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画》教案7篇
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案(优秀6篇)
![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3d7c7120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f1.png)
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案(优秀6篇)一年级语文画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
2、学会画、远、近、无、声、惊七个生字,认识土字旁,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3、会正确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准备教具:生字卡片、挂图、录音教学过程:共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同上2、学会七个生字3、能正确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课件)1、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示挂图,并揭课题。
a、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b、学生动脑筋猜c、出示挂图(课件):好极了,就是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画》(板书课题)。
2、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三、对照图画,再读课文四、讲读课文,理解诗意(一)讲读第一、二行(二)讲读第三、四行1、想一想,春天,许多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2、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3、指名扮演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
问: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课文是怎样说的?4、教学惊: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惊的?惊是什么意思?(吃惊、害怕)5、指导朗读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五、朗读全文六、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画呢!七、作业: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7个生字;画:先中间,后两边;声:强调上面是士;色:注意刀字头;远近:注意走字底。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巩固字词,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指导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字词1、认读生字卡片(开火车)2、课堂作业本第一题3、形近字比较,组词远()近()京()声()运()听()惊()色()二、指导朗读和背诵课文,加深理解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
2、指导朗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范读-指读-引读-齐读3、根据画面背诵课文a、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景色?b、课件(声画统一),试背-齐背-指背三、作业指导1、写出这首诗的几对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2、默写课文/有色,近听/水/无声。
2024年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画》语文教案
![2024年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画》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8a9dd7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2c.png)
2024年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画》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画、山、水、花、鸟、竹”等10个生字。
2.会写“山、水、月”3个字。
3.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出节奏。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描绘的美好画面。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朗读课文,认识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句,感受课文描绘的美好画面。
三、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2.生字卡片3.画纸、彩笔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平时都画些什么呢?2.引导: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画的文章,一起来感受一下画中的美好吧!(二)学习课文1.朗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语气、节奏。
2.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
3.认识生字: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组内交流识记方法。
4.理解课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理解课文内容。
(三)写字练习1.写字准备: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握笔,调整坐姿。
2.写字练习:教师示范,学生练习书写“山、水、月”3个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生字:学生齐读生字卡片。
2.回顾课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回顾课文内容。
(二)深入学习课文1.研讨比喻句: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等比喻句。
2.感受美好画面:教师出示课件,展示课文描绘的画面,引导学生感受画中的美。
(三)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练习书写生字。
(四)课外拓展1.画一画:学生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画面,展示给大家欣赏。
2.交流分享:学生分享自己的画作,交流画画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思考能力。
3.加强课堂管理,确保教学活动有序进行。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二)深入学习课文1.研讨比喻句: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比喻吗?学生:比喻就是用一个事物来形容另一个事物。
教师:对,就像课文中说的“远看山有色”,这里把山的颜色比喻成了有生命的色彩,你们能再找一找课文中其他的比喻句吗?学生(纷纷举手):我找到了,“近听水无声”,这是把水的声音比喻成了静寂。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画》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画》优秀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3a0f24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0e.png)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画》优秀教学设计(教案)一、设计理念在讲课时,要让学生借助拼音反复读书诗句,然后引导学生弄懂每行诗在字面上说的是什么意思,再结合看图和启发学生回忆郊游时看到的景物,让学生思考诗句内容,然后再让学生把课文完整的读一读。
