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行业并购与重组案例
并购重组案例分析:蓝帆医疗收购柏盛国际
![并购重组案例分析:蓝帆医疗收购柏盛国际](https://img.taocdn.com/s3/m/b7a75d35b8f67c1cfbd6b82c.png)
并购重组案例分析:蓝帆医疗收购柏盛国际2018年3月28日,蓝帆医疗58.95亿元间接收购心脏支架制造商柏盛国际93.37%股份的交易获得重组委审核无条件通过。
此次交易有两大看点。
一方面,本次交易又是典型的“蛇吞象”。
主营医疗手套制造业务的蓝帆医疗停牌时市值约为60.26亿元,而标的100%股权作价63.14亿元。
柏盛国际的估值、净利润均超过蓝帆医疗。
另一方面,本次交易之前,产业基金旗下的投资基金等投资者联合将柏盛国际从新加坡交易所私有化。
由于私有化交易使用了杠杆资金,为杠杆收购(LBO)交易。
初步测算,按本次交易发行价,私有化交易投资者回报率为149.34%。
蓝帆医疗的医疗器械龙头之路,为何选择收购柏盛国际作为收购扩的第一步?LBO交易通过A股并购退出,又有什么关键的合规问题?下面本文将对此案例进行详细分析。
一、交易各方1、上市公司——蓝帆医疗蓝帆医疗的主营业务为医疗手套和健康防护手套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医疗手套属于低值医疗耗材,是中国药监局医疗器械分类中的第一、第二类医疗器械。
目前蓝帆医疗已成为所在领域龙头。
蓝帆医疗实际控人为自然人振平。
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之间的股权结构关系如下图:蓝帆医疗作为全球医疗手套龙头,在2015年、2016年、2017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5.09亿元、12.89亿元、15.7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0亿元、1.81亿元、2.01亿元。
可以看出,蓝帆医疗仍保持不错的业绩,但主营业务增速已放缓。
实际上,蓝帆医疗手套产品附加值不高,毛利率较低。
蓝帆医疗毛利率在2015年、2016年、2017年分别为25.94%、27.16%、31.40%。
而标的主营的心脏支架业务为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较高的器械产品,毛利率较高。
标的在2015年、2016年、2017年1-10月的毛利率分别为75.78%、73.77%和 75.74%。
因此,通过此次收购,蓝帆医疗产品附加值增加,整体毛利率提升,从而可以成功实现产业升级。
很好的一个并购案例,做了很久 很认真
![很好的一个并购案例,做了很久 很认真](https://img.taocdn.com/s3/m/8f063e5ea417866fb84a8e53.png)
收益现值法评估值为3,792,248.86 欧元 资产基础法评估值为1,908,967.68 欧元
最终采用收益现值法的评估结果,评估值为 3,792,248.86 欧元(考虑到Comed 公司未来 的成长空间及盈利水平) 评估增值3,019,473.25 欧元,评估增值率 390.73%
交易内容
总收购金额为4,866,302欧元 ——股票: 1390,372 欧元 40% 增资 3.47.930 欧元 50% 总共:40%*1/2 + 50% = 70% 股份
深层次的产业思考
荷兰comed 的产业地位 —心血管介入领域内,具有丰富产品注册 、临床试验、销售和 市场推广经验,并且拥有大量的医生、注册机构 、CRO 和代理商资源 — 本次并购将对中国医疗产业界的发展路径产生中 长期的深远影响 深层次的产业思考 —10年之后我国的医疗行业将发生什么变化 ?
