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小说之创作风格

合集下载

莫言小说创作的转型

莫言小说创作的转型

[收稿日期]2010-09-15[作者简介]高翠英(1976-),女,山东莒南人,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中文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

莫言小说创作的转型高翠英(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中文系,山东东营257000)[摘 要] 莫言是一位极具活力的作家,他的小说美丑并存,苦乐相依,生死循环,在一片混乱的场景中开创了诡异的艺术奇观。

他的早期作品有意师法著名/荷花派0作家孙犁,形成了明丽柔美的风格;中期大规模地借鉴西方现代派的创作手法,形成自由不羁、肆虐狂欢的小说世界;后期创作更偏重于在本土汲取创作源泉,小说创作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0、/中国气派0和/民族底色0。

这种自/西0向/东0的回归,内蕴作家生命经验的转向,同时也意味当代文学在90年代后整体的转型。

[关键词] 莫言;小说创作;转型[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935(2010)04-0042-03莫言是一位极具活力的作家,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坛上的/鬼才0。

其作品融乡野传奇、家族演义、情色想象于一炉,语言上天马行空、磅礴瑰丽、恣肆汪洋,洋溢着浓重的色彩。

其创作中美丑并存,苦乐相依,生死循环,在一片混乱的场景中开创了诡异的艺术奇观。

但莫言的创作风格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本文拟按照时间的变化来分析莫言小说创作风格的转型。

莫言无疑是一个多产的作家,从开始创作到现在,莫言有百篇以上的中短篇小说和十多部长篇小说。

莫言小说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1981年开始创作到1984年秋考入军艺,第二个时期是从1984年秋至2000年,第三个时期是新世纪以后。

早期的作品主要描写军营生活和乡土社会的凡人琐事,风格柔美清新;中期作品深受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以高密东北乡为原型,构造出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后期,莫言进入新的探索期,创作风格上开始/有意识地大踏步地撤退0,在继承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将童年记忆、个人体验和现代派艺术融为一体,形成了诡异而绚丽的艺术风格。

莫言的经典作品解析和文学创作理念

莫言的经典作品解析和文学创作理念

莫言的经典作品解析和文学创作理念莫言,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巨匠,在文学创作上一直都有着独特的理念和风格。

他的作品涵盖了小说、散文、诗歌等多种文学形式,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蛙》等作品。

本文将从莫言的经典作品角度出发,对其文学创作理念进行一定的解析。

一、《红高粱家族》作为1987年“文学十年”运动的重头戏,《红高粱家族》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奠基之作。

小说以中国北方一个偏僻乡村为背景,讲述了以五个红高粱的命运为引子,展开了一段跨越半个世纪的家族史诗。

通过对家族发展的叙述,作者用细腻生动的笔触描述了中国每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缺陷。

在表现手法上,莫言采用了荒诞、寓言和神话等多种艺术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众多鲜明形象和传奇故事。

小说的主题是人的命运,家族命运,更是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寄托。

莫言在小说中给予了红高粱五子极富人性的形象化描写,以此通过一个小家庭将中国人历历在目的情感状况和时代局限表达出来。

这种将小家庭、小人物与民族历史、现实社会联系起来的写作方法在莫言后来的作品中经常出现。

二、《丰乳肥臀》《丰乳肥臀》是莫言的另一部经典之作。

小说着重描绘了中国老百姓家庭明快生动的生活,通过对五代同堂女性丰乳肥臀的描写,反映了中国女性的命途多舛、奋斗历程和生命悲欢离合。

小说着重探讨了女性家庭地位、家族兴衰和社会变化的深刻内涵。

莫言试图让读者从女性的视角出发,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想象世界和女性命运的变化。

小说中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对生命的崇敬、对女性的关注,是莫言笔下最重要的主题之一。

三、《蛙》莫言最新的作品《蛙》是一部对当代中国草根年轻人生活的关注和呈现,莫言在小说中以一个小县城的所镇痛过镇出发,展现了当代中国社会的诸多矛盾和背景。

莫言以一家散居在农村的三代人为刻画主线,展示了走过一生的农民亲人的生活和命运,感情生活的沉浸和转向,这部小说展现了中国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的色彩。

小说中揭示了中国社会一些最为普遍的问题,揭示了社会的界限,深刻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增加构思难度,人物个性明显鲜明,构思丰富。

试析莫言小说创作的特色莫言小说的创作特色

试析莫言小说创作的特色莫言小说的创作特色

试析莫言小说创作的特色莫言小说的创作特色80年代,中国的文学理论领域笼罩着浓厚的西方情结,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影响着作家创作的内容和形式。

莫言深受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其作品充满了神秘、诡异、朦胧、空灵的氛围。

在此基础上,他又不自觉地开掘民间的创作源泉,把自己得天独厚的语言艺术,深深扎植于高密东北乡的民族土壤里,广泛吸收了民间文化的生命元气,叙述了“高密乡”的悲欢离合。

在创作特色上,他用具有穿透性的语言、天马行空般的叙述,对中国历史、现实、社会、人性等进行个性化体验,并融合西方现代派,尤其是魔幻现实主义,来表现东方古老民族坚强而又懦弱、伟大而又卑微的品格,给人以耳目一新的陌生感与惊奇感以及悲剧的美。

