、党项族的西夏文、契丹族的契丹文、壮族的壮文、侗族的侗文、水族的水书等,其文字形体和造宇用字方法都或多或少受到汉字影响。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谈到读书,不能不提及阅读时的姿态。
你的书,是放在膝益还是拿在手中,是_____还是随便翻翻,( )。
为什么?往深里说,涉及阅读时的心态,还有阅读的志趣与方法的讲究等,都与阅读效果有关。
鲁迅在《且介亭杂文。
随便翻翻》中说,自己有个“随便翻翻”的阅读习惯:“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叶内容”;不用心,不费力,拿这玩意来作消遣,明知道和自己意见相反的书要翻,已经过时的书也要翻,翻来翻去,眼界自然_________,不太容易受骗。
这“随便翻翻”的意思,接近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所说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可必须记得,鲁迅说了,这不是读书的全部,是“当作消闲的读书”,“如果弄得不好,会受害也说不定的”。
这就是鲁迅杂文的特点,怕你_______说完了,自我调侃,甚至自我消解,让你培养独立意志与_________精神。
1.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正襟危坐开朗邯郸学步怀疑B.道貌岸然开阔邯郸学步质疑C.正襟危坐开阔胶柱鼓瑟怀疑D.道貌岸然开朗胶柱鼓瑟质疑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阅读的心态不同,心情也不一样B.阅读的姿态不同,效果也不一样C.阅读效果的好坏与阅读的心态相关D.阅读的姿态好,阅读效果自然就好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往深里说,这涉及阅读时的心态,还关涉阅读的志趣与方法等,都与阅读效果有关。
河北省教考联盟2024学年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教考联盟2024学年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遇到忧虑困苦,要激发自己的创造力,要敢于表达出来,得到别人理解与同情。
(2)苏轼在《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使用夸张的手法,写曹操攻陷荆州和江陵后沿长江顺流东下的盛况。
(3)李白在《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引用了“五丁开山”的神话故事,赞美了古代劳动人民敢于开拓和牺牲奉献的精神。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读过庄子的《逍遥游》,再来读《齐物论》,就好像忽然从汪洋恣肆、自由自在、适意飞翔的九万里高空掉进了“槁木死灰”般寂静的死穴,不免产生一种________的突兀困惑感。
尽管《齐物论》开篇有关“地籁”的描写被誉为“大风赋”,足以引发人无穷的________。
“天籁”,甚至成了对音乐最高境界的褒奖之词,而结尾那_______的“蝴蝶梦”更在文学史上一次又一次地被演绎,但深究起来,( )。
这不仅仅是由于庄子《齐物论》的文辞隐晦独特,其中论及的许多概念抽象玄奥,也由于自魏晋以来,涌现出众多的解庄注庄者,往往“以庄注我”,各取所需,留下了很多值得商榷的问题。
河北省保定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23小题,满分150 分。
考试用时 150 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贴条形码区”。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河北梆子形成于清道光年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006 年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戏曲艺术宝库中的一枝奇葩,是河北省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性剧种,被河北人民亲切地称为“家乡戏”。
河北梆子唱腔高亢、激越、慷慨、悲忍,听来使人有热耳酸心、痛快淋漓之感,因而深受河北人民喜爱并广为传唱。
河北梆子由流入河北的山陕梆子蜕变而成,几经改革完善之后,河北梆子几乎遍布河北各地,成为其他剧种无法匹敌的地方剧种,牢牢地在河北农村扎下了脚跟。
