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教学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学案教学博苑03-18 145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学案【使用说明】1、先熟读诗歌,标记勾画重点字词,名句,再认真研读本学案2、限时完成,规范认真【学习目标】1、把握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的一般特点2、有感情地吟咏、诵读古典诗歌,感受古典诗歌的音乐美3、深刻理解古典诗歌作品蕴含情感培养自主鉴赏能力【自主学习秀出风采】一、方法介绍1、因声求气,就是感受诗的节奏,根据声韵的特点,把握诗的精神“因声求气”中的“因”解释为____,“声”是指____,“求”解释为____,“气”是指____2、吟咏诗韵,就是字词本身所包含的感情,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咏,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1)定准基调:基调在音乐作品中是指主要的高低长短,配合成组的音,通常用以贯穿作品的全过程诵读中的基调是根据感情而确定的气息、音色一般说来:爱的感情“气徐声柔”;憎的感情“气足声硬”;悲的感情“气沉声缓”;喜的感情“气满声高”;惧的感情“气提声凝”;欲的感情“气多声放”;急的感情“气短声促”;冷的感情“气少声平”;怒的感情“气粗声重”;疑的感情“气细声粘”(2)掌握知识技巧——声律知识①节奏七言诗的节拍“2221、2212、223”如:五言诗的节拍:“23、212、221”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②快慢高兴、害怕、激动、愤怒宜快;悲伤、失望、冷谈、庄严宜慢③抑扬字有四声,阴阳上去;句有起伏,抑扬顿挫高升调:表示鼓励、号召、反问、申诉等感情降抑调:表示果敢、坚决、自信、赞扬等感情平直调:表示悲痛、冷淡、庄严等感情曲折调:表示惊讶、怀疑、讽刺、双关等复杂的感情④轻重在词或语句里念得加重的音叫作重音重音又可分为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语法重音是句中的主要动词和表性状和程度的状语逻辑重音是读者随情感的需要突出和强调的词语二、知识积累了解的生平和为人李煜{937—978},字____,史称____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____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的确,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国事”的亡国之君没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周邦彦(1056—1121),字___,号____,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年时落拓不羁,二十四岁时入太学读书,因献《汴都赋》升太学正,后来当过一些地方官和校书郎、宗正少卿等职徽宗即位后,由于他精通音律、善作词,被任命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有____集,又名____李贺(790—816):字___,唐宗室远支早有诗才,遭竞争者毁谤,说他父名晋肃,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仅担任过奉礼郎,于27岁病逝怀才不遇,一生潦倒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___文体常识《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铙歌的曲调,题意为“劝酒歌”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2、重点实词注音、释疑《将进酒》将进酒()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岑夫子()钟鼓馔玉()斗酒十千恣欢谑()呼儿将出换美酒()千斤散尽还复来()《虞美人》虞()美人雕栏玉彻( ) 李煜()《苏幕遮》燎()沉香消溽()暑小楫()芙蓉浦()【文本探究】赏析示例部分:《将进酒》(1)这首诗的基调是_____在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开头四句写,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人生”以下六句写___,“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主人”句至结尾写_____之情(2)本诗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的态度(3)李白的浪漫气质和狂放的性格充分体现在诗中对夸张的运用,如__________;__________等(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诗歌开篇的长句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5)通读课文想想诗人为何而愁?(6)起兴与夸张手法的运用是本诗颇具特色之处,请各举一例予以解说答:①起兴手法诗句特色②夸张手法诗句特色自主鉴赏部分《虞美人》了解《虞美人》隔句相承,三度对比的特点,进行诵读问答对何时了应犹在不堪回首江水不言之言(1)提问:“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用法?请同学们几个这方面的事例《苏幕遮》.“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赏析“呼”和“语”王国维认为这首词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人间词话》),你如何理解王国维的这个评价?【知识链接】中国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与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3、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 4、结构形式: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2教学目标一、诵读教学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因气求声 吟咏诗韵”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因气求声吟咏诗韵教学设计《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因气求声吟咏诗韵教学设计《将进酒》教学设计教案主备人:刘文灿一、教学目标:本课为人教版选修第三单元赏析示例,是一篇以劝酒为主要内容来抒发人生际遇情感的诗歌。
该课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在学习第一、二单元诗歌的基础上,学会抓住意象,结合背景,把握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
的写法。
为此,特设定以下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
2.了解和把握古代诗人借助意象述志达情的主要文脉,以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3.继续培养学生于诵读中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鉴赏水平。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把握李白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
