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硫及其化合物
硫及其化合物
![硫及其化合物](https://img.taocdn.com/s3/m/c216baaf284ac850ad0242da.png)
硫及其化合物一、硫(S):俗称硫磺,是一种色晶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可用于洗涤沾有硫的试管)1、Na与硫粉加热的反应:2、Fe与硫粉加热的反应:3、Cu与硫粉加热的反应:4、S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二、硫的氧化物:I、二氧化硫(SO2):无色、有刺激性的气体,易溶于水(1︰40),有毒,密度比空气大,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尾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1、SO2属于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①SO2溶于水的化学反应②将少量的SO2气体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的离子反应将过量的SO2气体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的离子反应③SO2与氧化钙(CaO)的化学反应(燃烧煤时固硫反应)2、SO2具有弱氧化性,与H2S气体或其溶液的反应3、SO2具有强还原性,可以与强氧化剂反应。
比如:①SO2气体与氧气在催化剂的条件下的化学反应②SO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离子反应③SO2使氯水褪色的化学反应④将SO2通入到FeCl3溶液的离子反应⑤SO2使溴水褪色的化学反应⑥SO2使碘水褪色的化学反应⑦SO2与双氧水的化学反应4、SO2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红可恢复红色,用品红可以检验SO2气体。
判断一下溶液褪色体现SO2的什么性质:酸性、漂白性、还原性。
SO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②SO2使溴水褪色③将SO2通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红色退去④SO2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又可以恢复红色(可用于检验SO2气体)II、三氧化硫(SO3)熔点16.8℃,沸点44.8℃,常温下为液态,标准状况下为固态。
工业上制硫酸时,为了防止水吸收SO3产生白雾,而采用98%的浓硫酸吸收SO3。
1、SO3属于酸性氧化物吧,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①SO3溶于水的化学反应②将SO3通到氢氧化钠溶液生成Na2SO4的反应③SO3与氧化钙(CaO)的化学反应三、硫酸(H2SO4):难挥发,98%的浓硫酸与水任意比互溶,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浓硫酸的稀释方法是l、浓硫酸的特性:。
氧硫及其化合物课件
![氧硫及其化合物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c708906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c5.png)
氧硫氧化物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因此在材料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如陶瓷、玻璃、半导体等。
03
能源领域
氧硫氧化物在能源领域也有一定的应用,如燃料添加剂、催化剂等。
04
氧硫的硫化物
Chapter
氧硫硫化物的分类与性质
金属硫化物
01
金属硫化物是氧硫化合物的一种,它们具有金属光泽,电导率
高,硬度大,熔点高,不溶于水,硫酸是化工领域中最重要的酸之一,可用于制造许多其他化 学品。
硫化物制备
硫化物是一种重要的化合物,可用于制造橡胶、塑料和其他 化学品。
02
氧硫的化合物
Chapter
氧硫化合物的分类
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
硫化物
金属硫化物、非金属硫化物
含氧酸盐
碳酸盐、硫酸盐、亚硫酸盐等
01
技术手段
02
03
04
燃烧控制技术:通过改进燃烧 方式和控制燃烧条件,减少燃
烧过程中的氧硫排放。
吸附分离技术:利用吸附剂和 分离技术对废弃物中的氧硫污
染物进行回收和分离。
催化转化技术:通过催化剂将 废弃物中的氧硫污染物转化为
无害物质或资源化产品。
氧硫污染的防治措施与政策
防治措施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标准,加强对氧硫污染的监管和管理。
将金属氧化物与碳或氢气在高温下反应,使金属氧化物还原为金 属单质,再与硫单质反应得到金属硫化物。
气相沉积法
将含有金属元素的蒸汽与硫蒸汽在高温下反应,得到金属硫化物 。
氧硫硫化物的应用
催化剂
许多金属硫化物具有催化活性,可以用于各种化学反应的 催化剂。
超导材料
某些金属硫化物具有超导性质,可以用于制造超导材料。
氧硫及其化合物
![氧硫及其化合物](https://img.taocdn.com/s3/m/fcacbc89168884868662d6a3.png)
氧、硫及其化合物一、氧及其化合物1.臭氧(1)与O2互为同素异形体:(2)臭氧化学性质:①极强氧化性: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蓝(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漂白和消毒(3)臭氧层2.H2O2(1)结构:电子式______________,结构式____________,化学键类型____________ (2)化学性质:①氧化性:I-(H+)、Fe2+(H+)、酸性条件下溶解Cu应用:杀菌消毒、漂白(讨论含酚酞的NaOH溶液)②还原性:与KMnO4(H+)反应③不稳定性:应用:实验室制氧气方法3.H2O的作用(1)氧化性:Na、Mg、Fe、C(反应条件)(2)还原性:(3)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4)既不显氧化性又不显还原性:Cl2+H2O、NO2+H2O、Na2O2+H2O等水解(盐、CaC2、卤代烃、酯、多糖)二、硫及其化合物1.硫元素的特点——多变价(-2;0;+4;+6)2.硫单质(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①弱氧化性:可氧化金属(Na、Fe、Cu、Ag、Hg等);H2②还原性:O2SO2的化学性质小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O2的实验室制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业制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几种漂白剂的比较:思考:SO2能使溴水、KMnO4溶液褪色与SO2使品红褪色,实质相同吗?4.三氧化硫5.硫酸(1)物理性质:浓硫酸稀释:(2)浓硫酸特性:①吸水性:干燥剂思考:浓硫酸做干燥剂可以干燥的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用来干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体。
②脱水性:属化学变化③强氧化性:钝化;Cu;C;浓硫酸与铜反应的方程式及现象:浓硫酸与碳反应的方程式:碳和浓硫酸反应产物的验证实验各试剂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高三化学人教版一轮教师用书:第4章第3节氧、硫及其重要化合物Word版含答案
![2021高三化学人教版一轮教师用书:第4章第3节氧、硫及其重要化合物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822b95c850ad02df804107.png)
SO2 表现的性质
酸性氧化物 的通性
SO2+Ca(OH)2===CaSO3+H2O
④SO2+ 2H2S===3S↓+ 2H2O
催化剂
⑤2SO2+O2
2SO3
△
⑥SO2+ Cl2+ 2H2O===2HCl+H2SO4
氧化性 还原性
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褪色
使品红溶液褪色
漂白性
3.三氧化硫的性质 (1)物理性质:熔点 16.8 ℃,沸点 44.8 ℃,在常温下为液体,在标准状况下 为固体。
(2)化学性质
4.硫化氢 (H2S)—— 水溶液为氢硫酸、为二元弱酸 H2S 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有剧毒,是一种大气污染物。 (1)与足量 NaOH 溶液, CuSO4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H2S+2OH- ===S2-+2H2O, H2S+Cu2+===CuS↓+ 2H+。 (2)ZnS(或 FeS)投入稀硫酸中能生成 H2S 气体: ZnS+2H+===Zn2++H2S↑。
[答案 ] D
2.(2017 ·北京高考 )根据 SO2 通入不同溶液中的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
的是 ( )
实验
现象
结论
含 HCl 、BaCl2 的 FeCl3
O3+ 2KI +H2O===I2+2KOH +O2
b.漂白性:因 O3 有强氧化性,所以它能使有色物质褪色,并被用来杀菌消 毒。
(3)用途 ①可用作漂白剂、脱色剂和消毒剂。
②臭氧层可以吸收来自太阳的紫外线,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保护伞。
(4)生成
放电 在放电条件下空气中的 O2 可以转化为 O3,3O2=====2O3。 2.过氧化氢 —— 其水溶液称双氧水
氧硫的实验报告
![氧硫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15fe447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a5.png)
氧硫的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方法掌握氧硫的基本性质和常见实验现象,并进一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
2. 实验原理氧硫是一种化学元素,化学符号为O和S,原子序数分别为8和16。
氧和硫都是非金属元素,常见于自然界中的气体、液体或固体中。
氧硫的组成成分在自然界中是相当稳定的。
本次实验主要基于氧硫的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与氧原子进行电荷交换的反应,其中一个物质被氧化,而另一个物质被还原。
在此过程中,氧硫化合物被加热分解,生成气体和氧化物等产物。
3. 实验材料和设备•硫磺 (S)•氧气 (O2)•火柴或点火器•火焰反应器•密封试管•实验台•手套•安全眼镜4. 实验步骤步骤1:准备设备•将火焰反应器放在实验台上;•戴上手套和安全眼镜,保护好实验人员的安全。
