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ppt
合集下载
一君主专制政体演进与强化课件(讲课)PPT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中国君主专制政体的演变
中国君主专制政体的形成
自秦朝开始,经过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演变,君主 的权力逐渐加强。
演变特点
通过加强官僚体系、削弱贵族和地方势力,以及推行儒家思想等手 段,强化君主的权威和统治基础。
中国君主专制政体案例
明清时期的皇帝如朱元璋、康熙、乾隆等,都是中国君主专制政体 的代表人物。
统一和稳定的需要
在分裂和动荡的时代,统一和稳定成为国家和人民的共同愿望。君主专制政体的建立能够 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
经济基础的支持
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新兴的地主阶级和商人阶级希望有一个强大的中央政权来保护他们 的利益。君主专制政体的出现满足了这一需求。
文化和宗教的影响
在文化和宗教方面,君主专制政体的出现也受到了儒家思想和基督教教义的影响。儒家思 想强调君主的道德责任和教化作用,基督教教义则强调君主的权威和统治地位。
君主立宪制的出现
君主立宪制的概念
君主立宪制是一种政治制度,国家元首是君主,但君主的权力受 到宪法和议会的限制。
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君主制的形式,但实质上是议会民主制,议会是 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君主立宪制的影响
君主立宪制调和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稳定了政治局势,促进了 经济发展。
皇帝的绝对权力
在君主专制政体下,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掌握国家的行政、立法、 司法等各个领域。皇帝的意愿和决策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03
官僚制度的建立
为了维护君主专制政体,秦始皇建立了严密的官僚制度,各级官员由皇
帝直接任命和罢免,对皇帝负责。
欧洲的君主专制政体
封建制度的解体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PPT课件
相权进一步被分割,地位下降
相互牵制,避免宰相独裁,提高决策科学性;进一步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
制;导致机构臃肿,增加财政负担,降低行政效率
16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演进内容——君权与相权
一省二院
皇帝
前元之世,政专中枢,凡事必先 关报,然后奏文。其君又多昏蔽
,是致民情不达,寻致大乱,深
枢密院 中书省 御史台 宣政院 为可鉴。
1.皇帝制度是如何创立的,这 一制度有何特征弊端?
2.皇帝制度下的君臣关系实质 是什么关系?
6
一、法令出一(确立皇帝制度) 1.创立: 2.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 袭。(带有独断性、随意性) 3.影响: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但君主专制政体下,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的理念,深深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着立法、行政
和司法,造成了极端腐败的封建专制。
4.君臣关系:主子和奴才
7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 君 主专制 政体演 进的 内 容
君权与相权 监察制度 选官制度 地方行政制度
阅读教材P13“君权与相权” ,回答:
1)指出“相”定义? 2)梳理出从汉到元,君主分别采取 什么措施加强皇权?概括出君相之 争的发展趋势? 3)帝王调整相权的目的是?