二、预习导学(一)知识梳理1.及背景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应山。
直到天宝元年(742),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赐金放还而去,然后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
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
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2.解题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将,读qing,请愿的意思。
我们以前也学过此种用法,例如:《氓》中的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二)读准下列字音将(qing):愿,请岑夫子:指岑()勋。
馔(zhun)玉:美好的食物恣(z):放纵,无拘无束。
谑(xu):玩笑沽(g):通酤,买或卖,这里指买。
(三)走进文本,抓情感,理脉络。
本文以酒为内容,描写了悲-欢-愤激-狂放的情感变化;又以愁为线索,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3李凭箜篌引教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李凭箜篌引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积极思考,踊跃展示,达到对文本内容的准确理解。
结合诗人生平,挖掘诡谲多变音乐风格背后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情投入课堂每一分钟,通过文字,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快乐学习。
二、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歌内容。
2、学习诗歌中描写音乐的手法。
三、教学难点:挖掘诗歌中诡谲多变音乐背后的情感。
四、教学手段:讨论、探究、多媒体演示
五、教法与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比较归纳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先回顾一首学过的诗——《雁门太守行》,请同学们齐背诗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这首诗作者是谁?——李贺。
请同学再来一起回顾关于李贺的资料。
(学生介绍李贺资料,教师补充。
)
李贺(791-817),字长吉,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中唐浪漫主义诗人。
是没落的宗室(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终身抑郁不得志,后来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而卒,年仅27岁。
他的诗作想象丰富,立意新奇,用词瑰丽,形成“凄艳诡谲”的诗风,所以他本人亦被称为“诗。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第一章:走进吟咏诗韵的世界1.1 教学目标:了解吟咏诗韵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掌握吟咏诗韵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1.2 教学内容:吟咏诗韵的定义和起源。
吟咏诗韵的特点和魅力。
吟咏诗韵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1.3 教学活动:引入吟咏诗韵的概念,引导学生对吟咏诗韵产生兴趣。
通过举例和示范,让学生感受吟咏诗韵的魅力。
教授吟咏诗韵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声音的抑扬顿挫、韵律的掌握等。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他们对吟咏诗韵的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吟咏诗韵作品,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二章:声韵的抑扬顿挫2.1 教学目标:了解声韵的抑扬顿挫在吟咏诗韵中的重要性。
掌握声韵的抑扬顿挫的技巧和方法。
2.2 教学内容:声韵的抑扬顿挫的概念和作用。
声韵的抑扬顿挫的技巧和方法。
声韵的抑扬顿挫在吟咏诗韵中的应用。
2.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和示范,让学生了解声韵的抑扬顿挫的概念和作用。
教授声韵的抑扬顿挫的技巧和方法,如声音的高低、强弱等。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将声韵的抑扬顿挫应用到吟咏诗韵中。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他们对声韵的抑扬顿挫的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吟咏诗韵作品,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三章:韵律的美感3.1 教学目标:了解韵律在吟咏诗韵中的重要性。
掌握韵律的节奏和韵脚的运用。
3.2 教学内容:韵律的概念和作用。
韵律的节奏和韵脚的运用。
韵律在吟咏诗韵中的应用。
3.3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和示范,让学生了解韵律的概念和作用。
教授韵律的节奏和韵脚的运用,如节奏的快慢、韵脚的搭配等。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将韵律应用到吟咏诗韵中。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他们对韵律的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的吟咏诗韵作品,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四章:情感的传达4.1 教学目标:了解情感在吟咏诗韵中的重要性。
掌握情感的表达方式和技巧。
4.2 教学内容:情感的概念和作用。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吟咏诗韵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学生能够运用因声求气的方法来吟咏诗句。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学生通过吟咏实践,提高对诗歌韵律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体验到吟咏诗韵的乐趣,增强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2. 学生通过吟咏经典诗句,培养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 学生掌握吟咏诗韵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因声求气来吟咏诗句。
难点:1. 学生对诗歌韵律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2. 学生对经典诗句的深入理解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准备相关的诗歌材料,包括经典诗句和参考译文。
2. 准备教学PPT或者黑板,用于展示诗句和教学内容。
学生准备:1. 学生提前预习相关的诗歌材料,了解诗歌内容和背景。