通过反复诵读古诗,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的优美。
二、教材分析《画》是义务教育课程一年级上册的一篇古诗。
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
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
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三、学情分析这是学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篇课文,谜语诗的内容浅显易懂,很多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就会背了,但是在识字写字和感情朗读方面还需要教师正确地引导,因此应该结合学生“好动、好玩、好奇、好表现”的身心特点开展教学活动。
图文对应,让学生能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四、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
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培养审美情趣。
五、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练习朗读。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情境法欣赏法,朗读法。
七、课前准备1、课件或挂图,民族音乐的磁带。
2、学生课前自制的生字卡片,水彩笔。
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切入举偶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谁能说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同学之间互相出谜语,互相猜,教师也参与其中)老师也出个谜语大家猜一猜好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学生猜谜语)这则谜语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画》。
(板书课题)2、(出示挂图或课件)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是一幅山水画)请你们看看画上都有什么?(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首谜语诗《画》(板书课题)二、对话平台1、欣赏:教师配乐朗诵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画”。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优秀教学设计(最新7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优秀教学设计(最新7篇)](https://img.taocdn.com/s3/m/603ed4f7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41.png)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优秀教学设计(最新7篇)《画》是人教社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
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
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
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绽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
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绽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美丽,激发学生酷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以下是人见人爱的我共享的小学一年级语文《画》优秀教学设计(最新7篇),假如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共享给最好的挚友。
篇一:一年级语文画教案篇一一、教学要求1、相识11个生字。
会写“人、火、文、六”4个字。
相识2个偏旁“”“”。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二、教材说明本课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
画上有山、水、花、鸟。
整幅画面给人以山水相衬、鸟语花香的美感。
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绽开描述。
图文对应,妙趣横生。
读读这首诗,使人仿佛看到了诗中所描绘的充溢勃勃朝气和浓浓春意的画面。
教学的重点是练习朗读,认字。
教学的难点是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
三、教学建议(一)课前打算1、带领学生到风景美丽的地方去巡游,让他们看看山、水、花、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
2、打算一幅山水画。
(二)认字、写字1、认字学生在初读课文时,要求他们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利用生字卡片,通过开火车读的方式检查字音是否读准,留意简单读错的字音,如“色”的声母是平舌音,“声”“春”的声母是翘舌音,“近”“春”“人”的韵母是前鼻音,“听”“声”“惊”的韵母是后鼻音。
假如有的学生读错,就指名学生当小老师帮助正音。
学生在平常生活中可能已相识了一些汉字,老师应尽量启发学生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字形。
如“元”加上“辶”是“远”,“斤”加上“辶”是“近”,“不”加上“辶”是“还”。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7bc5253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81.png)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导语】《画》是宋代佚名诗人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此诗描写的是自然景物,赞叹的却是一幅画。
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画》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一年级语文《画》原文画(高鼎)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注释:(1)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2)惊:吃惊,害怕。
译文: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妍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篇二】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十一个生字,会写四个字。
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由读、同桌互读、分小组读等不同的朗读形式,能够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2、利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本课生字。
3、找、读、了解反义词的意思,能够记住古诗中的反义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插图和学习课文,感受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十一个生字,会写四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想象法、自主识字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想象画面并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由地学文识字。
1、通过朗读、看图完成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
