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论与编码理论基础第六章

合集下载

信息论与编码(第三版) 第6章 信道编码理论

信息论与编码(第三版) 第6章 信道编码理论
信号无失真传 输条件:通频 带内系统增益 为常数;相位 为线性(群延时
相等)
❖ 信号差错的指标通常用概率大小表征,符号差错概率 也称为误码元率,是指信号差错的概率;
❖ 误比特率则是表示信息差错概率的一种方法 ;
❖ 对于M进制码元,差图样E为
E (C R)(mod M )
❖ 二进制码而言 E CR
2需要反馈信道, 占用额外频率资源
二、前向纠错方式(FEC)
检测 结果
发送端
信道
接收端
发送
纠错码
接收码字
根据编译 码规则
Y 错误
N
译码 规则 纠错
纠错能力足够好,能够纠 正信道引入的数据错误
输出信息
优点 不足
1.不需要反馈信道,能够实现一对多的同 步广播通信 2.译码实时性好,控制电路比ARQ也简 单 由于假设纠错码的纠错能力足够纠正信息序 列传输中的错误,也就是纠错码与信道的干 扰是相匹配的,所以对信道的适应性较差
❖ 差错图样中的1就是符号差错,同时也是比特差错,而差错 的个数就是汉明距离。
C (1010)
R (0011)
E C R (1001)
一、功能
纠错码的分类
检测码
纠错码
只检测信息传输是否出现错 误,本身没有纠错的能力
不仅能够检测信 息传输中的错误,
并且能够自动纠
循环冗余校验码、 奇偶校验码等
信号传输过程中出现大的 信号波形畸变,导致信号 检错时发生错误,进而出 现 码元错误
叠加强的干扰 或者噪声
信号传输过程 中出现线性或 者非线性失真
线性失真
信号传输过程中不同的频率 分量增益不同,或者由于非
线性相位引起的延时不同

信息论与编码理论2012-ch6 信道编码-卷积码2

信息论与编码理论2012-ch6 信道编码-卷积码2

V1
g0(1,1) g1(1,1) g2(1,1)
U
g0(1,2)
σ1
g1(1,2)
σ2
g0(1,3)
V2
图6.4.13 (2,1,2)卷积码编码电路
2012/12/27
9
第六章 信道编码
6.4.5 卷积码的状态转移图与栅格描述
U
σ (0) (1) (σ’2σ’1)(V1V2) (00) (00)(00) (01)(11) (σ’2σ’1)(V1V2) (01) (10)(10) (11)(01) (σ’2σ’1)(V1V2) (10) (00)(11) (01)(00) (σ’2σ’1)(V1V2) (11) (10)(01) (11)(10)
(01/0,10/1)
图6.4.15 (2,1,2)码状态转移图(开放型)
2012/12/27
12
第六章 信道编码
6.4.5 卷积码的状态转移图与栅格描述

(2) 卷积码的状态转移图
闭合型的状转移态图:直接地描述了卷积编码器在任 一时刻的工作状况; 开放型的状态转移图:更适合去描述一个特定输入序 列的编码过程。
2
6.4.1 6.4.2 6.4.3 6.4.4 6.4.5 6.4.6 6.4.7 6.4.8 6.4.9
2012/12/27
第六章 信道编码
6.4.4 卷积码的译码
(1) 卷积码译码的种类:卷积码的译码可分为代数译码和 概率译码。 (2) 代数译码:从码的代数结构出发,以一个约束度的接 收序列为单位,对该接收序列的信息码组进行译码。 大数逻辑译码是代数译码的主要方法。 代数译码中,用矩阵描述比较方便。 (3) 概率译码:从信道的统计特性出发,以远大于约束度 的接收序列为单位,对信息码组进行最大似然的判决。 维特比译码和序列译码是其最主要的方法。 在维特比译码中,用篱笆图来描述码的译码更为方便。

信息论与编码第六章

信息论与编码第六章

编码矩阵的第i行第j列元素表示由一个状态转移到
下一个状态时发送的码字。“.”表示该状态转移 不可能。
信息论与编码-卷积码
还可以用状态流图(状态转移图)来表示,如下图所示。
1/111
S2
1/100
S0
1/110
0/011
S3
0/000 0/001
S1
0/010
1/101
所以当输入信息序列是10110…时,输出码字为:
码流首先经串并转换送入移位寄存器中,移位寄 存器的一列存放一个信息组。由于约束长度为 L+1,所以共有k行L+1列。这L+1个信息码组 的k(L+1)个码元信息送入线性组合器,得到线性
组合后的n个码元 c0 i、 c1i、 、 cn i1 ,经并串
转换后作为编码器的输出。
信息论与编码-卷积码
S 1/111
0
……。
S 0/011
2
S S S 1/110 1
S 1/100
0/010
2
3
1
信息论与编码-卷积码
从例题中可以看出,编码矩阵C比较好地展示了 状态转移规律,但不足之处在于没有状态随时 刻变化的状态转移轨迹。网格图解决了这一问 题。
网格图分两部分:一部分实际上就是状态转移图, 即在某移时刻从某一状态可能转移到下一时刻 的哪些状态,输入/输出信息是什么;另一部 分是对编码过程的纪录,即状态随时刻变化的 轨迹。通过一个例题来说明。
解:本题 n=3,k=1,L=2,可以得到编码器的状态 定义、不同状态和输入时的输出以及不同状态和 输入时的下一个状态,如下表所示。
信息论与编码-卷积码
信号入
m
i 0

