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论立意,破立结合-高考语文考场作文迅速成文方略

第5讲:驳论立意,破立结合

“开卷有益”质疑

宋朝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宋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考“开卷有益”的出典,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俗话说:“皇帝开金口。”宋太宗的“开卷有益”就自然也成了读书人的座右铭。但开卷果真都有益乎?答曰:非也。[摆靶子,并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开卷果真都有益乎”中的“都”用得非常辨证,分寸感很强,体现了作者思维的严密性]

遥想昔日京师国子监内的莘莘学子,夙兴夜寐,焚膏继晷,最终大多只能成为填八股的能手,皇帝的奴仆;赵括少时熟读兵书,纸上谈兵无人能及,而长平一战不但他的四十万部下全被活埋,连他自己也成了秦军的剑下鬼;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开卷可谓“很”,可谓“多”——单是茴香豆的“茴”字就能一口气写下好几种,可到头来他也只能沿街乞讨;王明能把“马列主义”倒背如流,但也正是由于他在我党第五次反“围剿”中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命令红军全线出击,攻打敌人的坚固阵地,导致了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他们都认真地“开卷”了,可为何得不到“益”呢?关键在于他们“开卷”太死板,只看到“卷”中的字,未领悟到“卷”中的神,并适当运用到实践中去。因此,我们必须“活”读书,这样开卷方能有益。[作者先在“开”字上做文章,死“开”卷无益,应该“活”读书。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段短短两百余字用了四个例子,一句一例,既简洁又典型更形象,这种例证法值得我们学习]

另外,“开卷有益”的“卷”字也过于笼统。《诗经》、《史记》、《资本论》可称为“卷”:希特勒的《我之奋斗》,可帮您预测前程的《八卦全书》可称为“卷”,可这些“卷”读了都会对你有益,完全对你有益吗?特别是现在,街头书摊上摆的是清一色的言情小说、武侠小说,甚至让人不堪入目的淫秽书刊。一些青少年整天捧着琼瑶的小说掉泪,丧失了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有的成了奇招怪术的试验品;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于是不由得引出人们的阵阵感喟:“这种‘卷’开不得啊!”由此可见,开有益之卷,开卷方能有益。[接着在“卷”字上做文章,“卷”有有益和无益之分。写驳论需要的正是这种咬文嚼字的工夫] 但有益之卷是否都要开呢?这也未必。因为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学医的对《时装裁剪》爱不释手;搞艺术的花大块时间去攻读《机修要领》;高考临近,文科生都去研究物理、化学方面的书。这些书不能说不是好书,但他们那样做就未免本末倒置。我们不可盲目地开有益之卷,应该开那些适合自己的书。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庄老夫子讲的恐怕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即使是有益之卷,我们也要有选择地开。[更深一挖,继续就“卷”字做文章,提出“即使有益之卷也要有选择地开”的观点,使文章的论述更显严密。]

“开卷”未必都“有益”。我们要有选择地开“有益”之卷,并努力地把卷“开”活,让卷真正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破中有立,文章水到渠成地提出了自己的正面观点]

评点:作者咬文嚼字,紧紧抓住“开”和“卷”两字行文,充分体现了驳论严密的逻辑性、分析的条理性、语言的风趣性。

驳论既考查考生的表达能力,更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后者是决定文章成败的关键。所以“写作训练首先是思想训练”,很多时候考生缺的其实并不是表达能力,而是思想修养。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是驳论文常见的语言特点。本文在这方面的尝试应该说是成功的,像“遥想昔日京师国子监内的莘莘学子,夙兴夜寐,焚膏继晷,最终大多只能成为填八股的能手,皇帝的奴仆”、“一些青少年整天捧着琼瑶的小说掉泪,丧失了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学医的对《时装裁剪》爱不释手;搞艺术的花大块时间去攻读《机修要领》”等句子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多多”未必“益善”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这个故事是我们所熟知的。可是真的越多就越好吗?

“多”指的只是数量上的概念,只是事物的表面现象,并没有深入到事物的本质。打个比方:桌上有一堆烂苹果和一只好苹果,你是选择一只呢还是一堆?毫无疑问,我们会选择好的,尽管只有一只。

我们不能单以数量的多少来认定事物的好坏。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着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号称八十万人的曹操大军终抵不过凶猛的火势,最后大败于孙权、刘备的三十万联军。曹操有八十万人的军队,足足超过了对方五十万人,可以说数量是多得不能再多了。按“多多益善”这个说法,曹操必胜无疑。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曹操还是输了。他输给了诸葛亮、周瑜的计谋。可见数量的多少并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打仗如此,做别的事情,也不能紧抓住数量不放。办工厂只求产量不求质量,自然会造成产品的积压;办学校只求人员的数量不求人员的质量,自然会影响学校的声誉。

即使是质量上佳的东西,也未必是多多益善。还要看其使用的地方是否对路。要做衣,却买“多多”的好木料,衣服肯定不会“益善”;制火箭却用“多多”好布料,火箭也不会“善”。

总之,“善”并非只是因为“多”;“多多”未必“益善”。

〖点评〗

文章抓住“多多益善”的不严密处,从“看事物要看本质”,“即使是好的事物也要看其功用”等两个方面,层层深入,有力地指出了“多多益善”的谬误。“摆——析——驳”思路清楚。

驳“有钱能使鬼推磨”

中国有句古话,叫“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话千古流传,并且一时间还发展为“有钱能使磨推鬼”,对此许多人深信不疑。

不是吗?钱能买衣御寒,钱能购粮充饥,钱能求医治病,钱还能为你提供犬马声色,以“娱乐”身心。钱的用处,可谓神通广大,能使“鬼”也“推磨”,可叫“磨”来“推鬼”。

如果说钱真的能使“鬼”(不算作人)听使唤,我还有点相信。可是,这句话的意思却被放大为有钱就有一切,这恐怕差矣!

却不说“金钱能买食品,不能买食欲;能买药物,不能买健康;能买书籍,不能买知慧……”这样的老话。我们也“前卫”一点,当今社会,给你一亿美元,给买一支防“爱滋病”的疫苗使使?连物品都是如此,情感更难说了。给你一点美元,买得本·拉登不搞恐怖,可以吗?

恰恰相反,人世间许多有永恒价值的东西,偏不是靠钱买的:抗洪前线战士们的奋不顾身,不是用钱能买的;青年志愿者的真情奉献,不是靠钱买的;见义勇为的壮举,也不是事先讲好价的。

持“有钱能使鬼推磨”之见者,一味夸大了金钱的作用,其本身常常是金钱的奴隶,金钱的附庸。于是他们见钱眼开,见“钱”忘义。王宝森可以忘党性,张宝森、赵宝森可以忘人性。

“有钱能使鬼推磨”一说,害人害己,害国害世。实在应该狠批!

