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色彩学(完整版)总结共269页文档

合集下载

印刷色彩期末总结

印刷色彩期末总结

印刷色彩学期末总结(概念及公式)第一章1.可见光的范围:380nm—780nm。

2.颜色感觉形成的四要素:光源、颜色物体、人眼、大脑。

3.眼睛的主要构造和作用:杆体细胞在暗处形成暗视觉;锥体细胞在明处形成明视觉。

4.视角(tana)=物体的大小/2倍的视距。

5.颜色对比及对颜色感觉的影响:相邻区域的不同颜色在视场中的相互影响,分为同时对比和连续对比。

◇同时对比对颜色感觉的影响:同一颜色的视觉感觉向另一颜色的补色方向变化;◇连续对比对颜色感觉的影响:先看到某种颜色,然后又看到第二种颜色发生在观察者眼中的色彩变化。

6.物体的呈色原理:物体本身对光谱中不同波长光的选择性吸收,因而形成的颜色。

7.光是色的源泉,色是光的表现。

色是自然界的客观存在,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对客观事物反映出来的不同的心理感受,是一种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眼的视觉特性。

色彩学主要包括:物体的呈色原理、色度学、色彩的测量与描述、色彩视觉机制解析、色彩应用等理论。

8.色彩视觉机制分为三色学说、四色学说(对立学说)和阶段学说。

9.色觉是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眼的视觉特性,是受大脑支配的一种心理反应。

形成色觉的三要素是:光线的照射、呈现颜色的物体、功能正常的视觉器官及大脑。

第二章1.色彩按其吸收光谱的特性分为:消色和彩色。

2.间色:两种原色混合得到的颜色,颜料三原色的间色是色光三原色;复色:两种间色或两种以上的间色混合得到的颜色;补色:混合以后得到白色/黑色的两种色/颜料色,(色光三原色/色料三原色)。

3.色彩的三属性:色相H、明度V、饱和度C/S.4.色彩的定性描述:系统命名法(消色系统命名法和彩色系统命名法),习惯命名法。

色彩的定量描述:显色系统表示法(孟赛尔、奥斯瓦尔德表色系统),消色系统表示法(CIE系统)。

5.颜色匹配:把两个颜色调节到视觉上相同或相等的方法。

6.色度混合理论(格拉斯曼颜色混合定律):补色律、代替律、中间色律。

印刷色彩学重点不用谢我了

印刷色彩学重点不用谢我了

印刷色彩学重点不用谢我了一章1、颜色视觉产生的大致过程:光源(包括自然光与人工光源)发出的光照在物体表面;物体对光选择性地吸收,反射或透射之后作用于人眼;人眼内视细胞将光刺激转换为神经冲动由视神经传入大脑,由大脑判断出该物体的颜色。

2、可见光或光(可见光辐射):能引起人眼视觉明亮感觉的电磁辐射,波长380-780 nm3、色散:通过三棱镜或光栅等色散器件,将一束白光(或某种复色光)分解成不同颜色排列而成的光谱的现象。

4、单色光:具有单一波长或近似单一波长的光, 不同波长的单色光可以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5、可见光谱:白光色散后按波长顺序排列而成的彩色光带6、光谱色:组成光谱的各种单色光7、复色光:各种单色光混合在一起8、光谱功率分布(光谱分布):光源的辐射能量按波长分布的规律,是描述光源发光颜色特性的最基本方法。

光源的颜色感觉取决于光谱分布中各单色光的相对比例。

常见的光源的光谱分布:线状光谱、带状光谱、连续光谱、混合光谱(前三种的组合)。

9、相对光谱功率分布:令光谱分布函数中的最大值为“1”,或规定某个波长的值为“1”,将函数中其他波长的值进行归一化,经归一化后的光谱分布函数,记做S(λ)10、物体的相对光谱分布是波长λ的函数,如ρ(λ),τ(λ)。

