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内的能量代谢与能量消耗

合集下载

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意义补充消耗

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意义补充消耗

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意义补充消耗1.消耗能量:新陈代谢是人体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摄取食物,人体将其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转化为能量。

这些能量进一步供给肌肉的运动、呼吸、心跳以及维持体温等生命活动。

正常的新陈代谢可以保证身体有足够的能量来维持生命所需。

2.维持体温:人体新陈代谢有助于维持体温的平衡。

新陈代谢过程产生的能量能够使体温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当体温过低时,新陈代谢能够通过产生热量来提升体温;当体温过高时,新陈代谢则通过排汗等方式散热,从而保持体温在适宜的水平。

3.消化吸收营养物质:新陈代谢是人体进行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的关键过程。

通过消化系统,食物被分解为营养物质后进入血液,再通过新陈代谢的作用被运输到身体各个部位供给能量和养分。

这样就保证了人体能够得到足够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理功能的正常运作。

4.排泄废物:新陈代谢过程产生的副产物和代谢废物需要及时排除体外。

例如,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脂肪的代谢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以及尿素;蛋白质的代谢会产生尿素等。

这些废物如果积聚在体内,会对机体的正常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新陈代谢对于体内废物的排除非常重要。

5.维持身体结构:新陈代谢不仅提供能量,还参与细胞合成、分解和修复等过程,从而维持身体结构的稳定性。

例如,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是维持肌肉、骨骼和其他组织的重要基础。

新陈代谢的正常运作有助于维持身体结构的稳定性和正常发育。

总结起来,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意义包括消耗能量、维持体温平衡、消化吸收营养物质、排泄废物以及维持身体结构。

通过这些过程,人体能够获得足够的能量和养分,并保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因此,了解和维护良好的新陈代谢对于保持身体健康和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至关重要。

人体能量消耗的计算公式

人体能量消耗的计算公式

人体能量消耗的计算公式
人体能量消耗的计算公式是指根据个体的生理特征和活动水平来估算其每日所需能量的公式。

能量消耗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身能量需求,并合理安排饮食和运动。

在计算能量消耗时,主要考虑以下两个因素:
1. 静息代谢能量:也被称为基础代谢率(BMR),它指的是身体在完全休息状态下维持生命所需的能量。

BMR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

常用的估算公式有哈里斯-班尼迪克方程和Mifflin-St. Jeor方程。

2. 活动代谢能量:除了静息代谢能量外,我们的日常活动也会消耗能量。

活动代谢能量的计算通常通过乘以一个活动系数来计算。

活动系数会根据我们的活动水平来确定,例如,久坐的办公室工作会有较低的活动系数,而进行激烈运动的人则会有较高的活动系数。

综合考虑静息代谢能量和活动代谢能量,人体每日能量消耗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每日能量消耗 = BMR * 活动系数
需要注意的是,该公式只是一个估算值,实际消耗会有个体差异,因此对于准确控制体重和能量摄入而言,建议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人体能量消耗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个体的生理特征和活动水平来进行估算,从而帮助人们合理控制饮食和运动,维持健康的能量平衡。

能量代谢名词解释

能量代谢名词解释

能量代谢名词解释能量代谢是指人体在进行生命活动时所消耗的能量的过程。

它涉及到能量的吸收、储存和利用,从而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运行。

能量代谢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名词解释:1. 基础代谢率(BMR):基础代谢率是指人体在静息状态下,为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所需的最低能量消耗。

它受到年龄、性别、体重、身高等因素的影响,是能量代谢的基础。

2. 静态能量消耗:静态能量消耗是指在休息状态下的能量消耗,包括基础代谢率和由于心脏的跳动、呼吸等生理功能所消耗的能量。

3. 动态能量消耗:动态能量消耗是指在活动状态下的能量消耗,包括工作、运动、运动恢复等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

动态能量消耗可以通过测量体力劳动和运动所产生的热量来估计。

4. 氧耗:氧耗是指人体在进行运动或其他身体活动时,吸入氧气量与呼出的二氧化碳量之间的差值。

氧耗可以用来估算能量消耗,因为氧气的利用与能量的产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5. 热效应:热效应是指人体在消化食物过程中产生的热能。

消化、吸收和代谢食物需要消耗能量,这种能量消耗被称为热效应。

6. 酶:酶是生物体内的一类特殊蛋白质,能够催化生化反应的进行。

能量代谢涉及到多个酶的参与,包括酶的合成、催化能量转化的反应等。

7. 能量储存:能量储存是指人体对过剩能量的保存和利用。

能量主要以脂肪和糖原的形式储存在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中。

当能量需求增加时,储存的能量将被释放以满足身体活动的需要。

8. 荷尔蒙:荷尔蒙是一种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化学物质,对人体的能量代谢起重要调控作用。

例如,甲状腺激素可以调节基础代谢率,胰岛素可以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等。

能量代谢是人体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过程,对于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体能健康非常重要。

了解能量代谢的名词解释,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能量消耗与储存,从而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人体能量消耗顺序详解

人体能量消耗顺序详解

人体能量消耗顺序详解一、引言人体能量消耗是指人体在进行各种活动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

了解人体能量消耗的顺序对于合理调节饮食和锻炼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解析人体能量消耗的顺序,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人体能量消耗的机制。

二、基础代谢率(BMR)基础代谢率是指人体在安静状态下维持生命所需的最低能量消耗。

它占据整个能量消耗的绝大部分,约占总能量消耗的60-75%。

基础代谢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和体成分等。

男性通常比女性的基础代谢率更高。

三、食物消化吸收代谢率(TEF)食物消化吸收代谢率是指人体消化、吸收和代谢食物所需的能量。

它占据总能量消耗的约10%,其中消化过程本身占到了大部分。

不同食物的消化吸收代谢率有所差异,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代谢率最高,达到20-30%;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代谢率约为5-10%;而脂肪的消化吸收代谢率最低,约为0-3%。

