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造影的规范操作.ppt

合集下载

《冠状动脉造影》PPT课件

《冠状动脉造影》PPT课件

术后用药
手术后,患者需要继续服用必 要的药物,如抗凝药、抗生素 等。
康复指导
医生会向患者及家属提供康复 指导,包括饮食、运动等方面 的建议,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03
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解读
正常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总结词
无阻塞性病变
详细描述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冠状动脉通畅,无阻塞性病变,血流正常。
异常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06
冠状动脉造影的未来展望
新技术发展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01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进行分析,提高诊断准
确性和效率。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02
OCT技术能够提供更高分辨率的血管结构信息,有助于更精确
地评估冠状动脉病变。
血管内超声(IVUS)
03
IVUS能够实时监测冠状动脉血管壁和斑块情况,为治疗提供更
精确的指导。
临床应用前景
早期诊断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不断发 展和完善,未来可能实现更早的
诊断,提高患者生存率。
个性化治疗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患者制 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 果和患者满意度。
预防性干预
通过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早期发现和 干预,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降 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适用人群与禁忌症
适用人群
主要用于疑似冠心病的患者,特别是中老年人、有冠心病家族史、长期吸烟、 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人群。
禁忌症
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出血性疾病、碘过敏等患者应慎用或禁用冠状动脉造 影。
02
冠状动脉造影的过程
术前准备
患者评估
术前用药
医生对患者的病史、心电图、心脏超声等 检查结果进行评估,确定患者是否适合进 行冠状动脉造影。

(医学课件)冠状动脉造影PPT幻灯片

(医学课件)冠状动脉造影PPT幻灯片
44
股动脉穿剌置管3
扩张套管沿导丝旋转推人股动脉内, 将导丝和扩张管一并退出,外销管留 在股动脉内。
股动脉明显迂曲狭窄时更换泥鳅导丝在 X线下小心向前推送,切忌遇阻力时猛推 导丝,导致动脉夹层、斑块脱落造成动脉 栓塞等并发症。
45
股动脉穿剌置管4
要点和注意事项:
–穿刺针应稍靠外朝内上方进针,尽量不要损 伤股神经和动脉后壁,因动脉内高压易在局 部形成血肿;
51
插管操作技术3
电影时间与造影剂推注的关系:为电影 开始头1-2s不推注造影剂,以便观察钙 化及冠状动脉支架的位置,直至造影剂完 全排空后1s停止电影,以观察血流速度、 有无造影剂滞留等。
52
插管操作技术4
RCA插管和造影:左前斜位450送管。导 管送至升主动脉底部时,先回拉导管少许, 缓慢顺时针旋转并回拉导管,使其尖端转 向正前方(即主动脉左前方),尖端轻轻向 前窜动提示导管导入RCA,其余同LAD造影。 相对于LCA来说,RCA造影技术难度较大。
多体位投照或至少取2个相互垂直的体位, 才能准确估计冠脉病变。如左前斜-右前 斜、足位-头位。
27
投照体位2
LM: 正位、正位/足位、左前斜位/头位(适于
垂位心) 右前斜位/足位、左前斜位/足位(蜘蛛位,
适于横位心)
28
投照体位3
LAD: LAD近段经常采用右前斜、左前斜或正位
心电、压力监护系统:常用I~II个心电 图导联。冠脉造影全过程需要监测心电 图和压力,每次插管后和投射前须确认心 电图和压力无异常时才能推注造影剂。
21
22
备齐必要设备2
造影剂注射系统:三联三通板、加压盐 水袋、手推注射器和造影导管。连接时 要特别注意排气。

冠脉造影的规范操作归纳.ppt

冠脉造影的规范操作归纳.ppt

3.前降支中段 14.右冠状动脉中段
4.前降支远段 15.右冠状动脉远段
5.第一对角支 16.房室结动脉
6.第二对角支 17.后降支
7.回旋支近段 18.左心室支
8.回旋支远段 19.右心室支
9.钝缘支
20.锐缘支
10.后降支
21.室间隔穿支
11.窦房结动脉 22.左心房支
课件
Coronary Anomaly
• Excessively obese patient • Radial approach is
preserved for cardiac surgeon
课件
Brachial Access Disadvantages
• More vascular complication (Thromboembolism Hematoma) than radial 2-3%
• TRA improves the comfort of the patient. • TRA allows the use of most current devices
and technique. • TRA requires learning
课件
课件
Brachial Artery Puncture
课件
Brachial Access Indication
• Femoral or radial approach is not available
• Femoral approach is dangerous ( aortic aneurysm )
• Unaccessible IMA by femoral approach
课件
规范操作:定义或原则?

