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陆修静在中国道教史上的贡献

合集下载

道教魏晋南北朝人物:葛玄、范长生、许逊、吴猛、葛洪、寇谦之、陆静修、陶弘景等【人物】

道教魏晋南北朝人物:葛玄、范长生、许逊、吴猛、葛洪、寇谦之、陆静修、陶弘景等【人物】

道教魏晋南北朝人物:葛玄、范长生、许逊、吴猛、葛洪、寇谦之、陆静修、陶弘景等【人物】一、葛玄葛玄(164—244)三国时方士。

字孝先。

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

据《抱朴子》记述,他曾经以左慈为师,修习道术,受《太清丹经》、《九鼎丹经》、《金液丹经》等炼丹经书,后传授给郑隐。

相传他曾在江西阁皂山修道,常辟瞄服食,擅符咒诸法,奇术甚多。

后世道教尊称为“葛仙公”又称“太极左仙公”。

北宋徽宗时封为“冲应真人”。

南宋理宗时封为“冲应孚佑真君”。

二、范长生范长生(?一318)十六国时成汉道士。

又名延九、重九,或名文(一作支),字元。

涪陵丹兴(今四川黔江)人。

他精通天文术数,博学多艺,居于青城山(今四川都江堰市境内),拥有部曲干余家,为当地天师道首领。

巴氐族人李特率领流民在益州起义,范长生曾资助军粮物资。

李特战死后,其子李雄率众攻入成都,打算迎立他为国君,固辞不就。

李雄建立成汉政权,拜他为宰相,加号“四时八节天地太师”,尊称为“范贤”,封西山侯,并免征其部曲的军粮,全部租税由他本人征收。

范长生修道长寿,传说他活了一百三十多岁。

著作有《道德经注》,《周易注》(见李鼎祚(周易集解》)。

旧时四川青城山有“长生宫”,为范长生的纪念之地。

宋代诗人陆游曾到此游览,吟诗说:“碧天万里月正中,清夜珥节长生宫。

”三、许逊许逊(239—374)东晋道士。

字敬之。

许昌人。

吴赤乌二年(239)母感风珠随腹而生。

生而颖悟,姿容秀伟。

少小通束,与物无忤。

及长,尝从猎射一鹿,鹿子堕后,鹿母犹回顾舐之,因悟。

遂弃弓矢,刻意为学。

博通经史,明天文地理,历律五行,谶纬之书。

尤嗜神仙修炼之术,初即颇臻其妙。

又闻西安吴猛得至人丁义神方,乃往师事。

丁公悉传其秘,遂司郭璞访名山,求善地,得西山逍遥山金氏之宅,日以修炼为事,不求闻达乡党。

代其孝友,交游服其德议。

长吏许穆皆其弟子也。

晋太康元年(280),尝为旌阳县(今湖北枝江县北,一说今四川德阳县)令。

时年四十二岁。

论科教三师

论科教三师

作者: 张泽洪
作者机构: 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宗教学研究
页码: 33-39页
主题词: 杜光庭;陆修静;斋醮科仪;《道藏》;灵宝派;道教科仪;《洞玄灵宝五感文》;天师道;
道士;三洞
摘要: 在道教斋酸科仪编撰文上,刘宋的陆修静,唐代的张万福、杜光庭,是编撰斋醮科仪的重要人物,被誉为科教三师。

本文探讨科教三师的主要成就,对科教三师在道教斋醮科仪编撰史上的贡献,作了较为深入的评述分析。

指出斋醮科仪经典的逐渐丰富,科仪格式的日渐完备,是道教科仪思想渐趋成熟的标志。

茅山四十五代宗师

茅山四十五代宗师

茅山四十五代宗师第一代宗师魏华存魏华存(251~334年),字贤安,任城人(今山东),晋朝司徒魏舒之女。

《茅山志》称其魏嘉平辛未生,即251年,也有说生于魏废帝嘉平四年(252年),有魏夫人、南岳夫人及魏元君之称。

据有关资料记载,魏夫人在世,尚为女官祭酒,即天师道祭洒,并为信徒。

道成后,领上真司命,治天台大霍山洞台中,主下教化奉道之士,真心向道者教授当为真仙。

陶弘景《登真隐诀》卷下说:正一真人三天法师张讳告南岳夫人口诀。

魏华存的父亲魏舒,字元阳。

《晋书》卷41《魏舒传》曰:舒少孤,为外家宁氏所养,四十余岁,郡上计掾察孝廉,后因对策升第,进入仕途,至晋武帝太康(280 ~289年)时,官至右光禄大夫,仪同三司,后升至司徒,赐安车驷马。

太熙元年(290年 )卒,时年82岁。

从目前保存的资料来看,《顾氏文房小说》所收《南岳魏夫人传》比较详细地记载了一些史实。

魏夫人,幼年好道,静默恭谨。

读《老子》《庄子》,志慕神仙,味真耽玄,欲求冲举,经常服食胡麻散,茯苓丸,吐纳咽液,摄生夷静,亲戚往来,一无关见。

本想外出选一名山洞府修道,父母不许,年24,强适太保掾南阳刘文,字幼彦,生二子,长子曰璞,次子曰瑕。

幼彦后为修武令。

夫人心期幽灵,精诚弥笃。

二子成人,乃离隔宇室,斋于别寝。

精诚思感,众真下降,拜清虚真人王君为师,受以《太上宝文》、《八素隐书》、《大洞真经》、《灵书八道》、《紫度炎光》、石精金马》、《神虎真文》、《高仙羽玄》等经,共31卷。

景林真人又授魏夫人《黄庭内景经》。

后幼彦去世,值天下荒乱,夫人抚养内外,旁救穷乏,亦为真仙默示其兆,知中原将乱,携二子渡江,长子璞,为庾亮司马,后官至安城太守。

次子瑕,为陶太尉侃从事中郎将。

二子位既成立,魏夫人已无后顾之忧,冥心斋静,累感真灵,修真之意,与日俱进。

于晋成帝咸和九年(334年)托剑化形而去。

魏华存元君曾从事于服食仙药和炼丹。

茅山上清派奉为第一代宗师。

第二代宗师杨羲杨羲,与王右军并名海内外,并与许谧早结神明之交。

中国魏晋南北朝宗教史

中国魏晋南北朝宗教史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宗教,主要有道教和佛教。

道教是中国土生的宗教,形成于东汉中后期。

汉末北方的太平道组织的黄巾起义被镇压后,张鲁在汉中、巴蜀传播的天师道仍在传播。

天师道俗称五斗米道,有一套较严密的组织系统,张鲁在汉中就以五斗米道组织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

