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父爱缺失”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留守儿童是指在父母亲离乡务工、外出打工等原因下,长期独自留在农村家中的儿童。
他们常常缺乏父母关爱和家庭教育,这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以下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1. 父母亲离乡务工、外出打工等原因导致无法照顾子女。
目前,许多农村家庭由于缺乏就业机会,被迫离乡务工或外出打工,这导致了留守儿童的产生。
父母亲不在家中,无法提供及时的陪伴和教育。
2. 缺乏家庭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
许多农村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教育意识。
他们也缺乏教育子女的能力和方法,无法有效地引导和教育留守儿童。
1. 加强农村就业和经济发展。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的投资,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农村劳动力流失。
这样可以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让更多的父母能够留在家中照料子女。
2. 提高农村家庭教育意识和能力。
政府可以通过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活动、提供家庭教育指导书籍等方式,帮助农村家庭提高对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也可以通过培训农村家庭教育工作者,提高他们的教育能力和方法。
3. 建设农村托幼机构和学前教育资源。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托幼机构和学前教育资源的投入,提供便利和优质的教育服务。
这样可以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有利于他们成长和学习的环境。
4. 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
由于长期缺乏父母关爱和陪伴,留守儿童常常存在心理问题。
政府可以通过成立心理咨询机构或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
5. 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留守儿童的关爱与教育。
政府可以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公益机构等参与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工作,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需要政府、家庭、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只有提高农村就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加强家庭教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心理疏导服务,才能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的家庭关系问题及解决方法
留守儿童的家庭关系问题及解决方法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离异或其他原因,无法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他们由于缺乏家庭关爱和陪伴,面临着独自面对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论述留守儿童的家庭关系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留守儿童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缺乏亲子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无法与孩子共同经历成长的点滴,留守儿童在情感上往往感到空虚和孤独。
缺乏亲子关系的建立可能会导致留守儿童在情感和社交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加强与留守儿童的交流。
父母可以通过电话、视频通话、写信等方式与孩子保持联系。
在沟通过程中,父母可以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鼓励他们发表感受和意见。
此外,父母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上的教育资源,与孩子共同学习、探索,以弥补面对面交流的不足。
留守儿童的第二个问题是教育资源的匮乏。
由于生活在农村或边远地区,留守儿童常常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儿童相同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也限制了他们的未来发展。
为了解决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关注和支持。
政府可以增加对农村地区学校的投入,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师资力量。
同时,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可以积极参与留守儿童的教育活动,提供志愿教育、课后辅导等帮助,为留守儿童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另一个关键问题是留守儿童的情绪和心理健康。
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留守儿童更容易感到孤独、焦虑甚至抑郁。
他们可能缺乏应对挫折和压力的能力,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影响。
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加强心理支持和疏导。
学校可以配备专门的心理咨询师,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同时,社区和家长也可以参与到留守儿童的心理支持中,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抚。
最后,加强社区资源建设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
社区可以建立留守儿童之家、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机构,提供文化、体育和社交活动的场所,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留守儿童指的是由于父母工作或其他原因而不得不长期离家的儿童。
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受到家庭教育的缺失影响,往往会出现学习成绩下降、社交能力不强、情感上出现问题等现象。
因此,解决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失问题至关重要。
1. 父母缺乏时间和精力:留守儿童的父母往往要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和生活压力,难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
2. 传统观念影响:一些家长传统观念较重,认为父母应该赚钱养家,子女的教育应该由学校负责。
这种观念导致了对子女教育的忽视。
3. 缺乏爱的陪伴:留守儿童长期处于父母的缺席状态,缺乏充足的爱的陪伴。
长此以往,孩子们会产生孤独感和无助感。
面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现状,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家庭教育档案:家长可以建立孩子的教育档案,包括学习情况、生活状况和情感变化等,以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状况。
2. 建立家庭教育计划: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需求和特点,制定相应的家庭教育计划,包括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内容,使孩子得到科学、有序、全面的教育。
3. 加强情感交流:留守儿童需要家长的关注和陪伴,家长应该尽可能地与孩子保持沟通和联系,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和情感需求。
