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教学设计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件--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二)联合国——国际政治秩序的重建
1.成立:1945年10月24日成立,是当代世界最大和最重要的主权国家组成 的国际组织,仍然在国际舞台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
比较项
国际联盟
联合国
原则
强调全体一致原则
大国一致原则
建立基础
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 础之上,必然破产
主要矛盾
战胜国与战败国、战胜国之间的 矛盾
两个战胜国间的妥协 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相同点
①都是在原有的世界体系被破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②都是根据一系列国际会议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建立新的国际体系; ③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具有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并且都随着各 国力量的消长而瓦解。
重难点突破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爆发了资本主义 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股票一夜之间 从顶巅跌入深渊。一周之内,美国人在证券 交易所内失去的财富达100亿美元,农场主 为了销毁“过剩”的产品,把牛奶倒进密西 西比河。当时纽约流行一首儿歌:“梅隆拉 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 国往地狱里冲!”
指”助长了法西斯国家侵略野心。 5.局部战争期间未形成反法西斯阵线。
(二)过程 1、从局部战争到全球战争。
五大战场: 亚洲战场、太平洋战场、西欧战场、苏德战场、 北非战场
2、亚洲战场(局部爆发) (1)序幕: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 发动了侵华战争,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 幕,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 (2)爆发: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 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 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 (3)地位:中华民族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团结抗日,开辟对日本法西斯持久作战的东方 主战场。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件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1929年——1934年的经济危机促使德国和日本法西斯力量的生长。
美国:罗斯福新政布 摆脱危机(政府加强
对经济的干预)
经济 危机
德国、日本被法西斯 组织掌权,走上法西 斯道路。
1933年,希特勒宣布退出国际联盟。
1935年,希特勒将国防军由10万扩充到
30万。海军也在扩军。
1936年,3万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领土扩张的开始。
2、雅尔塔体系所倡导的和平、民主、独立的原则,对战后世界的和平、民主、 独立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奠定了战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雅尔塔 体系
对德日意的殖民地 及国际联盟的委任 统治地实行托管, 原则上承认被压迫 民族的独立权利
建立维护世界和平的国 际组织:联合国
成立:1945年10月24日签署《联合国宪章》
性质
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宗旨
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 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
原则
五个常任理事国“大国一致”原则, 能够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
1940年6月
苏德战争爆发, 苏联战争成为 抗纳粹德国的 主战场。
1941年6月
日本挑起太平 洋战争,二战 发展到全球阶 段。
1941年12月
2、二战始末
1939——1945年全面战争
美英苏中为首的26 个国家签署《联合 国宣言》,建立世 界反法西斯同盟。
1942年1月
斯大林格勒战 役。德国失败, 遭到巨大损失, 是二战的转折 点。
1921年 冈村宁次等人
法西斯组织掌权
在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组织为什么能够在德日夺取政 权?