多一点理性的分析吧!对钱是这样,对“权”,对“名”又何尝不需要这样呢?

〖点评〗这篇驳论文,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针锋相对地举例,痛痛快快地驳论,联系实际,用大量的事实,驳斥了“有钱能使鬼推磨”的荒谬。

摆:摆论点,也摆了部分的论据;析,析了错误和危害;驳;驳了荒谬和偏颇;联,结合现实和生活;立,由此及彼告诫了读者。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不管哪种观点往往都需要加上成立的前提和条件。所以在议论丈中,立论和论述的过程,其实还伴随着一项隐藏任务:驳斥对立的观点。综观高考作文阅卷场,大部分考生在作文时,都是直接否定对立观点,态度虽然鲜明坚决,但显得简单祖暴,欠缺说服力,毫无个性可言。其实,避其锋芒和顺势归谬是两种操作性强且颇有奇效的驳论法。有个性的驳论绝不是形式上的银样镴枪头,而是需要通过理性构建的。以设计驳论的位置为例,考生可在开头先破后立,虽然这种方式比在行文中进行驳论有难度,但更能使作文脱颖而出。

一、避其锋芒,攻其要害。

在生活中与人针锋相对的时候,很多人都有一种经验,就是一定要避其锋芒,而寻找易于攻破的要害攻击之。写驳论文也是如此,对于对立观点合理、正确的一面不要“生扑”,而必须寻找并攻击易于攻破的要害进行攻击。如果把一篇议论文看作是一个人,论点就是他的脑袋,论据就是他的手脚,论证就是他的腰肢。这三个部位,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关键,如果你想要击倒那个人,就可以从这三个部位下手。同样的道理,写驳论文,可以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各种论证方法,直接指出论敌的论点错误,从而树立自己正确的论点;可以指出论敌的论据是虚假的,根本不可能支撑他的论点;可以指出论敌的论点和论据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实战演练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消息传出后,迅速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话题。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意义重大,会让我们去主动寻找许多己经日渐丢失的中华传统文化,也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是农业生产活动的时间指针,隶属于农耕文化,到了现代生话里气节应该是过气了,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至今仍然在现实生话中生生不息地活态传承着,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你认为上述三类看法哪一个更为合理,请综合材料内容即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权衡与思考。

◎思路点拨

材料中的三种看法,每一种都是针对一种具体情况而提出,因而都具有其合理性,也正是因为针对一种具体情况而言的,所以每一种看法难免有疏漏和偏颇。比如,第一种看法强调了申遗成功的意义,而未论及申遗的真正意义;第二种看法强调了二十四节气在农业生产中的实用价值,而忽视了所蕴含的人文内容;第三种看法强调

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但忽略了这种关系的相对性,活态传承的可能不合时宜,而非活态传承的可以激活,等等。这些疏漏和偏颇为“权衡与思考”留下了空间。考生在作文时,可根据材料确立自己的观点,但在支持某种看法的时候,一定要顾及另外两种看法,做到胸有全局、突出一点。

◎高分范本

有一种观点认为,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意义重大,会让我们去主动寻找许多己经日渐丢失的中华传统文化。这种观点自然有道理。但是,我们找回丢失的传统文化究竟是为了干什么?难道就是要向人们显示曾经的富有吗?如果传统文化不能在生活中发挥作用,找回它又有什么意义?只是空谈申遗成功的意义,只是把联合国的批文作为一个的骄傲的凭证,而不关注其在生活中的作用,这实在是舍本逐末的事情。

意义重大说,大在哪里?大在名声,大在影响,大在全世界都知道。说到底,它关注的不是文化传承,而是申遗本身。就像体育上的锦标主义,过于看重金牌,而忽视全民的体育运动,忽视国民的健康,架空普通人和运动之间的联系。过分看重或夸大申遗成功的意义,容易诱使人们盯着联合国的批文,以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为荣耀,而忽视文化传承的许多实际工作,这是有违申遗初衷的。

——《传统文化不是炫耀的招牌》

二、另辟路径,顺势归谬

归谬法是间接论证的方法之一,亦称“反证法”。其论证过程大致是:首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或成立的,然后对这一论点加以引申、推论,从而得出极其荒谬可笑或与某一个事实相矛盾的结论。在写作议论文时,如果考生发现从正面直接论证或反驳比较团难时,用归谬法进行论证会达到很好的效果。

◎实战演练

老医生给一老者查完房,对年轻大夫说:他的一生跟传奇一样——攀登雪山、创办企业、跟黑社会团伙抗争……这些严重损耗了他的身体。年轻大夫问:那一生安于现状的人,老的时候大多挺健康吧?老医生:人老了都一样。年轻大夫:那他们岂不是浪费了成为传奇的机会吗?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谈谈你的感想和启示。

◎思路点拨

材料涉及三个人物,老者、老一生和年轻大夫。老者攀登雪山、创办企业、跟黑社会团伙抗争,身体受到严重损耗。由此引出老医生和年轻大夫对于“一生安于现状”的不同看法。老医生认为,人老了都一样,一生安于现状,在老了的时候身体同样会受到严重损耗,暗含着对虚度年华的否定:一样的身体的衰老,甚至生命的结束,不一样的是人生人价值。年轻大夫则认为一生安于现状就浪费了成为传奇的机会,他眼睛盯着的是“传奇”的光环,是“传奇人物”的名声,其思想基础是个人名利。只有通过认真的分析,才能发现老医生和年轻大夫的思想差异,才能从不同的对象出发,产生不同的立意。

◎高分范本

追慕传奇人物没有错,但究竟应当追慕传奇人物的什么?年轻大夫显然看重的是传奇人物头上的光环,是他们显赫的名声,而不是他们所体现的对真善美的追求精神,不是他们对社会所作的贡献。是的,革命年代已经过去了,我们这个时代是市场经济的时代,崇尚的是等价交换的原则,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天经地义,钱权交易、商业贿赂无可非议,无私奉献不是傻瓜就是白痴。曼德拉说:“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扭曲如蛆虫又如何?追名逐利,追风逐潮,急功近利,盲目崇拜,寻捷径走异途傍名人,只看明星不看内容,如此等等又如何?无所谓真相,无所谓真理,是非成败、高尚卑劣都不过尔尔。