冠脉造影术-完整版PPT课件

冠脉造影术-完整版PPT课件
89
计算机辅助的定量分析法(QCA) ——电视密度法
90
冠脉病变形态学分类
冠脉病变类型 1.病变范围 2.病变性质 3.球囊通过难易性 4.病变节段弯曲程度 5.病变冠脉轮廓
A型 局限,长度<10mm 同心性 容易 <45° 光滑
6.钙化 7.冠脉阻塞程度 8.与开口/分支关系
无或轻度 不完全 远离开口或分叉处
9.有无血栓

10.介入治疗成功率 >85%
B型 管状,长度 10-20mm 偏心性 较难,近段弯曲 45-90° 不规则
中度 完全<3 月 位于开口或分叉处, 需保护 有 60-85%
C型 弥漫性,长度>20mm 偏心+钙化 困难,近段重度弯曲 >90° 完全闭塞或移植血管 病变 重度 完全>3 月 位于开口或分叉处, 需保护 有 <60%
后降支(Posterior Descending, PD) 左室后支( Posterior branches of left ventricular, PL )
33
冠状动脉血管树解剖示意图
34
冠状动脉示意图
35
左冠脉解剖
36
左主干(LM)
起源于主动脉根部左冠窦上部的中央,向 左或后伸展,0.2~4厘米,行至前室间沟分为 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有时发出中间支。
25
Seldinger’s穿刺 法
26
左冠脉造影的操作过程
27
右冠脉造影的操作
28
交友 广泛…
29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系统
30
影像增强器
患者
X线球 管
血管造影机
1. 机架;
2. 导管床;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操作技巧和一些课件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操作技巧和一些课件
针尖一定斜面向上 钢丝尽量向远端送 如果不能确定是否为动脉,建议用长钢丝一直 送到升主动脉,明确位置 钢丝上行不顺利,并可见明显外周动脉硬化, 应用泥鳅导丝 如果近段血管极度扭曲,可在长钢丝引导下更 换长鞘,如果髂动脉水平上扭曲,建议穿刺对 侧
ppt课件.
22
经桡动脉穿刺
1989年加拿大医生 Campeau首先经皮穿刺 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 造影;
医学史上第一张右心导管胸片,从此揭开了介入 心脏病学的序幕
1956年与他人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奖
ppt课件.
2
Wemer Forssmann(摄于1970年

ppt课件.
3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发展史
第一阶段:非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用猪尾导管采用主动脉根部造影,使左、右冠状 动脉同时显影;目前在特殊情况下临床上仍然应用 ;其局限是造影剂不能充分充盈整个冠状动脉血管 树使之清晰显影;
l 患者不能平卧,或不能很好配合者
在门诊行冠脉造影或PCI手术,患者当日出院而无需卧 床
患者强烈要求的
ppt课件.
24
禁忌症
绝对禁忌症 :无桡动脉搏动;肾透析的动静脉 短路
相对禁忌症 : Allen试验阴性,提示掌弓侧枝
循环不好;桡动脉搏动差或细小,尤其小个老 年妇女; 既往有大血管异常的病史(主动脉根 部异常或锁骨下动脉异常等); 用6F/7F鞘管 不能完成的治疗(如旋磨治疗或其它需8 F鞘 管完成的技术);不能用右桡动脉行右位心冠 状动脉或左内乳动脉的介入治疗,也不能用左 桡动脉行右内乳动脉的介入治疗
右冠状动脉(RCA)
起源于右冠窦中部。行于右房室沟内。供 应右心房、右室前壁与左室后下壁的血液 。
1. 圆锥支:为第一分支,约半数发自RCA 开口前方1-2cm处,沿右心室圆锥部到 达肺动脉瓣。