信息论与编码第6章

信息论与编码第6章

当校验位数增长时, 能够检测到差错图案 种类数也增长,同步 码率减小。
s 1
t 1
ps,t mi,t ms, j
i0
j0
mod 2
27
(3) 反复消息位措施
• n反复码:码率为 1/n,仅有两个码字 C0和 C1,传送1比特(k=1)
消息;
• C0=(00…0),C1=(11…1)
• n反复码能够检测出任意不大于 n/2 个差错旳错误图案 – BSC信道:pb≤1/2,n比特传播中发生差错数目越少,概率越 大 (1-pb)n> pb(1-pb)n -1>… > pbt(1-pb)n -t>… > pbn – 总以为发生差错旳图案是差错数目较少旳图案,当接受到反
– 是指信号差错概率 • 比特差错率 /比特误码率:
– 在传播旳比特总数中发生差错旳比特数所占百分 比
– 是指信息差错概率
• 对二进制传播系统,符号差错等效于比特差错;对多进 制系统,一种符号差错相应多少比特差错却难以拟定 5
差错率
• 根据不同旳应用场合对差错率有不同旳要求: – 在电报传送时,允许旳比特差错率约为: 10-4~10-5; – 计算机数据传播,一般要求比特差错率不大于: 10-8~10-9; – 在遥控指令和武器系统旳指令系统中,要求有 更小旳误比特率或码组差错率
信 源
信 源 编 码
m
信 道


C调 制 器
传 输 媒 介
解 调 器
R
信 道


m'
信 源


信 宿
图6.1.2 有信道编码的数字通信系统框图
31
• 最大后验概率译码准则

《信息论与编码》课件第6章 信道编码理论

《信息论与编码》课件第6章 信道编码理论
X
信源编码
Y
差错控制 编码
Z
调制
信息错误
数据错 误一定
物理信道
条件:实
信宿
重建 符号

信源译码
Yˆ 差错控制 Zˆ
接收 信息
译码
接收 数据
解调

际信息传 输速率不 大于信道
容量,
意 1.信道一定,数据出现差错的概率一定,这是无
法改变的,与差错控制编码/译码方式无关
2.数据出现差错的概率不可改变,但是可以通过引 入差错控制编码/译码,降低信息传递中的错误
即如何选择 译码规则和 编码方法
减少信道传 输中的信息 差错
由于信道噪声或者干扰的存在, 会产生数据传输错误。
信道编码定理,也 称为香农第二定理
通信原理告诉我们,信噪声为例, 介绍虚警概率、漏报概率,以及 计算错误概率的过程和方法
原始

符号
信息

信源
(4) 纠正t个随机错误, ρ个删除,则要求码的最小距离满足 d0 ≥ ρ +2t+1
分组码的最小汉明距离满足下列关系
d0 n k 1
奇偶校验码是只有一个检验元的分组码 最小汉明距离为2,只能检测一个错误, 不能纠错。
是不等式, 不能用于计
算d0
差错 控制 译码 已知 条件
任务
6.3 译码规则
p( y)
p( y)
﹝ ❖ 考虑y的取值 两者之间比较
P(0 | y 0)
(1 pe ) p
p(1 pe ) (1 p) pe
P(1| y 0)
(1 p) pe
p(1 pe ) (1 p) pe
﹝ 两者之间比较

信息论与编码理论基础(第六章)

信息论与编码理论基础(第六章)
可逆行变换变为H ', H '是同一个线性分组码的另一个校验矩阵。
(2)固定一个校验矩阵H。则一个N维向量u是一个码字,当且仅当: uHT=全0的N-L维行向量。
(3)设一个D元(N, L)线性分组码的生成矩阵G,校验矩阵H。则H 是一个D元(N, N-L)线性分组码的生成矩阵,G是此码的一个校验 矩阵。称这两个码互为对偶码。
2021/6/19
3
§6.1 分组码的概念
预备知识1:有限域 设D是一个素数。于是字母表{0, 1, …, D-1}中的所有字母关
于(modD)加法、(modD)乘法构成了一个封闭的代数结构, 称作有限域,又称作Galois域,记作GF(D): GF(D)=({0, 1, …, D-1}, (modD)加法, (modD)乘法)。 即
2021/6/19
17
§6.2 线性分组码
例 此二元(7, 4)码是线性分组码,生成矩阵G是由信息向量 (1000)、(0100)、(0010)、(0001)的码字组成的4行
1 1 0 1 0 0 0 G0 1 1 0 1 0 0
1 1 1 0 0 1 0 1 0 1 0 0 0 1
该码是系统码。
1 1
0 0
1 0
0,则可取 H 1
1 0
0 1
1 0
1 1
10。
1 0 1 0 0
其中(x1, x2, …, xL)是信息向量,(u1, u2, …, uN)是对应的码字。 (1)称此码为D元(N, L)线性分组码。 (2)称矩阵G为此码的生成矩阵。
2021/6/19
12
§6.2 线性分组码
线性分组码的代数结构 命题1 不同的信息向量对应不同的码字。