但是,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河北梆子逐渐走向衰落,这种衰落首先从北平、天津等大都市开始,然后蔓延到保定、沧州等中、小城市。
开始时在农村衰落的速度还算是比较慢,然而到了1949 年解放前夕,在农村河北梆子也势头甚微,衰败不堪,清脆的梆子声很少响起了,代之而响起的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侵华的马蹄声。
河北农村的河北梆子班社纷纷解体,艺人云散,名气较大、造谐较深、条件较好的河北梆子艺人,大多进入城市改习京剧或评剧。
条件较差、无力改戏种的,多陷于穷困潦倒境地。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千百年来,中国人对土地充满敬畏和依赖,并发展出丰富独特的基于农耕生产生活方式的文化艺术,园林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北魏《洛阳伽蓝记》记载,京城内外有上千处园林,形成了中国城市山林的基本格局。
自此从皇室到民间造园之风日胜,逐渐形成了古人集耕读织绣、风水祭祀、医养生息等方方面面内容于一体的园居生活。
古代住所一般分为宅与园两部分,宅通常按照儒家礼数布置空间,强调等级与秩序感;而园则是道的世界,四时八节流转更迭,宇宙万物皆融于这一方浓缩的时空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构成完整的生命系统。
因此园不仅是景物,更是生活,园主人通过巧妙的借景构思“纳千倾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同时也要仔细关照家人的日常起居,合理设计宜人的生活环境。
古人讲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到了秋季,农产收获,物质丰裕,天气渐寒,外出的插茱萸为长者祈福等等,其中最重要的主题当属“菊”与“月”。
《闲情偶寄》中称“菊花者,秋季之牡丹、芍药也……牡丹、芍药之美,全仗天工,非由人力……菊花之美,则全仗人力,微假天工……”长江南北,牡丹、芍药与菊花都是园林中极为重要的花卉,但前者只需简单维护,菊则需要特别精心地栽培。
清代京城富贵家庭常以赏菊品蟹为主题举办雅集,主人将各色品种菊花盆栽布置于园中,并邀请亲友携盆菊前往赴会,品赏一番,称为“斗菊”。
城西南的陶然亭每年深秋举办菊花博览会,市民把自家的菊花带来参与评选,同时有酒席、诗会、笔会等,热闹非凡。
对月的崇拜和赞美起源于上古时代,自初唐将中秋节固定为节日至今已有一千余年,2006年国务院将中秋节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古代全民赏月玩月之风盛行,玩月诗和玩月记广泛流行,有一百余篇存世。
宋代《东京梦华录》载“民间争占酒楼玩月”“夜市骈阗,至于通晓”,宫苑、闹市和私人园林中处处“结彩楼,饰台榭”;明代吴彬《岁华纪胜图》的八月图题名《玩月》,描绘了一户京城人家在园中举办祭月活动的场景:方桌上放着供品斗香,一男子正对月祭拜,身后一女子怀抱婴儿与一红衣小儿游戏。
河北省语文高三上学期2024年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河北省语文高三上学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标题:新时代诗歌的崇高美新时代应当能够产生伟大诗人及其伟大诗篇,这是新时代向诗人们提出的新课题。
我们急切地向新时代中国诗人发出郑重的吁请:新时代诗歌呼唤崇高美。
诗歌的崇高美,是多样化的。
在百年中国新诗史上,我们既有呐喊型的崇高,如郭沫若狂飙突进的诗歌;又有国家情怀和人类意识的勇于担当型的崇高,如王久辛的抗日长诗《狂雪》等。
这种多姿多彩的崇高“传统”,在新时代应该得到继承和发展。
一、要有始终心系人民的激越真情以论崇高闻名于世的朗吉弩斯说:“没有任何东西像真情的流露得当那样能够导致崇高。
”他强调了“真”及其“流露得当”对于崇高产生的必要性。
但并不是所有强烈而激动的情感都能产生崇高。
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感、幸福感、境界感、责任感和光荣感,是治愈新时代诗歌缺钙的灵丹妙药。
许多诗歌故意淡忘人民,更不会去“哀民生之多艰”,反而两耳不闻“人民事”、一心只写“自我诗”。
这种把“个人写作”和“宏大写作”二元对立起来的观点和现象比较普遍,仿佛崇高性的“宏大写作”是非诗的,而唯有欲望性的“个人写作”才是诗的。
殊不知,“个人写作”与“宏大写作”是可以互为借鉴的,从前者出发,可以抵达后者。
二、要有庄严伟大的崇高思想(摘编自刘晓平《新诗写作要体现时代性和人民性》)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真情的恰当流露对诗歌崇高美的产生有重大影响,所以诗人在强烈情感的驱使下创作的诗歌就具有崇高美。
