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七齿轮公法线长度变动和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的测量
公差实验指导书
实验三齿轮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与公法线长度变动测量一、目的要求1.熟悉公法线千分尺或公法线指示规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2. 掌握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ΔEwm与公法线长度变动ΔFw的测量方法。
3. 加深对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ΔEwm与公法线长度变动ΔFw定义的理解。
二、测量原理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ΔEwm是指在齿轮一周内,公法线长度平均值与公称值之差,它反映齿厚减薄量。
其测量目的是为了保证齿侧间隙。
公法线长度变动ΔFw是指齿轮一周范围内,实际公法线长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反映齿轮加工中切向误差引起的齿距不均匀性,故可用评定齿轮的运动精度。
测量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时,需先计算被测齿轮公法线长度的公称值W,然后按W值组合量块,用于调整两量爪之间的距离。
沿齿圈一周每次跨过一定齿数进行测量,所得读数的平均值与公称值之差,即为ΔEwm值。
测量公法线长度变动时,按选定的跨齿数。
,使两量爪的测量平面分别与第1和第n齿的异名齿廓相切。
调节两量爪5、6的距离使指示表压缩约2圈,并将指针对零。
沿齿圈一周,进行测量,所得读数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为ΔFw值。
对于齿形角α=20°的直齿圆柱齿轮,公法线长度W和跨齿数n。
可用下式计算:W=m〔2.952(n-0.5)+0.014z〕n= 19z+0·5≈0·1l1z+0·5式中,z—齿数;m—模数(mm)。
三、测量仪器测量仪器有公法线千分尺、公法线指示规。
图3-1所示的是用公法线千分尺和公法线指示规测量的示意图。
公法线指示规的两量爪之间的距离可通过开口套4在杯体2上移动来调整。
活动量爪6的位移通过1:2的杠杆传给指示表10。
指示表的分度值为0.005mm ,可测模数1~10mm、直径在450mm以内的中等精度齿轮。
图3-1 测量公法线长度的器具(a)公法线千分尺 (b) 公法线指示规1-钥匙;2-杆体;3-开口槽;4-开口套;5-固定量爪;6-活动量爪;7-卡规体;8-按钮;9-锁紧螺母;10-指示表四、测量步骤1.计算公法线长度公称值W和跨齿数。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复习与练习及答案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复习与练习洛阳理工学院《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是江苏城市职业学院统设课程,它适用于2006级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为3学分,54学时。
课程选用由周文玲主编的《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作为教材。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研究零件的设计、制造精度与测量方法,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公差设计的方法,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期末考试由江苏城市职业学院统一命题,题型为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综合题等。
第一部分复习要求课程的有关内容主要按“了解、掌握和熟练掌握”三个层次要求,具体要求如下:第一章绪论1、掌握互换性的概念。
2、了解互换性生产的特点、意义。
3、了解标准化的意义4、明确互换性与公差、标准化、检测的关系。
5、了解优先数系的概念及实质第二章尺寸极限与配合1、熟练掌握极限与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2、掌握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的构成与特点:公差等级、公差因子、标准公差的计算及规律、尺寸分段、基本偏差系列、基准制、公差和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
3、掌握正确地查用公差与配合国家标准的常用表格:标准公差数值表、基本偏差数值表。
4、了解一般公差的概念。
5、初步掌握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第三章形状和位置公差及其检测1、了解形状和位置公差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以及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
2、掌握形状和位置公差的种类、定义及其标注方法。
3、熟悉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公差带特性----形状、大小和方位。
4、掌握形状和位置误差的概念、形位误差的评定及测量方法。
5、熟练掌握有关公差原则的基本概念,熟悉独立原则、包容原则、最大实体要求等形位误差不同控制方法的概念及其正确标注。
6、掌握形状和位置公差选择的原则及方法。
第四章测量技术基础1、掌握测量的概念、测量过程四要素和基本测量原则。
2、了解长度量值传递系统及其重要的量值传递媒介----量块。
实验 齿轮公法线长度偏差测量_学生用
根据公法线长度上偏差 Ebns=Esns cosα 公法线长度下偏差 Ebni=Esni cosα
∴公法线长度上偏差 Ebns=Esns cosα= -0.051×cos20°= mm 公法线长度下偏差 Ebni=Esni cosα= -0.17×cos20°= mm
称。 根据合格条件 Ebns≥∆Ebn≥Ebni,进行判断。
六、被测齿轮参数
模数 m=2,齿数 Z=42,压力角 α=20°,齿轮精度等级的标注 877FL JB179-83
思考题
1. 测量公法线长度是否需要先用量块组将公法线卡规的指示表调整零位。 2. 测量公法线长度偏差,取平均值的原因何在?