信息论与编码-第六章2精讲

信息论与编码-第六章2精讲
R
• 其中p,(R) 是接收R的概率, 与译码方法无关, • 译码错误概率最小的最佳译码规则是使 PE 最
小, 即
min PE min P(E / R) min P(Cˆ C / R)
信息论与编码-最优译码和最大似然译码
而 min P(Cˆ C / R) max P(Cˆ C / R)
信息论与编码-最优译码和最大似然译码
由贝叶斯公式
p(Ci
/ R)
p(Ci ) p(R / Ci ) p(R)
可知, 如果发送端发送每一个码字的概率 p(Ci )均相 同,且p(R)对所有R也相等(信道对称均衡), 则有
max
i1,2,,2k
p(Ci
/ R) max
i1,2,,2k
p(R / Ci )
偏移到另外的码字点上, 也就有可能检不出该
错误来。因此, 对于最小码距为 dm的in 码子 字集, 其检错能力为 dmin 。1
信息论与编码-码距与检错、纠错能力
纠错能力:如果我们采用最佳译码或最大似然译 码,那么当接收到的码字偏离其在N维空间中 原来的位置时,只要偏离得不太远,就可以根 据最大似然译码规则(或最佳译码规则)经过 译码得到正确的结果。但如果偏离得太远,以 至于离另外一个码字的空间点更近一些,则经 过最大似然译码,就会译成另一个码字,也就 是不能纠正误码,或者说超出了该种编码的最 大纠错范围。那么纠错范围是多大呢?
信息论与编码-码距与检错、纠错能力
码距与检错、纠错能力的关系 码距: 在随机编码中,我们曾说过,一个码字可
以看作是N维矢量空间的一个点,全部码字所 对应的点集合构成矢量空间的一个子集。子集 的任意两点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 叫做码字之间的码距。子集任意两点之间的码

精品课件-信息论与编码-第6章

精品课件-信息论与编码-第6章

第6章 离散信源及其信息冗余
6.1.1 由于信源输出的消息载荷着信息,这种消息所具有的一
个基本属性便是随机性,因此信源输出的符号或符号序列可 以使用随机变量、随机矢量或随机过程表示。由第2章的讨 论我们知道,如果已知信源的消息集合(即样本空间或值域) 和消息发生的概率分布,则可以使用由样本空间和它的概率
第6章 离散信源及其信息冗余
1. 根据信源输出消息X的取值特点,可将信源划分为连
1) 信源输出符号为离散随机变量的信源称为离散信源。 设离散信源输出随机变量X的值域R为一离散集合 R={a1, a2, …, an},其中,n可以是有限正数,也可以 是可数的无限大正数。若已知R上每一消息发生的概率分 布为
P(a1), P(a2), …, P(an)
第6章 离散信源及其信息冗余
则离散信源X的概率空间为
[
R,
P]
[
X
,
P]
a1 p(a1
)
a2 p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a2 )
an p(an )
(6.1)
其中, 信源输出消息的概率 P(ai)(i=1, 2, …, n)满 足:
p(ai )
n
p(ai
i 1
0 )
第6章 离散信源及其信息冗余
第6章 离散信源及其信息冗余
6.1 信源的描述与分类 6.2 离散无记忆信源的扩展信源 6.3 离散平稳信源 6.4 马尔可夫信源 6.5 信源的信息冗余 习题6
第6章 离散信源及其信息冗余
6.1 信源是发出信息的某种设备,可以是人、生物、机器 或其他任何向外发出信息的事物。信源的输出称做消息。 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中,发出信息的信息源多种多样,其输 出可以是离散的符号,如书信中的文字和字母,也可以是

信息论与编码2014-ch6

信息论与编码2014-ch6
F (b1 ) a A: F (b ) a*3 2 * F (b3 ) a 2
* 1
F (b1 ) a*1 B: F (b2 ) a*2 * F ( b ) a 3 3
Page
29
A:
F (b1 ) a*1 第 6章信道编码 * F (b2 ) a 3 * F ( b ) a 2 3
码字 C
信道
接收向量 R 检错 消息 m
译码
ARQ
ARQ纠错应用方式
Page
14
第6章信道编码
差错控制系统分类 (3)
基 本 概 念 的 介 绍 混合纠错(HEC):
是FEC与ARQ方式的结合。
发送端同时具有自动纠错和检测能力,收端检查差 错情况,如果差错在码的纠错能力以内,则自动进行 纠正。 如果信道干扰很严重, 超过了码的纠错能力,则经 反馈信道请求发端重发这组数据。
以(010)(001)为基底可张成二维三重子空间V2, 含 22 =4个元素,即
V2 {(000),(001),(010),(011)}
以(100)(010)(001)为基底可张成三维三重空间V, 含 23 =8个元素,V1和V2都是V的子空间。
Page 20
第6章信道编码
对于任意一个矢量空间:
按照对信息序列的处理方法,有分组码和卷积码:
分组码: 将k个信息码元分成一组,由这k个码元按照一定 规则产生r个监督码元,组成长度n = k + r的码字 n
010 101 010 001 110 k k 卷积码: 先将信息序列分组,不同的是编解码运算不仅与 本组信息有关,而且还与前面若干组有关。
差错控制系统分类(1)

信息论与编码第六章课后习题答案(曹雪虹)(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

信息论与编码第六章课后习题答案(曹雪虹)(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

第六章:信道 (本章复大我重新修改了一下,尤其要关注色内容 )1、基本概念:差符号、差比特;差:随机差、突差;分:和、分和卷、性与非性、随机差和突差;矢量空、空及其偶空;有离散信道的定理:P e e- NE ( R)(掌握信道定理的内容及减小差概率的方法);形分的展与短(掌握奇偶校及短的校矩、生成矩与原形分的关系)。

