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常用化疗药物及分子靶向药物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常用化疗药物及分子靶向药物分类
通常可将化疗药物分为几类,其中烷化剂和抗代谢药以该类药物细胞毒作用命名,激素类药物以其生理作用命名,天然药物的命名说明了其药物来源。生物调节剂类药物包括可以模仿、刺激、促进、抑制甚至改变机体对肿瘤反应的药物。分子靶向药物作用于肿瘤细胞或其微环境中的变异。无法分入其他种类的药物被分为杂类。
每一类药物能按药物作用机制、药物或衍生物的生化结构、生理学作用机制分为几种亚类型。
常用化疗药物及分子靶向药物分类
注: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IL,白介素;LHRH,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mTOR,哺乳类动物西罗莫司靶蛋白;PARP,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
某些情况下这种分类并不完全合理,有些药物可能可以被归入多种类型,也有些药物似乎不能归入任何一类。然而,将化疗药物分类还是有多方面的意义的。例如,抗代谢药干扰嘌呤及嘧啶的代谢,从而影响DNA及RNA的合成,它们都是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部分是细胞周期时相性药物。相反,烷化剂类药物中的亚硝基脲类药物则主要是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这些知识在挑选抗肿瘤药物或联合用药时非常有用。
(一)烷化剂
烷化剂是一类可以与核酸、蛋白及许多小分子物质相结合的化合物。烷化剂常含亲电子性的或在体内能产生亲电子基团,制造出带正电的
极化分子。这些极化分子可以与许多细胞的生物大分子中含有的电子基团产生相互作用。
烷化剂的细胞毒作用主要与亲电子基团和DNA产生相互作用有关,其相互作用导致产生替代性反应、交链反应、链断裂反应。烷化剂与DNA 的相互作用导致DNA分子编码信息发生改变,结果抑制了DNA的复制或使其不精确复制,最终导致细胞突变或死亡。
烷化剂诱导突变的后果之一就是具有致畸及致癌的潜在危险。烷化剂可以与前体DNA、RNA和蛋白质发生相互作用,因此是非时相特异性药物,至少部分烷化剂是细胞周期非特异性化疗药。
(二)抗代谢类药
抗代谢类化疗药是一类小分子的化合物。该类药物与人体核酸合成中代谢产物的分子结构及功能相似,通过影响核酸代谢而发挥抗癌作用。当细胞正常代谢过程中误摄取该类化疗药物后,该类化疗药物即可抑制核酸合成的关键酶或与核酸结合嵌入核酸分子,产生异常编码。
这两方面的作用机制都将导致DNA合成受抑制,最终导致细胞死亡。由于抗代谢类药物主要影响DNA的合成,因此抗代谢类药物主要作用于生长活跃的细胞。抗代谢类化疗药物也归属于细胞周期特异性化疗药物。
(三)天然类
天然类化疗药分类不是根据药物的作用分类的,而是根据其天然来源分类。临床常用的天然化疗药物包括植物类、真菌类及链霉菌属类发酵产物、细菌的产物。
(四)激素和激素拮抗剂
用于临床抗癌治疗的激素和激素拮抗剂包括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合成衍生物、具有甾体类激素或甾体类激素拮抗剂活性的非甾体类合成物、芳香酶抑制剂、下丘脑垂体类激素、甲状腺素。
每一种制剂都有其独特的作用。有些药物与细胞质特异性受体结合,在细胞水平上直接介导产生某些作用,抑制或刺激激素的产生及影响激素的活性。这些药物也可刺激或抑制机体自身内分泌或旁分泌生长因子[如表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和TGF-β)]。
各种激素及激素拮抗剂的相关作用在不同类型肿瘤中并不一样,其具体机制并未完全研究清楚。特异性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如他莫昔芬)与雌激素受体结合时,能够调节某些影响细胞生长的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在这一过程中起作用的有一大群调节因子,包括20个受体作用蛋白,50个转录活性因子及许多效应分子。他莫昔芬还间接作用于下丘脑及腺垂体激素而产生作用。
大多数情况下,激素可能导致那些直接或间接激素依赖性肿瘤的发生。但也有例外,肾上腺皮质激素对白血病和淋巴瘤具有治疗作用。对于具有大量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异常淋巴细胞,肾上腺皮质激素似乎可以产生直接溶解作用。
(五)分子靶向药物
1.概述这一分类是因人们对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认识逐渐成熟而形成的肿瘤学的一个相对较新的分类。在了解了肿瘤细胞基因水平的改变、其下游一系列分子的改变,以及这些分子改变调控肿瘤细胞发生和死亡的机制的基础上,控制肿瘤生长成为可能。
2.酪氨酸激酶及多靶点激酶抑制剂这类药物中最早发现的是信号转导抑制剂甲磺酸伊马替尼。它能抑制费城染色体阳性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产生的活性融合产物酪氨酸激酶,能抑制Bcr-Abl细胞增殖,也能抑制胃肠间质瘤中高表达的c-KIT激酶。现在有大量的小分子抑制剂能抑制细胞内激酶活性(包括受体或非受体分子)并在临床中应用,在几乎每种肿瘤中都表现出临床疗效。
3.单克隆抗体在过去的15~20年,单克隆抗体已经成为肿瘤学家的有用助手。这些药物都作用于生长因子或其受体,但具有不同程度的人源化(嵌合体),并且可以是非偶联的(阿勒姆图单抗、贝伐珠单抗、西妥昔单抗、奥法木单抗、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或者与
放射性核素(伊卜里图单抗、托西莫单抗)或另一种有毒成分(ado-曲妥珠单抗美坦新偶联物、布伦图单抗、维登汀、吉妥单抗)偶联。有一些分子靶向药物是生物反应调节剂,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4.其他药物其他还有一些作用于细胞核活性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如全反式视黄酸与细胞质蛋白结合后,继而通过与核视黄酸受体(RAR)相互作用干扰调控细胞生长和分化基因的表达;全反式视黄酸能抑制蛋白酶体的作用,蛋白酶体能调节胞内蛋白的降解,在胞内蛋白调节、细胞信号转导及细胞内环境稳定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全反式视黄酸还能干扰其他关键通路。
(六)杂类
杂类包括生物反应调节剂,这类药物有些有多种生理学效应(如干扰素或沙利度胺类药物),有些有特殊活性(如单克隆免疫检测点抑制剂),还有其他一些杂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