其资产不存在重大权属纠纷,无重大处罚 。 Comed 公司资产总额198万欧元 负债总额120万欧元 净资产总额77万欧元 2011年1-6 月Comed 公司的净利润48 万 欧元,超过2010 年全年净利润的2 倍( 2010 年净利润23 万欧元)。
评估 (2011/6/30)为评估基准 日
评估 (2011/6/30)为评估基准 日
经乐普医疗与Comed 公司协商,最终将 估值确定为3,475,930 欧元。 按照Comed公司经审计后2011 年1-6 月 净利润481,987.60 万欧元,以及对其 2011 年7-12 月净利润的预测值211,151 欧元
风险解决方案
促进两公司的文化融合 Comed 和乐普公司代理商进行整合,交 叉销售、客户资源共享,细分市场 留住原企业关键人才,建立有效的沟通机 制
IVD体外诊断行业并购案例分析
![IVD体外诊断行业并购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bbb5e2105087632311212fe.png)
IVD行业并购案例分析一、安图生物(一)现有业务模式安图生物是一家专业从事体外诊断试剂及仪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公司,95%以上的营业收入来自体外诊断试剂。
公司的境内销售主要采用“经销为主,直销为辅”的销售模式,大部分销售通过经销商来实现,少部分直接销售给各级医院、体检中心、第三方检测机构等终端客户。
(二)近期并购动态安图生物收购盛世君晖和百奥泰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司直销的能力,但是更多的是为了公司在临床生化检测领域和临床实验室全自动化系统检验流水线领域的发展,提升公司的产品竞争力。
从近期在资本市场运作的情况来看,安图生物并未在大陆内部的渠道商和第三方实验室两个重要战略层面上进行布局,依旧依靠着过往由经销商形成的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来进行销售。
二、迈克生物(一)现有业务模式迈克生物的主营业务为体外诊断产品的自主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包括代理销售国外知名品牌的体外诊断产品,系安图生物的可比上市公司。
其中约40%营业收入来自自产试剂和仪器、约60%营业收入来自代理试剂和仪器。
公司的销售采用直销和经销并行的方式:一方面对三甲及部分二甲医院采取直销方式,另一方面为顺应国家医改、分级诊疗等举措,公司大力发展专注于体外诊断行业的经销商积极开拓基层医疗机构,并协助经销商为终端客户提供专业的产品和服务。
(二)近期并购、新设动态迈克生物收购广州瑞华贸易有限公司(并增资2,522.5万元),实现了在西南区域外投资设立销售公司的目的。
广州瑞华贸易有限公司多年从事IVD行业产品销售,在广东地区有优质医疗机构资源及多年丰富的行业经验积累及良好的销售渠道资源。
迈克生物和班善忠、吕彦、杨帆先生、曹珩女士等人共同出资成立迈克生物(北京)有限公司,主要负责河北、天津、北京地区的IVD行业产品的销售。
本次合作对象班善忠、吕彦、杨帆先生、曹珩女士在IVD行业从业经验丰富,对行业、产品、客户和市场竞争有深刻的认识,在河北、天津市场有较为深厚的客户基础。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研究以鱼跃医疗为例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研究以鱼跃医疗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8c570ac9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ae.png)
谢谢观看
4、加强并购后整合管理:鱼跃医疗应制定全面的整合战略和计划,提高整 合效率,降低整合风险。
结论
本次演示通过对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进行深入研究,并以鱼跃医疗为例进行 分析和探讨。研究发现,鱼跃医疗在并购财务风险管理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如定 价、融资、支付和整合等方面的风险。为降低这些风险,我们提出了一些具体的 建议和措施。希望这些研究结果能为类似企业提供借鉴和启示,对企业并购的成 功实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内容
本次演示将围绕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展开,以医疗器械企业为例进行阐述。 随着医疗行业的迅速发展,医疗器械企业的并购与风险分析逐渐成为的焦点。本 次演示旨在帮助读者了解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的流程和技巧,并通过具体案例 分析来加深理解。
一、并购财务风险分析的基本概 念和理论知识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是指在企业并购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 识别、评估、控制和管理的过程。这些风险主要包括定价风险、支付风险、整合 风险等。财务风险分析需要综合运用财务、税务、法律等多方面知识,以确保企 业并购的顺利进行。
二、医疗器械企业并购财务风险 分析的应用案例分析
1、案例一:A医疗器械企业并购 B企业
A企业是一家大型医疗器械企业,为了拓展业务范围,决定并购B企业。在并 购过程中,A企业对B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包括收入、成本、库存 等。此外,A企业还对B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产品研发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评估。 最终,A企业成功完成并购,实现了业务拓展。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研究以鱼跃医 疗为例
01 引言
03 研究方法 05 结论
目录
02 文献综述 04 结果与讨论 06 参考内容
引言
企业并购是市场经济中一种常见的商业行为,旨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扩 大市场份额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然而,并购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往往影响并购 目标的实现,甚至导致并购失败。特别是在医疗行业中,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暴 露出的问题愈发引人。本次演示以鱼跃医疗为例,对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进行深 入探讨,以期为类似企业提供借鉴和启示。