——《摒弃名利,潇洒人生》

三、先声夺人,不破不立

找准驳论点,是二类文走向一类文的关键。大部分考生形成了一种惯性写作思维:开门见山地提出观点,然后条分缕析地论证观点,在行文即将结束时用“也许有人会说”来设置假想敌,最后用三言两语进行驳斥。相较而言,更高级的驳论是一开始就要为“驳”做铺垫,铺垫越彻底,后面的驳论就越能让阅卷者感到驳斥的痛快。考生用这种方法写作时,可先不急于提出自己的观点,而是要按兵不动,先破再立。比如先否定一个或几个对立观点,既而引出自己的观点,使说理更透彻深刻。

◎实战演练

电影表演学把演员分为两类,一类叫本色演员,就是按自己的个性去塑造角色的演员,比如演员天生幽默,他就把幽默融入到他扮演的所有角色中;另一类叫角色演员,就是按剧本需要去塑造角色,忘掉生活中的自我,不把生活中的个性带入到表演中。

当我们走向社会的时候,该像本色演员一样活出自我呢,还是该像角色演员一样活出个超我呢?对此,你有何看法?写一篇论述类的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思路点拨

材料的前一部分介绍本色演员和角色演员的特征,然后问我们,在社会上,该像本色演员一样活出自我呢,还是该像角色演员一样活出个超我。在这里,关键是理解对“自我”和“超我”的理解。“自我”就是自己,按照本色演员的特征,在生活中“像本色演员一样活出自我”,就是按照自己本来的样子展现自我,活出真实的自己。“像本色演员一样活出自我”,强调的是“真实”,不作假,不虚诳,老老实实做人。“超我”就是超出本来的自己,对于角色演员来说,其“超我”就是“按剧本需要去塑造角色,忘掉生活中的自我,不把生活中的个性带入到表演中”,对于社会生活中的人来说,就是能够根据社会需要进行调节,克服个人愿望,牺牲个人利益,实现自我超越。

◎高分范本

按剧本需要去塑造角色,忘掉生活中的自我,不把生活中的个性带入到表演中,舞台需要这样的角色演员。在现实生活里,是不是也需要这样的“角色演员”呢?王熙凤要拍贾母的马屁,哀叹黛玉命苦,痛惜姑妈去世,流下“同情”的眼泪。可她始料未及,老太君并不高兴,王熙凤忙转悲为喜,连道:“该打,该打!”转向之快,比起“变色龙”奥楚蔑洛夫有过之而无不及。翻看落马贪官在台时的报告和谈话,哪一个不是慷慨激昂,哪一个不对贪腐嫉恶如仇?哪一个不表示要做人民的公仆?台上说得漂亮,台下做得混账,一个个尽是王熙凤,尽是奥楚蔑洛夫。把生活当演戏,尽示人于假象,岂不令人生厌?见人说人话,见鬼说过话,如此“角色演员”,教人们怎样相信他?在一个充满假话、鬼话的社会里,我们又该怎样相处,如何生活?

大学生徐本禹放弃读研究生的机会,去山区支教,他的事迹感动了中国,成了大名人,可是在回到母校做报告时,他的第一句话竟是:“我内心十分痛苦,有几次在深夜醒来,泪水打湿了枕头,我坚持不住了……”没有豪言壮语,尽是常人的实话实说,在场的大学生却感动得热泪盈眶。这就是本色的力量,它要比那些言不由衷的慷慨陈辞美丽得多,也有力得多。事实就是这样,在生活中,我们要像本色演员按自己的个性去塑造角色那样,表现真实的自我,而不必做刻意的表演。

——《表演不真,本色最美》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国人民正在进行一场特别的考试:疫情防控。而作为高三学生的你,又迎来另一场特别的考试——某某市2023年普通高中高三年级线上统一测试。是的,这场考试有着很特别的地方:居家、线上、没有

老师监考……

因为特别,你会有特别的应对,崭新的思考,深刻的启发。

今后的人生中,还会有许多特别的考试,而你,就是那答卷人。

有人说:有监考能保证考试的结果真实可信,希望父母参与监考;有人说:不需要监考,重在自觉,考试的过程更重要。请你针对其中一个看法写篇驳论文。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佳作赏析

自觉当先,监考作保

一考生

特殊时期,疫情防控让你我都在进行了一场考试。而作为一名高三学生,经历了线上学习,又迎来了一场特别的考试:居家线上无人监考的考试。这时有人要说不需要监考,重在自觉,考试的过程更重要。我并不认同这个观点。相反,我认为监考是必须的事,是自觉之外的更高保障。

诚然,自觉是一名考生应必备的,品质固然重要,但没有监考,全凭自觉的考试结果真的会完全可信吗?当然不是,无论再如何倡导自觉、要求自觉,电脑背后一番答题操作后,考生呈给老师的也只是一份冰冷的考卷,你的自觉从哪里保证?

考试的公平又向哪里讨要?失去了监考的考试,根本无法保证考试过程的真实性,又怎能彰显考试过程的重要性呢?所以即便举着考试过程更重要的挡箭牌,也难以解决自觉考试背后的不合理性。

其次,不需要监考的自觉考试实施,将少数人作弊的事情藏立在了全员自觉的理想化考试之下。纵然绝大部分同学能做到自觉考试。另外的一小部分同学仍是打坏一锅汤的一粒糟粕。倘若有一名同学通过作弊取得了第一名,那么后面全部同学的成绩也随之失真,考试也失去了其测评的最初意义——使同学们通过考试明晰自我定位,明确奋斗方向。长此以往,所有同学都无法从考试中获得本应得到的反馈,一方面,作弊的考生沉浸在一次虚假的成绩带来的骄矜中,成绩与实力的巨大落差会使其在面临真正的正规考试时手措手足无措,原形毕露。另一个方面,自觉的考生无法从考试中得到真实反馈,难免自我质疑,这对长期的学习意识不利。可见对全体考生来说,监考都有其必要性。

自觉是内在的约束,监考是外在约束,内在约束固然重要,外在约束也不可或缺。在考试中自觉是考生对自己与他人的尊重,而监考是考试,是对这种尊重的最有力的保障。放之当下,即便人人都承诺遵守秩序,社会还是需要法律逐渐内在约束。决不能脱离外在约束而存在着。外在约束从不是否认内在约束,监考更不是对自觉的否认,总不能说遵守法律就是自觉,而被监考就是不自觉了吧。由此可见,监考与自觉并不对立互斥,相反,二者相得益彰,共同促成了考试的公平性。