4. 联系学校:家长可以与孩子所在的学校保持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与老师共同照顾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5. 社会支持: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帮扶和支持力度,提供相应的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更好的成长机会。
总之,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关注和解决。
家长应该加强对孩子的关注和陪伴,政府和社会应该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和服务,共同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2024年幼儿园留守儿童情感缺失问题探讨
2024年幼儿园留守儿童情感缺失问题探讨一、幼儿园留守儿童情感缺失问题的现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留下了大量的留守儿童。
这些儿童在幼儿园阶段就面临着情感缺失的问题。
他们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无法享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安全感。
在幼儿园中,他们往往表现出孤独、焦虑、自卑等情感问题,缺乏自信和表达能力。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也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二、幼儿园留守儿童情感缺失问题的原因家庭因素的缺失家庭是儿童情感成长的重要环境,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对儿童的情感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留守儿童的父母往往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无法陪伴在孩子身边,导致孩子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安全感。
幼儿园教育的不完善幼儿园是儿童社交和情感发展的重要场所,然而,一些幼儿园在教育过程中忽视了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缺乏针对性的情感教育和关怀。
这使得留守儿童在幼儿园中也难以获得情感支持和归属感。
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因素也会对留守儿童的情感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一些留守儿童可能会受到歧视、欺凌等不公平待遇,导致他们产生自卑、愤怒等消极情绪。
三、幼儿园留守儿童情感缺失问题的影响对身心健康的影响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留守儿童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导致身体健康状况下降。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也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对社交能力的影响留守儿童在幼儿园中往往表现出孤独、自卑等情感问题,缺乏自信和表达能力。
这使得他们在与同伴交往时难以融入集体,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对未来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情感缺失问题不仅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当前生活,也影响了他们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
缺乏自信和表达能力的留守儿童在未来的求职、社交等方面可能会面临更多的困难。
四、解决幼儿园留守儿童情感缺失问题的策略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的教育指导,帮助父母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留守儿童是指由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父母长期离乡打工而被留在农村老家的儿童。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易受到家庭教育的缺失。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温暖和父母关爱。
父母在异地工作,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陪伴,导致留守儿童感到孤独和冷漠,缺乏安全感。
第二,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示范和引导。
父母在留守时常常无法给予孩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导致留守儿童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影响,形成不良习惯。
留守儿童缺乏教育资源。
由于留守儿童所在的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教育质量较差,导致留守儿童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影响其个人发展和未来就业。
针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第一,加强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提高农村教育资源的配置,改善教育设施和教学质量,以便留守儿童能够接受到更好的教育。
第二,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协调机制。
政府、学校和家长应建立留守儿童教育的协调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合作,共同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家庭教育指导。
加强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和关爱工作。
学校和社会组织应提供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和关爱服务,帮助他们排解压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心理健康。
第四,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针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学校和社区应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方面的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给予孩子更好的教育。
第五,加强社区服务和关爱。
社区组织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服务,通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和社区志愿服务等方式,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机会。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给予留守儿童足够的关爱和教育支持,才能确保他们健康成长,并为他们的未来创造更好的发展机会。
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
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进和农村人口的流失,留守儿童现象越来越严重。
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经济原因或其他原因,而留在乡村或城市的亲戚家或自己独自生活的儿童。
在这个过程中,留守儿童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包括心理问题、教育问题、生活问题等等。
首先,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最为严重的,这是因为长时间的分离会让孩子感到孤独、无助和失落。
很多时候,家长无法提供给孩子足够的陪伴和关爱,使得孩子长期处于父爱或母爱缺失的状态。
很多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难以承受,他们缺乏安全感,认为自己的父母不再爱自己,会把孤独、恐惧、愤怒等负面情绪藏在心中,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此外,孩子长期与外界隔绝,缺乏社交机会,自然而然地会对社交技能缺乏积累,也会缺乏人际交往方面的经验,自信心会逐渐降低。