物体产生的颜色取决于光谱分布中的主要波长。

11、为什么物体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原因就在于物体自身的光学特性,物体对落在其表面的光谱成分有选择性透射、吸收和反射的特性,物体的这种特性称为物体的光谱特性。

12、布格定律:入射光I0(λ)穿过d层厚度单位的物质,辐射通量变为Iτ(λ)物体的光谱透射率(τ(λ)), 吸收系数或吸光系数(A(λ))13、物体单位厚度消光系数α(λ)14、物体的单位厚度的(光学)密度α(λ)15、物体光谱密度D(λ)光谱密度:厚度为d的物体对各波长光的密度。

数值越大表示该物体对入射光的吸收率越高,看上去越暗。

16、反射物体的光谱反射率:反射物体的反射光通量与入射光通量之比17、光谱(反射)密度D数值越大,表示该反射物体对入射光的吸收率越高,看上去越暗18、非选择性吸收:物体表面对白光中光谱各波段的辐射能做等比吸收,则反射(或透射)光各波长的辐射能均做等量减少,而光谱组成比例不会改变。

印刷色彩基本知识

印刷色彩基本知识
想色彩差异更大!
第46页,共81页。
黄墨叠印青墨得到绿色,但色相向青色方向偏移。
第47页,共81页。
品红墨与青墨叠印后呈现蓝色,但色相往蓝紫色方向偏移。
第48页,共81页。
黄色墨与品红色墨叠印后呈现红色,但色相向棕红色偏移。
第49页,共81页。
黄、品红、青三色墨,以等比例叠印后,所得黑色呈很可能会
一种色光的效果,这种色光混合产生综合色觉的现象称为色
光加色法,或称为色光的加色混合。
第28页,共81页。
可以认为,白光是由等量R、G、B三色光合成的。
R
Y
G
W
M
C
加色三原色
第29页,共81页。
B
不同强度色光相加得到不同混合色光
•色光混合后亮度增加↑
•应用于CRT彩色电视、 CRT显示器
第30页,共81页。
第二节
色彩复制技术

R ( Red )
绿
G ( Green )

B ( Blue )

Y ( Yellow )

M (Magenta )

C ( Cyan )

K或Bk (Black )

W ( White )
第26页,共81页。
在印刷中,要进行彩色复制,首先要理解色彩的呈色原理。
1.色彩的呈色原理
发生色偏,而不呈中性灰色!
这就需要根据三原色的不同反射特点适当调比例,以得
到中性灰色,保持灰平衡,从而维持整个画面色彩的正常。
第50页,共81页。
2. 色彩复制原理
原稿
?
印刷品
彩色原稿在印品上再现的两个条件:
色彩分解和色彩合成

印刷课程总结(共8篇)

印刷课程总结(共8篇)

印刷课程总结(共8篇):印刷课程印刷工程大一基础课程印刷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印刷工程适合女生吗篇一:印刷工艺课程小结印刷工艺课程小结姓名:学号:班级:结束了印刷工艺课程,看着自己一沓的成果,但最后只有一张是较满意能交作业的。

动手实验了一个星期,对于这种以前完全没有接触过的工艺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原来生活中许多熟悉的东西上的图案之类的大部分是运用丝网印刷技术印出来的。

丝网印刷是将丝织物、合成纤维织物或金属丝网绷在网框上,采用手工刻漆膜或光化学制版的方法制作丝网印版。

现代丝网印刷技术,则是利用感光材料通过照相制版的方法制作丝网印版。

印刷时通过刮板的挤压,使油墨通过图文部分的网孔转移到承印物上,形成与原稿一样的图文。

丝网印刷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印刷、制版简易且成本低廉,适应性强。

丝网印刷应用范围广常见的印刷品有:彩色油画、招贴画、名片、装帧封面、商品标牌以及印染纺织品等。

在进入实验室之前,赵老师要我们用以前的作业创作图像,并根据理论课的知识用PS软件对图像进行3至4色的分层。

在这阶段时赵老师一个一个地为我们看作业,找出我们作业的不足之处,亲自用PS为我们示范修改建议,最后让我们自己再进行修改。

在这期间赵老师也为我们补充了印刷工艺知识之外的关于视觉传达的知识,他随和的性格及扎实的专业水平让我们都非常喜欢及尊重他,同学们有什么问题都会大胆地向老师提出来,老师也大方的告诉我们。

