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结构设计准则--壁厚篇.

合集下载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基本规则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基本规则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基本规则设计基本规则壁厚的大小取决于产品需要承受的外力、是否作为其它零件的支撑、承接柱位的数量、伸出部份的多少以及选用的塑胶材料而定。

一般的热塑性塑料壁厚设计应以4mm为限。

从经济角度来看,过厚的产品不但增加物料成本,延长生产周期”冷却时间〔,增加生产成本。

从产品设计角度来看,过厚的产品增加引致产生空穴”气孔〔的可能性,大大削弱产品的刚性及强度。

最理想的壁厚分布无疑是切面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均一的厚度,但为满足功能上的需求以致壁厚有所改变总是无可避免的。

在此情形,由厚胶料的地方过渡到薄胶料的地方应尽可能顺滑。

太突然的壁厚过渡转变会导致因冷却速度不同和产生乱流而造成尺寸不稳定和表面问题。

对一般热塑性塑料来说,当收缩率”Shrinkage Factor〔低于0.01mm/mm时,产品可容许厚度的改变达;但当收缩率高于0.01mm/mm时,产品壁厚的改变则不应超过。

对一般热固性塑料来说,太薄的产品厚度往往引致操作时产品过热,形成废件。

此外,纤维填充的热固性塑料于过薄的位置往往形成不够填充物的情况发生。

不过,一些容易流动的热固性塑料如环氧树脂”Epoxies〔等,如厚薄均匀,最低的厚度可达0.25mm。

此外,采用固化成型的生产方法时,流道、浇口和部件的设计应使塑料由厚胶料的地方流向薄胶料的地方。

这样使模腔内有适当的压力以减少在厚胶料的地方出现缩水及避免模腔不能完全充填的现象。

若塑料的流动方向是从薄胶料的地方流向厚胶料的地方,则应采用结构性发泡的生产方法来减低模腔压力。

平面准则在大部份热融过程操作,包括挤压和固化成型,均一的壁厚是非常的重要的。

厚胶的地方比旁边薄胶的地方冷却得比较慢,并且在相接的地方表面在浇口凝固后出现收缩痕。

更甚者引致产生缩水印、热内应力、挠曲部份歪曲、颜色不同或不同透明度。

若厚胶的地方渐变成薄胶的是无可避免的话,应尽量设计成渐次的改变,并且在不超过壁厚3:1的比例下。

下图可供叁考。

壁厚基本设计守则

壁厚基本设计守则

壁厚 (Wall Thickness)基本设计守则壁厚得大小取决於产品需要承受得外力、就是否作为其她零件得支撑、承接柱位得数量、伸出部份得多少以及选用得塑胶材料而定。

一般得热塑性塑料壁厚设计应以4mm为限。

从经济角度来瞧,过厚得产品不但增加物料成本,延长生产周期”冷却时间〔,增加生产成本。

从产品设计角度来瞧,过厚得产品增加引致产生空穴”气孔〔得可能性,大大削弱产品得刚性及强度。

最理想得壁厚分布无疑就是切面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就是均一得厚度,但为满足功能上得需求以致壁厚有所改变总就是无可避免得。

在此情形,由厚胶料得地方过渡到薄胶料得地方应尽可能顺滑。

太突然得壁厚过渡转变会导致因冷却速度不同与产生乱流而造成尺寸不稳定与表面问题。

对一般热塑性塑料来说,当收缩率”Shrinkage Factor〔低於0.01mm/mm 时,产品可容许厚度得改变达 ;但当收缩率高於0。

01mm/mm时,产品壁厚得改变则不应超过。

对一般热固性塑料来说,太薄得产品厚度往往引致操作时产品过热,形成废件。

此外,纤维填充得热固性塑料於过薄得位置往往形成不够填充物得情况发生、不过,一些容易流动得热固性塑料如环氧树脂”Epoxies〔等,如厚薄均匀,最低得厚度可达0.25mm。

此外,采用固化成型得生产方法时,流道、浇口与部件得设计应使塑料由厚胶料得地方流向薄胶料得地方。

这样使模腔内有适当得压力以减少在厚胶料得地方出现缩水及避免模腔不能完全充填得现象。

若塑料得流动方向就是从薄胶料得地方流向厚胶料得地方,则应采用结构性发泡得生产方法来减低模腔压力。

平面准则在大部份热融过程操作,包括挤压与固化成型,均一得壁厚就是非常得重要得。

厚胶得地方比旁边薄胶得地方冷却得比较慢,并且在相接得地方表面在浇口凝固後出现收缩痕。

更甚者引致产生缩水印、热内应力、挠曲部份歪曲、颜色不同或不同透明度。

若厚胶得地方渐变成薄胶得就是无可避免得话,应尽量设计成渐次得改变,并且在不超过壁厚3:1得比例下。

结构设计必读

结构设计必读

一、壁厚:1.一般的热塑性塑料壁厚设计应以4mm为限;2.通常产品设计壁厚在2.0-2.5mm左右,产品越大,壁厚越厚;3.加强筋厚度为产品壁厚的0.5-0.7倍;4.产品设计上直角是要避免。

直角的地方会引致应力集中使抗撞击强度降低。

圆角的半径应为壁厚的25%至75%,一般建议在50%左右;二、出模角:1.一般拔模斜度为0.5-3度出模角;2.光滑表面的脱模斜度应大于0.5度,细皮纹表面大于1度,粗皮纹表面大于1.5度。

3.一般来说,高度抛光的外壁可使用1/4度或1/2度的出模角;4.深入或附有织纹的产品要求出模角作相应的增加,习惯上每0.025mm深的织纹,便需要额外1度的出模角;三、止口1.指的是上壳与下壳之间的嵌合。