其次,教育问题也是留守儿童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留守儿童如何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这是他们所面临的一个主要困境。
很多留守儿童所居住的乡村学校教育条件比较艰苦,师资力量偏弱,教学硬件和软件设备匮乏,教学方式单一和落后。
而对于那些留在城市的孩子来说,他们也面临课余及学习辅导资源缺乏的困境。
这些困境最终会导致留守儿童在学校表现不佳,缺乏上进的动力,长期而言,很可能会失去学业上的发展机会。
最后,留守儿童的生活问题也随之而来。
他们长期生活在外人家中或者自己独生,面临的生活条件会受到很大的制约,儿童饮食、卫生、生活起居都会受到影响。
而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独生留守儿童而言,他们需要学会自我管理,学习生活自理,从而迅速适应后勤管理的要求。
然而,很多独生留守儿童常常背负家务任务太重的问题,使得他们没有时间去完成自己的学业或从事其他与学习相关的活动。
在此背景下,我们怎么才能保障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呢?政府可以加大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加强对公共教育资源的投入,鼓励企业设立公益基金来资助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
学校可以提供更多的丰富多彩的校内及校外活动,激励留守儿童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农村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缺失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缺失问题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因工作等原因不得不离开农村家庭,留守在家中由其他家庭成员或父母发送留守儿童到城市就读的学校内,由其他亲朋好友照顾的儿童。
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与关爱,往往面临着亲子教育的缺失问题。
本文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缺失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缺失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情感关怀与理解:父母离开家乡,无法给予孩子适当的情感关怀与理解。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经历着情感孤独和心理压力,导致其情绪不稳定,自卑等心理问题的出现。
2.教育资源不平衡: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留守儿童在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相比城市要差。
导致他们在知识结构与技能培养方面的不平衡,相对城市孩子而言,存在较大的差距。
3.习惯和价值观的形成困难:在父母长期不在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缺乏对良好习惯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容易受到负面环境的影响,形成不良习惯和价值观。
4.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由于留守儿童生活在与父母分隔的长期环境下,他们缺乏自我照顾能力,如衣食住行的基本技能和日常起居习惯等。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缺失问题,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加强亲子沟通与情感交流:鼓励父母和留守儿童之间的及时沟通,可以通过电话、邮件、视频等方式建立情感联系。
同时,鼓励家长亲自回乡照顾孩子,增加与孩子共同生活的时间,增加亲子时间。
2.加强农村教育资源投入: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和改善,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缩小农村和城市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3.加强家庭教育指导:鼓励家长参加亲子教育培训,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和育儿技能,学习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建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引导留守儿童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价值观。
4.加强社会支持与关爱: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与支持,建立健全相应的权益保护机制,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关爱。
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开展关于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的宣传活动,提高社会对该问题的关注度。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与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大量农民纷纷涌向城市寻找更好的生活和就业机会,他们中的许多人并不能将家庭一起带到城市,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出现。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迁徙到城市务工等原因,而留在农村由亲戚朋友照料的儿童。
这些孩子面临诸多教育问题,尤其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了不利影响。
本文将就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之所以容易出现家庭教育缺失的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亲情交流减少,缺乏父母的榜样和教育。
在父母的缺席下,留守儿童无人督促和引导,易形成自卑、消极等不良心理倾向。
2. 教育观念淡薄在一些农村地区,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重视程度较低,往往只关心孩子是否能完成学业,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关注不够,这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3. 缺乏家庭教育资源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留守儿童面对的教育环境不如城市多彩丰富。
在家庭教育领域,孩子们缺少专业指导,容易形成学习方法不科学、认知能力不强等问题。
1. 加强对父母的教育和支持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农村务工父母的教育和支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懂得从心理和思想上关爱孩子,培养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2. 增加家庭教育指导力度政府和学校可以合作成立家庭教育指导组织,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帮助父母更好地关心和教育孩子,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
3. 建设农村留守儿童之家政府可投放更多资源,建设农村留守儿童之家,提供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这种机构可以向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资源、心理辅导、兴趣培养等一系列服务,补充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短板。
4. 加强社会各界的关爱和捐助社会各界可以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捐助力度,资助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费用,让他们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条件。
农村留守儿童亲情教育缺失问题的调查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式大多以物质补偿为主, 如寄钱、寄物等,而忽视了对孩子的亲情关爱和 教育。
亲情教育缺失的影响
心理健康问题