在打印好了分层图之后我们来到了印刷教室,首先进行的是晒版。

看着这台大型的机器运转着,心里突然想到自古以来、从印刷术发明之前到之后人类对于知识的追求,印刷术果然是个非常伟大的发明。

之后我们拿着晒好了的版用水进行冲洗,晾干。

第二天赵老师为我们做了师范:待丝网版干了后固定在印刷机上,将承载纸张置于丝网版下,在刮刀上涂上饱满的颜料,在该颜色的分层图区域稍施加力量进行刮图,于是在承载纸张上就能看到被丝网过滤下来的颜色。

老师师范过后就轮到我们自己动手。

印刷色彩学精华版

印刷色彩学精华版

印刷色彩学三、名词解释1、底色去除:用单色黑油墨在图像暗调区域部分代替彩色油墨印刷的灰色,对应着短调的黑版。

2、混色系统:基于三原色色光(R、G、B)能够混合匹配出各种不同的色彩所归纳的系统。

3、同色异谱色:两个色样在可见光谱内的光谱分布不同,但对于特定的标准观察者和特定的照明具有相同的三刺激值。

4、颜色匹配:就是将两个颜色调节到在视觉上完全一致或相等的方法。

5、光谱光视效率:把峰值归化为1的人眼对不同波长的光能量产生光感觉的效率。

7、显色性:与参照光源相比,光源显现物体颜色的特性。

8、纯度:指某颜色接近同一主波长的光谱色的程度。

9、补色:两种颜色(色光或色料)混合能形成灰色(白色或黑色),那这两种颜色称为互补色。

10、调频网点:通过对固定大小的网点进行分布密度和分布频率的变化来呈现网目调的灰度。

11、非彩色结构:整幅印刷图象中所有的非彩色成分,都是由黑色油墨印刷形成(不是由三原色叠印产生),对于图象小的各种色相的彩色成分,仍然是靠彩色油墨来完成。

12、非选择性吸收:物体对入射光中所有波长的光都等量吸收。

13、网点面积率:单位面积内网点所占的面积百分比14、光源的显色性:指与参照光源相比较,光源显现物体颜色的特性,它是表征在光源下物体颜色对人所产生的视觉效果。

15、视力:也叫视觉敏锐度或视敏度,表示眼睛辨认物体细节和空间轮廓的能力。

16色料减色法:当白光照射到色料上时,色料从白光中吸收一种或几种单色光,从而呈现另外一种颜色的方法称为色料减色法17、网线数:指在调幅加网中,单位宽度内排列的网点数,以“线每英寸”或“线每厘米”表示。