医药行业成功的并购财务整合案例
![医药行业成功的并购财务整合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ca96f7c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84.png)
医药行业成功的并购财务整合案例那咱就来说说吉利德收购Pharmasset这个超酷的医药行业并购财务整合案例。
吉利德这家公司在医药界就像个很有野心的探险家,一直想在丙肝治疗领域搞出个大动静。
这时候,它就盯上了Pharmasset这个小而精的公司。
一、并购前的状况。
1. 吉利德。
吉利德本身已经是医药界的一个大腕了,有自己的一套财务体系,研发投入很大,但是在丙肝药物方面还没有那种能一锤定音的产品。
它的财务就像是一个庞大但有点按部就班的机器,现金流比较稳定,有一定的资金储备可以用来搞大动作。
2. Pharmasset.Pharmasset呢,是个专注于研发丙肝药物的小公司。
它就像一个有独门绝技的小工匠,虽然规模小,但是在丙肝药物研发的某几个关键技术上特别厉害。
不过呢,它的财务状况就比较紧张了,就像一个怀揣着宝贝但快没钱吃饭的人。
它的研发资金大部分来自于各种融资,要是再没有大的资金注入,可能研发就进行不下去了。
二、并购过程中的财务考量。
1. 吉利德的算盘。
吉利德决定收购Pharmasset的时候,那可是经过了精心的财务计算。
它首先评估了Pharmasset那些在研的丙肝药物的潜在价值。
吉利德的财务专家们就像一群精明的寻宝人,他们觉得这些药物一旦成功上市,那就是会下金蛋的鹅。
所以,吉利德愿意花大价钱,110亿美元,这在当时可是个天文数字。
吉利德在筹集资金方面也很有办法。
它一部分用自己的现金储备,一部分通过合理的债务融资。
它就像一个理财高手,知道怎么平衡自己的资金结构,既不会把自己的现金全掏空,又能合理利用债务杠杆来完成这个大买卖。
2. Pharmasset股东的想法。
对于Pharmasset的股东来说,这个收购就像是久旱逢甘霖。
他们知道自己的小公司虽然有好技术,但是单靠自己很难把这些技术变成大的商业成功。
吉利德给出的收购价格让他们觉得很划算,就像自己辛辛苦苦种的小树苗,一下子卖了个好价钱。
而且他们也不用担心公司未来的资金问题了,开开心心地把公司交给了吉利德。
投行并购业务实例——华润三九并购顺丰药业
![投行并购业务实例——华润三九并购顺丰药业](https://img.taocdn.com/s3/m/4b5bc9ff2af90242a995e52d.png)
华润三九收购顺峰药业目录1、双方简介 (2)1.1 华润三九 (2)1.2 顺峰药业 (3)2、行业分析 (4)2.1 近年医药业增长状况 (4)2.2 医药子行业概况 (5)2.3 医药行业并购趋势 (6)3、并购动因及背景 (8)3.1 背景分析 (8)3.1.1 政策背景分析 (8)3.1.2 并购之前的动向 (9)3.2 并购动因 (9)3.2.1 经营协同效应—成本费用压力的缓解 (9)3.2.2 研发支出大,追求集团部研发正向外部效应 (10)3.2.3 产品互补,建立皮肤药生产基地 (11)3.2.4 外资并购,促使国医药行业加速整合 (12)3.2.5 后续乏力,顺峰“比武招亲” (13)4、并购过程 (14)4.1 并购日程表 (14)4.2 股权转让价款 (15)4.3 支付方式 (15)5、经济后果及分析 (16)5.1 经营成果影响 (16)5.2 股价异动 (17)5.3 业务整合 (18)5.4 期间费用率 (19)5.4 报表预测 (20)6、并购经验总结 (23)6.1 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产品适当多样化 (23)6.2 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24)6.3 审时度势,谋求发展 (24)6.4 华润得胜——赢在营销 (25)1、双方简介1.1 华润三九华润三九医药股份(下称“华润三九”)是国有医药、生物制品企业,最先于1985年成立,当时仅是一个小厂。
1999年3月2日,经相关部门文件批准,由市、市共五家公司作为发起人,以发起当方式设立的股份制公司。
当年年底,经证监会批准,发行人民币普通股20000万股,于次年在深交所正式挂牌交易,代码为000999。
2007年底,被并入华润集团。
2010年2月,经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和追,公司也正式更名为:华润三九医药股份。
公司主营业务包含药品的开发、生产、销售;相关技术开发、转让、服务;生产所需的机械设备和原材料进口业务以及自产产品的出口(国家限定禁止出口的产品及技术除外)。
医药行业并购案例分析
![医药行业并购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34969d0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17.png)
医药行业并购案例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医药行业以高于GDP的增速飞快地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很多问题的存在,它们将影响医药企业的前进,将影响医药产品的供应,将影响广大居民的医疗质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行业的整合和企业的并购开展得如火如荼。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医药行业并购案例,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医药行业并购案例篇1案例1:福安药业收购天衡药业100%股权:收购对价5.7亿,天衡14年上半年净利润945万。
该项收购按14年预测净利润估算的PE 约28倍。
案例2:楚天科技收购新华通100%股权:收购对价5.5亿。
新华通账面净资产1.6亿,14年上半年营收1.2亿,净利润1700万。
新华通原股东承诺14-16年净利润不低于3500万、4200万、5020万。
该项收购按14年预测净利润估算的PE约16倍。
案例3:乐普医疗收购新东港51%股权:新东港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主营心血管类、抗感染类及神经系统类新药,其中他汀类降血脂药物享有盛誉,新东港14年净资产2.5亿,14年1-9月营收4.6亿,净利润4500万元,评估价值12.3亿,预计14-15年净利润7800万、1.2亿。
按14年净利润计算PE约16倍。
案例4:金陵药业收购安庆石化医院88%股权:收购对价1.36亿。
安庆医院总资产1.4亿,14年1-7月营收1.1亿,净利润390万元。