步骤2:加热氧硫化合物•取一小块硫磺放入密封试管中;•点燃火柴或点火器,靠近试管口进行加热。
步骤3:观察实验现象•当试管中的硫磺加热至一定温度时,硫磺开始燃烧,并放出刺激性的气味;•燃烧后的硫磺逐渐熄灭,留下灰色的残留物。
5. 实验结果和分析在本次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氧硫的氧化还原反应现象。
在加热硫磺的过程中,硫磺燃烧产生了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气体,并释放出特殊的刺激性气味。
燃烧后,硫磺逐渐熄灭,留下灰色的残留物。
根据实验现象和反应原理,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加热硫磺时,硫磺发生氧化反应,与氧气结合产生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气体;•这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其中硫磺被氧化,氧气被还原;•硫磺燃烧产生的气体和氧化物主要由二氧化硫和硫酸组成;•硫磺燃烧产生的刺激性气味主要来自二氧化硫;6. 安全注意事项•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应戴上手套和安全眼镜,以保护实验人员的安全;•点燃火柴或使用点火器时,要保证安全距离,以防烧伤;•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台和实验设备,避免留下危险物品。
7.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氧硫的基本性质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现象。
(完整版)氢氧、硫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完整版)氢氧、硫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https://img.taocdn.com/s3/m/e8ba98ac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95.png)
氢氧硫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一、氢气点耀1、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O2^=2H2O点燃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2+CI==^2HCl3、氢气和氮气合成氨:N2+3H2催化剂2NH3高温高压A4、氢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uO+H2^^=Cu+H2O△5、氢气和三氧化钨反应:3H2+WO3^^=W+3H20高温6、工业上纯硅的制备:SiCl4+2H2=上曙Si+4HCl二、水1、钠和水反应:2Na+2H2O^=2NaOH+H2f2Na+2H2O^=2Na++2OH-+H2fA2、镁和水加热:Mg+2H2O^^=Mg(OH)2+H2f有温3、铁和水蒸气反应:3Fe+4H2g^^Fe3O4+4H24、氟气和水反应:2F2+2H2O^=4HF+O25、氯气溶于水:Cl2+H2O^=HCl+HClOCl2+H2O^=H++Cl-+HClO6、氧化钠和水反应:Na2O+H2O^=2NaOHNa2O+H2O^=2Na++2OH-7、氧化钙和水反应:CaO+H2O^=Ca(OH)28、过氧化钠和水反应:2Na2O2+2H2O^』NaOH+O2f2Na2O2+2H2O^^Na++4OH-+O2f9、二氧化碳和水反应:CO2+H2O=H2cO310、三氧化硫和水反应:SO3+H2O^=H2so4SO3+H2O^=2H++SO42-11、二氧化氮和水反应:3NO2+H2Q^=2HNQ3+NOf3NO2+H2O^=2H++NO3-+NOf 12、氨气和水反应:NH3+H2O^^NH3^H2OA13、五氧化二磷与热水反应:P2O5+3H2O^=2H3PO414、五氧化二磷与冷水反应:P2O5+H2O^2HPO315、氯化镂溶于水:NH4CI+H2O^^NH3^H2O+HClNH4++H2O^^NH3・H2O+H+16、硫酸铜溶于水:CuSO4+2H2O^^Cu(OH)2+H2SO4Cu2++2H2O^^Cu(OH)2+2H+17、硫酸铝溶于水:AI2(SO4)3+6H2O2Al(OH)3+3H2SO4Al3++3H2O^^Al(OH)3+3H+19、醋酸钠溶于水:CH3COONa+H2O^^CH3COOH+NaOHCH3COO-+H2O^^CH3COOH+OH-20、偏铝酸钠溶于水:NaAIO2+2H2O^^AI(OH)3+NaOHAIO2-+2H2O^^Al(OH)3+OH-21、碳酸钠溶于水:Na2CO3+H2O^^NaHCO3+NaOHCO32-+H2O^^HCO3-+OH-22、磷酸钠溶于水:Na3PO4+H2O^^Na2HPO4+NaOHPO43-+H2O^^HPO42-+OH-23、碳酸氢钠溶于水:NaHCO3+H2O^^H2CO3+NaOHHCO3-+H2O^^H2CO3+OH-24、氮化镁溶于水:Mg3N2+6H2O^=3Mg(OH)2;+2NH3f25、硫化铝溶于水:AI2S3+6H2O^=2Al(OH)3J+3H2sf26、碳化钙溶于水:CaC2+2H2O^=Ca(OH)2+C2H2f27、电解水:2H2。
硫及其化合物
![硫及其化合物](https://img.taocdn.com/s3/m/d3205a043968011ca3009142.png)
氧可以吸收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
2⑴、过过氧氧化化氢氢((HH22OO22))是:一种无色黏稠状液体,它的水溶液 俗称双氧水,呈弱酸性。
⑵ 过氧化氢(H2O2)具有不稳定性: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能 缓慢分解,在它的水溶液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作催化 剂、其分解速率较快,实验室可用它来制取氧气。
结论:浓硫酸具有强烈腐蚀性。 思考:如果皮肤不慎沾上浓硫酸,应做如何处理?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5%的碳酸氢钠溶液。
③ 对某些金属产生钝化作用: 常温下,铝、铁遇浓硫酸会迅速被硫酸氧化并在金属 表面形成致密、坚固的氧化物膜,从而使反应停止。
④ 强氧化性: 浓H2SO4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把C、S、P、大部分 的金属氧化。
过氧化氢可用作消毒杀菌剂(3%),漂白剂(10%), 制过氧化物,氧化剂,脱氯剂,火箭燃料等。
三、硫的主要性质:
1、物理性质:硫单质为浅黄色粉末状晶体,它存在S2、 S4、S6等多种同素异形体。硫单质不溶于 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思考:做过硫熔化实验的试管如何洗涤?
2、硫的主要化学性质:
加水配成溶液 固体
结论:样液含有SO42—
若操作①中有沉淀生成,如何处置?
将浊液过滤后取少量滤液继续后续实验。
六、硫酸盐简介:
1、硫酸钡: 化学式BaSO4,俗名重晶石,不含结晶水。医学
上用作“钡餐”。BaSO4难溶于水、不溶于酸,X射线 难以透过。
2、芒硝: 化学式为Na2SO4·10H2O 3、胆矾:又称蓝矾 CuSO4·5H2O
一;硫酸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 标志 1、硫酸的物理性质:
氢 氧硫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氢 氧硫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https://img.taocdn.com/s3/m/22f51c5916fc700aba68fc2e.png)
氢氧硫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一、氢气1、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O22H2O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2+Cl22HCl3、氢气和氮气合成氨:N2+3H2催化剂2NH3高温高压4、氢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uO+H2Cu+H2O5、氢气和三氧化钨反应:3H2+WO3W+3H2O6、工业上纯硅的制备:SiCl4+2H2Si+4HCl二、水1、钠和水反应:2Na+2H2O2NaOH+H2↑2Na+2H2O2Na++2OH-+H2↑2、镁和水加热:Mg+2H2O Mg(OH)2+H2↑3、铁和水蒸气反应:3Fe+4H2O Fe3O4+4H24、氟气和水反应:2F2+2H2O4HF+O25、氯气溶于水:Cl2+H2O HCl+HClOCl2+H2O H++Cl-+HClO6、氧化钠和水反应:Na2O+H2O2NaOHNa2O+H2O2Na++2OH-7、氧化钙和水反应:CaO+H2O Ca(OH)28、过氧化钠和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2Na2O2+2H2O4Na++4OH-+O2↑9、二氧化碳和水反应:CO2+H2O H2CO310、三氧化硫和水反应:SO3+H2O H2SO4SO3+H2O2H++SO42-11、二氧化氮和水反应:3NO2+H2O2HNO3+NO ↑3NO2+H2O2H++NO3-+NO↑12、氨气和水反应:NH3+H2O NH3·H2O13、五氧化二磷与热水反应:P2O5+3H2O2H3PO414、五氧化二磷与冷水反应:P2O5+H2O2HPO315、氯化铵溶于水:NH4Cl+H2O NH3·H2O+HClNH4++H2O NH3·H2O+H+16、硫酸铜溶于水:CuSO4+2H2O Cu(OH)2+H2SO4Cu2++2H2O Cu(OH)2+2H+17、硫酸铝溶于水:Al2(SO4)3+6H2O2Al(OH)3+3H2SO4Al3++3H2O Al(OH)3+3H+19、醋酸钠溶于水:CH3COONa+H2O CH3COOH+NaOHCH3COO-+H2O CH3COOH+OH-20、偏铝酸钠溶于水:NaAlO2+2H2O AI(OH)3+NaOHAlO2-+2H2O Al(OH)3+OH-21、碳酸钠溶于水:Na2CO3+H2O NaHCO3+NaOHCO32-+H2O HCO3-+OH-22、磷酸钠溶于水:Na3PO4+H2O Na2HPO4+NaOHPO43-+H2O HPO42-+OH-23、碳酸氢钠溶于水:NaHCO3+H2O H2CO3+NaOHHCO3-+H2O H2CO3+OH-24、氮化镁溶于水:Mg3N2+6H2O3Mg(OH)2↓+2NH3↑25、硫化铝溶于水:Al2S3+6H2O2Al(OH)3↓+3H2S ↑26、碳化钙溶于水:CaC2+2H2O