18、颜色宽容量:人眼的分辨能力是有限的,我们把人眼分辨不出的色彩的差别量或者变化范围叫做颜色宽容量。

1、色彩三要素:即颜色的三属性:颜色的色相、明度和饱和度称为颜色的三属性。

2、色相:彩色彼此区分的特性,一般可用波长表示;明度:有眼对物体的明暗感觉,可用反射率或透射率表示;饱和度:彩色的纯洁性或鲜艳程度。

印刷色彩学课件

印刷色彩学课件
概述
❖ 印刷工艺流程:
原稿印前处理及制版印刷印后加工
❖ 印前技术:
从处理图文原稿到制成印版这一系列工序所 采用的技术。
印前技术是印刷必不可少的前导阶段,包括 扫描输入、图像处理、组版输出、分色制版 等工序。
印前技术中颜色的分解与传递是加色混合与 减色混合规律在印刷中的具体应用。
第一节 彩色原稿
3. 数字印前系统/CDTP扫描分色:彩色桌面出版 系统是一种开放性的图文综合处理系统,通过 扫描仪将原稿的分色信息输入计算机中,利用 激光照排机输出分色胶片。
第二节 颜色的分解与合成
二、印刷分色原理
彩色印刷的复制过程颜色分解+颜色合成 1. 颜色分解:是根据减色法的补色原理,利用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绿、蓝三种滤色片,将彩色原稿的图像分解成 青、品红、黄三色影像的过程,又简称“分 色”。 2. 颜色合成:是指在印刷机上将三种原色印版 (CMY)上的油墨套印在同一承印物上再现原 稿颜色的过程。
一、原稿类型
❖ 印刷复制过程的五大要素: 原稿、印版、纸张、油墨、印刷机
❖ 原稿: 原稿是印前处理所依据的实物或载体上的图 文信息,分为文字原稿与图像原稿。 原稿是印刷复制的基础和依据,原稿质量的 优劣直接影响印刷品的质量。
第一节 彩色原稿
文字原稿
黑白照片

非彩色原稿 黑白胶片
稿
黑白线条稿
图像原稿
第七章 色彩在印前技术
中的应用
第二节 颜色的分解与合成
第二节 颜色的分解与合成
一、印刷分色技术的发展阶段:
照相分色
电子分色机 扫描分色
CDTP 扫描分色
第二节 颜色的分解与合成
1. 照相分色:彩用照相的方法,通过红、绿、蓝 三张滤色片将彩色原稿分解成青、品红、黄三 张分色片的过程。

《印刷色彩学》课件

《印刷色彩学》课件

色相环
2010.10
色彩三角
2010.10
第四节 其他表色系统
二、奥斯瓦尔德表色系统
奥斯特瓦尔德(1853-1932), 是德国的物理化学家,因创立了以
其本人为名字的表色空间,而获得
诺贝尔奖。
2010.10
2010.10
第四节 其他表色系统
奥斯特瓦尔德颜色系统的基本色相为黄、橙、
红、紫、蓝、蓝绿、绿、黄绿8个主要色相,每个 基本色相又分为3个部分,组成24个分割的色相环,
100 反 射 率 %
λ
100 反 射 率 %
λ
100 反 射 率 %
λ
400 500 600 700nm
400 500 600 700nm
400 500 600 700nm
白色
灰色
黑色
非彩色的表示
2010.10
第五章 颜色的表示方法
第二节 孟塞尔表色系统
第二节 孟塞尔表色系统
一.孟塞尔颜色系统
色谱表色法:是一种以有规律排列的一系列
2010.10
第五节 色谱表示法 二、普通色谱:
国家有关部门统一制定,供多行业通用的颜 色参考工具。 1. 中国色谱

1957年10月由中国科学院出版,由彩色和非彩色两 部分组成,共1631种颜色。 彩色部分:8个基本色(黄、橙、红、品红、紫、蓝、 青、绿)分别用罗马数字Ⅰ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Ⅷ 表示。 每个基本色由浅到深分为7个等级,组成一页49个深 浅不同色块的色谱。 非彩色部分:明度最大到最小分成14个等级。
换算方法:
和度范围,利用内插法算出孟塞尔色相与饱和度数值。
2010.10
第二节 孟塞尔表色系统

印刷色彩学

印刷色彩学

1.光源、物体、眼睛和大脑为颜色视觉(简称色觉)产生的四大要素。

产生颜色感觉所需要的光源、物体和视觉系统三大要素。

(3)2.光是电磁波辐射的一部分,因而光源又称作物理辐射体,即能够发出物理辐射的物体。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大为在380nm到780nm。

(4)3.刺激人眼能引起视觉明亮感觉的电磁辐射称为可见光辐射,简称可见光或光。

4.具有单一波长的或近似单一波长的光称为单色光。

5.白光色散后按波长顺序排列而成的彩色光带称为可见光谱。

(5)6.常见光源的光谱分布有以下几种形式:(1)线状光谱;(2)带状光谱;(3)连续光谱;(4)混合光谱;(5)7.从视觉功能的角度看,整个眼球主要部件可分为屈光系统、成像控制系统和感光系统三个部分。