医药行业并购案例篇2案例一:誉衡药业收购上海华拓62%股权:以7亿元收购华拓62%股权(累计99%),华拓主营产品注射用磷酸肌酸钠是国内市场中的龙头产品,已达行业领先水平。
14年上半年华拓营收2.1亿,净利润6700万。
华拓原股东承诺14-16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1、1.3、1.66亿。
该项收购按14年净利润计算的PE约10倍。
案例二:誉衡药业8亿收购南京万川100%股权:万川13年净利润6700万,13年一季度净利润1950万,万川总资产1.7亿,净资产8600万。
新日恒力并购博雅干细胞的案例分析
![新日恒力并购博雅干细胞的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b2ac792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2b.png)
政策支持助力发展
随着政府对生物科技行业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政策环境将为行业发展提供更多机 遇和支持。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并购的背景和原因
行业趋势
细胞技术是当前生物医药领域 的重要发展方向,并购有助于 新日恒力进一步巩固在行业中
的地位。
互补优势
新日恒力与博雅干细胞的业务领域 具有较高的互补性,并购可以整合 双方的优势资源,提高市场竞争力 。
拓展市场
通过并购,新日恒力可以进一步扩 大市场份额,拓展自身的业务领域 ,实现持续增长。
并购后的整合过程中存在各种风险,如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 新日恒力需要有效应对这些风险。
04
案例分析和启示
并购动机和策略分析
扩大市场份额
新日恒力通过并购博雅干细胞,获得其在干细胞领域的市场份额, 进一步拓展了自身的业务范围。
获取核心技术
博雅干细胞拥有一些先进的干细胞技术和研发能力,这些技术和能 力对于新日恒力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提高公司竞争力
通过并购,新日恒力可以获得博雅干细胞的资源和品牌优势,提高自 身的市场竞争力。
并购后的整合经验教训
整合资源
并购后,新日恒力需要将博雅干细胞的资源整合到自身的业务体 系中,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保持员工稳定
在整合过程中,需要保持博雅干细胞原有员工的稳定性和业务连续 性,以避免人才流失和业务中断。
加强品牌建设
新日恒力需要加强对博雅干细胞品牌的建设和维护,以提高品牌知 名度和影响力。
对生物科技行业并购的启示
关注核心技术
生物医药行业并购重组案例分析
![生物医药行业并购重组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dedbf43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32.png)
生物医药行业并购重组案例分析在当今全球经济的舞台上,生物医药行业以其强大的创新驱动力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成为了备受瞩目的领域。
而并购重组作为企业实现快速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手段,在生物医药行业中更是屡见不鲜。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分析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生物医药行业并购重组案例,以揭示其背后的动机、策略以及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案例一:辉瑞收购惠氏辉瑞作为全球知名的制药巨头,于 2009 年以 680 亿美元的价格成功收购了惠氏。
这一并购举措背后的主要动机在于拓展产品线和增强研发实力。
惠氏在疫苗和生物制药领域拥有丰富的产品线和先进的技术,与辉瑞的核心业务形成了良好的互补。
通过此次收购,辉瑞不仅获得了惠氏的疫苗业务,如流感疫苗等,还加强了在生物制药领域的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其在全球医药市场的竞争力。
在整合过程中,辉瑞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是文化融合的问题,两个公司具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和管理风格。
其次,整合研发团队和资源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然而,辉瑞通过精心的规划和有效的执行,成功地实现了业务的整合和协同发展。
这一案例充分展示了大型制药企业通过并购来实现业务多元化和技术升级的战略意图。
对于整个生物医药行业而言,它也引发了对企业规模和创新能力平衡的思考。
案例二:罗氏收购基因泰克罗氏对基因泰克的收购堪称生物医药行业的经典案例。
罗氏从 1990 年开始逐步收购基因泰克的股份,最终在 2009 年实现了完全控股。
基因泰克是生物技术领域的先驱,在癌症治疗、免疫疾病等方面拥有众多创新的药物研发成果。
罗氏收购基因泰克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其先进的生物技术和创新药物管线,以巩固自身在生物医药领域的领先地位。
在整合过程中,罗氏充分尊重基因泰克的研发独立性和创新文化,为其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持。
这种“放手但支持”的整合策略使得基因泰克能够继续保持创新活力,不断推出重磅新药。
这一案例表明,在生物医药行业的并购中,尊重被收购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文化特色对于实现成功整合至关重要。
医疗行业并购案例
![医疗行业并购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24e79095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26.png)
医疗行业并购案例医疗行业一直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行业,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不断增加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行业的并购案例也逐渐增多。
在这里,我将为大家介绍三个医疗行业的典型并购案例。