Ca(OH)2+C2H2↑27、电解水:2H2O2H2↑+O2↑三、过氧化氢1、二氧化硫和过氧化氢混合:SO2+H2O2H2SO42、氢氧化铁被过氧化氢氧化:2Fe(OH)2+H2O22Fe(OH)33、亚硫酸与过氧化氢混合:H2SO3+H2O2H2SO4+H2O4、氢硫酸与过氧化氢混合:H2S+H2O2S↓+2H2O5、氢碘酸与过氧化氢混合:2HI+H2O2I2+2H2O6、氯化亚铁的盐酸溶液和过氧化氢混合:2FeCl2+H2O2+2HCl2FeCl3+2H2O2Fe2++H2O2+2H+2Fe3++2H2O7、碘化钾的稀硫酸溶液和过氧化氢混合:2KI+H2O2+H2SO4K2SO4+I2+2H2O2I-+H2O2+2H+I2+2H2O8、亚硫酸钠和过氧化氢:Na2SO3+H2O2Na2SO4+H2OSO32-+H2O2SO42-+H2O9、氯化铁溶液和过氧化氢混合:2FeCl3+H2O22FeCl2+O2↑+2HCl2Fe3++H2O22Fe2++O2↑+2H+10、高锰酸钾的稀硫酸溶液和过氧化氢混合:2KMnO4+5H2O2+3H2SO4K2SO4+2MnSO4+5O2↑+8H2O2MnO4-+5H2O2+6H+2Mn2++5O2↑+8H2O11、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混合:2H2O22H2O+O2↑四、氧气1、钠在氧气中燃烧:2Na+O2Na2O22、镁在氧气中燃烧:2Mg+O22MgO3、铝在氧气中燃烧:4Al+3O22Al2O34、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5、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O22H2O6、碳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C+O2CO27、硫在氧气中燃烧:S+O2SO28、甲烷在氧气中燃烧:CH4+2O2CO2+2H2O9、硫化氢在氧气中燃烧:2H2S+3O22SO2+2H2O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2CO211、煅烧硫铁矿:4FeS2+11O22Fe2O3+8SO212、铜和氧气加热反应:2Cu+O22CuO13、氮气和氧气在放电下反应:N2+O22NO14、氨气的催化氧化:4NH3+5O24NO+6H2O15、氢硫酸溶液中通入氧气:2H2S+O2S↓+2H2O16、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2SO2+O22SO317、亚硫酸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H2SO3+O22H2SO418、氢氧化亚铁暴露在空气中变质:4Fe(OH)2+O2+2H2O4Fe(OH)319、硫酸亚铁溶液暴露在空气中变质:12FeSO4+3O2+6H2O4Fe2(SO4)3+4Fe(OH)3↓12Fe2++3O2+6H2O8Fe3++4Fe(OH)3↓20、亚硫酸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2SO3+O22Na2SO4五、硫1、硫在氧气中燃烧:S+O2SO22、钠和硫共热:2Na+S Na2S3、镁和硫共热:Mg+S MgS4、铝和硫共热:2Al+3S Al2S35、铜和硫共热:2Cu+S Cu2S6、铁和硫共热:Fe+S FeS7、硫和浓硫酸共热:S+2H2SO43SO2↑+2H2O8、硫和浓硝酸共热:S+6HNO3H2SO4+6NO2↑+2H2O9、硫和稀硝酸共热:S+2HNO3H2SO4+2NO↑10、硫和热的氢氧化钠反应:3S+6NaOH2Na2S+Na2SO3+3H2O3S+6OH-2S2-+SO32-+3H2O七、硫化氢1、硫化氢在少量的氧气中燃烧:2H2S+O22S+2H2O2、硫化氢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2H2S+3O22SO2+2H2O3、氢硫酸中通入氯气:H2S+Cl22HCl+S↓H2S+Cl22H++2Cl-+S ↓4、氢硫酸中加入溴水:H2S+Br22HBr+S↓H2S+Br22H++2Br-+S↓5、氢硫酸中加入碘水:H2S+I22HI+S↓H2S+I22H++2I-+S↓6、氢硫酸中通入氧气:2H2S+O2S↓+2H2O7、氢硫酸中通入二氧化硫:2H2S+SO23S↓+2H2O8、氢硫酸与浓硫酸混合:H2S+H2SO4S↓+SO2↑+2H2O9、氢硫酸与浓硝酸混合:H2S+2HNO3S↓+2NO2↑+2H2OH2S+2H++2NO3-S ↓+2NO2↑+H2O10、氢硫酸与稀硝酸混合:3H2S+2HNO33S↓+2NO ↑+4H2O3H2S+2H++2NO3-3S↓+2NO↑+4H2O11、亚硫酸中通入硫化氢:2H2S+H2SO33S↓+3H2O12、向氢氧化钠溶液通入少量硫化氢:H2S+2NaOH Na2S+2H2OH2S+2OH-S2-+2H2O13、向氢氧化钠溶液通入足量硫化氢:H2S+NaOH NaHS+H2OH2S+OH-HS-+H2O14、硫酸铜溶液与氢硫酸混合:CuSO4+H2S CuS↓+H2SO4Cu2++H2S CuS ↓+2H+15、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硫酸:2FeCl3+H2S2FeCl2+S↓+2HCl2Fe3++H2S2Fe2++S ↓+2H+16、氢硫酸与过氧化氢混合:H2S+H2O2S↓+2H2O17、加热硫化氢:H2S S+H2八、硫化钠1、硫化钠中通入氯气:Na2S+Cl22NaCl+S↓S2-+Cl22Cl-+S ↓2、硫化钠中加入溴水:Na2S+Br22NaBr+S↓S2-+Br22Br-+S↓3、硫化钠中加入碘水:Na2S+I22NaI+S↓S2-+I22I-+S↓4、硫化钠中通入氧气:2Na2S+O2+2H2O2S↓+4NaOH2S2-+O2+2H2O2S↓+4OH-5、硫化钠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2Na2S+3SO23S↓+2Na2SO32S2-+3SO23S↓+2SO32-6、硫化钠溶液与过氧化氢混合:Na2S+H2O2S↓+2NaOHS2-+H2O2S↓+2OH-7、硫化钠溶液与过氧化钠混合:Na2S+Na2O2+2H2O S↓+4NaOHS2-+Na2O2+2H2O S+2Na++4OH-8、硫化钠溶液呈碱性:Na2S+H2O NaHS+NaOHS2-+H2O HS-+OH-9、硫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Na2S+H2SO4Na2SO4+H2S ↑S2-+2H+H2S ↑10、硫化钠中加入浓硫酸:Na2S+2H2SO4Na2SO4+S↓+SO2↑+2H2O11、硫化钠溶液中加入浓硝酸:Na2S+4HNO32NaNO3+S↓+2NO2↑+2H2OS2-+4H++2NO3-S↓+2NO2↑+2H2O12、硫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硝酸:3Na2S+8HNO36NaNO3+3S↓+2NO ↑+4H2O3S2-+8H++2NO3-3S↓+2NO↑+4H2O13、硫化钠溶液中加入醋酸:Na2S+2CH3COOH2CH3COONa+H2S ↑S2-+2CH3COOH2CH3COO-+H2S↑14、硫化钠溶液中通入硫化氢:Na2S+H2S2NaHSS2-+H2S2HS-15、硫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铝溶液:3Na2S+2AlCl3+6H2O2Al(OH)3↓+6NaCl+3H2S↑3S2-+2Al3++6H2O2Al(OH)3↓+3H2S↑16、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硫化钠溶液:2FeCl3+Na2S2FeCl2+S↓+2NaCl2Fe3++S2-2Fe2++S ↓17、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过量硫化钠溶液:2FeCl3+3Na2S2FeS↓+S↓+6NaCl2Fe3++3S2-2FeS↓+S ↓18、硫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CuSO4+Na2S CuS↓+Na2SO4Cu2++S2-CuS ↓19、硫化钠溶液与硫酸亚铁溶液混合:FeCl2+Na2S FeS↓+2NaClFe2++S2-FeS↓20、向硫化钠和亚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2Na2S+Na2SO3+3H2SO43S↓+3Na2SO4+3H2O2S2-+SO32-+6H+3S↓+3H2O九、二氧化硫和亚硫酸1、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2SO2+O22SO32、亚硫酸被空气氧化:2H2SO3+O22H2SO42H2SO3+O24H++2SO42-3、将二氧化硫通入氯水中:SO2+Cl2+2H2O H2SO4+2HClSO2+Cl2+2H2O4H++SO42-+2Cl-3、亚硫酸与氯水混合:H2SO3+Cl2+H2O H2SO4+2HClH2SO3+Cl2+H2O4H++SO42-+2Cl-4、将二氧化硫通入溴水中:SO2+Br2+2H2O H2SO4+2HBrSO2+Br2+2H2O4H++SO42-+2Br-5、亚硫酸与溴水混合:H2SO3+Br2+H2O H2SO4+2HBrH2SO3+Br2+H2O4H++SO42-+2Br-6、将二氧化硫通入碘水中:SO2+I2+2H2O H2SO4+2HISO2+I2+2H2O4H++SO42-+2I-7、亚硫酸与碘水混合:H2SO3+I2+H2O H2SO4+2HIH2SO3+I2+H2O4H++SO42-+2I-8、二氧化硫溶于水:SO2+H2O H2SO39、二氧化硫通入浓硝酸中:SO2+2HNO3H2SO4+2NO2↑SO2+2NO3-SO42-+2NO2↑10、亚硫酸与浓硝酸混合:H2SO3+2HNO3H2SO4+2NO2↑+2H2OH2SO3+2NO3-SO42-+2NO2↑+H2O11、二氧化硫通入稀硝酸:3SO2+2HNO3+2H2O3H2SO4+2NO↑3SO2+2NO3-+2H2O4H++3SO42-+2NO↑12、亚硫酸与稀硝酸混合:3H2SO3+2HNO33H2SO4+2NO↑+H2O3H2SO3+2NO3-4H++SO42-+2NO↑+H2O13、二氧化硫通入氢硫酸中:2H2S+SO23S↓+2H2O14、氢硫酸与亚硫酸混合:2H2S+H2SO33S↓+3H2O15、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2NaOH+SO2Na2SO3+H2O2OH-+SO2SO32-+H2O16、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硫:NaOH+SO2NaHSO3OH-+SO2HSO3-17、亚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2NaOH+H2SO3Na2SO3+2H2O2OH-+H2SO3SO32-+2H2O18、向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硫:Ca(OH)2+SO2CaSO3↓+H2OCa2++2OH-+SO2CaCO3↓+H2O19、向氯化铁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2FeCl3+SO2+2H2O2FeCl2+H2SO4+2HCl2Fe3++SO2+2H2O2Fe2++4H++SO42-20、亚硫酸与氯化铁溶液混合:2FeCl3+H2SO3+H2O2FeCl2+H2SO4+2HCl2Fe3++H2SO3+H2O2Fe2++4H++SO42-十、亚硫酸钠1、亚硫酸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2SO3+O22Na2SO42、亚硫酸钠溶液中加入氯水:Na2SO3+Cl2+H2O Na2SO4+2HClSO32-+Cl2+H2O2H++SO42-+2Cl-3、亚硫酸钠溶液中加入溴水:Na2SO3+Br2+H2O