冠状动脉造影术PPT课件

冠状动脉造影术PPT课件
感谢观看
03
探索冠状动脉微循环病变的诊断方法,以弥补传统冠状动脉造
影的不足。
对临床实践的影响与价值
提高诊断准确性
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有助 于提高冠状动脉造影术的 诊断准确性,减少漏诊和 误诊。
优化治疗方案
更准确的诊断结果可以为 医生提供更多信息,从而 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降低手术风险
通过改进冠状动脉造影术 的技术和方法,可以降低 手术风险,提高患者的安 全性和预后。
身麻醉。
穿刺
选择合适的血管进行穿刺,通 常选用股动脉或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将导管送至冠状动脉开口处, 注射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

诊断与治疗
根据造影结果判断冠状动脉病 变情况,如有需要可进行介入
治疗。
术后护理
拔管与压迫止血
手术后拔出导管,对穿 刺部位进行压迫止血,
并加压包扎。
监测生命体征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 命体征,观察有无并发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获取冠状动脉内部结构的高分辨率图像, 有助于发现早期病变。
未来研究方向
新型造影剂的研究
01
开发具有更高诊断价值的新型造影剂,提高冠状动脉造影的准
确性。
冠状动脉生理功能评估
02
研究如何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术评估冠状动脉的生理功能,为治
疗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冠状动脉微循环病变的பைடு நூலகம்断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历史与发展
1959年,美国医生Dotter首次使用冠 状动脉造影术来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情 况。
随着科技的发展,冠状动脉造影术的 技术和设备不断改进和完善,如数字 化成像、三维重建等技术,使其更加 精准和安全。

冠脉造影ppt课件

冠脉造影ppt课件

1.2 正常的影像差异
左主干长短不一,1-3厘米,个别无左主干 相同名称的冠状动脉其管径相差很大 主要分支血管如对角支、钝缘支和锐缘支的长短及管径也有很大 差异 上述的主要分支血管数目也不相同 胖瘦会影响心脏的位置,相同投照角度下血管走行会有一定差异
2 冠状动脉狭窄的判断方法
目测直径法 通常使用,有经验的术者准确性很高 计算机密度测定法 相对耗时,治疗前为获得准确的病变情况方 使用 冠状动脉内超声面积测定法 是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最准确的 方法,但技术条件要求高,耗费资金大而不作常规
3.1 左主干
发自左冠状窦,横行向左走行绕过肺动脉后,走行于左心耳下到 达前室间沟 LM前方是肺动脉主干,后方是左心房的前壁,左上方是左心耳, 下方是左纤维三角和二尖瓣环的前内侧部分。 充分暴露左主干的最佳体位是前后位或浅右前斜位或浅左前斜位 ,一般角度不超过15度
3.2 左前降支及分支
LAD为左主干的延伸 近段在右前斜位15-30度暴露最清楚 左前斜位时,近段缩短,而中远段暴露较好 1、间隔支动脉(S1为化学消融目标动脉) 2、对角支动脉 3、右室前支(第一支又称左圆锥支) 4、左圆锥支
3.3 左回旋支及其分支
LCX从左主干呈直角发出,走行于左房室沟内,到达左室钝角缘时 开始分支,分支变异较大
左前斜位60度时,暴露最清楚 1、钝角缘支 2、左室前支 3、左室后支:房室结动脉起于此支 4、左房支:分前中后三只,前支称窦房结支 5、Kuger动脉(房间隔前支或心耳大吻合动脉):为重要的侧支循 环途径。
室壁运动定量分析方法
矩形法 辐射法 复合法
射血分数计算
容积计算法 EF=Vstroke/VED=(VED-VES)/VED 影像密度仪计算法 EF=(Vs-Vd)/(Vb-Vd)