表 1 m =1 、α f = 200 的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公法线长度
五、示例
1.被测齿轮基本参数
模数 m=3,齿数 Z=30,压力角 α=20°,齿轮精度等级 766GM GB10095-88 根据分度圆直径 d=mZ,算得分度圆直径 d=3×30=90mm
根据齿顶圆直径 da=mZ+2m,算得齿顶圆公称直径 da=3×30+2×3=96mm 分析齿轮精度等级的标注:766GM GB10095-88,知第Ⅰ公差组精度为 7 级,第Ⅱ、Ⅲ 公差组精度为 6 级,齿厚上偏差为 G,齿厚下偏差为 M。
齿轮齿数 跨齿数
Z
k
公法线 公称长度
W
齿轮齿数 跨齿数
Z
k
公法线 公称长度
W
齿轮齿数 跨齿数
Z
k
公法线 公称长度
W
15 2 4.6383
27 4
10.7106
齿轮误差测量
二、不同场合的要求
1、精密机床、仪表的读数齿轮 2、低速重载(起重机、矿山机械)齿轮 3、高速重载(气轮机减速器) 4、正反转齿轮
资讯
1、传递运动准确性 2、传动平稳性 3、载荷分布均匀
资讯
1、载荷分布均匀性 2、侧隙要合理
资讯
1、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2、传动平稳性 3、载荷分布均匀性
要控制齿侧间隙
资讯
三、 单个齿轮的精度指标
(一)误差的产生
1、机床制造误差 2、刀具误差 3、齿坯加工、安装误差
1、几何偏心
2、运动偏心 3、机床传动链的短周期误差
(二)影响传递运动准确性的误差参数及测量
检测仪器
① 将被测齿轮安装在仪器上,松紧合适,即轴向不能窜 动,转动自如。
② 根据被测齿轮的模数选择测头,将它装在千分表上, 再将千分表装入仪器的表架上并锁紧。
③ 移动被测齿轮的位置,使测头处于齿宽中部。
④ 松开立柱6后的紧定螺钉,转动调节螺母7,使测头处 于齿槽内,并压表0.2—0.3mm左右,锁紧螺钉,将表针调 为0,开始记录数据。
(2)误差产生的原因:机床分度蜗轮偏心,使齿坯 转速不均匀,引起齿面左右切削不均匀所造成的齿轮 切向长周期误差
(3)影响:齿轮传递运动不准确
(4)公法线长度测量步骤
1)根据被测齿轮参数,计算(或查表)公法线公称值和跨 齿数
2)校对公法线千分尺零位值。
3)根据右图形式,依次测量 齿轮公法线长度值(测量全 齿圈),记下读数
(1)定义:齿轮端截面上,齿形工作部分内(齿顶倒棱部 分除外),包容实际齿形的两条设计齿形间的法向距离。
互换性填空题
.填空题1.φ30 +0.021 0mm 的孔与φ30-0.007-0.020mm 的轴配合,属于__制__配合。
2.φ30+0.012-0.009mm 的孔与φ30 0 -0.013mm 的轴配合,属于__制__配合。
3.配合代号为φ50H10/js10的孔轴,已知IT10=0.100mm ,其配合的极限间隙(或过盈)分别为__mm 、__mm 。
4.已知某基准孔的公差为0.013,则它的下偏差为__mm ,上偏差为__mm 。
5.选择基准制时,应优先选用__原因是__。
6.配合公差是指__,它表示__的高低。
7.国家标准规定的优先、常用配合在孔、轴公差等级的选用上,采用“工艺等价原则”,高于IT 8的孔均与__级的轴相配:低于IT 8的孔均和__级的轴相配。
8.φ50mm 的基孔制孔、轴配合,已知其最小间隙为0.05,则轴的上偏差是__。
9.孔、轴的ES <ei 的配合属于__配合,EI >es 的配合属于__配合。
10.φ50H8/h8的孔、轴配合,其最小间隙为__,最大间隙为__m m 。
11.孔、轴配合的最大过盈为-60μm ,配合公差为40μm ,可以判断该配合属于__配合。
12.φ50 +0.002 -0.023 mm 孔与φ50 -0.025 -0.050mm 轴的配合属于__配合,其极限间隙或极限过盈为__和__mm 。
13.公差等级的选择原则是__的前提下,尽量选用__的公差等级。
14.对于相对运动的机构应选用__配合,对不加紧固件,但要求传递较大扭矩的联接,应选用__配合。
15.基本尺寸相同的轴上有几处配合,当两端的配合要求紧固而中间的配合要求较松时,宜采用__制配合。
16.某配合部位比相应典型实例的旋转速度增高时,若为过盈配合,则过盈量应__;若为间隙配合,则间隙量应__。
17.根据国家标准的规定,向心滚动轴承按其尺寸公差和旋转精度分为 个公差等级,其中 级精度最低, 级精度最高。
互换性测量实验报告