2. 学生准备好吟咏的道具,如诗卷、笔墨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吟咏诗韵的定义和背景,激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诗歌欣赏:教师展示一首经典诗句,学生欣赏并感受诗句的韵律和美感。
3. 技巧讲解:教师讲解吟咏诗韵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因声求气的方法。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吟咏实践,互相交流和指导。
5. 展示与评价: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吟咏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并进行反馈。
五、课后作业1. 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句,运用因声求气的方法进行吟咏练习。
六、教学延伸1. 诗歌创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运用所学的吟咏技巧,创作出具有韵律美的诗句。
2. 诗歌朗诵比赛: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的学习效果等方面。
教师可以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吟咏诗韵方面的进步。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因声求吟咏诗韵教学设计总论教案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因声求吟咏诗韵教学设计总论教案教学设计《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因声求吟咏诗韵教学设计总论教案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学习目标】一、诵读诗歌,背诵本单元要求背诵的篇目。
二、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
三、赏析品味诗歌中的重点句子。
【课时安排】8学时【学习过程】第一学时【活动内容】1毖习“赏析指导”,理解“因声求气”和“吟咏诗韵”的内涵2毖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将进酒》,并进而背诵【活动过程】一、阅读“赏析指导”,明确怎样才能做到“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二、结合注解,疏通《将进酒》,做《新学案》一、二、三题三、展示交流1备梦闹杏心男┰辖牛咳绾窝涸希2崩识两谂摹⒅囟痢⒖炻如何处理?3蓖ü推荐、自读的方式在班内朗读,相互评析。
三、观摩学习听名家朗诵录音,对照自纠,分析朗读技巧,再朗诵、吟咏四、背诵全文第二学时【活动内容】1弊既繁乘小⒛写《将进酒》。
2鄙羁汤斫庾髌吩毯的情感。
【活动过程】一、导入:杜甫在《饮酒八仙歌》中对好友李白有这样的描写: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你从这诗中可以看到李白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豪气纵横、狂放不羁、不畏权贵,是一个桀骜不驯、豪放纵逸、傲视封建王侯的艺术形象。
二、朗读,整体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掌握其感情基调。
三、完成《新学案》“学练平台”。
四、根据文后的赏析,自我评价对作者感情的理解到位程度。
五、细心揣摩作品中词句声音上的情感色彩和作者的情绪变化,在缓急、曲直的词调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声情并茂地朗读、吟咏,充分体现作品的音乐美、情韵美。
六、完成《新学案》“拓展运用”习题。
七、检测:完成《新学案》第四题。
八、作业:搜集材料,以“中国古代文人与酒”为话题写篇小论文,展评交流。
附例文: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文人以酒会友、以酒叙情孔融是孔子的后裔。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国殇教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国殇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作品的特点。
2.揣摩诗意,分析多种艺术手法。
3.感受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音频资料《芈月传》中一段关于《九歌·少司命》的舞蹈。
二、诵读诗歌:
教师指导:《楚辞》为七言,上四下三拍。
此诗的朗读节奏可分为:操吴戈兮/披犀甲,“兮”拖长声。
三、解题:
1. 《国殇》是《九歌》中的一篇。
《九歌》是战国时楚国的民间祭歌,屈原将其加工后,改造用来祭悼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
“殇”是指夭折或在外而死。
楚国的年轻战士们为保卫祖国死在野外,所以称之为“国殇”。
2.《九歌》相关情况介绍。
四、整体感知文章:
1. 时代背景、楚怀王和秦楚战争的情况介绍。
2.屈原的政治态度。
3.本诗可分为两部分,根据结构关系理清诗歌两部分写的是什么内容?
五、赏析内容:
1. 本文塑造的形象是什么?他们有什么样的特点?又是如何表现的?
2.面对这样的场面,作者暗含着什么样的情感?
六、探究题:
你是怎样理解“爱国”这一命题的?
板书设计:
国殇:
1.为祖国殊死搏斗
2.战斗中英勇不屈
渲染、夸张、描写、抒情
作业:
你觉得你该如何做,才是真正的爱国?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作为此篇文章的读后感。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3李凭箜篌引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李凭箜篌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诗歌的韵脚与节奏;背诵全诗。
2.学习诗歌的艺术手法,掌握侧面烘托、夸张、摹音、神话等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把握诗歌的韵脚与节奏。
2.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深入鉴赏词语及意象。
3.通过分析意象鉴赏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感受诗歌创造的想象瑰丽的审美境界,提高审美感受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背诵全诗。
【难点】比较阅读《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想一想,悟一悟请替李凭设计一张演奏会海报,画面上应有什么?时间:高秋(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写出了演奏环境),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
)地点:中国(国都长安,箜篌演奏技艺到唐代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人物:演奏家李凭,诗人李贺。
还有哪些嘉宾?请分别介绍一下他们的身份,并描绘一下他们听李凭演奏时的神态(讨论)(1)江娥,就是湘妃,传说中的湘水女神。
在斑竹林中悲啼洒泪,为舜的去世而悲痛欲绝。
(2)素女,是神话中的月宫仙子,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
(3)紫皇,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被音乐打动。
(4)女娲,神话中的创世纪女神,远古时代,天裂地塌,灾凶四起,女娲采炼五色石修补苍天,又消除其他祸患,才使得剧烈动荡的宇宙安定下来。