亲情教育缺失会导致留 守儿童出现焦虑、抑郁 等心理健康问题,XX% 的留守儿童存在不同程 度的心理问题。
学习成绩下降
亲情教育缺失也会影响 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 XX%的留守儿童学习成 绩较差。
行为习惯
亲情教育有助于培养儿童 良好的行为习惯,缺乏亲 情教育可能导致不良行为 习惯。
社交能力
亲情教育有助于培养儿童 的社交能力,缺乏亲情教 育可能导致社交障碍。
调查目的和意义
01
02
03
04
了解农村留守儿童亲情教育缺 失的现状和问题;
分析亲情教育缺失对农村留守 儿童的影响;
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提供有针对 性的支持提供依据;
05
亲情教育缺失的对策和建议
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支持
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通过建立各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为留守儿童家庭提 供专业化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家长更好地承担起监护和教 育责任。
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和培训
通过媒体、社区、学校等多种渠道,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 教育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家长对亲情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和 重视程度。
城乡发展不均衡
城乡发展不均衡使得很多 农村家庭难以维持生计, 父母被迫外出务工,留下 儿童与老人生活。
教育问题
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接受 更好的教育,将孩子送往 城市读书。
亲情教育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
亲情教育对儿童的心理健 康至关重要,缺乏亲情教 育可能导致心理问题,如 孤独感、焦虑等。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深入研究亲情教育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机制,探讨更加有效的干预措施。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与对策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工作,留下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
与此农村留守儿童所面临的家庭教育缺失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缺乏父母关爱。
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城市打工,很少有时间和精力照顾他们的孩子。
父母的缺席导致了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亲情的温暖和关怀,这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缺乏家庭教育指导。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农村留守儿童很少有机会接受到正规的家庭教育指导。
他们的亲戚邻居、老师同学等都无法代替亲生父母的教育,导致他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缺乏正确引导,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自理能力较差。
农村留守儿童长期没有父母照顾和指导,他们的自理能力往往较差,不懂得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饮食和卫生习惯等。
这不仅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还会限制他们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情感问题较突出。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往往产生孤独、焦虑、自卑等情感问题。
这些问题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导致其产生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加强家庭关爱。
政府和社会应提供更多的支持,鼓励留守父母回乡创业,陪伴孩子成长。
加强家委会、村委会等组织的职能,协调解决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问题。
提供家庭教育指导。
政府可以组织专业人员,定期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课程,向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传授科学的育儿知识和教育方法,提高他们的教育素养。
加强学校教育。
学校应加大教育投入,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特色教育项目,培养其自信心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要建立完善的农村留守儿童救助机制,为他们提供生活、教育等方面的保障。
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保护,开展心理援助工作,帮助他们解决情感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提供适当的关爱和教育指导,才能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状态,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幼儿园留守儿童情感缺失问题探讨
幼儿园留守儿童情感缺失问题探讨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父母外出务工,许多孩子成了留守儿童。
他们在幼儿园这个成长的摇篮里,面临着情感缺失的问题。
本文将从留守儿童的情感缺失现象入手,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留守儿童情感缺失现象1.缺乏亲情关爱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
这使得孩子在情感上得不到满足,容易产生孤独、自卑等心理问题。
2.缺乏安全感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在遇到困难时缺乏依靠,容易产生不安全感。
这种不安全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甚至导致心理障碍。
3.缺乏社交能力4.情感波动大留守儿童在情感上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情感波动较大。
他们在遇到挫折时,容易产生极端的情绪反应。
二、留守儿童情感缺失原因1.家庭因素父母外出务工,导致家庭结构不完整,孩子缺乏亲情关爱。
同时,家庭教育缺失,使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得不到正确的引导。
2.社会因素农村地区教育资源有限,幼儿园条件相对较差,无法满足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
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不足,也加剧了他们的情感缺失。
3.个人因素留守儿童自身的性格、心理素质等因素,也会影响他们的情感发展。
一些孩子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更容易产生情感缺失。
三、解决留守儿童情感缺失的措施1.完善家庭教育父母应尽量克服困难,回家陪伴孩子成长。
如果实在无法回家,应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孩子保持密切沟通,给予关爱。
2.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幼儿园应关注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教育。
同时,加强幼儿园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
3.社会关爱社会各界应关注留守儿童问题,通过开展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形式,为留守儿童提供关爱和支持。
4.培养留守儿童的社交能力幼儿园和家庭教育应注重培养留守儿童的社交能力,帮助他们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
同时,鼓励留守儿童参加课外活动,拓宽他们的社交圈子。