总而言之,于考生而言,自觉当先行,作为自己对考试对他人和自身的尊重;而监考则保障考试公平,剔除潜在的不利因子,二者可以共存,更应当共存。

点评

文章先立后破,破立结合,文体特征鲜明。文章开宗明义,树立靶子,表明立场。然后针对靶子进行一一驳斥:没有监考,无法保证“自觉”;没有监考保证真实性,无法彰显考试过程的重要。在驳论的基础上,再作正面阐述:监考保证全员考生的正确自我定位,有利于长远的发展。最后再通过“自律”“他律”的关系强化“监

考”对考试的意义。文章在分析对方观点时,在认可对方的可取之处的同时再着重指出其不足,辩证分析,客观公允。

驳论立意,破立结合-高考语文考场作文迅速成文方略

第5讲:驳论立意,破立结合 “开卷有益”质疑 宋朝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宋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考“开卷有益”的出典,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俗话说:“皇帝开金口。”宋太宗的“开卷有益”就自然也成了读书人的座右铭。但开卷果真都有益乎?答曰:非也。[摆靶子,并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开卷果真都有益乎”中的“都”用得非常辨证,分寸感很强,体现了作者思维的严密性] 遥想昔日京师国子监内的莘莘学子,夙兴夜寐,焚膏继晷,最终大多只能成为填八股的能手,皇帝的奴仆;赵括少时熟读兵书,纸上谈兵无人能及,而长平一战不但他的四十万部下全被活埋,连他自己也成了秦军的剑下鬼;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开卷可谓“很”,可谓“多”——单是茴香豆的“茴”字就能一口气写下好几种,可到头来他也只能沿街乞讨;王明能把“马列主义”倒背如流,但也正是由于他在我党第五次反“围剿”中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命令红军全线出击,攻打敌人的坚固阵地,导致了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他们都认真地“开卷”了,可为何得不到“益”呢?关键在于他们“开卷”太死板,只看到“卷”中的字,未领悟到“卷”中的神,并适当运用到实践中去。因此,我们必须“活”读书,这样开卷方能有益。[作者先在“开”字上做文章,死“开”卷无益,应该“活”读书。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段短短两百余字用了四个例子,一句一例,既简洁又典型更形象,这种例证法值得我们学习] 另外,“开卷有益”的“卷”字也过于笼统。《诗经》、《史记》、《资本论》可称为“卷”:希特勒的《我之奋斗》,可帮您预测前程的《八卦全书》可称为“卷”,可这些“卷”读了都会对你有益,完全对你有益吗?特别是现在,街头书摊上摆的是清一色的言情小说、武侠小说,甚至让人不堪入目的淫秽书刊。一些青少年整天捧着琼瑶的小说掉泪,丧失了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有的成了奇招怪术的试验品;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于是不由得引出人们的阵阵感喟:“这种‘卷’开不得啊!”由此可见,开有益之卷,开卷方能有益。[接着在“卷”字上做文章,“卷”有有益和无益之分。写驳论需要的正是这种咬文嚼字的工夫] 但有益之卷是否都要开呢?这也未必。因为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学医的对《时装裁剪》爱不释手;搞艺术的花大块时间去攻读《机修要领》;高考临近,文科生都去研究物理、化学方面的书。这些书不能说不是好书,但他们那样做就未免本末倒置。我们不可盲目地开有益之卷,应该开那些适合自己的书。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庄老夫子讲的恐怕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即使是有益之卷,我们也要有选择地开。[更深一挖,继续就“卷”字做文章,提出“即使有益之卷也要有选择地开”的观点,使文章的论述更显严密。] “开卷”未必都“有益”。我们要有选择地开“有益”之卷,并努力地把卷“开”活,让卷真正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破中有立,文章水到渠成地提出了自己的正面观点] 评点:作者咬文嚼字,紧紧抓住“开”和“卷”两字行文,充分体现了驳论严密的逻辑性、分析的条理性、语言的风趣性。

2021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作文

2021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作文 2021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作文1 作文被称为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得分的高低,不但直接影响语文学科的得分,在很大程度上还直接决定考生的命运。综观近两年 的高考试卷可知,材料作文独领风骚,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正在逐渐淡出高考考场。就考 查能力而言,高考作文力求贴近考生的生活实际,让考生有话可说、有理可论、有情可抒,真正让考生做到“我手写我心”。而高考作文内容趋向培养考生的公德意识、人格精神, 试题多选取蕴含“正能量”的材料作为素材,高考作文试题在保持了这个趋向的同时,更 关注生活现象及对其成因的理性思考。 鉴于此,在二轮作文备考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审题立意能力,特别是材 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确保不因立意的偏颇而导致低分作文的出现;二是掌握一些考场作文 的提升技巧,在二轮复习有限的时间内再提升1~2个档次;三是熟悉考场作文的常见补 救技巧,考场一旦卡壳或失误,做到有能力、有办法将本属于自己的分数捞回来。 保分篇拿满基础分,才能得高分 对于作文,学生最爱看的是满分作文。没错,满分作文是我们的榜样和标杆。但一味 不切自身实际地盲目模仿对自身水平的提升意义不大。高分作文的写作之道是这样的:先 求稳→再求变,先完成→再完美。所以,作文时我们先从如何保分开始,即:拿满基础分,才能得高分。 方向不跑偏,高分才“有机缘”――稳妥审题应占先 不少省(市)的作文阅卷等级的划分,把审题立意是否恰当,作为能否进入基础等级的 一个重要标准。有的评分细则就明确规定,不符合题意者,最高分数只能控制在35分以 下(60分为满分),因此,审题立意在高考写作中具有决定性意义。据某省高考语文阅卷老师的统计,在不及格的作文中有70%是由作文审题不准造成的。 材料作文作为高考作文的一种命题方式,备受命题者青睐。2021年全国15套高考试 题有14套考了材料作文(只有北京卷是材料加命题作文),这是因为材料作文除了能考查 考生的语言功底、表达能力之外,还可以考查考生阅读理解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思想认 识能力等。另外,材料作文不易猜题、押题,能体现考生的真实水平。正因为如此,这种 作文形式审题立意的难度也比较大,成为作文过程中的难点所在。 “4招”确保审题准 在作文三个分项分中,内容分是头一个分数,它直接影响着后两个分项得分,所以许 多老师称它为作文得分的“决定项”,而制约“决定项”得分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作 文是否“符合题意”,一篇文章一旦脱离材料、偏离题意,作文将直接被划为四类卷。因此,准确把握材料内涵,正确审题立意,乃是此种作文形式的关键一环。因此,高考作文 审题立意应“稳”字当头,切忌剑走偏锋留遗憾。审题立意要“稳”,需用“4招”。审