冠脉造影术ppt课件免费

冠脉造影术ppt课件免费

预防性用药
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β受体拮抗 剂等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和心律失常。
及时处理
一旦出现并发症,应立即采取相应措 施,如心肺复苏、抗过敏治疗等。
06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冠脉造影术的技术创新与发展
创新技术
研发新型造影剂,提高造影效果,减少对患者的损伤 。
智能化技术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冠脉造影的自动 化分析和诊断。
冠状动脉阻塞
冠状动脉内无造影剂通过,提示冠状 动脉阻塞。
影像学解读技巧
熟悉正常冠脉造影影像特征
掌握正常冠脉造影影像的特点,以便于识别 异常表现。
注意观察冠状动脉分支
了解冠状动脉分支角度、走行和扭曲情况, 判断是否存在血流不畅的风险。
观察造影剂通过情况
造影剂通过冠状动脉时,注意观察有无充盈 缺损、流动缓慢或滞留。
对于复杂病变的患者,冠脉造影术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更为精准的治 疗方案,提高手术成功率。
冠脉造影术的价值与意义
1 2
提高诊断准确率
冠脉造影术的应用提高了冠心病的诊断准确率, 为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提供了保障。
优化治疗方案
冠脉造影术为医生提供了病变的详细信息,有助 于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3
推动医学发展
冠脉造影术的应用推动了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 也为冠心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05
冠脉造影术的并发症及防治
常见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
由于导管进入冠状动脉时可能造成血 管内皮损伤,导致血栓形成,引发急 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导管刺激心房和心室可能引发心律失 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 。
适用范围广