建安中,曹操夺取汉中,将张鲁及其部分教民北迁,天师道因而在北方传播。

但张鲁到北方后不久即去世,天师道因而组织涣散。

在巴蜀的天师道也因无领导组织同样涣散。

成汉李氏据蜀后,因其信奉天师道,巴蜀地区的天师道当有较大的发展。

魏晋间北方战乱频繁,灾荒不断,人民群众便流入江南或巴蜀,而巴蜀民众也因此又流入江南。

于是北方的太平道和巴蜀的五斗米道也传到江南。

江南就出现了太平道的支派于君道、帛家道与五斗米道的支派李家道、清水道及杜子恭道团。

这些道派都广泛在民间传播,后来还多次出现李弘起义与孙恩、卢循起义。

传入江南的太平道与五斗米道在民间传播的同时,也不断向上层发展。

东晋时期信奉天师道的土族就明显增多,如琅邪王氏、高平郗氏、吴郡杜氏、义兴周氏等等,都有信奉天师道的。

东晋初,葛洪对以前的神仙思想作了总结,确立了神仙道教理论体系,并发展了金丹派的炼丹术。

葛洪认为,人可以通过修道而长生不死,成为神仙,而修道最主要的方法是宝精行气和服食还丹金液。

故葛洪特重炼丹,在实践中积累了不少有价值的古化学资料。

葛洪的著作很多,现存而又最重要的是《抱朴子》。

东晋中叶以后,江南天师道盛行,出现了若干造作的道书,《上清经》和《灵宝经》就是其中的两类。

《上清经》是杨羲、许谧所造,以后便发展为上清派。

《灵宝经》是葛巢甫所造,以后发展为灵宝派。

南朝初期,陆修静融合天师道与神仙道教,将早期民间道教改革发展为新的官方道教;并完善了道教的斋醮仪范,分类整理了道教典籍,为道教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南朝中期的陶弘景,在隐居茅山的45年中,广招徒众,弘传上清经法,使茅山成为上清派的核心基地,后世因称之为茅山宗。

陶弘景除弘传上清经法外,还建立了道教的神仙体系,发展了养生修炼理论。

道乐史上南陆北寇的评价问题

道乐史上南陆北寇的评价问题

道乐史上南陆北寇的评价问题蒲亨强*内容提要:寇谦之与陆修静是道乐形成期的领军人物,音乐学术界历来对其历史评价持“重寇轻陆”论。

本文基于相关史料的深入分析,从史的角度及斋仪、音乐、历史传承等方面对寇陆的音乐改革活动作了比较和述评,由此得出“重陆轻寇”的相反结论,将颠倒的认识再颠倒过来。

此结论不仅更切合南北朝道乐的史实,且与道乐历史全程所贯穿的“南盛于北、延续发展”之规律相吻合。

关键词:南北朝,寇谦之,陆修静,斋仪音乐,历史评价,重陆轻寇引言在道教音乐发展史上,南北朝是一个关键时期。

从道乐史的全程看,音乐历来随仪而行。

自汉末天师道创用“上章”、“旨教”、“涂炭”等斋后,道乐理应随之萌生。

惟其斋仪多原始简陋,不成体制,其音乐情况文献无徵。

加之其政治上与统治阶层相对抗,遂注定其斋乐不能形成传统模式,也不能对后世产生多少影响。

中国明确之道乐史,实萌生于东晋末神仙道的“灵宝派”,疑为葛巢甫所撰之“灵宝斋”,以仪式化的斋仪音乐,标志着斋仪道派的形成和斋乐仪式化的肇始。

而中国道乐明确的形成期,正在南北朝时代。

新天师道对民间道教的全面改革活动,促使斋仪音乐也发生了历史性转折。

从此,道乐审美趋于神仙化官方化,确定了后世道乐发展的基本航线。

道乐形式内容迅速丰富规范起来,构建起基本定型的模式结构。

为后世所宗的斋乐传统自此正式形成。

南北朝在道乐史上的重要地位无论怎样高估都不会过份。

限于文献的原因,今研究南北朝道乐,又只能聚焦于新天师道的两位领军人物陆修静冠谦之,只有探明这两位大师斋乐改革的真实内容,正确评价其历史地位,即可大致判明当时道乐的面貌和性质,由此也可对道乐发展史的全部链条获得贯穿完整的理解。

可见,对南陆北寇道乐改革的述评,在道乐史研究中亦具重大意义。

然而,长期以来音乐研究界在这个问题上却形成了一边倒的倾向:“重寇轻陆,扬北抑南”,只要翻开关涉道乐史的论著,只要谈到南北朝这段历史,多高估北寇,忽视甚至漠视南陆。

即使身在道门的科仪音乐大师亦难免此论。

中国道教人物简介(人物繁多,请耐心看完)

中国道教人物简介(人物繁多,请耐心看完)

中国道教人物简介(人物繁多,请耐心看完)中国道教人物简介中国道教在一千八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少杰出道士和道教学者(大多也是道士)。

他们有的是道派的创立者;有的从事道教方术(包括医药、养生、炼丹及其他)的研究;有的则致力于道教教理的阐述;有的还是农民起义的领袖。

因此,张陵、张鲁、张角、寇谦之、陆修静、陶弘景,邱处机以及魏伯阳、葛洪、孙思邈、司马承祯、吴筠、成玄英、王玄览、谭峭、陈抟、俞琰、雷思齐、杜道坚、李道纯等,皆名著道教史册,成为道教史上的中坚人物。

中国道教初创时,主要流行于民间,曾同当时的农民起义相结合。

东汉灵帝时(168~188),太平道创始人张角,利用太平道教义发动黄巾起义;张鲁也利用五斗米道与封建王朝相抗衡,在汉中建立政教合一政权近三十年之久;东晋孙恩、卢循的起义,义军十余万众,转战沿海南北十余年;都在不同程度上打击封建王朝的统治。

魏晋以后,一部分道教徒因受封建统治阶级的扶植和利用,使道教趋于上层化,有时并或多或少地卷入宫迁政治,而使一批道士以见知时主而闻名于当世。

如齐梁道士陶弘景是茅山宗的创始人,深受梁武帝萧衍的尊崇,“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时人谓之山中宰相”。

隋唐道士王远知,以曾向唐高祖李渊密告符命,深得唐高祖和唐太宗的尊礼。

其后潘师正、司马承祯等,亦因受高宗、玄宗的尊礼而名闻天下。

宋、元、明各代受尊崇的道士也很多。

在道教的发展过程中,又与儒、释相互斗争、相互融合。

绝大多数道士皆在不同程度上融合儒、释,唐宋以后道士更为普遍。

但也有少数道士以和佛徒争论而著称于世。

如齐梁时之顾欢、孟景翼、孟智周,隋唐时之刘进喜、李仲卿、李荣等。

他们都在道教理论上有建树,但又以与佛徒辩论而知名。

道士们在进行宗教活动的同时,许多人还致力于研究某些问题(如道教理论、方术等),其实际效果却超出了道教范围,而涉及许多学科领域,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对那些领域都或多或少地作出了贡献。