1.强生收购波士顿科学公司强生公司是全球知名的医疗设备制造商和生物技术公司,波士顿科学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医疗设备和器械的制造商。
两家公司于2024年宣布进行合并,这是医疗设备行业重要的并购案例之一、强生公司通过收购波士顿科学公司,进一步增强了在器械领域的实力,扩大了产品线,并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医疗设备的需求。
2.辉瑞收购怡生制药辉瑞是全球领先的制药公司,怡生制药是中国一家知名的制药企业。
这是2024年医疗行业的一宗重要并购案例。
辉瑞公司通过收购怡生制药,进一步开拓了中国市场。
怡生制药在中国有着广泛的销售网络和市场份额,辉瑞公司借此机会能够更好地进入中国市场,扩大自身的市场占有率。
3.美敦力收购科赫公司美敦力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医疗设备制造商之一,科赫公司是美国一家专注于眼科手术设备和产品的制造商。
这是一个典型的垂直整合的并购案例。
通过收购科赫公司,美敦力公司可以进一步巩固自身在眼科领域的地位并运用科赫公司的技术和专长来推出更多的创新产品。
此外,科赫公司的市场份额和销售渠道也将为美敦力公司带来更多的业务和收入。
综上所述,医疗行业的并购案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
有些并购案例是为了加强公司实力、扩大产品线或进入新市场,有些则是为了实现垂直整合或获取更多的技术和专长。
然而,无论是哪种情况,都需要对双方公司的战略和业务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分析,以确保并购的成功。
对于医疗行业而言,通过并购来实现资源整合和创新是一个常见的战略选择,未来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医疗行业的并购案例也将继续增加。
盘点中国医疗器械海外并购十大案例参考模板
![盘点中国医疗器械海外并购十大案例参考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8ff506eff111f18582d05a21.png)
武术军事基础训练科目对官兵的影响武术军事基础训练科目是军队日常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官兵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下面将从身体素质、战斗技能、战斗意志和军事素养等方面进行探讨。
武术军事基础训练科目对官兵的身体素质有着积极的影响。
武术军事基础训练科目包括跑步、俯卧撑、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一系列器械和无器械的身体训练,能够全面提高官兵的身体耐力、灵活性和协调性。
通过长期的训练,官兵的肌肉力量和爆发力得到有效提升,身体各项指标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武术军事基础训练科目可以增加官兵的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使官兵能够在任何艰苦的环境下坚持作战,保障军事任务的完成。
武术军事基础训练科目对官兵的战斗技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武术训练注重官兵的实战技能培养,包括拳、勾、踢、摔、擒、格斗等各种动作的训练,能够提高官兵的攻防能力和反应速度。
武术训练还能培养官兵的肢体协调能力和灵活性,在紧张复杂的战斗环境下能够做出正确的反应,并且能够迅速适应不同的战斗场景。
通过长期的武术训练,官兵的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提高了其在实际作战中的应变能力和战斗力。
武术军事基础训练科目对官兵的战斗意志有着重要的影响。
武术训练是一项需要克服困难的艰苦训练,需要官兵具备坚韧的毅力和不怕艰苦的作风。
在武术训练中,官兵需要经受生理和心理上的挑战,克服自己的恐惧和疲劳。
通过长时间的磨炼,官兵的毅力和意志也得到了增强,能够坚持不懈地完成任何军事任务,不怕困难和牺牲,为部队的荣誉和胜利而战斗。
武术军事基础训练科目对官兵的军事素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武术训练不仅仅是一种身体上的锻炼,更是一种学习和修养。
在武术训练中,官兵接触到丰富的军事知识和战术技巧,学习到了如何合理运用器械、配合队友和研究敌情等基本军事技能。
通过训练,官兵对军事作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军事素养和综合素质,从而能够更好地执行作战任务和保卫国家安全。
武术军事基础训练科目对官兵的影响是全面的,涵盖了身体素质、战斗技能、战斗意志和军事素养等方面。
并购案例:华润重组三九医药
![并购案例:华润重组三九医药](https://img.taocdn.com/s3/m/2bc0aad926fff705cc170aef.png)
并购案例:华润重组三九医药耗时近三年的三九企业集团(以下简称“三九”)债务危机案终于画上句号。
2007年3月,有关人士透露,国资委初步选定华润集团为三九重组的战略投资者,经报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实施资本重组。
三九危机根源自从1992年以来,三九经历了中外合资、增资扩股、买壳上市、自行上市等一系列重大资本运作后,一度缔造为一个横跨多个产业,资产达200亿元的产业王国,是国内最大的重要制造商,连续多年成为中国500强企业。
但是,在辉煌的背景下2001年8月三九集团的首次危机爆发了。
中国证监会对其最核心企业三九医药做出通报批评,披露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三九集团占用资金高达25亿元;2003年,三九集团再陷债务危机,多达21家债权银行开始集中追讨债务并纷纷起诉,“三九系”整体银行债务被曝高达98亿元。
随着原董事长赵新先的落马,曾经盛极一时的三九也陷入了极度地困境。
监控体系形同虚设监控体系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就如同一个人的免疫系统,有效的运行将能够预防许多违规行为。
三九集团从治理结构再到管控体系,不仅缺乏规范性,而且即使是现有的规章制度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
三九集团按照现代企业对治理机制的要求也建立了相应的治理体系,但是在长期形成的高度服从和个人崇拜的企业文化中,相应的监管体系已经形同虚设。
长期以来,赵新先在三九集团身兼四职-党委书记、总裁、董事长、监事会主席,对企业的经营运作拥有一人说了算的权力。
多年来,从2001年到2004年三九集团仅占用上市公司三九医药资金就达数十亿元的,而且还牵扯到虚假陈述欺骗各地中小股民的现象。