2、自主识字,交流识记方法,重点字教师给予适时的点拨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充分联系生活实际,以此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四、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1、教师请学生猜字谜:空山之中一亩田。
(谜底是“画”字)2、教师再请学生猜谜语: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谜底还是“画”)3、导语:刚才我们猜的谜语,就是一位古代诗人以画作为谜底写的一首诗。
一年级上册教案《画》(优秀16篇)
![一年级上册教案《画》(优秀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af509a61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42.png)
一年级上册教案《画》(优秀16篇)《画》教案1教学目标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明白为什么说这是一幅画。
2、学会7个生字,把握诗中出现的反义词。
3、会正确地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背诵并默写课文,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挂图准备:图画若干,课文挂图,生字卡片、田字格出示若干画,有大有小,有黑白有彩色的,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画,今天我们这节课,就先来研究这个画字。
请你数一数,这个字共有几画啊?你是怎么来记住它的?那好,让我们一起在田字格里把这个字来写一个。
谁来带大家读这个字。
我们已经给他找了好几个朋友,你还能来说说有关画的词语吗?研究了这个字,接下来老师请你们来欣赏一幅画好吗?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写上山、绿色、水这高山流水看了真迷人啊?那现在请你静静地听听,来,走近些,再走近些,你听到了什么吗?没有听到声音,那么古代有个诗人,就把没有听到声音用两个字就概括出来了无声,这样连起来就成了两句诗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我们刚才讨论了那么多,他就用了这么两句话表达出来了,你觉得他写得好吗?讨论:语言很简洁,用了反义词那么在这两句诗里,有好几个字我们没有学过写过,你是怎么来记住他们的?教学生字:远、色、近、无声谁能连起来再把这两句诗读一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味道不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那个画家画好这幅画后呢,总觉得缺点什么,于是他又提笔添上了一些。
你看到了什么?粉红的桃花是在春天开放的,这说明呀,画家画的景色是春天的,但是在我们生活中,春天过去了,花儿和鸟儿有什么变化呢?那在这幅画里呢?春天过去了,花还是那么鲜艳地开放着,小鸟看到人走过来了,一点也不害怕。
所以诗人说是: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在这里,教师一边引导说,一边板书:春去花还开着,人来鸟不怕。
改成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这两句话,谁来带大家读好这两句话。
一年级语文《画》教案6篇
![一年级语文《画》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efee6282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3b.png)
一年级语文《画》教案6篇一年级语文《画》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重点难点:1、识字、写字。
2、朗读。
理解、感悟一分钟的重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游戏导人2、正式上课前,全体同学立正站好,两臂侧平举一动不动的站立,看谁坚持得最久。
然后让同学谈感受,再面向全体同学淡话。
3、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学生自由交谈)4、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短,也可以说很长;在某种情况下,要能克制自己,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
我们今天学了。
课文《一分钟》以后,对“一分钟”的体会一定会更深。
5、自白读课文,想想题目中的“一分钟”,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学生自读后说一说)二、听故事,感悟“一分钟”。
1、师范读,思考,你从故事中听明白了什么?2、自由读文,学习字词。
(1) 借助拼音再次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
(2) 同桌互相检查自读情况。
3、识字。
(1) 出示生字。
小组内互相说说哪些字自己已经认识,怎么认识的,再学习其他不认识的字。
(2) 利用生字卡片小组内互相检测。
(3) 交流识字方法。
选择喜欢的一个字,上台说说怎样记住它。
并组词,说话。
(4) 多种方式读生字词。
三、朗读。
1、分自然段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3、汇报读。
指名读全文。
四、写字指导1、出示要写的生字“欠、元、包、钟”让学生认读。
2、观察字形,交流写时要注意的地方。
修改意见3、教师范写,学生评说。
4、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一、复习(多种形式认读生字词,导入新课。
)二、朗读感悟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想一想:听了老师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谈)2、自由朗读,讨论:元元两次叹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的时候,他会想些什么?(1)先让学生自己读书感悟,体会元元当时着急的心情;(2)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想法,揣摩元元的心理;(3)派代表到全班交流;(4)通过朗读表达元元当时的心情,注意读出叹息、自责的语气。
2024年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画》精选
![2024年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画》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32c34691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4f.png)
2024年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画》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画》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课文《画》,生字词学习,以及与绘画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课文《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绘画艺术的魅力。
2. 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并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 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绘画艺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字词的认读与运用,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重点:感受绘画艺术魅力,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文挂图、生字卡片、多媒体设备。
学具:课本、铅笔、橡皮、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引导学生欣赏,引入新课。
2. 新课内容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教师示范读,学生跟读,并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结合课文内容,了解绘画艺术的基本知识。
3. 例题讲解:讲解生字词的用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4.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完成并交流。
