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债学课件第七章外债概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外债与国际收支 1、影响国际收支的因素 影响国际收支的内在因素:经常项目;资本项 目;平衡项目。 影响国际收支的外在因素:经济增长速度;经 济结构变化;经济周期。 影响国际收支的政策性因素:经济增长政策和 产业政策;贸易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
2、外债与国际收支的关系 外债与进出口的关系。 外债与利率、汇率的关系。 外债与储蓄、投资的关系。 外债与国际储备的关系。 国际储备形成的途径:经常项目顺差;资本项 目顺差,即对外借款的扩大;国家干预外汇市 场而收进外汇的增加;IMF分配的特别提款权 的增加;一国黄金产量的增加等。
B战争-举借外债(如英国的殖民战争)。
在世界债务发展史上,外债既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 强大动力,又是影响一国经济健康运行的重大因素。 美国、巴西、俄国、加拿大、挪威、新西兰等国在工 业化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依赖外债。美国的铁路、 新西兰的铁路、旧中国的铁路以及拉美国家的铁路, 基本都是依赖外债建立的。值得指出,为修筑铁路等 基础设施而举借外债,已成为世界外债史上的奇观。 外债也是债权国干预、控制债务国财政经济命脉的重 要手段。二战后,美国马歇尔计划的真正意图就是控 制欧洲国家,美国对日本、韩国、台湾的援助的实质 也是战略控制(远东战争补给线)。事实上,中国也 尝过奴役性外债的苦楚,体验过勒紧裤带还债的滋味。 80年代的世界性债务危机和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充 分说明了外债的两重性,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 何!”
五、外债管理 1、外债管理的原则 外债管理的原则可归纳四个:规模适度原则; 外债结构合理原则;外债使用效率原则;保证 外债偿还原则。 2、外债管理体制的内容 外债管理体制由对外借款体制和偿债体制两个 部分组成。 对外借款体制—“窗口式”管理。 偿债体制—“统借统还”、 “统借自还”、 “自借自还”。
2、外债与外资(直接投资部分) 外资包括三个部分:吸收国外的直接投资;借 入外国资金;无偿援助。 二、外债结构 1、债权结构 外债的债权结构主要是指外债的债权人分布。 外债的债权人通常包括外国政府、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外国商业 银行、工商企业以及外国公民等。
2、利率结构 外债的利率结构是指外债中以固定利率和浮动 利率计算的债务之间的比例关系。 3、币种结构 外债的币种结构是指外债以哪些外币表示的, 以各不相同的外币表示的债务占总债务的比例 关系。 4、期限结构 外债的期限结构就是外债的长短期结构,是指 长短期外债各占外债总额的比重。
外债的性质
外债首先具有“生息资本”的性质(马克思)。 外债是资本输出的一种特殊形式。 “资本逃避动乱和纷争,其本性是胆怯的。这是真的, 但不是全部真理。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减少,就 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 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会到处使用;有 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 走险;为100%的利润,它就践踏人间一切的法律;有 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 走私和贩卖奴隶就是证明。” --《资本论》(ⅰ),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P.829。
殖民战争、海外贸易及商业战争是外债的温床 (马克思)
外债的发展不仅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还与战争有着血肉般的联系。 马克思把战争引起外债的情况分两种: A战争-筹款-发行内债(“炮轰公众的 钱袋”)-自愿公债-强制公债-增发 纸币-纸币贬值-举借外债。例如,俄沙皇
采取欺诈性没收手段,发行6000万卢布的不兑现纸币 以抵补军费,结果纸币大贬值,后不得不借外债。
长”。
债务周期理论
20世纪70年代费舍尔(FISCHER)等提出, 主要内容:一国的借贷地位会随经济发展、国 际收支的变化而动态变化,即由不成熟的债务 人到成熟的债务人,经由债务减少人和不成熟 的债权人阶段,最终演变为成熟的债权人。 债务周期在现实中也许存在。由不成熟的债务 人转变为成熟的债权人,如近代的英国。 不是所有国家都能完成债务周期理论中假设角 色的顺利转变。
外债是在任何给定的时刻,一国居民所欠非居 民的已使用尚未清偿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 全部债务。 我国对外债的定义是:外债是指中国境内的机 关、团体、企业(包括外商投资企业)、事业 单位、金融机构或其他机构向外国政府、国际 金融机构、境外企业、个人或其他机构以及在 我国境内的非居民借用而尚未偿还的、用外国 货币体现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
案例: 巴西奇迹与外债
“巴西奇迹”的背后也有外债的重要作用。例 如,1968-1976年间巴西年均10%的经济增 长率几乎一半以上是依靠借入资本(外债)来 维持的。 “在战后那些靠国外借款而为经济增长提供资 本的发展中国家中,巴西也许是一个最突出的 范例……当然,许多其它国家也因大量举债而 繁荣起来。”(琴尔沃尔,英国学者)
(2)负债率 负债率 = 外债余额⁄当年GDP 负债率 = 当年还本付息额⁄当年GDP 负债率 = 当年末债务总额⁄当年末出口总额 负债率 = 年末利息支付额⁄年末GDP 1992年加入欧盟标准的《马斯特赫利特条约》 规定:债务负担率(公债余额⁄GDP ) ≤ 60%; 债务依存度(公债发行额⁄财政收入)≤ 30%; 赤字率(赤字额⁄财政支出)≤ 3%。
钱纳里的“两缺口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H.B.Chenery于1962提出,阐述外资 (含外债)与经济发展关系的重要理论。 两缺口理论认为,欠发达国家客观上存在投资与储蓄 之间的缺口、进口与出口之间的缺口,外资(包括外 债)可以弥补这两个缺口并解除这些发展约束,从而 “不仅加快增长速度,而且加强自我运用资源取得持 续发展的能力。” 外资的需求量起初由投资-储蓄缺口决定,随着经济 发展,后来主要由进口-出口缺口决定。“外部资源 对增长的贡献可大可小,视接受国家的响应政策而 定”。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利用外资的根本目的是实 现“从依靠援助的增长转变为自我保持的增
四、外债的适度规模与控制指标 1、外债适度规模的含义 外债的适度规模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1) 外债与经济结构的协调和经济增长;(2)外 债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以及整体效益和微观 效益;(3)外债偿还问题。 2、衡量外债适度规模的指标 (1)偿债率 偿债率 = 外债还本付息额⁄当年出口收汇款
双重性:外债这种资本输出既有逐利 (或剥削)性,又有创造性。 马克思为此意味深长地引用诗人歌德的 诗句: 既然痛苦是快乐的源泉, 那又何必因痛苦而伤心?