18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演进内容——监察体制
阅读教材P14”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梳理出古代监察机构的变化并进 行评价。
时间 秦 汉 唐 宋 元 明 清
监察机构 御史大夫 监御史 御史大夫 刺史 司隶校尉
御史台 提点刑狱司 通判
监察御史 都察院 按察使司
密折制度
逐渐制度化 专职化 体系化 约下不约上 位卑权重 维护皇权 服务皇权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ppt
皇帝(皇权至上)
中书省
制令决策
尚书省
执行机构
门下省
封驳审议
凡军国大事,必 门下省审议复奏 1、集体宰相制,相权一分为三 然后始付尚书省颁布执行 由中书省决策 2、相互牵制,互为补充,避免权臣大权独 揽,利于加强皇权 3、分工明确、相互合作,提高行政效率 4、君主专制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三省的 制约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2017/9/3
21
3、科举制的发展历程
(1)隋兴起 隋文帝 分科考试 (2)唐完善 唐太宗 武则天 设武举、殿试 唐玄宗 高官主考 隋炀帝
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增加考试科目
(3)宋朝进一步完善 (4)明清实行八股取士 (5)公元1905年,科举制被袁世凯等人废 除。
2017/9/3
22
2017/9/3
B
2017/9/3
40
巩固:李斯曾说过,“主独制于天下而无 所制也”,从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正确的 是 ①皇权至高无上 ②君主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③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是一个人的 政治 ④君主主宰国家政治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D
2017/9/3
41
巩固: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叙述,正 确的是 ①这一制度开始于隋朝 ②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 ③它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衰落 ④这一制度对隋唐以后各个朝代影响影 响深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
体现封闭的 特征。以官 举士,百姓 不得参与。
考试 成绩
中下层地 主知识分 了提供了 20 机会。
备注
2017/9/3
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一) 先秦:“世卿世禄制” 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 (二)汉:“察举制” 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 察举制(汉武帝) a. 察举 各郡国岁举孝廉各一人 b. 征辟 征召才能之士 (三)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地方行政部门设置“中正”,对当地人物德才进行评定,分为九等。中正评 定的品级成为授官的根据。 (四)隋唐至明清:科举制 以考试来选官的制度,其基本特点是“一切以呈文为去留”,自隋产生后, 为历代所沿用,直到1905年清朝宣布废除科举制。
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课件
嬴政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自称 “始皇帝”,后世称二世、三世,以至千万世。
二、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皇帝的烦恼之一:君权与相权
材料一:汉景帝时,窦太后欲立皇后兄王信为侯,汉景 帝说:“请得与丞相计之。 ”于是与丞相商议。丞相周亚夫以高祖刘邦“非有功, 不得侯”之约予以拒绝。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邓禹一家,凡公者2人,侯29人,大将军以下 13人,中二千石14人,州郡长官48人,其余官职不可胜数。 弘农杨氏四世为三公,汝南袁氏则四世五公。
材料四: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 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通过材料大家谈谈察举制有哪些缺点?
1、容易任人唯亲、权利操纵在世家大族手中 2、难以选拔到真正的人才
弊端:按门第选官, 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任人唯 亲,压制人才,垄断仕途
皇好帝了的烦歌恼
人人说做皇帝好,
其实皇帝也苦恼; 君权与相权 忠忠奸奸难辩难睡不辨好,
选官制度 后宫争宠吃不;
要官是吏官吏难选不选好,
贪腐污腐败败治难不了治; 最地怕方地方难造反管了, 监察制度
地方制度 身家性命也难保。
打油诗反映了威风的皇帝因为哪些事儿有了烦恼 呢?
第三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特点:
①三省六部职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相互牵制 和监督,提高了行政效率。
②三省分工使相权一分为三,这就削弱了相权, 加强了皇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感受历史
唐太宗时,假设 发生了洪水,要兴 修防御工程。这项 工程的实施涉及众 多机构,按照制度 规定其运作程序应 该是怎样的呢?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一) 先秦:世官制 以血缘关系为依据,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 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21人民版课件
吕思勉把郡国并行制度评价为“封建的反动”,你认为他这么说的理由是什么?后来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历史是复杂的。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看法的是: ( ) 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 B、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 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 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
都是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三.从汉到元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制度名称
选官标准
选拔方式
选官权所在
由中正官评定等地
地方向中央举荐
地方
血缘门第
地方 世家大族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度
品德和才能
科考成绩
考试
中央
趋势:
选官依据和方式日趋科学公平
选官权力收归中央
材料一:(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科进士缀行而出,喜曰: “天下英雄,入吾毂(牢宠、圈套)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
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阅读与思考:
思考:汉至元如何加强君主专制,解决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的?