建立法西斯政权
1922年 墨索里尼
纳粹党掌握国 家政权,建立 法西斯独裁, 积极扩军备战。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4、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侵略气焰
材料: ①经济发展不平衡:一战后英法经济困难重重,而战败的德国利用英法 美的矛盾,依靠美国扶植,经济很快恢复并再度超过英法。而日本狭小 的国内市场和薄弱的基础无法摆脱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②政治发展不平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 政治危机,德日由于较多保留了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传统,在经济危机 严重打击下,当本国阶级矛盾激化时就抛弃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建立了 法西斯专政。而英法美继续维持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
03
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三、理性与强权的博弈——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雅尔塔体系
美国
1948年美国的美工国业产成量为比世19界37第年一增长了47%,美 国50的%左工右业。生经产济量、占世政界治2、/3,军拥事有强全国球财富的
1200万人的军队,30艘航空母舰,1000艘战舰, 近500个军事基地。 垄断了原子弹的制造。
①罗斯福新政缓解了经济危机造成的严重破坏,经济在一定程度上 得到了恢复发展,避免了剧烈的社会动荡,使大多数美国人恢复了 对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 ②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国家干预经济的 新时代,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
法西斯势力形成过程
意大利·墨索里尼 成立“战斗的意 大利法西斯党”
极端民族主义亦称大民族主义或民族沙文主义。极端民族主义以强烈 的民族优越感和排他意识为特征,鼓吹民族歧视,煸动民族仇恨。极端 民族主义的实质是把本民族的利益置于其他民族的利益之上,以各种方 式侵犯其他民族的利益。在历史上,希特勒曾利用极端民族主义屠杀犹 太人。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件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二战 背景
资本主义国家政治 经济发展不平衡
德意日对凡尔赛华 盛顿体系不满
经济大危机发生 法西斯国家发动战 争转嫁危机
英法推行绥靖政策
二战
战
进程
后
国
际
亚洲战场:九一八事变
秩
七七事变
序
的
欧洲战场:德国闪击波兰形Fra bibliotek入侵苏联
2、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背景:德、意、日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满。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2)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日本法西斯分子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3)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4)英法绥靖政策: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英法实行绥靖政策,
为了打击社会主义苏联,英法希望借刀杀 人,拉拢德国去搞苏联。他们认为:“祸 水东引”这一招非常高明。
历史上把这种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企图引开祸水的做法称为“慕尼黑阴谋”。《慕尼黑协定》的签 订标志着英法绥靖政策的顶峰
捷克斯洛伐克不但军事工业发达,矿产资源丰富,而且 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所以德国对它早就垂涎三尺了。
1938年9月,希特勒、墨索里尼、张伯伦和达拉第等在慕 尼黑进行会谈。签订了《慕尼黑协定》,要求捷克把苏 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
希特勒在慕尼黑会议上说,占领苏台德区是他对西方的 最后一次领土要求。张伯伦对此毫不怀疑。
开会的时候,捷克的代表被关在会议室隔壁的房间,连 反对的机会都没有。
张伯伦回到伦敦下飞机的时,兴高采烈地声称,他带回 来“一代人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心的睡去吧!”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导学案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标要求】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学习目标】1、分析二战爆发的原因,探究深层原因2、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历史事件,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程和特点。
3、了解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和联合国的建立,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20 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重点难点】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难点:战后国际关系的建立与评价一、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一)经济大危机(1)时间:1929~1933年(2)原因:根本: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无盾)直接:生产过剩(3)表现:股市崩溃(黑色星期四)、工业下降、银行倒闭、工人失业(4)应对:①美国:罗斯福新政①德国、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通过战争寻找出路【知识拓展】(二)罗斯福新政1933年(1)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2)主要内容:整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推行以工代账、建立社会保障制度(3)特点:采取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4)作用: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5)局限性: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二、法西斯主义的形成与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一)法西斯主义图"蓝鹰标志"1、建立意大利:1919年墨索里尼成立"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后更名为"国家法西斯党"是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
1922年,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德国:1920年希特勒组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简称"纳粹党",是德国法西斯运动的开始日本:1921年,冈村宁次、东条英机等日本军人订立密约,要求"消除派阀、刷新人事、改革军制、建立总动员态势",是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的开始。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带来的矛盾
材料3:在1920年初,大约两千名来自各个社会阶层的日本人签署了一份上书国际联 盟的请愿书,反对《华盛顿条约》。他们认为这项条约限制了日本在世界舞台上的 发展,并导致了一种不公平的国际秩序。
——Kobayashi, Y. (1993)《Japan's Response to the Washington Conference.》 材料4:许多日本海军官员对《华盛顿条约》持反对态度,认为这个条约损害了日本 的海上利益和国家尊严。海军中将高木惣吉曾表示,“我不能坐视我们的国家失去 权力和影响力”
——Japanese Ministry of Finance. (1957). Japan's Balance of International Payments
从上述材料中你能提取到什么信息?这说明了什么?