一以“性”和“暴力”为创作的主要内容莫言的文本世界充满着对性和暴力的执着呈现。

与同时期先锋作家相比,莫言作品中的性与暴力是来自人的原始本能,是强悍的生命力的体现,充满着原始的张力与激情。

在莫言小说创作中,一方面描写了一种荡魂摄魄的“性爱”,另一方面描写了暴力。

莫言对性的描写是美的,并且有着一种荡魂摄魄的力量。

如小说《丰乳肥臀》中描写上官来弟与鸟儿韩的性爱,被苦难生活压抑了十五年的青春激情像野火一样慢慢地燃烧起来。

他双膝一软,跪在了来弟的身体前,用滚烫的、抖颤的嘴巴,吻着她的脚踝骨下边那块光滑的皮肤……在狂吻的间隙里,她喘息着说:“让那个哑杂种、让那个半截鬼死了去吧,烂了去吧,让乌鸦啄瞎他的眼睛吧……”小说中莫言用了大量文字来描写他们对爱情和性的正常需要,以及两个人结合过程中的内心世界。

在整个叙述中,没有丝毫的淫荡,而是充满了人生的辛酸、苦难和生命的悲凉。

又如《红高粱》中“野合”场面,给读者带来了强烈震撼力。

“我爷爷”和“我奶奶”这两个大胆的、追求自由的年轻人,在高粱地里演绎着他们的爱情,在野外忘情地交合,体现了他们强烈的生命意识。

不管在原作中,还是在改编的影片中,我们都不会觉得这个场面是猥亵的,相反我们读出的是庄严与悲怆。

莫言小说之创作风格

莫言小说之创作风格

莫⾔⼩说之创作风格 在我们平凡的⽇常⾥,⼤家总免不了要接触创作吧,以下是⼩编帮⼤家整理的莫⾔⼩说之创作风格,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莫⾔是当今⽂坛屈指可数的⼀流作家,他⼀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他的⼈⽣经历造就了他的作品极具个性。

他⾃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以⼀系列乡⼟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学作家。

2012年莫⾔荣获诺贝尔⽂学奖,使他超越了中国所有作家同⾏,进⼊了世界⽂学之列。

他的作品创作不断的追求真正的的民间风格,语⾔上也不断追求民间⼝语、戏剧的特点。

他的⼩说运⽤了很多表现⼒极强的细节,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物的⼼理,浓墨重彩的语⾔风格,给⼈以震撼⼒。

莫⾔早期的作品描写童年记忆的乡村世界,表现独特的⽣命体验;中期受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塑造神秘的超现实的对象世界,给⼈以先锋⾊彩;⽽后进⼊新的探索期,激情勃发,画⾯五彩斑斓,语⾔充满进攻型、反叛型。

以上只是简单的概述莫⾔的创作特点,下⾯的内容将会从我个⼈的⾓度,从三个⽅⾯来论述我对莫⾔的创作风格的看法。

⼀、莫⾔⼩说的题材内容⽅⾯ 莫⾔⼩说的创作⼀直都把视线定格在农村,可以说是⼀直关注农村表现农村。

莫⾔⾃⼰认为他选择写农村好像是⼀种命定,因为他在农村⽣活了整整⼆⼗年,尽管他⼀直骂这个地⽅,恨这个地⽅,但他没有办法隔断与这个地⽅的联系。

他⽣在那⾥,长在那⾥,他的根在那⾥。

只要他⼀离开农村,离开⼟地,进⼊都市,就会产⽣⼀种眷念。

因此在以后的⼀系列创作中,农村的⽣活就成了他灵感的来源。

⽐如说莫⾔⼗三岁时曾在⼀个桥梁⼯地上当过⼩⼯,给⼀个打铁的师傅拉风箱⽣⽕,中篇⼩说《透明的红萝⼘》的产⽣就与他的这段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说中的⿊孩虽不是莫⾔本⼈,但与他是⼀体的,⼼灵相通的。

他在农村⼆⼗多年的⽣活,就像电影胶卷⼀样,⼀部⼀部的储存在他的脑海中,这些内容可以写成⼩说,可以⽤语⾔描述出来,农村题材在他的笔下还没有写完,还有许多有意义的东西值得他去写。

浅析莫言写作风格

浅析莫言写作风格

浅析莫⾔写作风格浅析莫⾔⼩说写作风格“创作者要有天马⾏空的狂⽓和雄风。

⽆论在创作思想上,还是在艺术风格上,都必须有点邪劲⼉。

” ——莫⾔在当代作家中,⼩说家莫⾔虽然来⾃于民间,但⽏庸置疑,莫⾔是中国当代⽂坛最具创新个性的作家之⼀。

莫⾔以语⾔风格独特和创作理念个性化⽽著称。

在20多年的创作⽣涯中,他⾃觉秉承⾃我超越的创新精神,创作出了很多具有独异风格的作品。

《红⾼粱》《红蝗》《檀⾹刑》《蛙》等作品为当代⽂坛作出了巨⼤的贡献,本⽂便以《红⾼粱》《檀⾹刑》为例浅析⼀下莫⾔⼩说写作风格。

莫⾔的故乡在⼭东⾼密县,他在那⾥⽣活了⼆⼗多年。

这⾥是他灵感的发源地,⾃从⼩说《⽩狗秋千架》中第⼀次出现“⾼密东北乡”这个概念后,他以“⾼密东北乡”为背景创作了⼀系列的⼩说,其中以中篇⼩说《红⾼粱》和长篇⼩说《檀⾹刑》影响最⼤,思想和艺术成就也最⾼。

这两部⼩说,从对过去时态的回溯中,窥探、展现和审视我们民族的⽂化⼼理世界。

⼩说中的⼈物,亦正亦邪,亦官亦匪,亦⾼尚亦粗俗,爱憎分明,敢做敢为,充分表现出了民间⼈物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在艺术上,莫⾔以诡谲多变的风格和冷漠、粗犷、精致⽽不乏华丽的描述给⼈以⽿⼀新的陌⽣与惊奇之感,给⼈以悲剧的震撼之美。