君权和相权
1、相和相权:宰相、丞相——帝王助手
2、汉代帝相矛盾的发展
(1)汉初,丞相位尊权重
(2)汉武帝削弱相权
①频繁更换丞相
②设“中朝”对抗“外朝”
汉武帝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 ) 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C
古代中国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中写道:“一切有权 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经验,防止 滥用权力的办法,就是以权力制约权力”。
历史是复杂的。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看法的是: ( ) 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 B、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 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 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
都是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三.从汉到元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制度名称
选官标准
选拔方式
选官权所在
由中正官评定等地
地方向中央举荐
地方
血缘门第
地方 世家大族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度
品德和才能
科考成绩
考试
中央
趋势:
选官依据和方式日趋科学公平
选官权力收归中央
材料一:(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科进士缀行而出,喜曰: “天下英雄,入吾毂(牢宠、圈套)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
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阅读与思考:
思考:汉至元如何加强君主专制,解决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的?
君权和相权
1、相和相权:宰相、丞相——帝王助手
2、汉代帝相矛盾的发展
(1)汉初,丞相位尊权重
(2)汉武帝削弱相权
①频繁更换丞相
②设“中朝”对抗“外朝”
汉武帝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 ) 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C
古代中国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中写道:“一切有权 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经验,防止 滥用权力的办法,就是以权力制约权力”。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上课用)-16页PPT资料
汉代—人才举荐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3.科举制:
隋唐以后考试选官成为主要 的选官制度
小结
• 从秦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 • 1.特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 2.表现 • (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被不断分割. • (2)中央都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行省
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 (3)选官制度、监察制度促进了君主专制
任职时间 1年2月 3年8月 3年9月 7年6月 2年4月 3年 2年10月 2年7月 8年3月 12年2月 2年2 2年
中朝:针对“外朝”而言,指由皇帝的亲信 左右、侍中、尚书等组成的参谋、决策机构。
外朝:是指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外朝官 组成的官僚机构。
决策机构
皇帝
执行机构
中朝
外朝
尚侍常 书 令中侍
中央集权的发展.
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 忠奸难辨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 要是官吏选不好,贪腐败治不了; 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打油诗反映了威风的皇帝的哪些烦恼? 其中最主要的是解决什么问题?
一、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材料一:《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说: “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 子助理万机”。
2020/5/20
礼
兵
刑
工
部
部
部
部
6
太祖问:“天下自 唐季以来,数十年 间,帝王凡易八姓, 战斗不息,生民涂炭, 其故何也?”
赵普回答:“此非他故, 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 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宰相赵普
宋太祖加强 中央集权
财政
皇帝 行政
军事
材料二:汉景帝时,窦太后欲立皇后兄 王信为侯,汉景帝说:“请得与丞相计之。” 于是与丞相商议。丞相周亚夫以高祖刘邦 “非有功,不得侯”之约予以拒绝。
隋唐以后考试选官成为主要 的选官制度
小结
• 从秦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 • 1.特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 2.表现 • (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被不断分割. • (2)中央都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行省
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 (3)选官制度、监察制度促进了君主专制
任职时间 1年2月 3年8月 3年9月 7年6月 2年4月 3年 2年10月 2年7月 8年3月 12年2月 2年2 2年
中朝:针对“外朝”而言,指由皇帝的亲信 左右、侍中、尚书等组成的参谋、决策机构。
外朝:是指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外朝官 组成的官僚机构。
决策机构
皇帝
执行机构
中朝
外朝
尚侍常 书 令中侍
中央集权的发展.
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 忠奸难辨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 要是官吏选不好,贪腐败治不了; 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打油诗反映了威风的皇帝的哪些烦恼? 其中最主要的是解决什么问题?
一、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材料一:《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说: “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 子助理万机”。
2020/5/20
礼
兵
刑
工
部
部
部
部
6
太祖问:“天下自 唐季以来,数十年 间,帝王凡易八姓, 战斗不息,生民涂炭, 其故何也?”