止口配合间隙为0.1-0.2mm;2.设计的名义尺寸应留0.05~0.1mm的间隙,嵌合面应有1.5~2°的斜度。

四、螺柱螺孔:1.螺丝3mm:螺柱内孔2.3-2.5mm,螺柱外径:5-5.5mm;孔内径:3.2-3.3mm,孔沉台:6mm2.螺丝4mm:螺柱内孔3.3-3.5mm,螺柱外径:7-7.5mm;孔内径:4.2-4.3mm,孔沉台:8mm五、配合间隙:1.产品配合位设计时不能设计成零对零(即两零件之间不能没有间隙);2.一般都要预留0.1的间隙,结构设计中把0.15以下称死配合,0.15以上称运动配合;(例如:上下盖的止口配合间隙为0.1-0.2mm;按钮与按钮的开槽配合间隙为0.25-0.3mm)六、跌落实验:1.试验环境:一般室内环境下进行,混凝土地面应平整;2.试验高度:0<w<=10 (kg) 770mm10<w<=25 (kg) 620mm25<w<=50 (kg) 460mm注:w一般指毛重,跌落高度指产品跌落前最低点离地面的距离!3.试验方法:就是你说的一角三棱六面,但跌落顺序是反的:即先面、后棱再角七、常见表面处理介绍:表面处理有电镀(0.1mm)、喷涂、丝印、移印、烫金(0.5mm)八、超声波:5.Nylon,1.5%;齿轮、滑轮;坚韧、吸水、但当水份完全挥发后会变得脆弱;因为精准度比较难控制,所以大多用于一些模数较大的齿轮。

塑料产品结构设计准则

塑料产品结构设计准则

附录E:产品结构设计准则产品结构设计准则一:塑料材质热硬化性塑料---在原料状态下是没有什么用,在某一温度下加热,经硬化作用,聚合作用或硫化作用后,热硬化塑料就会保持稳定而不能回到原料状态。

硫化作用后,热硬化塑料是所有塑料中最坚硬的。

热塑性塑料---象金属一样形成熔融凝固的循环。

常用有聚乙烯(PE)、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DC)。

ABS: 成分聚合物1.丙烯晴---耐油,耐热,耐化学和耐候性。

2.苯乙烯---光泽,硬固,优良电气特性和流动性。

3.丁二烯---韧性。

螺杆对原料有输送,压缩,熔融及计量等四种功能。

螺杆在旋转时使之慢慢后退的阻力为背压。

背压太低,产品易产生内部气泡,表面银线,背压太高,原料会过热,料斗下料处会结块,螺杆不能后退,成型周期延长及喷嘴溢料等。

压力的变动在一两模内就可知道结果,而温度的变动则需约10分钟的结果才算稳定。

2-1电镀塑料电镀时,须先进行无电解电镀,塑料表面形成薄金属皮膜,形成导电物质后再进行电解电镀。

印刷1.网版印刷:适用于一般平面印刷2.移印:适用不规则,曲面的印刷文字3.曲面印刷:被印物体旋转而将文字与油墨印上常用工程塑料NORYL---PPO和HIPS合成,在240~300℃成型加工,须用70~90℃高模温。

ABS---在170~220下成型加工,模温40~60℃即可。

2-2 ABS系列成品设计及模具加工最佳的补强厚度t=70%成品公称肉厚(T),倒圆角的外圆R=3/2*T,内圆R=T/2,T是成品公称肉厚。

喷嘴流道最小口径为6.35mm,长度宜尽量短,可变电阻器控制精度稍嫌不足,所以在喷嘴外壁应装设电偶作温度控制。

流道形状以圆形最佳,流动长度与流道口径关系。

流动长度(mm)流道直径(mm)2509.575~2507.975 6.0对防火级ABS材料应使用直溢口为最佳设计(流道直径最小7mm),边溢口及潜伏式溢口,建议其长度为76.2mm。

透气的设置是绝对必须的,每隔25~50mm开设一条透气沟,深度宜为0.05~0.064mm,以获得良好的透气效果及防止产生毛头。

塑料产品结构设计-----第四章-制品壁厚学习资料

塑料产品结构设计-----第四章-制品壁厚学习资料

塑料产品结构设计-----第四章-制品壁厚第四章制品壁厚确定合适的制品壁厚是制品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

基本设计守则壁厚的大小取决於产品需要承受的外力、是否作为其他零件的支撑、承接柱位的数量、伸出部份的多少以及选用的塑胶材料而定。

一般的热塑性塑料壁厚设计应以4mm为限。

从经济角度来看,过厚的产品不但增加物料成本,延长生产周期、冷却时间,增加生产成本。

从产品设计角度来看,过厚的产品增加引致产生空穴、气孔的可能性,大大削弱产品的刚性及强度。

最理想的壁厚分布无疑是切面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均一的厚度,但为满足功能上的需求以致壁厚有所改变总是无可避免的。

在此情形,由厚胶料的地方过渡到薄胶料的地方应尽可能顺滑。

太突然的壁厚过渡转变会导致因冷却速度不同和产生乱流而造成尺寸不稳定和表面问题。

此外,采用固化成型的生产方法时,流道、浇口和部件的设计应使塑料由厚胶料的地方流向薄胶料的地方。

这样使模腔内有适当的压力以减少在厚胶料的地方出现缩水及避免模腔不能完全充填的现象。

若塑料的流动方向是从薄胶料的地方流向厚胶料的地方,则应采用结构性发泡的生产方法来减低模腔压力。

4.1制品壁厚的作用(1) 使制品具有确定的结构和一定的强度、刚度,以满足制品的使用要求。

(2) 成型时具有良好的流动状态(如壁不能过薄)以及充填和冷却效果(如壁不能太厚)(3) 合理的壁厚使制品能顺利地从模具中顶出。

(4) 满足嵌件固定及零件装配等强度的要求。

(5) 防止制品翘曲变形。

4.2 制品壁厚的设计确定壁厚的主要因素﹕1.結構強度是否足夠2.能否抵脫模力3.能否均勻分散所受的沖擊力4.有埋入件時﹐能否防止破裂﹐如產生熔合線是否會影響強度5.成形孔部位的熔合線是否會影響強度6.盡可能肉厚均勻﹐以防止產生縮水7.棱角及肉厚較薄部分是否會阻礙材料流動﹐從而引起充填不足基本原则——均匀壁厚,一般的原则就是能够利用最少的壁厚,完成最终产品所须具备的功能。

即:充模、冷却收缩均匀、形状性好、尺寸精度高、生产率高。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重点 ppt课件