5. 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画》2. 生字词:山、水、花、鸟3. 课文内容概括:美丽的山水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朗读课文,熟读生字词。
(2)用自己的话描述一幅喜欢的画。
(3)收集有关绘画艺术的传统知识。
2. 答案:(1)略(2)略(3)例如:国画、版画、水彩画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画展,提高审美能力。
(2)开展绘画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3)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编写小故事,培养想象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生字词的认读与运用。
3.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欣赏。
4. 作业设计中的描述一幅喜欢的画。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
2024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案(精选
![2024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案(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409c4ebb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30.png)
2024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的第一单元《画》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画》,生字词的学习,朗读与书写。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本课生字词,并能正确朗读和书写。
2. 通过学习课文,理解画中的意境,培养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绘画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朗读与书写。
难点:理解课文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挂图,生字卡片,多媒体设备。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幅美丽的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
2. 课文学习:a. 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b. 学习生字词,让学生正确朗读和书写。
c. 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画中的意境。
3. 例题讲解:a. 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画中的细节。
b. 讲解解题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4. 随堂练习:a.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b.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解答疑问。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画》2. 生字词:a. 画(hUA)b. 美丽(mEi lI)c. 意境(yI jIng)3. 课文重点句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b. 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画,并用文字描述画中的意境。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课文意境的理解程度。
2. 拓展延伸:a. 组织学生参观画展,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b. 开展绘画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c. 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了解更多关于绘画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2. 课文意境的理解3. 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培养4. 作业设计及课后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1. 生字词的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生字词,涵盖常用字、易错字等,为学生打好基础。
2024年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画》教案
![2024年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aa80be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b5.png)
2024年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2024年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详细内容为《画》一课。
本课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基本的汉字和词语。
二、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字的书写与运用,课文的理解与朗读。
教学重点:生字的学习,课文的朗读与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挂图。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展示:讲解生字,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讲解,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朗读。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新学的生字组词,并进行朗读练习。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互相交流心得。
六、板书设计1. 生字词:山、水、花、鸟、红、绿、蓝、白。
2. 课文重点句子:山青水秀,鸟语花香。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新学的生字写一段话,描述你喜欢的季节。
答案示例:春天到了,山青水秀,鸟语花香,我喜欢这个美丽的季节。
2. 朗读课文,熟读生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教学调整。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大自然,用画笔描绘出自己心中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同时,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大自然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的书写与运用2. 课文的理解与朗读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生字的书写与运用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关注生字的书写。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6 《画》优秀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6 《画》优秀教案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0796f38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09.png)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6 《画》优秀教案含教学反
思
一、教案概述
•课题:《画》
•识字内容:6
•适用对象:部编人教版一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1.理解识字“画”字的基本含义和常见使用场景;
2.能够正确书写识字“画”字;