⼀.民间表述的新境界莫⾔在与⼤江健三郎的⼀篇名为《寻找“红⾼粱”的故乡》的对话中声称:“我想我的…⾼密东北乡?应该是⼀个开放的概念,⽽不是⼀个封闭的概念;应该是⼀个⽂学的概念,⽽不是地理的概念。

”莫⾔的⼩说构筑了⼀个充满⽣命活⼒与野性的乡⼟世界——⾼密东北乡,对民间进⾏审美表达和批判,借此探究⽣命本质和本原意义。

莫⾔的⼩说充分表现出了对传统审美⽅式、表现模式和悲剧美学原则的颠覆,⼤量运⽤反讽、⿊⾊幽默等技巧,给⼈以新奇和丰富的审美意蕴。

《红⾼粱》中的余占鳌与《檀⾹刑》中的孙丙,并不是典型意义上的“抗⽇英雄”和“抗德英雄”,如余占鳌的⼟匪习⽓,他“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蛋”;再如孙丙,他最初的抗德动机是德国⼈修铁路会破坏风⽔,他在组建农民军时⾃称是岳飞转世,并分封诸将,作战时⼝念咒语,装神弄⿁。

论莫言小说的叙事艺术

论莫言小说的叙事艺术

一、多视角叙述
莫言的小说常常采用多视角叙述的方式,这种叙事方式使故事具有更强的立体 感和真实感。例如,在《红高粱家族》中,莫言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开始,描述 了“我”作为一个旁观者的所见所闻,然后转向第三人称视角,深入描绘了各 个角色的内心世界
。这种多视角叙述方式,让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故事,增强了故事的复 杂性和深度。
谢谢观看
综上所述,莫言小说的结构艺术是其作品独特魅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他通过复 杂多层次的时间结构、交错穿插的叙事结构、魔幻与现实交织的超现实主义结 构和地方色彩浓郁的地域文化结构等手法,打破了传统小说的结构和表现方式,
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了不同的文学魅力。这些结构艺术不仅丰富了小说 的内容,也使得他的作品更加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生百态。
二、交错穿插的叙事结构
莫言小说的叙事结构往往打破传统的线性叙事模式,采用多角度、多视点、多 层次的叙述方式,让读者在不断变换的视角中体验故事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檀香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部小说以一个刽子手的角度展开叙述,但 同时又通过对话、回
忆录等文学手法,将不同的叙事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复杂交错的叙事 结构。这种叙事结构使得小说具有了更强的真实感和更丰富的表现力。
莫言的小说常常融入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元素,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一种超现实的 神秘感和超自然的惊奇感。例如在《红树林》中,莫言将真实的历史事件与奇 幻的故事情节相结合,创造了一个魔幻的世界。这些魔幻现实主义的元素不仅 丰富了故事的内容
和形式,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
五、深刻的社会批判
莫言的小说深入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问题和矛盾,对封建礼教、权力斗争、贫困 落后等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例如在《蛙》中,莫言通过一个乡村医生的视 角,揭示了计划生育政策的残酷和不合理性。这些社会批判不仅反映了社会的 真实面貌,也提高了读者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莫言小说特点

莫言小说特点

莫言小说特点一、从数量上看,莫言创作了大量的小说作品。

莫言80年代初开始发表作品。

1985 年的《透明的红萝卜》,由于感觉、想像力的丰富而受到读者和评论界的关注。

次年,中篇小说《红高粱》的发表,产生很大反响。

随后,他又写了与《红高粱》在故事背景、人物等有连续关系的几个中篇,它们后来结集为《红高粱家族》。

这些小说,主要以对小说中的故乡高密的记忆为背景展开。

《红高粱》系列,《球状闪电》《爆炸》《红蝗》以及发表于1995年的长篇《丰乳肥臀》,展开了中国现代文学此前少有的乡村天地:狂躁、混杂,充满酒气和血色,有骁勇血性的人物和无所拘束的激情。

莫言小说数量之多, 表现出惊人的创作生命和旺盛的创作激情,极大地丰富了当代中国文坛,为世界文坛贡献出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

二、从质量上看,莫言小说具有极高的文学艺术成就。

莫言是当代最有代表性,也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他在新世纪连续发表了两部长篇小说,一部《生死疲劳》(2007年)曾经荣获香港浸会大学颁发的第二届“红楼梦”文学奖·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大奖;另一部《蛙》曾经获得中国茅盾文学奖。

这两部小说都以非常尖锐的描写,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农村社会在半个世纪以来的苦难历程,中国农民对于土地与生命权利的孜孜不倦的追求。

而莫言小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对其个人文学成就在世界范围内的极大肯定。

在重振雄风的新世纪中国文学行列里,以莫言为代表的中国当代作家们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人到中年,经过三十年多年的历练,最终形成了丰富的表达自我的成熟风格,而他们的美学追求,也构成了一个时代的文学风格。

三、从风格上看,莫言小说对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在早期,莫言显然受福克纳影响,通过文字构造一个能不断叙述的“高密东北乡”。

他笔下的图景,来源童年的记忆在那片土地上的见闻,更来源于它丰沛、灵动、怪异的感觉。

部分作品,也写到了“当代”生活,但更多时候是将笔伸向“历史”。

在充满野性活力土地上有关“先人”生命的奔放和传奇性经历的叙述中,也隐含了对后代在生存上压抑人性的扭曲的伤感、迷惘。

莫言简介1

莫言简介1

莫言简介:莫言(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共党员。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1985年起,莫言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创作出了一批带有先锋色彩的独特作品,以大胆新奇的写作风格著称。