解析与答案: A项错误。
原文中提到“真情的流露得当”是崇高产生的必要条件,但并未说所有强烈情感下的诗歌都具有崇高美。
崇高美还需要其他因素,如心系人民的情怀等。
B.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是与李贺的“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对话,情感的高度一致。
解析与答案: B项正确。
此句虽未直接出现在原文中,但情感表达与原文主题相符,且诗句本身情感深沉,符合崇高美的特征。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张北一中2024年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一中张北一中2024年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近日,澎湃新闻记者实地探访聚集了大批陪读家长的毛坦厂镇,探求当地真实的“高考生态”。
陪读妈妈:黄晓,今年43岁,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她的“任务”除了陪伴上高二的18岁儿子,还需要照顾好因儿时发烧而失去自理能力的22岁女儿。
黄晓租住的房子是两室一厅,一年房租2万。
虽说要带着女儿重新适应新环境,但黄晓只要想到能每天和儿子见面,心里就很幸福。
在毛坦厂陪读的日子里,黄晓每天不到6点就要起床给儿子烧早饭。
黄晓说,自己除了洗衣做饭,就是照顾女儿,而做饭一般都是烧儿子或者女儿喜欢吃的,“晚上11点多放学回来,我还煮面给他吃”。
黄晓心疼儿子,考试后,从不主动问成绩。
“看他脸色就知道他考得好不好。
”她说。
儿子晚上回家后学习一般会到12点半,而她也会等到儿子睡了之后再休息。
陪读8个孙辈的七旬奶奶:一间约20平方米的出租房里,74岁的陪读奶奶李仁珍正坐在床边听着收音机,她孙子徐鹏是毛坦厂中学的高一学生.20多年前,不到50岁的她在老家开始了陪读生活。
这是她第二次来到毛坦厂陪读,上一次是小孙女读高中时。
在李仁珍看来,她不愿给晚辈添麻烦,“陪读”孙辈也是为了给子女们减轻压力,所做的事就是照料生活,帮孙辈洗衣、做饭,陪读8个孙辈也并非值得一提的事。
除了吃午饭、晚饭时在家里的20分钟外,要到晚上11点放学后,李仁珍才跟徐鹏有独处的机会。
她坦言,因为孙辈平时课余时间少、功课多,这些年陪读,自己很少主动跟孙辈交流,“怕打扰他们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家口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3分)C【解析】“但扬雄对文学理论的贡献明显大于刘勰”于文无据,原文并未比较两人贡献的大小。
2.(3分)D【解析】A项“作者对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统治地位隐含不满,认为其对文学思想有钳制作用”推断有误,由原文来看,作者是在陈述一些论者的错误认知,“否则”揭示出前后句之间关系。
B项“是因为它们简单明了容易说清”说法有误,前后并无因果关系;另,“它们简单明了容易说清”于文无据。
C项“说明儒家对文学艺术写什么和怎么写是有清醒认识的”说法有误,由原文第七段“孔子区别善与美的说法,让后来的作家、诗人知道了对于文学艺术来说写什么和怎么写的区别”来看,并不能判断为儒家有清醒认识。
3.(3分)C【解析】韩非子强调的是重“质”轻“文”,与原文所说的“文质彬彬”的观点不符。
4.①画波浪线的句子举一些论者对孔子“辞达而已”的理解,这是错误的理解,有明辨和纠正的必要。
②先破后立,引出下文对孔子“辞达而已”的正确解释,使正确的观点更加鲜明突出,深入人心。
综上,画波浪线的句子不能删去。
(每点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5.①这段文字彰显出作者(王安石)以天下为己任、坚持自我、勇于革新的担当精神,彰显了儒家的人格理想。
②文段骈散结合,句式整齐中有变化,文采斐然,呈现出文学性和艺术性的诗性追求。
③“文以载道”“文质”合一,将为社会政治服务和文学艺术的诗性完美结合。
(每点2分,共6分。
意思对即可。
如有其他符合文本观点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6.(3分)B【解析】“在用意上异曲同工”理解有误。
小说写何小成,是要表现生活的磨炼以及少年的逐渐成长;《清平乐·村居》写小儿顽皮可爱,是词人要借以表现乡间生活的祥和美好。
7.(3分)C【解析】“用哥哥们的视角进行叙述”错误,本句依然是从何小成的视角来叙述的。
8.①用语天真活泼,颇有童趣。