3.能够通过亲身感受理解绘画的乐趣和意义。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活动
•通过展示有关绘画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思考“画”字的意义和用途。
2. 学习“画”字
•带领学生一起认读“画”字,并通过笔画顺序演示正确的书写方法。
•让学生反复练习书写“画”字,注意笔画的顺序和结构。
3. 活动设计
•安排绘画活动,让学生通过绘画来理解“画”字的含义,并体验绘画的乐趣。
•老师可以提供不同的绘画题材和工具,让学生自由发挥,展示个性和创造力。
4. 总结和展示
•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绘画活动的收获和体验,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相互欣赏。
三、教学反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画”字的含义,而不是止步于纸面文字的认读和书写。
•绘画活动要注重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和表达个性,避免过多的干预和限制,让学生感受自由和乐趣。
四、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画》这个词对一年级学生来说不仅仅是一个汉字,更是
一种表达和创造的方式。
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通过绘画表达内心世界,展现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一年级古诗《画》教案5篇
![一年级古诗《画》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f5da144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d4.png)
一年级古诗《画》教案5篇一年级古诗《画》教案篇1一、复习检查1、朗读《锄禾》。
2、用自己的话把《锄禾》这首古诗的意思讲一讲。
二、初读指导1、板书课题,领读。
农民什么地方值得人们同情呢?2、教师范读,领读。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收闲田农夫粟犹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熟记、练写生字。
(2)指导朗读,注意多音字,重音和停顿。
(3)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1、教师介绍粟。
2、学生查字典,弄懂“无”和“犹”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所以讲一讲。
同桌试讲,共同纠正。
结合讲解板书:春一粒秋万颗饿死4、检查试讲情况,指名讲解。
5、观察课本上的插图,说说图意。
6、为什么丰收农民还要饿死呢?7、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四、作业1、画去括号内不恰当的拼音。
2、解释。
3、诗句中“一粒”的“粒”表示(),“万颗”中的“万”表示()。
4、用自己的话讲《悯农》的诗意。
5、背诵《悯农》。
一年级古诗《画》教案篇2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2、借助解释、抓住重点词句、利用插图、发挥想象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表达的方法。
3、感受古诗的韵味,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
培养动手搜集资料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意,积累古诗。
2、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准备:词典、搜集思念家乡的古诗词、与这首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交流积累,引入诗文。
老师:古往今来远离故土的游子总会思念魂牵梦萦的家乡。
他们往往把这种浓浓的思乡之情融入一首首短小精悍的古诗中,需要我们细细去品味。
请同学们把你积累或搜集到的描写思念家乡的古诗,给大伙诵读一下。
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白的《静夜思》、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已学过)、北宋秦观的《浣溪沙》等。
学生:积极交流。
老师:从刚才的交流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把所学古诗能够积累下来,一部分同学不但能积累所学古诗,还主动搜集课外古诗,值得大家学习,我们一定要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
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案(8篇)
![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案(8篇)](https://img.taocdn.com/s3/m/10f1b19b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8c.png)
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案(8篇)一班级语文上册《画》教案1一、教学要求:1、通过观看图画和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受到美的熏陶。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3个部首,理解文中的反义词;会认读5个字。
3、能用自身的话说出诗句的也许意思。
4、能正确、流畅地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和部首。
三、教具预备:投影仪、生字卡片、挂图。
四、课时布置: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平常俺们看了很多画,今日请同学们认真地来看一幅图,看看这幅画画面上画了些什么?(用红笔板书:山、水、花、鸟)画的是什么季节?(春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春天?(桃花)。
2、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的山、水、花、鸟的情景,要求同学回答下面的问题。
(1) 想一想,假如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晰吗?(模模糊糊、没有颜色、看不清)(2) 假如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什么声音?(有哗哗的流水声)(3) 各种花过了开花的季节就会怎样?(不再开了,看不到花)(4) 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前面,鸟就会怎么样?(鸟就会受惊,会飞走)小结:俺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山、水、花、鸟是这样的,那么画上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又是怎样写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呢?请跟老师来看看。
二、创设情境、补充诗句。
1、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的最终排看画中的山有没有颜色?要求同学把看到的告知同学。
(板书:远看有色。
)2、请一位女同学来到画的前面听一下水有没有声音?要求把听到的告知同学。
(板书:近听无声。
)3、请一个同学说说,图上面的是什么花?(桃花)桃花是在什么季节开的?(春天)如今是什么季节了,为什么它还开着?(板书:春去还在。
)4、请一同学到画前面来仿照一下平常赶鸟的情景,让别的同学看看鸟怕不怕?即它会不会飞走?板书:人来不惊。
三、齐读诗句,板书课题。
1、齐读诗句。
2、给诗加上题目。
6.《画》 教案 一年级上册语文古诗 部编版
![6.《画》 教案 一年级上册语文古诗 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ab2d1e28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38.png)
6.《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古诗《画》,并理解诗句的含义。
(2)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诗句中的画面。
(3)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感知和理解古诗的内容。