2011年8月,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奖官方网站称,莫言“用魔幻般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

文学奖机构评价冯牧文学奖:“莫言以近20年持续不断的旺盛的文学写作,在海内外赢得了广泛声誉。

虽然,他曾一度在创新道路上过犹不及,但他依然是新时期以来中国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

他创作于80年代中期的‘红高粱’家族系列小说,对于新时期军旅文学的发展产生过深刻而积极的影响。

《红高粱》以自由不羁的想象,汪洋恣肆的语言,奇异新颖的感觉,创造出了一个辉煌瑰丽的莫言小说世界。

他用灵性激活历史,重写战争,张扬生命伟力,弘扬民族精神,直接影响了一批同他一样没有战争经历的青年军旅小说家写出了自己‘心中的战争’,使当代战争小说面貌为之一新。

”法国儒尔·巴泰庸外国文学奖:“由中国杰出小说家莫言原创、优秀汉学家杜特莱翻译成法文的《酒国》,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实验性文体。

其思想之大胆,情节之奇幻,人物之鬼魅,结构之新颖,都超出了法国乃至世界读者的阅读经验。

这样的作品不可能被广泛阅读,但却会为刺激小说的生命力而持久地发挥效应。

”鼎钧双年文学奖:“从《透明的红萝卜》开始,莫言的创作一直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究其根本,应该归诸于莫言的感觉方式有着深厚的地域和民间渊源。

《檀香刑》是这样一个标志:民间渊源首次被放到文源论的高度来认识,也被有意识地作为对近二三十年中国小说创作宗从西方话语的大格局寻求超越和突破的手段加以运用;同时,作者关于民间渊源的视界进一步开拓,开始从抽象精神层面而转化到具体的语言形式层面,从个别意象的植入发展到整体文本的借鉴。

莫言最全介绍

莫言最全介绍

对世界文学的贡献与影响
01
展示了中国社会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莫言的作品描绘了中国社会的真实面貌,揭示了中国社会的矛盾和问题,
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社会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02
融合了世界文学的多元元素
莫言的作品借鉴了世界文学的多元元素,如魔幻现实主义、民间故事、
现代主义等,为世界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03
莫言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并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
赞誉。
他的作品被认为是中国当代文学 的代表作之一,对世界文学产生
了重要的影响。
莫言的作品在海外获得了多个奖 项,如诺贝尔文学奖等,进一步 提高了中国当代文学在国际上的
地位和影响力。
06
结语:莫言的文学贡献与 影响
对中国文学的推动与发展
创新了文学表现形式
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与反思
莫言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 实问题,通过文学创作对社会现
象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和反思。
莫言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命运, 揭示了社会不公、贫富差距、权 力斗争等现实问题,引发读者对
现实世界的思考。
莫言的作品不仅揭示了社会问题, 更通过文学形象和情节引导读者 反思人性和价值观,寻求对现实
提高了中国文学的世界影响力
莫言的作品获得了国际文学界的认可和赞誉,成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
代表之一,提高了中国文学的世界影响力。
对未来文学的启示与展望
启示
文学要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探索,要勇于突破和创新,要注重作品的艺术性 和思想性。
展望
未来的文学要更加注重跨文化交流和融合,要更加关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和 问题,要更加注重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的统一。
高度赞誉
莫言的作品在国内获得了 高度评价,他的作品被认 为是中国文学的瑰宝。

浅论莫言的小说创作特色

浅论莫言的小说创作特色

浅论莫言的小说创作特色作者:申燕来源:《东方教育》2016年第21期摘要: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作为当代文坛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莫言独特的腔调和百味杂陈的写作姿态使得他的作品饱受争议,他以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荣膺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作家的作品是隐秘的内心情感的外现,莫言在小说中以人的生命为基点,注重人的感性生命的勃发,在对普通生命关照的过程中,彰显自己对生命价值的独特理解,重视人的本真感觉,始终关注人的生存本能。

关键词:农民本色;文化自修;穿透力;多视角一、莫言表现乡村生活的独特角度:农民本色莫言的创作,源源不断,爆发力强,他是从中国的乡村吸取自己创作的资源。

为什么如此呢?在20世纪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所占的比重,乡村所需要面对的时代难题和时代困惑,都特别重要。

要想彻底改造中国,也必须花大力气彻底改变乡村状况。

这一点决定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乡村生活的比重。

但是,文学是讲究个性的,莫言,可以比较明确地把他确定为当代的农民式的作家、本色的农民作家。

这里可以引用一段莫言的话:我的祖辈都在农村修养生息,我自己也是农民出身,在农村差不多生活了20年,我的普通话到现在都有地瓜味。

这段难忘的农村生活是我一直以来的创作基础,我所写的故事和塑造的人物,甚至使用的语言都不可避免的夹杂着那里的泥土气息。

最初,我总是习惯在记忆里寻找往昔的影子直接作为素材,之后,写作注重审视现实生活的时候,有段时间总是觉得不太顺手,直到重新回到故乡高密,才终于找到问题的答案。

所以,现在再从现实生活中挖掘素材的时候,我常常自觉的把它放在故乡的背景中构建,寻找默契……..我本质上一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文学视野之外的莫言》,《广州日报》2002年09月15日)莫言是个农民作家,他所塑造的是一群生活在故乡这块黑土地上热爱生活、热爱家乡、敢爱敢恨,有着除暴安良、抗御外侮的坚忍不拔的伟大生命潜能的农民形象。

莫言的简介及作品

莫言的简介及作品

莫言的简介及作品莫言,原名管谟业,生于1955年,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也是现代文学界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塑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文学形象,留下了深刻的文化遗产。