2、性分 (封性 ):生成矩及校矩、系形式的 G 和 H、伴随式与准列表、距与能力、完(明 )、循的生成多式及校多式、系形式的循。

作: 6-1、6-3、6-4、6-5 和 6-6 一、 6-7 6-8 和 6-9 一6-1 二元域上 44重失量空的元素个数共有24=16 个,它分是(0,0,0,0),(0,0,0,1)⋯ (1,1,1,1),它的一个自然基底是(0,0,0,1),(0,0,1,0),(0,1,0,0)和(1,0,0,0);其中一个二子空含有的元素个数 22个,取其中一个自然基底(0,0,0,1)和(0,0,1,0),其二子空中所包含的全部矢量(0,0,0,0,),(0,0,0,1),(0,0,1,0)和(0,0,1,1)(注不唯一 );上述子空的偶子空可以有三种不同的:(0,0,0,0) ,(0,1,0,0),(1,0,0,0),(1,1,0,0)或(0,0,0,0) ,(0,1,0,0)或(0,0,0,0) (1,0,0,0)。

(注意本中所包含的关于矢量空的一些基本概念 )6-3 由可以写出系 (8,4)的形方程如下:v 7 u 3 v 6 u 2 v 5 u 1v 4 u 0(注:系统码高四位与信息位保持一致, u i 为信息位 )v 3 u 3 u 2 u 0 v 2 u 3 u 1 u 0 v 1 u 2 u 1 u 0 v 0 u 3 u 2 u 1把上述方程组写成矩阵形式, 可以表示为 V=UG ,其中 V 为码字构成的矢量,即 V=(v 7,v 6,v 5,v 4,v 3,v 2,v 1,v 0),U 为信息位构成的矢量,即U=( u 3,u 2,u 1,u 0),观察方程组可得系统生成矩阵为:1 0 0 0 1 1 0 10 1 0 0 1 0 1 1 4| P4*4G0 1 0 0 1 1 I 0 1 0 0 0 1 1 1 1 0由系统生成矩阵和校验矩阵的关系可得:1 1 0 1 1 0 0 0 HP 4*4T1 0 1 1 0 1 0 0| I 41 1 1 0 0 1 01 1 1 0 0 0 0 1由校验矩阵可以看出,矩阵 H 的任意三列都是线性无关的 (任意三列之和不为 0),但存在四列线性相关的情况 (如第 1、5、6、8 列,这四列之和为 0),即校验矩阵 H 中最小的线性相关的列数为 4,从而得该线性分组码的最小码距为 4。

信息论与编码第六章课后习题答案

信息论与编码第六章课后习题答案
3 3 2 5 5 C5 p p + C54 p 4 p + C5 p = 1.02961 × 10 −5
【6.3】设某二元码为 C = {11100,01001,10010,00111} (1) 计算此码的最小距离 d min ; (2) 计算此码的码率 R ,假设码字等概率分布;
(3) 采用最小距离译码准则,试问接收序列 10000,01100 和 00100 应译成什 么码字? (4) 此码能纠正几位码元的错误? 解: (1) 此码字的最小距离 d min = 3 ; (2) 此码字的码率 R = log M 2 = 比特/码符号; n 5
试找出一种译码规则使平均错误概率 PE 最小。 解: 设接收码字为 Vi ,则一共可能有 16 种不同的码字序列,而 P(V j | Wi ) = p 列出所有的输出,如下表所示。
n − D (V j ,Wi )
p
D (V j ,Wi )
Wi
接收码字 V j
0000 1 P(V j | W1 ) 2 1 4 p 2 1 3 p p 2 1 3 p p 2 1 2 2 p p 2 1 3 p p 2 1 2 2 p p 2 1 2 2 p p 2 1 3 pp 2 1 3 p p 2 1 2 2 p p 2 1 2 2 p p 2 1 3 pp 2 1 2 2 p p 2 1 3 pp 2 1 3 pp 2 1 4 p 2
目标序列
0000 0001 0010 0011 0100 0101 0110 0111 1000 1001 1010 1011 1100 1101 1110 1111
0000 0000 0000 0011 0000 0000 0000 1111 0000 0000 0000 1111 1100 1111 1111 1111

第6章信息论与编码课件

第6章信息论与编码课件

增大E(R)的途径
25
6.2.1 纠错编码的基本思路
增大信道容量C
扩展带宽 加大功率 降低噪声
减小码率R
Q、N不变而减小K Q、K不变而增大N N、K不变而减小Q
增大码长N
26
6.2.2 最优译码与最大似然译码
译码器的任务是从受损的信息序列中尽 可能正确地恢复出原信息。 译码算法的已知条件是:
实际接收到的码字序列{r}, r=(r1,r2,…,rN) 发端所采用的编码算法和该算法产生的码 集XN, 满足 c i = ( c i1 , c i 2 , L , c iN ) ∈ X N 信道模型及信道参数。
则称集合V是数域F上的n维矢量空间,或称n维线性空间, n维矢量又称n重(n-tuples)。
9
矢量空间中矢量的关系
对于域F上的若干矢量 V 1 , V 2 , L , V i 及 V k 线性组合:
V k = a1V1 + a 2V 2 + L a iVi , ( a i ∈ F )
线性相关:
a1V1 + a 2V 2 + L a iVi = 0, ( a i ∈ F且不全为零)
从功能角度:检错码 、纠错码 对信息序列的处理方法:分组码、卷积码 码元与原始信息位的关系:线性码、非线 性码 差错类型:纠随机差错码、纠突发差错 码、介于中间的纠随机/突发差错码。 构码理论:代数码、几何码、算术码、组 合码等
7
差错控制系统分类
前向纠错(FEC):发端信息经纠错编码 后传送,收端通过纠错译码自动纠正传递 过程中的差错 反馈重发(ARQ):收端通过检测接收码 是否符合编码规律来判断,如判定码组有 错,则通过反向信道通知发端重发该码 混合纠错(HEC):前向纠错和反馈重发 的结合,发端发送的码兼有检错和纠错两 种能力