(2)通过观察、想象、表达等活动,培养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提高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古诗的热爱和兴趣,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3)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古诗《画》。
2.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用自己的话表达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表达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古诗《画》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中的画面。
(2)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插图中的画面。
(3)教师引导学生猜测插图中的画面与古诗《画》的关系。
2. 学习古诗(1)教师出示古诗《画》,学生自读古诗。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3)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古诗,注意语气和节奏。
3. 体会诗意(1)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2)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诗句的含义和感受。
(3)教师组织小组汇报,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4. 拓展活动(1)教师出示其他古诗的插图,学生观察插图并猜测古诗的内容。
(2)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自己的话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3)教师组织小组汇报,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收获。
(2)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四、作业布置1. 抄写古诗《画》,并背诵古诗。
2. 根据古诗《画》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写一篇短文。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古诗《静夜思》。
《画》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古诗部编版
![《画》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古诗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fcc86d7a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4f.png)
-诗句深层含义的解读: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诗句中的隐喻和象征,如“远看山有色”中的“色”字的深层含义。
-想象力的激发与运用:引导学生通过诗句展开想象,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画面,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举例:
-使用拍手、敲击等方式辅助学生感受古诗的节奏,通过反复练习帮助学生掌握韵律;
-设计问题链,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深层含义,如“为什么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画》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古诗部编版
1.教学重点
-古诗的朗读与背诵:准确把握《画》的韵律和节奏,流畅朗读并熟练背诵全诗,以加强语感培养和记忆能力。
-诗句意象的理解:掌握诗句中的基本意象,如“山”、“水”、“花”、“鸟”,理解它们在诗中的象征意义和艺术表现。
-诗歌情感体验:感受诗人通过《画》表达的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情感共鸣。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画》这首古诗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本内容。《画》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它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山水的美丽。这首诗是学习古诗的重要起点,它能帮助我们体会古人的审美情趣和表达技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逐句分析古诗中的画面,如“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探讨诗人如何通过文字捕捉自然之美。
举例:
-通过教师示范和集体练习,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画》;
-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诗句与实际景象的联系,理解“山有色”、“水无声”等表达;
-通过情景创设和讨论,让学生体验诗人在诗中对自然的情感投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一年级上册语文《画》教案8篇
![一年级上册语文《画》教案8篇](https://img.taocdn.com/s3/m/c19cbd06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b3.png)
一年级上册语文《画》教案8篇一年级上册语文《画》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影、前”等11个生字和宝盖头、女字旁、月字旁3个偏旁;会写“在、后”等4个字和斜钩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体会“我”对影子的喜爱之情。
借助生活经验,理解影子与人形影不离的特点。
3.借助情境,辨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并用这4个词语表达方位。
教学重难点:1.正确朗读课文,识记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在生活情境中辨别这4个方位,并用这四个词来表达方位。
2.斜钩和卧钩的书写区别。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引入,出示课题1.猜谜语:看着是我不是我,我去踩它它不躲。
一举一动都像我,我走哪里它跟着。
(谜底:影子)板书课文题目:影子。
(影子是黑的;影子紧紧跟着人;影子的方向会变化。
)2.(1)指导学生读课题,注意读好后鼻韵母yǐnɡ,“子”读轻声。
(2)指导识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影”这个字?多媒体课件帮助识记:火红的太阳照在建筑物上,在地上形成了影子。
“日”就代表太阳,“京”就代表建筑物,“彡”就代表影子。
二、熟读课文,自主识字1.导学:有一个人写下了一首儿歌,你们想知道这首儿歌是怎么写影子的吗?请打开书自己读一读吧!(自由读文)21·世纪*教育网2.导问:怎样才能把课文读好呢?(1)在读书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笔圈上,请拼音帮忙,也可以请同学帮助,还可以查字典……(2)把最难读的那一行多读几遍。
这样就会越读越流利。
3.教师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
4.创设游戏情境,检查字音,识记词语。
(1)开火车,引导学生个别读。
(2)去掉拼音再读词语。
(3)学生领读,其他学生跟读。
5.同学们真厉害,这么多生字宝宝都认识了,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宝宝的呢?交流识字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汇报识字方法。
黑:找反义词的方法记住“黑”,就像一只小黑猫,睁着两只眼睛,四条腿并拢蹲在那里。
组词:黑色、黑夜。
“黑”是“白”的反义词。
“前”和“后”也是反义词,“左”和“右”也是一对反义词。
2024年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画》教案
![2024年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ba967f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81.png)