5.心理辅导针对留守儿童的情感波动,幼儿园和家庭教育应加强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情感认知,克服心理障碍。
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关爱的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日益严重。
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关爱,导致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
本文将以一个留守儿童的真实案例,揭示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关爱的现状及危害。
二、案例介绍小明(化名),男,10岁,来自我国某农村地区。
小明父母均在城市打工,由于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家庭,将小明托付给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
小明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导致他出现一系列问题。
1. 学习成绩下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小明在家庭作业、学习习惯等方面得不到有效指导,导致学习成绩不断下滑。
2. 心理问题:小明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缺乏关爱,容易产生孤独、自卑等心理问题。
他很少与人交流,性格变得孤僻。
3. 安全意识淡薄: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小明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安全意识,容易发生意外。
4. 道德观念模糊:小明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正确引导,道德观念模糊,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三、案例分析1. 家庭教育缺失:小明父母由于工作繁忙,无法履行家庭教育责任,导致小明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关爱和教育。
2. 社会关爱不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严重,社会各界对此关注不足,导致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得不到有效关爱。
3. 学校教育缺失:部分农村学校教育资源匮乏,教师对留守儿童关注不够,导致留守儿童在学业、心理等方面得不到有效帮助。
4. 社会环境不良:留守儿童生活在农村,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道德观念模糊,容易走上歧途。
四、解决措施1. 家庭关爱:父母要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
2. 社会关爱:社会各界要关注留守儿童问题,开展关爱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帮助。
3. 学校教育:农村学校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提高教育质量,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4. 家庭教育指导:政府部门可以组织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提高农村家长的教育水平,引导他们关注孩子的成长。
留守儿童父性教育的缺失研究
留守儿童父性教育的缺失研究摘要:我国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家长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和条件,会选择外出打工,其中父亲外出打工的情况占大多数。
父亲外出打工不能时常陪伴孩子身边,不仅会影响孩子的父爱,还会减少孩子的父性教育,留守儿童父性教育缺失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关键词:留守儿童;父性教育;缺失;策略;探究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引导者,孩子第一次受到教育和未上幼儿园时期的教育都来自于父母。
家庭教育是由父性教育和母性教育共同组成的,父亲和母亲一方缺失会对儿童产生影响。
父性教育缺失是现在大多数留守儿童面对的困境,孩子的成长、个性、智力等情况的发展都会受到影响。
一、概述。
(一)父性教育的作用。
父性教育是在父亲角色中为孩子提供教育的形式,父亲与母亲存在生理特性存在差别,所以导致父性教育和母性教育并不相同,是两种教育理论。
父性教育会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在父性教育下,孩子对外界事物的接受能力和承受能力都很强,孩子的性格会开朗活泼。
(二)父性教育的特征。
母性教育会更加倾向于感性、温柔,容易溺爱孩子,为保护孩子会过多的去限制孩子的行为,其实这种现象并不利于孩子的教育。
母性教育在孩子的冒险、勇敢、毅力、自信等方面培养中并不占据优势,母亲会以孩子的安全为主,得不到充分的锻炼。
相反父亲的性格与母亲是相反的,父亲的性格会比较豪放,不拘小节,父亲教育下的孩子会更早的适应社会,适应各种环境,孩子的性格也会更加多元化,并且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缺失父性教育的孩子会更加懦弱胆小,甚至还会敏感多疑,缺乏坚韧的毅力[1]。
二、留守家庭父性教育缺失背景。
自从我做改革开放后,农村人进行打工的热潮也逐渐兴起,父母双方或者父母一方到城市打工,将孩子留在农村,父亲到城里打工的情况比较多见,不仅导致留守儿童增多,还让儿童缺失了父性教育。
家长选择进城打工是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但往往会忽视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问题。
随着年轻人进城打工现象的增多,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相对特殊的群体。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因工作、生活等原因长期在外地或外国工作,无法陪伴孩子成长,在家乡与家人分离的儿童。
由于父母的长期离开,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多缺失,这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本文将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1. 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教育父母长期在外工作,无法陪伴孩子成长,导致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的陪伴、教育和引导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2. 家庭教育缺乏有效的监管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管。
在家长不在场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可能会产生各种不良行为,比如早恋、逃学、违法犯罪等。
3. 家庭教育缺乏规则和纪律在缺乏父母的约束和指导下,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乏规则和纪律,孩子们容易形成自私自利、不负责任的性格,对自己的学习和未来缺乏追求。
4. 缺乏心理关爱和情感交流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中的心理关爱和情感交流,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比如孤独、抑郁等,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对策1. 政府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政策支持,提高留守儿童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减轻他们生活和学习的负担,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2. 学校开展心理辅导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心理辅导班、心理咨询等形式,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态度,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3. 社会各界关注留守儿童社会各界应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关注,积极参与到留守儿童的成长中,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和指导。