2024年高考语文考场作文迅速成文方略:辨析概念,界定论域

第1讲:辨析概念,界定论域 1.现象评论类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过马路时我们常遇到一种有趣的现象:一开始大家都耐心等着红灯,当一小部分人认为左右往来无车辆时,他们迈开步子,闯红灯。当这一小部分开始闯红灯时,后面就有大批人跟上,即使他们心里清楚地知道闯红灯是错误的行为。 社会上这类现象很普遍,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 这是一则现象评论类的作文,先提示这种现象的本质,然后追问为什么会这样,再提出解决办法。如“闯红灯”实质是违反规则。为什么一开始人们耐心等待?因为人们心中有规则意识与安全、责任意识。为什么一小部分人迈开步子?因为没有了危险,自我保护意识胜了规则意识。又为什么后面的人都跟上,因为因为盲从,自我的放纵。危害是恶行的蔓延,不庸之恶。怎么办?培养规则意识,文明意识。 2.命题求证类 有人说,没有事实的看法是空洞的,没有看法的事实是无力的。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想法。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2020上海春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 这依旧是一道“命意式”,可叫作“命题求证式”作文题。 “没有事实的看法是空洞的,没有看法的事实是无力的。”考生必须据此对“事实”与“看法”的关系作阐释。我们对社会或人生中的一些“事实”,在思考、言谈、演讲、辩论、写作等各种场合,总要有“看法”。一方面,我们在思考和发表“看法”的时候,必须以“事实”为依据,没有“事实”或者没有弄清楚“事实”,不要发表没有依据的“看法”;另一方面,对于社会或人生中的那些“事实”,我们要有自己的“看法”,并敢于发表出来,不肯发表和人云亦云也是“没有看法”的表现。秋考上海卷作文题的体式已于2016 年由“命意式”变为“评论式”,又于2019 年变为“指向式”。 3.指向锁定类(任务驱动类) 丰田旗下的花冠车型各项性能均衡,却被评价为“它的优点是没有缺点,而缺点就是没有优点”。宝马 3 系车为充分实现其操控性放弃了后排乘客的舒适性,却被称为是“每个男人都该拥有”的汽车。 这也可以启发我们去思考自己该如何成长。请自拟题目,就此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

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精选

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精选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谚语往往在通俗易懂的话语中蕴含着经验与智慧,但有些谚语彼此之间仿佛有矛盾,比如“退一步海阔天空”和“不争馒头争口气”,再比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和“三个和尚没水吃”,等等。 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考题解读 在“老高考新课标”适应性测试语文卷中,作文题向考查审辨力的方向又迈进了一步。以作文题“谚语中的经验与智慧”为例,试题形式上与通常的材料作文类似,也是给一段材料,提出“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问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自己的思考;但是,有意味的地方在其材料: “谚语中的经验与智慧”,选择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谚语”这种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为载体,从谚语中可能会让人感到困惑的现象切入——“退一步海阔天空”和“不争馒头争口气”,两个谚语的意思看起来是相反的:前者建议在面对争执或冲突时采取宽容和理解的态度,以达到和谐与平衡;而后者则表达了“争”并不是为了一点小利益而是有更重要的价值,因此需要有“争”的态度。两个

谚语的表述内容虽然指向不同,但有相似之处,即要以更高的目标为导向,处理好个人和外界的关系。两个谚语之间的所谓“矛盾”,从表面上看,好像存在着个人思维品质的不同或认识能力的不同,但实际反映的是人们在不同情境下的思考和经验。学生需要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主动积累、梳理和整合,体会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从而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以更好的方法处理复杂情境中的问题,当然,这里也会涉及对一些特定现象的批判性分析。 “如何看待”就是要给出判断,即要亮明自己的观点,阐述审辨思考后得出这一观点的理由。这则材料有意味的地方,首先在于这些谚语都是考生实际社会生活中耳熟能详的,甚至自己也经常用来劝慰或驳斥别人的,也就是说,这则材料是贴近实际的,很容易带入生活的;其次,材料将表面矛盾的说法摆在一起,构成思考的起点,这其实是在提醒考生审辨这些说法各自成立的条件,如果能想清楚这一点,已经在审辨力上具有相当的程度了;最后,考生或许能借此举一反三,理解到我们日常审辨时其实有很多默认的前提没有说出来,比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默认前提是这“三个臭皮匠”是合作的,是向着同一个方向想的,从而突出人多想法多的优势,“三个和尚没水吃”指的是互相推诿的“和尚”,相互掣肘造成窝工的后果。在实际的语言交流中,尤其是双方都在场的情况下,我们常常默认双方的文化语境是相同的,不会跳出这些默认前提的范围,而将“臭皮匠”和“和尚”泛化为

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五步成文法教你写作典范的议论文

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五步成文法教你写作典范的议论文 考场作文作为语文命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几年来,高考作文命题一直紧扣时代脉搏,弘扬中国精神,引导当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培养奋斗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管是新材料作文,还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写好规范的议论文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功。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引论就是开头,本论就是主体,结论就是结尾,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新题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就文中材料引出论点,结合文中材料或由材料引申开来,写成议论文体的较多。在写作要求上,要有“三气”:大气、灵气、书卷气。所写的文章,立意要高,有大格局,称之为“大气”;开掘要深,重视文章布局,称之为“灵气”;纵横捭阖,引经据典,称之为“书卷气”。有此“三气”,再加一“净气”,书面干净整洁,字迹工整灵动,文章自然能让阅卷者“一见钟情”。除此之外,还有“两个重视”:重视议论文的基本写法,重视文章精心布局。 在这里,本文介绍一种最基本的写法“五步成文法”,此前,有人提过“引、析、提、联、结”五步法,这里稍加改动,成为“点、退、深、联、结”,结合实例,让学生掌握议论文的基本写法,提高写作水平。 写法点拨 五步成文法:一点、二退、三深、四联、五结 一点:就是开篇旗帜鲜明地亮出观点,并且入题要快。开篇一般最多两段,150字以内。 开篇的两段很重要,其中包含:即概述、分析和切题。 所谓概述,即定向剪裁、概述材料。就是不能将题目所给材料原文照搬,而是对准自己立论的指向剪裁材料,使材料为我所用的“定向剪裁”。应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要有针对性和概括性。根据中心论点,处理材料详略。 所谓分析,即分析材料,突出观点。围绕议论的中心对引录材料内容的寓意进行扼要分析。要求分析得准确,切合事理,语言精要。分析的目的是为中心论点的提出创造理论条件。 所谓切题,就是提出论点,切中要害。对材料进行分析之后,顺势提出中心论点。中心论点是全文内容的“神”,材料组合的“纲”,起统帅作用。因此,论点的提炼,必须做到——扣材、准确、稳妥、鲜明、简洁。