(10)8.人眼的锥体细胞起作用,可以很好地分辨物体的颜色和细节,称为锥体细胞视觉或明视觉。

(13)9.只有明暗感觉,不能分辨颜色和细节,称为杆体细胞视觉也叫暗视觉。

10.眼睛对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敏感度是不同的,称眼睛的敏感度随波长变化的关系为光谱光视效率函数(或称视见函数)。

11.物体的大小对眼睛所形成的张角称作视角,视角大小决定了眼睛是否能看清楚该物体,对所观察物体的颜色感觉也有直接影响。

12.视力表示视觉辨认物体细节的能力,也称视锐度。

13.视角α所对应的圆面积,称为视场。

(15)14.三色学说认为在人的视网膜上存在三种锥体细胞,每一种锥体细胞包含一种色素,三种锥体细胞色素的光吸收特性不同,所以在光照射下它们吸收和反射不同的光波。

优点:说明了各种颜色混合现象;是现代色度学的基础;是现代彩色复制技术的理论基础。

缺点:它对有些颜色现象如色盲不能很好地解释;对颜色对比和颜色适应的现象也不能很好地解释。

15.了解四色学说,现代颜色视觉理论。

(看书27,28)16.按照颜色的视觉特征,可以将颜色分为彩色和非彩色两大类。

非彩色的视觉特征是没有彩色感觉的一类颜色,有时也称其为中性色,是指白色、黑色和介于二者之间的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

印刷色彩学共53页文档

印刷色彩学共53页文档
(B)代表产生混合色的红、绿、蓝三原 色的单位量;R、G、B分别为匹配待配 色所需要的红、绿、蓝三原色的数量, 称为三刺激值;“=”表示视觉上相等, 即颜色匹配。
三原色的单位量
目录
• 国际照明委员会(CIE)规定红、绿、蓝三原色的 波长分别为700nm、546.1nm、435.8nm,在颜色匹 配实验中,当这三原色光的相对亮度比例为1.0000: 4.5907:0.0601时就能匹配出等能白光,所以CIE选 取这一比例作为红、绿、蓝三原色的单位量,即(R): (G) :(B) =1:1:1。尽管这时三原色的亮度值并不等, 但CIE却把每一原色的亮度值作为一个单位看待, 所以色光加色法中红、绿、蓝三原色光等比例混合
目录
颜色的混色系统表示法(Color Mixing System) 不需要荟集设计色彩的样品,而是基于三原色 光(红、绿、蓝)能够混合匹配出各种不同的 色彩所归纳的系统。 例如:CIE系统、密度计 测色法。印刷工业中常用的是密度计测色法。
目录
第五章 颜色的显色系统表示法
色彩的心理三属性
概念: 色相 明度 饱和度
光源的色温与显色性(绝对黑体、一般性显 色指数)
目录
• 标准照明体A:代表完全辐射体在2856K发出 的光,钨丝灯光,其光色偏黄
• 标准照明体B:代表相关色温约为4874K的直 射阳光,表示中午平均直射阳光
标准照明体C:代表相关色温大约为6774K的平 均日光
标准照明体D65:代表相关色温大约为6504K的 日光
W+S+C=100,白色= 50%
目录
表色方法
W(白) S(黑) Y(黄) R(红) B(蓝) G(绿)
|
|
|
|
|