塑胶产品结构设计重点  ppt课件

PPT课件
9
二、塑胶产品结构设计-加强筋
加强筋基本要求:
外观表面上易出现缩水情形,肋骨的厚度应应小于胶料厚度的50%;当超出料厚
50%时,须用缩水验证公式验证;非外观表面肋骨厚度可胶料厚度的70% ;发泡塑胶
部件,肋骨相交面料厚可达胶料厚度的100%; 肋骨的高度不应高於胶料厚的三倍。 当超过两条肋骨的时侯,肋骨之间的距离应不小於胶料厚度的2倍。 模具角度考虑,加强筋的阔度(或深度)和数量应尽量留有馀额,当试模时发觉产品
成本考虑对于超过4mm的壁厚,易采用发泡成型或氮气辅助射出。 由于UL安规要求,通常胶厚不易太薄(<1.2mm),太薄须使用特殊防火级别材
料,会导致材料成本大幅度上升。
DSC设计胶厚通常取1.5mm。
PPT课件
7
一、塑胶产品结构设计-壁厚
1、材料及厚度 1.1、材料的选取 a.ABS:高流动性,便宜,适用于对强度要求不太高的部件(不直接受冲击,不承受可靠性测
PPT课件
5
一、塑胶产品结构设计-壁厚
B. 转角位的设计准则亦适用於悬梁式扣位。因这种扣紧方式是需要将悬梁臂弯 曲嵌入,转角位置的设计图说明如果转角弧位R太小时会引致其应力集中系数 (Stress Concentration Factor)过大,因此,产品弯曲时容易折断,弧位R太大 的话则容易出现收缩纹和空洞。因此,圆弧位和壁厚是有一定的比例。一般 介乎0.2至0.6T之间,理想数值是在0.5T左右。
PPT课件
3
一、塑胶产品结构设计-壁厚
平面准则:
A. 在大部份热融过程操作,包括挤压和射出成型,均一的壁厚是非常的重要的。 厚胶的地方比旁边薄胶的地方冷却得比较慢,并且在相接的地方表面在浇口 凝固後出现收缩痕。更甚者引致产生挠曲、颜色不同或不同透明度。

产品结构设计准则--壁厚篇

产品结构设计准则--壁厚篇

产品结构设计准则--壁厚篇在产品结构设计中,壁厚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合理的壁厚设计可以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强度和耐用性,同时还能降低材料成本,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以下是一些关于壁厚设计的准则:1.根据产品的用途和功能确定合适的壁厚。

不同的产品需要不同的壁厚来满足其特定的使用需求。

例如,对于需要承受较大压力的零部件,壁厚应该设计得较厚,以确保其强度和稳定性;而对于需要轻量化的产品,壁厚可以设计得较薄,以减少重量和材料成本。

2.考虑产品的结构特点和几何形状。

一些结构复杂的产品可能需要较厚的壁厚来确保其稳定性和耐用性,而简单的几何形状则可以使用较薄的壁厚。

此外,还应该避免壁厚的突变和过度的薄厚交替,以免产生应力集中和失稳现象。

3.进行材料力学性能和材料性质的分析。

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和性质,因此在确定壁厚时,需要考虑材料的强度、韧性和可加工性等因素。

在工程实践中,通常会对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和分析,以确定适当的壁厚。

4.进行结构的内部和外部力学分析。

在产品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内部和外部力学分析,以确定产品所需的最小壁厚。

内部力学分析可以帮助确定应力和变形情况,以避免设计过于薄壁的结构;外部力学分析可以帮助确定最大应力情况,以确保产品在使用时的强度和稳定性。

5.考虑生产工艺和成本因素。

在确定壁厚时,还需要考虑产品的生产工艺和成本因素。

较厚的壁厚可能需要更多的材料和更多的加工步骤,从而增加成本;较薄的壁厚可能需要更高的加工精度和更复杂的工艺来保证产品的品质。

因此,需要在产品设计和制造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总之,合理的壁厚设计是产品结构设计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通过考虑产品的用途和功能、结构特点、材料力学性能、力学分析以及生产工艺和成本因素,可以确定合适的壁厚,从而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强度和耐用性,并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在产品结构设计中,壁厚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合理的壁厚设计可以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强度和耐用性,同时还能降低材料成本,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塑胶件产品设计之准则-壁厚

塑胶件产品设计之准则-壁厚

壁厚 (Wall Thickness)基本设计守则壁厚的大小取决於产品需要承受的外力、是否作为其他零件的支撑、承接柱位的数量、伸出部份的多少以及选用的塑胶材料而定。

一般的热塑性塑料壁厚设计应以4mm为限。

从经济角度来看,过厚的产品不但增加物料成本,延长生产周期”冷却时间〔,增加生产成本。

从产品设计角度来看,过厚的产品增加引致产生空穴”气孔〔的可能性,大大削弱产品的刚性及强度。

最理想的壁厚分布无疑是切面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均一的厚度,但为满足功能上的需求以致壁厚有所改变总是无可避免的。

在此情形,由厚胶料的地方过渡到薄胶料的地方应尽可能顺滑。

太突然的壁厚过渡转变会导致因冷却速度不同和产生乱流而造成尺寸不稳定和表面问题。

对一般热塑性塑料来说,当收缩率”Shrinkage Factor〔低於0.01mm/mm时,产品可容许厚度的改变达;但当收缩率高於0.01mm/mm时,产品壁厚的改变则不应超过。

对一般热固性塑料来说,太薄的产品厚度往往引致操作时产品过热,形成废件。

此外,纤维填充的热固性塑料於过薄的位置往往形成不够填充物的情况发生。

不过,一些容易流动的热固性塑料如环氧树脂”Epoxies〔等,如厚薄均匀,最低的厚度可达0.25mm。

此外,采用固化成型的生产方法时,流道、浇口和部件的设计应使塑料由厚胶料的地方流向薄胶料的地方。

这样使模腔内有适当的压力以减少在厚胶料的地方出现缩水及避免模腔不能完全充填的现象。

若塑料的流动方向是从薄胶料的地方流向厚胶料的地方,则应采用结构性发泡的生产方法来减低模腔压力。

平面准则在大部份热融过程操作,包括挤压和固化成型,均一的壁厚是非常的重要的。

厚胶的地方比旁边薄胶的地方冷却得比较慢,并且在相接的地方表面在浇口凝固後出现收缩痕。

更甚者引致产生缩水印、热内应力、挠曲部份歪曲、颜色不同或不同透明度。

若厚胶的地方渐变成薄胶的是无可避免的话,应尽量设计成渐次的改变,并且在不超过壁厚3:1的比例下。

产品结构设计

产品结构设计

产品结构设计构造设计是机械设计的全然内容之一,也是设计过程中花费时刻最多的一个工作环节。

在产品形成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感化。

假如把设计过程视为一个数据处理过程,那末,以一个零件为例,工作才能设计只为人们供给了极为有限的数据,尽管这少量数据关于设计专门重要,而零件的最终几何外形,包含每一个构造的细节和所有尺寸切实事实上定等大年夜量工作均需在构造设计时期完成。