2021届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克服恐惧,勇敢抉择(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克服恐惧,勇敢抉择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将一头活蹦乱跳的驴放置在两堆等质等量的干草中间,经过一段时间后,它就会饿成一头死驴,只是因为它不能决定该吃其中的哪一堆。这是著名的以14世纪法国哲学家布里丹名字命名的悖论——布里丹之驴。 漫长的七个世纪过去后,发生在这头驴子身上看似可笑的情景,正源源不断地重现在人类社会中。这次,它有了一个更加高大上的名字——选择恐惧症。 人的一生不可避免地要做出许多选择,也常常会不可避免地陷入选择恐惧。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你认为人们该怎样克服选择恐惧呢?请结合材料,联系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为材料作文。 审题 以“布里丹之驴”引出“选择恐惧症”,然后明确“人常常会不可避免地陷入选择恐惧”。 材料后有着明确的指向要求“该怎样克服选择恐惧”,写作时应针对造成“选择恐惧”的原因,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如克服选择恐惧,应不逃避,有勇气直面选择,并有勇气承担选择的后果;克服选择恐惧,应认清自我,找准定位,清楚自己的优势、长处,明白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应增加各种储备,不断提升自我,要有能力克服选择恐惧,正确迅速地做出选择等。可以结合身边事例分析。主要围绕“选择”“克服恐惧”“面对”等方面分析立意。 立意 克服恐惧,勇敢抉择; 充实自我,理智选择; 不惧未来,坚定自我,作出正确的抉择等。 素材

1.人生的道路往往有很多岔路口逼迫人们做出选择,因此许多人陷入选择恐惧,像布里丹之驴一样造成悲剧。选择恐惧症产生的影响着实不小,克服选择恐惧的方法显得尤其重要。从容谈然,坚守本心。具有选择恐惧症的人们首先应明确自己的目标,理性地做出选择并坚定地走下去。 2.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时节如流,撑一支长蒿在时光的长河中漫溯,粉墙黛瓦呼啸而过,雄心烈歌飘向远方,时代发展太快了。在互联网的助力下,任何新鲜事物都以极快的速度 更新换代,人们在日益更新的世界固守传统思维很难,也不理智。有选择恐惧症的人更应 与时俱进,学习接受新知识,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若始终以陈旧的视野打量世界,人们 会发现对自己的生活竟如此陌生,从而愈发不敢迈出脚步。因此我们不应故步自封,应与 时俱进地转换思维,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3.在选择恐惧症的背后实际上反映出人们对自己的不自信,即认为自己能力不足。因此克服选择恐惧的最重要方法是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信心,拥有判断事物正误的实力。 恐惧来自内心,个人评价、性格特质、社会态度等都会对其产生重大影响。而一个能力不 凡的人对自己做出的选择往往充满信心。“命是弱者的借口,运是强者的谦辞。”运气暴 棚的人也不是每天都存在的,所有的运气后面都有实力的支撑。无论何时,拥有实力都是 一个渴望成功的人的必要装备。克服选择恐惧,自然也应努力完善自己,能力满格。 范文展示: 克服恐惧,勇敢抉择 著名的“布里丹之驴”悖论——即将活驴置于两堆等量干草之间,但驴却因“选择困难”而饿死。这听起来很荒唐:有两堆干草在面前,驴怎么会被饿死?但我们不要急着嘲笑这 只“蠢驴”,因为发生在它身上的场景也时常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亦饱受“选择恐惧” 的苦恼。 那么我们究竟为什么会有选择恐惧呢? 我认为原因有三:一是客观存在的影响,在人“漫漫求索”之路中,不论是否愿意,我们都要面临许多抉择,正如诗人所说:“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站在岔路口,抉择 不可避免。二是我们对自己的目标不清晰,正因我们不能清楚地认知自我真正想要的,我 们在选择时才会如此纠结。三是我们患得患失有所顾忌,对未知的恐惧,害怕选错、失去,

2023最新-江苏高考满分作文精选10篇

江苏高考满分作文精选10篇 想要写高分作文,审题是作文成败的第一关,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那么,怎么去写高分作文呢?下面是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10篇《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江苏高考优秀作文篇一处在这个现实日益混浊的社会污盆里,我们面对着太多的诱惑和沼泽。人生没有草稿,每一步都应弥足珍贵,千万不要被眼前的美好诱惑,而步入万丈深渊。当所有人都在为己谋取利益而犯着道德的错误时,只有我们看清眼前的路,脚踏实地走出自己个性的人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当所有人都在为自己的一官半职巴结领导、花钱走后门时,只有我们靠知识不断地充实自我,提升自身价值,或许他们的方式看起来是捷径,所有人都选择自以为聪明的捷径。但,人生的道路上,最短的路程却不一定是最快的,当你已凭借自己的实力走到山顶时,放眼望去,他们还在山脚艰难地爬行着,呼吸着上层的空气,愉快地“一览众山小”吧! 谢绝一切诱惑和泥潭,坚持着对生命的仰望,任心灵奔逸舒卷以它生命的独特轨迹,证明着自身的尊贵与圣洁…… 处涸辙以犹欢。人生的路途漫漫,且充满困苦与艰辛,要想肆意地生活,乐观是必备的武器。也许你常常有受伤的感觉,别人的一句话或一个眼神总是很容易让你萎靡心虚,人心莫测啊!你对自己说,吉普赛女郎在用水晶球为别人占卜时,必须要忘掉自己,才能看清别人的世界。同样的,你的心就像一颗水晶球,你要想看清周遭的一切,就必须拭净你蒙尘的情绪,受伤、萎靡或心虚,只是因为你对自己看不清,莫测的,其实是你的心。所以你必须时时保持心的洁净,就像擦亮一颗能透视世界的水晶。做任何事保持一个中庸的平常心是很重要的。勤劳、自我要求高,原本是美德,但一旦要求到了枯槁极苦、十全十美的程度,这种美德就升华成了苛求,即不能得到修身养性的益处,心情也不会愉悦。因此我们对事物一定不要太苛求,否则,我们会离幸福越来越远,完美便转型成为了一种伤害。保持一种心的洁净和乐观的情绪,一切的不快都将驱尽。 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门,生活就是这样,悲痛和喜悦,痛苦和幸福是同时存在的,只是开了不同的门而已,开错了门怎么办?不能流泪就微笑吧! 不因外在的一切而迷乱,迷失自我,就能坚守住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坚守住的就是你的尊严、你的操守、你的信仰、你的情爱——你生命中最纯的底色。 个性地活着! 江苏高考优秀作文篇二不要走得太近,惊走了沉眠的美。 美丽的生物是自然的精灵,它们有灵慧,会选择自己的栖居之所。幽兰必绽於空谷,其香才悠远幽邃﹔最美的蝶必栖於幽暗的洞穴,其美才神秘而惊艳。生长於僻远之处,才有出尘的气质,也许深山千万年的岑寂让时空保持了一份古朴,给予它们明净与灵动。 然而很多人是不懂得美的,甚至出於爱美之心摧残了它。不必说蝴蝶被制成标本而枯萎,鸟鸣在笼中喑哑,就是一些心怀善念的人,也会在无意中酿成悲剧。林清玄的《放生鸟》里,鸟与龟被一捕再捕,一只龟的甲壳上刻满了放生者的名字。仿佛一个悖论,爱造成的伤害触目惊心。 为什麽我们会陷入这反复伤害的轮回?只因走得太近,抓得太紧,不懂得保持一段距离。纯净的美总在远离尘世的僻远之地,譬如青藏高原上起伏的雪峰,与高远的天宇相?磨。“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其实自然已在沉默中说得清清楚楚:有人之处就有喧嚣,有污浊,有说不清的变数,所以,好山好水都躲得远了,就像高傲的隐居者,不欢迎人们打扰。可人们终究没有读懂。即使读懂了,恐怕我们也不会停下脚步。我们抑不下对世界的好奇,也压不下征服荒野的欲望。 即使如此,我们仍应懂得适度地保持距离,保持对美的尊重。