女娲听得入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
(5)神妪,成夫人。
神仙婆婆,好音乐,能弹箜篌。
虚心向李凭学习箜篌技艺。
(6)老鱼、瘦蛟,潜在神秘深山的幽涧中,随音乐在水波中上下跳跃,翩翩起舞。
(7)吴质,吴刚,月宫中神仙,整天伐桂,彻夜不眠,倚着桂树,久久立在那竟忘了睡眠。
(8)寒兔,月宫中嫦娥的宠物,蹲伏在一旁,任凭露水斜飞滴在身上,也不肯离开。
(9)云,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在俯首谛听。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吟咏诗韵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吟咏诗韵的兴趣和热情。
1.2 教学内容吟咏诗韵的定义与历史背景。
吟咏诗韵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1.3 教学活动引入吟咏诗韵的概念,向学生介绍吟咏诗韵的基本知识。
通过举例示范,让学生初步体验吟咏诗韵的魅力。
引导学生思考吟咏诗韵对于理解和欣赏诗歌的重要性。
第二章:声音与气息的基本技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吟咏诗韵中声音和气息的基本技巧。
培养学生正确发音和控制气息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声音的产生与控制。
气息的控制与运用。
2.3 教学活动通过口型和舌位练习,帮助学生正确发音。
引导学生进行呼吸练习,掌握气息的控制技巧。
结合诗歌实例,指导学生运用声音和气息进行吟咏。
第三章:韵律与节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韵律与节奏在吟咏诗韵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感知和表现诗歌韵律与节奏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韵律与节奏的定义和特点。
如何在吟咏中把握韵律与节奏。
3.3 教学活动分析诗歌中的韵律与节奏,让学生感受其美感。
引导学生进行韵律与节奏的练习,培养学生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让学生通过吟咏实践,运用所学的韵律与节奏技巧。
第四章: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在吟咏诗韵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正确表达情感和营造意境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情感表达的方法与技巧。
意境营造的要素与方法。
4.3 教学活动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让学生理解其重要性。
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的练习。
让学生通过吟咏实践,运用所学的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技巧,传达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第五章:诗歌吟咏欣赏与分析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欣赏和分析经典的诗歌吟咏作品。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5.2 教学内容经典的诗歌吟咏作品欣赏。
分析诗歌吟咏中的技巧与特色。
5.3 教学活动播放或表演经典的诗歌吟咏作品,让学生欣赏和感受其魅力。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教学案例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学案例[引言] 2008年4月30日,在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聚焦选修课”活动中,我讲授了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根据赏析指导,本单元以朗读为主要教学内容,要让学生通过“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方法,来体会诗歌的感情,品味诗歌之美。
因此,朗读是本次教学的重中之重。
[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分为三个梯度。
梯度一:赏析示例《将进酒》。
先“因声求气”。
以《将进酒》首二句为例,寻找学生朗读古诗词时平淡板滞,听起来缺乏感情的原因,讲解如何根据每拍末字平仄情况,将节拍和诗句间的停顿或延长处理得有长有短,富于变化。
之后,教师范读,学生尝试朗读。
再“吟咏诗韵”。
让学生边读诗歌边借助课本中的赏析,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及诗人的感情变化,并分析产生这些情感的缘由。
再进行朗读指导:1、有感情齐读全诗后。
请一位朗读较好的学生评价并范读。
给配乐。
梯度二:自主赏析《阁夜》。
1、提点《将进酒》的赏读方法和步骤:因声求气:(1)划分诗句节拍;(2)处理延长停顿:吟咏诗韵:(3)确定基调;(4)细解感情;(5)处理重音。
2、请一名同学以“因声求气”的方法朗读全诗,师生共同评价节拍和节拍间延长停顿的处理情况。
3、吟咏诗韵,进入第(3)到第(5)个步骤:A、用恰当的词概括此诗的情感基调。
B、自读诗歌,从每句诗中找出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一个词语,说出选择理由。
C、小结诗歌表达的感情。
4、请在老师准备的两段音乐中选择合适的一段作为朗读配乐。
5、带着这样的感情齐读全诗,可将刚才找出的词语读作重音。
给配乐。
6、以尾联为例指导“轻读重音”:“漫寂寥”轻读,更能表现诗人挥之不去萦绕心头不绝的那份无奈、寂寥。
教师范读此句。
(听到处理效果,学生发出了赞同的感叹声)7、学生尝试朗读。
梯度三:合作赏读推荐作品。
1、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赏读。
教师指出赏读结束后,要展示成果如下:A、朗读作品,独诵、对诵、齐诵均可,以能突出表现诗歌思想感情为设计依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学设计靳保国
教学设计(四川省德阳市第三中学靳保国)以鉴赏语言和感情为教学重点,以诵读和品味为主要方法。
在诵读中品味,在品味时探究,在探究后练习。
用一课时。
(加粗字用PPT呈现)导入(背景音乐)同学们,南唐后主李煜,作为一个君王,真是窝囊至极。
作为一个词人,他的真性情,他的大才气,让我感动让我佩服。
现在,让我们一起欣赏他的代表作——《虞美人》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诵读一、请大家留心节奏、押韵和重音,自由地诵读一遍。
(背景音乐,点评)二、我来试着读一遍,请大家注意语气和情感。
三、要读得低沉缓慢、充满悲伤之情。
谁来试一试?(指导,可再来一遍)品味自然洗练的语言,却很值得玩味:(师读、个读、群读→个答、自由答→ 补充、质疑、引导、小结)一、春花、秋月,都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早些了结?何时了——睹物伤情二、“又”有什么妙处?又——内容上:年复一年。
情感上:对囚徒生活的厌倦。
结构上:照应首句。
三、“应犹”,有版本是”依然”,哪个好?为什么?应犹—长期沦落敌手,应该还在吧。
有种不确定但希望这样的感觉。
四、最后两句貌似答非所问,为什么却很有味道?(自主思考→同桌交流→自由发言→教师点拨)“问君......”的妙处:1.用一江春水比喻满腹的愁恨,形象贴切地写出了愁恨之汹涌深远;2.春水与春花、东风等意象构成和谐的意境,有以乐景写哀情之妙;3.设问、夸张的手法,强化了表达效果。