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基础实验报告姓名:___专业班级:学号:_任课老师:__2011年10月实验一用立式光学计测量圆柱形塞规仪器名称分度值示值范围测量范围被测零件名称外径及偏差量块组合尺寸测量示意图实验记录1 2 3 4 5 6实验结论合格性判断理由实验二用粗糙度测试仪测量表面粗糙度仪器名称测量范围(μm)被测零件名称粗糙度要求(R a值)实验记录取样长度λc 测量长度Ln实测值实验结论合格性判断理由实验三形状与位置误差的测量实验3—1 直线度误差的测量仪器名称分度值(mm / m) 桥板工作跨距l(mm)被测工件名称直线度公差(μm)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测点 1 2 3 4 5 6 7 8相对读数α i第一次第二次平均相对值△i累积值h i作图实验结论直线度误差(μm)合格性判断理由实验3—2(1)平行度误差的测量仪器名称分度值(μm)测量范围(mm)被测工件名称平行度公差(μm)实验记录数据处理实验结论平行度误差(μm)合格性判断理由实验3—2(2)垂直度误差的测量仪器名称分度值(μm)测量范围(mm)被测工件名称垂直度公差(μm)实验记录数据处理测量结果垂直度误差(μm)合格性判断理由实验四齿轮测量实验4-1 齿轮齿圈径向跳动的测量仪器名称分度值测量范围被测齿轮模数m 齿数z 压力角α变位系数x 齿圈径向跳动公差实验数据齿序读数齿序读数齿序读数1 10 192 11 203 12 214 13 225 14 236 15 247 16 258 17 269 18 27数据处理实验结论合格性判断理由实验5-2 齿轮公法线长度变动与齿轮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的测量仪器名 称分 度 值 (μm )测 量 范 围 (mm)被测齿轮模 数 m齿 数 Ζ压 力 角 α变位系数x跨齿数=+=5.09Z n公法线公称长度W = (mm ) 公法线长度变动公差F w= (μm )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E w m上偏差Ewms (μm ) 下偏差Ewm1(μm ) 实验记录序 号 1 2 3 4 5 6 公法线实际长度数 据 处 理公法线长度变动ΔFw=Wmax -Wmin= (μm ) 公法线平均长度w = (mm ) 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w w Ewm(μm )实 验结 论合格性判断 公法线长度变动理 由 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 理 由实验5-3 齿轮基节偏差的测量仪器名称分度值测量范围被测齿轮模数m 齿数z 压力角α变位系数x 公称基节及偏差实验记录齿 1左侧右侧齿 2左侧右侧齿 3左侧右侧实验结论合格性判断理由实验5-4 齿轮分度圆齿厚的测量仪器名称分度值测量范围被测齿轮模数m 齿数z 压力角α变位系数x分度圆弦齿高分度圆公称弦齿厚及偏差实验记录齿序实测齿厚(mm)实测偏差齿 1齿 2齿 3齿 4实验结论合格性判断理由。
第7章 齿轮公差及检测
2.齿距累积总偏差 Fp (total accumulative pitch deviation)
齿距累积总偏差Fp是指齿轮同侧齿面任意弧段(k=1至k=z)内的最大齿距 累积偏差。它表现为齿距累积偏差曲线的总幅值,可反映齿轮转一转过程 中传动比的变化,因此它影响齿轮的运动精度
单个齿距偏差(fpt ) 是指在端平面上接近齿高中部的一个与齿轮轴线同心 的圆上,实际齿距与理论齿距的代数差。 k个齿距累积偏差 Fpk 是指任意k个齿距的实际弧长与理论弧长的代数差。 理论上它等于这k个齿距的各单个齿距偏差的代数和,如图所示。
切向综合总偏差可用单啮仪测量
单啮仪具有一种比较装置,能实现或模拟均 匀的运动传递。测量基准为被测齿轮的轴线, 如图,被测齿轮与测量齿轮在设计中心距a 上作单面啮合,它们分别与直径等于齿轮分 度圆直径的两个摩擦圆盘 b和 c同轴安装, 被测齿轮和圆盘b可在同一轴上作相对转动。 如果圆盘制造精确,并能将圆盘b相对于被 测齿轮的角位移测量出来,则测得的就是被 测齿轮的转角误差。比较装置可以采用机械 传动、光栅、电子、磁分度等。
第一节 齿轮的应用要求及加工误差分类
一、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
1.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为了保证齿轮传动的运动精度,
应限制齿轮一转中最大转角误差△i∑ 。
2.传动的平稳性 即保证齿轮传动的每个瞬间传动比变
化小,以减小振动,降低噪声(主要控制齿轮以一齿为周期的 短周期转角误差)。
3.载荷分布的均匀性 即要求齿轮啮合时齿面接触良好,
径向综合总偏差是指在径向(双面)综合检验时,被测齿轮的左右齿面同时与测 量齿轮接触,并转过一整圈时出现的中心距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如图 所示
图:径向综合总偏差
5. 公法线长度变动ΔFW (base tangent length variation)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教学课程标准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教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电气自动化、机电专业、冶金设备应用与维护、数控技术专业的高职学生。