举其大者,有下列几个方面:(一)中国哲学。

中国道教史背景下的浙江区域道教研究

中国道教史背景下的浙江区域道教研究

中国道教史背景下的浙江区域道教研究孔令宏【期刊名称】《国际学术动态》【年(卷),期】2006(000)002【摘要】浙江是道教大省。

全国十大洞天,浙江占三;三十六小洞天,浙江占十;七十二福地,浙江占十八。

浙江与道教的渊源之古可溯至神农时代,此后,浙江涌现出了一大批著名道士、宗派领袖、思想家,一大批籍贯不是浙江的道教学者、思想家和著名道士也往往长期在浙江传道、讲学,如魏伯阳、葛玄、葛洪、杜子恭、孙恩、卢循、许迈、陆修静、陶弘景、孙游岳、顾欢、马湘、司马承祯、杜光庭、闾丘方远、罗隐、施肩吾、张无梦、陈景元、张伯端、林灵素、胡莹微、白玉蟾、莫月鼎、王惟一、刘大彬、杜道坚、林灵真、黄公望、金志扬、何道全、闵一得、卫真定等,他们撰写了《周易参同契》、《抱朴子》、《真诰》、《悟真篇》、《灵宝领教济度全书》、《太乙金华宗旨》等众多在道教史上有重要地位的著作。

目前,浙江仍然有众多的道教历史遗迹,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

浙江的道教在全国有着举足轻重地位。

正因为如此,才有专家断言:“写不出浙江道教史,就写不好中国道教史。

”【总页数】3页(P5-7)【作者】孔令宏【作者单位】浙江大学道教文化研究中心,杭州310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958【相关文献】1.道教研究的辉煌成果——《中国道教史》 [J], 四川省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2.中国道教研究的里程碑--《中国道教科学技术史》评介笔谈 [J], 王家佑;幸强国3.道教学术研究领域的重大成就——《中国道教思想史》读后 [J], 郑长青;张丽娟4.道教研究的重大收获——评《中国道教史》(第一卷) [J], 卢仁龙5.史海拾贝:道教史视域下的农学思想史研究——《道教农学思想史纲要》评介 [J], 陈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陆修静道经词语辑释与《汉语大词典》条目补订