探究(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其他组点评补充→老师引导归纳)一、《虞美人》前六句隐含三组对比,哪三组?有何作用?对比:花月不已可往事不返,春风又至可故国难回,宫殿犹在可佳人已老。
作用:用客观世界的美好永恒反衬人生的悲苦无常。
二、1.本词内容结构也很有特色,谁能总结出来?三组对比,一个设问。
问天开头问己结束。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吟咏诗韵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正确地吟咏诗歌。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1.2 教学内容1.2.1 吟咏诗韵的基本概念:吟咏、声母、韵母、声调等。
1.2.2 吟咏诗韵的基本方法:正确的发音、节奏的把握、情感的融入等。
1.2.3 吟咏诗韵的实践练习:选取一些简单的诗歌进行吟咏练习。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2.1.1 讲授法:讲解吟咏诗韵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1.2 示范法:教师进行吟咏示范,学生跟随模仿。
2.1.3 实践法:学生进行吟咏实践,教师进行指导。
2.2 教学手段2.2.1 多媒体教学:播放吟咏诗歌的音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2.2.2 网络教学: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和实践机会。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3.1.1 导入:通过引入一些经典的吟咏诗歌,激发学生的兴趣。
3.1.2 讲解:讲解吟咏诗韵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3.1.3 示范:教师进行吟咏示范,学生跟随模仿。
3.1.4 实践:学生进行吟咏实践,教师进行指导。
3.2 时间安排3.2.1 导入:5分钟3.2.2 讲解:10分钟3.2.3 示范:10分钟3.2.4 实践:15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4.1.1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吟咏表现进行自我评价。
4.1.2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吟咏表现进行评价。
4.2 教学反馈4.2.1 学生反馈: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反馈,提出意见和建议。
4.2.2 教师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5.1 教学资源5.1.1 教材:吟咏诗韵教材、诗歌选集等。
5.1.2 音响设备:播放音频资料的音响设备。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第一章:诗歌与声音1.1 学习目标: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吟咏的基本要求。
学习如何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来表达诗歌的情感。
1.2 教学内容:诗歌的定义和特点吟咏的概念和基本要求声音的抑扬顿挫与情感表达的关系1.3 教学活动:讲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吟咏的基本要求。
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体验声音的抑扬顿挫对情感表达的影响。
第二章:声韵与音律2.1 学习目标:学习声韵的分类和特点。
理解音律的构成和作用。
2.2 教学内容:声韵的分类和特点音律的构成和作用2.3 教学活动:讲解声韵的分类和特点。
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理解音律的构成和作用。
第三章:平水韵与《诗经》3.1 学习目标:了解平水韵的基本概念和运用。
学习《诗经》中的经典诗歌,并尝试吟咏。
3.2 教学内容:平水韵的基本概念和运用《诗经》中的经典诗歌3.3 教学活动:讲解平水韵的基本概念和运用。
学习和吟咏《诗经》中的经典诗歌。
第四章:唐诗与宋词4.1 学习目标:了解唐诗和宋词的基本特点和吟咏方法。
学习唐诗和宋词中的经典作品,并尝试吟咏。
4.2 教学内容:唐诗和宋词的基本特点和吟咏方法唐诗和宋词中的经典作品4.3 教学活动:讲解唐诗和宋词的基本特点和吟咏方法。
学习和吟咏唐诗和宋词中的经典作品。
第五章:现代诗歌与吟咏5.1 学习目标:学习现代诗歌中的经典作品,并尝试吟咏。
5.2 教学内容: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吟咏方法现代诗歌中的经典作品5.3 教学活动:讲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吟咏方法。
学习和吟咏现代诗歌中的经典作品。
第六章:现代诗歌的吟咏技巧6.1 学习目标:学习现代诗歌的吟咏技巧,包括节奏、韵律和语音的运用。
能够有效地通过吟咏表达现代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6.2 教学内容:现代诗歌吟咏的基本技巧如何通过节奏和韵律表达诗歌的情感语音的运用和语音变化在吟咏中的作用6.3 教学活动:讲解现代诗歌吟咏的基本技巧。
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如何通过节奏、韵律和语音的运用来表达现代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1将进酒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将进酒【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感知诗人情感。
2、拓展比较,领略诗歌韵味。
3、背诵全诗。
【学习重点】1、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预习指导】1、熟读诗歌,掌握基础知识。
2、知人论世,根据预习学案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李白跌宕起伏的情感。
【自主预习案】一、知识链接(标画重要信息)1、李白的生平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幼年生活饱览诗书。
二十岁以后他开始在蜀中漫游,这种经历对李白豪放的性格和诗风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开元十四年,李白二十六岁,为了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开始了一个新的漫游兼求仕的时期。
天宝元年,李白四十二岁,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唐玄宗下诏征他赴长安,但他只被当做御用文人,狂放傲岸的性格也使他倍受权贵的排挤,李白政治理想破灭,上书请还。
天宝三年春,李白被“赐金放还”,再次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这个时期他心情悲愤,但始终没有丧失他的乐观和自信。
天宝十四年,李白因参加李嶙幕府获罪,流放夜郎。
次年,李白病死于当涂。
李白的一生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接受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要求济苍生、安社稷,另一方面,他又接受了道家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
他还深受游侠思想影响,敢于蔑视封建秩序,敢于打破传统偶像。
儒家思想和道家、游侠本不相容,但李白却把这三者结合起来了。