赵普回答:“此非他故, 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 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宰相赵普
宋太祖加强 中央集权
财政
皇帝 行政
军事
材料二:汉景帝时,窦太后欲立皇后兄 王信为侯,汉景帝说:“请得与丞相计之。” 于是与丞相商议。丞相周亚夫以高祖刘邦 “非有功,不得侯”之约予以拒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君主专制政体 的演进与强化
■君权和相权■
姓名 窦婴
许昌
离任原因 免职
免职
任职时间 1年2月
3年8月
田蚡
薛泽 公孙弘 李蔡 严青翟 赵周 石庆
去世
免职 去世 畏罪自杀 畏罪自杀 下狱死 去世
3年9月
7年6月 2年4月 3年 2年10月 2年7月 8年3月
汉武帝 所用丞相13人, 下狱死者占其 半,生者如田 蚡、石庆、公 孙弘辈,只能 装聋作哑,唯 命是从而已。
门第
才学 考试 选官
方法
官职 世袭
举荐
中正评定 授官依据
韩国重现古代科举考试场面
五、行省的设置 ——地方行政区划 1、秦、汉、唐、宋的地方行政区划 (1)秦代: 郡、县 (2)汉后期:州、郡、县 (3)唐代: 道、州、县 (4)宋代: 路、州、县
2、元朝行(中书)省的设置:
(1)行省的设置
郡县长官有 皇帝任免, 地方绝对服 从中央
行省制
确立于元,后 世沿用
最高的地方行 政机构,受中 央节制 为我国明清以 后的行政区划 奠定了基础, 是我国省制的 开端
与中 央关 系
作用和 影响
有利于加强 中央集权和 国家的统一
4、行省设置的意义: (1)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2)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是中 国省制的开端。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部
部
部
部
部
部
皇帝
财政 三司
度 盐 户 支 铁 部
行政 中 书 门 下
军事
枢 密 院
相权很大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
趋势: 汉朝:频繁更换丞相,让平民出身的人做丞 君权日益加强, 相,设立“中朝”对抗“外朝”; 相权一分为二
相权日益削弱 其演变的总趋势? 唐朝:三省六部制; 相权一分为三 影响?
A
D
巩固: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叙述,正 确的是 ①这一制度开始于隋朝 ②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 ③它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衰落 ④这一制度对隋唐以后各个朝代影响影 响深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
B
延伸: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 明朝废除丞相。下列对这种矛盾 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B、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 C、都有利于国家统一 D、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
宋朝:二府三司制; 进一步分散相权
四、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
秦朝: 中央:御史大夫 地方:监御史 西汉: 中央:御史大夫 地方:(州)刺史 唐: 御史台 宋: 提点刑狱司 元: 御史台
选官制度的变化
实行时间
先秦
汉
魏晋 隋唐北宋 南北朝 明清 科举制
世官制 察举制 九品中 选官制度 正制
依据 血缘
品德
巩固:“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 臣民称之曰陛下。”下列关于嬴政改 “王”而称“皇帝”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表明嬴正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 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 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
B
巩固:李斯曾说过,“主独制于天下而无 所制也”,从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正确的 是 ①皇权至高无上 ②君主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③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是一个人的 政治 ④君主主宰国家政治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全国设十行省:
(2)特点
①最高地方行政区划,行使权力受到中央的节制
பைடு நூலகம்
民政事务 军政要务 赋税征收 调动军队
必须呈报中书省 需呈报枢密院 中央的诏旨
②行省官员——觐见述职
分封制 时代 奴隶社会
权利和地位 可以世袭, 有很强的地 方独立性 在一定时期 产生过积极 作用,容易 发展为割据 势力
郡县制 封建社会
公孙贺 刘屈髦 田千秋
下狱死 下狱腰斩 昭帝时死
12年2月 2年2 2年
汉武帝——中外朝制度
决策机构
皇帝
执行机构
中朝 提 拔 的 人 才
亲 信 的 将 领
外朝 丞 相 御 史 大 夫 九 卿 太 尉
皇帝(皇权至上)