实验教学总目标:《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而《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的实验是该课程重要的实践性环节,通过实验巩固《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有关测量技术知识和控制产品质量的基本方法,加强机械制造的质量观念。
三、各实验项目的实验目的及实验教学的内容和任务实验一:常用量规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了解常用量规的基本原理和构造。
2.掌握常用量规的使用方法和读数方法。
(二)实验教学内容与任务1.进一步了解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百分表或千分表和万能角度尺的基本原理和构造。
2.学习常用量规的使用方法。
3.学习常用量规的读数方法。
4.通过测量工件巩固常用量规的使用方法和读数方法掌握。
实验二:量块的认识和使用(一)实验目的1.认识量块。
2.熟悉量块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教学内容与任务1.学习量块的概念,了解量块的功能、结构、构成及量块的标准知识等。
2.了解量块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3.学习量块的使用方法。
4.通过一些量规如外径千分尺或公法线千分尺,加深理解量块的测量特点。
实验三:测量轴的跳动误差(一)实验目的1.了解偏摆检查仪的构造。
2.掌握测量轴的跳动误差的方法。
3.加深理解轴的跳动误差的意义。
(二)实验教学内容与任务1.学习偏摆检查仪的构造,进一步掌握千分表的使用。
2.测量轴的端面圆跳动误差。
3.测量轴的径向圆跳动误差。
4.根据测量结果分析轴的跳动误差的意义。
实验四:轴、孔尺寸测量(一)实验目的1.了解外径千分尺和内径百分表的构造和测量原理。
2.掌握外径千分尺和内径百分表的测量方法。
3.加深对外径和内径尺寸测量特点的了解。
(二)实验教学内容与任务1.进一步学习外径千分尺和内径百分表的构造和测量原理。
齿轮公法线长度偏差的测量
WK WK+1 1 2 3 4
WK+1-WK= 5
Pb = 6
测量 结果
公法线长度变动量Δ Fw=
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Δ Ewm= W -W = (mm)
四、注意事项:
1.按公称公法线长度W,选择测量范围合适的公法线千分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并应注意校准其示值零位。 2.测量公法线长度时应注意千分尺两个碟形量砧的位置(或 指示 规两个量的位量)。见图:(a)图所示两个量砧与 齿 面在分度圆附近相切,位置正确;(b)图所示两个量砧与齿
面分别在齿顶和齿根处相切,不好;(c)图所示两个量砧与
表读取示值,并记入表中。 (4)所有测量值中的最大值Wmax与最小值Wmin之差为公法线
长度变动量Fw;
(5)所有读数的平均值与公法线公称长度之差为公法线平均 长度偏差EW m。 F W 和EW m应分别在公法线长度变动公差F W 和公法线平均 长度上偏差EWms 与下偏差E Wmi 范围内零件才为合格。
测量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时, 需先计算被测齿轮公法线长度
的公称值W, 沿齿圈一周每次跨过一定齿数进行测量,所 得读数的平均值与公称值之差即为WmE∆ 值。
根据被测齿轮的模数、齿数和标准压力角等参数计算跨 齿数和 公称公法线长度W,计算公式:
+2
m、z、α——齿轮的模数、齿数、标准压力角; invα——渐开线函数,inv20度为0.014904;
内,所有实际公法线长度的平均值W平均与公法线长度公称值 W之差,即: △Ewm =W平均- W 它反映齿厚减薄量。 其测量目的是为了保证齿侧间隙。
公法线千分尺测量公法线原理图
公法线千分尺量仪说明和测量原理
3. 齿轮公法线长度通常使用公法线干分尺或公法线指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习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l.单件小批生产的配合零件,可以实行”配作”,虽没有互换性,但仍是允许的。
()2.图样标注φ30 +0.033 0mm的孔,可以判断该孔为基孔制的基准孔。
()3.过渡配合可能具有间隙,也可能具有过盈,因此,过渡配合可能是间隙配合,也可能是过盈配合。
4.配合公差的数值愈小,则相互配合的孔、轴的公差等级愈高。
()5.孔、轴配合为φ40H9/n9,可以判断是过渡配合。
()6.配合H7/g6比H7/s6要紧。
()7.孔、轴公差带的相对位置反映加工的难易程度。
()8.最小间隙为零的配合与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二者实质相同。
()9.基轴制过渡配合的孔,其下偏差必小于零。
()10.从制造角度讲,基孔制的特点就是先加工孔,基轴制的特点就是先加工轴。