经济大危机加剧日本、德国的国内矛盾
经济危机:国内矛盾激化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引发国内矛盾
材料5:1929年10月24日,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价格狂跌,人 们大量抛出股票,证券市场陷入恐慌,这一天被称为“黑色 星期四”。随后,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席卷了美国乃 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面对这场危机,美国实行了“新政”, 德国和日本则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齐世荣主编《绥靖政策研究》 材料7:英美两国许多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个错 误,根本没有带来任何好处…………对德国(的制裁)过于苛 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约140万法国人死亡;在法国 人看来,再重复这样的人类灾难实在是不可思议。………在 大不列颠和美国,情形也差不多。人们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的流血与损失念念不忘,既悲伤又恼怒。
——Rosenberg, E. S. (1976). Japanese Admiral: A Life of Arima Kinue.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共41张ppt)
战争 1942年中途岛战役 1942-1943年( ④ 斯大林 1942年阿拉曼战
转折 是亚洲战场转折点 格勒战役 )是第二次世界 役是非洲战场转
大战转折点
折点
战争 结束
1945年9月2日, 1945年5月8日,( ⑤ 德 ( ⑥ 日本签署无 国投降 )标志着欧洲战场 条件投降书 )标志 的结束 着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束
法西斯主义兴起的原因
1、历史:军国主义传统和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不 彻底,保留了大量的的封建残余 2、经济: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下,本国垄断资产 阶级希望争夺更多的殖民地,扩大海外市场 3、政治: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和议会政治力量较弱; 政治人物的才能和激进思想 4、社会: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恐惧; 5、国家: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引起的不满和冲突;
(阅读、分析、小组讨论,展示小组讨论结果)
希特勒认为,只有“当一国(种族上最优秀的那一国) 取得了完全而无可争辨的霸权时”,世界和平才会到来。
—[美]格哈特·温伯格著,何江等译《希特勒德国的对外政策》上编
①特征:主张极端民族主义 —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 墨索里尼在官方的《意大利百科全书》中写道:“只有 战争能使人类的能力达到最高水平,能在敢于从事战争的人 身上打上高贵的印记……法西斯主义认为获取最高统治权的 趋向……是生命力的表现。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一、幻想与现实的鸿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战争背景
二、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战争过程
三、理性与强权的博弈——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战争影响
一、幻想与现实的鸿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44张ppt)
为什么称战胜国是“愚蠢的胜利者”? 20C20S的国际关系存在什么隐患?
“分赃”性质
大国强权色彩
极端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 在德国蔓延
▲德国人游行反对《凡尔赛和约》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追根溯源
“生存空间”是希特勒新创的术语……按照这一学说, 失业和普遍存在的苦难是由生存空间的缺乏引起 的。……解决这问题最明显的出路就是扩张,必要时也 可使用武力,以纠正过去所遭受的不公正行为。
为什么德国民众会拥护和支持希特勒? 德国人要复仇
德国人为什么要复仇?