如果是一个治理机制健全、运作规范的企业,这种现象是不可能长时间存在。
在企业的经营上,无论是集团管控、战略决策还是财务管控方面,三九集团存在问题也是比比皆是。
上个世纪末,三九集团经历了资本运作的过程。
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集团的子公司高达300多家,但是在如何管控子公司的方面却没有一套有效的机制存在。
援引一位高管的话:“三九对下属企业的要求就是:交钱、听话、不惹事。
医疗器械行业并购整合策略分析
![医疗器械行业并购整合策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a595041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e0.png)
医疗器械行业并购整合策略分析在当今的医疗健康领域,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势头迅猛,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
为了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环境中脱颖而出,许多企业纷纷选择通过并购整合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扩大市场份额、提升核心竞争力。
本文将对医疗器械行业的并购整合策略进行深入分析。
一、医疗器械行业并购整合的驱动因素1、市场拓展与份额增加随着人口老龄化、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器械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通过并购整合,企业可以迅速进入新的地域市场,拓展客户群体,从而增加市场份额,提升行业地位。
2、产品线扩充与多元化单一的产品线往往难以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也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
并购能够帮助企业快速获得新的产品和技术,丰富产品线,实现多元化经营,降低经营风险。
3、技术创新与研发能力提升医疗器械行业技术更新换代迅速,研发投入巨大。
并购具有创新技术和研发实力的企业,可以缩短自身的研发周期,提高创新能力,保持在技术前沿的竞争力。
4、规模经济与成本降低整合后的企业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运营效率,降低采购成本、生产成本和营销成本,从而获得规模经济效应。
5、应对行业竞争与整合趋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需要不断壮大自身实力以应对竞争对手的挑战。
行业内的整合趋势也促使企业通过并购来增强综合实力,提高市场集中度。
二、医疗器械行业并购整合的主要模式1、横向并购横向并购是指同行业内企业之间的并购,旨在扩大企业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
例如,一家生产心血管器械的企业并购另一家同类企业,以整合资源,增强在心血管器械领域的竞争力。
2、纵向并购纵向并购是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并购,如医疗器械制造商并购原材料供应商或经销商。
这种模式可以增强企业对产业链的控制能力,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利润空间。
3、多元化并购多元化并购是指企业进入与原有业务不相关的领域,以实现业务多元化。
比如,一家主营影像诊断设备的企业并购一家康复医疗器械企业,拓展新的业务领域。
中国医疗器械海外并购十大案例
![中国医疗器械海外并购十大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76e2d1b0740be1e650e9a8d.png)
中国医疗器械海外并购十大案例从 2012 年下半年开始,医疗器械行业不断传出并购及被并购的声音,医疗器械企业在境内及境外的并购潮此起彼伏。
仅 2013 年上半年即发生了 3 起大额并购,并购金额也屡创新高,大手笔的资金规模非常少见,无独有偶,这几起并购均是由国内医疗器械相关企业发起的海外并购,这也是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在向国内外市场传递着:本土企业正在加快海外并购,力图国际化、多元化的强烈的信号。
2012 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约 1500 亿元,近 10 年复合增长率为 21.3%。
行业发展空间广阔的同时,竞争也更加激烈。
从 2012 年下半年开始,医疗器械行业不断传出并购及被并购的声音,医疗器械企业在境内及境外的并购潮此起彼伏。
仅 2013 年上半年即发生了3 起大额并购,并购金额也屡创新高,大手笔的资金规模非常少见,无独有偶,这三起并购均是由国内医疗器械相关企业发起的海外并购,这也是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在向国内外市场传递着:本土企业正在加快海外并购,力图国际化、多元化的强烈的信号。
结合目前我国医疗器械企业的海外并购情况,医疗器械创新网做了整体盘点,以了解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海外并购的不同路径选择以及蕴含的巨大市场潜力和机会。
1、迈瑞医疗收购美国 Datascope 公司2008 年 5 月,迈瑞以 2.02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 Datascope 公司(NASDAQ:DSCP)生命信息监护业务。
这项交易被称为“医疗器械行业的联想收购 IBM 全球 PC 业务案”。
Datascope 公司在美国监护仪市场仅次于 GE、飞利浦等巨头,其监护业务的主要收入来自北美、欧洲市场,在美国和欧洲拥有强大的销售平台和服务网络,这次收购完成后,迈瑞成为该领域全球第三大品牌。
并购之后,迈瑞完成了 Datascope 部分产品的升级替换,Datascope 也帮助迈瑞打开了在美国的直销渠道。
在 Datascope 的渠道上,迈瑞不仅可以销售监护仪,还可以销售超声等其他产品。
中国医药行业并购案例
![中国医药行业并购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79484b19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d6.png)
中国医药行业并购案例中国医药行业并购案例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医药行业并购案例不断增加,这些案例意味着医药企业不再满足于简单地扩大规模,而是更加关注技术、产业整合和创新。