四、体力活动能量消耗率(AEE)体力活动能量消耗率是指人体进行各种体力活动时所消耗的能量。

它占据总能量消耗的10-30%。

不同的体力活动消耗的能量也不同,高强度的运动消耗的能量更多。

例如,慢走消耗的能量比坐着消耗的能量多,跑步消耗的能量比慢走消耗的能量多。

五、非运动性活动能量消耗率(NEAT)非运动性活动能量消耗率是指人体进行各种非运动性活动时所消耗的能量。

它占据总能量消耗的10-15%。

非运动性活动包括平时的站立、走动、打扫卫生和做家务等。

每个人的非运动性活动能量消耗率因工作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六、适应性代谢率(AMR)适应性代谢率是指人体在适应环境变化时所消耗的能量。

例如,当人体暴露在寒冷环境中时,为了维持体温,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

适应性代谢率的消耗量因环境、气温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七、总结人体能量消耗的顺序为基础代谢率(60-75%)>食物消化吸收代谢率(10%)>体力活动能量消耗率(10-30%)>非运动性活动能量消耗率(10-15%)>适应性代谢率。

人体一天能量消耗的计算方法

人体一天能量消耗的计算方法

人体一天能量消耗的计算方法
宝子们,今天咱们来唠唠人体一天能量消耗咋计算。

咱先说说基础代谢率,这可是大头哦。

基础代谢就是你啥都不干,就躺着休息的时候身体消耗的能量。

一般来说呢,男性和女性的计算方法有点不同。

男性的基础代谢率大概可以用这个公式来算:66 + (13.7×体重kg) + (5×身高cm) - (6.8×年龄);女性的公式是:655 + (9.6×体重kg) + (1.8×身高cm) - (4.7×年龄)。

比如说,一个30岁的男性,体重70千克,身高175厘米,按照公式算下来,他的基础代谢率大概就是66+(13.7×70)+(5×175)-(6.8×30),算出来一个数值,这个数值就是他啥都不做的时候身体消耗的能量啦。

除了基础代谢,咱平时活动也会消耗能量呢。

如果是久坐少动的办公族,那消耗就比较少啦,可能一天就比基础代谢多消耗个20% - 30%的能量。

要是那种体力劳动者,像建筑工人啥的,那消耗可就多了,可能比基础代谢多消耗50% - 70%甚至更多呢。

比如说一个基础代谢是1500千卡的办公族,因为活动少,他一天活动消耗的能量可能就是1500×0.2到1500×0.3这么多千卡。

还有哦,吃东西也会消耗能量,这叫食物热效应。

一般占你摄入食物能量的10%左右。

比如说你吃了2000千卡的食物,那消化这些食物可能就会消耗200千卡左右的能量。

身体内的能量代谢与能量消耗

身体内的能量代谢与能量消耗

能量代谢与能量消耗前面我们知道了甘油三酯是被储藏起来的热量源,而肥胖是甘油三酯积聚过多而导致。

那么在体内,营养的吸收、代谢和消耗都是怎样进行的呢?1.身体的消化器官身体有一个消化系统,主要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部位。

还有大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脏和胰脏。

需要说明,消化系统与中医上主化生的脾脏,没有什么关系,脾脏是身体最大的免疫淋巴器官,是过滤和储存血液的,认为脾脏与消化相关,这是古人认识低下的误传。

我们吃进食物,经过牙齿和胃的研磨粉碎,这是机械性消化,小肠才是最重要的消化吸收的场所。

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可以被直接吸收利用,蛋白质、脂肪和糖类这三大营养物质都不能被机体直接吸收利用,需在小肠内被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比如,糖类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脂类分解为甘油及脂肪酸,然后这些分解后的营养物质,主要被小肠的空肠所吸收,进入血液和淋巴液。

这种在消化腺帮助下的消化过程叫化学性消化。

2.糖、蛋白质、脂肪的用途我们吃进去的营养物质被吸收以后,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用途:⑴被用来合成身体器官组织的原料;⑵维持基础代谢和身体恒定的温度;⑶为身体运动和代谢提供能量;⑷转化为甘油三酯、糖原等作为能源储存起来。

大家一定在想,既然肥胖没有度的限制,我们吃进去的营养物质是不是全被吸收了?当然也不是,一方面身体的提炼程度还达不到把食物中所有营养物质全部100%消化吸收的能力,另一方面,吸收的多少,还要看小肠的吸收功能和肝脏的代谢功能。

3.糖、蛋白质、脂肪被吸收后的去路大家知道,身体的肥胖只与三大营养物质,也就是糖、蛋白质、脂肪有关。

糖的主要来源是我们吃的主食,如淀粉大米之类,还有水果之类,主要成分是双糖或多糖,如果食物中摄入过量的糖分,吸收后,它的主要去路如下:⑴为组织中氧化分解提供能量,这是血糖的主要去路;⑵在肝脏、肌肉等组织进行糖原合成;⑶转变为其他糖及其衍生物,比如核糖、氨基糖等;⑷转变为非糖物质,比如脂肪、非必需氨基酸等,这是与肥胖非常有关系的;⑸血糖浓度过高时,过多的糖将从尿液排出,因此,血糖高的人尿糖也高,就是这个原因。

能量代谢指标

能量代谢指标

能量代谢指标
能量代谢指标是指身体在特定时间内所消耗的能量量,通常使用单位为卡路里(Cal)或焦耳(J)来表示。

能量代谢指标包括基础代谢率、总能量消耗量和热效应等三个方面。

基础代谢率是指身体在静息状态下所消耗的最低能量量,通常占总能量消耗量的60-70%。

基础代谢率受到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多个因素的影响,也是体重管理和减肥的重要指标。

总能量消耗量是指身体在一天内所消耗的总能量量,包括基础代谢率、运动代谢率和食物热效应等。

运动代谢率是指身体在运动时所消耗的能量量,通常占总能量消耗量的20-30%。

食物热效应是指身体消化、吸收和代谢食物所消耗的能量量,通常占总能量消耗量的5-10%。

热效应是指身体消耗能量时所产生的热量,也是评估能量代谢的重要指标之一。

热效应受到饮食成分的影响,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会增加热效应,有助于控制体重。