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的仇视
历史原因: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仇视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材料1:马克思对德意志帝国评价:“德意志帝国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 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照官僚制度组织 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材料2:(意大利统一后)在政治上建立的是君主立宪政体,世袭的国王 保留着很大的权利……众议院的选举是非常不民主的,所以国家政权实 际上是掌握在 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一)法西斯主义形成 1、意大利、德国、日本法西斯主义的形成过程
国家 开始时间 意大利 1919年
德国 1920年
代表人物 墨索里尼
希特勒
主要事件
成立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战斗的意大利法 西斯”,后更名为“国家法西斯党”;1922年建立法
——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上)》 材料3: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官僚寡头和军阀实际掌握了权 力,成为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9课
德意日封建残余浓厚,民主基础薄弱
有国家通过政策调整走出危机: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有国家最终建立法西斯政权,企图对外扩张摆脱危机。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巴巴罗萨计划
巴巴罗萨计划
德国法西斯闪击苏联的军事行动作战计划, 代号为“巴巴罗萨计划”,希特勒于1940年 12月发布。
德军的战略企图是:集中大量兵力,以“ 闪击战”的方式,从数个方向实施迅猛突击 ,消灭西部前苏军主力,尔后向前苏联腹地 长驱直入,攻占莫斯科、列宁格勒、顿巴斯 等地,迅速击败苏联,于1941年入冬前结束 战争。
影响最终决定了美国国家的政治体系,法西斯作为权利的象征也
自然融入其中。
◎美国参议院图章
20世纪,法西斯成为了“独裁、侵略战争”的代名词……
◎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党徽
法西斯
1919年,墨索里尼成立“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是世界上第一个法西 斯主义政党,后更名为“国家法西斯党”,1922年建立法西斯政权。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1、经济根源说 3、历史传统根源说
2、国际政治根源说 4、文化根源说 ……
《我的奋斗》
我们需要的,不是一块面包!而是一个生存空间!一个民族的生存空间!这生存 空间,不是靠乞求和抗议来实现的,而是靠铁和血来实现的!
德意志帝国1914年时的边界根本不符合逻辑的。因为实际上,这些边界从包括日 耳曼民族的人民的意义上说,是不完整的……
是为了战争。
——希特勒
战 绥争靖策政源策地形成
1933.10.19,希特勒宣布退出国际联盟。 1934.9,希特勒下达了一个重整军备的秘密手令,
到1935年春,则公开宣布了此计划:将国防军由10 万扩充到30万。 1935.6,英德签订海军协议,同意德国把水面舰艇 的数量限制在英国皇家海军舰队规模的三分之一内, 而潜艇力量则与英国相当。 1936.3.7,3万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1936.11,德、日缔结反共产国际协定。 1937.9,意大利加入此协定。德、意、日三国就正 式结成法西斯集团,三国轴心正式形成。 1938.3.15,德国吞并奥地利。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导学案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标要求】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学习目标】1、以漫画为线索,分析二战爆发的原因,探究深层原因2、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历史事件,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程和特点。
3、了解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和联合国的建立,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重点难点】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难点:战后国际关系的建立与评价【概念解释】【法西斯主义】法西斯是拉丁语fasces的音译,本义为“束棒”,是把多根粗细不一的木棍绑在一起,中间插一把斧头。
束棒捆在一起表示个体服从集体,斧头是用来处死罪犯。
法西斯在古罗马帝国是权力和威信的标志,主要表现为“个人服从集体,集体服从领袖”。
现象征强权、暴力、恐怖统治,对外侵略掠夺,是帝国主义的变种和极端形式。
【绥靖政策】绥靖政策就是以牺牲别国的利益来换取侵略者妥协的政策。
是一种姑息、纵容侵略的政策。
“绥靖政策”出现在一战结束后到二战开始前。
一战后英法实力的衰落(经济诱因);一战后厌战、恐战情绪的高涨为绥靖政策的出台奠定了社会基础(和平主义思潮);英法等西方国家视苏联为洪水猛兽,希望通过绥靖政策“祸水东引”(政治动机)。
绥靖政策的主要执行者是英法,美国的“中立”政策也是绥靖政策的表现之一。
一、疯狂的法西斯→战争的背景【自主学习】法西斯势力的发展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法西斯势力的发展2、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素养提升】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材料一希特勒认为,只有“当一国(种族上最优秀的那一国)取得了完全而无可争辩的霸权时”,世界和平才会到来。
——[美]格哈特·温伯格著,何江等译《希特勒德国的对外政策》上编材料二墨索里尼在官方的《意大利百科全书》中写道:“只有战争能使人类的能力达到最高水平,能在敢于从事战争的人身上打上高贵的印记……法西斯主义认为获取最高统治权的趋向……是生命力的表现。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件-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大战前后的勃兰登堡门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
(一)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反法西斯 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 雅尔塔和波茨坦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了 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 序,史称“雅尔塔体系”。