陆修静道经词语辑释与《汉语大词典》条目补订

A g u .2018V o l .38N o .4语文学刊J o u r n a l o fL a n g u a ge a n dL i t e r a t u r eS t u d i e s 2018年8月第38卷第4期[作者简介]成妍,滨州学院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古道经词汇㊂陆修静道经词语辑释与‘汉语大词典“条目补订ʻ成妍(滨州学院人文学院,山东 滨州 256600)[摘 要] 南朝刘宋陆修静道经,作为中古汉语语料的组成部分,应是辞书编纂的重要依据㊂在对其道经词语析释的基础上,指出‘汉语大词典“存在的一些词目失收㊁义项漏略㊁书证年代滞后等问题㊂[关键词] 陆修静; 道经; 汉语大词典[中图分类号]H 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8)04-0104-04d o i :10.3969/j .i s s n .1672-8610.2018.04.018 ‘汉语大词典“是目前国内收词最多的最具权威的一部工具书,而作为南朝刘宋著名道士的陆修静,其道经在道教典籍中极具代表性,其语言既充满神秘的宗教色彩,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㊂我们通过对其中部分词语的析释,发现‘汉语大词典“条目尚存在可商榷之处,在此一并指出㊂(一)克获(1)香官使者,左右龙虎君,捧香使者,当今斋堂自然生金液丹精芝英百灵,交会在此香火炉前,使臣得道,克获神仙,举家蒙福,天下受恩㊂‘太上洞玄灵宝众简文“(2)自然生金液丹碧芝英,百灵众真,交会在此香火案前,令臣得道,克获上仙㊂‘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3)自定不可不斋,斋不可无此书㊂此书为之法烛,乘之以游道藏,故克获于真宝也㊂‘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按:此处 克获 当为 收获㊁获得 或 成为㊁实现 义㊂在其他道教典籍中,此词亦见,‘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卷十七: 下逮寒池,长夜幽扃,拔度祖考,削落恶根,不得拘留,克获超升㊂ 又卷二十六: 说经六遍,神妙足备,克获飞仙㊂ ‘云笈七签㊃诸家气法部五“: 太一真君有五诫,诚心依之,克获神应㊂ 此外佛典中 克获 一词也较为常见,‘增壹阿含经“卷三十: 夫见如来者终无虚妄,犹如有人入海取宝,必有所克获,终不空还㊂ ‘出曜经“卷六: 我今学道而不克获,宜还归家舍三法衣㊂ ‘大般涅槃经“卷五: 令诸农夫下种之者多获果实,不下种者无所克获㊂ ‘汉语大词典“收录此词,释为 谓战胜并有所掳获 ,所举例证的语境也都是战争中的双方争斗㊂道经和佛典中的用例并非战争,因此‘汉语大词典“中 克获 一词的释义可再作补充㊂(二)削落 减落(1)关领玉简,勒名丹编㊂削落罪书,上补帝臣㊂‘太上洞玄灵宝众简文“(2)奉道之家不赍命信,动积年岁,如此三天削落 名籍,守宅之官还天曹,道气不复覆盖,鬼贼所伤害,致丧疾夭横㊂‘陆先生道门科略“(3)又若家居安全,设上厨五人㊂若口数减落,厨则不设,赍信如故㊂‘陆先生道门科401略“按: 削落 犹削除, 减落 犹减除㊁减少㊂二词在其他典籍中亦可见,如‘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 遇本命生辰,告身中元辰驿马,削落三灾九厄,保见今眷属安宁㊂ 前蜀杜光庭‘刁子赵太尉阳平化醮词“: 臣某削落灾危,蠲销罪咎,六亲蒙福,九祖生天㊂ 此两例中的 削落 均为削除义㊂‘梁书㊃贺琛列传“: 今北边稽服,戈甲解息,政是生聚教训之时,而天下户口减落,诚当今之急务㊂ ‘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 而民间交易率减落产钱而后售,日朘月削至于今㊂ 此两例中的 减落 亦为减除㊁减少义㊂ 削落 减落 之所以可释为削除㊁减除,是因为 落 有 除去㊁去掉 之义,‘陆先生道门科略“中即有用例, 令以正月七日㊁七月七日㊁十月五日,一年三会,民各投集本治师,当改治录籍,落死上生,隐实口数,正定名簿,三宣五令,令民知法㊂ 其中 落死上生 中的 落 即除去的意思㊂再如南朝宋谢灵运‘昙隆法师诔“: 慨然有摈落荣华,兼济物我之志㊂ ‘汉语大词典“收录 削落 ,但首证为前蜀杜光庭‘刁子赵太尉阳平化醮词“,年代显晚㊂ 减落 一词未收㊂(三)监映(1)元始监映,仙名已书㊂三官九府,罪莫不除㊂散香五帝,告明太虚㊂请如所陈,万劫长存㊂‘太上洞玄灵宝众简文“(2)上告五帝,记名玉篇㊂万神监映,日月明言㊂愿度愿生,愿神愿仙㊂‘太上洞玄灵宝众简文“(3)是其斋日,捻香启愿,应心上彻,四天司逻,十部威神,即下履行,观听法音,监映尔心㊂如戒行道,皆列功诸天,祸福立彰㊂‘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按:‘汉语大词典“未收录此词,但在道教典籍中较多见,如‘太上大道三元品戒谢罪上法“: 惟蒙至圣,监映丹情,臣等学法未备,俯仰之格斋法难精,不合仪式,进止犯科,为四司所纠,五帝所执,千愆万罪,乞蒙赦贳㊂ ‘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二: 万灵监映,福禄殊常,灾凶扫荡,眷属安康㊂ ‘云笈七签㊃禀生受命部一“: 帝君监映,九孔纳灵㊂十二部结,散灭黄庭㊂ ‘云笈七签㊃杂法部“: 百关纳灵,节节受新㊂清虚监映,内外敷陈㊂日吉时良,度命回年㊂ ‘云笈七签㊃庚申部一“: 甲乙练真,三宫清虚㊂五帝监映,太一定书㊂ 从陆修静作品和其他道教典籍的用例来看, 监映 一词当为监察义㊂(四)拣当娶妇,设上厨十人,籍主皆赍宅录诣本治,更相承录,以注正命籍㊂三会之日,三官万神更相拣当㊂若增口不上,天曹无名;减口不除,则名簿不实㊂‘陆先生道门科略“按: 拣当 ,挑选㊁选择㊂ 当 为动词词尾,无实义㊂ v+当 结构在中古较为常见,王云路‘中古汉语词汇史“对此有过阐述㊂[1]319此外,在陆修静道经中还有 校当 一词,‘太上洞玄灵宝众简文“: 此科是初受灵宝度自然券宫经,竟校当五过定重拜,黄缯章付经,名曰中盟,应投此一龙以十口镮合龙,青丝缠简,投之清渊,简文依玉,告水官,法文如左㊂ 校当 ,考校㊁校正㊂ 拣当 校当 结构相同㊂‘汉语大词典“未录㊂(五)点染致上危神器,下倾百姓,灭身破国,犹不以戒㊂至乃浊乱正气,点染清真,毁辱大道,可为痛酷㊂‘洞玄灵宝五感文“按: 点染 当为玷污㊁污染之义㊂ 点 有 辱㊁污 的意思㊂‘广雅㊃释诂三“: 点,污也㊂ ‘文选㊃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若仆大质已亏缺矣,虽才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见笑而自点耳㊂ 李善注: 点,辱也㊂ ‘汉语大词典“于 点染 的玷污义下所举首证为唐杜甫‘八哀诗“㊂(六)贪滥二感父母为我冠带婚娶,积蓄赀财,造买基业,苟欲我多,不觉贪滥,与物求竞,动生怨怪,致有愆尤㊂‘洞玄灵宝五感文“按: 贪滥 的意思是贪欲无度㊂‘汉语大词典“收录此词,但首证为宋司马光‘涑水记闻“中的用例,年代过晚㊂(七)崩哽501希望免脱,无由自济㊂念此崩哽,肝心溃乱,五体战怀,形魂失措,不觉投地,涂炭乞哀㊂‘洞玄灵宝五感文“按:悲痛哽咽义㊂ 崩 在典籍中有悲痛㊁痛心的意思,如汉㊃应劭‘风俗通㊃衍礼“: 当内崩伤,外自矜饬,此为矫情,伪之至也㊂ ‘宋书㊃礼志三“: 朕遭家多难,入纂绝业,德薄勋浅,鉴寐崩愧㊂ ‘汉语大词典“未收 崩哽 ,但有 崩鲠 一词,唯一例证为唐陈子昂‘为宗舍人谢赠物表“㊂ 鲠 当为 哽 之通假㊂(八)怠替四谨身正服,斋整严肃㊂舍离骄慢,无有怠替㊂礼拜叩搏,每事尽节㊂‘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按: 怠替 ,怠废㊁懈怠荒废㊂‘汉语大词典“虽收录此词,但例证为‘太平广记“卷六一引前蜀杜光庭‘集仙录“,且为唯一例㊂(九)无鞅(1)三元涂炭之斋,以苦节为功,上解亿曾道祖无数劫来宗亲门族及己身家门无鞅数罪,拯拔忧苦,济人危厄,其功至重,不可称量㊂‘洞玄灵宝五感文“(2)伏愿恩流即时,威播今日,且今日宝珠之口,有无鞅众登宝珠之上,获参胜侣,乃超虎涧而同至,越龙山而俱到,证因四果㊂‘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按: 无鞅 言数量众多,无数㊁不尽㊂ 鞅 当是 央 之借字, 无鞅 犹 无央 ㊂‘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南齐严东㊁唐薛幽栖㊁李少微㊁成玄英四家注解): 天真大神㊁上圣高尊㊁妙行真人㊁无鞅数众,乘空而来㊂少微曰: 鞅,止也㊂夫真圣尊神㊁部从洋溢,千乘万骑,诸天尽来,以此格量,其数何止㊂ 幽栖曰: 鞅者,央也,古字少以鞅为央㊂央,尽也,已也㊂即无鞅数众,而复存思也㊂ 李少微和薛幽栖不仅解释了 鞅 的意思,而且还指出 鞅 与 央 的关系㊂ 央 有尽㊁止义㊂‘广雅㊃释诂一“: 央,尽也㊂ 又 央,已也㊂ ‘诗㊃小雅㊃庭燎“: 夜如何其?