其次,因为零件的构形与其用处以及其它“相邻”零件有关,为了能使各零件之间彼此“适应”,一样一个零件不克不及抛开其余相干零件而孤登时进行构形。

是以,设计者老是须要同时构形较多的相干零件(或部件)。

此外,在构造设计中,人们还需更多地推敲若何使产品尽可能做到外形美不雅、应用机能优良、成本低、加工制造轻易、修理简单、便利运输以及对情形无不良阻碍等等。

是以能够说,构造设计具有“全方位”和“多目标”的工作特点。

一个零件、部件或产品,为要实现某种技巧功能,往往能够采取不合的构形筹划,而今朝这项工作又大年夜差不多上靠着设计者的“直觉”进行的,因此构造设计具有灵活多变和工作成果多样性等特点。

关于一个产品来说,往往从不合的角度提出专门多要求或限制前提,而这些要求或限制前提经常是彼此对立的。

例如:高机能与低成本的要求,构造紧凑与幸免干涉或足够调剂空间的要求,在接触式密封中既要密封靠得住又要活动阻力小的要求,以及零件既要加工简单又要装配便利的要求等等。

构造设计必须面对这些要求与限制前提,并需依照各类要求与限制前提的重要程度去寻求某种“调和”,求得对立中的同一。

构造设计是机械设计的全然内容之一,也是设计过程中花费时刻最多的一个工作环节。

在产品形成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感化。

假如把设计过程视为一个数据处理过程,那末,以一个零件为例,工作才能设计只为人们供给了极为有限的数据,尽管这少量数据关于设计专门重要,而零件的最终几何外形,包含每一个构造的细节和所有尺寸切实事实上定等大年夜量工作均需在构造设计时期完成。

产品结构设计准则--壁厚篇

产品结构设计准则--壁厚篇

产品结构设计准则--壁厚篇基本设计守则壁厚的大小取决於产品需要承受的外力、是否作为其他零件的支撑、承接柱位的数量、伸出部份的多少以及选用的塑胶材料而定。

一般的热塑性塑料壁厚设计应以4mm为限。

从经济角度来看,过厚的产品不但增加物料成本,延长生产周期”冷却时间〔,增加生产成本。

从产品设计角度来看,过厚的产品增加引致产生空穴”气孔〔的可能性,大大削弱产品的刚性及强度。

最理想的壁厚分布无疑是切面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均一的厚度,但为满足功能上的需求以致壁厚有所改变总是无可避免的。

在此情形,由厚胶料的地方过渡到薄胶料的地方应尽可能顺滑。

太突然的壁厚过渡转变会导致因冷却速度不同和产生乱流而造成尺寸不稳定和表面问题。

对一般热塑性塑料来说,当收缩率”Shrinkage Factor〔低於0.01mm/mm时,产品可容许厚度的改变达;但当收缩率高於0.01mm/mm 时,产品壁厚的改变则不应超过。

对一般热固性塑料来说,太薄的产品厚度往往引致操作时产品过热,形成废件。

此外,纤维填充的热固性塑料於过薄的位置往往形成不够填充物的情况发生。

不过,一些容易流动的热固性塑料如环氧树脂”Epoxies〔等,如厚薄均匀,最低的厚度可达0.25mm。

此外,采用固化成型的生产方法时,流道、浇口和部件的设计应使塑料由厚胶料的地方流向薄胶料的地方。

这样使模腔内有适当的压力以减少在厚胶料的地方出现缩水及避免模腔不能完全充填的现象。

若塑料的流动方向是从薄胶料的地方流向厚胶料的地方,则应采用结构性发泡的生产方法来减低模腔压力。

平面准则在大部份热融过程操作,包括挤压和固化成型,均一的壁厚是非常的重要的。

厚胶的地方比旁边薄胶的地方冷却得比较慢,并且在相接的地方表面在浇口凝固後出现收缩痕。

更甚者引致产生缩水印、热内应力、挠曲部份歪曲、颜色不同或不同透明度。

若厚胶的地方渐变成薄胶的是无可避免的话,应尽量设计成渐次的改变,并且在不超过壁厚3:1的比例下。

塑料件壁厚的设计原则

塑料件壁厚的设计原则

塑料件壁厚的设计原则以塑料件壁厚的设计原则为标题,我们来探讨一下塑料件壁厚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一、塑料件壁厚的重要性塑料件的壁厚是指塑料制品在各个部位的壁厚大小。

合理的壁厚设计对于塑料件的性能、质量和成本都有着重要影响。

过厚的壁厚会导致材料的浪费和成本的增加,同时还会增加产品的重量和生产周期。

而过薄的壁厚则容易出现变形、开裂等问题,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二、设计原则1. 结构性原则:根据塑料件的结构和功能要求合理设计壁厚。

不同的部位和功能对于壁厚的要求是不同的。

例如,需要承受较大压力的部位应该有较厚的壁厚,而需要保持较轻重量的部位可以选择较薄的壁厚。

2. 注塑性原则:考虑到注塑工艺的要求,尽量避免壁厚突变和过于复杂的结构。

壁厚的突变容易导致注塑过程中的流动不均匀,造成缩孔、气泡等问题。

过于复杂的结构会增加注塑成本和生产周期,并且也容易导致产品品质问题。

3. 材料性原则:根据所选用的塑料材料的特性,合理选择壁厚。

不同的塑料材料对于壁厚的要求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刚性塑料可以选择较薄的壁厚,而柔性塑料需要选择较厚的壁厚以保证产品的强度和耐用性。

4. 结构强度原则:根据塑料件所需的强度和刚度要求,设计合理的壁厚。

一般来说,壁厚越大,产品的强度和刚度也越高。

但是过大的壁厚会导致产品重量增加和成本上升,因此需要在强度和成本之间进行权衡。

5. 工艺性原则:考虑到塑料件的成型工艺,尽量选择符合工艺要求的壁厚。

不同的成型工艺对于壁厚的要求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注塑成型工艺对于壁厚的要求相对较宽松,挤出和吹塑等工艺对于壁厚的要求相对较严格。

6. 经济性原则:在满足产品性能和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较薄的壁厚以降低成本。

通过合理设计壁厚可以减少材料的使用量,降低成本。

三、注意事项1. 避免壁厚过于薄或过于厚,需要根据具体的产品要求和材料特性进行合理选择。

2. 尽量避免壁厚的突变和过于复杂的结构,以减少生产工艺问题和提高产品质量。

塑胶件产品设计之准则-壁厚

塑胶件产品设计之准则-壁厚

壁厚 (Wall Thickness)基本设计守则壁厚的大小取决於产品需要承受的外力、是否作为其他零件的支撑、承接柱位的数量、伸出部份的多少以及选用的塑胶材料而定。