2023年教育考试院四省联考(黑龙江)高三语文作文“谚语蕴含着经验与智慧”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四篇

2023年教育考试院四省联考(黑龙江)高三语文作文“谚语蕴含着经验与智慧”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四篇【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黑龙江) 谚语往往在通俗易懂的话语中蕴含着经验与智慧,但有些谚语彼此之间仿佛有矛盾,比如“退一步海阔天空”和“不争馒头争口气”,再比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和“三个和尚没水吃”等等。 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读材料】 矛盾与情境(前提、条件)。 也就是说,这类谚语体现出内在“矛盾”,而这种矛盾产生的原因,是二者隐含了不同的情境(前提、条件),明确了这一点,其对立统一关系就不难说清。 提示语提示考生“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这一现象”是哪种现象?到材料中去寻找。 材料第一句“谚语往往在通俗易懂的话语中蕴含着经验与智慧”,此句是对谚语这一概念的界定——蕴含经验与智慧。第二句“但有些谚语彼此之间仿佛有矛盾”,一个“但”字将语意转向另一方面——有些之间“仿佛有矛盾”。总括一二句为:谚语蕴含着经验与智慧,但是有些谚语彼此之间仿佛有矛盾。三、四句分别列举了两组谚语,来说明谚语的特点。第三句是“比如‘一步海阔天空’和‘不争馒头争口气’”,第四句是“再比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和‘三个和尚没水喝’”。材料最后用“等等”来省略事例,说明谚语中像前两组那样的事例有很多。 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这”是指代前文“谚语往往在通俗易懂的话语中蕴含着经验与智慧,但有些谚语彼此之间仿佛有矛盾”。因而行文不宜全篇局限于材料列举的两组谚语,还应结合更多生活经验,联想类似情形,深化认知,以提炼概括观点,予以解读剖析。“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你是赞成还是不赞成?它们是矛盾关系还是统一关系?现 象背后蕴藏什么本质?对人生有何启发?……材料中所举的两组例子是破解“如何看待”的抓手,考生应该认真分析并加以概括。 “退一步海阔天空”代表退让和宽容,在面对争执或冲突时采取宽容和理解的态度,以达到和谐与平衡;“不蒸馒头争口气”代表进取和硬气,“争”并不是为了一点小利益 而是有更重要的价值,因此需要有“争”的态度。两者看似矛盾,实际上是两种生活的态度,有时对立,有时又可共存,要看具体情境。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强调团结的力量和集体的智慧,“三个和尚没水吃”警示的是互相的推诿和集体中的内耗。当我们强调集体团结的时候,往往从

高考作文-第8讲:把事说圆 把理说透-2024年高考语文考场作文迅速成文方略

第8讲:把事说圆,把理说透 学生作文常犯“骨感有余、血肉不丰”的毛病,文章要么是一笔流水账,要么是一堆事件的硬性罗列,也就是“有话不会说”。为此,本讲特教考生如何把事说“圆”、把话说“美”、把理说“透”。 分解法适用范围很广,如分解细节,分解画面,分解话题,分解论点等等。 ①细化动作,延长过程。 如果细节是一个动作过程,可以将其分解成一连串细微动作,运用最为精炼传神的句子,最为准确的动词和形容词来传达人物的精神风貌。 ○原文呈现 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我床前,她就那么站着,手里抱着毛毯,眼睛楞楞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世界上任何形容母亲的好词都加到上面也不为过。 ○升格展示 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我床前,她就那么站着,手里抱着毛毯,眼睛楞楞地看着我。我分明地感觉她的目光在我的头发上抚摸,妈妈好长时间没有爱抚我的头发了,她在回忆那逝去的岁月吗?妈妈的目光抚上了我的眉,漫上了我的眼,我的眼珠不自觉地转动了几下,她的目光便一如我儿时她那双温柔的手,轻轻地按摩着我的眼睑,我知道她在让我好好睡眠。 ○对比点评 原文用“楞楞”一词来摹画妈妈的眼神后,总给人意犹未足的感觉,小作者没在最能体现母爱的“眼神”上停留,没有形成叙事的高潮,文章的感染力就不是很强。升格片段将妈妈看我那一动作进行了细细地分解,用一个慢镜头将妈妈看我的那一瞬间延长,把每一个细微的变化细致地展示在读者面前,让妈妈的目光从我的头发上移向我的眉毛,我的眼,并用细腻的心去揣摩妈妈的心理,这样便把母爱表达的淋漓尽致。 ②分解画面,简笔描摹。 分解细节是准确传神地描写人物的重要手段,如果细节是一个静态的画面,我们可以运用白描的手法对表现人物的细节进行分解,将其分解成若干个点进行简笔描摹。 ○原文呈现 外面北风呼啸,风雪满天。晚上,父亲从风雪中匆匆归来。昏黄的灯光下,他仿佛是一尊未完成的泥塑,任你是再无情的人,看了也要顿生怜惜之情的。 ○升格展示 外面北风呼啸,风雪满天。晚上,父亲从风雪中归来。在昏黄的灯光下,他仿佛是一尊未完成的泥塑,头发和眉毛上的土被雪润得湿湿的,过去曾湛蓝的中山服,现在已经褪色得不成样子了,而且被里面的棉袄撑得鼓鼓的,雪在鞋的边沿上开始消融,连同泥土一块渗到地上,留下两个鞋底形状的泥圈儿。 ○对比点评 原文写父亲从风雪中归来,只有一句“未完成的泥塑”,比喻虽然形象,却过于简单。升格片断先将父亲描摹成一尊未完成的泥塑,然后抓住泥塑的细部进行分解,描写被雪润湿的头发和眉毛,被棉袄撑得鼓鼓的已经严