了解和掌握能量代谢指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体重和促进健康。

- 1 -。

代谢与能量平衡的调节

代谢与能量平衡的调节

代谢与能量平衡的调节代谢和能量平衡是人体健康和正常功能运行的重要因素。

代谢指的是机体内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包括能量的产生和消耗,而能量平衡则是指机体摄入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之间的平衡。

为了维持身体的健康和稳定,人体会通过多种方式来调节代谢和能量平衡。

一、营养摄入与代谢调节人体的能量摄入主要通过饮食来实现,而饮食中的营养物质则会通过消化和吸收进入机体。

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代谢有所不同,其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是主要的能量来源。

1. 碳水化合物代谢碳水化合物是最容易被人体利用的能量来源。

人体将碳水化合物分解为葡萄糖,通过糖酵解和细胞呼吸产生能量,并储存为肝糖和肌糖,供应身体需要。

当血糖水平升高时,胰岛素会被释放出来,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相反,当血糖水平降低时,胰岛素释放减少,葡萄糖无法进入细胞,机体则会转而利用储存在肝脏和肌肉中的糖原来满足能量需求。

2. 脂肪代谢脂肪是储备能量的主要形式。

当人体摄入过多的能量时,多余的能量会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

而当身体需要能量时,脂肪会被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通过脂解和β氧化反应产生能量。

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则是调控脂肪代谢的重要激素,胰岛素促进脂肪储存,而肾上腺素则促进脂肪分解。

3. 蛋白质代谢蛋白质在人体内不仅参与构建细胞和组织,还能提供能量。

当体内缺乏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时,蛋白质会被分解为氨基酸,并通过脱氨作用生成氨基酸的酮酸或葡萄糖,供给能量需求。

二、能量平衡的调节机制能量平衡是指机体摄入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之间的平衡。

当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时,机体会储存过剩的能量,导致体重增加;相反,当能量摄入少于能量消耗时,机体会动用储存的能量,导致体重减轻。

为了调节能量平衡,人体会通过以下几种机制进行调节。

1. 饱食中枢与饥饿中枢下丘脑中的饱食中枢和饥饿中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当机体需要能量时,饥饿中枢被激活,促使人体寻找食物;而当机体的能量需求得到满足时,饱食中枢被激活,引发饱腹感。

人体能量消耗基础代谢比例

人体能量消耗基础代谢比例

人体能量消耗基础代谢比例人体能量消耗是指人体在静息状态下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需要的能量。

人体能量消耗主要由基础代谢率(BMR)、食物热效应和体力活动消耗三部分组成。

其中,基础代谢率占据了人体总能量消耗的比例最大。

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c Rate,BMR)是指人体在静息状态下,保持体温、心跳等基本生命活动所需的最低能量。

BMR的计算可以通过多种公式进行估算,其中较为常用的是哈里斯-本尼迪克特公式和米弗林-斯佩尔曼公式。

哈里斯-本尼迪克特公式是根据年龄、性别、身高和体重等因素来计算基础代谢率的一种方法。

该公式的推导基于大样本实验,其计算结果相对较为准确。

而米弗林-斯佩尔曼公式则加入了体脂肪比例的考虑,可以更准确地估算基础代谢率。

通常情况下,男性的基础代谢率要高于女性。

这是因为男性在平均身高和体重较高的情况下,相对于女性拥有更多的肌肉质量,而肌肉在静息状态下的能量消耗较高。

同时,年龄也会对基础代谢率产生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代谢逐渐减缓,导致基础代谢率下降。

除了性别和年龄,身体组成也是影响基础代谢率的重要因素。

研究发现,体脂肪比例较高的人基础代谢率较低,而肌肉比例较高的人基础代谢率较高。

这是因为肌肉组织相对于脂肪组织具有更高的代谢活性,能够消耗更多的能量。

在人体能量消耗中,基础代谢率的比例一般占据了70%以上。

而食物热效应和体力活动消耗的比例较低。

食物热效应是指人体消化吸收食物所产生的能量消耗,一般占总能量消耗的5-10%左右。

体力活动消耗则根据人体的运动量和强度而变化,一般占据了总能量消耗的15-30%。

基于以上比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要增加人体能量消耗,最有效的方式是提高基础代谢率。

而提高基础代谢率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增加肌肉质量。

通过适当的力量训练和体育锻炼,可以增加肌肉量,进而提高基础代谢率,增加能量消耗。

当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增加体力活动来控制能量消耗。

叙述人体的能量消耗途径及其影响因素

叙述人体的能量消耗途径及其影响因素

叙述人体的能量消耗途径及其影响因素
一、能量消耗途径
1. 静息代谢:人体在静止不动、没有任何活动的状态下,仍需要消耗能量来维持生
命活动,这种消耗能量的过程称为静息代谢。

它主要用于血液循环、呼吸、新陈代谢等功能,占据了人体总代谢率的大部分。

2. 运动消耗:运动时的能量消耗主要包括基础代谢和显著的额外消耗。

例如,跑步、举重、游泳等活动可以使人体的消耗量增加,同时长时间久坐也会造成额外能量消耗的下降。

3. 食物消耗:人们的身体需要能量从食物中进行补充,这种能量称为食物消耗。

其中,消化、吸收、转运和储存食物所消耗的能量称为营养消耗,其能量贡献在人体总能量
消耗量中占有一定比重。

二、影响因素
1. 年龄:人们的能量代谢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

人们在青春期时代谢率
最高,但到了中年后就会不断下降。

2. 性别:男性的代谢率比女性略高,这是因为男性总体身材体重较大,所以代谢率
相对增加。

3. 身材和体重:人体中肌肉组织所占比例越高,能量代谢率相应就会更高。

同样体
重较重的人代谢率也会比较高。

4. 遗传基因:个体的遗传基因也会对代谢率有所影响。

一些人天生代谢率就比较高,而另一些人的代谢率可能较低。

5. 环境:环境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会对人体的代谢率产生影响。

例如,在较高的温
度下,人体会耗费更多的能量去维持身体温度,从而能量代谢率相应增加。

综上,人体的能量消耗途径以及影响因素有很多。

了解这些因素,可以帮助人们更好
地管理自己的身体健康,保持健康和平衡的能量状态。

基础代谢+消耗

基础代谢+消耗

基础代谢是指在人体在清醒而又极端安静的状态下,不受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及精神紧张等影响时的能量代谢率。