以下是几个值得收藏的中国医药行业并购案例:一、联合收购万泰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在2015年,浙江医药联合宁波海曙投资收购了万泰生物制药的70%股权。
这次收购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浙江医药在抗肿瘤领域的力量。
万泰生物制药在该领域有着丰富的研究和产业经验,是浙江医药提高技术水平的重要一步。
二、阿斯利康收购全资子公司在2018年,阿斯利康(AstraZeneca)和中国百济神州(BeiGene)就其多种肿瘤治疗产品,展开了战略性合作。
其中,这次阿斯利康收购了百济神州的全资子公司(Wuxi BeiGene Biopharmaceuticals Co. Ltd.),以加速在高规模市场下的业务拓展。
三、孚日药业并购安华高科江苏省孚日药业集团在2018年收购了安徽安华高科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这次并购的目的是扩大孚日药业在生物制剂市场的实力。
安华高科则成为孚日药业在生物制剂领域的重要业务组成部分。
四、恩必普拟收购四川维雅康制药2019年初,恩必普(英国处方服药与诊断技术公司)宣布拟以人民币8100万(约合1,180万美元)收购位于四川省的现代化制剂生产企业维雅康制药。
这次收购是恩必普在今后更快扩展业务时的重要一步。
综上所述,中国医药行业的并购案例不断增多,企业在扩大规模同时更加注重技术水平、产业整合和创新。
这不仅有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同时也助力整个医药行业的发展。
迈瑞医疗新品上市与企业并购历程
![迈瑞医疗新品上市与企业并购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fdcc70df26fff705cc170af9.png)
迈瑞医疗新品上市与企业并购历程2013-11-19 09:42:42 来源: 作者: 【大中小】浏览:866次评论:0条迈瑞医疗成立于1991年,公司总部设在深圳,是国内领先的医疗器械供应商、美国纽交所上市企业,其主要业务涵盖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数字超声和放射影像四大领域。
自成立以来,迈瑞不断加强临床医疗设备研发和制造的投入,目前公司在全球共有22个子公司和10个研发中心,员工近8000人,具有庞大的研发、营销和售后服务网络,目前其产品已应用于国内10万多家医疗机构、95%以上的三甲医院。
作为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的龙头企业,迈瑞也面临着不断加剧的行业竞争,为了更好的拓展市场,公司制定了新品研发和企业并购相结合的扩张战略,目前迈瑞相继推出了70多种产品,其研发和各产品线下主要新品投放市场的情况如下除通过增加研发投入和新品开发外,迈瑞还采取并购关联企业的方式拓展市场,公司大规模的收购开始于2011年,在过去的五年间,迈瑞已陆续并购了11家公司,其中8家国内、3家国外企业,其主要并购历程如下:2008年5月,迈瑞以2.0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Datascope公司生命信息监护业务,成为了全球该行业第三大品牌,并希望与Datascope在品牌、渠道和IT网络技术方面实现互补,以此进入美国和欧洲市场。
11年3月,迈瑞控股深圳深科医疗器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深科主营输注泵、注射泵和输液监护管理系统,迈瑞希望并购后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支持深科未来发展,补充现有3大产品线并将深科打造成为中国领先的输注泵生产商。
11年7月,迈瑞控股苏州惠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迈瑞获得惠生电子的尿液分析产品及相关研发平台,本次收购为迈瑞现有的、以血球和生化分析为主的临床检验产品线加入全新产品,使迈瑞临床检验产品线覆盖临床三大主要检验,为客户提供更为完整的临床分析诊断产品和解决方案。
11年12月,迈瑞控股浙江格林蓝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这次收购公司获得PACS/RIS研发、销售和售后服务平台,PACS/RIS是临床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此项业务,有助于迈瑞为客户提供更完整的医疗解决方案。
迈瑞医疗新品上市与企业并购历程
![迈瑞医疗新品上市与企业并购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fdcc70df26fff705cc170af9.png)
迈瑞医疗新品上市与企业并购历程2013-11-19 09:42:42 来源: 作者: 【大中小】浏览:866次评论:0条迈瑞医疗成立于1991年,公司总部设在深圳,是国内领先的医疗器械供应商、美国纽交所上市企业,其主要业务涵盖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数字超声和放射影像四大领域。
自成立以来,迈瑞不断加强临床医疗设备研发和制造的投入,目前公司在全球共有22个子公司和10个研发中心,员工近8000人,具有庞大的研发、营销和售后服务网络,目前其产品已应用于国内10万多家医疗机构、95%以上的三甲医院。
作为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的龙头企业,迈瑞也面临着不断加剧的行业竞争,为了更好的拓展市场,公司制定了新品研发和企业并购相结合的扩张战略,目前迈瑞相继推出了70多种产品,其研发和各产品线下主要新品投放市场的情况如下除通过增加研发投入和新品开发外,迈瑞还采取并购关联企业的方式拓展市场,公司大规模的收购开始于2011年,在过去的五年间,迈瑞已陆续并购了11家公司,其中8家国内、3家国外企业,其主要并购历程如下:2008年5月,迈瑞以2.0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Datascope公司生命信息监护业务,成为了全球该行业第三大品牌,并希望与Datascope在品牌、渠道和IT网络技术方面实现互补,以此进入美国和欧洲市场。
11年3月,迈瑞控股深圳深科医疗器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深科主营输注泵、注射泵和输液监护管理系统,迈瑞希望并购后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支持深科未来发展,补充现有3大产品线并将深科打造成为中国领先的输注泵生产商。