Na2SO4+2HBrSO32-+Br2+H2O2H++SO42-+2Br-4、亚硫酸钠溶液中加入碘水:Na2SO3+I2+H2O Na2SO4+2HISO32-+I2+H2O2H++SO42-+2I-5、亚硫酸钠溶于水:Na2SO3+H2O NaHSO3+NaOHSO32-+H2O HSO3-+OH-6、亚硫酸钠固体与浓硫酸反应:Na2SO3+H2SO4Na2SO4+SO2↑+H2O7、亚硫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Na2SO3+2HCl2NaCl+SO2↑+H2OSO32-+2H+SO2↑+H2O8、亚硫酸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硫:Na2SO3+SO2+H2O2NaHSO3SO32-+SO2+H2O2HSO3-9、亚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铝溶液混合:3Na2SO3+2AlCl3+3H2O2Al(OH)3↓+6NaCl+3SO2↑3SO32-+2Al3++3H2O2Al(OH)3↓+3SO2↑10、亚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混合:Na2SO3+BaCl2BaSO3↓+2NaClSO32-+Ba2+BaSO3↓11、亚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混合:2FeCl3+Na2SO3+H2O2FeCl2+Na2SO4+2HCl2Fe3++SO32-+H2O2Fe2++2H++SO42-12、亚硫酸钠溶液中加入浓硝酸:Na2SO3+2HNO3Na2SO4+2NO2↑+H2OSO32-+2H++2NO3-SO42-+2NO2↑+H2O13、亚硫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硝酸:3Na2SO3+2HNO33Na2SO4+2NO↑+H2O3SO32-+2H++2NO3-3SO42-+2NO↑+H2O 14、亚硫酸钠和硫化钠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2Na2S+Na2SO3+3H2SO43S↓+3Na2SO4+3H2O2S2-+SO32-+6H+3S↓+3H2O十一、三氧化硫1、三氧化硫和水反应:SO3+H2O H2SO4SO3+H2O2H++SO42-2、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O3+2NaOH Na2SO4+H2OSO3+2OH-SO42-+H2O十二、硫酸1、钠与稀硫酸反应:2Na+H2SO4Na2SO4+H2↑2Na+2H+2Na++H2↑2、锌与稀硫酸反应:Zn+H2SO4ZnSO4+H2↑Zn+2H+Zn2++H2↑3、锌与浓硫酸反应:Zn+2H2SO4ZnSO4+SO2↑+2H2O4、浓硫酸与少量的铁共热:2Fe+6H2SO4Fe2(SO4)3+3SO2↑+6H2O5、浓硫酸与过量的铁共热:Fe+2H2SO4FeSO4+SO2↑+2H2O6、铜与浓硫酸共热:Cu+2H2SO4CuSO4+SO2↑+2H2O7、碳与浓硫酸共热:C+2H2SO4CO2↑+SO2↑+2H2O8、磷与浓硫酸共热:2P+5H2SO42H3PO4+5SO2↑+2H2O9、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Na2O+H2SO4Na2SO4+H2ONa2O+2H+2Na++H2O10、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CuO+H2SO4CuSO4+H2OCuO+2H+Cu2++H2O11、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Fe2O3+3H2SO4Fe2(SO4)3+3H2OFe2O3+6H+2Fe3++3H2O12、氧化亚铁与浓硫酸反应:2FeO+4H2SO4Fe2(SO4)3+SO2↑+4H2O13、溴化氢通入浓硫酸中:2HBr+H2SO4Br2+SO2↑+2H2O14、碘化氢通入浓硫酸中:2HI+H2SO4I2+SO2↑+2H2O15、硫化氢通入浓硫酸中:H2S+H2SO4S↓+SO2↑+2H2O16、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2NaOH+H2SO4Na2SO4+2H2OH++OH-H2O17、氢氧化铜溶于稀硫酸中:Cu(OH)2+H2SO4CuSO4+2H2OCu(OH)2+2H+Cu2++2H2O18、氢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2Fe(OH)3+3H2SO4Fe2(SO4)3+6H2O2Fe(OH)3+6H+2Fe3++6H2O19、氢氧化亚铁溶于浓硫酸:2Fe(OH)2+4H2SO4Fe2(SO4)3+SO2↑+6H2O20、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混合:BaCl2+H2SO4BaSO4↓+2HClBa2++SO42-BaSO4↓21、碳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Na2CO3+H2SO4Na2SO4+CO2↑+H2OCO32-+2H+CO2↑+H2O22、碳酸氢钠与稀硫酸反应:2NaHCO3+H2SO4Na2SO4+2CO2↑+2H2OHCO3-+H+CO2↑+H2O23、硅酸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Na2SiO3+H2SO4Na2SO4+H2SiO3SiO32-+2H+H2SiO3↓24、向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2NaAlO2+H2SO4+2H2O Na2SO4+2Al(OH)3↓AlO2-+H++H2O Al(OH)3↓25、向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硫酸:2NaAlO2+4H2SO4Na2SO4+Al2(SO4)3+4H2OAlO2-+4H+Al3++2H2O26、向醋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2CH3COONa+H2SO4Na2SO4+2CH3COOHCH3COO-+H+CH3COOH27、氯化钠固体与浓硫酸共热:NaCl+H2SO4Na2SO4+2HCl↑28、溴化钠固体与浓硫酸共热:2NaBr+2H2SO4Na2SO4+Br2+SO2↑+2H2O29、碘化钠固体与浓硫酸共热:2NaI+2H2SO4Na2SO4+I2+SO2↑+2H2O30、硫化钠溶于浓硫酸:Na2S+2H2SO4Na2SO4+S↓+SO2↑+2H2O31、硫酸亚铁溶液与浓硫酸反应:2FeSO4+2H2SO4Fe2(SO4)3+SO2↑+2H2O32、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S2O32-+2H+S↓+SO2↑+H2O33、亚硫酸钠和硫化钠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2Na2S+Na2SO3+3H2SO43S↓+3Na2SO4+3H2O2S2-+SO32-+6H+3S↓+3H2O34、氯酸钾和氯化钾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KClO3+5KCl+3H2SO43K2SO4+3Cl2↑+3H2OClO3-+5Cl-+6H+3Cl2↑+3H2O35、溴酸钾和溴化钾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KBrO3+5KBr+3H2SO43K2SO4+3Br2+3H2OBrO3-+5Cl-+6H+3Br2+3H2O36、碘酸钾和碘化钾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KClO3+5KI+3H2SO43K2SO4+3I2+3H2OClO3-+5l-+6H+3I2+3H2O十三、硫酸钠1、硫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Na2SO4+Ba(OH)2BaSO4↓+2NaOHBa2++SO4BaSO4↓2、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Na2SO4+BaCl2BaSO4↓+2NaClBa2++SO4BaSO4↓。
(完整word)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推荐文档
![(完整word)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推荐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5666cfe3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af.png)
硫及其化合物一、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用途: 1.硫:(1)物理性质: 硫为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 微溶于酒精, 易溶于CS2(用于洗去试管壁上的硫);硫有多种同素异形体: 如单斜硫、斜方硫、弹性硫等。
(2)化学性质: 硫原子最外层6个电子, 较易得电子, 表现较强的氧化性。
①与金属反应(与变价金属反应, 均是金属氧化成低价态)Al 2S 3的唯一途径) 2S (黑色) ②与非金属反应2 (说明硫化氢不稳定)③与化合物的反应 S+6HNO 34+6NO 2↑+2H 2O S+2H 2SO 4+2H 2O 2S+Na 2SO 3+3H 2O (用热碱溶液清洗硫)(3)用途: 大量用于制造硫酸、三药一柴: 医药、火药、农药、和火柴的原料。
2. 硫的氧化物: (1)二氧化硫:①SO2是无色而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 容易液化, 易溶于水。
②SO2是酸性氧化物, 能跟水反应生成亚硫酸。
③SO 2有强还原性 常见氧化剂(见上)均可与SO 2发生氧化一还原反应 如: SO2 + Cl 2 +2H2O == H2SO4 + 2HCl④SO 2也有一定的氧化性 2H 2S + SO 2 == 3S ↓ +2H 2O⑤SO2具有漂白性, 能跟有色有机化合物生成无色物质(可逆、非氧化还原反应)⑥实验室制法: Na2SO3 + H2SO4(浓) == Na2SO3 + H2O +SO2↑ 或Cu + 2H 2SO 4(浓) === CuSO 4 + 2H 2O + SO 2↑(2)三氧化硫: 是一种没有颜色易挥发的晶体;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遇水剧烈反应生成硫酸【练习】分析数据, 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Cl2+SO2+2H2O H2SO4+2HCl)①雨水样品的pH变化的原因是(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将刚取样的上述雨水和自来水相混合, pH将变________(填“大”或“小”)。
高一氧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高一氧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3fe3447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5b.png)