美国:实行新政。
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德日:建立法西斯政权,对外扩张。
应对经济危机,为什么德日与美国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传统、经济脆弱……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 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 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 的新应用。
——罗斯福
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 调整。
欧挺进
1943年5月 被困于突尼斯的德
意军队投降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苏军占领德国国会大厦
日本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消极性: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生命 和财产损失,以及难以估量的文明劫难 和心灵创伤。
指出斯大林格勒战役发生的时间及 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
1940年6月 法国投降
1941年6月 苏德战争爆发
3.太平洋战场
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1942年1月,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在非洲,面对意大利发动的侵略战争, 国际联盟却拒绝将石油包括在禁运物资中。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17张ppt)
日本·冈村、东条等 军人以军部开展法 西斯运动
德国·纳粹党建立 法西斯独裁统治
意大利与德国 结成轴心国
1919年
1920年
德国·希特勒 成立纳粹党
1922年
1933年
意大利·墨索里尼建立
法西斯政权
1936年
日本建立军事法 西斯专政
2.德意日法西斯主义兴起,极端民 族主义泛滥,推崇对外扩张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
促进民族解放运动
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
大国之间相互妥协,带有大国的强权政治色彩, 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
④④体体系系保保障障问问题题::建立联合国
3、联合国的成立: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签署。 性质: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
——姚丽《二战全史》
6.根本原因: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亚洲战场
欧洲战场
非洲战场
局部 阶段 全面爆发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7年七七事变
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并对 1935年意大利入 埃塞俄 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 比亚
1939年9月,( ①德国闪击波兰 )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爆发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背景
1933年
欧
国会纵火案后,纳 粹党夺取德国政权
洲
亚
洲
1927年“东方会议” 确立大陆政策;
4.欧亚两大策源地的形成
1935年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
比亚
1936年 纳粹德国和意大利 结为轴心国,并干
涉西班牙内政
1937年 德意日三国签订 《反共产国际协定》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件-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美国: 实行罗斯福新政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德日意:建立法西斯专政
壹 二战的缘起
学习任务: 阅读教材,梳理法西斯势 力在意大利 、德国和日本兴起的史实。
意大利: 1919年, 意大利成立的“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 ”是 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 1922年, 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政权。
屈辱的合约像一把剑刺伤了德国人民的民族情感 埋下了下一次战争的伏笔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与1919—1920年和 平条约的失败相关 。那些条约制造出的问题与 解决的问题几乎一样多 。和平缔造者们屈从于 战胜国兼并别国领土和建立附属国的要求, 从 而播下了仇恨和冲突的新种子。
——菲利普・李・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
德国: 1920年,希特勒组建“纳粹党 ”
日本: 1921年, 冈村宁次 、 东条英机等人订立密约 法西斯主义的特征
法西斯 : 寓意
人民必须服从至 高无上的国家权
威 , 否则立即绳 以 斧钺, 在古罗 马是权力和威信
的标志 。二战后, 成为贬义词。
①极端民族主义( 基本特征 ) ②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
⑴对人类社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空前的浩劫
堆积在一个集中营里的大屠杀遇难者的鞋
南京大屠杀
叁 二战的影响
( 2 )对世界格局 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逐渐形成了美苏两极
格局为主的雅尔塔体系。
欧洲衰落:欧洲在二战中遭受致命打击, 国力严重消耗 ; 美国独大: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 、政治和军事强国 ; 苏联抗衡: 苏联军事和政治威望提升
贰 仇恨的种子何以发芽 ——二战的爆发
贰 二战的爆发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件--高中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思考
1929年-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有哪些表现?大危机给世界发展带来什么 影响?