《冠脉造影术》PPT课件

《冠脉造影术》PPT课件

蜘蛛位:观察LM、LAD、LCX开口病变,LCX体部、OM开口和体部
冠造常用穿刺部位
股动脉
肱动脉
桡动脉〔最常用〕
冠脉造影导管
套管连接末端 -连接造影导管,注射器或高压注射器 抗扭力段 -靠近套筒式连接末端,增强其抗折能力 管身 -导管的主体局部 头部近端 -用以支持造影导管的插入 头部远端 -造影导管头部最柔软的末端 侧孔 -使造影剂成团状显影效果,提高造影导管的稳定性,尤其是在注射造影剂时
血管及病变部位确实定 狭窄程度的测定 冠脉病变形态学分类 冠状动脉血流分级
狭窄程度测定
计算机辅助的定量分析法〔QCA〕: 以造影导管为参考〔通常选用5F造影导管,1F=0.33cm〕,通过电视密度法由计算机辅助测定参考血管直径、病变节段直径狭窄百分数和病变长度,推算面积狭窄百分数。
冠状动脉造影
定义
冠状动脉造影是利用造影导管对冠状动脉解剖即左、右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进展的放射性影像学检查,属介入性诊断技术。
冠状动脉解剖学特点
冠状动脉血管树解剖示意图
1.左主干
12.圆锥支
2.前降支近段
13.右冠状动脉近段
3.前降支中段
14.右冠状动脉中段
禁忌症
冠造常用投照体位
正位(AP):图象增强器直接对着胸骨。 左、右侧位: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左侧或右侧,其X线与正位垂直。 左、右前斜位(LAO,RAO):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左侧或右侧且斜向观测心脏。
头、足位:图象增强器分别位于受检者的头部或足部。 右前斜+头位〔右肩位〕: 从受检者右肩观测心脏。 左前斜+头位〔左肩位〕: 从受检者左肩观测心脏。 右前斜+足位〔肝位〕: 从受检者肝区观测心脏。 左前斜+足位〔脾位、蜘蛛位〕:从受检者脾区观测心脏。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操作和培训PPT课件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操作和培训PPT课件
(脾位、蜘蛛位)
45
RCA常用投照体位及导管位置
左前斜(LAO) 45º 正位(AP)+ 头位(Cra) 20º 右前斜(RAO)30°
46
左前斜(LAO) 45º
47
左前斜(LAO)45º
48
正位(AP)+ 头位(Cra) 20º
49
右前斜(RAO)30°
50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分析
锐缘支:较粗大,行向心尖,供应室间隔 远端分为2支
a.后降支(PD):于室பைடு நூலகம்沟内下行至心尖 b.左室后支(PL):进入心肌呈U型,然后下行至心 尖时发出1~2分支供应左心室后部
36
常用投照体位及导管位置
冠状动脉造影时,投照体位相对固定 熟悉导管在图像视野的位置,可包全所有冠脉血
管树,减少放射线承受量,减短造影时间
升主动脉,明确位置 钢丝上行不顺利,并可见明显外周动脉硬化,应用
泥鳅导丝 如果近段血管极度扭曲,可在长钢丝引导下更换长
鞘,如果髂动脉水平上扭曲,建议穿刺对侧
19
穿刺注意事项和要点
穿刺时保持心态稳定,多(建议三针)针穿刺不到 动脉,有比较熟练的助手,可换手,没有助手可试 穿刺对侧
穿刺回血时候避免任何不能确定因素(如回血不畅, 血液颜色比较深等等)如果不能确实确定在动脉内 则重新穿刺
7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发展史
1966年Amplatz、1967年Judkins进一步改进了 导管顶端形状、弧度和导管插入技术,结合经皮 股动脉穿刺技术(Seldinger法,1953年),使选 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得到广泛应用
8
国际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
第一次选择性冠脉造影:1959年,Sones 第一次成功的PTCA:1977年,Gruentzig等 第一次支架植入术:1986年3月 Puels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脉造影的基本步骤(1)
操作准备 消毒、铺巾、准备心电压力连接 穿刺、鞘管准备 导管(肝素水)冲洗 急救药物准备 三联三通准备
冠脉造影的基本步骤(2)
穿刺外周动脉,插入鞘管 股动脉 桡动脉 肱动脉(应严格指征)
前送导管至升主动脉的根部 需导丝引导 避免操作阻力 避免进入沿途动脉分支 抽血排气,监测压力
)
Successful Coronary Cannulation (%)
93.0 95.7 99.7
PTCA Success (%)
91.7 90.7 90.7
Event Free at 1 Month (%)
88.0 87.7 90.0
C1.onPcrlMuoscaiejoodnrusEr:natlryanSidtecCloinmicpaliclaotiuotncso(m%)es we0re sim2i.l3ar for 2th.0e three
指引导管
JL4, AL2, VL4, GL4, EB3.5, EBU4 JL 5, AL 2, VL 4, GL 4, XB 4, EBU 4 JL3.5, VL3.5, GL3.5, XB3.0, EBU3.5
开口* 正常,向前 向后 向上
超选择 LAD LCX
JL, AL, VL, GL, XB, EBU AL, VL, GL, XB, EBU JL, VL, GL, XB, EBU
冠脉导管的种类和品牌
种类 左冠导管 右冠导管 左、右共用导管(多用于桡动脉) Jndkin’s L. R 特需造影导管:AL1-2,AR1-2 多用途 “桥”造影导管
品牌:强生 Cordis、Medtronic等
冠造导管的选择
依据冠造解剖 开口位置:高、低,前、后 开口走向:上斜、下斜 升主动脉:宽、窄
subgroups.
2. Access failure was more cKoimemmenoenij,deut rail.nJgAtCrCan1s9r9a7d;2i9a:l1P26T9C-1A27.5
3. Major access site complications were more frequent after
GP2b/3a)
Patient to avoid • Shock • Raynaud’s, Buerger’s disease • Small artery even with normal Allen test
Radial artery puncture
Complex anatomy
Complex anatomy
Brachial Access Indication
• Femoral or radial approach is not available
• Femoral approach is dangerous ( aortic aneurysm )
• Unaccessible IMA by femoral approach
拔除鞘管,加压包扎 压住动脉穿刺点 包扎先紧后松 股动脉血肿发生率很高 桡动脉血肿也不少见 严密观察术肢肤色、肤温、动脉搏动
冠造中值得商榷的欠规范操作
无菌操作不够规范 消毒皮肤:非“由内向外” 压力传感器充水:非“由中央向外周”
加压袋充水系统,有气栓风险 正位进左冠口,非左冠切线位,有一定“盲目性” 冠脉内推注造影剂,时间过长有室颤和心脏停搏风险
冠脉造影的基本步骤(4)
撤出造影导管 血压、心率稳定再撤 缓慢均匀
拔出鞘管,加压包扎 压动脉而非静脉 压住动脉穿刺点部位而非其它部位 观察术肢肤色、肤温、动脉搏动和穿刺血管处 有无血肿
冠脉造影的规范操作要点(1)
操作准备 消毒、铺巾,须符合无菌原则 压力连接排水:应从“中央”向外排 须用肝素水冲洗鞘、导管等 三联三通联接至压力、肝素盐水和造影剂
弯曲长度
短弯: 适用于向上开口 长弯: 适用于向下开口
冠脉变异

2
1
1. RCA - 正常 2. RCA – 高位,向前 3. RCA – 左窦, 向后 4. LCA – 正常 5. LCA – 高位,向前
3
RSV
LSV
LAO 40º