2024年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画》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生字词,如“山、水、鸟、花”等;学习基本笔画和结构,掌握书写规范;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中描绘的美丽景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 培养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歌韵律美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书写,课文的朗读和感悟。
难点:诗歌意境的理解,基本笔画和结构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挂图、多媒体设备。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引导学生观察、描述画面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学习生字词:教师带领学生认读生字词,讲解字词意思,指导书写。
(2)学习课文:学生跟读课文,感受诗歌韵律美,理解课文内容。
(3)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对诗中描绘景色的感受。
3.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巩固生字词的学习和应用。
4. 随堂练习:布置与生字词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生字词:山、水、鸟、花等。
2. 课文内容概括: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美丽的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背诵课文,并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3)画一幅山水画,并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内容。
2. 答案:(1)略。
(2)略。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尝试创作以“画”为主题的诗歌或故事。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学习和书写2.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课堂讨论4. 作业设计中的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生字词的学习和书写1. 生字词的选择:挑选具有代表性和实用性的生字词,如“山、水、鸟、花”等,便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上册《画》教案7篇一年级上册《画》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夏”和“琴”,能比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随文识字。
3、情感度价值观目标:在识字读文中感受大自然各种声音的美,使学生愿意探索自然界奇妙的声音。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感受诗人笔下声音的美妙。
教学准备:录音机,有关声音的录音,生字词卡片,“听”“琴”的字理图,“箫”“古琴”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听”的甲骨文图片,请学生猜一猜这是一个什么字。
讲解“听”字的字理演变过程。
学习“听”字。
2、回忆生活中听到的声音。
3、播放声音的录音,请学生说说听到了哪些声音。
4、清朝有一位诗人张潮,他也特别喜欢倾听自然界中的声音,而且他还把听到的写成了一首诗,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识记二类字。
1、范读。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都写了哪几种声音,在字的下面作下标记,。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出示词卡,贴在黑板上。
4、齐读词卡5、出示“涧边”,学习这个词。
6、巩固二类字。
自由读,同桌互读。
开火车读。
三、随文识字,识记一类字。
1、出示图片“蝉”,介绍“蝉”的习性及声音特点。
强调是“虫”字旁的字。
2、指名读前两行,说一说在这两行中听到哪些声音。
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夏,秋,听、雪”3、指名读3、4行,找一找诗人还听到了哪些声音。
“琴”——通过观察“琴”字的字理,记住字形,欣赏古琴弹奏的声音。
)“萧”——观察“萧”这种乐器的图片,声字偏旁表义的作用,指导朗读。
小组合作多种办法识字。
在研讨学习的基础上,汇报“松”,“瀑布”,“涧”这几个字。
多种方法汇报,教师相机出示字卡。
4、理解最后一句:你认为“觉耳中别有不同”是什么意思5、游戏巩固。
1)、创设听声读词的小游戏。
2)、将汉字回到古诗中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四、指导书写。
1、观察虚宫格中的生字。
动手描一描。
提出最难写的字。
2、根据学生提出的字,指导书写“夏,琴”3、学生练习书写。
五、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寻找大自然的其他声音,做一个有心人,尝试写一首《听声》。
一年级上册《画》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通过图画对照、归类识字等方法,认识“书”“包”等11个生字,认识包字头单人旁、竹字头3个偏旁。
会写“早、书”5个字。
2、能正确朗读课文。
知道学习用品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用处。
3、爱护文具,学着自己摆放文具,整理书包。
二.教学重难点正确朗读课文,掌握常见学习用品的名称,认识“书”“包”等11个生字,认识包字头、单人旁、竹字头3个偏旁。
三.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新课1、导语:孩子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看看谁猜得又快又准。
2、出示谜语,学生猜谜:带子长长身体方,书本文具里面装。
它是我们的好朋友,天天伴我来上学。
3、出示谜底,板书课题:是啊,就是书包(师板书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和小书包一起来学习。
4、齐读课题,认读“书包”:(1)指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认读“书包”:要求先拼读拼音,说一说读这个音节应该注意什么。
5、师:看看书包里装了什么呢?师;老师这有一个书包,请一个同学把里边的物品都拿出来,边拿边出示带拼音的`词语,书包就是把所有的学习用品都包在里面。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一)认读生字,识记生字(带图片词语)1、过渡:在这首儿歌里,有6个词语,看书自己读一读,下面请小朋友们领着大家读一遍,老师把拼音去掉,你还会读吗?全班一起读黑板词语。
开火车读。
2、认读单个生字:(1)黑板出示生字,学生同桌互相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全班齐读生字,一个读两遍。
(3)你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哪个字?识记生字的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反义词,组词等等,当学生说出第一个加一加的字时,顺势归类,把所有的加一加的生字都放在一行。
随机认识单人旁、竹字头。
重点认识竹字头。
三、生字再现、巩固记忆师:孩子,这些字宝宝你都认会了吗这些生字都认会了,儿歌就会读的更好听,我们一起试试吧,注意节奏,停顿。
交流识字方法。
四.教师示范、指导书写过渡:同学们已经和书包里的小居民交上朋友了,那你们想不想把它的名字写下来?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写一写吧。
首先,我们把“书”字送回家。
1、第一笔横折略小,第二笔横折钩略宽,竖要直,点不碰到横折(1)生书空。
(2)生在田字格先描红,再书写。
2、“早”送回家,注意横要写的平直,要写端正,日要写的扁一点。
3、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用笔划出“我”的小书包藏着哪些宝贝?教师引言:同学们学生字学得非常好,现在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老师有几句话想叮嘱书包:上课的时候应该怎么做,下课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出示课文后半部分。