信息论与编码理论第6章无失真信源编码

信息论与编码理论第6章无失真信源编码

LN N
Hr (U )
1 N
离散无记忆信源X的N次扩展信源XN的熵等于信 源X的熵的N倍,即
其中: LN 是N次扩展信源的平均 码长
H(XN)=NH(X)
变长信源编码定理的含义
H (U ) LN H (U ) 1 log r N log r N
以r=2,N=1为例,则 H (U ) L H (U ) 1 这说明,总可以找到一种唯一可译码,它的平均
u4 11 01 11 0001 1000
对码1,如果S=u2u4u1,则X=011100
符号 码1
6.1.2 码的分类
等长码:所有码子长度相同(码1)
u1 00 u2 01 u3 10 u4 11
变长码:码子的长度不同 (码2、码3、码4、码5)0
码2 码3 码4 码5
0
0
1
1
10 11 01 10
0.125
4
H (U ) p(xi ) log p(xi ) 1.75 i1
n
L p(ui )li 0.5 1 0.25 2 0.125 3 0.125 3 1.75 i 1
4
H (U )
p(xi ) log p(xi )
i1
100%
L log2 r
1.75log2 2
变长码的几个衡量指标
平均码长:每个信源符号 平均需用的码元数
n
L p(ui )li i 1
编码效率: H (U )
L log2 r
信息传输率:平均每个 码元携带的信息量
R H (U ) L
码集
{0, 1}
码元数
r=2(二元码)
码长
1
2
3
3

信息论与编码第六章3

信息论与编码第六章3
信息论与编码-线性分组码
上次课小结: • 信道编码定理:
Pe eNE (R)
• 差错控制的途径 增加码长、增加带宽、提高信噪比、噪声均
化 • 码距与检错纠错的关系
ec dmin 1 / 2 ed dmin 1
信息论与编码-线性分组码
• 最优译码与最大似然译码
最优译码:
Cˆi
max
i1,2, ,2k
系统码的前k位为信息位,后n-k位为校验位。
信息论与编码-线性分组码
校验矩阵H除了可以用来检验码字外,还与码的最 小距离(也就和码的检错纠错能力)有关。
因为
h11 H h(hn21k)1
h12 h22 h(nk)2
h1n
h2n h(nk )n
(h1 , h 2 ,
,hn
)
其中,h1,h2, ,hn 是H矩阵的列向量。
h
T j
项,而右边为零。
也就是说, dmin个
h
T j
是线性相关的。

信息论与编码-线性分组码
dmin 1

h
T j
一定是线性无关的(反证法:如
果 dmin 1

h
T j
列矢量是线性相关的,则可以把
其对应的系数当成码字,而该码字的重量
为 dmin
盾)。
1
,这与码字的最小重量为
d min
相矛
由于H是 (n k) n 的矩阵,其秩最大为n-k,也就是 说,最多有n-k个列矢量线性无关。所以
p1(nk )
p2(n
k
)
pk (nk )
这样生成的(n,k)码是系统码。
信息论与编码-线性分组码

信息论与编码第六章课后习题答案(曹雪虹)(word文档良心出品)

信息论与编码第六章课后习题答案(曹雪虹)(word文档良心出品)

第六章:信道编码(本章复习大纲我重新修改了一下,尤其要关注红色内容)1、基本概念:差错符号、差错比特;差错图样:随机差错、突发差错;纠错码分类:检错和纠错码、分组码和卷积码、线性码与非线性码、纠随机差错码和纠突发差错码;矢量空间、码空间及其对偶空间; 有扰离散信道的编码定理:-()NE R e P e (掌握信道编码定理的内容及减小差错概率的方法);线形分组码的扩展与缩短(掌握奇偶校验码及缩短码的校验矩阵、生成矩阵与原线形分组码的关系)。

2、线性分组码(封闭性):生成矩阵及校验矩阵、系统形式的G 和H 、伴随式与标准阵列译码表、码距与纠错能力、完备码(汉明码)、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及校验多项式、系统形式的循环码。

作业:6-1、6-3、6-4、6-5和6-6选一、6-7 6-8和6-9选一 6-1 二元域上4维4重失量空间的元素个数总共有24=16个,它们分别是(0,0,0,0),(0,0,0,1)…(1,1,1,1),它的一个自然基底是(0,0,0,1),(0,0,1,0),(0,1,0,0)和(1,0,0,0);其中一个二维子空间含有的元素个数为22个,选取其中一个自然基底为(0,0,0,1)和(0,0,1,0),则其二维子空间中所包含的全部矢量为(0,0,0,0,),(0,0,0,1),(0,0,1,0)和(0,0,1,1)(注选择不唯一);上述子空间对应的对偶子空间可以有三种不同的选择:(0,0,0,0) ,(0,1,0,0),(1,0,0,0),(1,1,0,0)或(0,0,0,0) ,(0,1,0,0)或(0,0,0,0) (1,0,0,0)。