莫言是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被誉为“中国农民小说的瑰宝”。

1. 早年经历与成长莫言出生于中国山东省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在农田中劳作,感受到农民的辛酸与艰辛。

在农民家庭的熏陶下,他对乡土文化和乡村生活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尽管他的家庭并不富裕,但他的父亲是一个喜欢讲故事的人,经常向他和其他孩子们讲述各种故事和传说,这对莫言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 文学创作风格与主题莫言的作品以深入生活、深入人民的精神风貌著称,他用真实的笔触和独特的叙事方式,展现了中国农村的沧桑和变迁。

他的作品融入了浓厚的乡土气息,以农民为主人公,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

通过这些形象,他探索了人性与生活的种种命运,以及乡村与城市的差异。

莫言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人文关怀,他对社会不公和个体命运的关注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力量和温暖。

3. 莫言的代表作品3.1 《红高粱家族》《红高粱家族》是莫言最著名的小说之一。

这部小说以一个农村家庭为背景,通过家族成员之间的纷争和矛盾,展现了中国农村在政治和社会变革中的波折历程。

小说以细腻而真实的描写,刻画了农民在命运的洪流中的坚韧与不屈。

3.2 《蛙》《蛙》是莫言最具争议性的作品之一。

这部小说以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农村医生为主角,通过医生与当地政府和村民之间的矛盾,展现了乡村百态和个体奋斗的艰辛。

这部小说以其大胆的叙事风格和丰富的对话展示了莫言独特的写作才华。

3.3 《丰乳肥臀》《丰乳肥臀》是莫言的长篇小说之一,也是他最具震撼力的作品之一。

这部小说以一个农村女性为主角,通过她与家庭以及历史之间的纠葛,展现了中国整整一个世纪以来的社会变革和政治动荡。

小说细腻而逼真地展现了一个平凡女性的坚强与无奈。

4. 莫言的影响与地位莫言的作品被广泛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获得了认可和赞誉。

论述莫言小说的特质

论述莫言小说的特质

论述莫言小说的特质莫言的文学作品,题材敏感、风格独特、想象狂放、语言犀利,在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的创作中独具个人风格和魅力,激励了新一代的年轻人。

(1)浓厚的“乡土”情怀莫言所创作的作品中几乎所有优秀作品都是以“东北高密乡”这片充满想象的土地上展开叙事,并有意识地向历史纵深挖掘,向广袤的中国乡村无边的延伸。

《檀香刑》以1900年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Y山东义和团运动、八G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仓皇出逃为历史背景,活灵活现地讲述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场可歌可泣的兵荒马乱的运动,一桩骇人听闻的酷*刑,一段惊心动魄的爱情。

《蛙》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牛》、《生死疲劳》、《丰R肥T》等都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

在文学世界里莫言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高密东北乡文学王国。

(2)“幻觉实主义”创作手法的运用《食草家族》是莫言肆意挥洒他的奇崛想象力的长篇小说,堪称汉语文学中将荒诞魔幻发展到极致的作品;历史与现实,人为与自然,视觉、味觉、触觉与魔幻荒诞的想象,浓墨重彩与天马行空的抒写,在这部作品中浑然一体,令人惊叹。

《生死疲劳》描写了一个被冤S的地主经历六道轮回,变成驴、牛、猪、狗、猴,最后终于转生成一个带有的先天性疾病的大头婴儿;这个大头婴儿不停地讲述着自己身为畜*生时的种种奇特感受,以及地主西门闹一家和农民蓝解放一家半个多世纪生死疲劳的悲欢故事。

小说透过各种动物的眼睛,体味了五十多年来中国乡村社会的苦难历史蜕变。

莫言获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对现实的描写,他是现实主义描写的魔法师,他观察整个中国社会的传统和现代,这是他的特色和创新。

(3)“意识流”的创作手法莫言在自己的小说里大量运用了意识流的手法,包括内心独白、多视角叙事、慢镜头描写、意象比喻、自由联想等等,代表作品如《红高粱》、《天堂蒜薹之歌》、《透明的红萝卜》、《红蝗》等。

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研究

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研究

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研究【摘要】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其小说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本文从语言表现手法、人物对话、风景描写、叙事结构和情感表达等多个方面对莫言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语言表现手法上,莫言运用生动形象的描写和言之有物的对话,展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

人物的对话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真实自然,增强了小说的生动性和可读性。

风景描写中,莫言常常运用大量细节描写和意象隐喻,呈现出独特的视角和感受。

叙事结构上,莫言常常采用非线性的叙事手法,引导读者思考。

情感表达方面,莫言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展现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

通过对莫言小说语言艺术特色的研究,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其创作理念和文学风格,也有助于未来对其作品的深入探讨。

【关键词】莫言小说、语言艺术、表现手法、人物对话、风景描写、叙事结构、情感表达、总结、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小说以其独特的语言艺术而备受瞩目。

莫言生于1955年,是中国大陆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力。

莫言的小说语言鲜活生动,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充满着中国乡土气息。

他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并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莫言的小说语言丰富多彩,运用了大量的地方方言和口语,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立体。

莫言的语言表达简洁明了,情感真挚动人,引人入胜。

他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和象征手法,使作品更加富有层次感和想象力。

莫言的小说语言常常催人泪下,让读者陷入情感的波涛之中,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和残酷。

莫言的小说语言艺术特色独具魅力,深受读者喜爱和推崇。

1.2 研究意义研究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具有重要的意义。

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在文学界有着重要的地位,深受读者喜爱。

通过研究莫言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创作风格和文学思想,有助于提升对莫言作品的理解和评价。

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反映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和变革。