2.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李白是典型的浪漫主义诗人,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嘯傲淩沧州”。
他用大胆的夸张、奇丽惊人的想象,表达喷薄而出,一泻千里的感情。
如《秋浦歌》《蜀道难》。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李白诗歌语言最生动的形容和概括。
3、背景介绍:《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铙歌的曲调,题意为“劝酒歌”。
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
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
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
高中语文高中选修系列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虞美人教案
《虞美人》教案一、教材分析《虞美人》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第四篇课文,属于自主赏析的课文。
本单元为古代诗歌鉴赏单元,单元教学目标“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即声情并茂地吟咏、诵读诗歌,在古典诗歌的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的情感。
《虞美人》这首词深刻地表达了李煜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是进行诗歌诵读教学很好的例子,而且这首词篇幅短小,有古诗新唱,易于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为学生很好地诵读本单元推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上课班级是高一6班理科班学生,学生对诗歌赏析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一定的赏析技巧。
但在理解《虞美人》这首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李煜生平及其词在词史上的地位。
(2)抓住意象,体会丰富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深刻地体会李煜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的悲愁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本词的内容,整合鉴赏方法,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五、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落花流水春归去,一种销魂是李郎。
”曾有“梦里不知身是客”的片刻欢悦,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恨,更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故国感念。
他跌宕起伏的薄命人生,蜕变而成一首首人间绝唱。
请问这个人是谁呢?(李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李煜的《虞美人》。
(二)课前预习1、关于词的发展:词是古代诗歌的一种。
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词。
起源于隋唐,盛行于宋代。
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代表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赏析指导教案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赏析指导教案第一篇:《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赏析指导教案《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赏析指导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之一: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2、综合鉴赏古代诗歌。
包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特点、表达效果等。
教学重点:理解“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内涵,掌握运用“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理论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论结合,析品结合。
开展一次诗歌朗诵比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理论内涵。
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和诵读的要求。
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蕴涵的情感。
教学步骤:一、导入:缺乏诵读的阅读与作品的对话是沉闷陌生甚至不友好的。
诵读令作品所有的内容变得栩栩如生。
仿佛是在与作者或作品中的任务侃侃而谈。
在这种对谈中,阅读者自己不断改变着自己的精神状态,产生着共鸣。
桐城派代表人物刘大櫆教人读诗文要“因声求气”:“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合我喉吻者,便是与古人神气音节相似处,久之自然铿锵发金石声。
”读而出声,始能体会到诗文的声韵之美,诗文作为审美对象的美感将大大增强。
而且,一篇文章的声韵特征往往适应于文章内在的情感特征而呈现出自身的独特性,只有出声朗读,我们才能体会到其中的节奏,由节奏而把握到文中的情感与气韵。
一篇文章作为一个阅读对象的内涵才有可能充分地展现出来。
二、解题:1、因声求气,就是感受诗的节奏,根据声韵的特点,把握诗的精神。
清代桐城派作家刘大櫆提出“因声求气”的说法,“行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
”“神气者,文之最精处也;音节者,文之稍粗处也;字句者,文之最粗处也。
”“神气不可见,于音节见之;音节无可准,以字句准之。
”神气,指作品体现出来的神韵和气势,是作家精神气质和作品的情感内涵高度艺术化的体现。
音节,是指长短相间、参差错落的句式和抑扬顿挫、高下缓急的声韵等语言因素。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1将进酒教案4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将进酒教学目标:. (1)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把握诗的感情基调和诗人的情感变化呢。
(2)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3)学习李白的精神品质。
(4)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及酒文化。
教学重点:(1)把握诗的情感基调和诗人的情感变化。
(2)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
教学方法:诵读法师生探讨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杜甫《饮中八仙歌》对李白的精彩描述: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李白?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另一首豪放好酒的名篇《将进酒》二.解题及背景介绍:《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调,题意为“劝酒歌”。