5部 正常 增宽 缩小
穿刺外周动脉 准确定位动脉穿刺点,不能太高和太低 尽量一针见血 避免穿透血管后壁 鞘管导丝无阻力送入
冠脉造影的规范操作要点(2)
前送造影导管至主动脉根部 透视帮助导丝前行,别误入颈动脉和冠脉内 避免左冠一次进入冠脉左主干口内 撤导丝、抽回血、接压力、排气体
导管进入冠脉口 在冠脉口左前斜位进(LAO 45o) 规律手法:“拧螺丝钉原则”(顺钟向进,反之出 ,升主动脉扩张者例外) 操作轻柔,无阻力 避免“顶进”左冠口,和“跳进”右冠内 注意特殊导管(如AL1)的特殊操作性:应顺畅
transbrachial and transfemoral PTCA.
冠脉造影的基本步骤(3)
导管进入左右冠脉口 规律手法:“螺丝钉原则” 特殊例外:升主动脉扩张时 避免注入气体和血栓 避免压力嵌顿
推注对比剂造影 清晰显像而对比剂最少 持续推注对比剂≤3心动周期 多体位投照,充分显露病变部位和各段血管 严密观察ECG和血压、心率变化
•最重要的要求: 同轴性—合适外型的导管

足够的管径—建议使用6F导管
同轴调整
未同轴
同轴
弯曲/头端长度
S Judkins 左
3.0 4.0 5.0
P
头端长度 = P-S距离(cm)
P = 第一弯曲 S = 第二弯曲
弯曲/头端距离
Judkins 右
S
头端长度 = P-S 距离cm)
P = 第一弯曲 S = 第二弯曲
Approaches
900 patients undergoing PTCA randomized to radial, brachial or femoral artery access site.
N=900
Brachia Femor
Radial l
al
(n=30 (n=300 (n=300
0)
)
因此,规范操作十分重要
Left coronary distribution
Dominant LCX
Wrap-around LAD
冠状动脉血管树解剖示意图
1.左主干
12.圆锥支
2.前降支近段 13.右冠状动脉近段
3.前降支中段 14.右冠状动脉中段
4.前降支远段 15.右冠状动脉远段
5.第一对角支 16.房室结动脉
• TRA improves the comfort of the patient. • TRA allows the use of most current devices
and technique. • TRA requires learning
Brachial Artery Puncture
• The midpoint between the anterior superior iliac spine and the pubis located the CFA in most patients
Anterior Superior Iliac Spine Inguinal Liagment
Pubis
How to do a proper groin stick?
Good puncture
High Puncture
Pros and cons for radial approach
• Advantages: • The lowest access site complication rate. • Early ambulation and early discharge. • Lower procedural cost.
• Excessively obese patient • Radial approach is
preserved for cardiac surgeon
Brachial Access Disadvantages
• More vascular complication (Thromboembolism Hematoma) than radial 2-3%
JL3.5, EBU (小半号) JL4.5, AL, JL, EBU)
指引导管的选择:右冠
主动脉根部 正常 增宽 缩小
解剖
指引导管
JR4, AL1, AR1 JR 5, AL 2, AR 2 JR 3, AL 0.75
冠脉开口正常位置: Jndkin’s L、R3.5-4
冠脉开口异常 开口过高、偏前、走向上斜:AL1-2 升主动脉过宽,选Jndkin’s L、R5 开口过低、或下斜走向:多用途?应小心
造影导管的选择
• 主动脉根部的直径( 增宽、正常、缩小) • 冠脉开口位置(高低、前后) • 冠脉开口的指向(向上、水平、向下)
• Disadvantages: • Technically more difficult.
To use radial or not?
Patient selection • Obese ,elderly and patients with PVD • Patients with bleeding risk ( lytic, on coumadin,
冠脉造影的规范操作
冠脉造影
仍是诊断CHD的“金标准” 是PCI操作技术的基础 经动脉系统操作:有血栓栓塞风险 导管进入冠脉内:有损伤冠脉口的风险 需引导导丝前引,有损伤血管的风险 需穿刺外周动脉、置入或拔出鞘管,有出血、血肿
的风险 导管直接进出血液循环系统,有感染风险 需使用对比剂,有过敏和对比剂肾病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