莫言作品的语言特色

莫言作品的语言特色

莫言作品的语言特色莫言作品的语言特色莫言作品的语言具有巨大的张力和海纳百川式的包容力,他的小说冲破了传统语言运用的方式,融入了各色词语,无论是词汇运用还是语法结构都极具个性。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莫言作品的语言特色,欢迎大家阅读!莫言是我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他自19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他以一批批极具个性的令人惊叹的“爆炸性”作品,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震惊了整个当代中国文坛。

莫言的作品充满现实主义和黑色幽默,其作品的语言具有巨大的张力和海纳百川式的包容力,他的小说冲破了传统语言运用的方式,融入了各色词语,无论是词汇运用还是语法结构都极具个性。

一、莫言作品中的词语莫言作品的语言冲破了传统语言运用的方式,融入了各色词语,词汇运用极具个性,他用美雅与丑俗并存的话语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个纷繁错乱的世界。

分析莫言作品词语的运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

1、方言词语的运用汉语中有着非常丰富的方言,它们是全国各地方对同一汉语词汇的不同表达,方言体现了不同地域的特定文化。

在文学作品中,地域风格是作品用来表现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人们风俗习惯的重要手段载体,方言因其极具地域特色的特点自然成为了作家描述地域风格的重要表述方式,方言词语可以补充普通话无法作出相应表达的缺憾,作家在创作时可能准确的通过方言来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艺术和审美观。

莫言作品对方言词语运用的也较为广泛,如埋汰、贼(很)、风光(热闹、体面)、自个儿、猫儿腻等流通范围广的方言词语,还有一些表示当地特有的事物、现象或认识的词语如:牛带子、蓝竹布、老鸦芋头等,和一些虽非特有却不能用普通话进行精准表达的词语,如:士林布扫腿灯笼裤、鹅不留行,鱼狗子、火烧、地排子车、画扑灰年画等,这些词语为读者提供了理解作品的必要信息。

在莫言的作品中还有一些方言词语是让读者能够借助于其形式而获得所需要信息的,如指肚、穿堂风、开春、闭了威、差不离、罗圈腿等,读者可以通过这些词推断出与之相应的普通话词语。

莫言小说的叙述者特色

莫言小说的叙述者特色

莫言小说的叙述者特色莫言小说的叙述者特色莫言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视角构建起自身的叙事王国。

他在不同小说中尝试用不同的叙事视角,在同一部小说中也多次变化视角进行叙事。

叙述是小说创作中最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故事情节的展开和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叙述予以实现。

叙述的独特魅力不仅在于讲述的故事,也离不开讲述者及其讲述角度的选择。

同一个故事,由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讲述会呈现不同的效果,也会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情感反应。

卢伯克说:“小说技巧中整个错综复杂的方法问题,我认为都要受角度问题―叙述者所站位置对故事的关系问题―调节。

”[1]雷班也曾表示:“我认为,在整个复杂的小说写作技巧中,视角起着决定作用―――所谓视角即叙述者与他讲的故事间的关系。

”由此可见叙述视角的选择不仅让读者从特定的角度“看着”故事的叙述,也让其从故事内容的讲述中获得不一样的审美感受。

莫言《蛙》中的叙述角度复杂,通篇阅读,莫言采取的是第一人称的内聚焦叙事,但细细品来会发现在第一人称之下隐藏着众多其他视角,他以传统的第一人称叙事构造了一个叙事王国。

1.“我”叙事汪靖洋说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作家选择适合自己创作个性的巧妙的叙述角度,往往关系着小说的成败。

”[2]《蛙》共分为五部,由五封书信和一部九幕话剧所构成,小说通用第一人称内聚焦叙述。

第一人称内聚焦叙述视角的选用使得“我”不仅可以参与故事中的事件,也可以离开作品进行说明。

《蛙》中第一人称“我”既以故事中的人物担当叙述者,亦以故事的参与者在整个故事中进行叙述,兼并叙述者和被叙述者的双重身份,且在叙述之中进行相互转换,形成叙述与被述的强烈对比。

《蛙》中的第一人称叙述者“我”大部分时候是以故事中的参与者身份来叙述,而为了叙述的方便,莫言在小说中的叙述视角会在第一人称单数“我”和第一人称复数“我们”之间转换采用。

“我们”的叙述不仅使叙述者的知识领域得以拓宽,亦增大了故事的容量和读者的`思考空间。

(完整word版)莫言作品赏析

(完整word版)莫言作品赏析

莫言作品赏析莫言,作家,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55年2月17日生于山东高密。

莫言的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

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了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出神秘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檀香刑》《檀香刑》是莫言沥胆苦心磨砺出的长篇小说.在这部结构精巧、语色浓郁的作品中,真实地再现了清末山东半岛发生的一起民间反殖民的斗争事件。

带头领导这起反殖民斗争的民间艺人孙丙最终被施以“檀香刑”.作品以“施刑”为主线,展示了中国王朝政治没落中的诸多惊心动魄的事件,包括戊戌变法、义和团、外国殖民者的强取豪夺等等.小说围绕着檀香刑的实施,将封建王权和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和非人道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也凸显了专制权力作用于个体上的历史机制,成功地折射出专制权力赖以存活的黑色土壤和阴暗法则。

小说刻画了一大批鲜活的人物形象,富有浪漫气质的戏班班主孙丙、具有正义感的高密知县钱丁、从京城刑部大堂告老还乡的刽子手赵甲以及他们的女儿、干女儿、儿媳妇孙眉娘、残酷而狡猾的政客袁世凯等等.《生死疲劳》《生死疲劳》是莫言2005年以喷涌般的气势创作的一部重构宏大叙事艺术的长篇巨著。