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
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
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
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抒满腔不平之情。
此诗就是他饮酒抒情的佳作。
三.朗读环节:1. 听范读,体会情感。
2. 学生自由朗读。
要求:放出声音;读出气势。
3. 能否选出你认为写的好的句子?(说明理由)四.整体感知:1.学生再读诗,划出表示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本诗的主基调是什么?悲———乐——愤慨——狂放2.思考并讨论这首诗一共包含作者的几种情感?(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分析)3.我们应该学习李白的什么精神呢?(学生总结加教师总结,见幻灯片)4.本诗风格狂放,引人入胜,那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增强表现了呢?五.课外延伸:纵观中国古代诗坛,诗人们借助酒抒发的情感和描写的生活生活是各有不同的,举例如下: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3.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陆游《钗头凤》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5.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6.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7.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1将进酒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将进酒一、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因声求气,掌握节拍、用韵等诗律特点,领悟韵律感和音乐美。
3、吟咏诗韵,读出诗境、诗情。
背诵全诗。
二、导入:感情深一口闷,感情铁喝出血,感情浅舔一舔,没感情也要赏个脸。
这句话的目的是?劝酒。
现代人已经把喝酒上升到感情的高度,相对于现代人,古人劝酒就优雅诗意得多。
其中名气最大,价值最高,个性最强的当属李白的《将进酒》。
三、读准字音解决作品中重难点字词的读音、意思。
四、读出韵律诗歌具有韵律美,要呈现出这种美感,就需在朗读时注意声音的停顿、长短、强弱。
1.晓停顿。
如七言“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三言“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2.知长短,明强弱。
某字读音的长短与平仄有关,平长仄短。
需要强调的词要重读,一般韵脚重读且根据需要相应延长。
五、读出情境1、本诗描述的是一个怎样的场景?李白和岑勋应邀去元丹丘家喝酒,喝得又多又快又狂,恣意豪放,醉意朦胧。
2、“劝”就要说话,诗中哪些词语能看出“即席说话”呢?读时要注意什么?君不见···岑夫子,丹丘生···与君····请君···主人···对君···呼儿···与尔····;读时要“目中有人”,有一定指向性,体现生活情境,流畅自然。
3、.叙述内容不同,朗读的节奏就不同,根据情境,说说朗读本诗时语速、情态的变化。
如开头两句比较“悲情”,语速就慢一些;“岑夫子……杯莫停”几句催促饮酒,语速就快一点。
整篇朗读最好带几分醉意,并且越往后醉意越浓。
六、读出情感1、伟大的作品必有灵魂的参与,有作者的心跳与感情。
本诗中你读出了作者的哪些感情,尝试用自己的声音传达出这种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案一、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对学生群体来说必修课程着眼于培养所有学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共同基础”选修课程则更注重如何适合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和发展潜能,促动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从教学内容看必修课强调知识技能的基础性、基本性、系统性与完整性,内容比较稳定。
而选修课则注重较深、较广、较新的知识技能与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有较大的弹性,且须随时代变化及学生的要求实行即时调整。
必修课实施应循序渐进,注重课堂讲授、讨论探究和增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而选修课的教学方法则更加丰富灵活,如专家讲座、学生自学、自主讨论、实践探究等形式。
当然,这种区分仅具有相对的意义,对语文课程中的选修模块来说,其教学与必修模块的教学有很多共同之处,不过,即便如此,选修课与必修课的设置旨趣、任务意图等仍有区别,不能完全混同。
二、单元内容梳理(一)本册教材的结构及内容安排1.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探究诗歌的旨意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把握诗歌的意境3.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体会诗歌的声韵(二)本册教材单元结构本单元的教学建议:本单元的第一项内容是“赏析指导”,就这个单元所提出的学习角度,介绍相关知识和鉴赏方法。
建议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之前将整本教科书的大框架和概貌作一番了解,并力求对“赏析指导”部分能有深入的领会,从而可将几个单元的知识在教学中综合使用,增强各单元的互补性。
同时针对本单元的核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师要恰当补充古代诗词的格律知识,对学生在学习吟诵诗词方面实行一点理论指导。
第二项内容是“赏析示例”,教师能够指导学生自主研读“赏析示例”,也能够先不去阅读示例,由学生自己作一番赏析,然后将自己的赏析和示例作一比较,并由教师加以评说,这样会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三项内容是“自主赏析”,自主赏析作品注释后面列有“探究·讨论”题目,这些题目协助学生在阅读鉴赏时打开思路、把握要点,在途径上、方法上作适当的提示或点拨。
“探究·讨论”题目有“相关链接”,进一步提供相关背景资料和信息。
建议老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允许学生有多元性、开放性的解读,真正做到审美的个性化。
自主阅读课文,可先尝试着由学生自己将疑难与感悟写出来,再接着阅读“探究·讨论”的题目,作一番深层次的理解。
也可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信息或设置讨论区,将某一作品探究上升到研究领域。
第四项内容是“推荐作品”,推荐给学生与本单元学习内容相关的一些作品,供课后阅读。
学生完全能够放开手脚,将每一单元提供的角度加以使用,以获得对作品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
推荐的作品也是有限的,“唐宋名家诗词朗诵会”、“我所知道的李白与杜甫”等等专题活动,鼓励学生拓展阅读空间,到课外寻找佳作名篇实行阅读。
展开一些学阅读交流,并将自己对诗歌的感悟和质疑在班级里交流,鉴赏研究,可设置一些有价值的研究题目。