夜未央㊂ ‘楚辞㊃离骚“: 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㊂ 王逸注: 央,尽也㊂ 只不过在世俗文献中以 鞅 代 央 较为少见,道经用 鞅 ,或是与其宗教性质有关㊂道经中常出现某些自造的字形,既呈现出神秘的宗教色彩,也形成了其独有的用字特色㊂‘汉语大词典“收有 无央 ,但 无鞅 一词未录㊂(十)制伏夫斋,当拱默幽室,制伏性情,闭固神关,使外累不入㊂守持十戒,令俗想不起㊂‘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按: 制伏 ,控制㊂‘汉语大词典“收录此词,但首证为宋丁谓‘丁晋公谈录“㊂(十一)超逸周济五道,度脱一切,绝灭生死,超逸三界,故谓之无上㊂‘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按:‘汉语大词典“收 超逸 一词,释作 高超;不同凡俗㊂ 为形容词,但本例中 超逸 却非形容词,应是动词,超出㊁超越的意思㊂在其他道经中亦有类似用例,如‘云笈七签㊃说戒部“: 子以累劫念道,致太极玉名,寄慧人中,将独步玉京,超逸三界,巍巍乎太上仙公之任矣㊂ ‘云笈七签㊃存思部一“: 上招朱童,五苦廊开,死根断落,日魂同飞㊂超逸十界,上升玉阶㊂ 又 上招玉气,六液沉珍,赤景启灵,拔我七根,超逸三涂,上升南仙㊂ ‘大词典“ 超逸 之义项需再增益㊂(十二)摧伏一日一夜,奉戒尊法,孜孜不倦,则感通太玄,真灵降集,三尸窜灭,众魔摧伏,如此之愿,愿无不获,志无不克也㊂‘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按: 摧伏 ,制伏㊂此词多见于佛经,为佛教常用语,如北凉昙无谶译‘悲华经“卷一: 得菩提力,得坏一切魔力,得摧伏一切外道力㊂ 北魏慧觉译‘贤愚经“卷七: 兵众殷炽,无能敌者,威风远振,莫不摧伏㊂ 北魏吉迦夜共昙曜译‘杂宝藏经“卷七: 于是王用大臣之言,军威所拟,靡不摧伏㊂ 唐义净‘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九: 母闻子来即便寻觅至鹿林中,见子问曰: 汝已摧伏迦摄波佛沙门601弟子耶? 道经中的 摧伏 当是取自于佛典㊂‘汉语大词典“收录了 摧伏 一词,且所举例证皆是佛经用例,首证为‘隋书㊃经籍志四“: 释迦之苦行也,是诸邪道,并来嬲恼,以乱其心,而不能得㊂及佛道成,尽皆摧伏,并为弟子㊂ 由‘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中用例以及所举佛经前三例来看, 摧伏 一词至少在晋末和南北朝时已经使用,‘大词典“首证年代稍显晚㊂(十三)评详第九戒者,不得斗乱口舌,评详四辈,天人咎恨,伤损神气㊂‘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按:评议㊁审议之义㊂ 评 详 同义连文㊂ 详 ,‘说文“: 详,审议也㊂ 评详 一词,可参看蔡镜浩‘魏晋南北朝词语例释“ 详(评详) 字条[2]360,其中所举二例皆出自佛经,‘汉语大词典“未收录此词,‘汉语大词典订补“虽补录了该词条,只是例证为佛经‘贤愚经“中二例㊂[3]1235(十四)办具(1)至心臣谨按太真盟诀斋诀,登坛办具,以昨某时表灵尊文,期诚琼轩,众灵辅位,致使雨寝嘉辰,风息清晷,延兹十天,三炁流光,威式云布,无上开陈㊂‘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按: 办具 是准备㊁置办的意思, 办 与 具 同义连文㊂‘汉语大词典“ 办具 条首证为唐颜师古注‘汉书㊃灌夫传“,皆唐代用例,年代显晚㊂(十五)检饬内外不豫相检饬,音声高厉,罚油五升㊂‘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按: 检饬 谓检点㊁约束㊂‘汉语大词典“于 检饬 的 自我约束 义下,所举首证为宋岳飞‘辞男云特转恩命第二札“,相较于本例,年代过晚㊂(十六)输赎天尊慈仁,曲愍行尸斋而获罪,故开黜罚之科,听以香油输赎,可得灾蒙释散,不欲令结罪冥中㊂‘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按: 输赎 ,缴纳金钱㊁物品或劳役抵罪罚㊂ 听以香油输赎 就是准许用香油赎罪㊂ 输 有缴纳义,‘梁书㊃张充传“: 半顷之田,足以输税;五亩之宅,树以桑麻㊂ 在世俗文献中 输赎 亦可见,‘后汉书㊃虞诩列传“: 是时,长吏㊁二千石听百姓谪罚者输赎,号为 义钱 ,托为贫人储,而守令因以聚敛㊂ ‘南史㊃列传第八“: 其应行罚,可特赐输赎,使与令史有异,以彰优缓之泽㊂ 汉代还有输粟赎罪的做法,‘汉书㊃食货志上“: 其后,上郡以西旱,复修卖爵令,而裁其贾以招民;及徒复作,得输粟于县官以除罪㊂ ‘汉语大词典“未收录 输赎 ㊂(十七)妙赜(1)唯志大乘,供养朝礼,讲习妙赜,参问有道,导引精研,修斋服御,希求飞腾㊂‘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2)经言:斋时日夕各三时,烧香悔过,唯一心听受经法妙赜之义㊂‘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按: 妙赜 ,玄妙幽深㊂‘汉语大词典“未收录㊂道经中此词可见,如‘太上洞玄灵宝智意本愿大戒上品经“: 顾玄少好神仙白日飞腾之道,心想上圣,恒以仿佛,大经微远,妙赜难通,将禀口诀,释我冥津,洞畅虚漠,有无都尽矣㊂ ‘要修科仪戒律钞“: 抄写经文,令人代代聪明,博闻妙赜,恒值圣代,当知今日,明贤博达,皆由书写三洞尊经,非唯来生得益,及至见在获福㊂ ‘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 若不叙其本而辨其末,则元机妙赜愈霭昧而不明㊂ 其他还如‘魏书㊃释老志“: 后有沙门常山卫道安性聪敏,日诵经万余言,研求幽旨,慨无师匠,独坐静室十二年,覃思构精,神悟妙赜㊂ ‘维摩经略疏垂裕记序“: 天台大比丘湛然公纂智者之法胤,探毗耶之妙赜,一贯文字之学,会归解脱之渊㊂ 可见, 妙赜 多见于道教和佛教典籍,一般用来形容宗教教义的幽深玄妙㊂(十八)庆抃凡此智友,既各父元父之父,同一玄一之一,愿五眼报勤,三明赏德,功骋喜泰二勤畅701休欢,恩寝死符,福播生录㊂永始元始之歌谣,长卒不卒之庆抃㊂‘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按:‘汉语大词典“ 庆抃 条释义为 庆幸,喜悦 ,但首证为唐韩愈‘贺雨表“,年代稍晚㊂(十九)在在处处在在处处天神地神㊁山水灵祇㊁里域官长㊁凡诸营卫一切吏兵,并愿即时旋转,俱登妙胜㊂‘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按: 在在处处 ,言范围极广,各处㊁到处㊂本为佛教常用语,如后汉康孟详译‘兴起行经“卷下: 菩萨成佛时,境内众僧,常不和合,在在处处,共相是非㊂ 东晋瞿昙僧伽提婆译‘增壹阿含经“卷十三: 时灯光如来将诸大众,以渐人间游行,与大比丘四十亿众俱,在在处处,靡不恭敬者㊂ ‘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八: 在在处处则为有佛,佛是能仁有智慧善机情,能破一切众生疑网㊂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在在处处 条: (杂语)各处各方也㊂涅槃经九曰: 在在处处,示现有生,犹如彼月㊂ [4]953有学者认为,早期佛道二教的交融渗透使不少佛教用语进入到同时代道经中㊂[5]5如此, 在在处处 当是其中一例,为道教吸收的佛教用语㊂‘汉语大词典“未录入㊂(二十)倏欻比当披幽赜,倏欻年已老㊂执卷吸尔极,将更死痛恼㊂‘太上洞玄灵宝授度仪“按:疾速貌㊂‘汉语大词典“以唐吴筠‘步虚词“之五: 倏欻造西域,嬉游金母家㊂ 为首证,年代偏晚㊂ʌ参考文献ɔ[1]王云路.中古汉语词汇史[M].商务印书馆,2010.[2]蔡镜浩.魏晋南北朝词语例释[M].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0.[3]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订补[M].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4]丁福保.佛学大辞典[M].中国书店出版社,2011.[5]周作明,夏先忠.从六朝上清经看佛教对道教用语的影响[J].宗教学研究,2008(3).A n n o t a t i o no n W o r d s i n t h eT a o i s tC l a s s i c s b yL uX i u j i n g a n dR e v i s i n g t h e I t e m s i n H a n y uD aC i d i a nC h e n g Y a n(B i n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B i n z h o u,S h a n d o n g,256600)A b s t r a c t:T h e t a o i s t c l a s s i c sb y L uX i u j i n g i n t h eS o n g d y n a s t y o f t h e s o u t h e r nd y n a s t i e s,a s p a r t o f t h em i d d l e 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 c o r p o r a,s h o u l db e t h e i m p o r t a n t b a s i s o f t h e c o m p i l a t i o no f t h e d i c t i o n a r y.O n t h eb a s i s o f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t e r m s,p o i n t so u t s o m e p r o b l e m s s u c ha s l a c ko fw o r d s,l e a k a g eo fm e a n i n g s a n d t i m e d e l a y o f e x a m p l e i l l u s t r a t i o n s i n H a n y uD aC i d i a n.K e y w o r d s:L uX i u j i n g; T a o i s t c l a s s i c s;H a n y uD aC i d i a n801。