基础代谢率是人体能量消耗的重要部分,占总能量消耗的60%左右,因此它是影响人体能量消耗的重要因素。

人体消耗的能量包括基础代谢、运动消耗、食物热效应和适应性生热四个部分。

其中,基础代谢是人体在清醒而安静状态下所消耗的能量,占总能量消耗的60%左右。

运动消耗则是指人体在活动状态下所消耗的能量,包括走路、跑步、骑车、工作等。

食物热效应是指人体消化吸收食物时所消耗的能量,占总体能量消耗的10%左右。

适应性生热则是指人体在适应环境变化时所消耗的能量,如寒冷的冬季人体需要产生更多的热量以维持体温。

为了提高基础代谢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保持规律的作息,因为充足的睡眠是提高基础代谢率的必要条件;
饮食方面要注意营养均衡,多吃高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虾、鸡胸肉、猪牛羊的纯瘦肉、牛奶等,以及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适量饮用黑咖啡,有利于提高代谢;
多喝水,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饮用40ml的水,保持身体的水分充足;
进行力量训练和有氧运动相结合的运动方式,能够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

总之,基础代谢是人体能量消耗的重要部分,提高基础代谢率有助于减少能量消耗,从而达到减肥或保持健康的目的。

同时,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也是提高基础代谢率的关键。

基础能量消耗及基础代谢率计算

基础能量消耗及基础代谢率计算

基础能量消耗及基础代谢率计算基础能量消耗(Basal Energy Expenditure,BEE)和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c Rate,BMR)是指人体在安静状态下维持基本生理功能所需的能量消耗。

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计算出BEE和BMR对于了解和管理个人的能量消耗及营养摄入具有重要的意义。

BEE和BMR的计算通常采用哈里斯-班尼迪克方程(Harris-Benedict equation)或世卫组织(WHO)方程。

这两个方程基于年龄、性别、身高和体重等因素进行计算。

1.哈里斯-班尼迪克方程:男性:BEE = 88.362 + (13.397 × 体重kg) + (4.799 × 身高cm) - (5.677 × 年龄)女性:BEE = 447.593 + (9.247 × 体重kg) + (3.098 × 身高cm) - (4.330 × 年龄)2.世卫组织方程:男性:BMR = 66.5 + (13.75 × 体重kg) + (5.003 × 身高cm) - (6.755 × 年龄)女性:BMR = 655.1 + (9.563 × 体重kg) + (1.850 × 身高cm) - (4.676 × 年龄)其中BEE和BMR是以千卡/天为单位的能量消耗,体重以公斤为单位,身高以厘米为单位,年龄以岁为单位。

需要注意的是,计算出来的BEE或BMR并不等于实际的能量消耗,因为我们的身体活动水平、运动量、代谢健康等因素都会对能量消耗产生影响。

因此,为了更准确地估计个体的能量消耗,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可以利用哈里斯-班尼迪克方程或世卫组织方程得出的BEE或BMR与体力活动水平相乘。

世卫组织提供了一个常用的乘数,用于估算不同活动水平下的总能量消耗:-久坐/睡眠:B MR×1.2-轻度活动(每周1-3天中等强度锻炼):BMR×1.375-中度活动(每周3-5天中等强度锻炼):BMR×1.55-高度活动(每周6-7天中等强度锻炼):BMR×1.725-极度活动(每天高强度锻炼或工作):BMR×1.9例如,假设一个30岁、身高170cm、体重60kg的女性,她的BMR可以根据世卫组织方程计算为:BMR=655.1+(9.563×60)+(1.850×170)-(4.676×30)=1400千卡/天如果她每周进行中度活动总能量消耗=BMR×1.55=1400×1.55=2170千卡/天需要注意的是,这仅为估算值,实际的能量消耗还需要结合其他因素进行调整和确认。

人体的基础代谢及每日能量消耗

人体的基础代谢及每日能量消耗

人体的基础代谢及每日能量消耗人体每日的能量消耗包括基础代谢能量的消耗、体力活动能量的消耗、生长发育能量的消耗以及食物热效应等。

一、基础代谢基础代谢(Basal Metabolism)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即在清醒而又极端安静的状态下,不受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及精神紧张等影响时的能量代谢。

测定基础代谢率,要在清晨未进早餐以前,距离前一晚餐12~14小时,而且最后一次进餐不要吃的太饱,膳食脂肪量也不要太多,这样可以排除食物热效应的影响;静卧休息半小时,室温保持在20℃~25℃之间,以排除环境温度影响。

二、基础代谢能量的消耗基础代谢占总能量消耗的60%~70%。

基础代谢率(BMR)是指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所消耗的热量,单位为kJ/(㎡•h)(千焦/平方米/小时),受年龄、体型、瘦体组织量(男性高,消耗的能量也高)、内分沁、疾病状态、生活和作业环境等影响,一般年龄越小越低,男性比女性高。

三、体力活动能量的消耗体力活动消耗的能量一般占总能量消耗的15%~30%。

受体重、肌肉发达强度、活动强度、活动持续时间和劳动熟练程度等影响。

四、生长发育能量的消耗机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新的组织需要消耗能量以及新生组织在新陈代谢所需的能量。

新生儿每千克消耗的能量,相对比成年人要多消耗能量2~4倍。

五、食物热效应食物热效应(TEF)又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SDA),是指人体在摄食过程中所引起的额外消耗能量。