高一氧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点一、氧化还原反应氧硫化物是由氧和硫的化合物组成。
在这些化合物中,氧与硫的氧化态是随着元素的化合形式而变化的。
氧的氧化态通常为-2,但在氧硫化物中,其氧化态会发生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氧化态发生改变的过程。
当氧化剂得到电子并接受电通的时候,其氧化态会发生增加,而还原剂则会失去电子,其氧化态会减少。
二、高一氧硫的性质与应用1. 氧气氧气在化学反应中是一种重要的氧化剂。
它能与其他元素或化合物反应,使其氧化。
同时,氧气也是生物体呼吸过程中的必需物质。
2. 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它是高一氧硫化合物中常见的一种,也是被广泛应用的化合物之一。
二氧化硫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 工业:二氧化硫是制造硫酸的重要原料,广泛用于生产纸张、塑料、农药等产品。
- 食品:二氧化硫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常被用于保鲜果蔬,防止其变色和腐烂。
- 环境保护:作为一种污染物,二氧化硫对环境有害。
因此,在燃煤和工业废气处理中,需要对二氧化硫进行净化处理,以减少其对大气的污染。
3. 三氧化硫三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晶体,在空气中不稳定,会与水和氧反应。
它的主要应用是制造硫酸。
三氧化硫的制备方法包括:硫在高温下与氧反应,通过催化剂促使这个反应快速进行。
4. 亚硫酸亚硫酸是一种无色气体,呈强酸性,有刺激性气味。
它在一些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亚硫酸的主要应用包括:- 漂白:亚硫酸是一种常用的漂白剂,广泛用于纺织品、纸张等行业。
- 消毒:亚硫酸也可以用于消毒,如清洁和消毒水。
- 食品加工:亚硫酸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可用于保鲜、防腐和抗氧化。
5. 硫酸硫酸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强酸性。
它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中。
硫酸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 化肥:硫酸是制造化肥的重要原料,如硫酸铵、硫酸钾等。
- 汽车电池:硫酸被用作蓄电池中的电解液。
- 腐蚀剂:硫酸在工业中也用作腐蚀剂,用于清洗金属表面。
氢_氧、硫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氢_氧、硫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https://img.taocdn.com/s3/m/fa4659c5b9f3f90f76c61b53.png)
氢氧硫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一、氢气1、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O22H2O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2+Cl22HCl3、氢气和氮气合成氨:N2+3H2催化剂2NH3高温高压4、氢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uO+H2Cu+H2O5、氢气和三氧化钨反应:3H2+WO3W+3H2O6、工业上纯硅的制备:SiCl4+2H2Si+4HCl二、水1、钠和水反应:2Na+2H2O2NaOH+H2↑2Na+2H2O2Na++2OH-+H2↑2、镁和水加热:Mg+2H2O Mg(OH)2+H2↑3、铁和水蒸气反应:3Fe+4H2O Fe3O4+4H24、氟气和水反应:2F2+2H2O4HF+O25、氯气溶于水:Cl2+H2O HCl+HClOCl2+H2O H++Cl-+HClO6、氧化钠和水反应:Na2O+H2O2NaOHNa2O+H2O2Na++2OH-7、氧化钙和水反应:CaO+H2O Ca(OH)28、过氧化钠和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2Na2O2+2H2O4Na++4OH-+O2↑9、二氧化碳和水反应:CO2+H2O H2CO310、三氧化硫和水反应:SO3+H2O H2SO4SO3+H2O2H++SO42-11、二氧化氮和水反应:3NO2+H2O2HNO3+NO ↑3NO2+H2O2H++NO3-+NO↑12、氨气和水反应:NH3+H2O NH3·H2O13、五氧化二磷与热水反应:P2O5+3H2O2H3PO414、五氧化二磷与冷水反应:P2O5+H2O2HPO315、氯化铵溶于水:NH4Cl+H2O NH3·H2O+HClNH4++H2O NH3·H2O+H+16、硫酸铜溶于水:CuSO4+2H2O Cu(OH)2+H2SO4Cu2++2H2O Cu(OH)2+2H+17、硫酸铝溶于水:Al2(SO4)3+6H2O2Al(OH)3+3H2SO4Al3++3H2O Al(OH)3+3H+19、醋酸钠溶于水:CH3COONa+H2O CH3COOH+NaOHCH3COO-+H2O CH3COOH+OH-20、偏铝酸钠溶于水:NaAlO2+2H2O AI(OH)3+NaOHAlO2-+2H2O Al(OH)3+OH-21、碳酸钠溶于水:Na2CO3+H2O NaHCO3+NaOHCO32-+H2O HCO3-+OH-22、磷酸钠溶于水:Na3PO4+H2O Na2HPO4+NaOHPO43-+H2O HPO42-+OH-23、碳酸氢钠溶于水:NaHCO3+H2O H2CO3+NaOHHCO3-+H2O H2CO3+OH-24、氮化镁溶于水:Mg3N2+6H2O3Mg(OH)2↓+2NH3↑25、硫化铝溶于水:Al2S3+6H2O2Al(OH)3↓+3H2S ↑26、碳化钙溶于水:CaC2+2H2O Ca(OH)2+C2H2↑27、电解水:2H2O2H2↑+O2↑三、过氧化氢1、二氧化硫和过氧化氢混合:SO2+H2O2H2SO42、氢氧化铁被过氧化氢氧化:2Fe(OH)2+H2O22Fe(OH)33、亚硫酸与过氧化氢混合:H2SO3+H2O2H2SO4+H2O4、氢硫酸与过氧化氢混合:H2S+H2O2S↓+2H2O5、氢碘酸与过氧化氢混合:2HI+H2O2I2+2H2O6、氯化亚铁的盐酸溶液和过氧化氢混合:2FeCl2+H2O2+2HCl2FeCl3+2H2O2Fe2++H2O2+2H+2Fe3++2H2O7、碘化钾的稀硫酸溶液和过氧化氢混合:2KI+H2O2+H2SO4K2SO4+I2+2H2O2I-+H2O2+2H+I2+2H2O8、亚硫酸钠和过氧化氢:Na2SO3+H2O2Na2SO4+H2OSO32-+H2O2SO42-+H2O9、氯化铁溶液和过氧化氢混合:2FeCl3+H2O22FeCl2+O2↑+2HCl2Fe3++H2O22Fe2++O2↑+2H+10、高锰酸钾的稀硫酸溶液和过氧化氢混合:2KMnO4+5H2O2+3H2SO4K2SO4+2MnSO4+5O2↑+8H2O2MnO4-+5H2O2+6H+2Mn2++5O2↑+8H2O11、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混合:2H2O22H2O+O2↑四、氧气1、钠在氧气中燃烧:2Na+O2Na2O22、镁在氧气中燃烧:2Mg+O22MgO3、铝在氧气中燃烧:4Al+3O22Al2O34、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5、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O22H2O6、碳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C+O2CO27、硫在氧气中燃烧:S+O2SO28、甲烷在氧气中燃烧:CH4+2O2CO2+2H2O9、硫化氢在氧气中燃烧:2H2S+3O22SO2+2H2O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2CO211、煅烧硫铁矿:4FeS2+11O22Fe2O3+8SO212、铜和氧气加热反应:2Cu+O22CuO13、氮气和氧气在放电下反应:N2+O22NO14、氨气的催化氧化:4NH3+5O24NO+6H2O15、氢硫酸溶液中通入氧气:2H2S+O2S↓+2H2O16、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2SO2+O22SO317、亚硫酸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H2SO3+O22H2SO418、氢氧化亚铁暴露在空气中变质:4Fe(OH)2+O2+2H2O4Fe(OH)319、硫酸亚铁溶液暴露在空气中变质:12FeSO4+3O2+6H2O4Fe2(SO4)3+4Fe(OH)3↓12Fe2++3O2+6H2O8Fe3++4Fe(OH)3↓20、亚硫酸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2SO3+O22Na2SO4五、硫1、硫在氧气中燃烧:S+O2SO22、钠和硫共热:2Na+S Na2S3、镁和硫共热:Mg+S MgS4、铝和硫共热:2Al+3S Al2S35、铜和硫共热:2Cu+S Cu2S6、铁和硫共热:Fe+S FeS7、硫和浓硫酸共热:S+2H2SO43SO2↑+2H2O8、硫和浓硝酸共热:S+6HNO3H2SO4+6NO2↑+2H2O9、硫和稀硝酸共热:S+2HNO3H2SO4+2NO↑10、硫和热的氢氧化钠反应:3S+6NaOH2Na2S+Na2SO3+3H2O3S+6OH-2S2-+SO32-+3H2O七、硫化氢1、硫化氢在少量的氧气中燃烧:2H2S+O22S+2H2O2、硫化氢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2H2S+3O22SO2+2H2O3、氢硫酸中通入氯气:H2S+Cl22HCl+S↓H2S+Cl22H++2Cl-+S ↓4、氢硫酸中加入溴水:H2S+Br22HBr+S↓H2S+Br22H++2Br-+S↓5、氢硫酸中加入碘水:H2S+I22HI+S↓H2S+I22H++2I-+S↓6、氢硫酸中通入氧气:2H2S+O2S↓+2H2O7、氢硫酸中通入二氧化硫:2H2S+SO23S↓+2H2O8、氢硫酸与浓硫酸混合:H2S+H2SO4S↓+SO2↑+2H2O9、氢硫酸与浓硝酸混合:H2S+2HNO3S↓+2NO2↑+2H2OH2S+2H++2NO3-S ↓+2NO2↑+H2O10、氢硫酸与稀硝酸混合:3H2S+2HNO33S↓+2NO ↑+4H2O3H2S+2H++2NO3-3S↓+2NO↑+4H2O11、亚硫酸中通入硫化氢:2H2S+H2SO33S↓+3H2O12、向氢氧化钠溶液通入少量硫化氢:H2S+2NaOH Na2S+2H2OH2S+2OH-S2-+2H2O13、向氢氧化钠溶液通入足量硫化氢:H2S+NaOH NaHS+H2OH2S+OH-HS-+H2O14、硫酸铜溶液与氢硫酸混合:CuSO4+H2S CuS↓+H2SO4Cu2++H2S CuS ↓+2H+15、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硫酸:2FeCl3+H2S2FeCl2+S↓+2HCl2Fe3++H2S2Fe2++S ↓+2H+16、氢硫酸与过氧化氢混合:H2S+H2O2S↓+2H2O17、加热硫化氢:H2S