()11.工作时孔温高于轴温,设计时配合的过盈量应加大。
()12.基本偏差a~h与基准孔构成间隙配合,其中h配合最松。
()13.有相对运动的配合应选用间隙配合,无相对运动的配合均选用过盈配合。
()14.配合公差的大小,等于相配合的孔轴公差之和。
()15.装配精度高的配合,若为过渡配合,其值应减小;若为间隙配合,其值应增大。
()16.滚动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采用基孔制。
()17.滚动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采用间隙配合。
()18.滚动轴承配合,在图样上只须标注轴颈和外壳孔的公差带代号。
()19.0级轴承应用于转速较高和旋转精度也要求较高的机械中。
()20.滚动轴承国家标准将内圈内径的公差带规定在零线的下方。
()21.滚动轴承内圈与基本偏差为g的轴形成间隙配合。
()22.平键联接中,键宽与轴槽宽的配合采用基轴制。
()23.矩形花键的定心尺寸应按较高精度等级制造,非定心尺寸则可按粗糙精度级制造。
()24.矩形花键定心方式,按国家标准只规定大径定心一种方式。
()25.圆锥配合时,可沿轴向进行相互位置的调整,因而比圆柱结合的互换性好。
()26.圆锥直径和锥度的制造误差都会引起圆锥配合基面距的变化。
齿轮的测量
8. 测量时均匀地转动横向手轮3, 特别是测头 13接近齿顶时应小心, 别让其滑出齿面而 挤坏测头及工件;注意观察表的指针移动 范围, 如果指针偏向一边, 可用微调滚花 手轮4再次进行调整, 并旋转电感电箱上的 手轮选取合适的放大倍数; 9. 测量完毕用手推着测头并转动横向手轮3, 使其回到起始位置, 这样可以防止测头划 伤工件; 10.将自动记录器24立面板上的钮子开关扳至 记录位置;将自动记录器水平面板上的送 纸和笔电流钮子开关扳到开的位置(见图740);记录线的粗、中、细三种线与7mA、 5mA、3mA三种烧线电流相对应, 应根据排 纸速度选取, 排纸速度越大, 烧线电流也 越大, 以划线细而清晰为准;旋转记录笔 微调旋钮, 使其笔尖近似地处于记录纸中 间位置, 然后均匀地转动横向手轮3, 记录 器便自动将齿形误差曲线记录下来。 重复以上有关步骤对另一齿面进行测量; 11.在被测齿轮圆周上每隔90位置选测一齿, 每齿左右齿廓都要测量。根据记录曲线取 其中最大值作为评定该齿轮的齿形误差值, 最后判断工件合格与否。
7-5
齿轮测量
7-5-1 齿轮齿距误差的测量 一 实验目的 1.学会用相对法测量齿轮的齿距(周节)误差; 2.掌握用相对法测量齿距的数据处理方法,正确理解齿距偏差和齿距累积误差的实 际含义及其对齿轮传动精度的影响。 二 仪器概述 用周节仪测量齿距误差操作方便,仪器结构简单,故使用较为广泛。它常用于 检验7级及低于7级精度的内外啮合直齿、斜齿圆柱齿轮的齿距偏差(对内啮合齿轮其 直径要较大)。 1.仪器主要度量指标 测量范围 模数2-16 mm 指示表示值范围 0-1 mm 分度值 0.001 mm
(a)工作原理 (b)径向读数坐标图 图7—36 齿圈径向跳动测量
3.仪器结构
齿轮跳动检查仪外形见图7-37所示。
第六、七、十章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1.滚动轴承是标准件,其(外圈与外壳孔)的配合采用基轴制,(内圈与轴颈)采用基孔制。
2.轴承套圈承受固定负荷时配合应(稍松)些,承受旋转负荷时配合应(较紧)些,承受摆动负荷时一般与承受旋转负荷配合相同或(稍松)一些。
3.滚动轴承外圈与外壳孔配合,公称尺寸为Φ60,孔的偏差代号为J ,精度7级,则该配合在装配图上应标注为(Φ60j7 )。
4.根据泰勒原则,量规通规的工作面应是(全形)表面,止规的工作面应是 (点状)表面。
5.光滑极限量规按用途可分为(工作)量规、(验收)量规和(校对)量规。
6.用普通计量器具测量Ф10022.00+ 的孔时,若安全裕度A=0.02,则该孔的上、下验收极限分别是(Ф100.20mm )和(Ф100.02mm )。
7.测量mm 010.0060+φ孔用工作量规通规的最大极限尺寸为(Φ60.012) mm 。
(已知量规制造公差T=6μm ,位置要素Z=9μm )8.按GB/T10095.1、2-2008的规定,圆柱齿轮的精度等级分为(13)个等级,其中(5)级精度是各级精度中的基础级。
9.齿轮精度指标Fr 的名称是(齿轮径向跳动允许值),是评定齿轮(传递运动准确性)的指标。
10.一齿切向综合偏差Δfi ′是用来评定齿轮(传递平稳性)的非强制性检测精度指标。
11.齿距累积总偏差ΔFp 是用来评定齿轮(传递运动准确性)的强制性检测精度指标。
12.螺旋线总偏差ΔF β是用来评定保证轮齿(载荷分布均匀性)的强制性检测精度指标。
13.齿轮公法线长度变动(ΔFw )是控制(传递运动准确性)的指标,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ΔEw )是控制齿轮副( 侧隙)的指标。
二.单项选择1.滚动轴承内圈孔与轴颈的配合为基孔制,其上下偏差分别是(D )。
A.ES >0,EI >0B.ES <0,EI <0C.ES >0,EI=0D.ES=0,EI <02.滚动轴承外环外圆与外壳孔的配合为基轴制,其外环外圆的上下偏差分别是(D )。