中外历史纲要(下)
学习目标 思考
新课讲授
知识应用
本课小结
1929年-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有哪些表现?大危机
给世界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2)表现:
(3)影响:
①金融:股市崩溃,银行大量倒闭;
中外历史纲要(下)
学习目标
新课讲授
知识应用 本课小结
材料一:(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40%以上。危机遍及工、农、商、金融等 各行各业。资本主义各国的失业率分别高达30%到50%,失业工人达3000多万……经济危机结束后不见经济复苏。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上)》
——苗家瑞《浅议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美苏两国的应对措施》
名称
时间
主要成就
一五计划 1928-1932 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二五计划 1933-1937 工业强国,欧一世二
三五计划 1938年起实施,卫国战争爆发被打断
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成为工业强国。
本课小结
中外历史纲要(下)
学习目标
③法西斯道路
新课讲授
知识应用 本课小结
1933年希特勒任总理
1936年二·二六兵变
1936年,德国和意大利建立 “柏林——罗马轴心”
中外历史纲要(下)
学习目标
新课讲授
知识应用 本课小结
2.法西斯主义及运动:
(1)含义:
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党徽
法西斯的由来 法西斯(亦意译为束棒),起源于罗马。这件武器,由许多小木棍经过柳枝,绳子 或者铁砸捆绑而成,意喻团结产生力量。罗马的每一个执政官都有12名侍卫官,侍卫官 每人一根束棒,他们给法西斯安装斧头使其具备杀伤力,同时也让其成为最高权力的象 征。实际上早在墨索里尼之前,法西斯便以被其他国家所使用,而最有名且保留至今的, 便是美国。受文艺复兴的影响,早期美国殖民州在政治体制上或多或少参考了罗马共和 国的体制,这些影响最终决定了美国国家的政治体系,法西斯作为权利的象征也自然融 入其中。20世纪,法西斯成为了“独裁、侵略战争”的代名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教学设计【教学理念】《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课程目标中这样讲“在树立正确历史观的基础上,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是历史教学塑造健全人格的首要的、核心的任务。
学生具备了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自然能够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发现历史的真相,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总结经验、顺应趋势,也才能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洞悉社会发展的规律,梳理唯物史观,涵养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
基于以上,我在本课的备课和授课过程中的基本理念就是“教会学生独立思考与判断”,用思想点燃课堂,从“基于唯物史观之诠释、基于时空观念之同情、基于史料实证之体验、基于家国情怀之熔铸”四个维度融合本课核心素养,引导学生认识和感知历史。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教材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战争经过以及对二战对国际秩序的影响三个方面作了阐述。
它上承一战后构建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接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两种社会制度的竞争与合作。
本课分析了二战爆发的原因,揭示法西斯主义反和平、反人类的本质,警告后人要时刻警惕法西斯主义的死灰复燃,战后构建的雅尔塔体系一方面体现了以维护和平为出发点,提倡两种社会制度的竞争与合作;另一方面带有大国强权色彩。
第一目“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是二战爆发的原因分析。
通过教材正文和引言以及史料阅读、学习聚焦等相关资源,能够多角度探究二战的爆发,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分析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在史料解读的基础上揭示法西斯主义的本质。
第二目“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是战争的进程。
通过教材自主梳理进程中的重要节点,并尝试用时间轴或者历史年表和地图相结合的方式架设时空。