一般的热塑性塑料壁厚设计应以4mm为限。

从经济角度来看,过厚的产品不但增加物料成本,延长生产周期”冷却时间〔,增加生产成本。

从产品设计角度来看,过厚的产品增加引致产生空穴”气孔〔的可能性,大大削弱产品的刚性及强度。

最理想的壁厚分布无疑是切面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均一的厚度,但为满足功能上的需求以致壁厚有所改变总是无可避免的。

在此情形,由厚胶料的地方过渡到薄胶料的地方应尽可能顺滑。

太突然的壁厚过渡转变会导致因冷却速度不同和产生乱流而造成尺寸不稳定和表面问题。

对一般热塑性塑料来说,当收缩率”Shrinkage Factor〔低於0.01mm/mm时,产品可容许厚度的改变达;但当收缩率高於0.01mm/mm时,产品壁厚的改变则不应超过。

对一般热固性塑料来说,太薄的产品厚度往往引致操作时产品过热,形成废件。

此外,纤维填充的热固性塑料於过薄的位置往往形成不够填充物的情况发生。

不过,一些容易流动的热固性塑料如环氧树脂”Epoxies〔等,如厚薄均匀,最低的厚度可达0.25mm。

此外,采用固化成型的生产方法时,流道、浇口和部件的设计应使塑料由厚胶料的地方流向薄胶料的地方。

这样使模腔内有适当的压力以减少在厚胶料的地方出现缩水及避免模腔不能完全充填的现象。

若塑料的流动方向是从薄胶料的地方流向厚胶料的地方,则应采用结构性发泡的生产方法来减低模腔压力。

平面准则在大部份热融过程操作,包括挤压和固化成型,均一的壁厚是非常的重要的。

厚胶的地方比旁边薄胶的地方冷却得比较慢,并且在相接的地方表面在浇口凝固後出现收缩痕。

更甚者引致产生缩水印、热内应力、挠曲部份歪曲、颜色不同或不同透明度。

若厚胶的地方渐变成薄胶的是无可避免的话,应尽量设计成渐次的改变,并且在不超过壁厚3:1的比例下。

一文看懂塑胶产品结构设计准则

一文看懂塑胶产品结构设计准则
采用固化成型的生产方法时,流道、浇口和部件的设计应使 塑料由厚胶料的地方流向薄胶料的地方。这样使模腔内有适当的 压力以减少在厚胶料的地方出现缩水及避免模腔不能完全充填的 现象。若塑料的流动方向是从薄胶料的地方流向厚胶料的地方, 则应采用结构性发泡的生产方法来减低模腔压力。
5
壁厚篇 (Wall)
平面准则
6
壁厚篇 (Wall)
轉角准则
壁厚均一在转角的地方也同样需要,以免冷却时间不一致。冷却时 间长的地方就会有收缩现象,因而发生部件变形和彎曲。此外,尖角部 位通常会导致部件有缺陷及应力集中,尖角的位置亦常在电镀过程后引 起不希望的物料聚积。应力集中的地方会在受负载或撞击的时候破裂。 较大的圆角提供了这种缺点的解决方法,不但减低应力集中的因素,且 令流动的塑料 流得更畅顺 和成品更易脱模。
壁厚-PC;LCP
.No.12
壁厚-PS
..No.13
壁厚-PA
..No.14
壁厚-PSU;PBT
..No.15
支柱
支柱
支柱
支柱-ABS ...
支柱-PBT
支柱-PC
支柱-PS ..
支柱-PSU
洞孔
洞孔-穿孔
...
洞孔-盲孔
...
洞孔-鑽孔
...
洞孔-側孔 ...
洞孔設計注意事項
洞孔設計注意事項
洞孔設計注意事項
.No.47
.No.48
.No.49
. No.50
.
No.51
. .. ..No.52
..

...No.53
..
...No.54
No.55
...
No.56
No.57

产品结构设计——压铸模壁厚结构设计

产品结构设计——压铸模壁厚结构设计

——压铸模壁厚结构设计压铸件壁厚对生产有哪些影响? 1.压铸件的壁厚对铸件厚壁处,为了避免缩松等缺陷,应通过减薄厚度并增设加强肋来解决压铸件壁厚增加,内部气孔、缩孔等缺陷也随之增加,故在保证铸件有足够强度和刚度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厚度并保持各截面的厚薄均匀一致。

设计肋来增加零件的强度和刚性,同时也改善了压铸的工艺,使金属的流路顺畅,消除单纯依靠加大壁厚而引起的气孔和收缩缺陷。

压铸件基本结构的设计压铸件壁厚设计以镁合金、铝合金、锌合金为例,压铸产品壁厚应符合设计要求壁的单面面积axb(cm2)镁合金铝合金锌合金壁厚h(mm)最小正常最小正常最小正常≦250.8 2.00.8 2.00.5 1.5>25~100 1.2 2.5 1.2 2.5 1.0 1.8>100~500 1.8 3.0 1.8 3.0 1.5 2.2>500 2.5 3.5 2.5 3.5 2.0 2.5压铸件适宜的壁厚:铝合金为1~6mm,锌合金为1~4mm,镁合金为1.5~5mm,铜合金为2~5mm压注件壁厚与浇注温度的关系浇注温度越高,溶解空气越多,难以析出直接影响塑性;含铁量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含铁量高导致流动性差,结晶粗大,性能恶化;溶解氧化加剧,氧化夹渣增多产生缺陷;温度高易产生紊流,饱气等。

合金铸件壁厚≦3mm 铸件壁厚>3mm结构简单结构复杂结构简单结构复杂锌合金含铝420~440430~450410~430420~440含铜520~540530~550510~530520~540铝合金含铝610~650640~700590~630610~650含铜620~650640~720600~640620~650含镁640~680660~700620~660640~680镁合金640~680660~700620~660640~680铜合金普通黄铜870~920900~950850~900870~920硅黄铜900~940930~970880~920940常用压铸合金的浇注温度 单位℃压注件壁厚与压铸模具温度的关系常用压铸合金的压铸模具温度 单位℃铸件壁厚≦3mm铸件壁厚>3mm合金结构简单结构复杂结构简单结构复杂预热温度130~180150~200110~140120~150锌合金连续工作保持温度180~220190~220140~170150~200预热温度170~190220~230150~170170~190铝合金连续工作保持温度200~220260~280180~200200~240预热温度150~180200~230120~150150~180镁合金连续工作保持温度180~240250~280150~180180~220预热温度200~230230~250170~200200~230铜合金连续工作保持温度300~325325~350250~300300~3500模具温度高,模具的冷却能力降低将直接影响铸件细晶粒层的厚度,铸件晶粒粗化,强度下降,并且容易出现收缩;模具温度过低,影响铸件料流流动,形成冷料,造成充填不足等缺陷。