1.12齿轮公法线长度偏差的测量[12页]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公法线千分尺或公法线指示规的结构和 使用方法, 2.掌握齿轮公称公法线长度的计算方法, 3.熟悉公法线长度的测量方法, 4.加深对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定义的理解。
二、实验量仪说明
测量仪器有数显公法线千分尺、公法线指示规。如图1-109所示。 1.公法线千分尺的外形如1-110(a)所示。它的结构、使用方法 和读数方法皆与外径千分尺相同,不同之处仅是量砧的形状为碟形, 以便于碟形量砧能够进入齿轮的齿槽进行测量。
二、实验量仪说明
2.公法线指示规 公法线指示规的结构如图1-110(b)所示。量仪的弹性开口圆
柱套2的孔比圆柱1稍小,将专门扳手9从圆柱1内孔右端取出, 插入圆柱套2的开口槽中,可使圆柱套2沿圆柱1移动。活动量 爪4的位移通过比例杠杆5传递到指示表(分度值为)6的测头, 由指示表的指针显示出来。按压按纽8,能够使活动量爪4退开 (向左移动)。用组成公称公法线长度的量块组调整活动量爪4 与固定量爪3之间的距离,使指示表6的指针压缩(正转)约半 转,之后转动指示表6的表盘,使表盘的零刻线对准指针,确定 量仪指示表的示值零位。然后,用调整好示值零位的量仪按相 对(比较)测量法来测量齿轮各条实际公法线长度对公称公法 线长度的偏差。测量时应轻轻摆动量仪,按指针转动的转折点 (最小示值)进法线长度是指齿轮上几个轮齿的两端异向齿廓所包 含的一段基圆圆弧,即该两端异向齿廓间基圆切线线
段的长度。公法线长度偏差ΔEw是指实际公法线长度 Wk与公称公法线长度W之差。即:
ΔEw=Wk—W
(1-26)
三、测量原理
三、测量原理
三、测量原理
四、测量步骤
1.根据被测齿轮的模数、齿数和标准压力角等参数计算跨 齿数和公称公法线长度的数值(或从表1-32中查取)。
精度设计试题及答案.docx
精度设计1.互换性生产的技术基础是()。
A大量生产B公差C检测D标准化2.用公法线千分尺测暈齿轮公法线反度的方法属于()。
A相对测量法B绝对测量法C综合测量法D间接测量法3.G 20f 6、© 20f 7 和20f 8 的相同偏差是()。
A下偏差B上偏差C实际偏差D公差4.比较孔或轴的加工难易程度的高低是根据()。
A公差值的大小B公差等级系数的大小C标准公差因子D基本尺寸的人小5.定向公差带具有综合控制被测要索的()。
A形状和位置谋差的职能B形状和定向谋差的职能C定向和定位谋差的职能1)形状谋差和跳动的职能6.GB1144 - 87规定矩形花键联结的定心方式采用()。
A大径定心B小径定心C键宽定心D屮径定心7.为保证使川要求,应规定轴键槽两侧面的中心平面对基准轴线的()o A平行度公差B垂直度公差C倾斜度公差D对称度公差8.螺纹的实际中径用()。
A大径表示B小径表示C中径表示D单一中径表示9.齿轮的齿向误差主要影响齿轮转动的()。
A齿侧间隙B传递运动的准确性C传动的平稳性D载荷分布均匀性10.引起封闭环同向变动的组成环叫做()。
A减坏B增环C调整坏D修配坏11.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规定不同形状的公差带的形位公差特征项11是()。
A直线度B平面度C圆度D同轴度44X01812. 2 40k6 ()轴颈与深沟球轴承内圈配合的性质为()。
A过渡配合B过盈配介C过渡或过盈配合D间隙配介13.齿轮齿厚偏差△ E s用來评定()。
A传递运动的准确性B传动的平稳性C载荷分布均匀性D齿侧间隙14.和配合的孔、轴中,某一实际孔与某一实际轴装配后得到间隙,则此配合为()。
A间隙配合B过渡配合C可能是间隙配合也可能是过渡配合D过盈配合15.利用同一方法加工4> 50117孔与O 100116孔应理解为().A前者加工困难B后者加工困难C两者加工难易相当D加工难易程度无法比较16.影响齿轮传递运动准确性最主要的误差是().A齿形谋差B齿向误差C齿距累枳误差D螺旋线波度谋差17.孔的作用尺寸()。
齿轮测量
图7—39 电感记录式单盘渐开线检查仪
三 实验步骤
1.选择基圆盘 根据被测齿轮的模数和齿数选择基圆盘,其所需基圆盘直径的计算公式如下: 直齿圆柱齿轮: db=mz×cosα 斜齿圆柱齿轮: db=mtz×cosαt 式中: mt—端面模数; αt—端面分度圆压力角 2.选择和安装测头 本仪器共有五种规格的测头:φ1;φ1.5;φ3;φ4.5;φ6,使用时应根据齿轮的齿根槽宽 合理选择,一般取测头直径约为齿根槽宽。 将选择好的测头插入孔中,用螺钉14将其固紧。仪器出厂时已严格保证:此时的测头与被测齿 面的接触点在直尺与基圆盘相切的切平面上; 3.将选择好的基圆盘6安装在轴系8上,将被测齿轮7安装在上下顶针12之间,旋转手轮3移动横 向滑架2,使其上的刻度尺20指零,此时测头13的中心线应通过基圆盘6的中心并与纵向滑架9的 运动轨迹平行; 4.连接好仪器全部接插件;安装好记录纸;打开标准电感电箱22及控制电箱23面板上的电源开 关,红色指示灯亮;将左右开关15及控制电箱面板上的左右开关扳至同一方向, 以测量某一方向 的齿面; 5.旋转垂直手轮17, 使垂直滑架18上下移动, 将测头13位于被测齿轮齿宽的中部; 6.旋转纵向手轮10, 使纵向滑架9移动,当基圆盘6与直尺5刚刚接触时,记住此时纵向手轮10的 位置, 然后再继续转动手轮半圈, 此时就是工作时的压紧力; 7.将自动记录器24立面板上的钮子开关扳至读表位置;旋转直尺上的微调滚花手轮4, 使标准电 感电箱22上的电表指针位于零附近, 再旋转调零手轮使其指向零位;