4. 父母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父母在外工作时,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以便能够多回家陪伴孩子成长,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教育。
5. 社会引导加强家庭教育社会应引导家庭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独立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的缺失与回归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的缺失与回归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因工作等原因不在家,留守在农村的儿童。
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
这些留守儿童在父母的照料缺失下,面临着教育、心理、生活等多方面的困境。
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如何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提升其成长环境,已成为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缺乏父母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在外务工,长时间不在家,导致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
在父母缺席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和情感支持,心理上易出现孤独、焦虑等问题。
2. 教育资源匮乏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教育水平和条件有限,这也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和教育质量。
缺乏家长的教育指导,孩子们在学业上面临很大的困难。
3. 家庭教育缺失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正面教育和引导,家庭教育的缺失也导致了一些不良行为的出现,如早恋、玩游戏沉迷等问题,甚至有些儿童成为犯罪的受害者或者肇事者。
1. 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关爱力度,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提供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和心理方面的帮助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2. 推行留守儿童心理辅导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社会应该加强心理辅导力度,培养留守儿童的心理韧性,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 加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政府和学校应加大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改善教学条件,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质量,让他们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更好的教育机会。
4. 增加父母与留守儿童的沟通和交流父母虽然无法长期陪伴在留守儿童身边,但是可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定期回家团聚,让孩子感受到家庭温暖。
5. 加强家庭教育宣传在农村地区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活动,加强家长的教育意识,引导他们正确履行家庭教育责任,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及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及策略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逐渐凸显,农村留守儿童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常常缺失。
这种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指导。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们无法给予孩子经常性的陪伴和正确的引导,导致孩子缺乏家庭温暖和关爱,容易感到寂寞和孤独。
缺乏父母的教育指导,留守儿童在面对学业和生活问题时无法得到及时的解答和指导,容易产生学习上的困惑和心理上的压力。
留守儿童容易受到不良社会影响。
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的交往圈子通常局限于同龄人和其他家庭成员,相对封闭。
在这种环境下,他们容易受到不良朋友或老师的影响,产生不良行为习惯,甚至参与违法活动,导致人格发展出现偏差。
留守儿童缺乏社交和生活技能的培养。
由于没有父母的教育指导和在家庭中的实践,留守儿童在社交和生活技能的培养方面存在困难。
他们可能不懂得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合理安排时间和管理财务,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关注和支持,建立完善的政策和制度保障机制。
可以设立专门的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提供爱心家庭和志愿者支持,为留守儿童提供关爱和教育指导。
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开展相关培训和教育活动。
可以组织留守儿童夏令营、农村教育辅导班等活动,强化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生活技能。
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留守儿童更好地应对心理问题。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家访等形式,向留守儿童的父母提供相关的教育指导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家庭教育能力,增加对孩子的关注和陪伴,使家庭成为孩子全面发展的有力支撑。
加强社会资源的整合和协同。
政府、学校、社区、家长等各方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发展需求,共同为他们提供支持和指导,形成全社会关心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
农村留守儿童情感缺失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略述
农村留守儿童情感缺失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略述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或亲属空巢或在外务工等原因,被迫留在农村老家生活的儿童。
留守儿童的主要特点是缺乏父母陪伴和关爱,面临情感缺失和心理健康问题。
这些问题往往会影响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甚至会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
留守儿童的情感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父母陪伴的缺失。
留守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无法得到父母的关爱和关注,缺乏亲情的支持。
2. 亲近感的缺失。
留守儿童因为长期与家人分离,与同龄人交往机会有限,缺乏重要的亲近关系。
3. 安全感的缺失。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常常会感到孤独、恐惧和不安全,缺少家庭的保护。
4. 自尊心的下降。
留守儿童常常会感到自己和别人有所不同,造成自尊心的下降,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针对这些情感缺失问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通过以下方式来给予留守儿童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1. 建立“情感支持小组”。
学校可以组建一支师生联合的情感支持小组,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情感问题。
2. 采取“把爱带回家”活动。