“二公公”“连环画”,是儿童的视角和口吻。
②想象力丰富,有趣味性。
把雨中静态的房屋想象为“木讷”“静穆而呆傻”“打瞌睡”的二公公,赋予房屋情感和神态;把雨中劳作的父亲想象成连环画中披着战袍拿着武器的英雄。
(每点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9.①聚焦动作描写。
骤雨即将来临,父亲边“嚷”边“跑”,母亲“跑”“套”“拿”“拴”,何小成“滚”“抓”“跑”“追撵”,写出了救砖的危急情势;《插秧歌》中“抛”“接”“拔”“插”,写出了一家人紧张忙碌的插秧场面。
②妙用比喻。
文中用“‘敌军’又一次反扑”“阵线似乎固若金汤”来形容雨势和盖砖结果,和《插秧歌》中“笠是兜鍪蓑是甲”的比喻具有相似性。
③人物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何父“快,快去竹林里躲雨!”这一语句简洁有力,可见其慈爱形象;《插秧歌》农人夫妇对答,可见其勤事生产的农家形象。
(每点3分,共6分。
答出其中任意两点且意思对即可。
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0.BDF(每处1分,共3分。
多涂不给分。
)【解析】“必资于德礼”和“惟在于诚信”两个句子结构相同,意义相关,故D处需断开;“为国之基”“君之所保”是其后小分句的主语,其后可断开,故断在B、F处。
断句参考:臣闻为国之基,必资于德礼;君之所保,惟在于诚信。
11.(3分)B【解析】文中“罔”为动词,《齐桓晋文之事》中的“罔”同“网”,名词作动词,意为张网捕捉,比喻陷害。
12.(3分)A【解析】“孟子用子产的事例作类比来回答”的是“然则舜伪喜者与”这一问题。
13.(1)刚放在池塘,它还局促不舒展;过了一会儿就摇摆着尾巴动了起来;突然间远远地不知去向。
(“始舍”“少”“攸然”各1分,句意1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攸然”学生译为“闲适从容的样子”也算正确。
)(2)君主自己做欺诈之事,却要臣下行为正直,这就好比水源浑浊而希望流水清澈。
(“诈”“行直”“是”各1分,句意1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14.材料一侧重指出君子胸怀坦荡,面对合乎情理的欺骗也不随意怀疑,而是对人怀有充分的信任;材料二侧重谈论君主治国应以诚信对待他人,不可以玩弄欺诈手段。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
意思对即可。
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材料一:万章说:“我不知道舜是否知道象将要杀自己呢?”孟子说:“哪里会不知道呢?象忧愁,他也忧愁;象高兴,他也高兴。
”万章说:“那么,舜是假装高兴吗?”孟子说:“不。
从前有个人送条活鱼给郑国的子产,子产让主管池塘的人畜养起来。
主管池塘的人却煮着吃了,回报说:‘刚放在池塘,它还局促不舒展;过了一会儿就摇摆着尾巴动了起来;突然间远远地不知去向。
’子产说:‘得到了好地方啊!得到了好地方啊!’主管池塘的人出来了,说:‘谁说子产聪明,我已经把那条鱼煮着吃了,他还说,得到了好地方啊,得到了好地方啊。
’所以对于君子,可以用合乎人情的方法来欺骗他,不能用不符合其道义的手段来蒙骗他。
象既然装出一副敬爱兄长的样子来,舜因此真心相信而高兴起来,又假装什么呢?”材料二:贞观初年,有人上书请求去除奸佞的臣子,唐太宗对上书的人说:“我所任用的人,我都认为是贤能的,你知道谁是奸佞的臣子吗?”那人回答说:“我住在民间,不是很明确地知道谁是奸佞的臣子,请陛下假装发怒来试一试大臣们,如果谁能不畏惧雷霆之怒,诚挚直率地进言进谏,那就是正直的人,逢迎谄媚顺从陛下的意旨,那就是奸佞的人。
”唐太宗对封德彝说:“流水清澈与浑浊,关键在于源头。
君主是施政的源头,臣民就好比流水,君主自己做欺诈之事,却要臣下行为正直,这就好比水源浑浊而希望流水清澈。
这是不可能得到的道理。
我常常认为魏武帝多做诡诈之事,很看不起他的为人,这样做,还怎么再制定教令?”唐太宗对上书的人说:“我想要使诚信行于天下,不想用欺诈的行为教化民众,你所说的虽然很好,但我不能采纳。
”贞观十年,魏征上疏说:臣听说治理国家的基础,一定依托于道德和礼教;国君地位的保障,只在于诚实信用。
诚实信用确立了那么下面的人就没有二心,道德和礼教形成后,边远的人民就会前来归顺。
晋国的中行穆伯攻打鼓这个地方,一年都攻克不下,馈间伦说:“鼓国的啬夫,我了解他。
不必兴师动众、出兵打仗,我就可以攻下鼓这个地方。
”穆伯不答应,左右的官员说:“不用一兵一卒,而鼓地就可以得到,您为什么不听馈间伦的意见呢?”穆伯说:“馈间伦的为人,奸诈不仁义,如果用他的计策夺取了鼓地,我可以不赏他吗?如果赏赐了他,就是奖赏奸佞小人。
奸佞小人得志,就会使晋国的士人都舍弃仁义而成为奸佞的人。