高考作文的谋篇布局结构技巧

高考作文的谋篇布局(结构技巧) 余曼 专项一议论文的结构 考场作文思路必须清晰,必须是在设题要求范围内的一条线或一个圆,不能芜杂,不可枝蔓。而一篇成形的考场作文,思路的唯一外现方式就是文章的结构。所以考场作文对文章进行精雕细刻是非常必要的。精彩的文章结构,让文章犹如精心打理过的园圃,芳香宜人又精巧别致。 常言说:“车行有道路,文行有思路。”文章没思路等于车离轨而行,虽然可以前行,但随时有翻车的危险。考场高分作文,主要是文思有新意而成为“佳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高考作文给了同学们更大的更宽的思维空间,文思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考场作文时,由于时间紧,往往写得比较匆忙,就有可能会出现诸如结构无序、局部结构不完整或结构不规范等情况。其原因在于: 1.写作前缺少精心设计。 2.在构思布局阶段,缺少辩证思维。 3.平时写议论性文章较少,或者在写作时缺少必要的理论指导。 4.对高考作文特别是议论文的要求理解不清,即使作文有文体不限的要求,也要让阅卷老师看到你的结构功夫。结构太过简单。怎么能得到高分呢? 结构可以说是文章的骨架,没有骨架,血肉无所附着,文不成章。考生作文时应谨记下面四条要求: 第一,结构必须完整,开头、主体、过渡、照应、结尾缺一不可。 第二,不应只是三段形式的结构,记叙文讲求情节的波澜,散文力求“形”“象”丰富,议论文讲求严谨的逻辑关系——或层进,或并列,或对比,或总分,“老三段”的作文水平绝对不是高中生的作文水平。 第三,结构必须匀称,不能头重脚轻缺乏稳定性,不能小头小脚大腹便便,不能大头大脚主体干瘪。 第四,结构必须符合文体特征,应注意各种文体中各种表达方式的主次关系。 那么,学生采用率较高的议论性的考场作文的常见结构有哪些呢? 议论文的结构布局是指通过某种合理的论证方式把论点、论据有机地组合起来。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的整体结构: 提出问题(引论)------凤头分析问题(本论)------猪肚解决问题(结论)------豹尾一、凤头------引论 提:提出论题、论点 “万事开头难”,作文的开篇往往奠定了全文的走向与谋篇布局,阅卷老师也能从中看到考生的思想才智,因此精心打造好作文开头是件刻不容缓的事情。考试作文时间紧,文章不求长,开头最好开门见山,尽快切入题旨,尽快鲜明的亮出你的观点。 如果是引材料作文则更要注意简洁,对较长材料不能照搬,要围绕自己选择的角度,结合自己的中心论点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一般来说,开头最好控制在100-200字以内。 例文片断1:江西考生《听取心灵的召唤》的开头 曾几何时,在众说纷纭中彷徨,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曾几何时,在他人的只言片语中迷茫,缺一双飞离困惑的翅膀;曾几何时,没有选择坚守抑或听取的胆量,心中少一片照亮前路的阳光……朋友,别把心灰别把气丧,请听取心灵对真善美的呼唤,让心灵之灯为你导航! 二、猪肚------本论 证:证明观点的正确; 联:联系实际,进一步论证;

2023高考作文备考: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391-395

2023高考作文备考:名校高考模拟作文题立 意专家解析391-395 一、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著名书法家汤临初《书指》云:“书必先生而后熟,亦必先熟而后生J这句话阐述了学书的过程,体现了他对中国书法艺术中“生”与“熟”的思考。 汤临初对书法艺术的阐述既在艺术领域给我们带来启发,也在其他社会生活领域给我们以启示。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书必先生而后熟”“生”是生疏、生硬,“熟” 是熟练、 “熟”交替”的周期。

如此规律之下,积累的量变会造就质变,庖丁自此目无全牛,凭神遇而不以目视。整个人类社会的更迭亦是如此, 生产力不断发展,技术不断开拓积累。从“熟练旧技术”到“发现新技艺”,在原有技术的基础铺垫下,开启一次次爆炸式的技术革命。这时,人们既“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又能窥见山水背后的秘境。 汤临初先“生”为我们指出了“生”与“熟”在记忆发展中的真谛,作为后人,我们理应学习好。运用好前人之经验,每个人的发展,价值终将付诸于对社会的影响与奉献。 顺应时代潮流在逆水行舟中不断进取,让我们做时代的开拓者精乎技艺.为祖国发展注入一支磅礴的力量。 【相关素材】 1、陈绎曾《翰林粹言》:作字须是滑熟,不可生硬。如如柳,初未尝有生硬之笔。 2、凡真正属于上乘之作品,既具严格之规矩法度,而又浑然天成,妙合自

然,似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如庖丁解牛,无不刀落肯繁。气韵生动,人莫能窥其巧,笔墨俱化,人莫能穷其变者,谓之“神品二 3、规矩可以力学,神妙必由悟入。故凡冰雪聪明之人,亦须脚踏实地,先 立规矩,而后修身读书,人品既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高矣,“生动”不得不至,而后能身入神境。 4、故周显宗在《论书》中说:写字之法在手不在笔,在心不在手,在神不 在心,神则妙矣,不可知矣,故规矩可以言传,神妙必由悟入。何谓悟入,悟其所以立规矩之意,故当在规矩烂熟之后,而贯夫始终者,又在“熟字也。 5、苏轼《记与君谟论书》中说:作字要手熟,则神气完实而有余韵,于静 坐中自是一乐事,气从熟中得来,能熟则自然有一种神闲气静之致,若苍卒之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