人体在摄食过程中的消化、吸收以及营养素和代谢产物之间的互相转化过程所消耗的能量。

一般与食物成分、进食的量、进食速度和频率有关。

如蛋白质的食物热效应占其全部供能的30%~40%,脂肪占比为4%~5%,碳水化合物占5%~6%,混合膳食一般为10%。

人体能量代谢的基础知识及因素影响

人体能量代谢的基础知识及因素影响

人体能量代谢的基础知识及因素影响人体的能量代谢是指身体在静息状态下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消耗,它与人体的健康和体重管理密切相关。

了解人体能量代谢的基础知识以及影响因素对于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人体能量代谢的基本原理以及影响因素。

一、人体能量代谢的基本原理人体能量代谢包括基础代谢率(BMR)和总能量消耗(TEE)两个方面。

基础代谢率是指身体在完全静息、空腹、处于恒温环境下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消耗。

它受到遗传、性别、年龄、身体组成和甲状腺功能等因素的影响。

总能量消耗则是在基础代谢率的基础上加上体力活动和食物的消化吸收所需的能量。

人体能量代谢的主要能量来源是食物摄入。

食物中的营养素被消化、吸收后,通过新陈代谢转化为能量,以供维持生命活动。

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是人体三大主要营养素,它们的能量价值分别为每克4千卡、9千卡和4千卡。

人体根据身体需求和能量供应情况,调整食欲和代谢途径,以维持能量平衡。

二、影响人体能量代谢的因素1. 遗传因素:遗传对人体能量代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不同人群之间存在着基础代谢率的差异,这部分差异很大程度上由基因决定。

2. 性别:性别也是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由于男性的体体重和肌肉量普遍较大,他们的基础代谢率相对较高。

3.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基础代谢率逐渐降低。

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量减少、脂肪含量增加,导致能量消耗的下降。

4. 身体组成:人体的体脂肪含量和肌肉量对能量代谢有直接影响。

肌肉组织比脂肪组织消耗更多的能量,所以肌肉越发达,基础代谢率就越高。

5. 甲状腺功能:甲状腺素是调节人体代谢速率的重要激素。

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会影响基础代谢率,从而改变能量代谢的速率。

除了上述因素外,医药科学研究表明,环境温度、药物使用、季节、身体活动水平等均对人体能量代谢产生影响。

总结:人体能量代谢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消耗。

基础代谢率和总能量消耗是能量代谢的两个方面。

生物的新陈代谢与能量消耗

生物的新陈代谢与能量消耗

生物的新陈代谢与能量消耗生物的新陈代谢是指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总和,包括物质的合成、分解和转化过程。

新陈代谢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同时也会消耗能量。

本文将探讨生物的新陈代谢与能量消耗之间的关系。

一、新陈代谢的类型新陈代谢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类型: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内通过化学反应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例如合成蛋白质、核酸等。

这些有机物质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

分解代谢是指生物体内有机物质分解为较小的分子,释放能量的过程。

这些分子可以用来进行能量消耗或合成其他有机物质。

常见的分解代谢反应包括葡萄糖的分解和脂肪的分解。

二、能量的消耗能量在生物体内以化学键的形式存在,当化学键被断裂时,能量被释放。

生物体通过新陈代谢过程将分解代谢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细胞内能源分子——ATP(三磷酸腺苷)。

ATP作为细胞的主要能量供应者,参与几乎所有的能量消耗过程。

能量消耗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包括细胞分裂、物质运输、肌肉收缩等。

相比较而言,较大的生物体通常需要更多的能量来满足维持机体正常功能的需求。

例如,哺乳动物由于体型较大,需要更多的能量来保持体温、进行行动和代谢活动。

三、调节新陈代谢和能量消耗的因素1. 温度:温度可以影响新陈代谢速率。

在低温下,生物体的代谢速率减慢,能量消耗也相应减少,是为了对抗寒冷环境。

而在高温下,生物体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来维持体温稳定。

2. 活动水平:活动水平也会影响能量消耗。

较高的身体活动水平会增加能量需求,提高新陈代谢速率。

相反,较低的活动水平会降低代谢速率和能量消耗。

3. 生理状态:不同的生理状态会对新陈代谢和能量消耗产生影响。

例如,睡眠时新陈代谢速率较低,能量消耗也较少。

而在食物消化过程中,新陈代谢会加速,能量消耗相应增加。

4. 遗传因素:个体的遗传背景也会影响新陈代谢和能量消耗。

一些人天生代谢速度较快,能量消耗也相应增加,而另一些人则相反。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容易增加体重,而另一些人则很容易保持苗条。

如何科学地评估自己的身体代谢和能量消耗

如何科学地评估自己的身体代谢和能量消耗

如何科学地评估自己的身体代谢和能量消耗在追求健康和理想身材的道路上,了解自己身体的代谢和能量消耗情况至关重要。

这不仅能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制定减肥或健身计划,还能为合理的饮食和运动安排提供科学依据。

那么,如何才能科学地评估自己的身体代谢和能量消耗呢?首先,我们要明白身体代谢和能量消耗的基本概念。

身体代谢是指身体为了维持生命活动所进行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包括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而能量消耗则是指身体在进行各种活动时所消耗的能量。

基础代谢率(BMR)是评估身体代谢的一个重要指标。

它指的是人体在清醒而又极端安静的状态下,不受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及精神紧张等影响时的能量代谢率。

要测量基础代谢率,可以通过专业的医疗机构使用间接测热法。

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可能不太方便。

不过,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公式来估算。

比较常用的是哈里斯本尼迪克特公式,它会考虑到性别、年龄、身高和体重等因素。

比如,对于成年男性,BMR = 88362 +(13397 ×体重 kg) +(4799 ×身高 cm) (5677 ×年龄);对于成年女性,BMR = 447593 +(9247 ×体重 kg) +(3098 ×身高 cm) (4330 ×年龄)。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公式只是估算值,实际的基础代谢率可能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除了基础代谢率,日常活动水平也是影响能量消耗的重要因素。

我们可以将活动水平大致分为以下几个等级:1、久坐不动(很少或几乎不运动):比如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坐着工作,很少进行体力活动。