在小说中,一个被冤杀的地主经历了六道轮回,变成驴、牛、猪、狗、猴,最后终于又转生为一个带着先天性不可治愈疾病的大头婴儿;这个大头婴儿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他身为畜牲时的种种奇特感受,以及地主西门闹一家和农民蓝解放一家半个多世纪生死疲劳的悲欢故事。

小说透过各种动物的眼睛,观照并体味了五十多年来中国乡村社会的庞杂喧哗、充满苦难的蜕变历史。

这部小说是莫言在艺术上向中国古典章回体小说和民间叙事的伟大传统致敬的巨制;关于生命的六道轮回想象撑起了这座气势宏大的文学建筑,写出了农民对生命无比执著的颂歌和悲歌。

《酒国》《酒国》是莫言于1989至1992年全力打造的一部将现实批判锋芒推向极致,并在叙事实验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和创新的长篇力作.小说犀利地揭示了这个社会的可怕奥秘.与故事并行的是出现在小说中的关于文学创作的通信,以及小说作品。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魔幻现实主义是上个世纪在拉丁美洲所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主要是在小说领域表现得比较突出。

通过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思路,一些作家努力将现实投放到了虚幻的气氛之中,然后进行详细的描述,从而使得现实被一层光怪陆离的外衣所笼罩。

魔幻现实主义是在文学作品中插入了许多神奇和怪诞的幻想,整个画面也呈现出真假难辨、虚实不分的情况。

莫言作品中有着一定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这与莫言对于拉美文学的理解有着一定的关系,同时在作品中又结合了自身特有的一些语言特点,他的作品是一种情境澎湃的感情倾诉,这和莫言自身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读者在读莫言作品的时候,能够深刻的感受到莫言小说中所富有的穿通力的语言,能够给读者的心灵造成很大的震撼。

莫言这种文学作品所展示出来的魅力和作品独特的语言风格与魔幻现实主义风格有着很大的关系。

以下结合莫言的作品开展论述,重点阐述了莫言作品中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以期能够更好的增强对于莫言文学作品的理解。

莫言的很多文学作品都是比较奇幻的,这些文学作品能够给人一种比较强烈的震撼,让作者能够从中体会到人生的内涵。

《檀香刑》是莫言小说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在小说中钱丁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帮助民间英雄孙丙,去了更高一级官员那里去说情,但不幸的是钱丁在回来的路上摔倒了,连自己的官帽也都掉到了污水坑了。

读者在理解这一段内容的时候,表面上似乎和整个故事的发展没有多大的联系,但是如果能够和当时的时局进行联系,以及和钱丁后来的自杀,孙丙的被杀,媚娘发疯联系起来,就能够感受到人物反讽的作用,最终使得魔幻的故事情节功能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增强了文学作品的渲染力。

《四十一炮》是莫言另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小说,这部小说的情节比较发散,主要是围绕食、财作为中心,在小说中罗通和老兰的关系也是时好时坏,让作者不好理解,小说的情节也是在曲折中不断的向前发展。

在小说中老兰和罗通打架主要是为了野驴子,而野驴子在去世之后,因为要合办工厂,老兰和罗通走到了一起,最后是因为老兰和杨玉珍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最终逼迫罗通杀死了自己的妻子,才走入了监狱。

红高粱家族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与历史记忆

红高粱家族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与历史记忆

红高粱家族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与历史记忆红高粱家族是中国作家莫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86年出版。

这部小说以农村的红高粱家族为背景,通过描述红高粱家族三代人的生活经历,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历史的印记。

莫言以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将历史与现实交叉呈现,引导读者思考个人命运与社会历史之间的关系。

小说中的家族命运与中国的历史记忆紧密相连。

红高粱家族代代相传,由祖父、父亲、儿子三代人组成。

祖父是抗战时期的“老红军”,父亲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烈士,而儿子则成长在社会主义建设时代。

这三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如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运动,都在小说中得到了描绘。

莫言通过将家族故事与国家历史相融合,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演变和国家历史的变迁。

魔幻现实主义是红高粱家族的重要写作手法。

莫言以夸张、幻想和超现实的手法描绘了家族成员的命运,使小说具有了一种超越现实的氛围。

例如,小说中祖父成为家族的族长后,竟然以红高粱为食物,活了一百多岁,这一情节使小说中的现实世界具有了一种魔幻的色彩。

莫言用这种风格独特的叙事方式,突出了小说中农村社会的封建迷信、等级制度和封闭性。

通过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莫言还对家族命运和历史记忆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小说中几位家族成员的命运多变,有的遭遇了悲剧,有的经历了辗转,而有的则逐渐走向光明。

这种个人命运变迁的描写,与国家历史的变迁相映成趣。

莫言用家族成员的故事,表达了对中国近代历史的思考和对个人命运的关注。

他通过描写家族成员身上的痛苦和挣扎,呼应了中国社会历史中普通人的命运和心路历程。

除了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红高粱家族中还渗透着对历史记忆的关注。

小说通过对农村社会的描写,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历史变迁中的生活状态。

家族成员在动荡的历史时期中历经艰辛,但也得到了历史的铭记。

莫言在小说中描写了家族成员对历史的敬畏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设立了家族墓地和祭坛等符号,强调了中国人对历史记忆的重视。

总而言之,莫言的《红高粱家族》通过魔幻现实主义的描写和对历史记忆的关注,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和个人命运的交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言小说之创作风格
莫言是当今文坛屈指可数的一流作家,他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他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他的作品极具个性。

他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使他超越了中国所有作家同行,进入了世界文学之列。

他的作品创作不断的追求真正的的民间风格,语言上也不断追求民间口语、戏剧的特点。

他的小说运用了很多表现力极强的细节,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浓墨重彩的语言风格,给人以震撼力。