S+H2八、硫化钠1、硫化钠中通入氯气:Na2S+Cl22NaCl+S↓S2-+Cl22Cl-+S ↓2、硫化钠中加入溴水:Na2S+Br22NaBr+S↓S2-+Br22Br-+S↓3、硫化钠中加入碘水:Na2S+I22NaI+S↓S2-+I22I-+S↓4、硫化钠中通入氧气:2Na2S+O2+2H2O2S↓+4NaOH2S2-+O2+2H2O2S↓+4OH-5、硫化钠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2Na2S+3SO23S↓+2Na2SO32S2-+3SO23S↓+2SO32-6、硫化钠溶液与过氧化氢混合:Na2S+H2O2S↓+2NaOHS2-+H2O2S↓+2OH-7、硫化钠溶液与过氧化钠混合:Na2S+Na2O2+2H2O S↓+4NaOHS2-+Na2O2+2H2O S+2Na++4OH-8、硫化钠溶液呈碱性:Na2S+H2O NaHS+NaOHS2-+H2O HS-+OH-9、硫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Na2S+H2SO4Na2SO4+H2S ↑S2-+2H+H2S ↑10、硫化钠中加入浓硫酸:Na2S+2H2SO4Na2SO4+S↓+SO2↑+2H2O11、硫化钠溶液中加入浓硝酸:Na2S+4HNO32NaNO3+S↓+2NO2↑+2H2OS2-+4H++2NO3-S↓+2NO2↑+2H2O12、硫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硝酸:3Na2S+8HNO36NaNO3+3S↓+2NO ↑+4H2O3S2-+8H++2NO3-3S↓+2NO↑+4H2O13、硫化钠溶液中加入醋酸:Na2S+2CH3COOH2CH3COONa+H2S ↑S2-+2CH3COOH2CH3COO-+H2S↑14、硫化钠溶液中通入硫化氢:Na2S+H2S2NaHSS2-+H2S2HS-15、硫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铝溶液:3Na2S+2AlCl3+6H2O2Al(OH)3↓+6NaCl+3H2S↑3S2-+2Al3++6H2O2Al(OH)3↓+3H2S↑16、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硫化钠溶液:2FeCl3+Na2S2FeCl2+S↓+2NaCl2Fe3++S2-2Fe2++S ↓17、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过量硫化钠溶液:2FeCl3+3Na2S2FeS↓+S↓+6NaCl2Fe3++3S2-2FeS↓+S ↓18、硫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CuSO4+Na2S CuS↓+Na2SO4Cu2++S2-CuS ↓19、硫化钠溶液与硫酸亚铁溶液混合:FeCl2+Na2S FeS↓+2NaClFe2++S2-FeS↓20、向硫化钠和亚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2Na2S+Na2SO3+3H2SO43S↓+3Na2SO4+3H2O2S2-+SO32-+6H+3S↓+3H2O九、二氧化硫和亚硫酸1、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2SO2+O22SO32、亚硫酸被空气氧化:2H2SO3+O22H2SO42H2SO3+O24H++2SO42-3、将二氧化硫通入氯水中:SO2+Cl2+2H2O H2SO4+2HClSO2+Cl2+2H2O4H++SO42-+2Cl-3、亚硫酸与氯水混合:H2SO3+Cl2+H2O H2SO4+2HClH2SO3+Cl2+H2O4H++SO42-+2Cl-4、将二氧化硫通入溴水中:SO2+Br2+2H2O H2SO4+2HBrSO2+Br2+2H2O4H++SO42-+2Br-5、亚硫酸与溴水混合:H2SO3+Br2+H2O H2SO4+2HBrH2SO3+Br2+H2O4H++SO42-+2Br-6、将二氧化硫通入碘水中:SO2+I2+2H2O H2SO4+2HISO2+I2+2H2O4H++SO42-+2I-7、亚硫酸与碘水混合:H2SO3+I2+H2O H2SO4+2HIH2SO3+I2+H2O4H++SO42-+2I-8、二氧化硫溶于水:SO2+H2O H2SO39、二氧化硫通入浓硝酸中:SO2+2HNO3H2SO4+2NO2↑SO2+2NO3-SO42-+2NO2↑10、亚硫酸与浓硝酸混合:H2SO3+2HNO3H2SO4+2NO2↑+2H2OH2SO3+2NO3-SO42-+2NO2↑+H2O11、二氧化硫通入稀硝酸:3SO2+2HNO3+2H2O3H2SO4+2NO↑3SO2+2NO3-+2H2O4H++3SO42-+2NO↑12、亚硫酸与稀硝酸混合:3H2SO3+2HNO33H2SO4+2NO↑+H2O3H2SO3+2NO3-4H++SO42-+2NO↑+H2O13、二氧化硫通入氢硫酸中:2H2S+SO23S↓+2H2O14、氢硫酸与亚硫酸混合:2H2S+H2SO33S↓+3H2O15、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2NaOH+SO2Na2SO3+H2O2OH-+SO2SO32-+H2O16、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硫:NaOH+SO2NaHSO3OH-+SO2HSO3-17、亚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2NaOH+H2SO3Na2SO3+2H2O2OH-+H2SO3SO32-+2H2O18、向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硫:Ca(OH)2+SO2CaSO3↓+H2OCa2++2OH-+SO2CaCO3↓+H2O19、向氯化铁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2FeCl3+SO2+2H2O2FeCl2+H2SO4+2HCl2Fe3++SO2+2H2O2Fe2++4H++SO42-20、亚硫酸与氯化铁溶液混合:2FeCl3+H2SO3+H2O2FeCl2+H2SO4+2HCl2Fe3++H2SO3+H2O2Fe2++4H++SO42-十、亚硫酸钠1、亚硫酸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2SO3+O22Na2SO42、亚硫酸钠溶液中加入氯水:Na2SO3+Cl2+H2O Na2SO4+2HClSO32-+Cl2+H2O2H++SO42-+2Cl-3、亚硫酸钠溶液中加入溴水:Na2SO3+Br2+H2O Na2SO4+2HBrSO32-+Br2+H2O2H++SO42-+2Br-4、亚硫酸钠溶液中加入碘水:Na2SO3+I2+H2O Na2SO4+2HISO32-+I2+H2O2H++SO42-+2I-5、亚硫酸钠溶于水:Na2SO3+H2O NaHSO3+NaOHSO32-+H2O HSO3-+OH-6、亚硫酸钠固体与浓硫酸反应:Na2SO3+H2SO4Na2SO4+SO2↑+H2O7、亚硫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Na2SO3+2HCl2NaCl+SO2↑+H2OSO32-+2H+SO2↑+H2O8、亚硫酸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硫:Na2SO3+SO2+H2O2NaHSO3SO32-+SO2+H2O2HSO3-9、亚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铝溶液混合:3Na2SO3+2AlCl3+3H2O2Al(OH)3↓+6NaCl+3SO2↑3SO32-+2Al3++3H2O2Al(OH)3↓+3SO2↑10、亚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混合:Na2SO3+BaCl2BaSO3↓+2NaClSO32-+Ba2+BaSO3↓11、亚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混合:2FeCl3+Na2SO3+H2O2FeCl2+Na2SO4+2HCl2Fe3++SO32-+H2O2Fe2++2H++SO42-12、亚硫酸钠溶液中加入浓硝酸:Na2SO3+2HNO3Na2SO4+2NO2↑+H2OSO32-+2H++2NO3-SO42-+2NO2↑+H2O13、亚硫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硝酸:3Na2SO3+2HNO33Na2SO4+2NO↑+H2O3SO32-+2H++2NO3-3SO42-+2NO↑+H2O 14、亚硫酸钠和硫化钠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2Na2S+Na2SO3+3H2SO43S↓+3Na2SO4+3H2O2S2-+SO32-+6H+3S↓+3H2O十一、三氧化硫1、三氧化硫和水反应:SO3+H2O H2SO4SO3+H2O2H++SO42-2、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O3+2NaOH Na2SO4+H2OSO3+2OH-SO42-+H2O十二、硫酸1、钠与稀硫酸反应:2Na+H2SO4Na2SO4+H2↑2Na+2H+2Na++H2↑2、锌与稀硫酸反应:Zn+H2SO4ZnSO4+H2↑Zn+2H+Zn2++H2↑3、锌与浓硫酸反应:Zn+2H2SO4ZnSO4+SO2↑+2H2O4、浓硫酸与少量的铁共热:2Fe+6H2SO4Fe2(SO4)3+3SO2↑+6H2O5、浓硫酸与过量的铁共热:Fe+2H2SO4FeSO4+SO2↑+2H2O6、铜与浓硫酸共热:Cu+2H2SO4CuSO4+SO2↑+2H2O7、碳与浓硫酸共热:C+2H2SO4CO2↑+SO2↑+2H2O8、磷与浓硫酸共热:2P+5H2SO42H3PO4+5SO2↑+2H2O9、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Na2O+H2SO4Na2SO4+H2ONa2O+2H+2Na++H2O10、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CuO+H2SO4CuSO4+H2OCuO+2H+Cu2++H2O11、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Fe2O3+3H2SO4Fe2(SO4)3+3H2OFe2O3+6H+2Fe3++3H2O12、氧化亚铁与浓硫酸反应:2FeO+4H2SO4Fe2(SO4)3+SO2↑+4H2O13、溴化氢通入浓硫酸中:2HBr+H2SO4Br2+SO2↑+2H2O14、碘化氢通入浓硫酸中:2HI+H2SO4I2+SO2↑+2H2O15、硫化氢通入浓硫酸中:H2S+H2SO4S↓+SO2↑+2H2O16、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2NaOH+H2SO4Na2SO4+2H2OH++OH-H2O17、氢氧化铜溶于稀硫酸中:Cu(OH)2+H2SO4CuSO4+2H2OCu(OH)2+2H+Cu2++2H2O18、氢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2Fe(OH)3+3H2SO4Fe2(SO4)3+6H2O2Fe(OH)3+6H+2Fe3++6H2O19、氢氧化亚铁溶于浓硫酸:2Fe(OH)2+4H2SO4Fe2(SO4)3+SO2↑+6H2O20、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混合:BaCl2+H2SO4BaSO4↓+2HClBa2++SO42-BaSO4↓21、碳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Na2CO3+H2SO4Na2SO4+CO2↑+H2OCO32-+2H+CO2↑+H2O22、碳酸氢钠与稀硫酸反应:2NaHCO3+H2SO4Na2SO4+2CO2↑+2H2OHCO3-+H+CO2↑+H2O23、硅酸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Na2SiO3+H2SO4Na2SO4+H2SiO3SiO32-+2H+H2SiO3↓24、向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2NaAlO2+H2SO4+2H2O