2、轻度活动(少量运动):每周进行 1 3 次轻度运动,如散步、轻松的瑜伽。

3、中度活动(适量运动):每周进行 3 5 次中等强度的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

4、高度活动(大量运动):每天都进行高强度的运动训练,或者从事体力劳动工作。

根据自己的活动水平,我们可以乘以相应的系数来估算每日的总能量消耗。

名词解释能量代谢

名词解释能量代谢

名词解释能量代谢能量代谢是机体内部各种能量物质的转移和交换,它包括物质代谢、基本生命活动、内分泌功能以及生理性功能变化。

在能量代谢中,体温调节、水代谢、二氧化碳和无机盐代谢、糖类代谢和脂肪代谢等都属于机体内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的主要特点有:1、能量代谢是由多个器官系统协调完成的,代谢产物主要经肾脏排出体外; 2、机体的能量来源为机体摄取的食物; 3、机体的能量消耗主要为非工作状态下的基础代谢和在运动状态下的有氧代谢,机体在生长发育期间,新陈代谢旺盛,基础代谢也较高,因此机体能量代谢强度大。

4、机体的能量来源与能量消耗相互之间具有平衡关系。

一、热能代谢二、水代谢:三、二氧化碳和无机盐代谢:指机体内与物质代谢有关的呼吸过程[gPARAGRAPH3]。

机体在进行物质代谢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由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水代谢包括了体内液体的代谢,即体内水分的分布,吸收,排出,运输和利用。

通常情况下,水代谢在机体代谢中占很大比例,因为这种代谢是机体进行其他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四、氧代谢: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实现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称为呼吸,呼吸过程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个阶段。

在有氧呼吸过程中,细胞在线粒体内将葡萄糖彻底氧化,并且放出大量能量,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而无氧呼吸过程则不同,它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在酵解过程中被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少量能量,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在体内氧气不足或缺氧的情况下,线粒体内的一些细胞器能将部分氧气转变成二氧化碳,而其他细胞器如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能够直接将氧气转变成二氧化碳。

氧代谢主要为机体提供能量,一般情况下,人体能量代谢与氧代谢的速率保持一定比例。

但在运动中,机体对氧气的需求增加,这会导致氧代谢速率超过有氧代谢速率,从而使机体处于无氧状态。

能量代谢原理

能量代谢原理

能量代谢原理
能量代谢原理是指人体利用食物摄入的能量进行生理活动的一种过程。

人体的能量代谢包括两个方面,即能量的生成和能量的消耗。

能量的生成主要通过食物的消化吸收以及体内化学物质的代谢来实现。

当食物进入体内后,经过消化道的消化和吸收,其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被分解成小分子,进而通过各种代谢途径产生能量。

碳水化合物会被分解成葡萄糖,通过细胞内的线粒体进行糖酵解反应和三羧酸循环,最终生成能量。

脂肪则在线粒体内经过β-氧化反应和三羧酸循环,产
生较多的能量。

而蛋白质则首先被分解成氨基酸,再根据需要转化为葡萄糖或者进行脂肪酸合成和合成蛋白质。

能量的消耗主要通过基础代谢和运动代谢等途径。

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处于静息状态下所耗费的能量,包括维持呼吸、心跳、消化等基本生理功能所需要的能量。

基础代谢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性别、年龄、体重、体积等。

除基础代谢外,人体的运动代谢也是重要的能量消耗途径。

根据运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不同,运动代谢可以分为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

有氧运动主要通过氧气参与的氧化代谢来产生能量,而无氧运动则是在缺氧状态下进行的,有一部分能量是通过无氧糖酵解产生的。

综上所述,能量代谢原理是人体利用食物摄入的能量生成和消耗的过程。

它通过食物的消化吸收和体内化学物质的代谢来生成能量,并通过基础代谢和运动代谢等途径消耗能量。

这一过
程是人体保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也是体重、身体机能等方面维持平衡的重要依据。

新陈代谢与能量消耗

新陈代谢与能量消耗

新陈代谢与能量消耗人的身体一直在不停地进行新陈代谢,这是指身体的化学反应过程,包括细胞分解和再生、物质转化和能量产生等等。

新陈代谢过程与能量消耗息息相关,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这一话题。

一、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率是指在安静状态下,身体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最小能量。

它与身体成分、年龄、性别等因素都有一定关系。

正常成年人的基础代谢率大约在1000~1600千卡/天之间,占人体总能量消耗的60-70%。

如果基础代谢率低于正常范围,可能会导致体重增加。

二、运动消耗能量运动是增加能量消耗的最好方法。

不同类型的运动消耗的能量也是不同的,例如静态力量训练、有氧运动和HIIT等。

其中,有氧运动在燃烧脂肪方面表现较为优异。

三、食物的能量产生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被消化、吸收后,将产生能量以满足身体的需求。

其中,蛋白质每克产生约4千卡的能量,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每克分别产生约4千卡和9千卡的能量。

体内葡萄糖含量低时,脂肪会被分解为能量来源。

四、能量消耗与睡眠睡眠可以促进身体的修复和休息,同时消耗能量也是不可忽视的。

虽然睡眠时基础代谢率会降低,但人们在睡眠过程中进行的一些重要的身体功能仍需要耗费能量,例如心脏跳动、呼吸和细胞修复等。

五、荷尔蒙对能量消耗的影响荷尔蒙在人体中也扮演着控制能量消耗的角色。

如甲状腺激素可以刺激基础代谢率,促进能量消耗;胰岛素则可以降低血糖水平,从而抑制葡萄糖分解,使身体更多地使用脂肪作为能量来源。

总之,新陈代谢过程和能量消耗是人体健康和减少肥胖的关键。

合理的饮食计划和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增加身体消耗能量的效率,而且也能够降低由于能量过剩带来的各种风险。

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健身方式并且保证均衡营养,才能使新陈代谢的状态在良好的状态下进行。