教师适当补充资料,完成对教学重点之一“二战启示”的突破,学生能够对二战进程中的史实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解释。
第三目“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主要讲述了雅尔塔体系的相关知识。
首先了解雅尔塔体系的建立过程和主要内容;其次教师根据教材资源以及适当补充资料重点突破对雅尔塔体系的评价,学生能够恰当地运用资料做出自己对于所探究问题的论述。
通过思考“什么是英雄主义?”、“20世纪的历史带给我们的智慧”进行小结和升华,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洞悉社会发展的规律,顺应趋势,更全面、更客观地认识领悟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担当。
【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勇于发表自己观点,对事物的认知处于由感性到理性的成长阶段,同时经过初中学习,除了知识上的储备,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学科素养,史料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等有较大的提高,这就为本课的学习做了铺垫。
本课涉及到对二战爆发原因以及战后雅尔塔体系的理性分析,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深层思考和理性探求,这就为本课的学习增加了难度。
同时,初中历史课程标准(部编版)对这一部分历史的要求是:“了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纳粹德国对外扩张;知道德国、日本、意大利侵略集团是策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
怎样设计和实施才不致重复初中的学习,也是本课设计中思考的问题之一。
【重难点】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多方面原因分析。
2.二战对人类历史的警示。
3.能够从当时的情境和历史的角度评述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
【教学目标】1.综合分析各种历史信息的基础上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多方面原因。
2.自主梳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能够运用历史地图找出阶段性的时间节点;通过图文感知二战的惨烈和法西斯主义反和平反人类的本质,体会重建世界和平的重要性3.能够从当时的情境、历史以及现实的角度评述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感受在二战后复杂的国际关系中大国的理性与强权;树立和平发展的价值观,领悟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担当。
【教学设计思路与方法】历史是什么?在说文解字中“歴,即走遍千山万水”,所以历史是对人类足迹的记录,英国诗人雪莱如是说“历史是一首用时间写在人类记忆上的回旋诗歌”。
往事如烟,但历史的记忆并不如烟,历史教育就是从历史的记忆中获得智慧与真谛。
基于以上的认知,我尝试着用“一点个性、一点体悟、一点激情”去创设课堂,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与思考的欲望,“在倾听历史的回声中,拨动学生的心弦”。
设计如下环节:(1)设计一个感性到理性的导入,通过学生的感性认知到教师引发的理性思考,抓住学生的内心与情感,从而激发思维的延展。
(2)通过一系列材料和细节的展示,让学生在分析、求证、理解的前提下,通过三大环节“这一切怎样发生的——世界大战爆发了——该怎样避免这一切”,使历史学习因生成新知更深刻、更理性、更完整,让学生反思历史、感悟历史,从而体悟“历史关系现实、服务人生”的意义。
(3)教学方式上,依托教材,优化学生知识结构;解放思想,丰富学生学习内容;评价引领,鼓励学生个性表述;优化氛围,促进学生智慧碰撞。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自由发言谈谈你所了解的二战。
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大家注重的大多是战争的过程,比如著名的战役、武器、著名的军事将领等,今天我们从不同的视角再度回首这一段血与火的历史,硝烟虽逝,记忆不灭,请看这三幅照片。
当世界沉浸在喜悦与悲伤,希望与绝望,激情与冷漠之中时,一个巨大的历史命题重新摆在人类面前:这一切是怎样发生的?怎样才能避免这一切的重演?【设计意图】自由畅谈,活跃课堂氛围,通过三幅图片,拨动学生心弦,为家国情怀的情感升华埋下伏笔,同时导入新课。
学习环节一这一切是怎样发生的:幻想与现实的鸿沟(一)残酷的现实——“火山”终将爆发(在思考回答的基础上展示小标题,作为总结,操作见PPT)1. 凡尔赛会议上的杀机资料一:资料二:“它是一个高利贷者的和约,刽子手的和约,屠夫的和约,他们把德、奥抢劫一空,弄得四分五裂,他们剥夺了这两个国家的全部生活资料,使孩子们挨饿、甚至俄死。