中国古代宗教道教

中国古代宗教道教

王重阳与全真七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
全真道至元代丘处机时达到全盛时期,丘处机在王重阳 的七大弟子中声名最高,他应成吉思汗之诏西行论道,劝诫 成吉思汗要“敬天爱民”、“清心寡欲”、“不嗜杀人”, 在中原文化受到威胁和破坏之时,全真道糅合儒、释、道三 家思想,对延续中原文化和沟通各民族交流起了积极作用。 这两大教派明代仍继续流传,清代日渐衰落。
陶弘景,梁朝茅山道士,道教茅山宗的开 创者。南北朝时期南方道教的重要人物。陶 弘景“性好著述”,对天文、历算、医学、 药物学都有精深的研究。他写了大量道经, 从养生学、炼丹术、医药学等各方面发展了 道教修炼理论;他还以现实社会的封建等级 关系为蓝本,整理和确立了道教庞大的神仙 系统,主张吸收儒家和佛教的思想,而且以 道教神学理论对王朝施以重要影响。他虽于 中年后隐居不出,但朝中每有凶吉征讨大事, 无不向他咨询,故有“山中宰相”之称。陶 弘景将儒道互补的处世观作为自己的处世原 则,身处山中却参与朝政,出世与入世矛盾 统一。成为融通调和儒、佛、道三家的先驱。
巫术是企图借助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对某些人、事物 施加影响或给予控制的方术。“降神仪式”和“咒语 ”构成巫术的主要内容。 巫术来自于舜帝部落,原始信仰中用巫术来沟通人 神,而能够在二者之间起沟通作用的是“巫祝”,他 们的职责是降神、解梦、预言、祈雨、治病、占星, 是古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角色。
(二)神仙信仰和方士方术。 春秋战国至秦汉,神仙崇拜盛行,关于神仙的描述, 先秦典籍如《庄子》、《楚辞》就有很多。道教信仰的 神仙是现实生活中人的生命的无限延伸,其最大特点就 是形如常人却能长生不死而且神通、逍遥。 由对神仙境界的追求,引出以“不死”之方为主旨的 方术的产生。方士们为迎合“长生不死”的社会心里, 专事神仙方术。神仙思想成为道教重要的思想资源,神 仙崇拜也构成了道教信仰的核心。

《陆先生道门科略》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陆先生道门科略》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陆先生道门科略》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陆先生道门科略》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陆先生道门科略》是南朝梁代道教的科范著作。

论陆修静的道乐传承特点及历史地位

论陆修静的道乐传承特点及历史地位
(一 )《建 斋 仪 》 1.仪 式 程 序 梗 概
基 金项 目:本论 文为 2016年度 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 音乐研 究中心”资助项 目(项 目编号 :xnyy2016031)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 简介 :陈文安 (1976一 ),男,汉,四川 南充人 ,西 南大 学教 育学博 士,西华 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 向:音乐学,道教 音乐。 蒲亨强(1952一 ),男,汉,重庆 人,中央音乐 学院文学(音乐 学)博士 ,西南大学音乐学院教授 ,博 士生导师,教 育部高 等学校 艺术类专 业教 学指 导委员会 委员,教 育部全 国高校人 文社会科 学重 点研 究基地 四川 大学道教与 宗教文化研究所兼职教授。研究方 向:音乐学。
三 大要 素 。 这 一 规 范 严 密 的 传 承 体 系具 有 很 强 操 作 性 和 有 效 性 ,奠 定 了后 世 道 乐传 承 的 基
础 .为 后 世 各 道 派 一 致 宗 法 ,雄 辩 地 证 明 陆 氏 道 乐 传 承 的 大 获 成 功 和 奠 基 性 的 历 史 地 位 。
关 键 词 :音 乐 艺 术 ;陆 修 静 ;道 教 音 乐 ;传 承 特 点 ;历 史 贡 献
(1.西华师 范 大学 音乐 学 院 ,四川 南充 637000;2.西南 大学 音 乐 学 院 ,重庆 400715)
摘 要 :本 文 以 被 誉 为 “科 教 三 师 ”之 首 的 陆 修 静 编 撰 的 科 仪 文 献 为 例 ,论 述 陆 氏 在 传
承 道 乐 上 的 基 本 特 点 和 历 史 贡 献 ,为 进 一 步 探 索 道 教 音 乐 传 承 奥 秘 奠 定 扎 实 基 础 。 研 究 认
131 I 中文社会科学 引文索引 (CSSCI)来源期刊 艺术百家 2018年 第 2期 总第 161期 口 HUNDRED SCH 00LS IN ARTS 文 章 编 号 :1003—9104(2018)02—0131—06

关于陆姓的历史名人

关于陆姓的历史名人

《关于陆姓的历史名人》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陆姓的历史名人,可有意思啦!首先,我要给你们讲讲陆贾。

陆贾是西汉初期很了不起的一个人哟!他特别能说会道,经常给皇帝出主意。

皇帝有时候生气啦,他也不害怕,还是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有一次,皇帝想要做一件不太好的事情,陆贾就赶紧去劝他,说这样做不对,会有不好的后果。

皇帝听了他的话,改变了主意,避免了错误。

还有陆逊,他是三国时期东吴的一位大将。

他可聪明啦!有一次打仗,敌人看起来很强大,大家都有点害怕。

但是陆逊不慌不忙,仔细观察敌人的情况。

他发现敌人有个弱点,就带着士兵悄悄地绕到敌人后面,突然发起进攻,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因为陆逊很会打仗,东吴打了很多胜仗呢!陆九龄也是一位很厉害的人。