产品管理产品结构设计准则壁厚篇

产品管理产品结构设计准则壁厚篇

(产品管理)产品结构设计准则壁厚篇产品结构设计准则--壁厚篇基本设计守则壁厚的大小取决於产品需要承受的外力、是否作为其他零件的支撑、承接柱位的数量、伸出部份的多少以及选用的塑胶材料而定。

壹般的热塑性塑料壁厚设计应以4mm为限。

从经济角度来见,过厚的产品不但增加物料成本,延长生产周期”冷却时间〔,增加生产成本。

从产品设计角度来见,过厚的产品增加引致产生空穴”气孔〔的可能性,大大削弱产品的刚性及强度。

最理想的壁厚分布无疑是切面于任何壹个地方均是均壹的厚度,但为满足功能上的需求以致壁厚有所改变总是无可避免的。

于此情形,由厚胶料的地方过渡到薄胶料的地方应尽可能顺滑。

太突然的壁厚过渡转变会导致因冷却速度不同和产生乱流而造成尺寸不稳定和表面问题。

对壹般热塑性塑料来说,当收缩率”ShrinkageFactor〔低於0.01mm/mm时,产品可容许厚度的改变达;但当收缩率高於0.01mm/mm时,产品壁厚的改变则不应超过。

对壹般热固性塑料来说,太薄的产品厚度往往引致操作时产品过热,形成废件。

此外,纤维填充的热固性塑料於过薄的位置往往形成不够填充物的情况发生。

不过,壹些容易流动的热固性塑料如环氧树脂”Epo xies〔等,如厚薄均匀,最低的厚度可达0.25mm。

此外,采用固化成型的生产方法时,流道、浇口和部件的设计应使塑料由厚胶料的地方流向薄胶料的地方。

这样使模腔内有适当的压力以减少于厚胶料的地方出现缩水及避免模腔不能完全充填的现象。

若塑料的流动方向是从薄胶料的地方流向厚胶料的地方,则应采用结构性发泡的生产方法来减低模腔压力。

平面准则于大部份热融过程操作,包括挤压和固化成型,均壹的壁厚是非常的重要的。

厚胶的地方比旁边薄胶的地方冷却得比较慢,且且于相接的地方表面于浇口凝固後出现收缩痕。

更甚者引致产生缩水印、热内应力、挠曲部份歪曲、颜色不同或不同透明度。

若厚胶的地方渐变成薄胶的是无可避免的话,应尽量设计成渐次的改变,且且于不超过壁厚3:1的比例下。

产品结构设计准则

产品结构设计准则

目录第一章-------------------------产品结构设计准则--boss篇第二章-------------------------产品结构设计准则--hole洞孔篇第三章-------------------------产品结构设计准则--moulded in inserts 入件篇第四章-------------------------产品结构设计准则--snap joints扣位篇第五章-------------------------产品结构设计准则--tolerance公差篇第六章-------------------------产品结构设计准则--壁厚篇第七章-------------------------产品结构设计准则--出模角篇第八章-------------------------产品结构设计准则--加强筋篇第九章-------------------------产品结构设计数据 --金属材料第十章-------------------------产品结构设计数据 --塑料材料第十一章----------------------产品结构设计数据 --禁用材料第十二章----------------------机械结构设计-第一章产品结构设计准则--支柱( Boss )基本设计守则支柱突出胶料壁厚是用以装配产品、隔开对象及支撑承托其它零件之用。

空心的支柱可以用来嵌入件、收紧螺丝等。

这些应用均要有足够强度支持压力而不致于破裂。

支柱尽量不要单独使用,应尽量连接至外壁或与加强筋一同使用,目的是加强支柱的强度及使胶料流动更顺畅。

此外,因过高的支柱会导致塑胶部件成型时困气,所以支柱高度一般是不会超过支柱直径的两倍半。

加强支柱的强度的方法”尤其是远离外壁的支柱,除了可使用加强筋外,三角加强块”Gusset plate的使用亦十分常见。

一个品质好的螺丝/支柱设计组合是取决于螺丝的机械特性及支柱孔的设计,一般塑胶产品的料厚尺寸是不足以承受大部份紧固件产生的应力。

产品结构设计准则壁厚篇

产品结构设计准则壁厚篇
产品结构设计准则--壁厚篇
————————————————————————————————作者:
—————————————————————————
壁厚的大小取决於产品需要承受的外力、是否作为其他零件的支撑、承接柱位的数量、伸出部份的多少以及选用的塑胶材料而定。一般的热塑性塑料壁厚设计应以4mm为限。从经济角度来看,过厚的产品不但增加物料成本,延长生产周期”冷却时间〔,增加生产成本。从产品设计角度来看,过厚的产品增加引致产生空穴”气孔〔的可能性,大大削弱产品的刚性及强度。
转角准则
壁厚均一的要诀在转角的地方也同样需要,以免冷却时间不一致。冷却时间长的地方就会有收缩现象,因而发生部件变形和挠曲。此外,尖锐的圆角位通常会导致部件有缺陷及应力集中,尖角的位置亦常在电镀过程後引起不希望的物料聚积。集中应力的地方会在受负载或撞击的时候破裂。较大的圆角提供了这种缺点的解决方法,不但减低应力集中的因素,且令流动的塑料流得更畅顺和成品脱模时更容易。下图可供叁考之用。
壁厚由厚的过渡到薄的地方是要尽量使其畅顺。所有情况塑料是从最厚的地方进入模腔内,以避免缩水和内应力。ﻫ均一的壁厚是要很重要的。不论在平面转角位也是要达到这种要求,可减少成型後的变型问题。
LCP
a)壁厚ﻫ由於液晶共聚物在高剪切情况下有高流动性,所以壁厚会比其它的塑料薄。最薄可达0.4mm,一般厚度在1.5mm左右。
最理想的壁厚分布无疑是切面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均一的厚度,但为满足功能上的需求以致壁厚有所改变总是无可避免的。在此情形,由厚胶料的地方过渡到薄胶料的地方应尽可能顺滑。太突然的壁厚过渡转变会导致因冷却速度不同和产生乱流而造成尺寸不稳定和表面问题。ﻫ对一般热塑性塑料来说,当收缩率”Shrinkage Factor〔低於0.01mm/mm时,产品可容许厚度的改变达;但当收缩率高於0.01mm/mm时,产品壁厚的改变则不应超过。对一般热固性塑料来说,太薄的产品厚度往往引致操作时产品过热,形成废件。此外,纤维填充的热固性塑料於过薄的位置往往形成不够填充物的情况发生。不过,一些容易流动的热固性塑料如环氧树脂”Epoxies〔等,如厚薄均匀,最低的厚度可达0.25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品结构设计准则--壁厚篇基本设计守则壁厚的大小取决於产品需要承受的外力、是否作为其他零件的支撑、承接柱位的数量、伸出部份的多少以及选用的塑胶材料而定。