总来说之,教师可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阅读和朗诵古代诗歌的兴趣。
【《高中新课程标准》要求:】1.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语言文字)2.“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点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历史文化)3.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了解作品所涉及的相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文学鉴赏)(三)单元内容梳理1.诗歌选材与主题《将进酒》唐代李白《阁夜》唐代杜甫《李凭箜篌引》唐代李贺《虞美人》宋代李煜《苏幕遮》宋代周邦彦本单元所选的十首诗歌,主要是唐诗、宋词、元曲和屈原的作品。
这些不同形式的作品,都是各个历史阶段文学样式的代表,在文学史上闪耀着灿烂的光芒。
《将进酒》尽吐诗人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及表露了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心,同时也流露出人生苦短,即时行乐之意。
《阁夜》借雪霁寒宵的所见所闻,抒发了诗人一贯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这首诗历来被认为是杜诗中的典范作品。
它章法严密,气象雄浑,把天地、古今、人事、物理全都说到了,鲜明地体现了杜诗的沉郁风格。
《李凭箜篌引》以浪漫主义方法来表现音乐的。
而且诗本身就是诗人独创的一篇瑰丽的音乐神话,一曲色彩斑斓的交响音画!《虞美人》是李煜后期的代表作,艺术境界是最高的。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苏幕遮》一词通过回忆、想象、联想,以荷花贯穿。
既细致传神地写景状物,又颇有诗意地表现思乡之情。
作为艺术语言的大师周邦彦,使用优美的词语来创造生动的形象。
自然明丽,淡雅素洁,别具一格,词境倩新而爽朗。
《国殇》是屈原为祭祀鬼神所作的一组乐歌——《九歌》中的一首,内容是追悼和礼赞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的亡灵。
沙场上,战士们冲锋陷阵,奋勇杀敌,一个个倒在血泊之中;为国捐躯的英灵,飘散在遥远的原野上,不能回归故乡。
我们从楚人悲壮的祭歌声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中亘古不变的坚毅和刚强。
高适的《燕歌行》是唐人六言歌行中使用律句很典型的一篇。
诗人借潢水之败抒发感慨,既描写了紧迫的战场征杀,又抒写了征人与思妇两地相思之情;既歌颂了卒国安边、奋勇杀敌兵士的忠勇,又针砭了荒淫无度,无视兵士死活和国家安危的将领的腐败昏庸。
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一诗,抒发了诗人在特定政治斗争环境中的无限感慨。
这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楚楚动人。
温庭筠是开“花间词”派香艳之风的宋代著名词人,他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写的不过是女主人公从睡醒后到梳妆打扮完过程中的几个镜头,却能充分透露出她内心的复杂感受,做到神情毕现。
其审美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元代散曲家睢景臣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是元代著名套曲之一。
作者在元代生活的基础上,取材于史料,却又别出心裁,透过正史的表面文字,抓住问题的实质,以辛辣的讽刺,出尽了这位汉高祖的洋相。
构思新奇,下落窠臼。
2.单元教学要点单元教学重点1.有效指导学生诵读诗词作品。
2.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反复吟咏,品味诗词丰厚的意境和深邃的情感世界单元教学难点反复吟咏,将诗句烂熟于心;读出诗之意、品出诗之境、进而赏析诗之美。
本单元的学习建议1.通过对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并深入地了解诗歌的感情。
2.掌握节拍、用韵等诗律特点,领悟其中的韵律感和音乐美。
这就要求我们要注意划分诗句的节拍,准确地把握诗歌的韵脚,掌握简单的平仄知识,体会诗词的音乐美。
3.反复吟诵,体会词句语调、语气的变化,以及韵脚韵字、读音特点中,细细感悟诗歌情感的变化。
三、吟咏诗韵,品味诗意(一)单元题解中国古典诗歌无论是古体还是近体都很讲究声律,其音乐性主要表现在节拍和押韵两方面。
中国上古时期的诗歌作品都是配乐演唱的,或者原本就是歌词。
从南朝梁的沈约开始,中国诗人逐步有意识的讲究诗歌的格律,尤其注意区分平声和仄声。
到唐代形成了近体诗,注重诗句内部的节拍、联末韵脚及每个字的平仄。
词曲的格律近体诗更严格,因词牌、曲牌而异。
因为词大多是由参差不齐的长短句组成,缓急必须更好地配合。
中国古典诗歌无论是古体还是近体都很讲究声律,其音乐性主要表现在节拍和押韵两方面。
中国上古时期的诗歌作品都是配乐演唱的,或者原本就是歌词。
从南朝梁的沈约开始,中国诗人逐步有意识的讲究诗歌的格律,尤其注意区分平声和仄声。
到唐代形成了近体诗,注重诗句内部的节拍、联末韵脚及每个字的平仄。
词曲的格律近体诗更严格,因词牌、曲牌而异。
因为词大多是由参差不齐的长短句组成,缓急必须更好地配合。
(二)补充古代诗词格律的知识1.古韵十三辙又称“十三道大辙”,指韵母按照韵腹相同或相似(如果有韵尾,则韵尾必须相同)的基本原则归纳出来的分类,目的是为了使诵说、演唱顺口、易于记忆,富有音乐美。
十三辙的名目是:发花、梭波、乜斜、一七、姑苏、怀来、灰堆、遥条、由求、言前、人辰、江阳、中东,每一辙的名目仅仅符合这个辙的两个代表字,没有其他意义,同样也能够用这个辙的其他字来代表该辙,如“梭波辙”也能够叫做“婆娑辙”、“言前辙”也能够称作“天仙辙”。
十三辙分别为(带括号的字即合辙的字):(1)发花辙:韵母包括a、ua、ia。
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梭波辙:韵母包括:e、o、uo。
例:毛泽东《送瘟神》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3)乜斜辙:韵母包括e、ie、e。
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4)一七辙:i、、er。
例:俗语龙游浅水被虾(戏),虎落平阳受犬(欺)。
(5)姑苏辙:韵母是u。
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里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6)怀来辙:韵母是ai和uai。
例:杜牧《过华清宫绝句(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7)灰堆辙:韵母是ei和ui。
例:王瀚《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8)遥条辙:韵母是ao和iao。
例:毛泽东《卜算子?咏梅》风雪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等到山花烂漫时,他在丛中(笑)。
(9)由求辙:韵母是ou和iu。
例: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0)言前辙:韵母是an、ian、uan、an。
例: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望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1)人辰辙:韵母有en、in、un、n。
例:林逋《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12)江阳辙:韵母有ang、iang、uang。
例: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