人体器官消耗能量表

人体器官消耗能量表

人体器官消耗能量表
人体器官消耗能量表是一项用于衡量人体内各个器官消耗能量的指标。

这个表格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体器官在日常生活中的能量需求,从而更好地控制和管理我们的能量摄入和消耗。

以下是一些常见器官的能量消耗情况:
1. 大脑:人体最耗能的器官之一是大脑。

尽管大脑只占人体重量的2%,但它消耗了约20%的总能量。

大脑在思考、记忆和进行各种认知任务时需要大量的能量供应。

2. 心脏: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负责泵送血液和氧气到全身各个部位。

心脏的能量消耗量较高,约占总能量的10%。

3. 肌肉:肌肉是能量消耗的主要来源之一。

不仅在运动时消耗能量,肌肉在静息状态下也会消耗一定的能量,用于维持基本代谢功能。

具体能量消耗量因人而异,与肌肉质量和活动水平相关。

4. 肝脏:肝脏是人体内重要的代谢器官,负责分解和合成物质,维持体内的平衡状态。

肝脏的能量消耗量约占总能量的5%。

5. 肾脏:肾脏主要负责排除废物和调节体内液体平衡。

肾脏在维持
体内稳态过程中消耗了一定的能量,大约占总能量的8%。

6. 肺部:肺部是呼吸系统的关键部位,负责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尽管肺部的能量消耗较低,但它在提供氧气供给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了解不同器官的能量消耗情况,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和平衡我们的能量摄入。

这对于控制体重、提高身体健康和保持活力都非常重要。

同时,这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commercial use能量代谢与能量消耗前面我们知道了甘油三酯是被储藏起来的热量源,而肥胖是甘油三酯积聚过多而导致。

那么在体内,营养的吸收、代谢和消耗都是怎样进行的呢?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1.身体的消化器官身体有一个消化系统,主要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部位。

还有大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脏和胰脏。

需要说明,消化系统与中医上主化生的脾脏,没有什么关系,脾脏是身体最大的免疫淋巴器官,是过滤和储存血液的,认为脾脏与消化相关,这是古人认识低下的误传。

我们吃进食物,经过牙齿和胃的研磨粉碎,这是机械性消化,小肠才是最重要的消化吸收的场所。

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可以被直接吸收利用,蛋白质、脂肪和糖类这三大营养物质都不能被机体直接吸收利用,需在小肠内被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比如,糖类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脂类分解为甘油及脂肪酸,然后这些分解后的营养物质,主要被小肠的空肠所吸收,进入血液和淋巴液。

这种在消化腺帮助下的消化过程叫化学性消化。

2.糖、蛋白质、脂肪的用途我们吃进去的营养物质被吸收以后,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用途:⑴被用来合成身体器官组织的原料;⑵维持基础代谢和身体恒定的温度;⑶为身体运动和代谢提供能量;⑷转化为甘油三酯、糖原等作为能源储存起来。

大家一定在想,既然肥胖没有度的限制,我们吃进去的营养物质是不是全被吸收了?当然也不是,一方面身体的提炼程度还达不到把食物中所有营养物质全部100%消化吸收的能力,另一方面,吸收的多少,还要看小肠的吸收功能和肝脏的代谢功能。

3.糖、蛋白质、脂肪被吸收后的去路大家知道,身体的肥胖只与三大营养物质,也就是糖、蛋白质、脂肪有关。

糖的主要来源是我们吃的主食,如淀粉大米之类,还有水果之类,主要成分是双糖或多糖,如果食物中摄入过量的糖分,吸收后,它的主要去路如下:⑴为组织中氧化分解提供能量,这是血糖的主要去路;⑵在肝脏、肌肉等组织进行糖原合成;⑶转变为其他糖及其衍生物,比如核糖、氨基糖等;⑷转变为非糖物质,比如脂肪、非必需氨基酸等,这是与肥胖非常有关系的;⑸血糖浓度过高时,过多的糖将从尿液排出,因此,血糖高的人尿糖也高,就是这个原因。

蛋白质,最常存在于蛋类、肉类、奶类等动物蛋白和豆类、谷类等植物蛋白之中,被人体分解成氨基酸以后才能被吸收,吸收之后,它的主要去路是:⑴合成自身蛋白、多肽或其他生物活性物质;这是主要用途,约占75%;⑵氧化分解放出能量;占人体所需总能量的10%~15%;⑶转化为糖类或脂类,转化为糖类用于供能,转化为脂类,那就会导致肥胖;⑷多余的蛋白质,主要以尿素的形式,从尿液排出;某些氨基酸也可以通过代谢成嘌呤、嘧啶、卟啉、某些激素或生物碱的形式等从尿液排出。

脂肪,主要是来自于高脂饮食,比如烹调油和动物脂肪、奶油、坚果等;主要是甘油三酯、磷脂和胆固醇这三种脂肪形式;脂肪被小肠吸收后,主要的去路也非常类似:⑴合成自身脂蛋白、脂质膜、构成胆汁成分等;⑵在身体内主要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储存起来,50%在皮下脂肪库;也是可以消耗的脂肪,也叫可变脂,减肥主要就是减这个东西;⑶在糖类供能不足的情况下分解甘油三酯提供能量,所以要多动多消耗能量之后,才能分解已有的脂肪;⑷如果脂肪摄入过量,由肠道随食物残渣排出。

这么看来,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都可以合成、分解和相互转变,如果作为能源物质氧化分解供能,最终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

但糖类和脂肪可以在体内储存,蛋白质不能在体内储存,在供能上,三大营养物质的顺序是糖类第一,脂肪第二,蛋白质第三。

需要一提的是,膳食纤维是一种不能被人体消化酶分解的糖类,虽不能被吸收,但它能吸收水分,使粪便变软,体积增大,从而促进肠蠕动,有助于排便和防止便秘。

因为它不能被吸收,所以可以用来减肥,如果你吃进去的90%是膳食纤维,热量很少,又满足了食欲,肯定会增加脂肪的消耗,常见的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松蘑、红果干、桑椹干、干枣、干辣椒、笋干、发菜、香菇、银耳、木耳、大麦、豆类、燕麦等,这都是很好的减肥食品。