印刷色彩学基本知识

印刷色彩学基本知识

一.色彩概论
2.色彩的感觉 感觉是认识的开端。客观世界的光和声作用于感觉器官,通过神经系统和大脑的活动,我们 就有了感觉,就对外界事物与现象有了认识。
色彩是与人的感觉(外界的刺激)和人的知觉(记忆、联想、对比…)联系在一起的。色彩 感觉总是存在于色彩知觉之中,很少有孤立的色彩感觉存在。
人的色彩感觉信息传输途径是光源、彩色物体、眼睛和大脑,也就是人们色彩感觉形成的四 大要素。这四个要素不仅使人产生色彩感觉,而且也是人能正确判断色彩的条件。在这四个要素 中,如果有一个不确实或者在观察中有变化,就不能正确地判断颜色及颜色产生的效果。
二.色彩的物理理论
图 2-1电磁波及可见光波长范围图
2-2色散现象
光色波长λ(nm) 代表波长 红(Red)780~630 700 橙(Orange)630~600 620 黄(Yellow)600~570 580 绿(Green)570~500 550 青(Cyan)500~470 500 蓝(Blue)470~420 470 紫(Violet)420~380 420
加色混色图
二.色彩的物理理论
(三)加色法实质 加色法是色光与色光混合生成新色光的呈色方法。参加混合的每一种色光都具有一定的能量 ,这些具有不同能量的色光混合时,可以导致混合色光能量的变化。 色光直接混合时产生新色光的能量是参加混合的各色光的能量之和。如图2-8所示,照射面 积相同的两种色光--红光与绿光混合,混合后的面积依然与混合前单色光的面积相同,但光的能 量却增大了,所以导致了混合后色光亮度的增加。
二.色彩的物理理论
2. 色彩的混合
一 色光加色法 (一)、色光三原色的确定 三原色的本质是三原色具有独立性,三原色中任何一色都不能用其余两种色彩合成。另外, 三原色具有最大的混合色域,其它色彩可由三原色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出来,并且混合后得到的颜 色数目最多。 在白光的色散试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红、绿、蓝三色比较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可见光谱上, 而且占据较宽的区域。如果适当地转动三棱镜,使光谱有宽变窄,就会发现:其中色光所占据的 区域有所改变。在变窄的光谱上,红(R)、绿(G)、蓝(B)三色 光的颜色最显著,其余色光颜色逐渐减退,有的差不多已消失。得到的这三种色光的波长范围分 别为:R(600~700nm),G(500~570nm),B(400~470nm)。在色彩学中,一般将整个可 见光谱分成蓝光区,绿光区和红光区进行研究。 当用红光、绿光、蓝光三色光进行混合时,可分别得到黄光、青光和品红光。 从人的视觉生理特性来看,人眼的视网膜上有三种感色视锥细胞--感红细胞、感绿细胞、感 蓝细胞,这三种细胞分别对红光、绿光、蓝光敏感。当其中一种感色细胞受到较强的刺激,就会 引起该感色细胞的兴奋,则产生该色彩的感觉。人眼的三种感色细胞,具有合色的能力。当一复 色光刺激人眼时,人眼感色细胞可将其分解为红、绿、蓝三种单色光,然后混合成一种颜色。正 是由于这种合色能力,我们才能识别除红、绿、蓝三色之外的更大范围的颜色。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确定:色光中存在三种最基本的色光,它们的颜色分别为红色、绿色和 蓝色。这三种色光既是白光分解后得到的主要色光,又是混合色光的主要成分,并且能与人眼视 网膜细胞的光谱响应区间相匹配,符合人眼的视觉生理效应。这三种色光以不同比例混合,几乎 可以得到自然界中的一切色光,混合色域最大;而且这三种色光具有独立性,其中一种原色不能 由另外的原色光混合而成,由此,我们称红、绿、蓝为色光三原色。为了统一认识,1931年国际 照明委员会(CIE)规定了三原色的波长λR=700.0nm,λG=546.1nm,λB=435.8nm。在色彩学研究 中,为了便于定性分析,常将白光看成是由红、绿、蓝三原色等量相加而合成的。

印刷色彩学课件

印刷色彩学课件

一.加色法混色与加色三原色

加色混合又称为色光混合
亮度相加
如彩电属于加色法混色
为什么选RGB为色光三原色呢?