7-5-4 齿轮齿形误差的测量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电感记录式单盘渐开线检查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学会用该仪器测量齿轮齿形误差。 二 仪器概述 3202D型电感记录式单盘渐开线检查仪用于测量齿轮渐开线齿形误差,使用时须根 据被测齿轮的基圆直径更换相应尺寸的基圆盘。 1.仪器主要度量指标 测量范围 模数 1-16mm 最大直径 -360mm 最大基圆直径 -320mm 电感比较仪分度值 0.005mm;0.002mm;0.001mm;0.0005mm;0.0002mm 记录器垂直放大比 200X;500X;1000X;2000X;5000X 记录器水平放大比 4:1;2:1;1:1;0.4:1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指导书.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指导书实验地点:机械基础公差实验室福东2实验时间安排:14周三(5.16)下午5、6、7、8材料1011(1~15号)14周四(5.17)下午5、6、7、8材料1011(16~30号)14周五(5.18)下午5、6、7、8材料1012(1~15号)15周四(5.24)下午5、6、7、8材料1012(16~30号)实验预习报告:实验前交陈老师集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二00七年十月实验一误差测量和零件合格性评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粗糙度、尺寸误差和形位误差的测量方法以及形位误差的意义。
2.掌握偏摆检查仪、手持式粗糙度仪等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
3.根据所获得的测量数据,综合利用相关的知识,对零件的合格性作出正确的评定。
二、实验内容:表面粗糙度、尺寸测量、跳动度测量、直线度误差的测量、零件合格性评定;三、测量原理及实验仪器设备概述(一)偏摆检查仪1.测量原理:偏摆检查仪可用来测量园柱零件的径向跳动、端面跳动、直线度及阶梯轴的同轴度,在仪器上加一定附件后还可测量齿轮径向跳动和齿向误差.偏摆检查仪主要是由左右顶针座、底座、支架座等四个部件组成(图1-1)。
前左右顶针座(1,4)用来支持被测工件,支架座3用来支持指示针,左右顶针座,支架座均可沿着底座上的导轨左右滑动。
1、4一左右顶针座:2—底座:3一指示计滑动支座:5、6—锁紧手柄;7—锁紧手柄:8—伸缩手柄图1-1偏摆检查仪结构示意图2.仪器的使用方法:(1)松开左顶针座锁紧手柄6(或5),左右移动左(或右)顶针座。
使左右两顶针间距离稍小于被测工件的总长,然后锁紧手柄6(或5)。
(2)松开右顶针的锁紧手柄7,将右顶针伸缩手柄8向下压。
使右顶针后退,把工件置于两顶针之间,放开手柄8顶住工件,试转动工件。
使工件能轻便旋转:而又无轴向间隙后锁紧手柄7。
(3)调节指示计(百分表或千分表),使量头与被测工件表面接触(图2),(调节指针至零点要有1—2圈压缩)。
公差与测量实验指导书
公差与测量指导说明书工程学院实验守则1、实验前按要求认真进行预习。
2、准时到达实验室,除了与实验有关的书籍文具外,其它物品不得带入室内。
3、保持室内整洁、,禁止随地吐痰,不准喧哗和打闹。
4、只有在完全弄清楚量仪各部分功用及操作方法后,方可动手操作仪器。
5、不动与本实验无关的量仪,不要正对仪器精密表面及光学镜头呵气或咳嗽,不得用各种形式擦抹光学镜头,尽可能少用手接触精密表面。
6、认真填写实验报告,要求整洁、准确,独立完成。
7、实验完毕,放好仪器,摆好桌椅方可离去。
8、有事要请假,无故不作实验者,以不及格论。
9、凡不遵守本规定,经指出不听者,指导老师有权停止其实验。
损坏仪器或设备者应负责赔偿。
实验一常用量仪的介绍以及孔轴测量一、实验基本要求1.了解常用量具、量仪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2.学会调节仪器零位的方法及测量方法二、常用量具、量仪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机械式量仪的种类很多,本实验介绍的主要有:1、游标卡尺:普通游标卡尺(见图1)、高度游标卡尺、深度游标卡尺、齿厚游标卡尺等。
分度值常用的有0.05、0.02mm。
图1普通游标卡尺图2外径千分尺2、千分尺:外径千分尺、内径千分尺、杠杆千分尺、深度千分尺、内侧千分尺、螺纹千分尺、公法线千分尺等。
分度值常用的有0.01、0.001mm。