Na2SO4+2Al(OH)3↓AlO2-+H++H2O Al(OH)3↓25、向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硫酸:2NaAlO2+4H2SO4Na2SO4+Al2(SO4)3+4H2OAlO2-+4H+Al3++2H2O26、向醋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2CH3COONa+H2SO4Na2SO4+2CH3COOHCH3COO-+H+CH3COOH27、氯化钠固体与浓硫酸共热:NaCl+H2SO4Na2SO4+2HCl↑28、溴化钠固体与浓硫酸共热:2NaBr+2H2SO4Na2SO4+Br2+SO2↑+2H2O29、碘化钠固体与浓硫酸共热:2NaI+2H2SO4Na2SO4+I2+SO2↑+2H2O30、硫化钠溶于浓硫酸:Na2S+2H2SO4Na2SO4+S↓+SO2↑+2H2O31、硫酸亚铁溶液与浓硫酸反应:2FeSO4+2H2SO4Fe2(SO4)3+SO2↑+2H2O32、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S2O32-+2H+S↓+SO2↑+H2O33、亚硫酸钠和硫化钠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2Na2S+Na2SO3+3H2SO43S↓+3Na2SO4+3H2O2S2-+SO32-+6H+3S↓+3H2O34、氯酸钾和氯化钾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KClO3+5KCl+3H2SO43K2SO4+3Cl2↑+3H2OClO3-+5Cl-+6H+3Cl2↑+3H2O35、溴酸钾和溴化钾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KBrO3+5KBr+3H2SO43K2SO4+3Br2+3H2OBrO3-+5Cl-+6H+3Br2+3H2O36、碘酸钾和碘化钾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KClO3+5KI+3H2SO43K2SO4+3I2+3H2OClO3-+5l-+6H+3I2+3H2O十三、硫酸钠1、硫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Na2SO4+Ba(OH)2BaSO4↓+2NaOHBa2++SO4BaSO4↓2、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Na2SO4+BaCl2BaSO4↓+2NaClBa2++SO4BaSO4↓。
重要非金属元素—氧硫及其重要化合物(无机化学课件)
![重要非金属元素—氧硫及其重要化合物(无机化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fa16412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db.png)
操作注意事项:
②将铁丝绕成螺旋状:
③待火柴即将燃尽时再将铁丝伸入氧气瓶中:
④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一薄层 细沙:
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
防止火柴燃烧消耗过多的氧气而使铁丝不能顺利燃烧
防止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①火柴的作用:引燃铁丝
讨论
实验内容
反应前的物质
反应后生成的物质
(1) 反应物中都是两种物质参加反应。
(3)反应条件是点燃。
小结:
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 体,氧气能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它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2、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是与 其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可燃物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要剧烈。 ——氧气的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
在空气中:木炭红热
在氧气中:木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燃烧后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碳 + 氧气
二氧化碳
点燃
为什么木条、硫分别在空气里和氧气里 燃烧的现象不同。它说明了什么?
氧气的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
铁丝燃烧实验现象:
在氧气中: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无机化学
硫化氢
案例导入
被H2S灼伤的儿童
硫化氢物理性质
目录
硫化氢化学性质
CONTENTS
硫化氢物理性质
一、硫化氢物理性质
硫化氢化学性质
二、硫化氢化学性质
二、硫化氢化学性质
1
弱酸性
应用:石油加工生产过程中可能导致突发性的撕裂或脆断、焊接区开裂等事故
二、硫化氢化学性质
2
还原性
二、硫化氢化学性质
硫及其化合物
![硫及其化合物](https://img.taocdn.com/s3/m/d52a906569dc5022abea00a0.png)
第一讲硫及硫的化合物1.氧族元素[氧族元素] 包括氧(8O)、硫(16S)、硒(34Se)、碲(52Te)和放射性元素钋(84Po).氧族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ⅥA族.[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1)相似性:①最外层电子数均为6个;②主要化合价:氧为-2价,硫、硒、碲有-2、+4、+6价.(2)递变规律:按氧、硫、硒、碲的顺序,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失电子能力增强,得电子能力减弱,非金属性减弱,金属性增强.[氧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O2 S Se Te颜色无色淡黄色灰色银白色状态气体固体固体固体逐渐增大密度逐渐升高熔点、沸点导电性不导电不导电半导体导电[氧族元素的化学性质]O2 S Se Te[同素异形体] 由同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例如,O2与O3,金刚石、石墨与C60,白磷与红磷,均分别互为同素异形体;硫元素也有多种同素异形体.注意“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的区别.同位素研究的对象是微观的原子,而同素异形体研究的对象是宏观的单质.[臭氧](1)物理性质:在常温、常压下,臭氧是一种具有特殊臭味的淡蓝色气体,密度比氧气大,也比氧气易溶于水.液态臭氧呈深蓝色,固态臭氧呈紫黑色.(2)化学性质:①不稳定性.O3在常温时能缓慢分解,高温时分解加速:2O3 =3O2.②强氧化性.例如:a.Ag、Hg等不活泼金属能与O3发生反应;b.O3+2KI+H2O=O2+I2+2KOH.(此反应可用于O3的定量分析)(3)用途:①作漂白剂.O3能使有机物的色素和染料褪色(其褪色原理与HClO类似).如将O3通入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无色.②消毒剂.(4)制法:3O22O3(5)臭氧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①存在:自然界中含有臭氧,其中90%集中在距离地面15 km~50 km的大气平流层中(即通常所说的臭氧层).②与人类的关系:空气中的微量臭氧能刺激中枢神经,加速血液循环,令人产生爽快和振奋的感觉.大气中的臭氧层能吸收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伤害.但氟氯烃(商品名为氟利昂)等气体能破坏臭氧层.因此,应减少并逐步停止氟氯烃等的生产和使用,以保护臭氧层.[过氧化氢](1)物理性质: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是一种无色粘稠液体.市售双氧水中H2O2的质量分数一般约为30%.(2)化学性质:①H2O2显弱酸性,是二元弱酸.其电离方程式可表示为:H2O2H++ HO2- HO2-H++ O22-②不稳定性.H2O2贮存时就会分解.在其水溶液中加入MnO2等催化剂,分解速度大大加快.2H2O22H2O+O2↑说明该反应原理是实验室制O2的常见方法之一.其发生装置为“固 + 液不加热”型.③H2O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H2O2中的氧元素为-1价,介于0价与-2价之间,当H2O2遇到强氧化剂时表现出还原性,而当遇到强还原剂时则表现出氧化性.例如:2KMnO4 + 5H2O2 + 3H2SO4 =K2SO4 + 2MnSO4 + 5O2↑+ 8H2O (H2O2表现还原性)H2O2 + 2KI =2KOH + I2 (H2O2表现氧化性)(3)重要用途:①医疗上广泛使用稀双氧水(含H2O2的质量分数为3%或更小)作为消毒杀菌剂.②工业上用10%的双氧水作漂白剂(漂白毛、丝及羽毛等)、脱氯剂.③实验室制取氧气.*[硫]1、硫的物理性质:淡黄色固体,难溶于水,可溶于酒精,易溶于CS2 ,熔沸点都很低。
氧化硫化学式
![氧化硫化学式](https://img.taocdn.com/s3/m/26e909da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c1.png)
氧化硫化学式
氧和硫的化合物有以下几种。
四氧化硫:SO4;三氧化硫:SO3;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硫:SO。
四氧化硫(SO4),硫的一种氧化物,硫元素显+6价。
其中两个氧原子显-2价;另外两个氧原子分别与硫原子形成单键,且两个氧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
四氧化硫是偏二甲肼C2H8N2(火箭燃料)的氧化剂。
是由三氧化硫和臭氧,经光解作用产生。
一氧化硫是一种无机化合物,无色气体,有特殊的、类似于硫化氢的臭味,不稳定,很容易发生聚合作用。
化学式为SO。
它只能以低浓度存在于气相中。