4.三大营养物质的能量代谢我们吃进去的营养物质,在体内,经消化转变成为可吸收的小分子营养物质,而被吸收入血。

在细胞中,这些营养物质经过合成代谢,合成我们机体的组成成分或更新衰老的组织;同时经过分解代谢,分解为代谢产物并释放出能量。

这三大营养物质的分子结构中,含有碳氢键,这个化学键蕴藏着化学能,在氧化过程中碳氢键断裂,生成CO2和H2O,同时释放出蕴藏的能量。

这些能量的50%以上迅速转化为热能,用于维持体温和基础代谢,其余不足50%则以高能磷酸键的形式贮存于体内,供机体利用。

体内最主要的具有高能磷酸键的化学物是三磷酸腺苷,也就是ATP。

其中,糖的供能代谢,分为无氧酵解和有氧氧化。

无氧酵解也就是在身体剧烈运动等相对缺氧的情况下的供能形式,1分子葡萄糖在缺氧的条件下转变为2分子乳酸,同时伴随着能量的产生,净产生2分子ATP;有氧氧化的开始阶段与无氧酵解过程相似,在细胞质中进行。

在缺氧的条件下丙酮酸生成乳酸。

在有氧的条件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生成乙酰辅酶A,再进入三羧酸循环。

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成水、二氧化碳,并放出38分子ATP。

有氧氧化是糖分解氧化的主要方式,是身体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

蛋白质在体内首先被分解为氨基酸才能吸收,吸收后的分解代谢在肝脏中进行,氨基酸的分解代谢一般是先脱去氨基和羧基,再形成乙酰辅酶A,再进入三羧酸循环。

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成水、二氧化碳,并放出能量。

脂肪,也就是体内的甘油三酯,首先被分解为3分子脂肪酸及1分子甘油,然后被释放入血,供其他组织氧化使用。

那么甘油的氧化分解,也就是在甘油激酶的作用下,生成3-磷酸甘油、磷酸二羟丙酮,然后可以沿着无氧酵解活在有氧氧化的途径氧化供能;如果循着糖代谢有氧氧化途径,1分子甘油彻底氧化可净生成17.5~19.5分子ATP。

而脂肪酸的分解代谢,首先进行活化反应生成脂酰CoA,然后进入线粒体,经过脱氢、加水、再脱氢及硫解的氧化,生成乙酰辅酶A,再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供能。

大家可以看到,乙酰辅酶A是能量代谢中的一个枢纽性物质,糖、脂肪、蛋白质分解代谢都能产生乙酰辅酶A;从乙酰辅酶A进入彻底氧化的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是释放能量最多的环节,是营养物质产能代谢和相互转化的枢纽。

在体内,三大营养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我看到网络上甚至有博士后出来科普,说糖在体内是不能被转化为脂肪的,我认为这是错误的,大家看看三羧酸循环就明白了,糖在体内,通过葡萄糖→丙酮酸→乙酰辅酶A→脂肪酸→脂肪。

这是糖转化为脂肪的途径。

5.胃排空与食欲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排空,胃的排空取决于十二指肠和胃之间,那个幽门两侧的压力差,胃运动产生的胃内压增高是胃排空的动力,也是原始动力。

也就是说,胃内有食物以后,就一定要排空,食物越多,排空的动力越大;胃排空的速度还与食物性状和化学组成有关,在排空速度上依次为,糖类>蛋白质>脂肪;稀的、流体食物>稠的、固体食物。

当食物进入十二指肠时,食物通过对肠壁的各种感受器的刺激,反射性引起胃运动减弱,排空减慢,对胃的运动和排空起抑制作用。

当十二指肠内的食物被排入空肠,十二指肠对胃的抑制作用便逐渐消失,胃的运动又逐渐增强,又一部分胃内容物被排到十二指肠。

所以胃的排空是间断进行的。

因为胃是研磨和机械消化的器官,大块食物的研磨时间长,排空速度慢于小颗粒;糖类因为有唾液腺帮助消化,因此,糖类排空最快;其次,胃分泌胃蛋白酶,对蛋白质类的排空为其次,脂肪类最慢;高渗溶液排空慢于等渗液;一般情况下,对于混合性食物,胃完全排空约需4~6小时。

排空之后,小肠的蠕动产生肠鸣音,引起肚子咕咕叫,这是应该进食的信号。

因此,在吃饭的时候,同样数量的饮食进食过程延长、饭前半小时喝粥和甜点、进食顺序先糖类、蛋白类再脂肪类,这样胃的排空速度最慢。

人类的进食当然还与食欲有关,食欲与血糖水平相关。

如果血液中的血糖水平低到一定程度,就会刺激下丘脑外侧区的摄食中枢,导致饿的感觉和进食的欲望;如果血液中的血糖水平慢慢升高,下丘脑内侧区的饱中枢受到刺激,而抑制摄食中枢的活动。

摄食中枢出现病损,不想进食,没有任何食欲;饱中枢受损,出现难以满足的食欲,并逐渐肥胖。

因此,为什么要饭前半小时喝粥、吃些甜点,最主要的就是让血糖先上升,遏止食欲;其次是让流质食物很快排出胃部,后面进食的固体食物胃排空就变慢。

为什么慢慢进食,也是这个道理,因为血液中血糖的变化是缓慢的,摄食中枢收到的信号也是缓慢的,有延时的,延长进食时间,会让食欲受到抑制,本来快速进食吃2斤的食物,吃不下了仍然有食欲,但如果延长进食时间,总摄入量有可能不到1斤就饱了。

为什么要跟大家说这么多关于能量的问题,其实就是要让大家明白,能量是守恒的,不消耗不会无缘无故就消失的,要额外消耗已经存在身体的脂肪,必须靠额外的运动、增加基础代谢率来实现,没有任何的捷径。

欢迎登录郝爱勇新浪博客观看相关视频:.cn/u/71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以下无正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