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课程目标中这样讲“在树立正确历史观的基础上,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是历史教学塑造健全人格的首要的、核心的任务。
学生具备了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自然能够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发现历史的真相,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总结经验、顺应趋势,也才能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洞悉社会发展的规律,梳理唯物史观,涵养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
基于以上,我在本课的备课和授课过程中的基本理念就是“教会学生独立思考与判断”,用思想点燃课堂,从“基于唯物史观之诠释、基于时空观念之同情、基于史料实证之体验、基于家国情怀之熔铸”四个维度融合本课核心素养,引导学生认识和感知历史。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教材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战争经过以及对二战对国际秩序的影响三个方面作了阐述。它上承一战后构建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接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两种社会制度的竞争与合作。本课分析了二战爆发的原因,揭示法西斯主义反和平、反人类的本质,警告后人要时刻警惕法西斯主义的死灰复燃,战后构建的雅尔塔体系一方面体现了以维护和平为出发点,提倡两种社会制度的竞争与合作;另一方面带有大国强权色彩。
第一目“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是二战爆发的原因分析。通过教材正文和引言以及史料阅读、学习聚焦等相关资源,能够多角度探究二战的爆发,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分析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在史料解读的基础上揭示法西斯主义的本质。
第二目“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是战争的进程。通过教材自主梳理进程中的重要节点,并尝试用时间轴或者历史年表和地图相结合的方式架设时空。教师适当补充资料,完成对教学重点之一“二战启示”的突破,学生能够对二战进程中的史实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解释。
第三目“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主要讲述了雅尔塔体系的相关知识。首先了解雅尔塔体系的建立过程和主要内容;其次教师根据教材资源以及适当补充资料重点突破对雅尔塔体系的评价,学生能够恰当地运用资料做出自己对于所探究问题的论述。
通过思考“什么是英雄主义?”、“20世纪的历史带给我们的智慧”进行小结和升华,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洞悉社会发展的规律,顺应趋势,更全面、更客观地认识领悟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担当。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勇于发表自己观点,对事物的认知处于由感性到理性的成长阶段,同时经过初中学习,除了知识上的储备,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学科素养,史料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等有较大的提高,这就为本课的学习做了铺垫。本课涉及到对二战爆发原因以及战
后雅尔塔体系的理性分析,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深层思考和理性探求,这就为本课的学习增加了难度。
同时,初中历史课程标准(部编版)对这一部分历史的要求是:“了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纳粹德国对外扩张;知道德国、日本、意大利侵略集团是策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怎样设计和实施才不致重复初中的学习,也是本课设计中思考的问题之一。
【重难点】
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多方面原因分析。
2.二战对人类历史的警示。
3.能够从当时的情境和历史的角度评述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
【教学目标】
1.综合分析各种历史信息的基础上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多方面原因。
2.自主梳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能够运用历史地图找出阶段性的时间节点;通过图文感知二战的惨烈和法西斯主义反和平反人类的本质,体会重建世界和平的重要性
3.能够从当时的情境、历史以及现实的角度评述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感受在二战后复杂的国际关系中大国的理性与强权;树立和平发展的价值观,领悟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担当。
【教学设计思路与方法】
历史是什么?在说文解字中“歴,即走遍千山万水”,所以历史是对人类足迹的记录,英国诗人雪莱如是说“历史是一首用时间写在人类记忆上的回旋诗歌”。往事如烟,但历史的记忆并不如烟,历史教育就是从历史的记忆中获得智慧与真谛。
基于以上的认知,我尝试着用“一点个性、一点体悟、一点激情”去创设课堂,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与思考的欲望,“在倾听历史的回声中,拨动学生的心弦”。设计如下环节:
(1)设计一个感性到理性的导入,通过学生的感性认知到教师引发的理性思考,抓住学生的内心与情感,从而激发思维的延展。
(2)通过一系列材料和细节的展示,让学生在分析、求证、理解的前提下,通过三大环节“这一切怎样发生的——世界大战爆发了——该怎样避免这一切”,使历史学习因生成新知更深刻、更理性、更完整,让学生反思历史、感悟历史,从而体悟“历史关系现实、服务人生”的意义。
(3)教学方式上,依托教材,优化学生知识结构;解放思想,丰富学生学习内容;评价引领,鼓励学生个性表述;优化氛围,促进学生智慧碰撞。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自由发言谈谈你所了解的二战。
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大家注重的大多是战争的过程,比如著名的战役、武器、著名的军事将领等,今天我们从不同的视角再度回首这一段血与火的历史,硝烟虽逝,记忆不灭,请看这三幅照片。
当世界沉浸在喜悦与悲伤,希望与绝望,激情与冷漠之中时,一个巨大的历史命题重新摆在人类面前:这一切是怎样发生的?怎样才能避免这一切的重演?【设计意图】
自由畅谈,活跃课堂氛围,通过三幅图片,拨动学生心弦,为家国情怀的情感升华埋下伏笔,同时导入新课。
学习环节一这一切是怎样发生的:幻想与现实的鸿沟
(一)残酷的现实——“火山”终将爆发
(在思考回答的基础上展示小标题,作为总结,操作见PPT)
1. 凡尔赛会议上的杀机
资料一:
资料二:“它是一个高利贷者的和约,刽子手的和约,屠夫的和约,他们把德、奥抢劫一空,弄得四分五裂,他们剥夺了这两个国家的全部生活资料,使孩子们挨饿、甚至俄死。这真是骇人听闻的、掠夺性的和约。”——列宁学生:回顾一战后的凡尔赛体系,分析旧的国际政治秩序与二战爆发的联系。
2. “生存空间”里的野心
史料:
我们需要的,不是一块面包!而是一个生存空间!一个民族的生存空间!这生存空间,不是靠乞求和抗议来实现的,而是靠铁和血来实现的!
德意志帝国1914年时的边界根本不符合逻辑的。因为实际上,这些边界从包括日耳曼民族的人民的意义上说,是不完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