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理论-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类工程硕士

《现代建筑理论》

课程教学讲义

课程负责人:赵祥

适用专业:建筑学、城市规划、工业设计1.课程背景

《现代建筑理论》课程是建筑类工程硕士的一门主干课和学位课,教学的目标是要提高学生对作为现当代建筑理论之源的西方建筑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学会以“大环境”的眼界去认识当代建筑,以期提高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课程采取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激发大家参与理论探讨的热情,以师生、同学交互启发的方式,在学生思维中来完成对当代建筑理论框架体系的建立,并能从理论上批判性理解和思辨建筑现象,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2.当代西方建筑理论的进展

近十年来,西方建筑比上世纪上半叶有了显著变化。建筑活动与建筑技术大发展,建筑与技术紧密结合建筑设计竞争加剧,建筑思潮混乱,如爱因斯坦说:“我们时代的特征是工具完善与与目标混乱。”虽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但仍可资借鉴。对于当代建筑理论的理解必须追溯到其形成的基础即现代建筑运动。

2.1 现代建筑之前

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历史背景、建筑技术以及建筑进展,

认识一次大战后初期建筑探新运动中的表现派、未来派、风格派及构成派。熟悉其代表建筑师、艺术家及其作品。

2.2 现代建筑运动

19世纪20年代开始,经过约百年的探索,逐渐形成了现代建筑理论。其指导思想是要使当代建筑表现工业化时代的精神,基本观点有:

●强调功能。提倡“形式服从功能”。

●注意应用新技术,建筑形式体现新材料、新结构、新设备和工业化施工的要求。

●体现新的建筑审美观,建筑艺术趋向净化,屏弃折衷主义的复古思潮与繁琐装饰,建筑造型呈几何体形的抽象组合,简洁、明亮、轻快的外形特征。

●注意空间组合与结合周围环境。流动空间(Flowing Space)、有机建筑论(Organic Architecture)和开敞布置(Open Plan)是具体表现。

教学要点:

1、著名建筑师:格罗皮厄斯、密斯.范.德.罗、柯布西埃、阿尔托、赖特。

2、名作:萨伏伊别墅、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包豪斯校舍、帕米欧疗养院、流水别墅等。

3、现代建筑派:欧洲现代建筑派、有机建筑派(赖特)。

4、组织:1928年,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成立。

5、纲领:1933年,提出“雅典宪章”(城市规划大纲)。

6、理论:《走向新建筑》(柯布西埃)、《论现代工业建筑的发展》(格罗皮厄斯)

7、教育:包豪斯学校的建立——将课堂教学和工厂实践相结合。

2.3 20世纪50年代后的设计倾向

●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和提高的倾向;

●粗野主义倾向

●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

●典雅主义倾向

●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

●人情化和地域化倾向

●讲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

50年代后,西方现代建筑思潮总的趋势是朝多元论(Pluralism)方向发展,现代建筑单一纯净的风格受到严重冲击。所谓多元论,是指风格与形式的多样化,这种趋向的目的是要求获得建筑与环境的个性及明显的地区性特征。

2.3.1地区性

地区性特征不仅表现为地理因素(地形、地貌、地质、环境、气候等)的影响,而且要反映民族、生活、历史和文化的背景。

早在30年代芬兰建筑师阿尔托就主张建筑走“民族化”和“人性化”的道路,赖特曾提倡建筑的“有机性”。但这在当时只是小小流派,并未左右现代建筑国际式发展道路。50年代后,小小溪流已汇成浩浩江河。

2.3.2多元论

建筑内公共部分空间相互交错、穿插,而且分散流通,尤其倾向于把室外空间引入内部,使室内大厅呈四季花木茂盛景象。创史人美国建筑师波特曼,总结

了7点手法,既有规律、又有变化:

动态;水;人看人;共享的空间;自然;照明、色彩与材料。

作品:波特曼的海亚特旅馆;贝铭的华盛顿国立美术馆东馆

2.4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简称PM派)又称历史主义,源于60年代中期美国,活跃于7、80年代。PM派注重地方传统,强调借鉴历史,对装饰感兴趣,认为只有从历史式样中去寻求灵感,抱有怀古情调,结合当地环境,才能使建筑为群众所喜闻乐见。他们把建筑只看作面的组合,是片断构件的编织,而不是追求某种抽象形体。

如何看待后现代主义

在现阶段起了较重要的历史作用,它重视传统、个性、地方特色与新空间概念,不仅受到许多年轻建筑师的欢迎,甚至渗透到老一代建筑师。

它是在否定现代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批判了国际式僵化的形式主义教条,促使当代建筑摸索新的道路。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不免陷入另一种片面的形式主义与复古主义的思想倾向。

总的来看,它还是从现代派脱胎而出,是当代建筑朝多元论方向发展的一个分支。它以双重译码为其设计标准,既要反映传统文化特色,又要具有时代感;既要使建筑表现个性,又要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可以说是一种“激进的折衷主义”。

2.5 文脉主义建筑观

在单体建筑方面,就是要强调个体建筑是群体的一部分,注重新、老建筑在视觉、心理、环境上的沿承连续性。在城市方面,注重城市间范围内的个别环境因素与环境整体保持时间与空间的连续性,即和谐的对话关系。在人与自然关系上,提倡人文与自然的协调平衡。在人文环境中力求通过对传统的扬弃不断推陈出新,而上升到哲学高度的文脉,称之为文脉主义。

文脉主义与之不同,在继承历史的同时,更强调传统的延续不断和传统的丰富性方面。其观点是,“历史上的城市不是由纯物质因素组成的,城市的历史是一个人类激情的历史。在激情与现实之间的精妙的平衡和辨证关系,使城市的历史具有活力。”

文脉主义强调城市的活跃性、价值观念,强调公众活动的恢宏气概,同时力求与城市元素原有经纬相吻合。

理性主义对于城市具有一种技术的观点,而文脉主义则试图对任何已知的城市元素给予具有文化尺度的三度空间表达。

现代城市华丽的现代建筑随处可见,但美好的现代环境却不易找到。优美的景观需要在时间中成熟。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痕迹积累起来,于是城市与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是城市生长的规律。

所以,在创造技术合理的环境的同时,必须注意结合历史的优秀遗产,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