这真是骇人听闻的、掠夺性的和约。
”——列宁学生:回顾一战后的凡尔赛体系,分析旧的国际政治秩序与二战爆发的联系。
2. “生存空间”里的野心史料:我们需要的,不是一块面包!而是一个生存空间!一个民族的生存空间!这生存空间,不是靠乞求和抗议来实现的,而是靠铁和血来实现的!德意志帝国1914年时的边界根本不符合逻辑的。
因为实际上,这些边界从包括日耳曼民族的人民的意义上说,是不完整的……因此,我们国社党人自觉地……关注我们600年前放弃的领土。
我们不允许德国人继续不断地向南方和西方迁移,要把注意力转向东方领土。
如果我们今天谈到欧洲领土,我们首先能想到的只是俄国及其边境上的仆从国……新德意志帝国必须再次使自己沿着过去条顿骑士团的道路前进,用德意志的剑为日耳曼人获得耕地,为这个民族获得每日食粮。
——摘自《全球通史》中希特勒《我的奋斗》学生:你如何理解希特勒口中的“生存空间”,并结合一战后德国的相关知识尝试分析它与希特勒建立法西斯专政的联系?3. 经济危机中潜藏的矛盾资料一: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危机,围绕争夺市场展开激烈的斗争,大大激化了相互之间的矛盾。
经济实力雄厚、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广大的美、英等国,利用自己的优势,建立起来美元集团、英镑集团等排他性的经济集团。
德国受到危机打击最为沉重,然而没有殖民地;日本经济实力相对较弱,殖民地较少,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摘自岳麓版选修三《20世纪战争与和平》资料二:近卫文磨宣称,日本为了自己的生存也应该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德国那样,要求打破现状,并且“从我们自己的前途出发建立新的国际和平秩序”。
——[日]矢部贞治《近卫文磨》(教材P105的史料阅读)学生:根据以上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还有哪些?(二)美丽幻想——“体面和平”下的阴谋教师(过渡):《慕尼黑协定》签订后,张伯伦俨然凯旋的英雄。
他对前来欢迎的群众说:“在我国历史上,这是第二次把体面的和平从德国带回到唐宁街来……我相信,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
体面的和平下又有着怎样的交易?和平真的换来了吗?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慕尼黑阴谋和绥靖政策,并分析英法目的以及影响。
教师:在学生思考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地图展示绥靖政策(最后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有哪些?(过渡)德国入侵波兰是对绥靖政策的致命打击,随即而来的西线进攻则宣告了绥靖政策的完全破产。
还是在贡比涅森林这个一战德国签订投降书的地方,法国投降了,英国张伯伦在一片谴责声中黯然下台,英国在丘吉尔的领导下走上了坚决抗击法西斯的道路。
“体面的和平”被德国的进攻击得粉碎,人类历史上残酷无极化的世界大战这样爆发了。
【设计意图】在情景——对话中完成对二战爆发背景的学习,充分利用原始资料,从细节入手,让学生触摸触摸历史,在分析思考中,提升历史素养。
学习环节二世界大战爆发:正义与邪恶的战争(一)学生阅读课本P106——107,完成二战进程的知识梳理。
教师利用幻灯片,通过时空梳理二战经过(二)体会战争的残酷,认知战后重建和平的重要。
1.死亡与悲伤:30万哭泣的灵魂、悲伤的幼儿2.屠杀与冷漠:走过满是尸体的德国儿童、成堆尸体旁正在午餐的德国军官,战争又给他们的心灵带来什么?3.1941年底,希特勒下达了“最后解决犹太人”的命令,德国法西斯开始对欧洲占领区1100万犹太人进行有计划的种族灭绝性大屠杀。
成千上万的犹太人被赶进刑场和毒气室,共有600万犹太人惨遭杀害。
原德国驻波兰总督汉斯·弗朗克于纽伦堡就刑前说“千年易过,罪孽难消!”(三)突破重点——二战的警示1.英国的转变史料一纳粹制度同共产主义最坏的特征相比较,并没有什么区别……在过去25年中,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终一贯地反对共产主义。
我并不想收回我说过的话。
但是,这一切,正在我们眼前情景对照之下,都已黯然失色了……俄国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我们将要对俄国和俄国人民给予力所能及的一切援助。
——丘吉尔(1941年6月22日)(1)丘吉尔所说的“眼前展现的情景”指的是什么?曾经作为“反共战士”的丘吉尔为何把俄国的危难当做自己的危难并开始援助苏联?应该怎样评价他的这种转变?2.正义的力量史料二(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仆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线协定或和约。
——《联合国家宣言》(2)材料二的内容说明了什么问题?这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什么作用?3.基于理性史料三(本宣言签字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