他特别喜欢读书,每天都要读很久。

他还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教给别人,大家都很尊敬他。

他写的文章也很好,很多人都喜欢看。

小朋友们,陆姓的历史名人是不是很了不起呀?《关于陆姓的历史名人》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讲讲陆姓的名人哟!陆抗,他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名将。

他很勇敢,也很有智慧。

有一回,敌人来攻打东吴,大家都很担心。

陆抗却很镇定,他带着士兵们做好准备,等待敌人进攻。

敌人以为东吴好欺负,冲了过来。

陆抗指挥士兵们奋勇抵抗,把敌人打得大败而逃。

大家都夸陆抗厉害,是保卫东吴的大英雄。

陆机,他是西晋时期很有名的文学家。

他写的文章可漂亮啦,好多人都争着看。

他小时候就特别聪明,读书很用功。

长大后,他的文章传遍了很多地方,人们都很喜欢他的才华。

陆修静,他是南朝时期的一位道士。

他对道教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他到处游历,寻找道教的经典和秘诀。

他还把自己的所学整理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道教。

小朋友们,这些陆姓的名人是不是很有趣呀?《关于陆姓的历史名人》小朋友们,咱们再来说说陆姓的历史名人哈!陆贽,他是唐朝的一位大臣。

他很正直,总是为老百姓着想。

皇帝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他也会大胆地指出来。

有一次,地方上发生了灾害,老百姓没有粮食吃。

道医学堂丨道教知识名人事略之陆修静

道医学堂丨道教知识名人事略之陆修静

道医学堂丨道教知识名人事略之陆修静
道医今天
陆修静(406—477)年,南朝刘宋著名道士。

字符德,吴兴东迁(今浙江省吴兴县东)人。

元嘉末(公元453 年),在京都卖药,文帝命左仆射徐湛宣诏他,他固辞而去;后南游庐山,在瀑布岩结庐幽栖。

泰始三年(公元467年),宋明帝令江州刺史请他入京问道,并于北郊天印山建造一座崇虚馆款待他。

此时他广集道经,加以整理甄别,鉴定其中经诫、方药、符录等一千二百二十八卷。

分为三洞,奠定了《道藏》的初步基础。

撰《三洞经书目录》,为古的一部道藏目录。

又编着道教斋戒仪范等书一百余卷,道教仪式因此完成。

他在京羽化,由弟子奉葬于庐山。

刘宋王朝下诏以他的庐山故居为简寂观,谥简寂先生。

宋徽宗宣和间,封为丹元真人。

(考证)
按《云笈七签》及《历世真仙体道通鉴》昔言陆修静殁于刘宋元徽五年(公元477),寿七十二岁。

据此推算,应该生于东晋义熙二年(公元406)。

但自唐宋以来相传庐山故事,谓释慧运送客,照例不过虎溪,有一日迭陶渊明、陆修静出来,在路上谈得很契合,竟把旧例忘记了,不知不觉的走过这条溪,三人相与大笑。

因此后代画家遂有虎溪三笑图,描摹一僧一道一俗忘形之交的风趣。

这个故事如果是真,也很有意味,可惜是后人捏造的。

今考慧远殁于东晋义熙十二年(公元416),寿八十三,而陆修静此时刚十一岁,断不能与老和尚做朋友。

陆修静传记资料补释

陆修静传记资料补释

作者: 孙翀
出版物刊名: 世界宗教文化
页码: 58-61页
主题词: 传记资料;陆修静;补释;《隋志》;《隋书》;经籍志;唐太宗;典籍
摘要:南朝末年,除战乱导致典籍的散逸外,这中间两次人为的大规模焚书,即太清二年(548)梁简文帝焚东宫书籍三万卷,承圣三年(554)梁元帝萧绎焚古今图籍十四万卷,致使这一时期的典籍散逸殊为严重;而且,还有一个现象值得重视,即这一时期尊崇佛、道的人颇有一些,但对佛、道徒基本上都不予记载,这一点直到唐太宗编撰《隋书经籍志》时还依旧如此,《隋志》中只是附见总的卷数,并不载其具体的书名(魏征《隋书》)。

陆修静与南朝道教

陆修静与南朝道教

陆修静与南朝道教
汤其领
【期刊名称】《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5(004)005
【摘要】陆修静是南朝刘宋时期不见正史的著名道士,他一生不仅遍游名山大川,潜心修道,而且对东晋以来处于散乱状态的民间道教进行了组织上的整顿,制定了严密的仪规,同时编纂了我国第一部道教目录著作--<三洞经书目录>,为我国道教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功不可没.
【总页数】5页(P51-55)
【作者】汤其领
【作者单位】徐州师范大学,历史系,江苏,徐州,2211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39.1
【相关文献】
1.从《世说新语》一则浅谈南朝的道教 [J], 马丽
2.南朝道经分类的文学、宗教与品鉴的三元合一--以陆修静为中心 [J], 蒋振华;戴文霞
3.南朝长江流域的宫观碑记与道教造像——南朝十三通宫观碑记的梳理与讨论 [J], 包艳;汪小洋
4.东晋南朝道教史留给我们的反思 [J], 李刚
5.陆修静道教科仪著作考论 [J], 徐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这个三国陆逊的后人,写下了《道藏》的前身!

这个三国陆逊的后人,写下了《道藏》的前身!

这个三国陆逊的后人,写下了《道藏》的前身!
陆修静,字元德。

道教上清派宗师。

南北朝时吴兴东迁(今浙江吴兴东)人。

是三国时期吴国丞相陆凯,陆逊的后代。

陆修静从小喜好文学书籍,喜爱研究天地象纬,长大后云游四方,先后去过云梦山,衡山,罗浮山,峨眉山等地,道名远扬。

曾被刘宋文帝召唤入宫讲道,但因为生性淡泊,不喜欢受到拘束,屡次拒绝。

陆修静在南北朝混乱的时期大力改革,宣扬道教,为道教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主张儒、佛、道三教合流,认为斋醮是求道之本,然后复以礼拜,课以诵经,即能成道。

当时的道教组织形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制度却已经深深腐朽,祭酒制名存实亡,整个道教组织混乱,科率废弛,陆修静从根本上改善了当时的祭酒制,使用晋升制,认为,普通民众须有功德,才能受箓为道民;道民受箓之后,有功者才能升迁,彻底改善了当时父死子上的道官升迁道路。

陆修静十分重视道教斋仪的作用,认为“斋直是求道之本”,他在总结前代斋仪的基础上,制定了“九斋十二法”的斋醮体系。

并撰述一系列斋戒仪范之书,从而使道教斋法不仅有了系统的仪式戒科,而且使斋戒仪范的理论更加完备。

不仅如此,陆修静还对道教经典进行了整理和修订,为后世《道藏》的修订奠定深厚的基础。

可以说,道教的兴盛,就是从陆修静开始的。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播中国道教文化。