1.这三种色光以不同比例混合,基本可以产 生自然界中的全部色彩; 2.这三种光独立,其中任何一种都不能由其 它二种混合产生。 CIE1932年规定: R 700nm G 546.7nm B 435.8nm
棱镜色散实验
白光 屏
棱 镜
可见光谱:
白光=红+橙+黄+绿+青+蓝+紫

牛顿的三棱镜色散实验证实:日光被分解成 不同颜色的光
单色光:只含有一种波长而不能再分解的光 复合光: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
二.光源光谱能量分布
三.光源的分类

四.紫外线与红外线
UV IR
第二节 物体与光


色与光的关系
五.色料混合定律
C
两种或两种以上 的色料混合后会产生 另一种颜色的色料的 现象。
B M
K
G Y
R
返回:颜色分解合成图
1、等量混合

M+C=B M+Y=R C+Y=G M+Y+C=K
2、不等量混合:符合质量中心定律 3、色料互补色:互补色料混合后成黑色。 M+G=K Y+B=K C+R=K

6.
7.
8.
9.
10. 11.
12.
13.
滤色片和油墨的性质是什么? 如品红色料,吸收绿光,反射红光和蓝光 R:G:B=2:1:3,则这样的色光混合以后,得 到什么颜色的光呢? 色彩混合定律即格拉斯曼定律有哪几大定律? 什么是补色?什么是补色律? 什么是中间色律? 什么是代替律? 什么是亮度相加定律?

印刷色彩学基本知识

印刷色彩学基本知识

印刷色彩学基本知识目录一、印刷色彩学概述 (2)1. 印刷色彩学定义与重要性 (3)2. 印刷色彩学发展历史 (4)3. 印刷色彩学应用领域 (5)二、印刷色彩基本原理 (6)1. 颜色的基本原理 (7)1.1 颜色的定义 (8)1.2 颜色的属性 (9)1.3 颜色的心理效应 (10)2. 印刷色彩的成因 (11)2.1 印刷原料的颜色 (12)2.2 印刷过程中的颜色变化 (13)2.3 印刷品呈现颜色的原理 (14)三、印刷色彩管理 (15)1. 色彩管理概述 (16)2. 印刷色彩管理流程 (17)3. 色彩管理软件的运用 (18)四、印刷色彩控制与处理 (19)1. 印刷色彩控制原理 (21)2. 印刷色彩控制流程 (22)3. 颜色处理技术与方法 (23)3.1 校色技术 (24)3.2 色彩校正方法 (25)3.3 颜色空间转换技术 (27)五、印刷色彩标准化与质量保证 (28)1. 印刷色彩标准化概述 (29)2. 标准化流程及规范 (30)3. 质量保证措施与方法 (31)六、印刷工艺对色彩的影响及优化策略 (32)1. 不同印刷工艺对色彩的影响分析 (33)2. 优化印刷工艺的策略与方法 (34)3. 实例分析与实践操作技巧探讨 (35)一、印刷色彩学概述印刷色彩学是研究印刷品上各种颜色的再现和表现规律的科学。

它涉及到印刷工艺、材料、设备以及色彩管理等多个方面,旨在为印刷工作者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以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印刷生产。

色彩空间:色彩空间是用来表示颜色的一种数学模型,常见的有RGB(红绿蓝)、CMYK(青、洋红、黄、黑)等。

不同的色彩空间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局限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色彩空间。

色彩三要素:色彩三要素是指色彩中的三个基本属性,即色相、明度和饱和度。

色相是指颜色的基本类型,如红、绿、蓝等;明度是指颜色的亮度程度,分为高明度(亮色)和低明度(暗色);饱和度是指颜色的纯度程度,分为高饱和(鲜艳)和低饱和(灰暗)。

印刷色彩学

印刷色彩学

反射色:由反射体所反射的光刺激人眼所产生的颜色。

透射色:由透射体所透射的光刺激人眼所产生的颜色。

物体色:反射色与透射色的合称。

光源色:有光源自身发光刺激人眼所产生的颜色。

颜色的形成过程是:①光源的光线照射在颜色物体上,颜色物体根据自身的化学特征对光进行选择性的吸收后,将其余的光线透射或反射出来,这部分光线最后到达人眼;②光源的光线直接到达到人眼,给人眼的感觉细胞以刺激,刺激在传输到大脑中枢,从而产生颜色感觉。