11年7月,迈瑞控股苏州惠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迈瑞获得惠生电子的尿液分析产品及相关研发平台,本次收购为迈瑞现有的、以血球和生化分析为主的临床检验产品线加入全新产品,使迈瑞临床检验产品线覆盖临床三大主要检验,为客户提供更为完整的临床分析诊断产品和解决方案。
11年12月,迈瑞控股浙江格林蓝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这次收购公司获得PACS/RIS研发、销售和售后服务平台,PACS/RIS是临床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此项业务,有助于迈瑞为客户提供更完整的医疗解决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器械行业并购与重组案例引言:
医疗器械行业作为医疗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随着医疗市场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并购与重组成为行业内常见的
手段。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典型的医疗器械行业并购与重组案例,探
讨背后的动机、影响和未来趋势。
一、案例一:强强联合,盛世医疗并购江森自控
2019年,江森自控以57亿美元的价格完成了对盛世医疗的收购。
江森自控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医疗器械制造商,而盛世医疗则专注于生
物医疗领域,拥有许多创新技术和产品。
此次并购使得江森自控进一
步扩展了其产品线,提升了在生物医疗领域的竞争力。
此次强强联合的背后,既体现了江森自控寻求市场扩展和技术能力
强化的战略意图,也反映了盛世医疗需要更大规模、更强资本支持的
需求。
双方通过合并优势资源,将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实现更好的
产品研发与市场推广。
二、案例二:海外并购,美敦力收购哥伦比亚
2018年,美敦力以近1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哥伦比亚医疗集团,
这是医疗器械行业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并购案例之一。
哥伦比亚医疗
集团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市场份额,而美敦力作为全球医疗器械
巨头,通过收购哥伦比亚医疗集团巩固了其在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
此次海外并购案例展示了医疗器械企业通过收购海外公司来进一步
扩大市场份额。
利用哥伦比亚医疗集团在全球范围内的分销网络,美
敦力能够更好地推广旗下的产品,并获取新的市场机会。
同时,该并
购案例还反映了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医疗器械企业需要加强跨国合作,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三、案例三:竞争整合,施耐德与德科聚焦特定领域
2017年,法国的施耐德公司通过收购德科医疗,进一步加强在医疗
器械市场的竞争力。
施耐德在电力和自动化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而
德科医疗则专注于手术器械和医疗设备。
通过整合两个公司的资源和
技术,施耐德能够更好地满足医疗行业对智能医疗设备的需求。
此次竞争整合充分展示了医疗器械企业通过合并优势资源,共同发
展特定领域的策略。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新型医疗设备的
研发和应用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通过整合手术器械和自动化
技术,施耐德有望在智能医疗设备领域取得更多突破。
四、案例四:本土重组,华润医药收购麦迪康
2020年,中国华润医药以近1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麦迪康医
疗器械公司。
这次本土重组案例旨在整合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资源,提
升产品供应链和服务品质。
通过收购麦迪康,华润医药进一步扩大了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麦迪
康在消毒器械和手术器械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优势,收购后将
与华润医药的其他子公司相互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五、未来趋势和机遇: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增长,医疗器械行业并购与
重组将继续保持活跃。
未来的趋势和机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技术整合和创新:并购与重组可以促进技术和创新资源的整合,
加强企业的研发能力,推动医疗器械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2. 市场扩展和品牌影响力:通过并购与重组,企业可以扩大市场份额,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并提升品牌在行业内的影响力。
3. 跨国合作与竞争: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跨国合作将更加紧密,企业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机会。
4. 本土整合和一体化:随着国内市场的快速增长,本土整合将成为
一种重要策略,企业需进行资源整合,提升服务体验和品牌形象。
总结:
医疗器械行业并购与重组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促进资源整合、技术创新和市场扩展。
通过分析典型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不同
类型的并购与重组对企业和行业的影响,并预测未来的趋势和机遇。
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医疗器械市场中,企业需要高度关注并购与重
组的机会,不断优化自身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