展现民俗文化,宣
扬正道能量。

祈愿国家太平昌盛,风调雨顺。

人民幸福安康。

正行、正念、正道常行于天下!福生无量天尊。

陆修静在庐山

陆修静在庐山

陆修静在庐山景玉川庐山山南金鸡峰下,风光非常优美,东有香炉峰和著名的庐山瀑布,西有金轮峰、归宗寺,门前为开阔的平畴,一条溪水穿过平畴向江流去。

1500多年前,这里是江南著名的道观简寂观(前名太虚观)。

史书上说它“处所幽深,构造壮丽,见者肃然兴昆阆之想”。

这所道观的主人就是道教一代宗师陆修静。

东汉末年诞生的道教至今己有两千年历史。

在它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道教人物,陆修静就是其中里程碑式的大师,在道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任何一部道教史,都不可能忽视他。

陆修静(公元406-477年)字元德,吴兴东迁(今浙江吴兴)人,是三国东吴丞相陆凯的后人。

传说他生有异相,“天挺灵骨,细含稚性”,从小聪慧过人。

陆博览群书,琴棋书画无所不能。

学成以后,陆修静进入仕途,但他生活的时代在东晋末年与南朝初年,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佛、道兴盛。

年轻的陆修静厌恶世俗,仰慕神仙世界,因而他舍弃娇妻美妾,入云梦山修道,后又遍游名山,寻访仙踪,研习道教经籍符录。

宋大明五年(公元461年),决定在此修筑道观,修道炼丹,开讲授徒,整理道家经典。

道教发展到了陆修静的时代,虽然不过二百年,但经书却大都庞杂无序,良莠不齐,多达数百万字。

陆修静在庐山的太虚观内,一边授徒炼丹,一边对浩瀚的道教典籍进行去芜存精,去伪存真的整理,并将道教各派的经典进行分类。

他整理后的道教经典,成为后世道教徒必读之书。

南朝宋时,太虚观有道徒数百,观里藏书楼拥有道教经书,药方,符图1200多卷,是当时全国最完备的道教藏书处。

以往道教各派的宗教仪式也各自一套,杂乱无章。

陆修静来庐山后,着手制订和完善道教仪规。

陆修静死后,他制订的一套道教仪规,基本上被后世千余年的道教徒们所遵守、传承。

在道教活动中,道教音乐占有重要地位。

陆修静认为:音乐不仅可以用来镇慑妖魔驱除鬼怪,还能净化人们心灵,使道徒静心修道。

陆修静善于弹琴,因而对道教音乐也颇有贡献……经过千余年的发展,道教音乐成了我们民族音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最新文档】陆修静个人资料历史背景和出生逝世日期时间-实用word文档 (3页)

【最新文档】陆修静个人资料历史背景和出生逝世日期时间-实用word文档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陆修静个人资料历史背景和出生逝世日期时间陆修静(406-477年),字元德。

吴兴东迁(今浙江吴兴东)人。

懿族,三国吴丞相陆凯的后代。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陆修静的个人资料背景,给大家作为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陆修静个人简介陆修静(406─477),字元德,号简寂。

为早期《道藏》的编辑者,也是南朝道教斋戒与仪范的制立者。

平素喜游天下,遍访道书典籍,尽有道教经典《上清经》、《灵宝经》与《三皇经》。

太始三年,宋明帝召陆修静至建康,请讲道法,并于天印山(方山)筑崇虚馆以居之。

陆修静主张儒、佛、道三教合流,认为斋谯是求道之本,然后复以礼拜,课以诵经,即能成道。

此外,陆修静又将所得之道教经诀,总括为《三洞》:《洞真经》(《上清》诸经)、《洞玄经》(《灵宝》诸经)与《洞神经》(《三皇经》)。

为辨别道家典籍的真伪,分别三洞四辅,他又编纂了第一部的道教经书总目《三洞经书目录》。

陆修静还曾因为《洞玄灵宝》诸经真伪混淆,进行过刊正,并撰斋戒仪范一百余卷,以为典式。

南方道教斋仪因而初备。

经陆修静改革后的道教成为南朝天师道正宗。

陆修静宗教活动在青山环抱的简寂观中,陆修静采药炼丹,研修道教宗义,一共7年。

简寂观的道藏阁中藏有道教的经书、符图、药方共1200卷,据说他奏请皇帝,以龙箧贮之,相当讲究。

陆修静在简寂观中致力于道教经典的搜集、整理,加以分类,列为洞真、洞玄、洞律三部,合称“三洞经书”,并撰写了“三洞经书目录”,这是最早的道藏书目著作。

陆修静为道教经典的收集整理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宋明帝泰始三年(公元467),在朝廷多次征召之下,陆修静才依依不舍地离开简寂观,入住建康。

刘宋开明元年(公元477),陆在建康景德观辞世,享年71岁。

陆去世后,遗体被弟子们运回庐山,安葬在布袋岩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陆修静在中国道教史上的贡献
陆修静,是中国道教史上的一位著名人物,在道教史上留下了很深的印记。

他的贡献不仅仅体现在他所创办的天师派,还体现在了他为道教修行的发展和道教在中国历史上的传承发展中做出的卓越贡献。

本文将会具体探讨陆修静在中国道教史上的贡献,并通过举出5个例子来证明他的成就。

一、陆修静创建了天师派
天师派是道家的一个重要流派,由陆修静在唐代创立。

他将自己的道教思想融合进中国传统宗教的基石中,成功地成立了这个教派。

天师派后来成为了中国道教发展史上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它在中唐时代达到了巅峰,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对后来的道教甚至是中国历史都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陆修静弘扬了宗教思想
陆修静深入探讨和倡导了道教思想,认为无论是在世界观还是人生观、价值观上,道教的思想都是最接近自然和人文的。

他在《道藏》中提出的“道法自然”一词,被后来的中国文化传承所广泛使用。

他在创立天师派时坚定地认为人们应该从内心中追求真理和自由,这种思想对中国道教思想的深入发展和拓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陆修静开创了心身修行
陆修静提出了心身修行的概念。

他认为,人们的内心和外在可
以相互作用,而这种互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在思想和信仰上,人们必须内隐外显、内在修行。

他强调内心和外在的平衡,这是一个健康的人所必须追求的状态。

他的这种思想启发了很多中国的修行者,并使得中国制礼仪的做法能够与道教信仰相结合,共同推动了道教文化的发展。

四、陆修静发展了道教神仙体系
陆修静对道教神仙体系的构建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创造了“三清”、“三官”、“三太子”等等很多神仙,这些神仙称为中国
道教神话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依旧广泛流传。

他在这种神仙体系中深受道家思想启蒙和修行的指引,进而推动了中国的道教信仰和文化的发展。

五、陆修静舒缓了社会紧张压力
作为天师派创始人,陆修静深度影响了唐代社会,缓解了社会紧张状况。

当时唐朝社会发生了很多政治和经济上的变化,造成了很多政治压力和经济不稳定,而天师派的创立,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道教信仰和生活方式,拓宽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减轻了社会紧张的压力。

总之,陆修静对中国道教的发展和传承都做出了很多卓越的贡献,同时他的影响也将继续影响现在与未来。

作为中国道教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贡献和思想都是中国道教文化和思想传承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