(注意本题中所包含的关于矢量空间的一些基本概念)6-3 由题设可以写出该系统(8,4)码的线形方程组如下:736251403320231012100321v u v u v u v u v u u u v u u u v u u u v u u u=⎧⎪=⎪⎪=⎪=⎪⎨=++⎪⎪=++⎪=++⎪⎪=++⎩(注:系统码高四位与信息位保持一致,u i 为信息位) 把上述方程组写成矩阵形式,可以表示为 V =U G ,其中V 为码字构成的矢量,即V =(v 7,v 6,v 5,v 4,v 3,v 2,v 1,v 0),U 为信息位构成的矢量,即U =( u 3,u 2,u 1,u 0),观察方程组可得系统生成矩阵为:[]44*41000110101001011G I |P 0010011100011110⎡⎤⎢⎥⎢⎥==⎢⎥⎢⎥⎣⎦由系统生成矩阵和校验矩阵的关系可得:4*441101100010110100H P |I 0111001011100001T ⎡⎤⎢⎥⎢⎥⎡⎤==⎣⎦⎢⎥⎢⎥⎣⎦由校验矩阵可以看出,矩阵H 的任意三列都是线性无关的(任意三列之和不为0),但存在四列线性相关的情况(如第1、5、6、8列,这四列之和为0),即校验矩阵H 中最小的线性相关的列数为4,从而得该线性分组码的最小码距为4。

信息论与编码理论基础(第六章)

信息论与编码理论基础(第六章)
进 行编码再送入信道传送,以降低平均差 错率而进行的编码称为信道编码。

信道编码主要分为:检验码、纠错码。

检验码只检查信息在传输过程中是否有差错, 而纠错码不但检查是否有差错,而且还可以 将错误的信息纠正。
3
2013-7-15
为什么要引入线性码

信道编码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发现或构造实际 上可实现的好码(纠错能力和传信率都比较理 想的码)。
注3:有限域GF(D)与实数域的区别是:传统的“逼 近”、“极限”的概念消失了。
2013-7-15 13
预备知识 -- Galois域
例:GF(2)上的方阵 1 0 1 是否可逆?
1 0 1 1 0 0
回答是肯定的。两种不同的判别方法都能够证明它是可逆的 : (1)它经过可逆行变换能够变成单位阵; (2)它的行列式不等于0。(等于1!)
信道编码的引入

信息传输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在系统输 出端及时、准确地再现系统输入端发送 的信息。
我们希望信息传输多快好省,但现实与 我们的良好愿望之间总是存在差距。



首先,信息传输的速度受信道容量的限制, 不可能无限大; 其次,由于信道噪声的干扰,传输错误不可 避免。
1
2013-7-15
信道编码的引入
编码方案太多,以至全局搜索好码是不可能的,现 实的做法是对编码方案加以一定的约束,在一个子集中 寻找局部最优,这种约束既要能包含尽可能好的码,又 要便于分析,便于译码,目前对线性系统的研究远比非 线性系统充分
2013-7-15 4
线性分组码定义
n长向量 k长信息分组 。。。。。 n长码字 。。。。。

香农的信道编码定理指出:只要信息传输速 率低于信道容量,通过对信息进行适当的编 码,可以在不牺牲信息传输或存储速率的情 况下,将有噪信道或存储媒质引入的差错降 到任意低的程度。 这就是说,可以通过编码使通信过程实际上 不发生错误,或者使错误控制在允许的数值 之下。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教程第六章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教程第六章

Page 10
第6章信道编码
最大后验概率准则(最小错误概率准则):
6.1 信 道 编 码 概 念
F (b j ) a* , a* X , b j Y
*
使
*
p(a | b j ) p(ai | b j ), ai X , ai a .
即在收到bj的条件下,发出的是a*的概率最大, 就将bj译为a*,这样就使得pe最小。
Page 16
第6章信道编码
6.1
信 道 采用重复编码的方法(线性分组码): 编 码 概 若发送0,则发 000; 念
下面研究如何编码以使pe变小。

发送1,则发111。
这样,在输入端有两个码字,但在输出端,由于信 道干扰作用,各码元之间可能发生错误则有8个可
能的输出序列.在接收端有8个可能的序列。
列最大那个元素所对应的ai。

当输入符号的先验概率均相等时,两个准 则相同。
Page 13
第6章信道编码
6.1 信 道 编 码 概 念
【例6-1】设有单符号离散信道。信道矩阵为
0.5 0.3 0.2 0.2 0.3 0.5 P 0.3 0.3 0.4
求下面译码函数(规则)的pe:
page18第6章信道编码61重复码编码译码表未用码字输出码字接收序列译码000000000001001000010010000100100000011011111101101111110110111111111111page19第6章信道编码输入输出序列000000111001page20第6章信道编码输入是八种可能出现的二元序列中选中两个作为消息而输出端这8个可能的输出符号都是接收序列这时信道距阵为page21第6章信道编码译码后的错误概率3104取p0011010page22第6章信道编码此码元n3重复3次把错误概率降低了接近两个数量级