外债的产生与发展
外债哪里来?外债从信用中来(最初的 外债是国际贸易发展中的信用行为)。 与西方学者注重从国际贸易角度研究外 债不同,马克思强调殖民制度、海外贸 易及商业战争是外债的温床,从而揭示 外债产生的历史条件。
六、外债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分析 发展经济学视外债为经济发展的“引擎” 或“发动机”。 激进经济学提出外债“依附论”、债务 “桎梏论”。 在经历发展奇迹和债务危机后,人们对 外债作用的认识在深化。
1、发展经济学家视外债为经济增长“引擎” 利用外债打破贫困的恶性循环 美国学者Nurkse于1953年出版《不发达国家 的资本形成问题》,提出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认为资本形成问题是不发达国家发展问题的核 心;打破贫困恶性循环的唯一办法是利用外国 资本,两种具体办法:FDI和外债(或捐赠)。 Nurkse强调债务国必须注意外债的生产性,反 对发展中国家沾上发达国家的“消费示范效 应”。
小结:简要的评价
外债“引擎论”为发展中国家大胆利用外债作 了有益的理论准备,但忽视了外债的趋利性、 输出国对输入国的控制等外债消极因素。 外债“桎梏论”有助于我们认识外债资本的本 质,但在一点“将脏水和孩子一起倒掉”的味 道,给人以悲观无助的凄凉之感。 深入了解两方面的观点,可以加深我们对外债 两重性的理解。
源自文库
2、外债“桎梏”论
债务陷阱(Debt Trap)理论。主要理由:一 是外援是“握在援助国手中的对外武器”;二 是外债是富国榨取穷国内部积累的强有力手段; 三是外债助长消费或低效(如军费),因而 “外援对一国长期增长率的实际影响是微不足 道甚至可能是消极的”。 Lombardi:东亚奇迹只是试管环境下的产物, 根本不可能推广,等待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只能 是巨额外债,即在债务陷阱中加大对发达国家 的依赖。
第七章 外债概述
一、外债与国外公债、外资的区别 1、外债与国外公债
Gross external debt is the mount, at any. given time, of disbursed and outstanding contractual liabilities of residents of a country to non-residents to repay principal, with or without interest or to pay interest, with or without principal.
外债依附论
外债和外资造成了外围国家对中心国家 的永久性依附(埃及学者阿明、阿根廷 学者普雷维什等)。 80年代全球性债务危机,人们谈债色谈, “外债像癌症”、“外债比原子弹还危 险”、“外债是社会动乱及经济恶化的 根源”。
案例:墨西哥与外债危机
1995年墨西哥需还外债650亿美元(外债总额约 1830亿美元) ,而外汇储备只有30亿美元。在 很短时间内,墨西哥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减到 几乎为零。政府已不能出售国债,国家濒临破 产。由此引发的墨西哥金融体系几乎因为墨通 货比索的崩溃而垮台。 墨西哥大部分外债的债权人是美国银行系统。 考虑到一瞬间连锁崩溃的危险,美国政府宣布 给予墨西哥总额约为520亿美元的紧急贷款以 及其他对墨西哥金融系统及其国际债主的支撑 措施。
外债产生于国家信用
国家信用的三种形式 : 国家货币发行(先是铸币后是纸币)——中国 是世界上最早发行纸币的国家(北宋的“交 子”); 国家贷款——历史上王莽的生产性贷款(岁什 一)、王安石的水利建设贷款(10%利息)及 其“青苗法”变法中对农户40%年息贷款(民 间高利贷则倍息或十倍); 国家借款——外债往往是一国扩军备战、弥补 财政赤字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