色彩的三种基本属性:⑴色相(hue),又称色别。

它是为色彩命名的基本属性,如红、绿、黄、蓝等表示并相互区别的主要特性。

色相只表示色彩在性质上的不同而没有数量的大小。

非彩色是没有色相的颜色。

⑵彩度(chroma),表示彩色相对于非彩色差别的程度。

他与饱和度都是描述色彩离开相同明度中性灰色的程度的色彩感觉属性,它们的内涵是等价的,都是主观心理量。

⑶明度(lightness),指颜色的明暗程度。

明度的基础是颜色的亮度,但明度不等同于。

亮度与光的能量大小相关,是可以用光度计测量获得的客观物理量。

而明度是指物体的亮度与白点亮度比较之后的相对亮度感觉值,属于主观心理量。

很据颜色三个基本属性可以建立一个三维坐标空间。

中间的竖轴为明度轴,最上端是白色,最下端是黑色。

圆周上是彩度最高的各种颜色,圆心处是彩度为零的中灰色,半径代表彩度的变化。

感光细胞有两种:①椎体细胞长为28~85μm,直径为2.5~7.5μm,总数大约七百万个,②杆体细胞长为40~60μm,总数约有一亿二千万个。

椎体细胞与杆体细胞的视觉功能是不同的,前者在明亮状态下感光并能分辨物体的颜色和细节,后者在黑暗状态下感光,但只能分辨光线的明暗和物体的轮廓。

锥和杆在视网膜上的分布也是不同的,前者主要分布在黄斑附近,特别是中央窝内,后者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边缘。

记忆色:实际色源所残留在人们记忆里的颜色。

(彩度比实际色高,是判断颜色再现质量的标准)三原色原理:当三种色混合时,先把其中两种混合,用它们的混合色再与第三种颜色混合,就可求得三种色混合后的代表点。

《印刷色彩学》2

《印刷色彩学》2

PPT文档演模板
2010.10
《印刷色彩学》2
第二节 颜色的三属性
PPT文档演模板
2010.10
六色印刷色相环
《印刷色彩学》2
第二节 颜色的三属性
PPT文档演模板
可见光光谱色相
2010.10
《印刷色彩学》2
第二节 颜色的三属性
v 从人的颜色视觉生理角度认识色相:是指人 眼的三种感色锥体细胞受不同刺激后引起的 不同颜色感觉。
第三节 颜色三属性相互关系
二、颜色三属性几何模型
白 明度
饱和度

PPT文档演模板
1.双锥形颜色立体
明度:中央纵轴,上白下黑
色相:水平圆周,各点为各光谱色
饱和度:横轴,由内向外逐渐增大
同一水平面上明度相同;中央轴饱 和度为0,距中央轴最大的圆周上 的各点饱和度最大,向上向下变化 时,饱和度都降低。
› 粗糙的物体表面反射是漫反射,无论从哪个 方向都很难避开反射的白光,因此光滑物体 表面上的颜色要比粗糙物体表面上颜色鲜艳, 饱和度大些。
PPT文档演模板
2010.10
《印刷色彩学》2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二章 颜色的基本性质
第三节 颜色三属性相互关系
2010.10
《印刷色彩学》2
第三节 颜色三属性相互关系
一、颜色三属性的相互关系
v 要定性及定量的描述一种颜色,必须确定颜色的 三个基本属性:色相、明度、饱和度。
v 颜色三属性与色刺激的主波长、光强度、光谱能 量分布有关,但并不是光的物理属性,其表现形 式和度量都取决于人的视觉器官。
v 颜色的三属性分别从三个不同侧面反映了颜色的 基本属性特征,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制 约,一个发生变化,会引发其它两个的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