中书省
起草政令
尚书省
执行机构
门下省
审核
1、相权一分为三 凡军国大事,必 门下省审议复奏 2、相互牵制,互为补充,避免权臣大权独 然后始付尚书省颁布执行 由中书省决策揽,利于加强皇权 3、分工明确、相互合作,提高行政效率
■君权和相权■
姓名 窦婴
许昌
离任原因 免职
免职
任职时间 1年2月
3年8月
田蚡
薛泽 公孙弘 李蔡 严青翟 赵周 石庆
去世
免职 去世 畏罪自杀 畏罪自杀 下狱死 去世
3年9月
7年6月 2年4月 3年 2年10月 2年7月 8年3月
汉武帝 所用丞相13人, 下狱死者占其 半,生者如田 蚡、石庆、公 孙弘辈,只能 装聋作哑,唯 命是从而已。
门第
才学 考试 选官
方法
官职 世袭
举荐
中正评定 授官依据
韩国重现古代科举考试场面
五、行省的设置 ——地方行政区划 1、秦、汉、唐、宋的地方行政区划 (1)秦代: 郡、县 (2)汉后期:州、郡、县 (3)唐代: 道、州、县 (4)宋代: 路、州、县
2、元朝行(中书)省的设置:
(1)行省的设置
郡县长官有 皇帝任免, 地方绝对服 从中央
行省制
确立于元,后 世沿用
最高的地方行 政机构,受中 央节制 为我国明清以 后的行政区划 奠定了基础, 是我国省制的 开端
与中 央关 系
作用和 影响
有利于加强 中央集权和 国家的统一
4、行省设置的意义: (1)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2)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是中 国省制的开端。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部
部
部
部
部
部
皇帝
财政 三司
度 盐 户 支 铁 部
行政 中 书 门 下
军事
枢 密 院
相权很大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
趋势: 汉朝:频繁更换丞相,让平民出身的人做丞 君权日益加强, 相,设立“中朝”对抗“外朝”; 相权一分为二
相权日益削弱 其演变的总趋势? 唐朝:三省六部制; 相权一分为三 影响?
A
D
巩固: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叙述,正 确的是 ①这一制度开始于隋朝 ②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 ③它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衰落 ④这一制度对隋唐以后各个朝代影响影 响深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
B
延伸: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 明朝废除丞相。下列对这种矛盾 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B、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 C、都有利于国家统一 D、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
宋朝:二府三司制; 进一步分散相权
四、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
秦朝: 中央:御史大夫 地方:监御史 西汉: 中央:御史大夫 地方:(州)刺史 唐: 御史台 宋: 提点刑狱司 元: 御史台
选官制度的变化
实行时间
先秦
汉
魏晋 隋唐北宋 南北朝 明清 科举制
世官制 察举制 九品中 选官制度 正制
依据 血缘
品德
巩固:“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 臣民称之曰陛下。”下列关于嬴政改 “王”而称“皇帝”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表明嬴正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 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 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
B
巩固:李斯曾说过,“主独制于天下而无 所制也”,从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正确的 是 ①皇权至高无上 ②君主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③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是一个人的 政治 ④君主主宰国家政治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全国设十行省:
(2)特点
①最高地方行政区划,行使权力受到中央的节制
பைடு நூலகம்
民政事务 军政要务 赋税征收 调动军队
必须呈报中书省 需呈报枢密院 中央的诏旨
②行省官员——觐见述职
分封制 时代 奴隶社会
权利和地位 可以世袭, 有很强的地 方独立性 在一定时期 产生过积极 作用,容易 发展为割据 势力
郡县制 封建社会
公孙贺 刘屈髦 田千秋
下狱死 下狱腰斩 昭帝时死
12年2月 2年2 2年
汉武帝——中外朝制度
决策机构
皇帝
执行机构
中朝 提 拔 的 人 才
亲 信 的 将 领
外朝 丞 相 御 史 大 夫 九 卿 太 尉
皇帝(皇权至上)
中书省
起草政令
尚书省
执行机构
门下省
审核
1、相权一分为三 凡军国大事,必 门下省审议复奏 2、相互牵制,互为补充,避免权臣大权独 然后始付尚书省颁布执行 由中书省决策揽,利于加强皇权 3、分工明确、相互合作,提高行政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