一般的热塑性塑料壁厚设计应以4mm为限。

从经济角度来看,过厚的产品不但增加物料成本,延长生产周期”冷却时间〔,增加生产成本。

从产品设计角度来看,过厚的产品增加引致产生空穴”气孔〔的可能性,大大削弱产品的刚性及强度。

最理想的壁厚分布无疑是切面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均一的厚度,但为满足功能上的需求以致壁厚有所改变总是无可避免的。

在此情形,由厚胶料的地方过渡到薄胶料的地方应尽可能顺滑。

太突然的壁厚过渡转变会导致因冷却速度不同和产生乱流而造成尺寸不稳定和表面问题。

对一般热塑性塑料来说,当收缩率”Shrinkage Factor〔低於0.01mm/mm时,产品可容许厚度的改变达;但当收缩率高於0.01mm/mm 时,产品壁厚的改变则不应超过。

对一般热固性塑料来说,太薄的产品厚度往往引致操作时产品过热,形成废件。

此外,纤维填充的热固性塑料於过薄的位置往往形成不够填充物的情况发生。

不过,一些容易流动的热固性塑料如环氧树脂”Epoxies〔等,如厚薄均匀,最低的厚度可达0.25mm。

此外,采用固化成型的生产方法时,流道、浇口和部件的设计应使塑料由厚胶料的地方流向薄胶料的地方。

这样使模腔内有适当的压力以减少在厚胶料的地方出现缩水及避免模腔不能完全充填的现象。

若塑料的流动方向是从薄胶料的地方流向厚胶料的地方,则应采用结构性发泡的生产方法来减低模腔压力。

平面准则在大部份热融过程操作,包括挤压和固化成型,均一的壁厚是非常的重要的。

厚胶的地方比旁边薄胶的地方冷却得比较慢,并且在相接的地方表面在浇口凝固後出现收缩痕。

更甚者引致产生缩水印、热内应力、挠曲部份歪曲、颜色不同或不同透明度。

若厚胶的地方渐变成薄胶的是无可避免的话,应尽量设计成渐次的改变,并且在不超过壁厚3:1的比例下。

下图可供叁考。

转角准则壁厚均一的要诀在转角的地方也同样需要,以免冷却时间不一致。

冷却时间长的地方就会有收缩现象,因而发生部件变形和挠曲。

此外,尖锐的圆角位通常会导致部件有缺陷及应力集中,尖角的位置亦常在电镀过程後引起不希望的物料聚积。

集中应力的地方会在受负载或撞击的时候破裂。

较大的圆角提供了这种缺点的解决方法,不但减低应力集中的因素,且令流动的塑料流得更畅顺和成品脱模时更容易。

下图可供叁考之用。

转角位的设计准则亦适用於悬梁式扣位。

因这种扣紧方式是需要将悬梁臂弯曲嵌入,转角位置的设计图说明如果转角弧位R太小时会引致其应力集中系数(Stress Concentration Factor)过大,因此,产品弯曲时容易折断,弧位R太大的话则容易出现收缩纹和空洞。

因此,圆弧位和壁厚是有一定的比例。

一般介乎0.2至0.6之间,理想数值是在0.5左右。

壁厚限制不同的塑胶物料有不同的流动性。

胶位过厚的地方会有收缩现象,胶位过薄的地方塑料不易流过。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胶料厚度可供叁考。