当浓缩或进入凝聚相,它双聚成S₂O₂(有时称作二氧化二硫、过氧化硫)。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用途1、硫(1)物理性质:硫为 固体; 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 2(用于洗去试管壁上的硫);硫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如单斜硫、斜方硫、弹性硫等。
硫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硫原子结构示意图 硫离子结构示意图 (2)化学性质:硫原子最外层 个电子,较易 电子,表现较强的 。
①与金属反应(与变价金属反应,均把金属氧化成低价态,如Na 、Al 、Fe 、Cu ) (剧烈反应并发生爆炸)(制取Al 2S 3的唯一途径) (色)( 色)②与非金属反应(O 2、H 2)、 (说明硫化氢不稳定) ③与化合物的反应S + HNO 3(浓)= S + H 2SO 4(浓)= S + NaOH = (用热碱溶液清洗硫) (3)用途:大量用于制造硫酸、硫化天然橡胶,也用于制药和黑火药。
2、硫的氢化物①硫化氢——H 2S 是无色、有 气味的有毒气体; 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 。
②硫化氢的化学性质A .可燃性:当22/O S H n n ≥2/1时, (H 2S 过量) 当22/O S H n n ≤2/3时, (O 2过量) 当23222<<O SH n n 时,两种反应物全部反应完,而产物既有硫又有SO 2 B .强还原性:常见氧化剂Cl 2、Br 2、I 2、Fe 3+、HNO 3、浓H 2SO 4、KMnO 4等均可将H 2S 氧化。
C.不稳定性:300℃以上易受热分解③H2S的水溶液叫氢硫酸,是二元弱酸。
电离方程式氢硫酸在空气中放置变浑浊,方程式④实验室制法:化学方程式:FeS+2H+===Fe2++H2S↑(稀HCl 、稀H2SO4)不用浓硫酸、浓盐酸制H2S的原因浓H2SO4有强氧化性,能氧化H2S;浓盐酸有挥发性,使产生的H2S气体中混有HCl气体。
⑤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酸的金属硫化物有CuS(黑)、Ag2S(黑)、PbS(黑)它们可溶于浓硝酸。
所以CuSO4、Pb(NO3)2可以与H2S反应生成沉淀:Pb(NO3)2+H2S===PbS↓+2HNO3。
⑥检验:用湿润的Pb(CH3COO)2试纸检验H2S:Pb(CH3COO)2+H2S===PbS↓+2 CH3COOH;除杂:用CuSO4溶液除去H2S:CuSO4+H2S===CuS↓+H2SO43、硫的氧化物(1)二氧化硫:①SO2是色而有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容易液化,溶于水。
②SO2是氧化物,能跟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是中强酸。
③SO2有强还原性常见氧化剂(见上)均可与SO2发生氧化一还原反应如:(与氯水反应)与氧气反应与卤素X2 ( Cl2、Br2、I2)反应④SO2也有一定的氧化性H2S + SO2 =⑤SO2具有漂白性,能跟有色有机化合物生成无色物质(可逆、非氧化还原反应)⑥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与足量NaOH反应:可用于SO2与少量NaOH反应:与足量Ca(OH)2反应:与少量Ca(OH)2反应:⑦与碱性氧化物的反应如“钙基固硫” SO2+ CaO===⑧实验室制法:Na2SO3 + H2SO4(浓) =或Cu + 2H2SO4(浓) =⑨SO2鉴别:SO2气体能使,加热时又恢复红色。
如何鉴别SO2、CO2混合气中含有CO2?先除SO2,再检验SO2是否除尽,最后用检验CO2,如何除去CO2中的SO2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何检验SO2是否除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⑩SO32-、S2-检验(加稀盐酸或稀H2SO4产生SO2、H2S)离子方程式为、弱酸根离子一般应用强酸(HCl、H2SO4)检验。
⑾亚硫酸盐在空气中长期放置,变质的原因写出Na2SO3与HCl、O2、SO2、Ba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三氧化硫:SO3在标况下不是气体,是固体,是一种没有颜色易挥发的晶体。
它是的酸酐,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遇水剧烈反应生成硫酸并放出大量的热。
气态:具有强刺激性臭味有毒气体。
SO3与NaOH反应:(3)比较SO2与CO2、SO3SO2CO2SO3主要物性无色、有刺激性气体、易液化易溶于水(1:40) 无色、无气味气体能溶于水(1:1)无色固体.熔点(16.8℃)与水反应中强酸弱酸强酸与碱反应Ca(OH)2少量SO2过量SO2少量CO2过量CO2紫色石蕊品红鉴定存在氧化性还原性与Na2O2作用除杂CO2(SO2)(4)酸雨的形成和防治酸雨的形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过程。
主要涉及反应:2SO2+O2=2SO3、SO3+H2O=H2SO4;液相反应: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
总反应:。
硝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为:、在含硫矿物燃料中加生石灰,及时吸收燃烧过程中产生的SO2,这种方法称为“钙基固硫”,其反应方程式为:SO2+CaO=CaSO3,2CaSO3+O2=2CaSO4;也可采用烟气脱硫技术,用石灰浆液或石灰石在烟气吸收塔内循环,吸收烟气中的SO2,其反应方程式为:SO2+Ca(OH)2=CaSO3+H2O,SO2+CaCO3=CaSO3+CO2,2CaSO3+O2=2CaSO4。
在冶金工业的烟道废气中,常混有大量的SO2和CO,它们都是大气的污染物,在773K和催化剂(铝矾土)的作用下,使二者反应可收回大量的硫黄,其反应原理为:SO2+2CO==S+CO24、硫酸(1)稀H2SO4具有酸的一般通性(2)浓硫酸的一般性质:高沸点的二元强酸。
此外还有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等特性,其强氧化性体现在H2SO4分子中的+6价S上。
①铜与浓硫酸反应方程式,由此可知,金属与浓硫酸反应一般需,金属被氧化为,浓硫酸一般还原为,不产生,被还原的硫酸占反应硫酸的。
②C与热的浓硫酸反应方程式,非金属被氧化成浓H 2SO 4 氧化性 Br 2(I 2、S)+SO 2+H 2OS 、△C 、△Al(或Fe)冷足量Cu 、△足量Zn 、△Fe 2+HBr(HI 、H 2S)SO 2+H 2O SO 2+CO 2+H 2O钝化→运装浓H 2SO 4 CuSO 4+SO 2+H 2O ZnSO 4+SO 2(后有H 2)+H 2O Fe 3++SO 2+H 2O只表现强 氧化性兼有酸性脱水性吸水性 C 2H 5OH 去结晶水 胆矾作干燥剂C+H 2OC 2H 4+H 2O 糖等无水CuSO 4中性气体 无强还原性气体 非碱性气体可干燥 1700③浓硫酸常温下使 钝化。
(3)浓H 2SO 4和稀H 2SO 4的比较浓H 2SO 4稀H 2SO 41 主要以H 2SO 4分子形式存在 以 形式存在2 强氧化性(S )与Cu 、C 加热反应弱氧化性(H+)与Cu 、C 不反应3 有吸水性,脱水性 无4 使Al 、Fe 钝化(常温) 使Al 、Fe 溶解5与金属反应,还原为SO 2与H 前金属反应还原为(4)SO 42—的鉴定(干扰离子可能有:CO 32-、SO 32-、SiO 32-、Ag +、PO 43-等):待测液 澄清液 白色沉淀(说明待测液中含有SO 42-离子)(5)硫酸的用途:制过磷酸钙、硫酸铵、硫酸铜、硫酸亚铁、医药、炸药,用于铅蓄电池,作干燥剂、制挥发性酸、作脱水剂和催化剂等。
二、硫酸的工业制法──接触法1、生产过程:三阶段 SO 2制取和净化 SO 2转化为SO 3 SO 3吸收和H 2SO 4的生成 三方程△H=-3412 kJ/mol△H =-196.6 kJ/mol△H=-130.3 kJ/mol三设备沸腾炉接触室吸收塔有关原理 矿石粉碎,以增大矿石与空气的接触面,加快反应速率 逆流原理(热交换器)目的:冷热气体流向相反,冷的SO 2、O 2、N 2被预热,而热的SO 3、SO 2、O 2、N 2被冷却逆流原理(98.3%的浓硫酸从塔顶淋下,气体由下往上,流向相反,充分接触,吸收更完全设备中排出的气 体炉气:SO 2,N 2,O 2.矿尘(除尘).砷硒化合物(洗涤). H 2O 气(干燥)……净化气:SO 2、N 2、O 2 SO 2、O 2、N 2、SO 3尾气:SO 2及N 2、O 2 不能直接排入大气中说 明矿尘.杂质:易使催化剂“中毒”H 2O 气:腐蚀设备、影响生产反应条件________理论需要:低温、高压、催化剂;实际应用:400℃~500℃、常压、催化剂实际用98.3%的浓硫酸吸收SO 3,以免形成酸雾不利于气体三氧化硫被进一步吸收2、尾气处理:−−−−−→−),(222等含O N SO−−→−42SO H NH 4HSO 3 三、氧族元素1.氧族元素符号及核电荷数 。
最外层电子数为___,最高正价 最低负价 2.共性(用R 表示氧族元素):(1)氢化物通式 ,除H 2O 外,氢化物的水溶液显 性。
(2)除O 外,都有氧化物 、 ,及其水化物 、 ,其中化合价是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 最高价含氧酸酸性 3.氧族元素性质递变:从O — Te ,非金属性___________,金属性____________。
(1)与H 2化合的能力及氢化物稳定性(从上到下)______________(Te 与H 2不直接化合),氢化物的酸性、还原性_________________。
(2)单质熔沸点、密度____________,Se 为半导体。
(3)氧族比同周期卤素非金属性要______, ,Cl 2 + H 2S = , H 2S + I 2 = 。
4.原子半径 单质氧化性氨水 (NH 4)2SO 3NH 4HSO 3单质颜色、灰色银白色单质状态、、、5.O2和O3比较O2O3颜色气态—淡蓝色气味刺激性特殊臭味水溶性臭氧密度比氧气的大密度臭氧比氧气易溶于水氧化性强(不易氧化Ag、Hg等)极强(O3+2KI+H2O==2KOH+I2+O2)(易氧化Ag、Hg等不活泼金属)漂白性无有(极强氧化性—作消毒剂和脱色剂)稳定性>3O22O32O3===3O2相互关系臭氧和氧气是氧的同素异形体6、比较H2O和H2O2H2O H2O2电子式化学键分子极性稳定性氧化性较弱(遇强还原剂反应)较强(遇还原剂反应)SO2 + H2O2 =还原性较弱(遇极强氧化剂反应)较强(遇较强氧化剂反应)MnO4—+ H2O2+ H+ ==作用饮用、溶剂等氧化剂、漂白剂、消毒剂、脱氯剂等四、硫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关系H2S S SO2SO3Na2SO4 FeS FeS2Na2SO3H2SO3H2SO4BaSO4HClH2,△O2,燃烧H2SO2,燃烧①加热分解②不完全燃烧O2,催化剂,△NaOHNaOH O2BaCl2H2OBaCl2①浓酸,Cu,△②浓酸,C,△H2OH2SO4O2,高温Fe,△例1.一定量的锌与100 mL 18.5 mol·L-1的浓H2SO4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33.6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