师:这些文具默默的为我们奉献,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它呢?引导学生说一说。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书包的。
教师建议学生用“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来说话。
边说边做。
五、总结全文。
这节课我们学会自己整理书包,收拾自己的书桌面。
课下小朋友用“先...然后...最后...”说一说整理书包的过程。
一年级上册《画》教案篇3【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天”等6个生字新词。
2.能通过图画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朗读课文。
3.在学习、游戏过程中,学会与小伙伴一起合作学习、友好相处。
【教学重点】能正确认读“天”等6个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通过图画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生字字卡,ppt。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小朋友们,在上一年级以前,你们是不是已经认识了很多的字宝宝今天,老师要考考你们认不认识这几个字宝宝,如果你认识他们,就大声地叫出它们的名字。
2.逐个出示:“天、地、人、你、我、他”,学生齐读;3.指名念随机点到的“天、地、人、你、我、他”,说说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认识这些字宝宝。
二、学习“天地人”1.出示甲骨文的“天”,猜猜是什么字;2.出示“天”,读一读;3.配合图片,结合甲骨文,教师讲解“天”的本义;4.同“天”的教学方法类似,教学“地、人”;5.读一读《三字经》中“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了解“天地人”的含义。
三才,就是天、地、人。
天地人合一,有了这三个方面,世界才开始。
三、学习“你我他”1.出示三个小朋友做游戏的图片,认识“你我他”三个生字;2.根据句式:“你是______,我是______,他是_____,我们都是______________。
”上台做小朋友互相认识的口语交际小游戏。
3.课中操:大家看幻灯片起立唱一唱《你的`名字叫什么》,在歌唱中巩固生字“你、我”。
四、识记生字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板书的6个会认字,学生充分认读。
2.同桌合作: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读互考。
如果同桌读错了,学生可以当小老师教同桌读字。
3.开火车轮读字卡,有错及时纠正。
注意“人”是翘舌音;“天”是前鼻音。
4.自主识字:我们怎样才能把它们记住呢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字,一边观察字卡,一边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
5.教师相机指导:“天”字(1)联想识字法:独体字,“大”字多一横就是“天”字。
(2)字理识字法:象形字。
古时候的天字像站立的人形,用方框突出了人的头,引申为头顶以上的天空。
(3)组词识字法:天上,每天,天真。
地:(1)熟字加偏旁识字。
左右结构,“也”字左边加个“”。
(2)“加一加”的方法识字。
左边是“土”,右边是“也”,合起来就是“地”。
(3)组词识字。
大地、地面、土地。
他:(1)熟字加偏旁识字。
左右结构,“也”字左边加个“亻”。
(2)“加一加”的方法识字。
左边是“亻”,右边是“也”,合起来就是“他”。
(3)组词识字。
他们、他人、他乡。
(4)形近字比较识字。
“地”和“他”的右边都是“也”,字的左边不同,“他”与人有关,所以是“亻”,“地”与土有关,所以是“”。
人:(1)数笔画识字。
独体字,第一笔是撇,第二笔是捺。
(2)字理识字。
象形字,出示图片,古时候“人”字像一个人的侧视形象,头、臂、身、腿、足齐全,突出了人直立行走和有手的特点。
(3)猜字谜识字。
“天下一绝”或者“春节放假三天”。
(4)组词识字。
大人、人民、人们。
我:(1)联想识字。
独体字,“找”字头上多一“撇”。
(2)组词识字。
我们、我的、我家。
你:(1)部件组合法识字。
左右结构,“亻”加“尔”。
(2)组词识字。
你的、你们、你家。
五、巩固游戏1.课件出示识字大转盘(转盘上面标有本课生字)。
学生转转盘,转到哪个字,就用那个字扩词并说一句话。
2.小结:我是老师,你是我的学生,他也是我的学生。
我们共同生活在天和地之间,一起做热爱学习、勤奋努力的人。
六、课堂小结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哪些字宝宝希望你们在以后的每天里,无论在哪里遇到这些字宝宝,以及其它你认识的,想认识的字宝宝,都留心读一读,比一比谁交到的字宝宝朋友最多。
七、布置作业1.用6个字各组两个词语,并各说一句话。
2.亲子阅读半小时。
一年级上册《画》教案篇4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得数是9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渗透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3.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正确计算9的加减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8以内的加减法.老师依次出示卡片,学生用手势表示得数.2.复习9的组成.学生独立完成:(49页上)指名说答案.师:今天我们要应用这些旧知识继续学习加减法的计算.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题(1)出示羽毛球图师:你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吗?学生看图提出数学问题,先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左边有8个羽毛球,右边有1个羽毛球,一共有几个羽毛球?)学生根据题意在桌子上用卡片摆出算式.老师板书:8+1=91+8=9问:求一共有多少个,为什么用加法?对这幅图你还有不同的理解吗?指名回答.(一共有9个羽毛球,去掉右边的1个,还剩几个?)(或去掉左边的8个,还剩几个?)学生摆出算式,老师板书:9-1=89-8=1问:求左边的或右边的为什么要用减法?(2)比较这四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两个加法算式的得数只好是两个减法算式的被减数,9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1,一部分是8,从9里面去掉1剩8,去掉8剩1.)2.教学摆一摆(1)师:刚才的图是把9分成了8和1两部分,那么9还可以分成哪两部分?请你用学具摆一摆.指名到前面来摆:●●●●●● ●●师:请你根据这幅图列出四个算式.学生列式,老师板书:7+2=9 9-2=72+7=9 9-7=2问:这四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2)师:9还可以分成哪两部分?请你再用学具摆一摆,然后看图列出算式.指名回答,老师板书:6+3=9 9-3=63+6=9 9-6=3师:这四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请你自己说一说.(3)师:9还可以怎么分?动手摆一摆,然后列式.板书:5+4=9 9-4=54+5=9 9=6=4师:请你自己说一说这四个算式表示的意思.3.总结算法师:这些都是几的加减法?板书课题:得数是9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问:不摆学具、不看图,怎样计算呢?学生在小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总结出多种算法.问:9的加减法除了这些题以外,你还知道有哪些?引导学生说出:0+9=9 9-0=99+0=9 9-9=0问:这几道题怎么想得数?(想:算式的含义)三、巩固练习1.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口算,大家当裁判.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49页的做一做,然后集体订正.(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8+1= 7+2= 6+3= 5+4=1+8= 2+7= 3+6= 4+5=9-1= 9-2= 9-3= 9-4=9-8= 9-7= 9-6= 9-5=3.游戏:送信前面有几个写着数字的信箱,每个学生手里都有一封信(上面写着算式),学生把自己手里的信装到相应的信箱里,就说明把信送到了.一年级上册《画》教案篇5一、本学期教学目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