热塑性塑料的胶厚设计叁考表热固性塑料的胶厚设计叁考其实大部份厚胶的设计可从使用加强筋及改变横切面形状取缔之。

除了可减省物料以致减省生产成本外,取缔後的设计更可保留和原来设计相若的刚性、强度及功用。

下图的金属齿轮如改成使用塑胶物料,更改後的设计理应如图一般。

此塑胶齿轮设计相对原来金属的设计不但减省材料,消取因厚薄不均引致的内应力增加及齿冠部份收缩引致整体齿轮变形的情况发生。

不同材料的设计要点ABSa) 壁厚壁厚是产品设计最先被考虑,一般用於注塑成型的会在1.5 mm (0.06 in) 至4.5 mm (0.18 in)。

壁厚比这范围小的用於塑料流程短和细小部件。

典型的壁厚约在2.5mm (0.1 in)左右。

一般来说,部件愈大壁厚愈厚,这可增强部件强度和塑料充填。

壁厚在3.8mm (0.15 in) 至6.4mm (0.25 in)范围是可使用结构性发泡。

b) 圆角建议的最小圆角半径是胶料厚度的25%,最适当的半径胶料厚比例在60%。

轻微的增加半径就能明显的减低应力。

PCa) 壁厚壁厚大部份是由负载要求内应力几何形状外型塑料流量可注塑性和经济性来决定。

PC的建议最大壁厚为9.5mm(0.375 in)。

若要效果好,则壁厚应不过3.1mm (0.125 in)。

在一些需要将壁厚增加使强度加强时,肋骨和一些补强结构可提供相同结果。

PC大部份应用的最小壁厚在0.75 mm(0.03 in)左右,再薄一些的地方是要取决於部件的几何和大小。

短的塑料流程是可以达到0.3 mm (0.012 in) 壁厚。

壁厚由厚的过渡到薄的地方是要尽量使其畅顺。

所有情况塑料是从最厚的地方进入模腔内,以避免缩水和内应力。

均一的壁厚是要很重要的。

不论在平面转角位也是要达到这种要求,可减少成型後的变型问题。

LCPa) 壁厚由於液晶共聚物在高剪切情况下有高流动性,所以壁厚会比其它的塑料薄。

最薄可达0.4mm,一般厚度在1.5mm左右。

PSa) 壁厚一般的设计胶料的厚度应不超过4mm ,太厚的话会导致延长了生产周期。

因需要更长的冷却时间,且塑料收缩时有中空的现象,并减低部件的物理性质。

均一的壁厚在设计上是最理想的,但有需要将厚度转变时,就要将过渡区内的应力集中除去。

如收缩率在0.01以下则壁厚的转变可有的变化。

若收缩率在0.01以上则应只有的改变。

b) 圆角在设计上直角是要避免。

直角的地方有如一个节点,会引致应力集中使抗撞击强度降低。

圆角的半径应为壁厚的25%至75%,一般建议在50%左右。

PAa) 壁厚尼龙的塑胶零件设计应采用结构所需要的最小厚度。

这种厚度可使材料得到最经济的使用。

壁厚尽量能一致以消除成型後变型。

若壁厚由厚过渡至薄胶料则需要采用渐次变薄的方式。

b) 圆角建议圆角R值最少0.5mm (0.02 in),此一圆角一般佳可接受,在有可能的范围,尽量使用较大的R值。

因应力集中因素数值因为R/T之比例由0.1增至0.6而减少了50% ,即由3减至1.5 。

而最佳的圆角是为R/T在0.6之间。

PSUa) 壁厚常用於大型和长流距的壁厚最小要在2.3mm (0.09in)。

细小的部件可以最小要有0.8 mm (0.03in) 而流距应不可超过76.2 mm (3 in)PBTa) 壁厚壁厚是产品成本的一个因素。

薄的壁厚要视乎每种塑料特性而定。

设计之前宜先了解所使用塑料的流动长度限制来决定壁厚。

负载要求时常是决定壁厚的,而其它的如内应力,部件几何形状,不均一化和外形等。

典型的壁厚介乎在0.76mm至3.2mm (0.03至0.125in)。

壁厚要求均一,若有厚薄胶料的地方,以比例3:1的锥巴渐次由厚的地方过渡至薄的地方。

b) 圆角转角出现尖角所导致部件的破坏最常见的现象,增加圆角是加强塑胶部件结构的方法之一。

若将应力减少5% (由3减至1.5) 则圆角与壁厚的比例由0.1增加至0.6。

而0.6是建议的最理想表现。

产品结构设计准则--出模角篇基本设计守则塑胶产品在设计上通常会为了能够轻易的使产品由模具脱离出来而需要在边缘的内侧和外侧各设有一个倾斜角”出模角〔。

若然产品附有垂直外壁并且与开模方向相同的话,则模具在塑料成型後需要很大的开模力才能打开,而且,在模具开启後,产品脱离模具的过程亦相信十分困难。

要是该产品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上已预留出模角及所有接触产品的模具零件在加工过程当中经过高度抛光的话,脱模就变成轻而易举的事情。

因此,出模角的考虑在产品设计的过程是不可或缺的因注塑件冷却收缩後多附在凸模上,为了使产品壁厚平均及防止产品在开模後附在较热的凹模上,出模角对应於凹模及凸模是应该相等的。

不过,在特殊情况下若然要求产品於开模後附在凹模的话,可将相接凹模部份的出模角尽量减少,或刻意在凹模加上适量的倒扣位。

出模角的大小是没有一定的准则,多数是凭经验和依照产品的深度来决定。

此外,成型的方式,壁厚和塑料的选择也在考虑之列。

一般来说,高度抛光的外壁可使用1/8度或1/4度的出模角。

深入或附有织纹的产品要求出模角作相应的增加,习惯上每0.025mm深的织纹,便需要额外1度的出模角。

出模角度与单边间隙和边位深度之关系表,列出出模角度与单边间隙的关系,可作为叁考之用。

此外,当产品需要长而深的肋骨及较小的出模角时,顶针的设计须有特别的处理,见对深而长加强筋的顶针设计图。

出模角度与单边间隙和边位深度之关系表不同材料的设计要点ABS一般应用边0.5°至1°就足够。

有时因为抛光纹路与出模方向相同,出模角可接近至零。

有纹路的侧面需每深0.025mm(0.001 in)增加1°出模角。

正确的出模角可向蚀纹供应商取得。

LCP因为液晶共聚物有高的模数和低的延展性,倒扣的设计应要避免。

在所有的肋骨、壁边、支柱等凸出膠位以上的地方均要有最小0.2-0.5°的出模角。

若壁边比较深或没有磨光表面和有蚀纹等则有需要加额外的0.5-1.5°以上。

PBT若部件表面光洁度好,需要1/2°最小的脱模角。

经蚀纹处理过的表面,每增加0.03mm(0.001 in)深度就需要加大1°脱模角。

PC脱模角是在部件的任何一边或凸起的地方要有的,包括上模和下模的地方。

一般光华的表面1.5°至2°已很足够,然而有蚀纹的表面是要求额外的脱模角,以每深0.25mm(0.001 in)增加1°脱模角。

PET塑胶成品的肋骨,支柱边壁、流道壁等,如其脱模角能够达到0.5°就已经足够。

PS0.5°的脱模角是极细的,1°的脱模角是标准方法,太小的脱模角会使部件难于脱离模腔。

无论如何,任何的脱模角总比无角度为佳。

若部件有蚀纹的话,如皮革纹的深度,每深0.025mm就多加1°脱模角。

产品结构设计准则--洞孔(Hole)在塑胶件上开孔使其和其它部件相接合或增加产品功能上的组合是常用的手法,洞孔的大小及位置应尽量不会对产品的强度构成影响或增加生产的复杂性,以下是在设计洞孔时须要考虑的几个因素。

相连洞孔的距离或洞孔与相邻产品直边之间的距离不可少於洞孔的直径,如孔离边位或内壁边之要点图。

与此同时,洞孔的壁厚理应尽量大,否则穿孔位置容易产生断裂的情况。

要是洞孔内附有螺纹,设计上的要求即变得复杂,因为螺纹的位置容易形成应力集中的地方。

从经验所得,要使螺孔边缘的应力集中系数减低至一安全的水平,螺孔边缘与产品边缘的距离必须大於螺孔直径的三倍。

孔离边位或内壁边之要点穿孔从装配的角度来看,穿孔的应用远较盲孔为多,而且较盲孔容易生产。

从模具设计的角度来看,穿孔的设计在结构上亦较为优胜,因为用来穿孔成型的边钉的两端均可受到支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