学校在寒暑假期间安排“把爱带回家”活动,让教师和同学去留守儿童所在的家庭,开展家访和参与家庭活动。
3. 引导留守儿童建立社交圈。
学校可以组织留守儿童参加多种丰富的课外活动,鼓励他们与其他同学交往,建立亲密的友谊关系。
4. 加强家庭教育。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等方式,向家长传达关爱留守儿童的理念,让家长更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情感问题。
5. 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留守儿童了解自己的情感问题,提高其自我调节能力和心理素质。
总之,留守儿童情感缺失和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学校和家庭的高度重视。
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情感支持小组,增强留守儿童的感情支持和自我调节能力,让留守儿童在学校得到足够的关爱和支持,更好地成长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的缺失与回归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的缺失与回归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长期在农村老家生活,与父母相隔远离,由其他亲属或乡村亲友照料的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庞大,他们面临着许多家庭教育的缺失问题,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不良影响。
回归家庭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缺乏关爱和关注。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亲情关怀和指导。
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心,容易导致他们感到孤独和失落。
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甚至从小就习惯于独自生活,缺乏亲情的温暖。
教育资源的匮乏。
相比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不足。
留守儿童的教育条件较差,学校设施简陋,教育经费不足,教师素质有限等问题都对留守儿童的学习产生了负面影响。
很多留守儿童只能接受基础的教育,无法得到更高层次的学习机会。
价值观的混乱。
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农村留守儿童往往不能形成良好的家庭价值观念。
他们在乡村环境中生活,与父母的价值观存在很大差异,甚至会受到一些不良价值观的影响。
这会阻碍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他们的未来产生负面影响。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问题,应通过回归家庭教育来改善他们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条件。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投入。
增加教育经费,改善学校设施,提高教师的培训和待遇,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机会。
要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和关爱。
建立专业的心理健康机构,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适应能力。
强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环境,父母应该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父母的教育水平和家庭教育能力。
社会各界应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并积极参与到改善他们教育环境的工作中。
志愿者组织和慈善机构可以提供帮助和支持,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守儿童的“父爱缺失”发表时间:2018-09-18T10:32:55.357Z 来源:《知识-力量》4中作者:张朋[导读] 父亲是孩子精神的支持,母亲是孩子情感的支持。
父亲用行动影响孩子,母亲用情绪影响孩子。
父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父亲是朋友、是玩伴、是师长,是孩子成长的力量。
父性教育,即对孩子提供充满父亲角色特性的教育,由父亲来实施体现父亲人格特征的家庭教育。
父性教育的差异,深刻影响孩子的未来。
随着城(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宋集镇徐庄小学,236400)摘要:父亲是孩子精神的支持,母亲是孩子情感的支持。
父亲用行动影响孩子,母亲用情绪影响孩子。
父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父亲是朋友、是玩伴、是师长,是孩子成长的力量。
父性教育,即对孩子提供充满父亲角色特性的教育,由父亲来实施体现父亲人格特征的家庭教育。
父性教育的差异,深刻影响孩子的未来。
随着城市社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远离家乡外出务工的家长不断增多,尤其以父性较多。
近些年,农村留守儿童因为父爱缺失引起的问题日益增多,重视父性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弥补他们心灵上的父爱缺失,是我们大家及这个社会都应该关注的问题!关键词:学校;父爱;留守儿童;父性教育;父爱缺失;父爱教育缺失等一、农村留守儿童中父爱缺失的现状很多数据表明,近些年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快速转移,这其中以男性为主,他们的家庭角色发生变化,引起农村家庭功能缺失。
父亲的角色“出现空缺”,使完整的家庭体系失去了重要角色,这种情况影响了家庭成员的生活。
在父亲角色缺失的情况下,农村留守孩子的成长及教育值得深思,由此而引发的各种问题,逐渐凸显、日益增多,这种情况应该引起我们大家及这个社会的共同重视。
在父爱缺失的情况下,重视留守儿童的父性教育,让他们的“父爱”回归身边,只有这样才会让孩子们更加快乐的学习、健康地成长。
二、父爱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影响父爱缺失,对留守儿童产生一定影响,引发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性格的影响。
就男生性格方面,长期不与父亲接触使之性格“女性化”;从女生来看,父爱教育缺失影响更大,父爱教育缺失使部分女生形成了悲观而内向的性格、沉默寡言、性格较为孤僻。
时间长了,致使孩子的性格出现怪异,与其他同龄孩子不能和谐相处。
另外,父亲不在家的男生自制力较差、缺乏责任心,女生表现出焦虑而不自信。
其次,心理及安全意识的影响。
父亲不在家,比较容易产生胆怯的心理,这对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伤害,安全感偏低或一般;情绪上,急躁冲动、感情冷漠;进而引起盗窃、抢劫等社会问题的发生。
同时,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和谐稳定,由于祖辈年龄较大,缺乏方法和时间,疏于对孩子的监管,孩子的成长过程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每年溺水、食物中毒等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再次,学业及人生观的影响。
家庭成员不缺失的孩子,表现出更多的自信,成绩比留守儿童普遍要好些。
再加上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待遇的不断提升,使得部分农村“读书无用论”的思想蔓延,无法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最后,品行的影响。
由于祖辈的溺爱,孩子的性格发展出现一定偏差,“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现象比较普遍。
孩子的品行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他们不良的言行很大程度得不到家长的约束,不良的言行任期发展,形成坏习惯。
另外,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一些高科技设备及上网软件已经深刻影响着当今的孩子,利用好则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反之将给孩子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由于不能给孩子生活在一起,为了方便联系,给孩子买了手机;为了孩子的学习,给孩子买了学习机等电子设备;更有甚者,怕孩子吃不好,过多地给孩子零花钱。
这些行为本来都是出于好意,然而由于监督不力,反而使部分孩子过早的沉迷于网络及一些电子游戏之中,把功课抛到脑外,造成学习成绩下降。