其中外径千分尺在生产中应用广泛。
如图2,其分度值为0.01mm,测量范围有0-25、25-50、50-75、75-100、100-125、125-150mm等。
3、指示表:百分表、杠杆百分表、内径百分表、千分表、扭簧比较仪等。
图3是机械式百分表的外形图和传动原理图。
百分表的分度值为0.01mm,表面刻度盘上共有100条等分刻线。
因此,百分表齿轮传动机构,应使量杆移动1mm时,指针回转一圈。
百分表的测量范围,有0-3、0-5、0-10mm三种。
图3百分表外形图和传动原理图1.表盘2.大指针3.小指针4.套筒5.测量杆6.测量头(齿侧间隙的消除:通过游丝消除齿偶间隙,提高测量精度。
试验七齿轮公法线长度变动和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的测量
实验七齿轮公法线长度变动和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的测量
一、测量原理与器具
公法线长度变动ΔFw是指在齿轮一周范围内,实际公法线长度的最大值Wmax与最小值Wmin之差。
测量ΔFw可以得到齿距累积误差ΔFp中的切向误差部分,反映齿轮的运动精度。
公法线平均长度Δwm则是指在齿轮一周范围内,公法线实际长度的平均值与公称值之差。
因公法线长度是由若干个基节Pb和一个基圆齿厚Ss组成,而基节偏差比齿厚偏差小得多,故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Δwm主要反映被测齿轮的齿侧间隙。
公法线长度可用公法线千分尺(如图3-27)、公法线指示卡规(图3-28)或万能测齿仪等测量。
本实验采用公法线百分尺测量。
公法线千分尺是在普通千分尺上安装两个大平面测头,其读数方法与普通千分尺相同。
二、测量步骤
1、确定被测齿轮的跨齿数K,并计算公法线公称长度W。
当测量一压力角为20°的非变位直齿圆柱齿轮时:
W= m•[ 1.4761×(2K – 1) + 0.014Z]
式中: m——模数 Z——齿数 K——跨齿数
2、根据公法线公称长度W选取适当规格的分法线千分尺并校对零位。
3、测量公法线长度:根据选定的跨齿数K用公法线千分尺测量沿被测齿轮圆周均布的5条公法线长度。
4、计算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Δwm:取所测5个实际公法线长度的平均值W 后减去公称公法线长度,即为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Δwm。
5、计算公法线长度变动ΔFw:取5个实际公法线长度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公法线平均长度变动ΔFw。
三、填写测量报告单
按步骤完成测量并将被测件的相关信息、测量结果及测量条件填入测量报告单7~12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七齿轮公法线长度变动和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的测量
一、测量原理与器具
公法线长度变动ΔFw是指在齿轮一周范围内,实际公法线长度的最大值Wmax与最小值Wmin之差。
测量ΔFw可以得到齿距累积误差ΔFp中的切向误差部分,反映齿轮的运动精度。
公法线平均长度Δwm则是指在齿轮一周范围内,公法线实际长度的平均值与公称值之差。
因公法线长度是由若干个基节Pb和一个基圆齿厚Ss组成,而基节偏差比齿厚偏差小得多,故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Δwm主要反映被测齿轮的齿侧间隙。
公法线长度可用公法线千分尺(如图3-27)、公法线指示卡规(图3-28)或万能测齿仪等测量。
本实验采用公法线百分尺测量。
公法线千分尺是在普通千分尺上安装两个大平面测头,其读数方法与普通千分尺相同。
二、测量步骤
1、确定被测齿轮的跨齿数K,并计算公法线公称长度W。
当测量一压力角为20°的非变位直齿圆柱齿轮时:
W= m•[ 1.4761×(2K – 1) + 0.014Z]
式中: m——模数 Z——齿数 K——跨齿数
2、根据公法线公称长度W选取适当规格的分法线千分尺并校对零位。
3、测量公法线长度:根据选定的跨齿数K用公法线千分尺测量沿被测齿轮圆周均布的5条公法线长度。
4、计算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Δwm:取所测5个实际公法线长度的平均值W 后减去公称公法线长度,即为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Δwm。
5、计算公法线长度变动ΔFw:取5个实际公法线长度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公法线平均长度变动ΔFw。
三、填写测量报告单
按步骤完成测量并将被测件的相关信息、测量结果及测量条件填入测量报告单7~12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