信息论与编码 第六章

信息论与编码 第六章

设信源 S 的信源空间为
[S
P]
:
S : P(S )
:
s1 p(s1)
s2 p(s2 )
sq p(sq )
且有
q
p(si ) 1
i 1
若对此信源用无噪信道输入符号集,即码符号集X :a1, a2,, ar
进行单义可译码编码,其单义可译码 W :{w1, w2 ,, wq} 的码
字wi (i 1,2,, q) 的长度为ni (i 1,2,, q) ,且与信源符号 si (i 1,2,, q)
q
q
H (S) n log r p(si ) log p(si ) [ p(si )ni ]log r
i1
i 1
q
q
p(si ) log p(si ) p(si ) log p(rni )
i 1
i 1
q i1
p(si ) log
r ni p(si )
利用上凸函数的性质
得到
f
r
pi
xi
r
pi f (xi )
i1
i1
H (S) n log r
q log
i1
p(si )
r ni
p(si
)
log
q
r
ni
i1
由于非延长码满足Kraft不等式,即
q
r ni 1
i 1
所以证得
H (S) n log r log1 0
即 由于 当且仅当
n H (S) log r
q
r ni
H (S) n log r i1 p(si ) log p(si )
p(si ) r ni
等式才成立,即有

信息论导论第六章信源编码

信息论导论第六章信源编码
信源编码
第6章 信源编码
从数学意义上,信源编码就是信源符号序列到码 字之间的映射。 无失真信源编码 选择适合信道传输的码集,现在一般选二进 制数 寻求一种将信源符号序列变换为码字的系统 方法,这种方法要保证符号序列与码字之间的 一一对应关系
信源编码
衡量编码方法优劣的主要指标中,码长和易实现 性最受重视。
i 1 i 1 i 1
nN
nN
nN
H(X N ) NH(X) K H(X N ) 1 NH(X) 1
K 1 H(X) H(X) N N 1 任意给定 ,只要NN
信源编码
三、无失真信源编码 1、香农码
香农码直接基于最优码码长的界,是一种采用异 前置码实现的无失真不等长编码。
信源编码
例2
X x1 x 2 x 3 P(X) 0.5 0.3 0.2
分别对该信源和其二次扩展信源编香农码,并计 算编码效率。 (1)对信源编码
log P(x1 ) log 2 1 k1 1 log P(x 2 ) log 0.3 1.74 取k 2 2
码B 码C 0 01 0 10
x 3 0.15 x 4 0.05
011 110 0111 111
码A不是单义可译码,它有二义性;码B和码C是 单义可译码;码B是延时码,它需等到对应与下一 个符号的码字开头0才能确定本码字的结束,存在 译码延时;码C是即时码。
信源编码
码C的特点——任何一个码字都不是其它码字的前 缀,因此将该码称为异前置码。 异前置码可以用树图来构造。 一个三元码树图 从树根开始到每一个终节 点的联枝代表一个码字, 相应的异前置码
x1
x2
0.5