总之,儿童与父亲生活在一起,与父亲零距离交流,从父亲的言传身教中学习成长,形成健全的性格特征。
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没有父亲这个学习“楷模”,父亲缺位导致留守儿童学业较差、沉迷网络等诸多问题也就随之出现。
三、父爱缺失对留守儿童影响的内在原因父亲在孩子眼里代表着无穷的力量与强大的依靠,孩子越小越是如此。
如果父亲角色的弱化和缺失,或多或少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不安全感。
如果父亲淡出对子女成长的关心和指导,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甚至是危害极大的。
所以,我们应对父亲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予以研究,寻找原因解决因父爱缺失而给孩子带来的种种问题。
父亲在位理论是本世纪以来提出的解释父子关系的新理论,该理论对于分析父爱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影响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父亲在位”特指父亲在儿童心目中的位置,即“心理父亲在位”。
儿童拥有高品质的父亲在位,实际上就拥有积极的心理状态,对于儿童成长而言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父亲在位理论是在西方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提出来的,研究结论不完全适合我国国情。
然而,父亲在位理论揭示高品质父亲在位的各种影响因素,对于分析我国父爱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影响却具有较大的借鉴价值。
千百年来,我国形成乐严父慈母的家庭文化传统,孩子大多与母亲的关系比较亲密,与父亲的关系比较疏远,从而使得父亲的形象比较模糊,父亲在孩子心理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容易被人忽视。
因此在我国文化背景下,更应提倡通过借鉴西方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针对我国父亲在孩子心理发展上的独特作用进行相应地研究,以促进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
四、父亲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父爱教育缺失留守儿童父爱教育缺失解决途径的核心在于父亲角色从“缺位”实现“回位”,努力做一个言传身教的父亲,做一个善解人意的父亲,做一个孩子的倾诉者,做一个孩子的监督者......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其“过”就在于只养不教。
有些父亲认为我努力工作挣钱,把孩子送进学堂就算完成了“教”的任务,给孩子找个好的学校就算尽到了自己“教”的责任,殊不知这只是“教”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担负起父亲的责任,不能因为工作而忽视了这一点,否则创造出再多的经济价值也不能替代父亲伴随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
父亲在儿童教育中的角色是母亲所不能代替的,当儿童与父亲共同居住时,心理父亲在位更容易发展。
在经济原因允许情况下,父亲尽可能与其一起居住,承担教育责任。
如果经济条件不允许,那么父亲要经常回家看望和陪伴儿童,使儿童能够感受到父亲的存在,感受到父亲对自己的爱。
同时,要积极通过电话、互联网等方式与儿童进行沟通,对儿童进行教育,使得儿童能够健康成长。
总之,作为一个父亲,要时刻牢记“养不教父之过”的古训,尽职尽责地把孩子教育成人,使其成为有用之才。
儿童与父亲共同居住时,容易获得高品质的父亲在位。
然而,“和母亲居住在一起的孩子以及其他家庭结构中的孩子也显现出了心理父亲在位”。
当父亲不能够对儿童实施教育时,可以通过“父亲替代者”,使儿童的父爱教育得到补偿。
母亲通常是一位很重要的替代者,母亲可以把自己对父亲为家庭所做的一切的感激之情传达给儿童,把父亲在外勤劳工作情况传递给儿童。
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是不可忽视的替代者,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可以将他们与父亲的良好关系传递给儿童,将父亲的各种事情讲给儿童听,使儿童对父亲产生好感,以培养儿童的健康性格和心理特征。
节假日,父亲与儿童接触时,应抓住有限的时间,尽量做个“好玩”的父亲。
“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在玩耍中获得成功和满足,获得经验和情感,作为父亲应该和孩子一起玩,这样,不仅能与孩子建立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更有利于发挥孩子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但在现实生活中,当孩子说“爸爸你陪我玩一会儿吧”时,父亲可能会选择玩手机来打发时间,而忽视儿童的感受。
陪孩子从事各项活动中,作为父亲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培养自己的兴趣,并不是迁就,而是享受,如果是无奈地陪孩子玩,只会让孩子和父亲一样无趣。
玩,能让父亲孩子式的天性得以释放,展现出自己活泼、大气的一面,更能让孩子有一种“我的老爸最棒”的自豪感、自信心,让孩子的天性得到充分发展。
如果父亲角色不能回位,则需要寻找“父亲替代者”,由“父亲替代者”实施父爱教育。
五、农村学校如何弥补父爱教育缺失农村乡村学校承担着直接教育儿童的责任,通过建立完善的父爱教育体系,弥补留守儿童父爱教育的缺失,迫在眉睫。
首先,相关部门重视这项工作,给予男性教师一定政策照顾,鼓励男性教师报考小学教师,由他们作为“父亲替代者”,充当父亲的角色,从而弥补留守儿童父爱教育缺失。
其次,学校由经验丰富的男性教师组成“关爱队”,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让他们从心理上感受“父爱存在感”;同时,感受父亲外出的不易,对父亲更多些理解,缩小与父亲之间的“空间距离”。
再次,专门开设各种亲子课程,邀请留守儿童父亲参加;或者学校加强与留守儿童父亲沟通,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纪律等各种表现及时传达给在城市务工的父亲,让父亲掌握儿童在学校的情况,对儿童进行教育、开导、督促,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最后,学校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的学校生活的快乐,培养他们如何过集体生活?通过集体生活让孩子学会相互合作、相互理解、相互关心。
通过与同学、朋友谈心,得到他们的帮助。
班主任也要多开展有益的活动,积极营造公平、健康、宽松的环境,让留守儿童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认识自我,彰显个性,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
结束语:好父亲和钱、权、物没有太多的关系,一个人拥有再多的物质财富,而对孩子疏于管教,就不是一个好父亲。
因为孩子所需要的精神营养是空白的,不能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就是对孩子的心灵伤害。
所以,外出的父亲,虽然条件有限,但一定要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创造条件弥补孩子的父爱缺失,在他们的成长轨迹上,留下自己的印记。
著名教育专家赵刚曾这样说:今天的“好爸爸”是检验一个男人是否优秀的标尺,要要求一个男人:懂得养育之学,有为孩子设计未来的构想和抚养方法;懂得教育科学,睿智的父亲绝不会为了票子而丢了孩子,所以说“好爸爸胜过好老师”。
因此,关注留守儿童父爱教育,是我们大家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如何弥补他们心灵上的父爱缺失,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我们及这个社会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因此,让我们从日常做起、从方方面面做起、从孩子的点滴做起,创造条件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父爱”的存在,常抓不懈,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加快乐的学习、健康地成长!参考文献[1]王萍.《男性角色失调下的农村留守家庭功能缺失现象》改革与开放2011年4月刊[2]张振华.《养不教,父子过》朝华出版社[3]东子.《好爸爸,胜过好老师》漓江出版社[4]《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5]姚本先.《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6]蒲少华.《国外“父亲在位”理论研究新进展及启示》深圳大学学报201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