即使得到了鼓地,又有什么用呢?”穆伯,是战国时的大夫,尚且能够如此的谨守信用、远避奸佞的人,更何况陛下是德冠千古的圣明君主,怎能让巍巍盛德有所间断呢?15.(3分)C【解析】“正值吴地花开千片,春光无限”理解有误。
“吴花千片春”是想象之语,赞美朋友高雅的诗文写出来,就像吴地春日盛开的百花一般锦绣灿烂。
16.①朋友居处幽僻荒凉。
吴王故城之下,街巷荒凉,反衬朋友才饱道高,表达对朋友的高度称扬之情。
②朋友院落幽静清雅。
雪挂枝头,鹊鸟停驻,风过疏竹,不染纤尘,衬托其心性品格,表达对朋友的欣赏赞叹之情。
③朋友情趣幽洁高雅。
弹琴,品茶,写诗,展现其格调不俗,表达对朋友的赞美敬仰之情。
(每点2分,共6分。
意思对即可。
)17.(1)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2)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3)示例: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每空1分,共6分。
多字、少字、错字该空不得分。
第3小题答案不唯一。
)18.示例:①这个说法最早从哪里来的②大约等于240ml水(每处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超过字数酌情扣分。
)19.示例:甲:金科玉律乙:因人而异(每空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20.语句②;将“举行”改为“进行”或“开展”。
语句③;将“约为1488毫升”改为“为1488毫升”。
语句⑥;将“大致”移到“就是”前,或者“8杯水”前。
(每处2分,共6分。
)【解析】语句②为搭配不当,和“调查”搭配的动词应为“进行”或“开展”。
语句③为数字修饰词赘余,“中位数”为确数,不应再加“约”。
语句⑥为语序不当,“大致”不能修饰“推荐量”,而应修饰“就是”或“8杯水”。
公众号:高中试卷君21.①巧用拟人修辞,“沉睡”“感知”“探着头”“展开身手”“专注”等词语将草芽活化出人的情态和动作,生动地写出了草芽稚嫩、蓬勃的生命力。
②多用叠词,“星星点点”“尖尖”“小小”“厚厚”“枝枝干干”等叠词,既形象地描摹了草芽的各种状态,而且富有活泼童真的情趣。
③妙用比喻修辞,将草芽顶起的泥土盖比作“堡垒”,形象地写出了小小的草芽尖尖地顶出土层的状态,写出了草芽活泼的生命力。
(每点2分,共4分。
答出任意两点且意思对即可。
)22.(1)示例:①第一个“一个”代指前文中的光明,第二个“一个”代指前文中的黑暗,两个“一个”指代的内容构成对比;②两个“一个”分别引出了光明和黑暗的所处之地“天上”和“地下”,以高下的巨大差别更进一步凸显二者的不同,简洁明了而意味深长。
(每点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2)示例:①第一个“一个”代指前文中的光明,第二个“一个”代指前文中的黑暗,两个“一个”指代的内容构成对比;②两个“一个”分别引出了光明和黑暗的所处之地“咫尺”和“天涯”,以远近的巨大差别,更进一步凸显二者的不同,简洁明了而意味深长。
(每点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23.【写作分析】试题主要由材料和写作提示构成。
材料以追光为喻,展开了关于“人生和成长”的讨论,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也带有一定程度的思辨性。
“光”有形,可以是温暖的烛光,也可以是明亮的灯光。
“光”有意义,可以是温情的陪伴,也可以是奋进的鞭策;可以是来自外界的感召力,也可以是来自内心深处的驱动力。
追“光”,可以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也可以照亮他人的生活。
写作提示明确了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思考人生和成长,也要结合个人体验,表达自我的观点。
【写作指导】材料围绕“人一生,会不断蒙受光的恩泽,也会不断追光”展开,提示考生思考光对个人成长所起到的作用,和实现人生价值时所起到的引领作用。
“烛光陪伴过温馨的生日祝福,灯光照亮过夜学苦读的身影”这部分是对“蒙受光的恩泽”的具体阐述,可以启发考生联想个人体验,体会自我是怎样得到外界或内心的“光”的滋养的。
“追光的过程中,是作为萤虫,照亮自己,还是成为蜡烛,照亮他人?追光的过程,就是不断认识自我、升华自我的过程”启发考生在追光的过程中思考追光的意义,明确自己的价值选择,做出权衡,选择不一样的人生境界。
“不懈追光的人,也终会成长为散发万丈光芒的人”,鼓舞考生提升自我,成为更有力量的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