信息论与编码第6章信道编码

信息论与编码第6章信道编码

素(既约)多项式
若 p( x) f ( x), deg( p( x)) 1且p( x)在F[ x] 中只有因式 c和cp( x) 则称 p( x) 为域F上的不可约多项式。
的集合
余类环
多项式剩余类环 n n1 f ( x) an x an1x ... a1x a ai Fq 用 Fq [ x] 或者 GF (q)[ x] 表示所有这样多项式
纠错码的分类
根据监督码元与信息组之间的关系 系统码 信息码元是否发生变化 非系统码 代数码 几何码 算术码 线性码 非线性码 分组码 卷积码
构造编码的数学方法
根据监督码元和信息码元的关系
根据码的功能
按纠误的类型
检错码 纠错码 纠删码 纠随机差错码 纠突发差错码 纠混合差错码 二元码 多元码 等保护纠错码 不等保护纠错码
3 3 2 2 3 2 3 2
x x , x x, x x 1, x 1, x ,
3 3 3 3
x x 1, x x, x 1, x , x 1, x,1, 0
2 2 2 2
4.有限域的性质和代数结构
1)有限域 Fq 的结构 对 a Fq , a 0, 满足 na 0, 的最小正整 数 n ,称为元素 a 的周期。 定理6-6:在有限域 Fq中 (1) ( Fq , ) 是循环加群,它的非零元素的周期等于其 域的特征; (2) ( Fq* , ) 是循环乘群,共有 (q 1) 个乘群的生成 元。 a 乘群 ( Fq* , ) 的生成元 a 称有限域 Fq 的本原元, 的阶为 q 1 ,即 a q 1 e ,且 F * a
q
本原元性质定理6-7
* F (1) q
的元素的阶都是 q 1 的因子, Fq* 的所 q 1 x e 0 的根。 有元恰是 (2) 若 a 是 Fq 的本原元,则当且仅当(k , q 1) 1 k k a 时, 也是本原元。非本原元 a 的阶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 分组码的概念
对随机变量序列X1X2…进行的信道编码为(N, L)码: (X1X2…XL)→(U1U2…UN)=C(X1X2…XL)。
这个(N, L)码又称为(N, L)分组码。 已经有结论:当设备所确定的编码速率R<C/H(X)时, 存在
(N, L)分组码,使得 实际编码速率 (信息率L/N)任意接近R, 译码错误的概率任意接近0。 问题是:怎样构造这样的分组码?这样的分组码的编码、译
0×0=0×1==0×2=0,1×1=2×2=1,1×2=2。
矩阵
1 1 0 1
2
1
1
0
0 1 1 0
是不是满行秩的?
换句话说,此矩阵的三个行向量是不是在域GF(3)上线性无关 的?再换句话说,能否保证此矩阵的各行的任何非0线性组 合都不是全0的4维向量?再换句话说,此矩阵能否通过一 些可逆行变换变成一个“阶梯阵”?
§6.1 分组码的概念
可逆行变换
1 1 0 1 1 1 0 1 1 1 0 1 2 1 1 00 2 1 10 2 1 1 0 1 1 0 0 1 1 0 0 0 2 1
1 1 0 1 2 1 1 0是满行秩的。
0 1 1 0
§6.1 分组码的概念
例:域GF(D)上的一个L行N列的矩阵(L×N阶的矩阵)G, 设它是满行秩的(当然此时有L≤N)。则变换
§6.2 线性分组码
命题3 信息向量(x1, x2, …, xL)的码字是: x1数行乘。G的第1行,加x2数乘G的第2行,加…,加xL数乘G的第L 换句话说, 任何一个码字都是生成矩阵G的线性组合。 命题4 当u(1)和u(2)都是码字, u(1)+u(2)也是码字。(线性分组码
码计算量会不会太大?(这才是研究分组码的含义)
§6.1 分组码的概念
预备知识1:有限域 设D是一个素数。于是字母表{0, 1, …, D-1}中的所有字母关
于(modD)加法、(modD)乘法构成了一个封闭的代数结构, 称作有限域,又称作Galois域,记作GF(D): GF(D)=({0, 1, …, D-1}, (modD)加法, (modD)乘法)。 即 (1)({0, 1, …, D-1}, (modD)加法) 构成交换群(Abel群)。 (2)({1, …, D-1}, (modD)乘法) 构成交换群(Abel群)。 (3)分配律成立:a(b+c) (modD) =ab+ac(modD)。
§6.1 分组码的概念
注1:如果D不是素数, ({0, 1, …, D-1}, (modD)加法, (modD)乘 法)不是有限域,只是有限环。
注2:有限域GF(D)上的线性代数完全类似于实数域上的线性代 数,线性代数的所有内容都在“加法”和“乘法”基础上得 到。
元素的“加法”负元;非0元的“乘法”逆元; 一组向量是否“线性无关”的概念以及所有等价的判别方法; 矩阵的“秩”的概念以及所有计算方法; 方阵是否“可逆”的所有判别方法; 求方阵的“逆阵”的所有算法; 关于对称矩阵的所有结论;等等。 注3:有限域GF(D)与实数域的区别是:传统的“逼近”、“极
0 0 1 1 1 1 0 0 1 1 1 1
1 0 11 0 1 1 1 1 0 0 0 1
0 1 0 1 1 1
§6.1 分组码的概念
例:取D=3,则GF(3)=({0, 1, 2}, (mod3)加法, (mod3)乘法))。 运算规则为:0+0=1+2=0,0+1=2+2=1,0+2=1+1=2,
因为(x(1)-x(2))≠全0的L维向量,所以(x(1)-x(2))G是G的各行的非0 线性组合。G满行秩,所以(x(1)-x(2))G≠全0的N维向量。所 以u(1)≠u(2)。
§6.1 分组码的概念
预备知识2:有限域上的分组码 当D是素数时,分组码可以充分利用有限域GF(D)的
代数运算,使得编码和译码更加简便。
§6.2 线性分组码
定义 取GF(D)上的一个L行N列的矩阵G,它是满行秩的。 (N, L)分组码定义为 (u1, u2, …, uN)=(x1, x2, …, xL)G
其中(x1, x2, …, xL)是信息向量,(u1, u2, …, uN)是对应的码字。 (1)称此码为D元(N, L)线性分组码。 (2)称矩阵G为此码的生成矩阵。
101 1 1 001000010 010
§6.1 分组码的概念
该方阵的逆矩阵是什么? 怎样计算?做联合可逆行变换:
101100 101100 101100 110010 011110 011110 010001 010001 001111
1 0 1 1 0 0 1 0 0 0 1 1 0 1 0 0 0 10 1 0 0 0 1
限”的概念消失了。
例:取D=2,则GF(2)=({0, 1}, (mod2)加法, (mod2)乘法)。 运算规则为: 0+0=1+1=0,0+1=1, 0×0=0×1=0,1×1=1。
方阵
1
1
0 1
1
0
是否可逆?回答是肯定的。两种不同的判
0 1 0
别方法都能够证明它是可逆的 : (1)它经过可逆行变换能够变成单位阵; (2)它的行列式不等于0。(等于1!)
信息论与编码理论基础第六章
§6.1 分组码的概念
设信道是一个D元字母输入/ D元字母输出的DMC信道,字母 表为{0, 1, …, D-1}。其信道转移概率矩阵为D×D矩阵
1
p
p
p D 1 1 p
p
D
p1ຫໍສະໝຸດ D1D
1
p D 1
p D 1
1
p
传输错误的概率为 p。信道容量为 C=logD-H(p)-plog(D-1)。
(u1, u2, …, uN)=(x1, x2, …, xL)G 一定的是不单同射值()即。(x1, x2, …, xL)的不同值一定变换为(u1, u2, …, uN) 证明 设u(1)=x(1)G, u(2)=x(2)G ,且x(1)≠x(2)。要证明u(1)≠u(2)。
根据线性性质, u(1)-u(2)=(x(1)-x(2))G,
§6.2 线性分组码
线性分组码的代数结构 命题1 不同的信息向量对应不同的码字。
(因为矩阵G是满行秩的,所以变换u=xG是单射) 命题2 生成矩阵G的第1行是信息向量(1, 0, 0, …, 0)的码字; 生成矩阵G的第2行是信息向量(0, 1, 0, …, 0)的码字; … 生成矩阵G的第L行是信息向量(0, …, 0, 0, 1)的码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