莫言早期的作品描写童年记忆的乡村世界,表现独特的生命体验;中期受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塑造神秘的超现实的对象世界,给人以先锋色彩;而后进入新的探索期,激情勃发,画面五彩斑斓,语言充满进攻型、反叛型。

以上只是简单的概述莫言的创作特点,下面的内容将会从我个人的角度,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我对莫言的创作风格的看法。

一、莫言小说的题材内容方面
莫言小说的创作一直都把视线定格在农村,可以说是一直关注农村表现农村。

莫言自己认为他选择写农村好像是一种命定,因为他在农村生活了整整二十年,尽管他一直骂
这个地方,恨这个地方,但他没有办法隔断与这个地方的联系。

他生在那里,长在那里,他的根在那里。

只要他一离开农村,离开土地,进入都市,就会产生一种眷念。

因此在以后的一系列创作中,农村的生活就成了他灵感的来源。

比如说莫言十三岁时曾在一个桥梁工地上当过小工,给一个打铁的师傅拉风箱生火,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的产生就与他的这段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小说中的黑孩虽不是莫言本人,但与他是一体的,心灵相通的。

他在农村二十多年的生活,就像电影胶卷一样,一部一部的储存在他的脑海中,这些内容可以写成小说,可以用语言描述出来,农村题材在他的笔下还没有写完,还有许多有意义的东西值得他去写。

莫言能一直用农村题材继续小说的创作,并不是一味的编造,而是他掌握了一种同化生活的能力。

同化可以把听来的别人的生活当做自己的生活来写,可以把从某个角度生发想象出来的东西当做真实来写,这也就是一种想象力。

莫言故乡的一些奇人奇事也有很多被写入了小说中,《红高粱家族》就是融入了许多这种故事。

莫言的故乡与他的创作题材的关系也是十分复杂的,故乡对于莫言来说是一个久远的梦境,是一种伤感的情绪,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也是一个逃避现实生活的巢穴。

那个地方在他的脑中会永远的存在下去,并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

二、莫言小说的语言表达方面
莫言小说的语言是最使我们感到陌生的,是成语的任意性搭配。

其中有大量的方言俚语,当代城市的流行熟语,诗词断句,成语乏词,以及生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大量专业术语,混杂在一起,一股脑出现在小说文本中。

对于习惯语体统一、语调纯净的读者来说,这带来了信息超载的一种心理冲击,产生纷繁甚至有点芜杂的基本印象。

他的语言就是继承了民间的,和民间艺术家的口头传说是一脉相承的。

第一,这种语言是夸张的、流畅的、滔滔不绝的;第二,这种语言是生动的、有乡土气息的;第三,这种语言是中华民族的传奇文学的源头,或者是一种文学表达的方式。

莫言总是以现代人的思维感觉特征,陈述、修饰、评价着乡土社会的生存历史与传统。

莫言小说语言的另一个特色是指称色彩的语词概念大量出现。

这些概念在文本中的能指意义,一方面与写实的状物有关,比如红萝卜、红高粱,沿用着其概念的基本内涵;另一方面,也带有极强的主观随意性,比如狗有红、绿、蓝已属稀罕,而太阳也可以是绿的,血也可以是金黄色的、蓝色的......而这些超自然的色彩感觉形式,不仅服务于表现人物特殊内心体验的写实需要,更多的时候,是表现叙事人强烈的主观情感指向,这使莫言的世界色彩缤纷且带有奇幻效果,难怪有人将其比作西方晚期印象派的绘画。

莫言善于将两种外在的语言系统,在特定的叙事方式规定下,经过感知方式协调,由特定的叙述方式推动着,组成
新的语法关系,并以散文与诗歌相结合的修辞手段,经过不断转换生成,不断耗尽原有的能指意义,不断形成新的语言,最终完成了主体深层的语义表达。

莫言的语言特色,作为其风格的骨干,是非常成功的。

三、莫言小说的叙事方式方面
莫言小说的叙事方式十分的复杂,或以第三人称的全知与部分全知视角,低调叙述,使情节的安排几近于故事叙述的时序,如《透明的红萝卜》的叙述语调则呈现为由低到高的渐次发展;或以第一人称的语调转述往昔的故事;或以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为主,间杂转述、旁述的频繁变化,且意象纷呈,时空交错。

《透明的红萝卜》是最能体现莫言小说创作中的叙事特色。

这部作品的前半部分语言朴实,全部语义都与特定的时代乡土生活相关联。

而自“红萝卜”的意象出现后,作者逐渐转为以黑孩的感觉为视角,在他朦胧的向往中,出现了一个异彩纷呈的童话世界,到结尾处,一直沉默着的莫言,再也按捺不住了,从那个瘦小黝黑的身躯中跳了出来,以至于用完全不同于前半部分的湖光潋滟这个诗词断句,来壮写黑孩眼中的泪水。

他几乎调动了现代小说的全部视听知觉形式,使作品的容量迅速膨胀,大量主体心理体验的内容带来多层次的隐喻与象征效果。

莫言小说尤为突出的叙事方式是,他以超体验的感知方式,表现了充分矛盾的内在纷扰,几乎是将一种最初使状态的情绪直接地表达出
来。

一方面是凄楚、苍凉、沉滞、压抑,另一方面则是欢乐、激愤、狂喜、抗争。

这极像交响乐中两个相辅相成的旋律,彼此纠结着对话。

前者是经验性的,后者则是超经验性的,前者是感受、体验,是对外部生活的情绪性概括,后者则是向往、是追求,是灵魂永不止息的呐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